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说课稿卤代烃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卤代烃》课件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卤代烃》课件
若从溴乙烷分子中断裂C—Br键,可发生哪种类型的反应?
CH3CH2Br
溴原子
溴原子吸引电子能力较强,共用电子对偏向溴原子一方,C—Br键具有较强的极性,易断裂,使溴乙烷的化学性质比乙烷活泼,能发生许多化学反应。
C2H5-Br + NaOH


1、取代反应
生成物
CH3CH2Br分子内化学键的断裂
结论
反应条件
反应物
消去反应
取代反应
五、卤代烃的用途及危害
氟氯代烷(商品名氟利昂)化学性质稳定、无毒,具有不燃烧、易挥发、易液化的特性,曾被被广泛用作致冷剂、灭火剂、溶剂等。近年来发现含氯、溴的氟代烷对臭氧层有破坏作用,使臭氧层产生“臭氧空洞”。国际上已禁止、限制其使用,正在研制、推广使用替代品。
知识的迁移和应用
下列化合物能否发生消去反应?卤代烃满足什么条件才能发生消去反应?
CH3Cl
1、
Cl
CH2-CH-CH2-CH3
CH3
2、
Cl
CH2-C-CH2-CH3
CH3
CH3
3、
不能

不能
连有卤原子的碳原子有相邻的碳原子,且相邻的碳原子上有氢原子。
H-C- C-H




H
H
H
Br
H-C= C-H


H
H
+ HBr
2、消去反应
乙醇

CH2=CH2+NaBr+H2O
CH2-CH2 + NaOH
│ H
│ Br
有机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从一个分子中脱去一个或几个小分子(如H2O、HBr等),而生成含有不饱和键化合物的反应,叫做消去反应。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2.3《卤代烃》优秀教案(重点资料).doc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2.3《卤代烃》优秀教案(重点资料).doc

第三节卤代烃[学习目标]:1.使学生掌握溴乙烷的主要化学性质,理解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2.使学生了解卤代烃的一般通性和用途,并通过对卤代烃有关性质数据的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3.通过对氟里昂等卤代烃对人类生存环境造成破坏的讨论,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4.了解卤代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了解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复习]:写出下列反应的方程式:1.乙烷与溴蒸汽在光照条件下的第一步反应.2.乙烯与水反应.3.苯与溴在催化剂条件下反应.4.甲苯与浓硝酸反应.[引入]:从结构上讲,反应得到的产物都可以看成是烃分子里的氢原子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团取代而生成的化合物,我们称之为烃的衍生物.一.烃的衍生物概述.1.定义:烃分子里的氢原子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团取代而生成的化合物.2.分类:常见烃的衍生物有卤代烃、醇、酚、醛、羧酸、酯等.所含官能团包括卤素原子(—X)、硝基(—NO2)、羟基(—OH)、醛基(—CHO)、羧基(—COOH )、氨基(—NH 2)、碳碳双键(C=C )、碳碳三键(C ≡C )等.二.卤代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阅读P60-62相关内容,结合日常生活经验说明卤代烃的用途,以及DDT 禁用原因和卤代烃对大气臭氧层的破坏原理.1.卤代烃的用途:致冷剂、灭火剂、有机溶剂、麻醉剂,合成有机物.2.卤代烃的危害:(1).DDT 禁用原因:相当稳定,在环境中不易被降解,通过食物链富集在动物体内,造成累积性残留,危害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2).卤代烃对大气臭氧层的破坏原理:卤代烃释放出的氯原子对臭氧分解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过渡]:卤代烃化学性质通常比烃活泼,能发生很多化学反应而转化成各种其他类型的化合物.因此,引入卤原子常常是改变分子性能的第一步反应,在有机合成中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下面我们以溴乙烷作为代表物来介绍卤代烃的一些性质. 三.溴乙烷.1.物理性质:纯净的溴乙烷是无色的液体,沸点低,密度比水大,不溶于水.2.分子组成和结构:分子式 结构式 结构简式 官能团 C 2H 5Br CH 3CH 2Br 或C 2H 5Br —BrH H —C —C —HH HHH H —C —C —Br H H H —C —C —H H[提问]:①.从二者的组成上看,溴乙烷与乙烷的物理性质有哪些异同点?②.若从溴乙烷分子中C—Br键断裂,可发生哪种类型的反应?3.化学性质.(1).溴乙烷的水解反应.[实验2]:按图4-4组装实验装置,①.大试管中加入5mL溴乙烷.②.加入15mL20%NaOH溶液,加热.③.向大试管中加入稀HNO3酸化.④.滴加2DAgNO3溶液.现象:大试管中有浅黄色沉淀生成.NaOH反应原理:CH3CH2Br +H-OH CH3CH2OH + HBr或:CH3CH2Br +NaOH CH3CH2OH + NaBr[讨论]:①.该反应属于哪一种化学反应类型?取代反应②.该反应比较缓慢,若既能加快此反应的速率,又能提高乙醇的产量,可采取什么措施?可采取加热和氢氧化钠的方法,其原因是水解反应吸热,NaOH溶液与HBr反应,减小HBr的浓度,所以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H3CH2OH的浓度增大.③.为什么要加入HNO3酸化溶液?中和过量的NaOH溶液,防止生成Ag2O暗褐色沉淀,防止对Br-的检验产生干扰.[过渡]:实验证明CH3CH2Br可以制乙烯,请考虑可能的断键处,以及此反应的特点.(2).溴乙烷的消去反应.[实验1]:按图4-4组装实验装置,①.大试管中加入5mL溴乙烷.②.加入15mL饱和KOH乙醇溶液,加热.③.向大试管中加入稀HNO3酸化.④.滴加2DAgNO3溶液.现象:产生气体,大试管中有浅黄色沉淀生成.乙醇反应原理:CH3CH2Br + NaOH CH2=CH2 + NaBr + H2O消去反应:有机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从分子中脱去一个小分子(如H2O、HX等)而生成不饱和(含双键或叁键)化合物的反应,叫消去反应.一般来说,消去反应是发生在两个相邻碳原子上.[讨论]:①.为什么不用NaOH水溶液而用醇溶液?用NaOH水溶液反应将朝着水解的方向进行.②.乙醇在反应中起到了什么作用?乙醇在反应中做溶剂,使溴乙烷充分溶解.③.检验乙烯气体时,为什么要在气体通入KMnO4酸性溶液前加一个盛有水的试管?起什么作用?除去HBr,因为HBr也能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④.C(CH3)3-CH2Br能否发生消去反应?不能.因为相邻碳原子上没有氢原子.⑤.2-溴丁烷 消去反应的产物有几种?CH 3CH == CHCH 3 (81%) CH 3CH 2CH == CH 2 (19%)札依采夫规则:卤代烃发生消去反应时,消除的氢原子主要来自含氢原子较少的碳原子上.阅读P63[拓展视野]:卤代烃的消去反应. [小结]:-Br 原子是CH3CH2Br 的官能团,决定了其化学特性.由于反应条件(溶剂或介质)不同,反应机理不同.(内因在事物的发展中发挥决定作用,外因可通过内因起作用.)四.卤代烃. 1.定义和分类.(1).定义: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卤素原子取代后所生成的化合物. 一卤代烃的通式:R —X. (2).分类:①.按分子中卤原子个数分:一卤代烃和多卤代烃. ②.按所含卤原子种类分:氟代烃、氯代烃、溴代烃. ③.按烃基种类分:饱和烃和不饱和烃. ④.按是否含苯环分:脂肪烃和芳香烃. 2.物理通性:(1).常温下,卤代烃中除一氯甲烷、氯乙烷、氯乙烯等少数为气体外,其CH 3CH CH 2BrCH 3余为液体或固体.(2).互为同系物的卤代烃,如一氯代烷的物理性质变化规律是:随着碳原子数(式量)增加,其熔、沸点和密度也增大.(沸点和熔点大于相应的烃)(3).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除脂肪烃的一氟代物、一氯代物等部分卤代烃外,液态卤代烃的密度一般比水大.密度一般随烃基中碳原子数增加而减小.3.化学性质:与溴乙烷相似.(1).水解反应.[课堂练习]:试写出1-氯丙烷和2-氯丙烷分别发生水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消去反应.[课堂练习]:试写出1-氯丙烷和2-氯丙烷分别发生消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制法.(1).烷烃和芳香烃的卤代反应.(2).不饱和烃加成.[讨论]:①.制取CH3CH2Br可用什么方法?其中哪种方法较好?为什么?②.实验室制取溴乙烷的化学方程式如下:CH3CH2OH+NaBr+H2SO4—→CH3CH2Br+NaHSO4+H2O,为什么这里的硫酸不能使用98%的浓硫酸,而必须使用80%的硫酸?③.在制得的CH3CH2Br中常混有Br2,如何除去?5.卤代烃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讨论]:①.欲将溴乙烷转化为二溴乙烷,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②.如何用乙醇合成乙二醇?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拓展视野]:格氏试剂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介绍.[补充知识]:1.卤代烃的同分异构体.(1).一卤代烃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方法.①. 等效氢问题(对称轴).正丁烷分子中的对称:1CH32CH23CH24CH3,其中1与人为善,2与会号碳上的氢是等效的;异丁烷分子中的对称:(1CH3)22CH3CH3,其中1号位的氢是等效的.②. C4H9Cl分子中存在着“碳链异构”和“官能团位置异构”两种异构类型.(2).二卤代烃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方法.C3H6Cl2的各种同分异构体:一卤定位,一卤转位(3).多卤代烃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方法(等效思想)二氯代苯有三种同分异构体,四氯代苯也有三种同分异构体,即苯环上的二氯与四氢等效,可进行思维转换.2.卤代烃的某些物理性质解释.(1).比相应烷烃沸点高.C2H6和C2H5Br,由于①分子量C2H5Br > C2H6,②C2H5Br的极性比C2H6大,导致C2H5Br分子间作用力增大,沸点升高.(2).随C原子个数递增,饱和一元卤代烷密度减小,如ρ(CH3Cl) > ρ(C2H5Cl) > ρ(CH3CH2CH2Cl).原因是C原子数增多,Cl%减小.(3).随C原子数增多,饱和一氯代烷沸点升高,是因为分子量增大,分子间作用力增大,沸点升高.(4).相同碳原子数的一氯代烷支链越多沸点越低,可理解为支链越多,分子的直径越大,分子间距增大,分子间作用力下降,沸点越低.。

