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专业课程国际化建设策略
“双一流”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推进策略
“双一流”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推进策略背景“双一流”是指在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基础上,培育和建设一批国内顶尖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工作目标。
实现“双一流”的关键在于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推进策略1. 加强人才培养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核心任务。
推进人才培养的国际化,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
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鼓励和支持学生和教师到国外学习和交流。
可以通过建立学生交换项目、派遣教师到海外讲学等方式,推动学生和教师的国际交流,提升他们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优化课程设置,引进国际先进课程和教学方法。
借鉴国外高等教育的先进经验和教学模式,结合国内实际情况,开设适应国际化需求的课程,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国际视野的人才。
建立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评价体系。
制定评价标准和方法,评估学生在国际化素质、语言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等方面的表现,实现高等教育质量的国际化。
2. 拓宽国际交流与合作渠道国际交流与合作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为了拓宽交流与合作渠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国外高校、研究机构的合作。
通过签订合作协议、共建研究实验室等方式,建立起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展科研项目和学术交流活动,促进双方共同发展。
加强高校间的合作交流。
可以通过举办国际学术会议、学术交流讲座等方式,搭建起高校间交流的平台,促进学术创新和学科发展。
加强与国际企业的合作。
通过与国际企业合作,建立实习就业基地,推动产学研合作,培养高水平的应用型人才。
3. 提高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水平提高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水平,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努力。
加大对外招生和引进高水平留学生的力度。
通过提供奖学金、优先录取等政策,吸引更多的外国学生来中国留学,增加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氛围。
加强国际合作办学。
可以通过联合培养、共建学院等合作方式,在国外建设分校或办学机构,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平台,拓宽学生和教师的国际交流机会。
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策略
我国高等教育机构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世界各国高等教育机 构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为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提供了坚实的合作 基础。
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策略建议
加强质量保障和监督
推动我国高等教育质量标准的国际化,加强质量 保障和监督,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水平。
培养国际化人才
加强外语教学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培养,推动我 国高等教育机构开设具有国际视野的课程和教学 模式,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高 素质人才。
开展跨文化教育
通过开设跨文化教育课程,帮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习 俗,提高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加强与国际高等教育的合作
积极推进合作办学
通过与国外高校合作办学,提高学校的国际化水平。
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
通过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开展国际合作研究等方式,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
提高高等教育的信息化水平
加强信息化建设
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策略
xx年xx月xx日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现状及问题 • 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战略选择 • 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实施路径 • 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前景 • 结论
01
引言
背景与意义
1 2
经济全球化
高等教育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 化已成为必然趋势。
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现状及问题
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现状
全球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趋势
全球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趋势日益明显,越来越多的学生跨越国界 ,到国外留学或参加国际教育项目。
高等教育国际合作的加强
高等教育国际合作日益加强,包括校际合作、国际研究合作等。
国际教育资源的共享
通过国际教育和学术交流,共享全球教育资源,推动高等教育的 发展。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与对策
( 德州学 院, 山东 德州 2 32 ) 50 3
【 摘
要] 高等教育国际化被称为“ 1 纪中国高等学校的第四职能”, 2世 成为衡量一所大学 办学 水平 的重 要标 准。大 力
引进 国外智力和派 出教师赴 国外进 修、 积极开展 留学生教 育 、 推行 中外合作办学 、 推进课 程 国际化 等措施 , 是教育 国际 化的重要 内容 , 是快速实现高等教育 国际化 的有效途径 。 [ 关键 词] 高等教育 国际化 ; 地方 新建本科院校 ; 展 ; 发 对策 [ 中图分 类号] 6 0 G4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0 4— 0 7 20 )4— 1 8— 3 10 7r (0 8 0 0 0 0 7 标 、 程内容 以及 教育 知识等 的 国际化 ; . 构要 素 , 课 4结 主 要指教育制度 与结构 , 如 : 例 课程 学 习的学分 制 、 教育 的
维普资讯
20 0 8年 8月 第2 5卷 第 4期
枣 庄 学 院 学 报
