《平面构成》教学教案

合集下载

课程设计平面构成

课程设计平面构成

课程设计平面构成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平面构成的基本原理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如点、线、面、色彩等,并能够运用这些元素进行创意设计和组合。

同时,学生还将学会如何运用平面构成原理进行视觉表达和沟通,提高他们的艺术素养和审美水平。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平面构成的基本原理、基本元素和应用技巧。

首先,我们将介绍平面构成的基本原理,包括平衡、对比、重复、对齐等,让学生了解平面构成的基本规律。

然后,我们将引导学生学习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如点、线、面、色彩等,并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分析,让学生理解这些元素在设计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最后,我们将教授学生如何运用平面构成原理进行创意设计和组合,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首先,我们将通过讲授法向学生传授平面构成的基本原理和知识。

然后,我们将通过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分析,理解和掌握平面构成的应用技巧。

同时,我们还将学生进行讨论和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体验平面构成的原理和技巧。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我们希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选择和准备适当的教学资源。

教材方面,我们将选择权威、系统的平面构成教材,以保证学生能够全面、深入地学习平面构成的知识。

参考书方面,我们将推荐一些经典的平面构成书籍,供学生深入学习。

多媒体资料方面,我们将收集一些平面设计的图片、视频等资料,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实验设备方面,我们将准备一些基本的绘画工具和设计软件,供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通过选择和准备适当的教学资源,我们希望能够为学生提供全面、丰富的学习支持。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我们将采用多种评估方式。

平时表现方面,我们将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参与度、提问回答等情况来评估他们的学习状态。

《平面构成》教案

《平面构成》教案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授课教案平面构成15材料班陈丹蓉2016-02-27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授课教案第 1 页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授课教案第 2 页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授课教案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授课教案第 4 页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授课教案第 5 页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授课教案第 6 页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授课教案第7 页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授课教案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授课教案第9 页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授课教案第10 页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授课教案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授课教案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授课教案第13 页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授课教案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授课教案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授课教案第16 页仅供个人参考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Nur für den persö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 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rciales.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以下无正文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平面构成教案》课件

《平面构成教案》课件

《平面构成教案》课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培养学生对平面构成的感知能力和创新意识。

3. 提高学生运用平面构成原理进行设计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平面构成的定义平面构成的作用2. 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点、线、面的概念与特点点、线、面的运用技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的运用技巧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平面构成的感知能力和创新意识运用平面构成原理进行设计的能力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平面构成的优秀案例,引导学生感知和理解平面构成的重要性。

3.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运用平面构成原理进行设计实践。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系列平面构成作品,引发学生对平面构成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新课导入:讲解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3. 案例分析:分析平面构成的优秀案例,引导学生感知和理解平面构成的重要性。

4. 实践操作: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运用平面构成原理进行设计实践。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2. 设计作品:评估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创作的平面构成作品,考察其对平面构成原理的应用和创新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平面构成知识进行设计实践,并提交作品。

七、教学资源:1. 教材:提供相关的平面构成教材或教辅资料,供学生参考学习。

2. 案例素材:收集一系列平面构成的优秀案例,用于分析和讲解。

3. 设计工具:准备相关的设计工具,如画纸、画笔、剪刀、胶水等,供学生实践操作使用。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第二课时:讲解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及其运用技巧。

3. 第三课时:分析平面构成的优秀案例,引导学生感知和理解平面构成的重要性。

平面构成 教案

平面构成 教案

平面构成教案教案:平面构成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人美版小学美术教材五年级下册第6课《平面构成》。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学习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要素,包括点、线、面、色彩、形状等,并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体验平面构成的魅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创新能力。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要素,理解点、线、面在平面构成中的重要作用。

2. 培养学生对平面构成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创新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平面构成的知识,进行创意设计,提升学生的美术表现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掌握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要素,学会运用点、线、面进行创意设计。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平面构成的知识,进行创意设计,提高学生的美术表现力。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教材、示范作品。

学具:画纸、铅笔、橡皮、彩色铅笔、水彩笔。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系列平面构成的作品,引导学生感受平面构成的美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知识讲解(10分钟)1. 教师讲解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要素,包括点、线、面、色彩、形状等。

