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损伤护理措施
颅脑损伤病人健康宣教
颅脑损伤病人健康宣教
1、颅脑外伤病人初期嘱家属加强陪护,指导发现头晕、疼痛加重、呕吐、烦躁不安、意识改变等异常情况及时通知护士。
2、加强营养,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清淡饮食,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大便。
3、保持病房安静,注意保暖,预防感冒,避免用力咳嗽。
4、神经功能缺损者坚持康复训练,每日定时进行髋、膝、踝、肩及肘关节的被动活动。
对患肢采取推拿,按摩等措施,操作时动作要轻柔,缓慢。
幅度由小到大,每日4-6次,每次15-20分钟。
5、有脑脊液漏病人指导避免填塞、冲洗、用力擤鼻,耳漏病人应患侧卧位,避免逆行感染。
6、有伤口病人做好皮肤护理指导,保持皮肤清洁、干燥,观察伤口敷料情况。
7、绝大多数患者头皮上都留有手术瘢痕,有时会有痒或轻微疼痛的感觉,告诉病人这些都属于正常现象,一般术后一月内不宜洗头,可以用温水毛巾擦拭。
即使一月后可以洗头,也不能用手抓,以防伤口破损而发生感染。
手术中作去骨瓣的患者注意骨窗部位的保护,外出需戴帽,出院后避免去公共场所。
8、3~6个月门诊复查,如症状加重、头痛、呕吐、抽搐、发热、手术部位发红、渗液等及时就诊。
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ppt课件
瞳孔改变
伤后可出现一侧或双侧瞳孔散 大或不等大,对光反射减弱或
消失。
肢体瘫痪
伤后可出现一侧或双侧肢体瘫 痪,严重时可导致长期卧床不
起。
02
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评估
意识状态评估
意识状态评估
定期评估
观察病人的反应、意识状态和认知能 力,判断是否清醒、嗜睡、昏睡或昏 迷。
定期评估病人的意识状态,记录变化 情况,以便及时发现病情恶化或好转。
情感状态
观察病人情感变化,判断 是否存在焦虑、抑郁等情 绪障碍。
03
颅脑损伤病人的基础护理
病情观察
意识状态
观察病人是否清醒、是否有昏 迷现象,以及昏迷程度。
瞳孔变化
观察病人瞳孔大小、对光反射 等变化,判断是否有颅内压增 高或脑疝等情况。
生命体征
监测病人心率、血压、呼吸等 指标,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 况。
肢体功能评估
01
02
03
运动功能
检查病人肢体运动功能, 判断是否存在偏瘫、截瘫 或肌肉萎缩。
感觉功能
评估病人痛觉、触觉、温 度觉等感觉功能是否正常。
协调与平衡
观察病人协调性和平衡能 力,判断是否存在共济失 调或步态不稳。
认知与情感状态评估
记忆力
测试病人记忆力,了解是 否存在记忆障碍。
注意力
评估病人注意力集中能力, 判断是否存在注意力缺陷。
饮食护理
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 素、易消化的食物,增强病人 免疫力,预防肺部感染。
褥疮的预防与护理
总结词
褥疮是长期卧床病人 常见的并发症,预防 与护理同样重要。
定期翻身
每2小时为病人翻身 一次,减轻局部受压, 预防褥疮发生。
颅脑外伤护理计划
静脉营养液
一、有受伤的危险:与意识障碍有关
护理目标:患者住院期间无意外损伤
护理措施:1、给患者使用气垫床
2、定时为患者翻身拍背
3、加强看护,加床档,必要时遵医嘱使用镇定剂
4、适当准确的约束患者,正确使用约束带
5、做好日常生活护理
营养液反流
三、有营养不良的可能:与高热、代谢增加有关
护理目标:尽量满足患者机体营养所需
护理措施:1、因病人术后意识障碍,呼吸机使用中,遵医嘱予以
鼻饲流质饮食
2、保证胃肠营养的能量供给,鼻饲时抬高床头,避免营养液反流
二、清理呼吸道无效:与气管插管、呼吸机的使用有关
护理目标:病人无喉部痰鸣音日的气道湿化,每日雾化吸入4-8小时一
次,稀释病人气道内的痰液,必要时行气道冲洗
2、病人长期肠内营养维持中,需抬高床头,以防止
颅脑损伤护理措施
颅脑损伤护理措施
颅脑损伤护理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监测生命体征:对患者的呼吸、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进行
密切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2.维持呼吸道通畅:注意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
道分泌物,确保氧气供应充足。
3.控制颅内压:采取措施降低颅内压力,如提高床头高度、控
制患者体位、降低氧需求等,以减少颅脑组织进一步受损。
4.保持神经功能:在护理过程中,注意保护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避免剧烈刺激,注意饮食营养,提供适当的康复训练和心理支持。
5.预防并处理并发症:颅脑损伤患者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如