J URN L O A HUA 0 A F Z OZ NG I ER I Y UN V ST
Au . 0 8 g2 0
V0 . 5 1 2 N0. 4
地 方 新 建本 科 院校 高 等 教 育 国 际化 的发 展 与对 策
总之 , 高等教 育 国际化 的实质 是一 国高 等教育 面 向
[ 收稿 日期 】0 8— 5—1 20 0 5 [ 作者简 介] 马应心 (9 6 , , 16 一) 女 山东德州人 , 德州学院外事处处长 、 副教授 , 主要从事西方文化及 英语语 言文学研究 。
・
1 等教 育 国际化概 括为 四大 要 薛 素 :. 1 人员要素 , 包括学生 的交流 、 教师和学者 的交流等 ;
高校国际化教育的现状与发展策略
为了有效推进高校国际化教育的发展,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系统规划和设计。首先,高校应明确国际化教育的发展目标和战略。通过制定国际化教育规划,明确国际化教育的发展目标、任务和实施路径,提升国际化教育的系统性和科学性。例如,一些高校通过制定国际化教育规划,明确了国际化教育的发展目标和任务,如提升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提升高校的国际化水平和国际影响力等,为国际化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方向和依据。
总的来说,高校国际化教育对于提升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促进高校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明确国际化教育的发展目标和战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开设多样化的课程、加强交流与合作等多方面的努力,高校可以不断提升国际化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促进高校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希望这些思考和建议能够为高校国际化教育的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其次,高校应加强国际化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引进和培养一批具有国际化教育背景和能力的教师,提升国际化教育的师资水平和质量。例如,一些高校通过引进具有国际学术背景的教师和专家,提升师资队伍的国际化水平;同时,通过开展国际化教育培训,提高教师的国际化教育能力和水平。例如,一些高校通过引进国际师资,提升师资队伍的国际化水平;同时,通过开展国际化教育培训,提高教师的国际化教育能力和水平。
高校国际化教育的现状与发展策略பைடு நூலகம்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推进,高校国际化教育逐渐成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化教育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还可以促进高校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本文将探讨高校国际化教育的现状及其发展策略。
新建本科院校专业核心课程建设精细化管理路径探析
体 系 【 处 J核 心 地 佗 : 课 程 核 f 1 :
心地 f 嘤求 心
的 没 必 须 紧 『绕 々业 人 爿‘ 韦 1 培 绕 陔 业 所必 须 具 备 的
程在课程要素资源 建设 上要求优 质 、 核心 课程资源 要素应 当优化配置 , 要求建设一流 的师资 、 一流的教材 、
实验 实训条件 , 以此 凸 显 专 业 核 心 课程 的先 进 性 , 而 从
言 ,擘业 卡 心c 安 果撑的 础性 主要I ”6 I 专业核心 课程
参考文献 :
知识体系 、
பைடு நூலகம்专业课程体系 、 、 l培养¨ 作体 系 i 人 才 1 个方面 : 首先 , 业如 以体系 巾具仃基础性 , 最能突
教 学 改 革精 细化 、 管理 监 控 精 细化 , 以此 切 实提 高 专业 核 心 课 程 建设 的 水 平 和 质 量 。
关 键 词 : 心 课 程 ; 细化 ; 理 ; 径 核 精 管 路
专业核心 课程是 “ 课程体 系 中居 于核心位置 的具 有生成力 的那部分课程 , 它与课程体系 中的其他部分 课 程形成有机的 内在的联系”I H 专业核心 课程所要传授 的 。 知识属于专业必须具备 的基矾 }核心知识 , 生 最能体现专 业培 养的基本素养 与要求 :々业 核心课 程的水 平与质 量直接决定着专业的水平与质量 , 直接影 响着专业 人才 培养 的水平与质量 。新 建本科 院校必须 大 力强 化 々业 核心课程建设 ,走专业 核心课 程建设精细化管理之路 , 努 力实现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指导思想精细化 、 教学改 革 精细化 、 管理监控精 细化 , 以此 切实提高 专业建设 水平
新时期地方本科院校一流专业课程建设标准研究与探索
新时期地方本科院校一流专业课程建设标准研究与探索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得到了大力发展,地方本科院校的建设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为了适应日益变化的市场需求,地方本科院校不断完善自身的教育体系,掌握更多的专业技能,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在这个过程中,一流专业课程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一流专业课程建设的标准是多方面的,既要考虑到经济、文化、社会等因素,也要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一流专业课程建设需要有一套完整的制度体系,包括“课程设计、课程教学、教学质量反馈与评估”等方面,以确保课程的质量和有效性。
首先,一流专业课程设计要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课程设计要符合学生的专业选择和职业方向,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课程内容要紧贴时代发展的潮流,以确保学生学习的新鲜感和吸引力。
此外,课程设计还要符合社会的需要,符合用人单位对应届毕业生的要求。
课程设计内容也需要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以便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
其次,一流专业课程教学需要有更多先进的教学手段和互动形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思考能力。
课程教学需要符合现代教育的要求,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互动方式。
除了传统的授课外,可以结合情景教学、案例分析、团队合作和互动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这些方式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
最后,教学质量反馈与评估是一流专业课程建设的重要环节。
教学质量反馈与评估需要全面、公正和科学,以确保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教学质量反馈和评估可以包括学生对教学质量的反馈、学生的考试成绩、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等多个方面。
通过加强教学质量反馈与评估,可以有效地发现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升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总之,地方本科院校的一流专业课程建设需要全面考虑多个方面,如课程设计、课程教学、教学质量反馈和评估,以满足学生学习需求,促进知识更新和能力提升,培养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人才。
地方本科院校专业设置:现状、问题及结构调整策略