2. 教师通过示范作品,讲解点、线、面在平面构成中的重要作用。

三、实践操作(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平面构成练习,让学生运用点、线、面进行创意设计。

2. 学生动手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四、作品展示与评价(5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

2. 教师提出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平面构成创作。

板书设计:平面构成基本概念:点、线、面、色彩、形状基本要素:点、线、面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运用点、线、面进行创意设计,创作一幅平面构成作品。

2. 作业要求:充分发挥想象,运用所学知识,创作具有个性的平面构成作品。

3. 作业答案:无固定答案,注重学生的创意和表现力。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平面构成,提高了学生的审美素养和创新能力。

平面构成教案首页

平面构成教案首页

平面构成教案首页教案内容: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培养学生对平面构成元素的认识和运用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平面构图的审美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平面构成的基本原理、元素及其运用。

2. 教学难点:平面构图的创新和审美能力培养。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巧。

2. 实践法:引导学生进行平面构成实践,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案例分析、交流和评价,提高创新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平面构成教材。

2. 课件:平面构成相关图片、案例等。

3. 工具:画纸、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优秀平面构成作品,引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2. 讲解:讲解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巧。

3. 实践:引导学生进行平面构成实践,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4. 交流与评价:组织学生进行案例分析、交流和评价,提高创新能力。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针对性指导,提高他们的平面构成能力。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创作。

六、教学内容与安排第1周: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与元素1. 平面构成的定义与作用2. 点、线、面及其特性3. 基本构图法则第2周:平面构成的基本技巧1. 重复与节奏2. 对称与平衡3. 对比与统一七、教学评价1. 平时练习:观察学生平时的练习作品,评估他们对平面构成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应用能力。

2. 课堂参与度: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讨论、提问及互动情况,评估其参与度和积极性。

3. 创作展示:期末组织平面构成作品展示,邀请专家、师生共同评价,以此评估学生的综合能力。

八、教学进度计划第1周: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与元素第2周:平面构成的基本技巧第3周:重复与节奏的运用第4周:对称与平衡的运用第5周:对比与统一的运用第6周:平面构成的实际应用案例分析第7周:创新实践与审美能力提升第8周:作品展示与评价九、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平面设计展、画廊等,拓宽视野,激发创意。

平面构成教案范文

平面构成教案范文

平面构成教案范文教案标题:平面构成教案目标:1.了解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掌握平面构成的常见要素和表现方法;3.培养学生对平面构成的观察和分析能力;4.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艺术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与学生进行互动,引发他们对平面构成的思考,比如问学生平面可以如何构成?2.通过展示一些平面构成的艺术作品或实物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二、概念讲解(20分钟)1.介绍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如平面的二维性、有限性和扁平性等。

2.讲解平面构成的常见要素,包括点线面的定义和特征,并通过图例进行说明。

3.讲解平面构成的表现方法,包括正三视图、剖视图等,并利用示例进行演示。

三、观察与分析(30分钟)1.给学生分发一些不同的平面构成实物,如拼图、模型等,让学生观察并分析其构成要素。

2.让学生自由讨论和交流,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分析结果,并倡导他们提出更多的问题和思考。

四、综合创作(40分钟)1.给学生准备一些纸张、剪刀、胶水等材料,让他们分组进行平面构成的创作活动。

2.要求学生利用已学习的知识和技巧,设计出自己的平面构成作品,并注重创新和个性的表达。

3.引导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互相交流、借鉴和合作,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五、展示与评价(20分钟)1.要求学生将自己的创作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并进行简短的演讲,分享自己的设计理念和创作过程。

2.同学们可以互相欣赏和评价对方的作品,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3.教师进行总结发言,对学生的创作成果进行评价和表扬,并指出不足之处,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教学资源:1.平面构成的艺术作品和实物图片;2.平面构成的相关教材和练习册;3.平面构成创作用的纸张、剪刀、胶水等材料。

教学评价:1.观察和分析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和讨论情况,看是否认识到了平面构成的要素和特点;2.评估学生的创作作品,看是否能运用已学知识进行创新和个性表达;3.学生的演讲和展示情况,包括表达清晰度、创作理念和创作过程的描述是否恰当。