颅内感染、脑水肿、肺炎等,护理人员应及时进行预防和处理。
6.合理用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选用药物进行治疗,
如抗感染药物、脱水药物等。
7.心理关怀:重视患者的心理需求,提供积极乐观的心理支持,帮助他们积极面对康复过程中的困难。
8.家属教育及支持:向家属详细介绍患者的病情和护理措施,
提供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给予他们必要的支持和安慰。
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要点与病情观察
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要点与病情观察颅脑损伤是指头部受到外力的直接或间接打击,导致脑组织受损及相关功能障碍的一种疾病。
在对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护理时,有几个要点需要特别注意,同时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观察,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一、重要的护理要点1.确保患者的安全:颅脑损伤患者常常会出现意识障碍、运动协调障碍等症状,容易发生跌倒或其他不慎事故。
因此,护理人员必须确保患者周围的环境安全,及时清除障碍物,避免二次伤害的发生。
2.保证良好的呼吸通畅:脑损伤可能导致呼吸中枢受损,使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甚至停止呼吸的情况。
护理人员应及时观察和记录患者的呼吸情况,必要时采取人工呼吸等急救措施。
3.保持适宜体位:对于颅脑损伤患者来说,正确的体位是十分重要的。
侧卧位可减少颅内压,防止窒息,同时保持口鼻部通畅。
需要注意的是,患者的头部要保持在中立位或轻度后倾位,避免颈椎过度屈曲。
4.监测生命体征:护理人员应经常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血压、脉搏等。
异常情况应及时记录并报告医生,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5.合理控制液体摄入:颅脑损伤患者常常伴有脑水肿和脑压增高,因此需要合理控制液体的摄入量,以防止出现水肿加重和颅内压增高的情况。
6.定期翻身和肢体被动活动:对于长期卧床的颅脑损伤患者,护理人员应定期翻身,避免压疮发生。
同时,进行肢体被动活动,促进血液循环,预防肌肉萎缩。
二、病情观察要点1.意识水平的观察:颅脑损伤患者的意识水平是评估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护理人员需要每日记录患者的意识状态,并观察出现意识改变的迹象,如昏迷、嗜睡、烦躁等。
2.瞳孔的观察:瞳孔的变化可以反映颅内压的变化。
护理人员需要观察瞳孔的大小、形态、对光反应等情况,并及时记录。
3.呼吸状态的观察:颅脑损伤患者的呼吸状态常常不稳定,可能出现呼吸频率和深浅的变化。
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如出现呼吸困难、呼吸突然停止等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医生。
4.肢体运动功能的观察:颅脑损伤患者可能出现肢体运动的障碍,如瘫痪、肌张力异常等。
颅脑损伤护理措施
颅脑损伤护理措施颅脑损伤是一种常见的严重伤害,对患者的生活和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为了能够更好地护理颅脑损伤患者,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提供有效的护理。
在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中,我们需要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
颅脑损伤可能导致呼吸困难,甚至呼吸停止。
因此,在护理过程中,我们需要确保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可以采取的措施包括保持患者头部的正中位,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确保患者能够正常呼吸。
我们需要进行神经功能监测。
颅脑损伤患者的神经功能往往受到严重损害,因此需要进行神经功能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患者的神经功能异常。
常用的神经功能监测方法有瞳孔反射、意识水平评估、肌力评估等。
通过监测患者的神经功能变化,可以及时调整护理措施,提供有效的治疗。
颅脑损伤患者的头部抬高是十分重要的。
抬高头部可以减轻颅内压,改善脑血流灌注。
护理中,我们可以使用枕头或护颈枕等辅助工具,将患者的头部抬高。
