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一章三角形教案 三角形的边
第十一章三角形单元教材分析(教案)-2021-2022学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3.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 SSS全等定理
- SAS全等定理
- ASA全等定理
- AAS全等定理
4.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底角相等、底边中线相等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等角对等边、等边对等角
5.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底乘高除以二
-海伦公式
6.三角形的应用
此外,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们积极思考、互相交流,提出了很多有创意的观点。但在成果分享环节,部分学生表达不够清晰,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的观点还不够确信。为了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多给予他们鼓励和支持,让他们在分享成果时能够更加从容和自信。
3.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掌握数据处理和分析的基本方法。
4.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通过三角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构建数学模型,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5.培养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让学生在三角形相关计算中熟练运用运算法则,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内角和定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等重要知识点。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三角形应用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掌握SSS、SAS、ASA、AAS全等定理,并能应用于几何证明和问题解决。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理解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相等、底边中线相等的性质,掌握等角对等边、等边对等角的判定方法。
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一章 三角形 11.1.1 三角形的边》教材教案
课题:11.1.1三角形的边教学目标:1.理解三角形及其有关概念及三角形的分类.2.理解“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并运用这个性质解决问题.重点:“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的理解和运用.难点:运用“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流程:一、情境引入引言:三角形是一种基本的几何图形,从古埃及的金字塔到现代的建筑物,从巨大的钢架桥到微小的分子结构,到处都有三角形的形象.二、探究1问题:三角形是我们熟悉的图形,你能说一说三角形是怎样的图形吗?定义: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边:AB,BC,AC或c,a,b.顶点:A,B,C.内角:∠A,∠B,∠C.简称:三角形的角三角形用“△”符号表示顶点是A、B、C的三角形,记作:△ABC练习1:1.图中有几个三角形?用符号表示这些三角形.解:5个.△ABC,△ABE,△BEC,△BDC,△DEC.2.说出图中△ABE的三个角及三条边.解:∠ABE、∠AEB、∠A;边AB、边AE、边BE.三、探究2定义:等边三角形:三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或正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不等边三角形:三边都不相等的三角形叫做不等边三角形强调: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等腰三角形问题:我们知道,按照三个内角的大小,可以将三角形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如何按照边的关系对三角形进行分类呢?答案:练习2:1.三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三角形.A.不等边B.等腰C.等边D.直角答案:C2.等腰三角形至少有()条边相等.A.0B.1C.2D.3答案:C3.判断正误(1)等腰三角形都是等边三角形.()(2)所有等边三角形都是等腰三角形而且都是锐角三角形.()答案:×;√四、探究3问题:任意画一个△ABC,从点B出发,沿三角形的边到点C,有几条线路可以选择?各条线路的长有什么关系?能证明你的结论吗?答案:有两条路线可以选择:(1)由点B到点C(也就是线段BC的长)(2)由点B经点A再到点C(也就是线段AB与AC的和即:AB+AC)追问:哪一条路线更短一些呢?答案:第一条路线更短些因为:AB+AC>BC(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强调:在三角形中有AC+BC>ABAB+BC>AC即: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由:BC>AB-ACBC>AC-AB可知: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练习3: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为什么?(1)3,4,8;(2)5,6,11;(3)5,6,10.解:(1)不能.因为3+4<8,不符合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2)不能.因为5+6=11,不符合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3)能.