《平面构成教案》课件

《平面构成教案》课件

《平面构成教案》课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及其重要性;(2)掌握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如点、线、面、色彩等;(3)学会运用平面构成原理进行创意设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分析、实践,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2)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平面构成在实际设计中的应用;(3)采用小组讨论、作品展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沟通与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平面构成的兴趣,提高审美情趣;(2)培养学生勇于创新、敢于表达的精神风貌;(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互助共进的集体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1)平面构成的定义;(2)平面构成在设计中的重要性。

2. 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1)点、线、面的概念与分类;(2)色彩的基本知识。

3. 平面构成的基本原理(1)对比与和谐;(2)重复与节奏;(3)对称与平衡;(4)集中与分散;(5)视错觉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及其重要性;(2)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及其运用;(3)平面构成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实际设计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1)平面构成原理在实际设计中的灵活运用;(2)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展示平面构成作品,引导学生关注;(2)提问:“你们认为平面构成在设计中有什么作用?”2. 教学新课:(1)讲解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2)介绍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3)阐述平面构成的基本原理。

3. 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平面构成在实际设计中的应用案例;(2)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的平面构成原理;(3)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4. 实践环节:(1)学生分组进行平面构成创作;(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疑问;(3)作品展示,学生互相评价,教师总结。

五、课后作业1. 结合所学内容,分析一幅优秀的设计作品,阐述其平面构成原理;2. 创作一幅平面构成作品,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设计;六、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学生根据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自我评价,反思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平面构成(平面构成的方法 )教案

平面构成(平面构成的方法  )教案

一、构成的含义 平面构成是现代设计基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指将即有的形态(包括具象形态和抽象形 态——点、线、面、体)在二维的平面内,按照一定的秩序和法则进行分解、组合,从而构 成理想的训练方法(平面构成是视觉元素在二次元的平面上,按照美的视觉效果,力学的 原理,进行编排和组合,它是以理性和逻辑推理来创造形象研究形象与形象之间的排列的方 法,是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产物。

)平面构成是一种理性的艺术活动,它在强调形态之间的 比例、平衡、对比、节奏、律动、推移等的同时,又要讲究图形给人的视觉引导作用。

平 面构成在于探求二度空间世界的视觉文法,形象之建立,骨骼之组织、各种元素之构成规 律与规律之突破,造成既严谨又有无穷律动变化的装饰构图。

一、点 粒尘埃,一个分子。

一个标记点在几何学中是不具有大小只具有位置的。

但在构成中是有大小、形状、位置和面积的。

如人站在辽阔的海滩上就会小得像一个 点,由此可以联想到一个物体在他周围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就会产生不同的感觉。

1、点与位置一个圆点在平面上,它与平面的大小关系以及与周围环境位置的不同,也会让人产生 不同的感觉。

在一个正方形平面上,一个黑圆点放在平面正中,点给人的感觉是稳定和平静 如果这个圆点向上移动就会产生力学下落的感觉。

点的位置移动到左上角或右上有,都会产 生动感和强烈的不安定的感觉。

反之将点移到正方形的中部以下,则给人一个非常平稳安定 的感觉。

两个大小相同的点,放在平面内与底边平行的位置上,两个点会相互吸引,由于张 力的作用会产生线和形的感觉。

大小不同的两个点,放在平面内平行于底边的位置上,大 的点吸引小的点,人们的视觉将会从大到小移动。

多个点的近距离设置会有线的感觉,从 而多点的不同安置相应会使人产生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的感觉。

2、点与周围环境被周围密集的线包围或者被某些形所包围的空白就变成了点。

点的密聚组合下,可以形 成面,从中可利用挖空的空白来表现你所需要的形态和字体,并有一种精致的纤细感。

《平面构成》教学方案

《平面构成》教学方案

《平面构成》教学方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平面构成的常见方法和技巧。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造型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

3.激发学生对于平面构成的兴趣,提高学生对于视觉设计的理解和认识。

二、教学内容:1.平面构成的概念和原理2.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点、线、面、形状等3.平面构成的常见方法和技巧:平面构图、线条处理、形状组合、色彩运用等4.平面构成的设计原则和规律:对称、比例、重复、韵律、节奏等5.平面构成的应用:海报设计、画册设计、广告设计、包装设计等三、教学方法: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讲解基本概念和原理,引导学生进行实际练习,加深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案例分析:通过分析优秀的平面构成作品,让学生了解不同方法和技巧的运用,提高设计感知和审美水平。

