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概论知识点汇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摇感的概念:不接触目标的,通过接受目标的电磁波信号,进行分析,得出
待测目标的特性和运动情况的一门综合性探测技术。主动、被动。
2、遥感数据的特点大面积、实时、同步、存在局限:可以到达人到不了的地方,
但是需要应证。
3、遥感平台的分类:
a)工作平台:地面遥感、航空遥感(气球、飞机)、航天遥感(人造卫星、
飞船、空间站、火箭);
b)根据记录方式层面区分:成像遥感、非成像遥感;
c)根据应用领域区分:环境遥感、大气遥感、资源遥感、海洋遥感、地质
遥感、农业遥感、林业遥感等;
d)按传感器的探测范围波段分为:紫外遥感(探测波段在0.05~0.38微米)、
可见光遥感(探测波段在0.38~0.76微米)、红外遥感(0.76~1000微米)、
微波遥感(1毫米~1米)、多波段遥感;
e)按工作方式分为:主动遥感、被动遥感。
1、辐照度(I):被辐射物体表面单位面积上的辐射能量。
2、辐射出射度(M):辐射源表面单位面积上的辐射能量。
3、辐射亮度(L):沿辐射方向上单位投影面积上、单位立体角内的辐射通量。
4、朗伯源、面:辐射亮度和角度无关的物体、面。
5、黑体:没有反射的物体。
6、灰体:没有显著的选择吸收,吸收系数介于1-2。
7、选择辐射体:吸收系数会随着波长变化的物体。
8、太阳常数:不受大气影响,在一个天文单位内,垂直于太阳辐射方向上,单
位面积单位时间黑体吸收的太阳辐射能量。
9、夫琅和费吸收线:用高分辨率的光谱仪观察到太阳连续光谱上许多离散的暗
谱线。
10、光学厚度:吸收系数沿路径的积分。
11、大气窗口:通过大气,透射率较高的波段。
12、双向反射分布函数:反射亮度随入射方向变化产生的函数(BRFD)。
13、双向发射比因子:反射亮度和朗伯面辐射亮度之比。
14、大气的结构:随着距地面的高度不同,大气层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有很大
的变化。按气温的垂直变化特点,可将大气层自下而上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上界为85km左右)、热成层(上界为800km左右)和散逸层(没有明显的上界)
a)平流层:位于对流层之上,其上界伸展至约55km处。在平流层的上层,
即30~35km以上,温度随高度升高而升高。在30~35km以下,温度随
高度的增加而变化不大,气温趋于稳定,故该亚层又称为同温层。平流
层的特点是空气气流以水平运动为主。在高约15~35km处有厚约20km
的臭氧层,其分布有季节性变动。臭氧层能吸收太阳的短波紫外线和宇
宙射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受这些射线的危害,能够生存繁衍。
b)中间层:从平流层顶至85km处的范围称为中间层。该层的气温随高度的
增加而迅速降低。因此,该层也存在明显的空气垂直对流运动。
c)热成层:位于85~800km的高度之间。该层的气体在宇宙射线作用下处
于电离状态。电离后的氧能强烈吸收太阳的短波辐射,使空气迅速升温,
因而该层的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该层能反射无线电波,对于无线
电通讯有重要意义。
d)逸散层:800km以上的区域统称为逸散层,也称为外层大气。该层大气
稀薄,气温高,分子运动速度快,地球对气体分子的吸引力小,因此气
体及微粒可飞出地球引力场进入太空.
15、大气散射:
a):瑞利散射:粒子直径比波长小得多时发生的散射。主要是大气中的原
子、分子,如氮气、二氧化碳、氧气和臭氧。
b)米氏散射:粒子直径与波长相当时得散射。主要有大气中的微粒,如
烟、尘埃、小水滴及气溶胶。
c)无选择性:粒子直径比波长大得多时发生的散射。散射强度与波长无
关。
16、电磁波性质并按频率排列电磁波谱:电磁转化,和光的性质类似。频率
由高到底低排列:r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无线电。
17、基尔霍夫定律:热平衡状态下物体吸收和辐射能量相同。
18、黑体辐射定律:黑体总辐射量和温度四次方成正比,温度越高最强辐射
波长向波长短的方向移动。
19、微波可以穿透云层的原因:微波波长较长,大气对其散射强度很弱,可
视为几乎不受影响,故微波可以穿透云层并保持其原有的特性。
20、太阳辐射传播到地球表面被传感器接受的整个过程:太阳辐射经过大气
时被大气吸收,散射、折射到达地表后,受地表反射、吸收再次进入大气之后又受大气的吸收散射、折射进入传感器。
I.遥感平台及其特点:航天平台(高度在150km之上)、航空平台(低中高飞
机,飞艇气球在百米和十几千米)、地面平台(车船塔搭载,在0-50米之间)II.卫星轨道:
A.赤道轨道:轨道平面和赤道平面相重合;
B.地球同步轨道:赤道轨道方向、周期和地球相对静止。最近发射的“胖
五“。
C.极地轨道:可观察到地球上人任意一点,每天经过同一点地方时不变,
一天经过两次极点。如风云四号
D.太阳同步轨道:轨道平面和太阳保持固定的取向。在同一时刻经过同一
点。长征系列。
III. 1.气象卫星:(风云系列)
A.短周期重复,约0.5h/d。极地约0.5-1次/d。
B.成像面积大,有利于获取宏观同步信息
C.资料来源连续、实时性强、成本低。
2.陆地卫星:(东方红系列)
A.工作波谱宽,紫外到红外都有应用,各波段数据容易配准。
B.具有较高时空分辨率,分辨率可达0.61m。
C.成像宏观综合概括性强,信息丰富,动态监测。
3.海洋卫星:(海洋系列)
A.需要高空空间的平台以实现大面积同步覆盖的观测
B.微波不易受天气因素影响,且可以较好地获得海水温度、盐度和海洋表面粗糙度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