不同于“ 8 ” 95 工程 部属 高校 , 有别 于 “ 1 ” 国重 点建 设 也 21 全 高校 , 它是依 托地方 , 服务地方 , 主要培养 为服务地 方经 济 、 社会发展 的应用型 人才 的高校 , 些 院校大多 属教 学型 、 这 教 学研究型 。毫无疑 问, 新建 地方 本科 院校 承担着我 国高等教 育大众化 的重任 , 优化 了高等 教育 的 区域 布局 结构 , 功不 可 没, 它已成 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主力军 。
普及 , 高等教 育抓 提高” 已成为 当下 中国教育界 的共识 。
地方本科 院校 经过 十多年 发展后 , 专业设 置 、 在 专业 结
建设大学 , 其余 1 均为一般 性 大学 。这些 高校 学科 专业 8所
设置覆盖了全部 1 1个大 门类 , 已设 二级 门类 有 6 1个 , 占全 部二级 门类的 8 .6 , 3 5 % 已设 的专业有 13种 , 9 占总专业 数 的
文献标 志码 : A
文章编号 :0 3— 6 4 2 1 )8~ 02— 3 10 2 1 (0 10 0 6 0
随着我 国高等教育 的大众化 、 国际化 、 多元化 的到来 , 高
由于我 国地方本科院校数量较大 , 统计其专业设 置和专
业布点难度相对很大 , 纵览有关文 献没有看到一 个宏观数量
等教育体系结构发生 了重大转型 , 高等学校呈 现 出明显 的地
方化趋势 。近 年来 一 批新 建地 方 本科 院校 应 运而 生 , 至 截 20 09年 , 新建本科 院校 近 20所 , 占我 国本 科 院校 的三分 5 约 之 一。从数量上看 , 方本科 院校 是一 个庞大 的体 系 , 统 地 据 计,0 8年全 国普 通 高等 学校 10 2 , 其中地方本科院校 64所 , 8 . % 地 方本科 院校 明显 3 占 5 7 1。 3
国际化办学工作目标
国际化办学工作目标国际化办学是当今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国际教育成为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应对全球挑战的重要途径。
因此,高校需要设立国际化办学工作目标,以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全球胸怀的人才。
本文将探讨国际化办学工作目标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建议。
首先,国际化办学工作目标的实施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国际化办学可以提供更广泛的国际交流和合作机会,使学生能够接触到不同文化、不同思维方式的人群。
通过和不同国家的学生进行交流,他们可以开拓眼界,增强国际视野,并学习到其他国家的先进知识和技术。
这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全球胸怀和创新能力,提高他们的竞争力和适应性。
其次,国际化办学工作目标的实施也有助于提升高校的声誉。
一个国际化的大学将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顶尖人才和学生。
这些学生的加入将进一步提升学校的教育水平和科研能力,为学校赢得更多的声誉和认可。
此外,国际化办学也为高校提供了更丰富的合作与交流平台,可以与世界各地的知名学府和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
这些合作关系将带来更多的资源和机会,促进学校的发展和创新。
为了实现国际化办学工作目标,高校可以采取以下策略和措施。
首先,高校应该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可以与其他国家的高校签订合作协议,在教师和学生交流方面实现互相访问和学习。
此外,还可以开展联合办学项目,与外国高校共同培养人才。
通过与国外高校的交流和合作,学校能够吸引更多的国际学生和教师,提高学校的国际知名度。
其次,高校应该加强外语教育,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外语是国际交流的重要媒介,掌握一门或多门外语对于学生适应国际化环境非常重要。
学校可以增加外语课程的设置,提供更多的语言培训机会。
同时,可以邀请外籍教师来校授课,为学生提供更真实的语言学习环境。
进一步,高校应该积极推动学术交流与研究合作。
可以举办国际学术会议,邀请国际知名学者来校进行学术讲座和研究合作。
建设国际化学校方案
建设国际化学校方案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之一就是国际化教育的兴起。
随着全球化的趋势不断加剧,人们对全球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需求越来越强烈。
国际化学校的建设因此备受关注。
本文将就建设国际化学校的方案展开讨论。
一、建立国际化课程体系国际化学校应该建立起具有国际视野和拥有更广泛教育背景的课程体系。
这要求学校引入国外的优质教育资源,并且针对本地学生的特点进行调整。
比如加强对跨文化交流和国际合作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全球意识。
二、招聘具备国际经验的教师建设国际化学校需要拥有具备国际经验的教师队伍。
这些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还要拥有良好的英语能力以及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他们可以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机会,并且能够引导学生在跨文化沟通中逐渐成长。
三、开设国际交流项目国际化学校应该积极开展国际交流项目。
比如与海外学校建立姐妹学校关系,开展学生交流与互访活动。
这样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学习和生活,拓宽他们的视野和思维方式。
四、设立外籍教师指导小组为了更好地帮助学校建设国际化,可以设立外籍教师指导小组。
他们可以为教师提供专业指导和培训,帮助他们更好地辅助国际化教学任务。
同时,指导小组还可以与学校管理层合作,制定相关的教学策略和管理方案。
五、提供多元文化教育国际化学校要提供多元文化教育,让学生能够尊重和接纳不同的文化背景。
可以通过引入多元文化课程、组织多元文化活动等方式来实现。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六、创设国际化学习环境学校要创设国际化学习环境,提供先进的教育设施和资源。
比如搭建国际教育交流平台,让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与国外同学一起学习和合作。
学校还可以建立国际图书馆和语言实践室,增加学生接触国际化资源的机会。
七、强化学生语言能力培养为了适应国际化的学习环境,学校需要加强学生的语言能力培养。
可以开设英语角和语言培训班,提供更多的英语学习资源。
此外,学校还可以引入其他外语教学,比如德语、法语等。
我国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研究
我国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作为一种新兴的高等教育机构,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这类院校在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然而,与此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定位不明确、特色不鲜明、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
因此,本文旨在深入研究我国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以期为这类院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首先将对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概念、特点和发展历程进行概述,明确研究对象和范围。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分析,总结当前我国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主要发展成果和经验教训。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深入探讨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如办学理念、学科专业、师资队伍、实践教学、社会服务等方面的挑战。