同时,还需要定期翻身,避免压迫造成的血液循环不畅,加重脑损伤。
在护理过程中,我们还需要保持患者的体温稳定。
颅脑损伤会对患者的体温调节能力造成影响,容易出现体温升高或降低的情况。
因此,我们需要定期测量患者的体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节。
例如,对于体温升高的患者,可以采用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的方法;对于体温降低的患者,可以加强保暖措施,避免寒冷引起的进一步损伤。
除了以上护理措施,我们还需要关注颅脑损伤患者的心理护理。
颅脑损伤对患者的心理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可能导致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因此,在护理中,我们需要给予患者足够的心理支持,帮助他们积极面对困难,调整心态,增强康复信心。
可以通过与患者交流和倾听,提供适当的心理援助,帮助患者尽快恢复。
颅脑损伤护理措施的实施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通过保持呼吸道通畅、神经功能监测、头部抬高、体温调节和心理护理等措施,可以提供有效的护理,促进患者尽快康复。
在实施护理措施时,我们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护理方案,确保患者能够获得最佳的护理效果。
颅脑损伤患者护理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颅脑损伤患者护理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颅脑损伤是指头部遭受外力导致脑部受伤的疾病。
在护理工作中,正确地进行护理操作流程以及评分标准的制定对于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康复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颅脑损伤患者护理操作流程,并提供相应的评分标准。
一、患者观察与评估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操作应始于全面的观察与评估。
以下是常规观察与评估内容:1. 意识状态:包括意识清醒度、反应能力和意识障碍程度等方面。
2. 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体温等监测指标,以确定患者的生命体征是否正常。
3. 神经功能:包括瞳孔反应、肌力、感觉以及颅内压等方面的评估,以判断患者的神经功能是否受损。
4. 头部伤口:检查头部有无外伤、出血及其他异常情况,以及是否需要做伤口处理。
二、护理操作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操作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生命体征监测:定期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脉搏、呼吸和体温等指标。
2. 意识状态评估:定期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观察其清醒度、反应和意识障碍程度,并及时记录。
3. 饮食护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安排饮食,保证患者的营养需求。
4. 导尿护理:对于不能排尿的患者,及时进行导尿,避免尿液滞留。
5. 头部护理:定期检查头部伤口,保持伤口清洁,避免感染。
对于有伤口出血的患者,及时处理,并定期更换敷料。
6. 床位转换:由于颅脑损伤患者需要卧床休息,护理人员应定期辅助患者翻身,避免长时间压迫同一部位。
三、评分标准评分标准的制定可以帮助护理人员准确客观地评估患者的护理情况和康复进展。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评分标准:1.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用于评估颅脑损伤患者的意识状态,包括眼开放、语言交流和运动反应三个方面,分别给予相应的评分,总分为15分。
2. 瞳孔评估:通过观察瞳孔的大小、形状和对光反应等来评估颅脑损伤患者的神经功能是否受损。
3. 压疮评分:评估患者的压疮风险及压疮的程度,根据压疮的分期、大小和深度等综合评定。
颅脑损伤护理计划单
3、密切观察体温、意识、瞳孔变化,及早发现颅内感染征象。
4.加强脑脊液外漏的护理。
5.遵医嘱合理使用抗生素。
5、遵医嘱合理使用抗生素。
患者无感染发生
9、知识缺乏:脑外伤康复知识
相关因素:
⑴从未接受过相关知识教育。
2.文化程度较低。
1.病人、家属掌握有关康复知识。
患者未发生压疮
7、有颅内压升高的可能
相关因素:
⑴脑水肿,使脑体积增大。
⑵继发性颅内出血。
⑶脑缺氧,造成脑水肿。
减轻或预防颅内高压。