3.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设计平面构成作品,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设计能力和技巧。

4.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展示和讨论交流,分享设计经验和心得体会,促进学生之间的学习和互动。

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介绍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引导学生对于课程内容的理解和认识。

2.讲解:讲解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常见方法和技巧,设计原则和规律,应用领域等内容。

3.示范:通过展示优秀的平面构成作品,让学生了解设计的实际运用和效果表现。

4.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平面构成作品的设计实践,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方法和技巧,实现创意表达。

5.讨论:组织学生展示作品,并进行讨论交流,分享设计经验和心得体会,提高创作水平和设计能力。

6.总结: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习收获,引导学生对于平面构成的认识和理解。

五、教学评价:1.学生的作品:评价学生的平面构成作品,包括设计思路、表现效果、创意表达等方面。

2.学生的表现:评价学生的设计能力、创作水平、思维能力等方面,鼓励学生持续提升。

3.学生的参与度:评价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和表现,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思考和分享。

平面构成优秀教案.doc

平面构成优秀教案.doc

平面构成优秀教案..第一章概论一.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平面构成的一些基本知识,使学生懂得什么是平面构成、什么是“二维设计”,以及什么是造型艺术的美学规律和形式法则。

二.重点与难点分析1、学习重点:平面构成概念,造型艺术的美学规律和形式法则2、学习难点:造型艺术的美学规律和形式法则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讲授、板书)四.课时安排:4课时五.教学过程及主要内容1、导入阶段2、主要内容第一节平面构成概论平面构成是现代设计基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指将即有的形态(包括具象形态和抽象形态――点、线、面、体)在二维的平面内,按照一定的秩序和法则进行分解、组合,从而构成理想的训练方法。

(平面构成是视觉元素在二次元的平面上,按照美的视觉效果,力学的原理,进行编排和组合,它是以理性和逻辑推理来创造形象﹑研究形象与形象之间的排列的方法,是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产物。

)平面构成是一种理性的艺术活动,它在强调形态之间的比例、平衡、对比、节奏、律动、推移等的同时,又要讲究图形给人的视觉引导作用。

平面构成在于探求二度空间世界的视觉文法,形象之建立,骨骼之组织、各种元素之构成规律与规律之突破,造成既严谨又有无穷律动变化的装饰构图。

第二节什么是“二维设计”整个课程更多的是围绕“二维”这一概念展开的。

谈到“二维”,我们可以先确定一下“二维”的定义以及它与“三维”的关系,即“纬度”的基本概念:如果说“一维”只有长度,呈一种相对的线性状况;“二维”则有长度与宽度,呈现一种相对的面形状况;而“三维”有长度,宽度与高度,呈一种体积或空间的状况。