结合国内外先进的办学理念和经验,提出促进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二、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特征与定位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作为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股新兴力量,其特征与定位既体现了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也反映了社会对高等教育的实际需求。
特征方面,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具有鲜明的应用性和职业性。
这些院校在教育教学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
同时,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学科专业设置上更加灵活,能够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定位方面,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以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主要目标,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这些院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和行业优势,成为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也注重与国内外高校、企业和研究机构的合作与交流,不断提升自身的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特征与定位体现了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和社会对高等教育的实际需求。
关于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文科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考——以中文学科为例
师 、 学研 究 人 员及 其 它 教 育 工 作 者 , 才 教 人
培 养 具 有 鲜 明 的 应 用 型 人 才 特 点 , 样 的 这
人 才 培 养 目标 依 靠 课 程 体 系 中 的 通 识 教 育
和 专 业 教 育 的公 共 必 修 课 、 业 课 和 专 业 专 基 础 课 完成 , 专业 课 程 而 言 , 中 国古 代 就 有 文 学 、 代 文学 、 代 文学 、 国文 学 、 代 现 当 外 现
— —
以 中文 学科 为例
黄金 元
( 德州 学 院 中 文 系 , 山东 德 州 2 3 2 ) 5 0 3
[ 摘
要] 我国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文科专业的课程体系构建受历史性和现时性 因素制约。新建地方本科 院文科专业的
课程体 系构建应该遵循适应性原则 、 现实性与前瞻性兼顾 的原则 、 以学 为主” “ 的原则 , 的课程体 系构建 应该从优化 新 课程结 构、 建立开放型课程体 系编排类型、 改革课程实施模式与方法等三个方面进行实施。 [ 关键词 ] 课程建设 ; 程体 系; 课 新建地方本科 院校
・
8 ・ 4
பைடு நூலகம்金元
关于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文科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考——以中文学科为例
定 位 进 而 构 建 适 宜 的 课 程 体 系 成 为 无 法 回 科 教 育 , 养 目标 是 培 养 基 础 扎 实 、 识 面 培 知 师 、 学 研究 人 员 及其 它 教 育 工 作 者 , 及 教 兼
职业 化 的应 用性 人 才 的 历 史 使 命 。新 建 地 方本 科 院 校 走 特 色 发 展 之 路 已经 成 为 共 识 , 方 性 、 学 型 、 用 型 的 定 位 越 来 越 地 教 应
地方高校教育国际化面临的问题与发展策略
地方高校教育国际化面临的问题与发展策略教育国际化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必然产物,也是教育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1年)》明确了我国教育国际化发展任务:借鉴国际上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促进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地位、影响力和竞争力。
2021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通过引进世界一流大学和特色学科,开展高水平人才联合培养和科学联合攻关,加强国际前沿和薄弱学科建设,借鉴世界名校先进管理经验,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加快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助推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
2021年8月,教育部关于印发的《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通知明确要求,高等学校、职业院校要立足各自发展战略和本地区参与共建“一带一路”规划,与沿线各国开展形式多样的合作交流,重点做好完善现代大学制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来华留学质量、优化境外合作办学、助推企业成长等各项工作的协同发展。
当前,“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层推进为进一步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提供了重大战略机遇。
地方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系统的主体,其国际化水平对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在此背景下,众多地方高校纷纷提出了新时期教育国际化发展战略。
但由于所处区域环境、办学实力、师生认知、校园氛围等因素的制约,其教育国际化尚存在许多不足。
为此,地方高校需要采取积极的措施,促进教育国际化发展,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培养社会急需的高素质国际化人才。
一、地方高校教育国际化发展状况地方高校是指主要靠地方财政支持,由地方行政部门划拨经费,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
根据教育部发布的《2021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我国普通高校中本科院校为1219所,除去100多所中央部属院校,其他属于地方本科院校。
地方本科院校占本科院校总数的85%以上,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系统的主体部分。
新时期地方本科院校一流专业课程建设标准研究与探索
新时期地方本科院校一流专业课程建设标准研究与探索一、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地方本科院校在提高教育质量、完善专业课程建设方面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在建设一流专业课程的过程中,地方本科院校需要不断探索适合自身特点和发展需求的课程建设标准,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人才。