因为5+6>10,10+6>5,10+5>6,符合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五、应用提高例:用一条长为18cm的细绳围成一个等腰三角形.(1)如果腰长是底边长的2倍,那么各边的长是多少?(2)能围成有一边的长为4cm的等腰三角形吗?为什么?解:(1)设底边长为x cm,则腰长为2x cm.x+2x+2x=18.解得x=3.6.所以,三边长分别为3.6cm,7.2cm,7.2cm.(2)有两种情况:①如果4cm长的边为底边,设腰长为x cm,则4+2x=18.解得x=7.②如果4cm长的边为腰,设底边长为x cm,则4×2+x=18.解得x=10.因为4+4<10,不符合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所以不能围成腰长为4的等腰三角形.由以上讨论可知,可以围成底边长为4cm的等腰三角形.六、体验收获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1.三角形按角怎样分类?按边呢?2.三角形的边具有怎样的性质?是怎样得到的?七、达标测评1.图中有几个三角形?请用符号“△”表示出来,并说出△EFG的三边.解:3个,分别为:△EFH,△EHG,△EFG△EFG的三边分别为:EF、FG、EG.达标测评2.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为什么?(1)1,10,8()(2)3,5,6()(3)5,10,10()(4)2,6,9()答案:不能;能;能;不能3.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5cm和11cm,则它的周长为______cm.答案:27分析:有两种情况:(1)5,5,11,此种情况不成立,(2)11,11,5,此种情况成立,所以周长为11+11+5=274.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是x、3、5,那么x的取值范围是()A.3<x<5B.0<x<5C.2<x<8D.0<x<8答案:C分析:因为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所以-3<x<5+3即:2<x<8八、布置作业教材8页习题11.1第1、2题.。
2022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十一章三角形同步单元教案及教学反思
第十一章三角形11.1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11.1.1三角形的边◇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三角形的概念及其基本要素;2.掌握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过程与方法】1.通过操作对比、观察、推理、交流等活动认识三角形及其概念和表示方法,运用分类思想对三角形进行分类;2.经历度量三角形边长的实践活动中,理解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符号语言表达能力,体会三角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教学难点】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应用.◇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埃及金字塔、常见的交通标志和移动信号塔都是什么形状?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是三角形的?二、合作探究探究点1三角形的概念典例1看图填空:(1)图中共有个三角形,它们是;(2)△BGE的三个顶点分别是,三条边分别是,三个角分别是;(3)△AEF中,顶点A所对的边是;(4)∠ACB是△的内角,∠ACB的对边是.[解析]根据三角形的概念: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组成三角形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边.相邻两边的公共端点叫做三角形的顶点.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简称三角形的角.[答案](1)4;△ABC,△EBG,△AEF,△CGF(2)B,G,E;BE,EG,BG;∠B,∠BEG,∠BGE(3)EF(4)ACB;AB探究点2三角形的分类典例2如图,过A,B,C,D,E五个点中的任意三点画三角形.(1)以AB为边画三角形,能画几个?写出各三角形的名称.(2)分别指出(1)中的三角形中的等腰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解析](1)如图所示,以AB为边的三角形能画3个,分别是△EAB,△DAB,△CAB.(2)△ABD是等腰三角形,△EAB,△CAB是钝角三角形.探究点3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典例3已知三角形的三条边互不相等,且有两边长分别为7和9,另一条边长为偶数.(1)请写出一个符合上述条件的第三边长.(2)符合上述条件的三角形有多少个?[解析](1)第三边长是4.(答案不唯一)(2)设三角形的另一边长为m.∵2<m<16,∴m 的值为4,6,8,10,12,14,共六个.在运用三角形三边关系判定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三角形时并不一定要列出三个不等式,只要两条较短的线段长度之和大于第三条线段的长度即可判定这三条线段能构成一个三角形. 三、板书设计三角形的边三角形{三角形的相关概念{三角形的边三角形的角三角形的顶点三角形的分类三边关系◇教学反思◇由于初次接触三角形的相关元素,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讨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11.1.2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的概念;2.会用工具准确画出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经历画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过程,理解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的特点以及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的表达方法;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作图、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敢于实践操作、勇于发现、大胆探索、合作创新的精神.