1.伤后病人卧床休息1周以上,抬高床头15°—30°。
2.呕吐时头侧卧位,及时清除呕吐物,防止误吸。
3、密切观察神志、瞳孔、生命体征变化,若出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4、遵医嘱脱水治疗,并密切观察脱水效果。
4、妥善固定、保护各种管道,防止管道扭曲、脱出、折叠。
5.做好基础护理。
6、消除造成病人躁动的诱因:⑴积极处理脑水肿和颅内高压。⑵及时翻身,防止肢体受压,使病人体位舒适,并注意保暖。
6、消除造成病人躁动的诱因:⑴积极处理脑水肿和颅内高压。⑵及时翻身,防止肢体受压,使病人体位舒适,并注意保暖。
6.消除造成病人躁动的诱因:⑴积极处理脑水肿和颅内高压。⑵及时翻身,防止肢体受压,使病人体位舒适,并注意保暖。
2、翻身拍背,每2小时1次。
3.做好生活护理。
4、躁动、意识障碍病人,使用床栏、约束带,以防坠床。
5、补充足够的水分,多食纤维素丰富的食物,以预防便秘。
5.补充足够的水分,多食纤维素丰富的食物,以预防便秘。
5、补充足够的水分,多食纤维素丰富的食物,以预防便秘。
颅脑损伤护理计划
评估
1按时进行各种风险、自理能力、疼痛评估并记录。
2.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防范或处理措施,做好安全宣教。
□健康教育
1.告知患者康复锻炼的注意事项
2.告知尿便障碍患者锻炼膀胱功能及除尿管后的注意事项,指导预防便秘
3.评价宣教效果,及时补充内容
4.关注患者心理变化,给予针对性心理护理,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各种风险、自理能力、疼痛评估并记录;高危者按规范上报并采取相应防范措施
□病情观察
1.观察生命体征
2.密切观察瞳孔意识状态及肢体功能情况
3、症状观察(如头痛、头晕、恶心、呕吐、伤口情况等)
4.夜间巡视,观察病情变化及入眠情况
□治疗护理
措施
落实
1.根据护理级别、病情及患者自理能力、准确实施护理,卧位舒适,摆放功能位
5.相应症状(如肢体功能障碍、感知障碍、语言沟通障碍、吞咽困难、尿便障碍等)注意事项宣教
6.使用各种管路的宣教
7.根据病情指导预防压疮、肺部感染等并发症
□治疗护理
措施
落实
1.协助完善相关检查
2.根据护理级别、病情及患者自理能力、准确实施护理,卧位舒适,摆放功能位
3.遵医嘱完成治疗及用药,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
3.症状观察(如头痛、头晕、恶心、呕吐、伤口情况等)
4、观察大便情况
5.夜间巡视,观察病情变化及入眠情况
□健康教育
1.告知药物作用、副作用及注意事项
2.查询检查、化验结果,协助医生告知病人及家属
3.相应症状(如肢体功能障碍、感知障碍、语言沟通障碍、吞咽困难、尿便障碍等)注意事项宣教
4.使用各种管路的宣教
2.遵医嘱完成治疗及用药,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
颅脑损伤护理措施
颅脑损伤护理措施颅脑损伤是指头部受到外力或其他因素造成的脑组织的损害。
这种伤害可能导致轻微的头痛和恶心,也可能导致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甚至生命危险。
因此,对于颅脑损伤的护理措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颅脑损伤护理措施。
一、保持呼吸道通畅颅脑损伤患者常常出现呼吸困难,护士应及时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果患者出现呼吸暂停或窒息的情况,应立即采取紧急抢救措施,如进行人工呼吸或使用呼吸机。
二、监测生命体征护理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和体温等指标。
如果发现有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如调整体位、给予药物治疗等。
三、控制颅内压颅脑损伤后,患者可能出现颅内压增高的情况,这会对脑组织造成进一步的损伤。
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瞳孔大小和反应,以及意识状态的改变。
同时,应采取措施降低颅内压,如保持头部低位、控制体液平衡、给予镇静剂等。
四、预防感染颅脑损伤患者由于抵抗力下降,容易感染。
因此,护士应加强患者的皮肤和黏膜护理,保持清洁干燥。
同时,要注意手卫生和消毒,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五、提供情绪支持颅脑损伤后,患者可能出现情绪不稳定、焦虑、抑郁等情况。
护士应给予患者积极的情绪支持,鼓励患者积极面对困难,并提供相应的心理咨询和支持服务。
六、合理用药针对颅脑损伤患者的具体情况,护士应根据医嘱合理用药。
常用的药物包括抗生素、止痛药、抗炎药等。
在用药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和不良反应,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七、营养支持颅脑损伤患者由于疾病的影响和治疗的需要,常常出现食欲不振、吞咽困难等问题。