本文将围绕新时期地方本科院校一流专业课程建设标准展开研究与探索。
二、地方本科院校一流专业课程建设标准的意义地方本科院校是培养地方人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一流专业课程建设标准的制定与实施对于提升地方本科院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建立一流课程建设标准,可以促进地方本科院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提高教学质量与工作效率,促进综合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推动地方本科院校的教学改革与发展。
三、地方本科院校一流专业课程建设标准的内容1. 专业发展前景规划地方本科院校应根据自身学科优势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规划专业发展的前景。
通过对未来行业发展趋势、人才需求、科技创新方向等方面的调研和分析,制定相应的专业发展规划,为一流专业课程建设奠定基础。
2. 专业核心课程设置针对专业核心能力要求,制定相应的核心课程设置标准,确保学生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等方面有深入系统的学习和掌握。
还应结合行业要求和学科前沿,不断调整和改进核心课程,确保专业课程的前瞻性和实用性。
3. 课程教学目标与要求地方本科院校应根据专业特点、学生需求和社会发展需求,制定课程教学目标和要求。
这些目标和要求应当是能够有针对性,同时又足够灵活的,以确保学生能够获得全面的知识和能力提升。
4. 课程教学内容根据专业课程建设标准,制定课程教学内容,确保内容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实用性。
地方本科院校应注重实践教学的环节,通过校外实习、项目实训等形式,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5. 课程教学方法地方本科院校应根据专业教学实际和学生素质特点,灵活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讨论、实验、实践、案例教学等多种形式,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全面发展。
高等教育中的国际化办学与学科建设策略
高等教育中的国际化办学与学科建设策略国际化办学与学科建设策略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性概述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办学与学科建设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国际化办学是指高校通过吸引海外留学生来本校学习,培养国际化人才;学科建设则是为了提高学校学科竞争力,推动教育进步。
本文将着重探讨在高等教育中国际化办学与学科建设策略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关的措施。
一、国际化办学的重要性1. 增加学校国际影响力国际化办学将吸引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提高学校的国际知名度和声誉。
这种跨文化的交流和合作有助于增加学校的国际影响力,提高学校在国际领域的竞争力。
2. 培养国际化人才国际化办学可以提供一个多元化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有机会接触到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同学,增强他们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这样的经历将有助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全球竞争力的人才。
3. 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国际化办学可以促进学术交流和合作,通过与国外高校的学术交流和合作项目,学生和教师都能够获得更广泛的学术资源和合作机会,提高自身学术水平。
二、学科建设的重要性1. 提高学校学科竞争力学科建设是提高学校学科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优秀的学科能够吸引优秀的师资力量和学生,促进学术研究的发展,提高学校在学科领域的影响力。
2. 推动教育进步学科建设是推动教育进步的重要途径。
通过建设和优化学科,学校能够提供更加适应社会需求和经济发展的专业人才,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
3. 培养创新人才学科建设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资源,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三、国际化办学与学科建设策略1. 加大对国际化办学的支持力度学校应加大对国际化办学的支持力度,提供多种形式的奖学金和资助机会,吸引更多的海外留学生来本校学习。
同时,学校应加强与海外高校的合作,拓展国际交流渠道。
2. 加强学科建设规划学校应制定全面的学科建设规划,明确学科发展的目标和路径。
在教师引进和培养上下功夫,提高教师队伍的学术水平和教学质量。
高校教育国际化发展的策略与实施
高校教育国际化发展的策略与实施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速,高校教育国际化发展已成为各国教育界的共同关注点。
本文旨在探讨高校教育国际化的策略与实施,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背景介绍高校教育国际化是指将国际元素纳入高校教育体系中,包括招收和培养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学生、发展国际化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促进国际合作与交流等。
这一趋势的出现,既是对高校培养全球化人才的需求,也是为了提升高校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二、策略分析(一)招收和培养国际学生高校应积极招收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学生,通过开设专门的招生渠道和奖学金计划吸引优秀的国际学生。
同时,还需提供良好的英语教学环境和支持服务,以满足国际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需求。
(二)国际化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高校应根据国际化的需求,进行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的改革。
可以引入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开设全英文授课课程,并鼓励学生参与国际交流和实习项目,提升其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
(三)促进国际合作与交流高校应加强与国外高校、企业和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包括学术交流、师资互派、联合办学等。
通过与国际合作伙伴的互动,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增强研究和教学能力,并提升高校的国际影响力。
三、实施建议(一)加强国际化人才队伍建设高校应招聘具有国际教育经验的教师,并提供培训和支持,以提升他们的国际化教育能力。
同时,还应鼓励教师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和研究活动,促进其学术水平的提升。
(二)搭建国际交流平台高校可以建立国际交流平台,提供学生、教师和研究人员之间的交流机会。
例如,开设国际化的学术会议、研讨会、夏令营等,鼓励参与者分享研究成果、学术观点和跨文化经验。
(三)加强国际化课程建设高校应根据国际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趋势,优化课程设置,开设符合国际标准的专业课程。