人教版选修五第二章第三节_卤代烃_教案

人教版选修五第二章第三节_卤代烃_教案

第三节卤代烃(第1课时)一、学情分析本节课授课班级为高二(10)班,本班为高二年级平行班,学生总体基础较弱,但是本班的学生比较努力,平时上课时大部分学生都能够认真听讲,但上课学生合作能力较差,课堂反应不够活跃。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卤代烃的概念和溴乙烷的主要物理性质。

2)掌握溴乙烷的主要化学性质,理解溴乙烷发生水解反应的条件和反应中共价键的变化。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展示溴乙烷和乙烷的空间模型,培养学生的观察和空间想象能力。

(2)通过学习溴乙烷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培养学生使用化学平衡知识认识溴乙烷水解反应的能力。

(3)由乙烷与溴乙烷结构异同点引出溴乙烷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

3、情感和价值观目标通过用化学平衡知识了解溴乙烷水解反应,使学生体会到对化学反应规律的魅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溴乙烷的结构特点和主要的物理性质和水解反应。

2、教学难点:用化学平衡知识了解溴乙烷水解反应。

四、教学方法图片展示法、问题启发法、师生互动法、讨论法五、课时安排:2个课时六、教学过程【引入新课】请同学们先来看几幅图片。

第一幅图片是生产中常用的塑料管,其化学成分是聚氯乙烯,单体是氯乙烯;第二幅图片是不粘锅,其涂层化学成分是聚四氟乙烯,单体是四氟乙烯;【提问】从组成看,除了C、H还有哪一类元素?【生答】F、Cl。

F、Cl属于卤素元素【讲解】有C、H还有卤素元素组成的有机物是我们今天要学习“卤代烃”。

【设问】氯乙烯是个卤代烃,根据从氯乙烯结构上能不能给出卤代烃的定义呢?【投影板书】一卤代烃【投影板书】1、定义2、表达式、3、分类4、物理性质【讲解】从卤代烃分类来看,卤代烃种类很多,我们学习方法也很多,一般从代表物物质开始,那么我们第一部分先来学习它的典型代表物→溴乙烷【投影板书】二、溴乙烷【讲解】我们选取溴乙烷作为卤代烃的代表物,本节课我们将重点研究溴乙烷结构和性质。