护士应合理安排患者的饮食,提供高营养、易消化的食物。
如有需要,还可以通过胃管或肠道外营养支持的方式补充营养。
八、康复护理颅脑损伤患者在恢复期需要进行康复训练,以恢复和改善受损的功能。
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的恢复情况,根据康复医师的指导,开展相应的康复护理工作,如运动训练、语言训练等。
颅脑损伤的护理工作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需要护理人员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
颅脑疾病患者的护理—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
(二)一般护理 1.体位 床头抬高15°~30°,有利于颅内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昏
迷病人或存在吞咽障碍的病人应该采取侧卧,以免呕吐物、分泌 物误吸。 2.营养支持 昏迷病人或其他原因不能进食的病人,应尽早采用肠外 营养,每日液体输入最在1500~2000ml。 3.降低体温 高热能加重脑组织缺氧,应及时子以降温。
3.颅内血肿:
是颅脑损伤中最多见、最危险,却又是可 逆的继发性病变,
如不及时发现、处理,可引起脑疝危及生命。
3. 颅内血肿 按症状出现时间早晚分为急性(3日内)亚急性(3日到3 周内)、慢性(超过3周)
按血肿所在的部位分为 (1)硬膜外血肿(最常见的类型) 有典型的中间清醒期 (2)硬膜下血肿 (3)脑内血肿
1. 受损的头皮组织得以及时处理,并恢复。 2. 头皮撕脱伤的病人皮瓣得以存活。 3. 并发症得到有效控制。
【护理措施】
1. 急救处理 2. 局部处理 3.预防感染 4. 病情观察
颅骨骨折指颅骨受暴力作用致颅骨结构改变。其临床意义不在 于骨折本身,而在于骨折所引起的脑膜、脑、血管、神经损伤,可 合并脑脊液漏、颅内血肿及颅内感染。
护理措施
1、要做到早期应用抗生素,预防和控制颅内感染
2、要做到床头抬高15-30度
3、禁止用棉球堵塞鼻腔或外耳道 4、禁止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或外耳道
“二要五禁”
5、禁止用力咳嗽,擤鼻,打喷嚏,屏气
6、禁止经鼻腔插胃管,吸痰,鼻导管给氧
7、禁止做腰穿
“二要五禁” 宜“疏”勿“堵”
【护理评估】
1. 脑震荡
药物及剂量增减或停止。
1. 颅脑损伤按部位分头皮损伤、颅骨骨折和脑损伤;其病情的轻重,关 键是否伴有脑损伤。
2. 脑损伤按病情分脑震荡、脑挫裂伤和颅内血肿。 3. 颅脑损伤护理:着重观察神志、瞳孔、生命体征和肢体活动等情况;
颅脑损伤护理常规
颅脑损伤护理常规
一.生活起居
1.病室安静整洁,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
2.生活规律,劳逸结合,适当运动,保持大便通畅。
3.注意安全,防止呛咳、防跌倒坠床、防烫伤等意外。
4. 注意劳逸结合,保证睡眠,可适当的进行户外活动(颅骨缺损者要戴好帽子外出,并有家属陪护,防止发生意外)。
二.饮食指导
饮食以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易消化的食物(如鱼、瘦肉、鸡蛋、蔬菜、水果等)为宜。
忌食辛辣、肥腻、生冷过咸的食物。
三.护理措施
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血压、意识、瞳孔等,观察72h,稳定后再酌情根据医嘱观察。
2.颅底骨折耳鼻腔有液体流出者,用消毒纱布覆盖,切忌用棉花填塞。
3.保持呼吸道通畅,准备好吸痰用具,随时准备做好气管切开的配合和护理。
4.注意口腔内有无动摇牙齿,如有应拔去。
若有假牙应取下交给家属保管。
5.躁动患者应加保护性约束。
6.外伤性癫痫患者按癫痫护理常规。
四.情志调理
1.关心尊重患者,多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时给予疏
导。
2.缓解患者因疾病而产生的恐惧、焦虑、悲观心理
3.鼓励家属陪伴。
五.康复指导
1.告之患者颅骨缺损的修补,一般需在脑外伤术后的半年后。
2.按医嘱服药,不得擅自停药,出院后一个月门诊随访。
3.加强功能锻炼,必要时可进行一些辅助治疗,如高压氧等。
颅脑损伤护理管理制度
颅脑损伤护理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和提高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质量,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权益,订立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医院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工作,包含急救、诊疗、护理等方面。