通过与国外知名高校合作,可以引进优质教材和教学资源,提高教育质量。
(四)拓宽国际合作渠道高校可以密切关注国际合作奖学金和基金等项目,争取更多的经费支持。
新建本科院校学科专业建设的路径与措施研究
0引言学科专业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高等院校能否较好的适应市场经济的挑战,关系到学校在师资、基础设施以及财力等相关办学资源的合理配置,关系到高校能否向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上迈进。
面对新建本科院校基础设施比较薄弱,专业结构优化不够完善,因此,新建本科院校要对发展方向进行明确,对学科和专业之间的关系进行正确处理,对专业的建设与管理进行规范化管理,这对于新建本科院校的日后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
1新建本科院校学科专业建设现状分析在新建本科院校的管理方面,新建本科院校基本上采用的就是省、市共同管理,并且以市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和方式。
作为地方政府来说,其是高校投资建设的主体环节,因此,地方政府的相关决策对于高校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于省级政府来说,其在宏观调控的力度方面存在相对不足,所以新建高校在发展的过程中就会对相关的局部利益考虑的过多,从而导致其在专业设置方面存在着一些急功近利的行为。
作为一个省市的范围内来讲,各地市在相关的产业结构上具有相似性的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新建本科院校在具体的专业设置上存在着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比如在相同学科的专业布点方面存在过剩的情况,专业设置重复设置并且水平不高,各高校在学科专业结构上存在着过多相同之处,从而形成其新建院校之间的互补性不足等。
此类问题对教育资源实现合理配置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对新建院校的办学规模和相关效益造成了一定的制约作用,也为以后新建高校实现可持续发展埋下隐患因素。
2新建本科院校学科专业建设所应遵循的原则2.1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原则。
在学科建设的过程中必须有效的和所在地区的经济、文化等要素有效的结合起来,对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情况进行分析,在地方经济、文化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有效的服务。
从现阶段的人才发展状况来看,市场在人才的相关需求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其随着市场的变化也在相应的做出调整。
如果在学科的建设上仅仅依靠市场的需求,就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滞后现象的发生,就会导致那些刚开设不久的专业课程遭受没有市场需求的状况,所培养的人才也没有相应的市场需要的境遇。
国际化背景下高校学科建设与发展
国际化背景下高校学科建设与发展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国际化的趋势,高校学科建设与发展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话题。
高校学科建设与发展不仅关乎学校的发展,还关系到整个国家的科技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因此,高校学科建设与发展具有极大的战略意义。
本文将从国际化背景下的高校学科建设和发展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国际化背景下的高校学科建设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加速和国际化的趋势,各国之间的学术交流和合作日益频繁,高校在国际化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高校学科建设也需要面对国际化的挑战,不断适应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需求和标准。
首先,高校应该注重各国之间的学术交流和合作。
高校可以通过国际化的学术会议、交流项目、教育交流等方式,与国外高校和知名学者开展合作,发掘合适的学术资源,提高教育和科研的水平。
此外,高校应该鼓励教师和研究生到国外学术机构交流学习,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学科建设和研究方向,以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科技发展状况。
这些探索和交流不仅能够拓宽视野,还能够创造更多的研究机会。
其次,高校应该注重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教育标准。
高校可以通过招聘国际化背景丰富的教育人才,引入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教育模式和经验,提高教育和教育管理水平。
医学、经济、工程、历史、语言、文学等学科都需要充分考虑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需求和标准,对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学生进行差异化的教育和培训。
最后,高校应该加强与企业、产业界和社会的联系和合作,促进学科和产业的结合。
高校可以开设一些以实践为主的课程和项目,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科技和创新领域的人才。
高校还应该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与产业界和社会的合作,开展一些与产业结合的创新和研发项目。
二、国际化背景下的高校学科发展高校学科发展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全方位的考虑和规划。
首先,高校需要制定清晰的学科发展战略。
制定学科发展战略需要充分考虑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需求和标准,关注产业发展和国家战略,聚焦学科领域内的核心问题和前沿领域,加强国际、区域和微观的合作。
高校国际化工作计划
高校国际化工作计划一、背景分析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高等教育在全球范围内都面临着日益激烈的竞争,国际化已经成为高校发展的关键方向之一。
国际化不仅仅是高校自身的需要,也是国家发展的需求。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制定一份合理的高校国际化工作计划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提出一份关于高校国际化工作计划的建议,以期在此方面开展工作有所指导。
二、目标设定1. 提高学校的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吸引更多的国际生源和优秀的国际教师。
2. 帮助学生了解多元文化,提升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3. 增加学校与国际机构、高校的交流合作,提高学术研究水平和国际合作项目数量。
三、实施策略1. 优化国际招生计划(1)建立国际学生招生团队,根据目标市场的特点和需求,制定相应的招生计划。
(2)加大对国际生的奖学金拨款,吸引更多的优秀国际生前来学习。
(3)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提升学校的国际知名度。
2. 提升国际教师队伍建设(1)加强对外国教师的招聘工作,引进更多具有国际学术背景和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