【投影板书】1、组成与结构【投影】请同学们写出溴乙烷的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

人教版卤代烃说课稿

人教版卤代烃说课稿

人教版卤代烃说课稿卤代烃的教学设计与实施一、教学目标在本节课中,我们将深入探讨人教版化学教材中关于卤代烃的内容。

教学目标分为三个方面: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知识与技能学生将学习到卤代烃的基本概念、结构特点、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 描述卤代烃的一般结构和命名规则;- 识别和书写常见卤代烃的化学式;- 理解卤代烃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以及它们与烷烃的区别。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生将通过实验观察卤代烃的性质,并通过讨论和总结来提高他们的化学实验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卤代烃的学习,激发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对化学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同时,强调卤代烃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的紧密联系。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卤代烃的概述(20分钟)- 卤代烃的定义- 卤代烃的分类- 卤代烃的命名规则2. 卤代烃的结构与性质(30分钟)- 卤代烃的结构特点- 卤代烃的物理性质- 卤代烃的化学性质3. 实验操作:卤代烃的性质探究(30分钟)- 实验目的与原理- 实验步骤与注意事项- 实验结果的观察与分析4. 卤代烃的应用与安全教育(10分钟)- 卤代烃在工业和生活中的应用- 卤代烃的安全使用与环境保护三、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节课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1.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向学生传授卤代烃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卤代烃的性质,加深理解。

3. 讨论法:鼓励学生参与讨论,提出问题和解答,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合作精神。

4. 多媒体辅助:使用PPT、视频等多媒体教学资源,使抽象的化学知识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

四、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本节课的评价方式包括:1. 过程性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实验操作能力和讨论表现来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

卤代烃 说课稿 教案

卤代烃  说课稿  教案

卤代烃一、教学分析1.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高中教材人教版化学•选修5第二章烃和卤代烃中第三节《卤代烃》第一课时,介绍了卤代烃的代表物溴乙烷的结构和性质。

本节内容属于有机化合物知识,卤代烃是一种比较典型的、重要的有机衍生物。

教科书选择溴乙烷的结构、性质、用途以及溴乙烷中溴离子的检验等内容进行全面的学习和研究,不但可以让学生了解有机化合物中卤代烃的性质,而且对学生全面认识衍生物,尤其是含氧衍生物的学习方法等具有重要的作用。

因此,本节内容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以结构探究和实验验证的方法完成的,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提供了极好的机会,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2.课标相关内容分析《课程标准》要求:认识卤代烃的典型代表物的组成和结构特点。

《模块学习要求》:认识卤代烃的典型代表物的组成和结构特点,知道卤代烃的化学性质及其用途,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3.学情分析(1)学生学习能力相差很大,对知识领域和发现问题的层次和深度不同。

让他们通过讨论、交流和实验等教学手段,各有所得,均有提高。

(2)学生通过前期有关知识的学习,初步知道了有机化学反应原理的研究方法,按物质类别进行学习,从个别到一般,选取典型代表物进行研究再推及此类物质,提高学生的学习和思维能力。

(3)充分利用“结构决定性质”的化学思想,从乙烷与溴乙烷结构差异入手,引出溴乙烷的化学性质。

4.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卤代烃的概念和溴乙烷的主要物理性质。

(2)掌握溴乙烷的主要化学性质,理解溴乙烷发生水解反应的条件和所发生共价键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1)通过溴乙烷的水解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2)通过学习溴乙烷化学性质,培养学生使用化学平衡知识认识溴乙烷水解反应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1)运用实际联系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通过卤代烃中如何检验卤元素的讨论、实验设计,培养独立思考,找出存在的问题,既锻炼了毅力,也培养了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卤代烃说课稿

卤代烃说课稿

卤代烃说课稿一、说教材(一)本文作用与地位卤代烃这一部分内容,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它是烷烃的衍生物,是烃类化合物的一个重要分支。

通过对卤代烃的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理解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为后续学习羧酸、酯等有机物的性质打下基础。

(二)主要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卤代烃的定义、分类、命名、性质、合成方法以及应用等方面。

其中,性质部分是本节课的重点,包括卤代烃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特别是亲核取代反应和消除反应。

二、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掌握卤代烃的定义、分类、命名方法。

2. 理解卤代烃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特别是亲核取代反应和消除反应。

3. 学会卤代烃的合成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对卤代烃性质的认识。

2.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说教学重难点(一)重点1. 卤代烃的定义、分类、命名方法。

2. 卤代烃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特别是亲核取代反应和消除反应。

3. 卤代烃的合成方法及应用。

(二)难点1. 卤代烃的化学性质,尤其是亲核取代反应和消除反应的机理。

2. 卤代烃的合成方法,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说教法(一)教学方法1. 启发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例如,在讲解卤代烃的化学性质时,可以提出“为什么卤代烃容易发生亲核取代反应?”等问题,让学生在思考中学习。

2. 问答法: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卤代烃的相关概念、性质、应用等方面设置问题,让学生回答,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并及时给予反馈。

3. 实践法:组织学生进行卤代烃的合成实验,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卤代烃的制备方法和操作技能。

(二)教学亮点1. 与其他教法的不同:a) 在讲解卤代烃的性质时,将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引入课堂,让学生了解卤代烃在现实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3 卤代烃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全套课件

2.3 卤代烃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全套课件

R-CHX2 二卤代烃
R-CX3
多卤代烃
(3)根据分子中烃基结构不同可分为饱和卤代烃、 不饱和卤代烃和芳香卤代烃。
CH3 CH 2-X 饱和卤代烃
CH2
CH-X不饱和卤代烃
X
芳香卤代烃
(4)物理性质:
a.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某些卤代烃本身是很好 的有机溶剂。
b.熔沸点大于同碳个数的烃。 c.少数是气体,大多为液体或固体。
CH3
C| H3 CH3—C| —CH3
Br