第三条护理部为本制度的管理机构,负责对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工作进行管理和监督。
第二章急救抢救第四条颅脑损伤患者首先需要紧急进行急救抢救,护士要能娴熟掌握急救技能,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处理。
第五条急救抢救前,护士应快速推断患者的意识状态、生命体征和急救诊断,做出相应的急救处理。
第六条急救过程中,护士要与医生紧密搭配,执行医嘱,确保急救措施的及时、准确。
第七条急救抢救后,护士要及时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动、急救过程和处理措施,报告医生并做好相关的文书工作。
第三章诊疗护理第八条颅脑损伤患者需要进行全面的诊疗护理,包含病情评估、病史手记、体格检查、辅佑襄助检查等。
第九条护士要准确进行病情评估,记录患者的伤情程度和病情变动,依据可能显现的并发症进行防备和护理干涉。
第十条护士要认真负责地进行病史手记工作,包含患者的个人基本信息、既往病史、过敏史等,为医生供应准确的诊断依据。
第十一条护士要娴熟掌握颅脑损伤患者的体格检查方法和技巧,记录患者的体温、血压、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并及时报告异常情况。
第十二条护士要帮助医生进行相关的辅佑襄助检查,包含头部CT、MRI等检查,确保检查的顺利进行。
第四章护理干涉第十三条依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护士要进行有效的护理干涉,包含生命体征监测、药物管理、疼痛评估和掌控等。
第十四条护士要负责患者的生命体征监测工作,包含定时测量体温、血压、脉搏、呼吸等,记录并及时报告异常情况。
第十五条护士要准确执行医生的药物治疗计划,正确计算用药剂量,及时予以患者合适的药物,并记录药物的使用情况。
第十六条护士要进行疼痛评估和掌控工作,依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和个体差别,订立合理的疼痛管理方案,并记录患者的疼痛程度和疼痛缓解效果。
第十七条护士要依据患者的情况进行营养干涉,订立合理的饮食计划,监测患者的饮食情况,并及时调整饮食方案。
护士的颅脑损伤护理
特殊护理措施
观察意识状态
注意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如出现意 识障碍应及时报告医生。
观察肢体活动
注意观察患者的肢体活动情况,如出 现偏瘫或肌力下降应及时处理。
观察颅内压
对于颅脑损伤后可能出现颅内压增高 的患者,应定期监测颅内压情况。
心理护理
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适当的心 理支持和疏导。
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
职业康复
对于有工作能力的患者,职业康 复师会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 指导,帮助他们重返工作岗位。
心理护理
情绪支持
颅脑损伤患者可能会经历焦虑、抑郁 等情绪问题,心理护理的重点是给予 患者足够的情绪支持,帮助他们建立 积极的心态。
认知行为疗法
家庭支持
家庭成员在患者的心理康复过程中起 着重要作用,家庭护理指导应包括如 何给予患者情感支持和理解,以及如 何应对患者的情绪问题。
03
颅脑损伤的护理措施
一般护理措施
保持呼吸道通畅
确保患者呼吸道畅通,及时清 理呼吸道分泌物,防止窒息和
吸入性肺炎。
监测生命体征
密切监测患者的体温、脉搏、 呼吸和血压等指标,及时发现 异常情况。
维持营养和水分
鼓励患者进食富含营养的食物 ,必要时可给予鼻饲或静脉营 养支持。
预防感染
保持患者皮肤、口腔和泌尿系 统的清洁卫生,防止感染发生
模拟演练
定期组织模拟演练,提高员工应对突发情况的能 力和心理素质,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冷静应对 。
THANK YOU
感谢观看
药物管理
颅脑损伤患者可能需要长期服用药 物,家庭护理指导应包括如何正确 管理药物,确保患者按时服药并注 意观察不良反应。
05
颅脑损伤的预防与控制
外科护理学第24章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知识讲解
一、护 理 评 估
③神经系统症状:可出现对侧肢体瘫痪, 腱反射亢进等。
④生命体征改变
一、护 理 评 估
2) 硬脑膜下血肿 发生在硬脑膜和蛛网膜之间 ,临床最常
见。多数为急性,少数为慢性。
一、护 理 评 估
①急性硬脑膜下血肿:主要由于脑挫裂伤 所致的皮质血管破裂引起,多并存较重的 脑挫裂伤和脑水肿,故伤后意识障碍较突出, 呈持续昏迷,且程度逐渐加重,一般不存在 中间清醒期。较早地出现颅内压增高和脑 疝症状。
口感染。
三、护 理 目 标
1.病人生命体征平稳,无颅内感染发生。 2.病人能叙述脑脊液漏后的体位要求及预
防感染的注意事项,并能主动配合治疗和 护理,避免不恰当行为。 3.病人病情变化能够被及时发现和处理。