(2)为外教提供专业的培训和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中国的教学环境和学生需求。
3. 强化国际交流合作(1)积极开展国际合作项目,拓展国际科研合作渠道,提升学校的国际研究水平。
(2)加强与国际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交流合作,促进学术交流和人才互动。
4. 加强学生国际化教育(1)开设国际课程,提供多元化的学术选修课程和实践项目,帮助学生拓展国际视野。
(2)组织国际交流和留学项目,鼓励学生参与国际学术活动和实习项目,提升跨文化交流能力。
四、成果评估为确保高校国际化工作计划的顺利实施,需要建立有效的成果评估机制,定期对国际化工作的进展和成效进行评估和调整。
成果评估应包括学校国际影响力的提升情况、国际生和教师数量的增长情况、国际合作项目的开展情况以及学生国际交流和实习情况等方面。
五、总结高校国际化工作计划的实施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需要各方的齐心协力和长期努力。
高等教育中的国际化办学与学科建设策略
高等教育中的国际化办学与学科建设策略概述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高等教育机构面临着日益增长的国际竞争压力和对国际合作与交流的需求。
为了适应这一发展趋势,各大学纷纷采取国际化办学和学科建设策略,以提高自身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本文将重点探讨高等教育中的国际化办学和学科建设策略。
一. 国际化办学策略1. 招收外籍生为了实现国际化办学目标,高等教育机构积极开展招收外籍生工作。
通过吸引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优秀留学生,能够促进校园文化多样性、增加跨文化交流与理解,并提供具有全球视野的教育体验。
因此,大学应加强招生宣传工作,在海外市场推广自身优势并提供专业指导。
2. 建立双边及多边合作项目与其他国家或地区合作建立双边或多边项目是实现国际化办学目标的重要方式之一。
这些合作项目可以包括学生交流、教师互访、联合研究以及共同培养硕博士学位研究生等。
通过与世界上著名大学建立战略合作关系,高等教育机构能够获取更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科研资源,提升本校的声誉和影响力。
3. 推动双语教育推动双语教育是国际化办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在课程中引入外语授课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可以为他们提供更广阔的就业机会和国际交流平台。
同时,高等教育机构应加强外籍教师队伍建设,提升他们的双语授课能力。
二. 学科建设策略1. 开展国际合作研究项目开展国际合作研究项目对于提升高等教育机构学科水平至关重要。
通过与境外优秀研究机构进行联合科研,可以引入新领域的专业知识,扩大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此外,国际合作研究项目也有助于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科研实践经验。
2. 增加教师的国际化背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学科建设的基础。
为了培养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优秀人才,高等教育机构应该积极招聘具有海外留学或工作经验的教师,并鼓励现有教师参与国际交流活动。
这样可以促进知识共享、引入最新的学术思潮,并提高整个学科团队的素质。
3. 注重基础建设与环境营造为了支撑学科建设和国际化办学,高等教育机构需要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营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专业课程国际化建设策略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在专业课程国际化建设过程中存在诸如资金不足、教师匮乏等先天不足,但国际化是全球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所以占我国高校很大比重的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必须克服困难进行专业课程的国际化建设。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可以从做好专业课程国际化的长远规划、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着手进行专业课程国际化的建设。
标签: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专业课程;国际化;建设国际化是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促进高等教育变革与发展的政策文件》中,就将国际化视为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三个核心概念之一。
据统计,2012年全国共有普通本科院校1171所,其中非“211”高校1055所,占90.1%,在非“211”高校中新建地方本科院校647所,占全国普通本科高校数量的55.3%,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深入,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因此我国对具有国际视野人才的需求也逐渐增大,这就使得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国际化成为必然。
所谓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是指2000年以后由教育部批准设立的以地方管理为主的教学型院校,培养的人才以应用型为主。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数量众多,而且由于先天存在的办学时间短、经费不足、教师队伍质量相对较低等原因,使得其在国际化建设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所以对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国际化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容涵盖很多,但最重要的内容还是课程的国际化。
邦德(S.Bond)在谈到课程国际化的重要性时认为“有关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元素接近20个,但其中没有一个元素的地位可以与课程国际化相提并论。
”本文主要讨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专业课程国际化的相关问题。
〖HT5H〗1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专业课程国际化的形式及优缺点1.1聘请外教授课的形式聘请来自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外教,使用国外原版教材,采取国外高校常用的考核方式是目前很多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在专业课程国际化的建设过程中常用的形式。
这种形式的特点是“简单、粗暴”。
“简单”是它的优点,即实施起来相对简单,只要找到专业对口的外教即可,无需积累,无需底蕴。
“粗暴”是它的缺点,即虽然可以很快开展,在表面上看起来实施了国际化,但这并不具备传承性,很难让这门课程延续下去,因为一旦教授此门课程的外教离开,也就带走了这门专业课程国际化成果的主要内容。
1.2由中国教师用英文或者中英双语授课的形式由国内英语水平较高的教师担任专业课程的授课教师,采用国外原版教材,参照国外的课程实施和考核方式是另一种比较常见的专业课程国际化的形式。
这种形式的优点是具有传承性,而且授课质量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提高,因为授课教师是中国人,其流动性很低;缺点是很难找到具备这种能力的教师,现实中的情况是能够用英语授课的教师不懂相应的专业知识,懂专业的老师则不会英语,或者英语水平不高不能够用英语授课。