这里我们所谈论的均是在“二维”,也就是平面范围中的一些设计造型的基础问题。

说到“二维设计基础”,首先要提及二维形态的基本元素,即我们平时所说的点、线、面所组成的,与形态相关的质地(肌理)和色彩。

可以说所有的形态都是相对的点、线、面所组成的,与形态想国的又有他们的质地,再就是色彩的问题。

这两方面都与形态相辅相成,有着密切的关系。

平面构成完全详细教案

平面构成完全详细教案

平面构成完全详细经典教案第一章: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1.1 平面构成的定义1.2 平面构成的作用1.3 平面构成与设计的关系1.4 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1.5 平面构成的基本原则第二章: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2.1 点2.2 线2.3 面2.4 色彩2.5 文字第三章:平面构成的基本原则3.1 对称与平衡3.2 对比与统一3.3 重复与节奏3.4 对比与变化3.5 比例与尺度第四章: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4.1 单独构成4.2 组合构成4.3 骨骼构成4.4 重复构成4.5 近似构成第五章:平面构成的应用技巧5.1 创意方法与技巧5.2 构图方法与技巧5.3 色彩搭配与技巧5.4 文字设计技巧5.5 综合应用与实践第六章:平面构成的构图法则6.1 黄金分割法6.2 三分法6.3 对角线构图6.4 中心构图6.5 框架构图第七章:平面构成的视觉传达7.1 视觉元素的引导7.2 视觉焦点的设计7.3 视觉层次的打造7.4 视觉对比的应用7.5 视觉统一与平衡第八章:平面构成的创意表现8.1 创意的来源与激发8.2 创意思维的方法8.3 创意的表现技巧8.4 创意与构成的融合8.5 创意实践与评析第九章:平面构成的应用于视觉设计9.1 海报设计中的应用9.2 广告设计中的应用9.3 书籍设计中的应用9.4 包装设计中的应用9.5 网页设计中的应用第十章:平面构成的案例分析与实践10.1 经典案例分析10.2 平面构成实践项目一:标志设计10.3 平面构成实践项目二:招贴设计10.4 平面构成实践项目三:插画设计10.5 平面构成实践项目四:版式设计第十一章:平面构成的材料与技法11.1 传统平面构成材料11.2 现代平面构成材料11.3 平面构成技法概述11.4 绘图软件在平面构成中的应用11.5 实践项目:材料与技法的运用第十二章:平面构成在摄影与摄像中的应用12.1 摄影中的平面构成12.2 摄像中的平面构成12.3 色彩、光线与构图的关系12.4 实践项目:摄影与摄像的平面构成应用12.5 案例分析:摄影与摄像作品中的平面构成技巧第十三章:平面构成在空间设计中的应用13.1 平面构成与室内设计13.2 平面构成与建筑设计13.3 空间中的色彩与材质应用13.4 实践项目:空间设计中的平面构成实践13.5 案例分析:空间设计中的平面构成案例第十四章:平面构成在时尚设计中的应用14.1 平面构成与服装设计14.2 平面构成与配饰设计14.3 时尚设计中的色彩与图案应用14.4 实践项目:时尚设计中的平面构成实践14.5 案例分析:时尚设计中的平面构成案例第十五章:平面构成的综合与应用15.1 平面构成在跨学科中的应用15.2 平面构成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15.3 创意与实用的平衡15.4 实践项目:综合平面构成实践15.5 案例分析:平面构成的综合应用案例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元素、原则、形式、技巧以及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完整版)平面构成教案

完整版)平面构成教案

完整版)平面构成教案教学目的和要求: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基础造型能力,通过理性和感性相结合的设计方法,拓展设计思维,为专业设计提供方法和途径,同时也为各艺术设计领域提供技法支持,为今后的专业设计奠定坚实的基础。

学生将能够熟练应用各种元素进行平面设计,提高审美和对设计元素的解读能力,形成新的设计思维能力与想象能力,并熟练掌握平面构成的概念与意义、基本要素、形式美法则以及表现方法等。

教学章节:1.平面构成概述2.平面设计的门类、元素和形象3.点、线、面构成4.形式美的基本法则5.构成的形式种类授课计划:本课程为期3周,共48学时。

授课地点:9号楼9603画室授课方式:课堂理论讲授和辅导写生实践。

授课内容:1.构成的起源1919年,德国建筑师XXX创建了著名的“XXX (bahous)”,旨在致力于纯美术与应用视觉艺术的研究,提倡艺术与技术的统一,建立起了现代工业设计的新体系。

XXX贯彻全新的教育理念,以建筑设计为中心,以艺术设计综合化为手段,倡导艺术与技术的统一性,在不断深入实践的教学中寻求现代工业相适应的教育途径。

XXX的设计基础是其核心内容,现代造型和设计教育,主要是教育内容。

1921年,荷兰“风格派”艺术运动领袖XXX来到魏玛,反对神秘主义和表现主义的旧教学理论,提出“艺术和生活不再是分离的两个领域”,倡导艺术与科学、工业与生活相结合的自然形态构成观。

这促使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等基础设计教学方式正式引入教学,成为设计基础教育的典范。

2.构成教育在我国的发展简况我国的构成教育受到日本和香港的影响较晚。

日本学者XXX先生曾留学XXX,回国后在XXX执教,他将Bahaus的基础造型教育应用于日本艺术设计教育当中,称之为“造型法”或“构成”,由此构成课程在XXX落地生根。

In the late 1970s。

China's policy towards foreign affairs and exchange during the reform and opening-up d XXX。