四、护 理 措 施
1.密切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及神经 系统征(见脑损伤与颅内血肿),以判断有无 原发或继发性脑损害。
一、护 理 评 估
(4)颅内血肿 按其出血来源和发生部位分以下 3 种情况。
1)硬脑膜外血肿 发生在颅骨内板和硬脑膜之间,较常见
硬膜外血肿与脑疝形成示意图
一、护 理 评 估
①意识障碍:中间清醒期是硬膜外血肿典 型的意识改变
②瞳孔变化:伤侧睡孔先短暂缩小后进行 性散大、对光反应迟钝,具有定位意义
五、护 理 评 价
1.病人伤口是否得到正确处理,有无感染。 2.病人是否有其他并发症。 3.病人情绪是否稳定。
第2节 颅骨骨折病人的护理
颅骨骨折按骨折部位可分为颅盖骨折 和颅底骨折,其发生率前者较后者约高3倍。 按其骨折形态分为线形骨折、凹陷性骨折 和粉碎性骨折。颅骨骨折的重要性不在于 骨折本身,而在于骨折所引起的脑膜、脑、 血管和神经损伤,可合并有脑脊液漏、颅内 血肿及颅内感染等。
颅脑损伤的临床表现与护理措施
颅脑损伤的临床表现与护理措施颅脑损伤是一种常见外伤,可单独存在,也可与其他损伤复合存在。
其分类根据颅脑解剖部位分为头皮损伤、颅骨损伤与脑损伤,三者可合并存在。
颅脑损伤严重危害生命安全,科学的护理措施,能实现患者的康复进程,远离疾病困扰。
一、临床表现1、一般表现(1)意识障碍绝大多数病人伤后即出现意识丧失,时间长短不一。
意识障碍由轻到重表现为嗜睡、蒙眬、浅昏迷、昏迷和深昏迷。
(2)头痛、呕吐是伤后常见症状,如果不断加剧应警惕颅内血肿。
(3)瞳孔如果伤后一侧瞳孔立即散大,光反应消失,病人意识清醒,一般为动眼神经直接原发损伤;若双侧瞳孔大小不等且多变,表示中脑受损;若双侧瞳孔极度缩小,光反应消失,一般为桥脑损伤;如果一侧瞳孔先缩小,继而散大,光反应差,病人意识障碍加重,为典型的小脑幕切迹疝表现;若双侧瞳孔散大固定,光反应消失,多为濒危状态。
(4)生命体征伤后出现呼吸、脉搏浅弱,节律紊乱,血压下降,一般经数分钟及十多分钟后逐渐恢复正常。
如果生命体征紊乱时间延长,且无恢复迹象,表明脑干损伤严重;如果伤后生命体征已恢复正常,随后逐渐出现血压升高、呼吸和脉搏变慢,常暗示颅内有继发血肿。
2、特殊表现(1)新生儿颅脑损伤几乎都是产伤所致,一般表现为头皮血肿、颅骨变形、囟门张力高或频繁呕吐。
婴幼儿以骨膜下血肿较多,且容易钙化。
小儿易出现乒乓球样凹陷骨折。
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伤后反应重,生命体征紊乱明显,容易出现休克症状。
常有延迟性意识障碍表现。
小儿颅内血肿临床表现轻,脑疝出现晚,病情变化急骤。
(2)老年人颅脑损伤后意识障碍时间长,生命体征改变显著,并发颅内血肿时早期症状多不明显,但呕吐常见,症状发展快。
(3)重型颅脑损伤常常可以引起水、盐代谢紊乱,高渗高血糖非酮性昏迷,脑性肺水肿及脑死亡等表现。
二、护理措施1、临床症状的观察护理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治疗和护理的过程中,要充分了解和掌握患者的受伤原因及病情的发展。
在治疗过程中还要对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瞳孔以及肢体活动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此过程中要对患者是否存在颅内出血、脑疝、休克等症状给予记录。
颅脑损伤护理常规
颅脑损伤护理常规一、术前护理1、评估和观察要点(1)病情评估:评估病人的健康史,了解受伤的原因、部位、程度及现场急救情况。
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原发病治疗用药情况、既往病史以及全身有无合并症等;了解患者饮食、二便及睡眠情况。
(2)安全评估:评估有无颅高压或脑疝的临床表现,注意生命体征、意识、瞳孔等变化,观察头部伤口的情况评估患者年龄、精神状况及自理能力。
(3)疾病认知:了解患者及家属对疾病和手术的认知程度,评估患者及家属的配合程度。
(4)心理状况:了解患者和家属的心理状态。
2、护理要点(1)术前检查:1)常规检查:血、尿常规,生化全项,APTT+PT,HBsAg,HIV,HCV,梅毒抗体,心电图,胸部X光片。
2)专科检查:影像学检查:头颅CT注意事项: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术前检查的目的、方法,积极协助其完成各项检查;告知患者静脉抽血前需要禁食水6小时以上;留取尿标本时,应取晨起、空腹、首次、中段尿液。
(2)术前准备:1)呼吸道:保暖,预防感冒,避免因受凉,嘱病人勿用力咳嗽、打喷嚏、擤鼻涕等,以免颅内压骤然升高导致气颅或脑脊液逆流,必要时遵医嘱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2)胃肠道:全麻手术需禁食、水6-8小时,防止全身麻醉所导致的吸入性肺炎、窒息等。
3)过敏试验:询问患者过敏史,遵医嘱做抗生素皮肤过敏试验,记录结果。
皮敏试验阳性者,应在病历、床头卡和患者一览表名牌上注明,并及时通知医生。