而且一般地方本科院校的教师很难有出国学习的机会,即使能够勉强讲授这类课程,也是“形而上学”,很难体现国际化课程的精华。
1.3使用国外网络课程的形式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以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为首的美国高校和部分其他国家的高校开发了一个国际联合项目,在全球范围内公开免费提供网络课程。
国内高校可以直接把这些资源用作课堂教学资源。
这种形式的优点是让国内高校的学生即使足不出户也可以享受这些“原汁原味”的课程,可以领略世界名师的风采。
但是这种形式也有以下三方面的缺点:(1)很多课程内容不是最新的,录制时间相对久远。
国内网易的网络公开课算是比较成果的,但是在网易公开课的资源库里有很多七八年前的课程。
(2)国内高校买不到与课程匹配的课本。
通常情况下所有网络课程都有与之配套的课本,但是网络课程里一般不会明确指出使用哪本教材,而且即使知道是哪本教材,这些教材也很难买到,没有课本就导致借助网络课程开展专业课程的国际化教学很难实施。
(3)不能进行答疑和讨论。
一般情况下课程会开展课程相关问题的讨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有一些疑问需要答疑,这些都需要在线完成,但是网络课程不能解决这些问题。
1.4学生到国外合作高校参加专业课程学习的形式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人有机会到国外求学,而且国内的“1+3”、“2+2”、“1+2+1”等双校园模式的快速发展也使得很多家庭经济状况一般的大学生在大学四年中有一年或者两到三年的时间到国外高校学习,这实际也是一种专业课程的国际化。
这种形式的优点是学生可以直接享受国际化课程,学生学习的各个方面与国外课程没有太大差别;缺点是对学生的英语要求比较高,如果学生英语水平太低,会跟不上国外高校的授课进度。
〖HT5H〗2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专业课程国际化的建设进程中存在的问题2.1课程建设的资金不足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办学经费相对紧张,其生均拨款远远低于部署高校。
这类高校建校时间短,学校的各个方面都需要建设发展,用“百废待兴”这个词来形容并不为过,所以这些院校能够用于支持国际化办学的经费很少,而且国际化办学涉及多方面的工作,因此能够用于国际化课程建设的资金少之又少。
这些院校基本上不可能投入很多经费支持专业课程国际化的建设。
课程建设资金不足会导致这类课程不被重视,没有教师愿意参与到课程建设中来。
2.2师资队伍国际化程度较低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由于知名度不高,能够提供给教师的待遇也相对较低,科研条件也教差,所以很难吸引优秀教师加入,更难吸引有海外经历优秀教师的加入。
这就导致这类学校能够开展专业课程国际化教学的教师极其匮乏,大部分学校基本没有能够开展这类教学的教师。
一些学校即使勉强开展了这类课程的教学,授课教师的水平也是参差不齐,这些教师要么来自外语学院,作为外语教师他们只懂英语不懂专业,要么是各学院的专业教师,他们虽然专业知识丰富但英语水平达不到要求,所以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2.3教材建设落后教材作为课程实施的重要载体,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课程的教学效果。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专业课程国际化建设过程中,教材的建设非常落后。
一般情况下课程需要选用英文原版教材,但是这类教材国内很难买到,而且价格非常昂贵,一些评价高、质量好、知名学者编著的教材单价高达两千多元人民币,这就使得使用这类教材具有很大的困难。
通常情况下,国内授课教师会到淘宝上购买一些国外原版教材的PDF文件,然后根据需要打印装订成册发给学生使用,这样可以节省大量的教材费用,但是教材选择的范围就限定在能够购买到的数量不多的教材上。
而且国内教师对国外同一课程教材的优劣很难做出合理的判断,也不可能把市面上所有的教材都买回来进行比较。
〖HT5H〗3提高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专业课程国际化水平的措施3.1思想上重视,加强专业课程国际化建设的投入高校领导要重视课程国际化的建设,要意识到专业课程国际化建设的重要性,意识到如果现在不进行国际化将来会被全球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浪潮淘汰。
学校领导要站在学校生死存亡的高度来看待专业课程国际化的问题。
虽然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办学经费紧张,但如果学校对这项工作的重视程度增加,那么学校投入到这一方面的经费也会增加,因为学校对某项工作的重视程度往往决定了经费的投入比例。
只有在思想上重视了,才会在经费上有更多的投入。
3.2做好专业课程国际化的长远规划专业课程国际化涉及到很多方面,而且建设周期长,这就要求在这类课程的建设上要提前做好规划,不能无目的开展这项工作。
一个专业的专业课程一般会分布在第二学期到第七学期,这就表明专业课程的国际化建设周期最少是三年,如果缺乏授课教师,周期会更长。
学校要针对所要开设的国际化课程,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而且学校的规划必须是长期规划,最好要与学校的发展规划相结合。
3.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也是最具能动性的因素,在教学工作中也不例外。
教师是影响专业课程国际化水平最重要的因素。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要从多方面加强专业课程国际化教师队伍的建设。
高校在招聘新教师的时候可以设立诸如具有海外学习经历人员具有优先被录取的权利等条件;经济条件较好的学校可以派送教师到国外知名高校培训学习;以课程引进的方式引进国外高校的专业教师来学校授课,还可以给该课程配一个教师助理,让助理教师通过跟堂听课的方式提高教学水平。
3.4加强教材的建设对于教材的选用要尽量选用英文原版教材,不要选用经过中国出版社增加了内容或者删除了内容的教材,要选用最地道的原版教材。
对于专业课程的英文原版教材的选用可以咨询相关外教,或者专门组织教材选用研讨会,把对这些专业课程和教材熟悉的国内外专家、外教请来研讨,讨论各版教材的优缺点,最终选定本专业需要的所有专业课程的外文教材。
相关学院也要把历年授课教师的教案、讲义、PPT等资料收集存档,供下一任授课教师参考使用。
4结语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是大势所趋,是经济国际化的必然选择。
作为在我国高校中占很大比重的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数量众多,虽然这些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在国际化进程中存在很多先天不足,但是国际化是时代赋予的要求,如果不进行国际化就会被社会和时代淘汰。
高等教育国际化工作千头万绪,涉及高校管理的方方面面,不可能一蹴而就。
高等教育国际化工作要抓重点,而专业课程的国际化就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中之重,对专业课程国际化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1]刘世清,陶媛.我国高校课程国际化:现状、问题与对策[J].世界教育信息,2013,(20):5663.[2]许晴云.推动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N].河南日报,20120128(08).[3]杨志安.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建设解析[J].唐山学院学报,2014,(02):8790.[4]钱小龙,汪霞.美国大学课程国际化之路[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2,(03):102108.[5]杨家珍.地方普通高校生均拨款研究[D].武汉:湖北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