◇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三角形的高线、中线、角平分线的概念及画法.【教学难点】探究三角形的三条高线、三条角平分线、三条中线都交于一点的过程.◇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有一块三角形的地,小明的爸爸想种花草,妈妈想种菜.于是想平分三角形的面积,一半种花草,一半种菜,不知如何做,小明说,这还不好办,作一边的中线就行了,聪明的你,能帮他们家把这块地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吗?知道小明这样做的原因吗?二、合作探究探究点1三角形的高典例1如图,在△ABC中,AD⊥BC,垂足为D,BE⊥AC,垂足为E,AD,BE相交于点F,连接CF.(1)在△ABC中,AC边上的高为,BC边上的高为;(2)在△ABD中,AD边上的高为;(3)在△BCE中,CE边上的高为;(4)在△BCF中,BC边上的高为;(5)在△ABF中,AF边上的高为,BF边上的高为.[解析]三角形的高即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引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 [答案](1)BE;AD(2)BD(3)BE(4)FD(5)BD;AE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在三角形内部,相交于三角形内一点;直角三角形有两条高与直角边重合,另一条高在三角形内部,它们的交点是直角顶点;钝角三角形有两条高在三角形外部,一条高在三角形内部,三条高所在直线相交于三角形外一点.探究点2中线的特性典例2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把原三角形分成两个()A.形状相同的三角形B.面积相等的三角形C.直角三角形D.周长相等的三角形[解析]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以及三角形的中线定义,知三角形的一边上的中线把三角形分成了等底同高的两个三角形,所以它们的面积相等.[答案]B【技巧点拨】三角形的中线把三角形分为两个等底同高的三角形,这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探究点3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典例3如图,CD,BE分别是△ABC的角平分线,它们相交于点I,则:(1)∠ACD=∠=∠ACB,∠ABC=∠ABE.(2)BI是∠的平分线,CI是∠的平分线.(3)若∠ABC=60°,∠ACB=80°,则∠BIC=度.(4)你能画出△ABC的第三条角平分线吗?[解析] (1)BCD ;12;2.(2)ABC ;ACB. (3)110°.(4)连接AI 并延长,即为∠BAC 的角平分线. 探究点4 三角形的中线与周长典例4 如图,AD 是△ABC 的中线,且AB =10 cm,AC =6 cm,求△ABD 与△ACD 的周长之差.[解析] ∵AD 为中线,∴BD =CD ,∴△ABD 与△ACD 的周长之差=(AB +AD +BD )-(AC +AD +CD )=AB -AC , ∵AB =10,AC =6,∴△ABD 与△ACD 的周长之差=10-6=4 cm . 三、板书设计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三角形的高{定义画法符号表达三角形的中线{定义画法符号表达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定义画法符号表达◇教学反思◇通过本课时的教学要让学生认识三角形的三条重要线段的概念、图形和它们的相关特性,如三角形的中线把三角形分为面积相等的两部分,三角形的三条高线、三条中线、三条角平分线都相交于一点的性质,应逐步加强学生几何语言的表达能力.11.1.3三角形的稳定性◇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以及三角形的稳定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过程与方法】培养动手操作、归纳概括能力,提高运用知识解题的能力,训练思维的灵活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生活中数学的美学价值,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三角形的稳定性.【教学难点】三角形稳定性的应用.◇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三角形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仔细观察上面一组图片,你知道有些物体的形状做成三角形的原因吗?三角形形状的物体有什么作用?二、合作探究探究点1三角形的稳定性典例1如图,一扇窗户打开后,用窗钩AB可将其固定,这里所运用的几何原理是()A.垂线段最短B.两点之间线段最短C.两点确定一条直线D.三角形的稳定性[解析]观察图可发现图中窗钩构造了一个三角形AOB,根据三角形稳定性,可得答案.[答案]D变式训练如图所示是一个起重机的示意图,在起重架中间增加了很多斜条,它所运用的几何原理是()A.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B.三角形具有稳定性C.三角形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D.直角三角形[答案]B探究点2四边形的不稳定性的应用典例2(1)工程建筑中经常采用三角形的结构,如屋顶的钢架,输电线的支架等,这里运用的三角形的性质是.(2)下列图形具有稳定性的有个.①正方形;②长方形;③直角三角形;④平行四边形.(3)已知四边形的四边长分别为2,3,4,5,这个四边形的四个内角的大小能否确定?(4)要使五边形木架(用5根木条钉成)不变形,工人准备再钉上两根木条,如图的两种钉法中正确的是.(5)要使四边形木架(用4根木条钉成)不变形,至少需要加1根木条固定,要使五边形木架不变形,至少需要加2根木条固定,要使六边形木架不变形,至少需要加3根木条固定,……,如果要使一个n边形木架不变形,至少需要加根木条固定.[解析](1)三角形的稳定性.(2)1.(3)不能确定.(4)方法1.(5)根据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可以知道需要的木条数等于过多边形的一个顶点的对角线的条数.过n 边形的一个顶点可以作(n -3)条对角线,把多边形分成(n -2)个三角形,所以,要使一个n 边形木架不变形,至少需要(n -3)根木条固定.