【实验讨论】溴乙烷与氢氧化钠的醇溶液的反应实验:
【科学探究】(1)为什么要在气体通入KMnO4酸性溶液 前加一个盛有水的试管?起什么作用? 吸收挥发出来的乙醇 (2)除KMnO4酸性溶液外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检验乙烯? 此时还有必要将气体先通入水中吗? 溴的四氯化碳溶液
说明有卤素原子
卤代烃
NaOH 水溶液
过量 HNO3
AgNO3 溶液
有沉淀产生
白淡黄 色黄色

中和过量的NaOH溶液,防止生成Ag2O暗褐色沉淀, 影响X-检验。
3.溴乙烷的消去反应

CH2-CH2+NaOH
Δ
H Br
卤代烃的消去反应:
CH2=CH2 +NaBr+H2O
—C—C—NaOH△醇溶液 HX
二.卤代烃的化学性质——溴乙烷 1.分子结构:
①分子式: C2H5Br HH
②结构式: H—C—C—Br HH
吸收峰的面积 之比为:3:2
在核磁共振氢谱中 怎样表现?
③结构简式: CH3CH2Br 或 C2H5Br
比例模型
球棍模型
2.溴乙烷的取代反应:
C2H5—Br + H—பைடு நூலகம்H

高中化学选修五专题第一单元卤代烃讲义教案.doc

高中化学选修五专题第一单元卤代烃讲义教案.doc

2018年高中化学选修五专题4第一单元卤代烃讲义第一单元卤代烃[课标要求]1.以1­溴丙烷为例了解卤代烃的性质。

2.理解卤代烃的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及其反应条件。

3.掌握卤代烃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1.认识卤代烃(1)概念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卤素原子取代后形成的化合物。

(2)分类①按烃基结构的不同:卤代烷烃、卤代烯烃、卤代芳香烃等。

②按取代卤原子的不同:氟代烃、氯代烃、溴代烃、碘代烃等。

③按取代卤原子的多少:一卤代烃、多卤代烃。

(3)对人类生活的影响①用途:用作溶剂、农药、制冷剂、灭火剂等。

②危害:氟氯代烃(俗称氟利昂)能破坏大气臭氧层。

2.卤代烃的性质(1)物理性质①除cH3cl、cH3cH2cl、cH2===cHcl常温下是气体外,其他大部分为液体,且密度比水大。

②难溶于水,易溶于乙醚、苯、环己烷等有机溶剂。

③互为同系物的卤代烃沸点随碳原子数增多而升高。

(2)化学性质①实验探究试管a中试剂1­溴丙烷和oH醇溶液1­溴丙烷和oH水溶液实验现象试管b中收集到气体c中有浅黄色沉淀试管b中无气体产生c中有浅黄色沉淀结论1­溴丙烷发生消去反应1­溴丙烷发生水解反应②消去反应a.概念:在一定条件下从一个有机化合物分子中脱去一个或几个小分子生成不饱和化合物(含双键或叁键)的反应。

b.反应条件:与强碱的醇溶液共热。

c.1­溴丙烷发生消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H2cH2Br+oH――→醇△cH3cH===cH2↑+Br+H2o。

③水解反应a.反应条件:与强碱的水溶液共热。

b.1­溴丙烷发生水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H2cH2Br+oH――→水△cH3cH2cH2oH+Br。

c.反应类型:取代反应。

1.1­溴丙烷发生取代反应的条件是什么?提示:强碱(如oH)的水溶液,加热。

2.1­溴丙烷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相比,其反应条件有何差异?由此你得到什么启示?提示:1­溴丙烷的水解反应是以水为溶剂,而消去反应则是以乙醇为溶剂,溶剂的共同作用是溶解oH,使反应易进行。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2.3《卤代烃》教学课件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2.3《卤代烃》教学课件

结论 溴乙烷在不同的条件下发生不同类型的反应
课堂练习
1、在1-氯丙烷和2-氯丙烷分别与NaOH的醇溶液共热的反
应中,两反应(AD)
A. 产物相同
B. 产物不同
C. 碳氢键断裂的位置相同 D. 碳氢键断裂的位置不同
2、写出2-溴丙烷转化为丙烯的化学方程式
3、设计合成路线,由1-溴丁烷和必要的试剂制取 1,2-二溴丁烷。
卤代烃
卤莽的你闯进了烃的世界 代替了慵懒的氢原子 烃,人们在赞颂你的功绩 用你易沸的鲜血给人类带来清凉 处理扭伤是你的强项 多面能手的你却行事低调, 但有时也爱给臭氧层捅娄子 有醇碱你就烯 害你碱水变作酒
Thyoaunk
End
结束
第三节 卤代烃
好疼啊!
新课导入
氯乙烷
憋嚎了,喷这 个就不疼了
新知讲解
一、卤代烃
1、概念: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卤素原子取代而生成的化合物。 2、官能团:-X(F、Cl、Br、I)
3、卤代烃的分类 (1)按卤素原子种类: 氟代烃、氯代烃、溴代烃、碘代烃 (2)按卤素原子数目: 一卤代烃: CH3Cl 、CH3CH2Cl
多卤代烃: CH2Cl2、 CH2-CH2 Br Br
新知讲解
二、溴乙烷
1、物理性质 无色液体,密度比水大,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沸点较低(38.4℃),易挥发。
与乙烷比较: 乙烷为无色气体,沸点-88.6 ℃,不溶于水
二、溴乙烷
2、组成与结构
新知讲解
溴乙烷比例模型
HH || 结构式:H ̶ C ̶ C ̶ Br || HH
H Br
H OH
HBr + NaOH → NaBr + H2O 总反应:C2H5—Br + NaOH →醇 C2H4 + NaBr + H2O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第2章第3节《卤代烃》word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第2章第3节《卤代烃》word教学设计

选修五有机化学基础第二章第三节授课方案一、教材解析:本章是第一章内容的详尽化,第一章中拥有共性的看法化知识在本章结合了详尽物质种类烃和卤代烃而获取进一步的落实和深入。

烃是有机化学中的基础物质,卤代烃是有机合成中特别重要的中间体,经过卤代烃的桥梁作用可以实现官能团之间的变换。

本章从代表物质结构、性质、制法、用途到同系列有机物的学习,增强了分类思想的重要性和“结构决定性质”的有机化合物学习方法。

经过进一步学习取代反响、加成反响、聚合反响及消去反响等反响种类,为后续各章内容的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