《平面构成》教案

《平面构成》教案

《平面构成》教案一、执教者:侯志峰二、课题:平面构成三、授课对象: 1207 班学生( 27人)四、授课时间: 2012 学年第 1 学期构成是一种造型概念,按一定的原则将各种造型要素组合成美的形态,其过程和结果称为构成。

更明确地说是研究视觉设计中最基本的造型(构成)要素——形、色、体在二维或三维的空间里排列和组合形成的美的形态,是从诸多的审美实践中概括和总结出来的形式法则。

内容包括《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三大块。

平面设计的过程是“三大构成”——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的综合应用过程。

第一节平面构成的概念、用途与学习意义一、什么是平面构成平面构成是一门视觉艺术,是在平面上运用视觉反应与知觉作用形成的一种视觉语言,按照一定的构成原理,将点、线、面等造型要素在平面上进行排列、组合,构成具有装饰美感的画面,从而创造出新的视觉形象。

平面构成则是以轮廓塑造形象,是将不同的基本形按照一定的规则在平面上组合成图案。

二、平面构成的用途与学习意义用途:平面构成力求从点、线、面这些单个的视觉元素开始,通过构成训练让我们熟悉设计的“字”和“词”,然后用材料和质感丰富视觉的感受,通过构图、形式美法则、视觉心理等,去研究各种元素组合的形式和效果。

构成的训练,为平面设计搭建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它是设计的基础。

意义:创造性与活力是设计人员的必备素质。

要进行有目的的视觉传达和艺术创造,就必需掌握并应用视觉语言。

学习平面构成的意义不仅在于解决平面排版的问题。

它要解决两大问题。

1、设计者对形态的认识与再创造。

2、学习和把握视觉语言的基本规律及应用。

二、平面构成设计的元素概念元素:是在头脑里存在的点、线、面、体。

视觉元素:是将概念元素体现在实际设计中,包括大小、形状、色彩、肌理等。

关系元素:是把视觉元素在画面上进行组织、排列,是形成一个画面的依据完成视觉传达的目的。

包括方向、位置、空间、重心等。

实用元素:是指设计所表达的内容、目的和功能。

小学美术《平面构成》教案

小学美术《平面构成》教案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以下学科核心素养:
1.增强学生对美术元素的感知与识别,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美术语言进行创意表达,提升创作能力;
3.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新能力,培养个性化表现;
4.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学会在集体中交流、分享与互助;
5.增强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识,培养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自信。
4.课堂氛围的营造:在本节课中,我努力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们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这种氛围让学生们更加放松,有助于他们发挥想象力和创新能力。但在某些环节,课堂氛围过于轻松,导致部分学生注意力分散。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适度调整课堂氛围,既要让学生感到轻松,又要保证教学效果。
5.学生成果的展示:在学生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后,成果展示环节让我看到了学生们的潜力。他们运用所学的平面构成知识,创作出了很多有创意的作品。但在展示过程中,部分学生表达能力较弱,不能很好地展示自己的作品。针对这一问题,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点、线、面。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明白这些基本要素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作用。
-点的运用:如大小、位置、密集程度等对视觉效果的影响;
-线的运用:如直线、曲线、粗细、长短等在构成中的作用;
-面的运用:如形状、大小、排列组合等对画面整体效果的影响。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平面构成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平面构成》教案

《平面构成》教案

《平面构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和组合方式。

2. 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对平面设计的基本技能。

3. 通过对平面构成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平面设计创作。

二、教学内容1. 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2. 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点、线、面)3. 平面构成的组合方式(重复、近似、对比、发射、特异)4. 平面构成的原则(对称、均衡、节奏、韵律)5. 平面构成的应用(字体设计、图案设计、海报设计)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基本元素、组合方式、原则及应用。

2. 教学难点:平面构成的组合方式、原则在实际设计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基本元素、组合方式、原则及应用。

2. 演示法:展示平面设计作品,分析作品中的平面构成元素和组合方式。

3. 实践法:让学生动手实践,进行平面设计创作。

4. 互动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讨论,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审美观念。

五、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展示平面设计作品,引导学生了解平面构成的概念。

2. 讲解:讲解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点、线、面)和组合方式(重复、近似、对比、发射、特异)。