【技巧点拨】这里是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以及多边形的对角线解决问题,考虑到利用对角线把多边形分成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 探究点3 克服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典例3如图,工人师傅做了一个长方形窗框ABCD ,E ,F ,G ,H 分别是四条边上的中点,为了使它稳固,需要在窗框上钉一根木条,这根木条不应钉在( )A.A ,C 两点之间B.E ,G 两点之间C.B ,F 两点之间D.G ,H 两点之间[解析] 用木条固定长方形窗框,即是组成三角形,故可用三角形的稳定性解释. [答案] B【方法点拨】三角形的稳定性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钢架桥、房屋架梁等,因此要使一些图形具有稳定的结构,往往通过连接辅助线转化为三角形而获得.三、板书设计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稳定性{自行车框架学校篮球架起重机等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应用:放缩尺、活动门、晾衣架等克服:把四边形转化成三角形◇教学反思◇通过对生活中三角形稳定性的探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11.2与三角形有关的角11.2.1三角形的内角第1课时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应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学习,经历得出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的过程,进一步提高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猜想、归纳、证明等过程,学会研究问题的方法.◇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教学难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推理过程.◇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如图,小学的时候我们通过度量或剪拼得到:∠A+∠B+∠ACB=180°.现在你能用我们学习的方法给出证明吗?二、合作探究探究点1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典例1如图,在△ABC中,BD为△ABC的角平分线,如果∠A=47°,∠ADB=116°,求∠ABC和∠C的度数.[解析]∵∠A=47°,∠ADB=116°,∴∠ABD=180°-47°-116°=17°.∵BD为△ABC的角平分线,∴∠ABC=2∠ABD=34°,∴∠C=180°-47°-34°=99°.探究点2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应用典例2如图,△ABC中,∠B=65°,∠BAD=40°,∠AED=100°,∠CDE=45°,求∠CAD的度数.[解析]在△ABD中,∵∠B=65°,∠BAD=40°,∴∠BDA=180°-(∠B+∠BAD)=180°-(65°+40°)=75°.∵∠CDE=45°,∴∠ADE=180°-(∠BDA+∠CDE)=180°-(75°+45°)=60°.在△ADE中,∵∠AED=100°,∴∠CAD=180°-∠ADE-∠AED=180°-60°-100°=20°.变式训练完成下面的推理过程:如图,在三角形ABC中,已知∠2+∠3=180°,∠1=∠A,试说明∠CFD=∠B.解:∵∠2+∠DEF=180°(邻补角定义),∠2+∠3=180°(已知),∴(同角的补角相等).∴AC∥EF().∴∠CDF=(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1=∠A(已知),∴∠CDF=∠A(等量代换).∴DF∥AB().∴∠CFD=∠B().[答案]∠DEF=∠3;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三、板书设计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内角和的证明三角形内角和的应用◇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是通过小学的探究形式,引导学生寻找做辅助线,对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进行严谨的证明,慢慢培养学生对证明的理解,逐步认识几何证明的必要性.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关注学生在推理中语言使用的准确性,引导学生用规范的格式进行书写.第2课时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直角三角形,探索图形性质.【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实践探索找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2.用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中的启发式教学策略与方法,让学生养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猜想、归纳、证明等过程,学会研究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来总结理论知识.◇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教学难点】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的探索过程.◇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如图,在△ABC中,∠C=90°,你能求出∠A,∠B的度数吗?为什么?你能求出∠A+∠B的度数吗?利用上面的结果,你能得出什么结论?∠A+∠B=90°,现在你能用我们学习的方法给出证明吗?二、合作探究探究点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典例如图,BD平分∠ABC,CD⊥BD,D为垂足,∠C=55°,则∠ABC的度数是()A.35°B.55°C.60°D.70°[解析]根据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求出∠CBD,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解答.∵CD⊥BD,∠C=55°,∴∠CBD=90°-55°=35°,∵BD平分∠ABC,∴∠ABC=2∠CBD=2×35°=70°.