4)皮肤准备:术前由责任护士根据医嘱为患者剃头,范围为全颅毛发,为手术做准备。
5)个人卫生:术前给予刷牙漱口、沐浴、剪指(趾)甲,保持全身清洁,男性患者剃净胡须。
颅底骨折发生脑脊液漏患者不可填塞鼻腔、耳道,保持清洁。
6)睡眠:创造良好环境,保证充足的睡眠,必要时,遵医嘱于术前晚给予口服镇静剂。
7)术晨准备:嘱患者取下假牙、眼镜、角膜接触镜,将首饰及贵重物品交予家属妥善保存,入手术室前应排空二便。
手术前遵医嘱给予术前针,并将病历、术中用药等用物带入手术室;检查患者腕带的信息是否清楚、准确、齐全,以便术中进行患者身份识别。
颅脑外伤的急救原则
颅脑外伤的急救原则
1. 保护现场,首先要确保现场安全,防止进一步的伤害发生。
如果有危险,需要将伤者移至安全地点。
2. 判断意识状态,观察伤者的意识状态,如果伤者处于昏迷状态或者意识不清,需要立即进行急救处理。
3. 呼叫急救,立即拨打急救电话,通知医护人员并描述伤者的情况,以便他们提前做好准备。
4. 不移动伤者,在未经专业人员指导的情况下,不要随意移动颅脑外伤的伤者,以免加重伤情。
5. 控制出血,如果伤者有外伤出血,需要及时用干净的纱布或衣物进行止血处理,但不要直接压迫头部。
6. 保持呼吸道通畅,确保伤者呼吸道通畅,如果有呼吸困难,需要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如侧身卧位。
7. 避免颅内压增高,避免任何可能增加颅内压的行为,如过度
活动、用力咳嗽等。
8. 观察并记录伤情,观察伤者的瞳孔大小和对光反应,记录伤
者的伤情变化,以便医护人员做出更准确的诊断和处理。
总的来说,颅脑外伤的急救原则包括保护现场、判断意识状态、呼叫急救、不移动伤者、控制出血、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颅内压
增高以及观察并记录伤情。
这些原则能够有效地保护伤者,减轻伤情,并为医护人员提供必要的信息,以便他们进行更好的救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颅脑损伤护理措施
颅脑损伤是指头部受到外力作用或内部病变导致脑组织损伤的一种疾病。
对于患者来说,颅脑损伤的护理是十分重要的,它能够帮助患者恢复脑功能,减轻并发症的发生。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颅脑损伤护理措施。
1. 病情评估和监测:护士应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病史,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体温等,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2. 维持呼吸通畅:颅脑损伤患者常伴有意识障碍,护士应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分泌物,注意保持呼吸稳定。
3. 颅内压监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升高可能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护士应及时监测颅内压,通过适当的护理措施降低颅内压,如保持头部低位、避免咳嗽用力等。
4. 保持水电解质平衡:颅脑损伤患者常伴有尿崩症或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护士应监测患者的尿量和尿液比重,及时调整补液和药物治疗,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5. 防止感染:颅脑损伤患者因病情危重,易发生感染,护士应加强患者的皮肤和口腔护理,保持环境清洁,及时处理伤口,并合理使用抗生素。
6. 预防并发症:颅脑损伤患者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如肺炎、褥疮和深静脉血栓等,护士应定期翻身、进行被动运动,及时预防并处理各种并发症。
7. 促进康复:颅脑损伤后,患者需要进行康复训练,护士应积极配合康复科医生进行康复护理,帮助患者恢复语言、运动和认知功能。
8. 心理护理:颅脑损伤患者常伴有情绪波动和认知障碍,护士应给予患者温暖关怀,积极开展心理疏导,帮助患者调节情绪,增强对疾病的信心。
9. 安全护理:颅脑损伤患者常伴有意识障碍,易发生意外伤害,护士应保持患者的环境安全,避免摔倒、撞伤等意外事件的发生。
10. 营养支持:颅脑损伤患者常伴有进食困难或吞咽功能障碍,护士应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饮食方式,提供高热量、高蛋白的营养支持。
颅脑损伤的护理措施包括病情评估和监测、维持呼吸通畅、颅内压监测、保持水电解质平衡、防止感染、预防并发症、促进康复、心理护理、安全护理和营养支持等。
通过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能够提高患者的康复率,减轻并发症的发生,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