二、授课目的1.知识目标:(1)认识卤代烃的看法和溴乙烷的主要物理性质。

(2)掌握溴乙烷的主要化学性质,理解溴乙烷发生水解反响的条件和所发生共价键的变化。

2.能力目标:(1)经过溴乙烷中 C— Br 键的结构特点 , 结合其水解反响和消去反响 , 领悟结构和性质的互有关系, 有机反响中“条件”的影响,学会解析问题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2)经过卤代烃发生消去反响具备条件的解析及检验卤代烃中含有卤元素的实验设计及操作,培养学生的思想能力、实验能力和实验能力。

3.感情、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经过卤代烃怎样检验卤元素的谈论、实验设计、实验操作,特别是不同样建议的比较实验,激发学习兴趣,使其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领悟到劳动的价值,实验不行功的同学,经过了困难的磨炼,经过独立思虑,找出存在的问题,既锻炼了毅力,也培养了慎重求实的科学态度。

三、授课重点难点重点:溴乙烷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难点:溴乙烷发生取代反响和消去反响的基本规律。

四、学情解析:本校学生在全市属于中等学生,模块考试又相对简单,因此有部分学生错误的认为高中学习比较简单和轻松,必修二中对有机部分要求又比较低,因此造成学生基础知识不够扎实。

五、授课方法:(1)实验法:对溴乙烷的水解及消去反响进行实验;(2)教课方案导学:见后边教课方案;(3)新授课授课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诱惑——情境导入、显现目标——合作研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教课方案、部署预习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卤代烃一节,初步掌握卤代烃的水解及消去反响。

卤代烃-人教版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教案

卤代烃-人教版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教案

卤代烃-人教版选修5 有机化学基础教案一、基础概念1.1 有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是指以碳为中心的化合物,其中碳原子基本上都与氢原子结合,也可与氧、氮、硫、卤素等元素结合,不包括碳酸、碳酐等与碳有关的无机化合物。

1.2 卤素1.2.1 基本概念卤素是周期表中第17族的元素,包括氟(F)、氯(Cl)、溴(Br)、碘(I)和石蜡(At)。

它们的原子结构相同,但原子序数逐渐增大,半径逐渐增大。

卤素的电子云特别容易接受电子,而且半径较大,因此它们的活化性非常大。

1.2.2 卤代烃卤代烃指的是分子中含有卤素原子并且还有碳-碳键的碳氢化合物。

它们可根据卤素原子数不同分为单卤代烃、双卤代烃和多卤代烃。

•单卤代烃:分子中只含有一个烷基(或烯基)与一个卤素原子结合。

•双卤代烃:分子中含有两个卤素原子。

它们分为对称和非对称两种。

•多卤代烃:分子中含有两个以上的卤素原子。

二、卤代烃的制备方法卤代烃可采用直接卤化法、金属卤化法、傅-克反应和卤代烷基化合成等方法制备。

2.1 直接卤化法在这种方法中,卤素原子直接与碳氢化合物反应,生成卤代烃。

具体方法是将有机化合物与相应卤素在惰性溶剂中反应,利用催化剂可以加速反应。

例如,环己烷和氯气反应,可以得到氯代环己烷。

2.2 金属卤化法金属卤化法是指金属与卤素反应生成金属卤化物,然后金属卤化物在有机溶剂中与有机化合物反应,生成相应的卤代烷。

金属卤化物通常是溴化亚铜(CuBr)、溴化铝(AlBr3)、碘化铁(FeI3)等。

2.3 傅-克反应傅-克反应是指利用卤代烃作为反应物参加反应,生成有机氟化合物的方法。

这个反应可以用于有机分子中氢氧基的氟化反应,应用广泛。

傅-克反应需要用到氟化氢(HF)和石墨氟(F2)等剂。

2.4 卤代烷基化合成卤代烷基化合成是指通过卤化烷或溴化烃反应合成卤代烷的方法。

卤代烷在惰性溶剂中和碱金属(如钠、锂)反应,生成碱金属卤化物和相应的自由基,然后自由基与有机化合物反应,生成卤代烷。

人教版高中化学 卤代烃 说课稿说课课件 PPT37张

人教版高中化学 卤代烃 说课稿说课课件 PPT37张

思考:溴乙烷在水中能否电离出Br-? 它是否为电解质?如何设计实验证明溴乙烷 含有溴元素?
实验方案
方案1:加入硝酸银溶液,并滴加稀硝酸。 无明显现象
(不合理) 方案2:加入NaOH的水溶液,充分振荡,然 后加入硝酸银溶液。褐色沉淀 (不合理) 方案3:加入NaOH水溶液,充分振荡并 加热静置后取上层清液,加入过量稀硝 酸,再加入硝酸银溶液。 (浅黄色沉淀)
2、消去反应
原理:溴乙烷发生消去反应的过程,可比喻成一个 年轻的小伙子把邻居家的女儿拐走这样一个过程。
CH2 CH2 H Br
2.物理性质
(1)无色液体; (2)难溶于水, 密度比水大; (3)可溶于有机溶剂, (4)沸点38.4℃
与乙烷比较:
乙烷为无色气体,沸点-88.6 ℃,不溶于水
四、教学过程
2
3
1
5
4
4.实验探究溴乙烷的化学性质
由于溴原子吸引电子能力强,C—Br键易断裂,使溴 原子易被取代,也易被消去。所以由于官能团-Br的作 用,溴乙烷的化学性质比乙烷活泼,能发生许多化学反 应。
④电子式
H H H C C Br H H
探究实验一 溴乙烷的物理性质
(1)用试管取约2ml的溴乙烷,观察溴乙烷在 常温下的颜色和状态;
(2)将2ml的溴乙烷分放在两支试管中,往其 中一支中加入2ml 的水,振荡,静置,观察现象。 往另一支试管中加入2ml CCl4,振荡,静置,观 察现象。
依据实验现象,归纳溴乙烷的物理性 质:
3.分类
卤代烃有以下几种分类方法: (1)、根据分子中所含卤素的不同,可分为 氟代烃、氯代烃、溴代烃、碘代烃。 (2)、根据卤代烃分子中卤原子的数目不同
R-CH2-X

卤代烃 说课稿

卤代烃 说课稿

卤代烃延津县第一职业高级中学郭水莲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就是卤代烃,主要包括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流程与板书设计四个部分。