[答案]D三、板书设计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教学反思◇通过引导学生理解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激发学生参与的主动性.11.2.2三角形的外角◇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三角形的外角的两条性质,能利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解决问题.【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探索、交流等过程,增强表达能力和推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体会探索过程,学会推理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主动探索、勇于发现,敢于实践及合作交流的习惯.◇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教学难点】探究三角形外角的性质,进行相关计算.◇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两只野狼在如图的A处发现有一只野牛离群独自在O处觅食,野狼打算用迂回的方式,一只先从A前进到B处,然后再折回在C处截住野牛返回牛群的去路D处,另一只则直接从A处扑向野牛.已知∠BAC=40°,∠ABC=70°,问野狼从B处要转多少度才能直达C处?二、合作探究探究点1三角形的外角典例1如图,CE是△ABC的外角∠ACD的平分线,若∠B=25°,∠ACE=60°,则∠A=()A.105°B.95°C.85°D.25°[解析]先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求出∠ACD的度数,再由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即可得出结论.∵CE 是△ABC的外角∠ACD的平分线,∠ACE=60°,∴∠ACD=2∠ACE=120°.∵∠B=25°,∴∠A=120°-25°=95°.[答案]B变式训练一副三角板有两个三角形,如图叠放在一起,则∠α的度数是()A.120°B.135°C.150°D.165°[答案]D探究点2三角形外角的性质的应用典例2如图,已知D为△ABC边BC延长线上一点,DF⊥AB于点F,交AC于点E,∠A=30°,∠D=40°,求∠ACD的度数.[解析]∵DF⊥AB,∠D=40°,∴∠DFB=90°,∴∠B=90°-∠D=90°-40°=50°.∵∠ACD是△ABC的外角,∠A=30°,∴∠ACD=∠B+∠A=50°+30°=80°.【技巧点拨】解决几何问题的关键是认准图形,找出图中三角形的外角,利用“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的性质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决.变式训练如图,若∠A=27°,∠B=45°,∠C=38°,则∠DFE等于()A.110°B.115°C.120°D.125°[答案]A三、板书设计三角形的外角三角形的外角{三角形的外角{定义图形与性质三角形外角的应用◇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围绕三角形的外角识别、性质及应用展开教学,在讲解外角和内角关系时层层递进,使重点得到突出;及时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进行点评和分析;对于易错问题及时讲解,此外注意指导学生总结解题思路和方法,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更到位.11.3多边形及其内角和11.3.1多边形◇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多边形的有关概念,理解正多边形和有关概念.【过程与方法】经历动手、作图等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探索、归纳等过程,学会研究问题的方法.◇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多边形、内角、外角、对角线等数学概念以及凸多边形和正多边形的概念.【教学难点】多边形定义的准确理解.◇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三角形的概念,并尝试说明多边形的概念.二、合作探究探究点1多边形的概念典例1如图所示的图形中,属于多边形的有()A.3个B.4个C.5个D.6个[解析]根据多边形的定义:平面内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几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显然只有第一个、第二个、第五个是多边形.[答案]A变式训练如图,下列图形不是凸多边形的是()[答案]C探究点2正多边形的概念典例2我们知道各边都相等,各角都相等的多边形是正多边形,小明却说各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就是正多边形,各角都相等的多边形也是正多边形,他的说法对吗?如果不对,你能举反例(画出相应图形)说明吗?[解析]他的说法错误.菱形各边相等,但不是正多边形.如图,菱形ABCD的四个角不相等,不是正多边形;矩形各个角相等,但四边不一定相等,不是正方形.探究点3多边形的剪切典例3若一个多边形截去一个角后,变成十五边形,则原来的多边形的边数可能为()A.14或15或16B.15或16C.14或16D.15或16或17[解析]因为一个多边形截去一个角后,根据剪的角度、方式不同,多边形的边数可能增加了一条,也可能不变或减少了一条,依此即可解决问题.一个多边形截去一个角后,多边形的边数可能增加了一条,也可能不变或减少了一条,则多边形的边数是14,15或16.[答案]A【技巧点拨】一个多边形截去一个角后,多边形的边数可能增加了一条,也可能不变或减少了一条.变式训练 把一个四边形锯掉一个角,剩下的多边形是( )A.三角形B.四边形C.五边形D.三角形或四边形或五边形[答案] D三、板书设计多边形多边形{ 多边形{ 定义多边形的内角多边形的外角多边形的对角线凸多边形正多边形◇教学反思◇通过类比的数学思想,引导学生理解多边形的相关概念,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多边形的边数与对角线的数量关系.教师应注重课堂小结,激发学生参与的主动性.11.3.2多边形的内角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多边形的内角、外角等概念,能通过不同方法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公式,并会应用它们进行有关计算.【过程与方法】经历合作、交流等过程,初步形成推理思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猜想、探索、归纳等过程,学会多角度、全方位研究问题的方法,体会转化、类比等数学思想.