3. 分析:分析平面构成的原则(对称、均衡、节奏、韵律),并结合实例进行讲解。

4. 实践:让学生动手实践,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平面设计创作。

5. 展示与评价:展示学生的作品,进行相互评价,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念和创新能力。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平面构成在平面设计中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让学生完成一篇关于平面构成的设计作品,加深对平面构成的理解。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学生对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基本元素、组合方式、原则及应用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评价方法:通过学生的设计作品、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3. 评价标准:(1)理解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能够正确运用基本元素和组合方式进行设计。

平面构成教案完整版

平面构成教案完整版
发射构成的特点
发射中心为最重要的视觉焦点,所有的形象均向中心集中,或由中心散开,有时可造成光学动感,会产生爆 炸的感觉,有强烈的视觉效果。
发射构成的案例分析
例如,在标志设计中,以一点或多点为中心,呈响周围发射、扩散等视觉效果,具有较强的动感及节奏感。
特异构成方法及案例分析
特异构成的概念
特异是相对的,是在保证整体规律的情况下,小部分与整体秩序不和,但又与规律不失联系。特异的程度可大可 小。特异的现象在自然形态中也是普遍存在的,如,鹤立鸡群的“鹤”就是一种特异的现象;万绿丛中一点红也 是一种色彩的特意现象。
特异构成的案例分析
例如,在海报设计中,利用特异构成方法将某个元素进行放大或缩小、变色等处理,使其在整体中脱颖而出,吸 引观众的注意力。
对比构成方法及案例分析
01
对比构成的概念
对比是一种自由构成的形式,它不以骨骼线为限制,而是依据形态本身
的大小、疏密、虚实、显隐及形状、色彩和肌理等方面的对比而构成的
点评内容
针对学生的作品,从创意、技术、美感等方面进行点评, 肯定优点,指出不足,提出改进建议。同时鼓励学生之间 相互交流和学习,共同进步。
THANKS
感谢观看
平面构成定义及特点
定义
平面构成是视觉元素在二次元的平面上,按照美的 视觉效果,力学的原理,进行编排和组合,它是以 理性和逻辑推理来创造形象、研究形象与形象之间 的排列的方法。是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产物。
特点
平面构成不是以表现具体的物象为特征,但它反映 了自然现象运动变化的规律性。其特点如下
平面构成定义及特点
在平面构成中,形式法则起到规范和指导的作用。它包括对 比与统一、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等原则。这些原则帮助 设计师在布局和排版时达到视觉上的和谐与美感。

《平面构成》教学方案

《平面构成》教学方案

《平面构成》教学方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了解不同形式的平面构成。

2.能力目标:能够通过平面构成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表现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美的欣赏能力,增强对平面构成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1.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1)基本概念:构成要素、构成方法、构成规律。

(2)基本方法:线的构成、面的构成、纹的构成、点的构成。

2.不同形式的平面构成(1)线的构成:直线、曲线、折线、曲线的组合等。

(2)面的构成:基本平面构成单元、平面构成元素的组合等。

(3)纹的构成:基本纹样、纹样的变化、纹样的组合等。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教师简单介绍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引发学生的兴趣。

2.理论讲解(30分钟)教师详细介绍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通过示例和图片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3.学生实践(4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根据自己的想法和创意进行平面构成的实践,将所学的概念和方法运用到实际中。

4.展示和评价(20分钟)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并进行互相评价和分享,教师进行总结和指导。

四、教学方法1.启发引导法:通过提问和示例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2.情感教育法: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和欣赏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兴趣。

3.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五、教学资源1.教具:白板、彩色粉笔、纸张、剪刀、胶水等。

2.图片和示例:准备一些与平面构成相关的图片和示例,用来辅助教学和实践活动。

六、教学评价1.观察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实践活动和表现,评价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2.互评评价:学生进行相互评价和分享,老师进行总结和指导。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和学生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表现能力。

同时,通过合作学习和情感教育的方法,增强学生对平面构成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对美的欣赏能力。

《平面构成教案》课件

《平面构成教案》课件

《平面构成教案》课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 培养学生对形状、色彩、纹理等视觉元素的感知和运用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平面构成的知识创作出具有美感和创意的作品。