【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的地位与作用卤代烃就是高中化学选修5第二章烃与卤代烃第三节的内容,从教材上分析,有机化学基础的核心就是:结构、性质、合成。

结构的核心就是官能团,性质的表现就是五种反应类型:取代、消去、加成、氧化、还原。

这五种反应类型又就是合成的基础。

那么卤代烃在这里又处于什么位置呢?卤代烃的官能团卤素原子,就是结构最简单的官能团,但就是性质却涵盖了两个典型的反应--取代反应与消去反应,也正就是这样,使卤代烃成为了有机合成中重要的中间体。

由此可见,卤代烃在新教材中的位置非常重要,它不仅就是联系烃与烃的含氧衍生物的重要桥梁,而且还为有机合成的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以溴乙烷为例理解卤代烃的性质。

掌握溴乙烷发生取代反应与消去反应的基本规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溴乙烷的取代反应、消去反应的实验设计、操作、探究过程,掌握探究卤代烃性质的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感受有机化学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从而树立为人类文明与社会进步而努力学习化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根据卤代烃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我确定了本课时教学的重点就是溴乙烷的结构特点与主要化学性质,结合学情确定了教学的难点就是溴乙烷发生取代反应与消去反应的基本规律。

【教学学法】一、学情分析1、学生已有的知识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具备的知识基础就是氯乙烯的概念与化学平衡原理2、学生已有的能力状况逻辑思维能力较强,但就是思维的可逆性、创造性较弱,这节课我将引导学生通过建构新的知识体系,使其能力得以有效提升。

3、学生的心理分析干洗剂、农药与医药等的快速发展以及氟利昂对环境的破坏等都与卤代烃的性质息息相关,卤代烃到底有什么样的性质呢?学生对此具有强烈的好奇心。

二、教法选择新课程倡导的教学理念就是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地学习,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人教课标版高中化学选修5教案:2.3《卤代烃》

人教课标版高中化学选修5教案:2.3《卤代烃》

3。

化学性质
(1)水解反应:CH3CH2Br+H2O
CH3CH2OH+HBr
(2).消去反应:CH3CH2Br CH2=CH2+HBr
消去反应(elimination reaction):有机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从分子中脱去一个小分子(如H2O、HX 等)而生成不饱和(含双键或叁键)化合物的反应,叫消去反应.一般来说,消去反应是发生在两个相
邻碳原子上。

二、卤代烃。

1。

定义和分类。

(1).定义: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卤素原子取代后所生成的化合物.一卤代烃的通式:R—X.
(2)。

分类:
①.按分子中卤原子个数分:一卤代烃和多卤代烃。

②.按所含卤原子种类分:氟代烃、氯代烃、溴代烃.
③.按烃基种类分:饱和烃和不饱和烃。

④.按是否含苯环分:脂肪烃和芳香烃.
2.物理通性:
(1)。

常温下,卤代烃中除一氯甲烷、氯乙烷、氯乙烯等少数为气体外,其余为液体或固体.(2).所有卤代烃都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卤代烃 说课稿

卤代烃 说课稿

卤代烃延津县第一职业高级中学郭水莲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卤代烃,主要包括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流程和板书设计四个部分。

【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卤代烃是高中化学选修5第二章烃和卤代烃第三节的内容,从教材上分析,有机化学基础的核心是:结构、性质、合成。

结构的核心是官能团,性质的表现是五种反应类型:取代、消去、加成、氧化、还原。

这五种反应类型又是合成的基础。

那么卤代烃在这里又处于什么位置呢?卤代烃的官能团卤素原子,是结构最简单的官能团,但是性质却涵盖了两个典型的反应--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也正是这样,使卤代烃成为了有机合成中重要的中间体。

由此可见,卤代烃在新教材中的位置非常重要,它不仅是联系烃和烃的含氧衍生物的重要桥梁,而且还为有机合成的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以溴乙烷为例理解卤代烃的性质。

掌握溴乙烷发生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的基本规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溴乙烷的取代反应、消去反应的实验设计、操作、探究过程,掌握探究卤代烃性质的基本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感受有机化学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从而树立为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而努力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根据卤代烃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我确定了本课时教学的重点是溴乙烷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结合学情确定了教学的难点是溴乙烷发生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的基本规律。

【教学学法】一、学情分析1、学生已有的知识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具备的知识基础是氯乙烯的概念和化学平衡原理2、学生已有的能力状况逻辑思维能力较强,但是思维的可逆性、创造性较弱,这节课我将引导学生通过建构新的知识体系,使其能力得以有效提升。

3、学生的心理分析干洗剂、农药和医药等的快速发展以及氟利昂对环境的破坏等都与卤代烃的性质息息相关,卤代烃到底有什么样的性质呢?学生对此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二、教法选择新课程倡导的教学理念是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地学习,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教的方式应当服务于学的方式,保证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探索性落到实处,所以,针对本节课的重难点,在教法上采用假设验证、创设情境、联想类比、巩固拓展的方法,以教辅学,帮助学生找到知识的增长点.三、学法指导我在学法上指导学生采用合作探究、发现学习、分析归纳的方法,进行自主建构新的知识体系。

卤代烃说课稿

卤代烃说课稿

卤代烃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卤代烃。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卤代烃是有机化学中的重要化合物,它在有机合成、材料科学、医药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 5《有机化学基础》,是在学生学习了烃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卤代烃的性质和应用。

教材通过实验探究、理论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卤代烃的结构、性质和反应规律,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已经学习了烃的相关知识,对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有了一定的了解,具备了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是,卤代烃的结构和性质较为复杂,学生在理解和掌握上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和数据分析,逐步理解卤代烃的性质和反应规律。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卤代烃的定义、分类和命名方法。

(2)掌握卤代烃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如取代反应、消去反应等。

(3)能够根据卤代烃的性质,设计简单的有机合成路线。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2)通过对卤代烃性质的讨论和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感受有机化学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绿色化学观念。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卤代烃的化学性质,特别是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