◇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与外角和公式.【教学难点】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的推导以及对多边形外角和的理解.◇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如图所示,小华从A点出发,沿直线前进10米后左转24°,再沿直线前进10米,又向左转24°,…,照这样走下去,他第一次回到出发地A点时,一共走的路程是多少米?你能计算吗?二、合作探究探究点1多边形的内角和典例1已知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900°,则这个多边形是()A.五边形B.六边形C.七边形D.八边形[解析]设这个多边形是n边形,内角和是(n-2)·180°,这样就得到一个关于n的方程,从而求出边数n的值.[答案]C变式训练把n边形变为(n+x)边形,内角和增加了720°,则x的值为()A.4B.6C.5D.3[答案]A探究点2多边形的外角和典例2小鹏用家中多余的硬纸板做了一个如图所示的多边形飞镖游戏盘,则该游戏盘的内角和比外角和多()A.1080°B.720°C.540°D.360°[解析]根据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n-2)·180°,外角和等于360°列出算式求解即可.(8-2)×180°-360°=1080°-360°=720°.故该游戏盘的内角和比外角和多720°.[答案]B多边形的外角和与边数无关,任何多边形的外角和都是360°.探究点3正多边形的内角与外角典例3如果一个多边形的每一个外角都是60°,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A.3B.4C.5D.6[答案]D探究点4多边形外角的理解典例4如图,小东在足球场的中间位置,从A点出发,每走6 m向左转60°,已知AB=BC =6 m.(1)小东是否能走回A点,若能回到A点,则需走多少米?走过的路径是一个什么图形?为什么?(路径A到B到C到…)(2)求出这个图形的内角和.[解析] (1)∵从A 点出发,每走6 m 向左转60°,∴360°÷60°=6,6×6=36(米),即能回到A 点,需走36米,走过的路径是一个边长为6的正六边形.(2)正六边形的内角和为(6-2)×180°=720°.三、板书设计多边形的内角和多边形的内角{ 多边形的内角和{多边形与三角形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多边形的外角和◇教学反思◇通过丰富有趣的探究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灵活掌握多边形内角和与外角和的概念与运用.多数学生能达到预期目的,对课上吃力的同学,课下还要及时进行进一步的关注,以后在课堂上还应充分给学生探究的时间和空间,使每一个学生均有收获.。
2022秋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一章三角形11.1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1三角形的边授课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分类
按“边”分
按“角”分
两边之和大于第三 边,两边之差小于 第三边
1、书籍是朋友,虽然没有热情,但是非常忠实。2022年3月12日星期六2022/3/122022/3/122022/3/12 2、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上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学有素养的人,给那些善于 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的人。2022年3月2022/3/122022/3/122022/3/123/12/2022 3、书籍—通过心灵观察世界的窗口.住宅里没有书,犹如房间里没有窗户。2022/3/122022/3/12March 12, 2022
A.5 B.6 C.12 D.16
3. (南通)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A )
A.5,6,10 B.5,6,11
C.3,4,8
D.4a,4a,8a(a>0)
课堂小结
三角形的边
通过本课时的学习需要我们掌握
概念
三角形
△ABC
表示方法
1.三条线段 2.不在同一直线上 3.首尾顺次相接
三边关系
第十一章 三角形
11.1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第1课时 三角形的边
学习目标
1 课时讲解 2 课时流程
三角形及其有关概念 三角形的分类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逐点 导讲练
课堂 小结
作业 提升
课时导入
复习提问 引出问题
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组图片,找出你熟悉 的几何图形.
复习提问 引出问题
课时导入
复习提问 引出问题
感悟新知
总结
知3-讲
注意: 1.一个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可以归纳成如下一句话:三
人教版初中数学课标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一章 11.1 三角形的边 教案
人教版初中数学课标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一章 11.1 三角形的边教案11.1 三角形的边(第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了解三角形的概念,会用符号语言表示三角形;会对三角形按边的关系进行分类2、理解三角形中三边之间的关系,并运用它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数学思考:通过观察、操作、想象、推理、归纳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解决问题:能运用三角形中三边之间的关系解决相关问题。
情感态度:经历观察、猜想、操作、实验、验证等数学活动,感受数学活动中的创造性,体验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点】三角形三边之间关系【教学难点】三角形及其基本元素的几何表示,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探索及应用预习作业:一、知识回顾1.什么是三角形: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所组成的图形叫做.2.三角形的有关概念:①边:组成三角形的三条叫做三角形的三条边.三角形的三边,有时也用表示,顶点A所对的边BC 用表预习交流要求:1、巩固复习三角形有关概念的文字叙述及符号语言2、运用三角形中三边之间的关系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3、教师根据批改情况精解点拨预习作业1、教师课前检查了解学生完成预习作业情况。