二、教学内容1. 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平面构成是指在二维空间内,通过形状、色彩、纹理等视觉元素的组合,创造出一种平衡、和谐、富有变化的视觉效果。

2. 平面构成的原则:对比与统一、对称与均衡、重复与变化、节奏与韵律等。

3. 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点、线、面、色彩、纹理等。

4. 平面构成的应用:海报设计、广告设计、包装设计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原则和应用。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平面构成的知识创作出具有美感和创意的作品。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原则和应用。

2. 示范法:展示优秀作品,分析其平面构成要素和创作方法。

3. 实践法:学生动手实践,创作平面构成作品。

4. 互动法:学生之间交流创作心得,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五、教学准备1. 课件:包括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原则、应用等内容。

2. 优秀作品:展示不同类型的平面构成作品,如海报、广告、包装等。

3. 创作材料:如画纸、画笔、彩色铅笔、剪刀、胶水等。

4. 评价标准:制定评价学生作品的准则,如创意、美感、技巧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优秀平面构成作品,引发学生对平面构成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讲解基本概念:讲解平面构成的定义,使学生了解其在视觉艺术中的重要性。

3. 分析原则:逐个讲解平面构成的基本原则,如对比与统一、对称与均衡等,并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4. 学习基本元素:介绍点、线、面等基本元素的特点和应用,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

5. 应用实例:分析平面构成在实际设计中的应用,如海报、广告等,让学生感受平面构成的实际意义。

七、课堂练习1. 布置练习任务: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平面构成知识,创作一幅具有创意的平面构成作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面构成》教学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和要素;
2.掌握平面构成的常见方法和技巧;
3.运用平面构成进行创作,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4.学会分析、欣赏和评价平面构成作品。

教学重点:
1.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和要素;
2.平面构成的常见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
1.运用平面构成进行创作;
2.分析、欣赏和评价平面构成作品。

教学准备:
1.平面构成的相关教学资料;
2.平面构成的相关作品照片或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引入课题:请学生观察、说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平面构成作品,引起学生的兴趣。

2.学习目标:告诉学生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即了解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和要素,并能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

二、讲解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和要素(15分钟)
1.平面构成的定义:平面构成是指通过有机的组织、安排和配置来构成平面造型的方法。

2.平面构成的要素:色彩、形状、线条、纹理、空间、光影等。

3.平面构成的原则和规律:对称、平衡、重复、对比、节奏等。

三、介绍平面构成的常见方法和技巧(20分钟)
1.色彩的运用:使用鲜明、对比、和谐的色彩,突出主题和情感。

2.形状的运用:选择具有特殊形状或富有创意的元素进行构成,产生独特的效果。

3.线条的运用:运用直线、曲线、斜线等不同类型的线条,强调轮廓或构成层次感。

4.纹理的运用:使用不同的纹理进行组合和对比,增加作品的触感和层次感。

5.空间的运用:通过透视、比例、层次或遮蔽等手法创造出立体感和深度感。

6.光影的运用:利用明暗对比来强调形状、纹理或立体感,使作品更加生动。

四、运用平面构成进行创作(25分钟)
1.给学生布置平面构成作品的创作任务,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理解的平
面构成要素和方法进行设计和构思。

2.引导学生运用丰富的色彩、形状、线条、纹理等要素进行创作,并
注意平衡、对比、节奏等原则和规律。

3.鼓励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多思考、多尝试,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创
造力。

五、展示、欣赏和评价(15分钟)
1.学生完成作品后,互相展示并进行欣赏和评价。

2.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平面构成要素和方法,并从色彩、形状、线条、纹理等方面进行评价。

3.鼓励学生提出宝贵的建议和意见,帮助彼此进一步提高。

六、总结和拓展(10分钟)
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平面构成对于创作的重要性和应用场景。

2.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思考如何将平面构成运用到其他艺术领域中,如平面设计、摄影等。

3.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发现和欣赏平面构成作品,不断提高
自己的艺术修养。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讲解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和要素,介绍了常见的构成方法
和技巧,并通过创作、展示和评价环节,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同时,通过拓展和总结,帮助学生将所学内容应用到其他领域中,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艺术修养。

然而,教学时间安排可能有些紧凑,可以适当调整,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创作和展示。

此外,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发现,鼓励学生多表达意见和建议,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