(2)卤代烃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2、教学难点(1)消去反应的机理和条件。

(2)卤代烃的性质与结构之间的关系。

五、教学方法1、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卤代烃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2、问题驱动法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3、讲授法对于一些重要的概念和理论知识,通过讲授的方式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课件卤代烃(公开课)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课件卤代烃(公开课)
2.物理性质
(1)无色液体; (2)难溶于水, 密度比水大; (3)可溶于有机溶剂; (4)沸点38.4℃。
卤代烃的物理性质: 常温下,卤代烃中除少数为气体外,其余为 液体或固体。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目标2检测:
1、快速写出溴乙烷的分子式、结构式、结构 简式。
B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有的卤代烃都难溶于水,且都是密度比水大的 液体。 B、卤代烃不属于烃类 C、溴乙烷易溶于水,密度比水大 D、溴乙烷的核磁共振氢谱的吸收峰的面积比是1:2
谢谢指导!
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卤素原子取代而生 成的化合物。官能团:-X(F、Cl、Br、I) 2、分类:
按分子中所含卤素原子种类的不同,分为氟 代烃、氯代烃、溴代烃、碘代烃
目标1:了解卤代烃的定义、用途及对环境的影响。
3、卤代烃的用途
制冷剂、灭火剂、溶剂、麻醉剂、合成 有机物等 4、卤代烃对环境的影响 含有氯、溴的氟代烷对臭氧层产生破坏 的作用,形成臭氧空洞,危害地球生物。


CH2=CH2↑+NaBr+H2O
课堂检测:
1、下列反应不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BD)
A、溴乙烷与氢氧化钠水溶液的共热 B、溴乙烷与氢氧化钠的乙醇溶液的共热 C、甲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反应 D、乙烯与氯化氢在一定条件下制氯乙烷
2、由乙烯如何制取溴乙烷?由溴 乙烷如何制取乙醇?请书写相关的 化学方程式。
条 件 NaOH的醇溶液,加热
上述反应的实质是:从溴乙烷分子中相 邻的两个碳原子上脱去一个HBr分子。
【小结】比较溴乙烷的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体会反应条 件对化学反应的影响。
取代反应
消去反应
反应物
反应条 件

第三节卤代烃说课稿

第三节卤代烃说课稿

第三节卤代烃说课稿《第三节卤代烃》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选修五第二章第三节《卤代烃》,下面我从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法学法、环节设计、整合提高和教学反思六个方面进行说课:一.教学目标明确的目标是实施高效课堂教学的关键。

教师只有深入研究课标、教材、学生,找到三者的结合点,才可以确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

(一).课标要求新课标中要求“认识卤代烃的的组成和结构,认识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知道卤代烃与烃的衍生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同时新课标建议调查与讨论:“卤代烃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对环境和健康可能产生的影响。

”(二).教材分析卤代烃是一类重要的烃的衍生物,是联系烃和其它衍生物之间的桥梁, 是许多有机合成的起始原料,卤代烃的转化关系及反应类型是历年高考的重要内容。

卤代烃结构的学习,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深化“结构决定性质”这一化学思想。

在教学过程中以生活实际、自然现象、科技前沿、图片展示为情景素材,以实验探究为过程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学情分析必修二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对一些具体的有机物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在本模块第一章中又学习了有机物的结构、分类、命名等一些概念,所以学生对卤代烃的学习有了必备的基础知识。

对于官能团与有机物性质的相互推断已具有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

对于本课学习,学生的主要困惑在于,卤代烃在不同反应条件下,断键位置不同,产物不同的理解和分析。

(四).教学目标综上所述,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了解卤代烃的概念和物理性质,掌握溴乙烷的化学性质,理解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

通过卤代烃发生反应的类型和规律的分析,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实验探究和综合分析能力。

通过卤代烃对人类生活影响的调查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通过学生的实验探究活动让学生理解科学的严谨性、创新性,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

通过氟里昂等卤代烃对人类生存环境造成破坏的讨论,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教育。

二.重点难点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重点:溴乙烷的结构特点和化学性质;卤代烃的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难点:溴乙烷发生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的基本规律.体验点:溴乙烷结构的特点通过分子模型展示,通过实验探究掌握溴乙烷的化学性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化学选修5说课稿卤代烃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说课稿卤代烃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

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说课稿卤代烃,欢迎阅读与收藏。

【说教材分析】
1、本节在教材中的地位和功能
①卤代烃是实现烃与烃的含氧衍生物之间转化的重要桥梁。

②卤代烃是理解有机物基团相互影响的重要物质。

③卤代烃用途是帮助学生建立化学与生活联系的重要载体。

④卤化烃的消去反应是中学生学习消去反应概念的最佳选择。

2、本节教材的内容呈现
《卤代烃》这节课教材先呈现卤代烃的概念和物理性质,然后通过对其代表物——溴乙烷具体探究引导学生对卤代烃的化学性质从整体上掌握,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溴乙烷在氢氧化钠水溶液和氢氧化钠乙醇溶液两种不同条件下发生反应的观察与思考,让学生在学习溴乙烷化学性质的同时,通过对比的方法认识有机化学的重要反应――消去反应。

内容相对较多,需要2课时完成。

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打破教材格局,将“溴乙烷的结构和性质”作为完整内容一节课,“有关卤代烃的性质与应用”作为一节课。

本节课是第一课时,介绍“溴乙烷的结构和性质”。

【说学习对象】
学习这本选修的学生为高二理科班学生,已经学习了必修1、2和选修3、4,具备一定的化学学科素养。

通过前面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已经建立“结构决定性质”的化学思想,知道哪些因素影响化学反应的速率、效率。

另外学生已经在必修2学习了乙醇、乙酸等烃的衍生物的知识。

卤代烃也是一类重要的烃的衍生物,是联系烃和烃的衍生物的重要物质,在高考中也占居非常重要地位。

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
基础看,学生对本课时学习的主要困难应在于溴乙烷的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的设计与操作上,学生可能的学习策略是假设、讨论和实验探索方式为主。

因此,在进行本课学习时,可以借鉴以前的方法,进一步运用学习醇、乙酸等烃衍生物的方法,指导本节知识的学习。

〖学习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了解溴乙烷的结构特点、物理性质并掌握其化学性质
(2)理解溴乙烷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及其反应条件
2、过程与方法
用对比的方法学习溴乙烷的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加深对二者的区别与联系的认识,认识反应条件对化学反应的重要性。

通过提出问题、科学猜测、实验验证、形成理论、解决问题的一系列过程,培养实验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用化学视角观察生活。