2、教师布置学生自学,明确内容和要求,进行方法指导。
3、生生互动,质疑答疑。
通过再次预习和讨论交流,学生基本掌握所布置的问题。
先巩固本节课的相关概念,为本节课知识的应用做好铺垫,然后再设计了两题运用三角形三边关系来解决问题的题目,让学生初步体体验探究的乐趣展示探究活动1:屏幕展示:“埃及金字塔”、“鸟巢”、“欧式建筑”“上海长江大桥”、“自行车”等图片。
活动2:(1)展示一组图形,请判断哪些图形是三角形?归纳三角形的定义。
师:用大屏幕展示图片,让学生找到自己熟悉的图形。
学生:观察图片,回答问题师:在小学我们就认识了三角形,三角形看起来简单, 但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从本节课起,我们将一起学习通过观察,感受几何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应用,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一章 三角形》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一章三角形》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一、内容分析与整合(一)教学内容分析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的《第十一章三角形》是几何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章节,它不仅承载着对三角形基础概念和性质的全面介绍,还扮演着连接学生先前所学与后续几何知识深入探索的桥梁角色。
本章内容丰富多彩,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走进三角形的奇妙世界,为他们构建一个系统而坚实的几何知识体系。
在这一章节中,学生们将首先接触到三角形的各种线段,包括边、高、中线以及角平分线等。
这些看似简单的概念,实则是解锁三角形众多性质的关键。
通过学习,学生们将理解每条线段在三角形中的独特位置和作用,以及它们如何相互关联,共同塑造三角形的形态与特性。
例如,中线不仅将对应的底边平分,还将三角形分为面积相等的两部分,这一性质的学习对于学生后续理解更复杂的几何问题大有裨益。
除了线段,章节还深入探讨了三角形的角,包括内角和外角。
学生将学习如何计算三角形的内角和,这一基础知识是证明许多三角形性质的基础。
外角的概念及其与相邻内角的关系,也将被详尽阐述,帮助学生从多角度审视三角形的角特征,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本章还拓展到了多边形及其内角和的内容,进一步丰富了学生的几何视野。
多边形作为三角形的延伸,其内角和的计算方法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几何图形内在规律的认识,也为后续学习更复杂几何图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更为重要的是,本单元的教学不仅仅局限于理论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通过实际测量、作图、证明等一系列活动,学生被鼓励亲自动手,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从而在实践中深化对三角形性质的理解。
这种“做中学”的方式,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使他们在探索中发现几何之美,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第十一章三角形》不仅是初中数学课程中的一个核心章节,更是学生几何思维形成的关键时期。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掌握三角形的基础概念和性质,更能在实践中锻炼几何直觉,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为后续更深层次的几何学习乃至整个数学学习旅程奠定坚实的基础。
11.1.1 三角形的边说课稿2022-2023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
11.1.1 三角形的边说课稿引言本次说课将介绍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11章第1节的内容,主题为“三角形的边”。
本节课主要讲解三角形的边的性质和运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三角形的边的基本概念和性质,能够灵活运用这些性质进行解题。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三角形的边的定义和性质。
•理解三角形内、外角与三角形的边的关系。
•能够应用三角形的边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 能力目标•能够正确辨认和判断三角形的边的性质。
•能够用三角形的边及其性质解答相关问题。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三角形边定义和性质的讲解。
•三角形边性质的运用。
2. 教学难点•学生对三角形边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几个不规则图形,引发学生对三角形边的讨论。
让学生探索并总结三角形边的共同特点。
2. 引入新知识在学生基本了解三角形边的概念后,引入三角形边的定义和性质,并用板书的方式记录下来。
•三角形的边:由三个不共线的点(也就是三角形的顶点)两两连接而成的线段。
接着讲解三角形的内、外角与边的关系:•内角:三角形的三个顶点所对应的角。
•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外角:一个三角形的某个内角的补角。
3. 讲解三角形边的性质根据教材内容,逐一讲解以下三角形边的性质,并带有示例进行说明。
性质一: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即AB + BC > AC,AC + BC > AB,AC + AB > BC。
性质二:两边之差的绝对值小于第三边•两边之差的绝对值小于第三边,即|AB - BC| < AC,|AB - AC| < BC,|BC - AC| < AB。