〖学习重、难点〗
重点:溴乙烷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
难点:溴乙烷发生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的基本规律
【说教学方法】
1、发挥实验的功能,通过实验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通过实验获得解决问题的证据、验证猜想。

2、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创设一定的任务情景,通过问题线索引发学生在原有认知基础上主动建构新知识。

充分体现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教学策略
情境引入
对比思考
提出问题
实验探究
对比讨论
拓展提高
太平洋惊现“垃圾岛”,足有六个英国大
对比乙烷与溴乙烷的结构特点
如何检验溴乙烷中的溴
溴乙烷与NaOH水溶液、NaOH醇溶液反应
反应条件不同导致反应产物不同
利用卤代烃进行的简单有机合成
太平洋有个巨型“垃圾岛”足有六个英国大
除了人们所知的七个大陆,在太平洋最人迹罕至的地方,又有一个“新大陆”正在生成——这个“新大陆”完全是由垃圾堆起来的,人们把它称为“第八大陆”。

这个巨大的垃圾岛,面积是英国的六倍。

在过去60年间,这个垃圾带的面积一直在逐渐扩大。

据报道,这里的垃圾多达1千万吨。

这里的垃圾种类繁多,有塑料袋、装沐浴露的塑料瓶、拖鞋、儿童玩具、轮胎、饮料罐甚至塑料泳池……
设计意图:用新闻引课,激发学习兴趣,既让学生体会到塑料等卤代烃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又让学生注意卤代烃的“过”。

垃圾岛的一部分
广州日报3月9日报
溴乙烷
乙烷
官能团
电子式
结构简式
结构式
化学式
名称
练一练
从二者组成上认识溴乙烷和乙烷物理性质的异同点,归纳物理性质,并实验检验。

设计意图:复习乙烷、溴乙烷的化学用语,对比二者组成,认识
溴乙烷的结构并从分子结构角度认识物理性质的关系。

提出问题
1、从溴乙烷的结构分析,哪条键易断裂,为什么?
2、向溴乙烷中滴加硝酸酸化的硝酸银能否出现浅黄色沉淀,为什么?
要检验溴乙烷中的溴要先转化为Br-,怎样转化?
科学猜测
已知:CH3CH3与氢氧化钠溶液不能反应,CH3CH2Br能否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若反应,可能有什么物质产生?
【科学推测】若反应,则生成乙醇和溴化钠。

设计意图:进一步提出问题,通过问题的解决帮助学生设计实验
如果让你设计实验证明溴乙烷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

你如何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1)如何用实验证明溴乙烷的Br变成了Br―?另一产物推测是什么,用什么光谱检验为好?
(2)该反应的反应物是溴乙烷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是分层的,且有机物的反应一般比较缓慢,如何提高本反应的反应速率?
(3)装置应该是怎样的?大致有几部分。

比较2种装置做溴乙烷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验,你认为哪一种更好,解释原因。

提示:溴乙烷沸点38。

4℃。

选择1装置实验并检验Br—
通过实验完成溴乙烷水解反应的方程式,推理机理
〖交流、讨论〗①该反应属于哪一种化学反应类型?反应机理如何?
②NaOH溶液的作用是什么?
③为什么要加入HNO3酸化?
④若把CH3CH2Br换成CH2Br CH2Br,产物中生成什么?写出反应方程式
CH3CH2I中碘元素的检验方法
小结:卤代烃中卤素的检验步骤:
①取少量卤代烃;②加入NaOH溶液;
③加热煮沸;④冷却;
⑤加入硝酸酸化;⑥加入硝酸银溶液。

根据沉淀(AgX)的颜色可确定卤素的种类。

思考
探究实验:溴乙烷与NaOH醇溶液反应
通过实验完成溴乙烷消去反应的现象、方程式,推理反应机理机理
①乙醇在反应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②如何检验乙烯气体?
③若3只试管中的试剂分别为水、溴的CCl4溶液、酸性KMnO4溶液,则各起什么作用?
【课堂练习】
分别写出下列卤代烃消去卤化氢所得各种产物的结构简式。

①CH3CH2CH2Cl ②

设计意图:通过“提出问题→科学猜测→实验验证→形成理论→发展理论→解决问题”这个过程使学生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溴乙烷的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

比较溴乙烷的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完成下表
结论
生成物
反应条件
反应物
消去反应
取代反应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比较,使学生区别溴乙烷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的条件,进而理解反应条件不同产物不同的道理,更好的体会有机反应过程条件的重要性。

课堂小结
无醇则有醇有醇则无醇
溴乙烷
NaOH水溶液
生成乙醇
NaOH乙醇溶液
生成乙烯
【说板书设计】
第三节卤代烃
一、溴乙烷
1、分子组成和结构
2、物理性质
3、化学性质
(1)水解反应(取代反应)
现象:大试管中有浅黄色沉淀生成。

反应原理:CH3CH2Br+H-OH NaOH CH3CH2OH+HBr
或:CH3CH2Br+NaOH Δ CH3CH2OH+NaBr
(2)消去反应乙醇
现象:产生气体
反应原理:CH3CH2Br+NaOH Δ CH2=CH2 ↑+NaBr+H2O
二、消去反应含义:有机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从分子中脱去一个小分子(如H2O、HX等)而生成不饱和(含双键或叁键)化合物的反应。

【说课堂练习】
1、指出下列方程式的反应类型(条件省略)
CH3CH2Cl+H2O → CH3CH2OH+HCl
CH3CH2OH → CH2=CH2 ↑+H2O
2 CH3CH2OH → CH3CH2OCH2CH3+H2O
2、下列物质与NaOH醇溶液共热可制得烯烃的是:
A.C6H5CH2Cl B.(CH3) 3CBr
C.CH3CHBr CH3 D.CH3 Cl
3、欲将溴乙烷转化为1,2—二溴乙烷,写出有关方程式?
【说课后作业】
1、拓展性作业:查阅资料并结合生活经验说明卤代烃的用途。

查阅资料,阅读教材“科学视野”分析卤代烃对大气臭氧层的破坏及臭氧层的保护。

2、活动性作业:走访附近的有机玻璃店或洗衣店,了解是否使用了有机溶剂?向操作人员学习如何安全地使用有机溶剂?
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