性质三: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即AB + BC > AC,AC + BC > AB,AC + AB > BC。
新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一章三角形:11.1.1三角形的边》优质课教案_0
三角形的边教学目标1.认识三角形,了解三角形的定议,认识三角形的边、内角、顶点,能用符号表示三角形。
2.能从不同角度对三角形进行分类。
3.掌握三角形三边的不等关系,并能运用三角形三边的不等关系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重点:(1)了解三角形的概念及分类。
(2)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理解三角形三边的不等关系。
难点:(1)在具体的图形中不重复且不遗漏地识别到所有三角形。
(2)三角形三边不等关系的应用。
教学资源:PPT课件教学过程:一、设计问题,创设情境问题1:请同学们欣赏一组图片,从中找出我们熟悉的图形。
问题2:在小学我们学过三角形,你了解三角形的哪些性质。
二、信息交流,揭示规律1.观察三角形的构成,探索三角形的概念。
问题1:你能画出一个三角形吗?让学生画出三角形,直观感受三角形的构成。
问题2:结合你画的三角形,说明三角形由什么组成的?学生回答: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组成的。
问题3:什么叫三角形老师归纳: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道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自主学习三角形的表示方法及分类。
(自学三角形的表示方法,并能在具体的图形中不重不漏地识别所有三角形)阅读教材,第2页到第3页,探究前内容,回答下列问题:问题1:根据右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三角形中,什么叫边?什么叫角?什么叫顶点? (2)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内角?有几个顶点?(3)如何用符号表示三角形ABC ?(4)如何用小写字母表示三角形ABC 的三条边?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简称三角形的角,相邻两边的公共端点是三角形的顶点,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内角,三个顶点。
问题2:如果将三角形分类,按照角的关系可以分成几类?按照边的关系又如何分类呢?学生回答:三角形按角分类可以分为:三角形按照角分 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三角形按边分 不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 底边和腰不相等的三角形等边三角形问题3:如图(1 (2)以AB 为边的三角形有哪些?(3)以E 为顶点的三角形有哪些?(4)说出其中△BCD 的三个角?3.通过观察实践,理解三角形三边关系。
【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1章三角形【教学设计】三角形的边
11.1.1 三角形的边一、内容和内容解析1、内容三角形的有关概念、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三边的关系2、内容解析《三角形的边》是人教版八年级(上)数学第十一章《三角形》第一节课,是初等数学的基础知识,也是进一步学习几何知识的基础,为以后认识和学习几何知识奠定基础,是学生体会数学价值观,增强审美意识的重要题材,所以学会《三角形的边》是至关重要的。
三角形是一种常见的几何图形,其中三边关系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反过来服务于生活的数学理念,是对学生现有生活经验的一种概括提升,同时又是后继学习的基础。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1、能用符号语言表示三角形。
2、能从图中识别三角形 3、通过度量三角形的边长的实践活动,从中理解三角形三边间的不等关系二、目标和目标解析1、目标(1).认识三角形,掌握三角形的意义,认识三角形的边、内角、顶点,能用符号语言表示三角形.能识别不同形状的三角形。
(2).再将三角形分类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分类的原则及类比的数学思想方法。
(3).理解三角形三边的不等关系,经历度量三角形边长的实践活动,懂得判断三条线段可否构成一个三角形的方法,并能运用它解决有关的问题.2、目标解析达成目标(1)的标志是:会根据三角形有关概念识别三角形并用符号语言表示三角形。
达成目标(2)的标志是:通过三角形分类的实践活动,在参与操作、探索的学习过程中,体会分类的原则及类比的数学思想方法。
目标(3)是掌握判断三条线段可否构成一个三角形的方法,并能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掌握归纳、概括、反思、展示与交流和语言表达的方法与要领。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三角形是认识其他图形的基础,八年级学生在小学时已经学过有关三角形的一些知识,也了解三角形的许多性质,在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中也学习了线段、平行线、相交线等有关知识,为本节的学习打下了基础.所以,在学习时,应注意让学生多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多与已经学过的知识相联系.由于在小学的学习中,图形的认识多以观察、测量为主,所以在学习三角形有关的线段的性质的时候,应注意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所得到的每一个结论都要有依据,也为以后正式学习证明打下基础.本节的重点是对三角形有关线段的了解,难点是学生对三角形三边关系的理解和运用.在以往的学习中,“等量”是学习中最常见的关系,学生对等量关系的认识和运用较为熟练,这也就使学生在面对不等关系时有了一定的迷茫.所以,教师在帮助学生理解“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学会在怎样的环境中运用这种的性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把握教学要求.与三角形有关的一些概念在本章中只要求达到了解(认识)的程度就可以了,进一步的要求可通过后续学习达到.本课的教学难点:1. 在具体的图形中不重复,且不遗漏地识别所有三角形.2.用三角形三边的不等关系判定三条线段可否组成三角形.四、教学过程设计1.设置情景、巧妙引入:教师叙述: 三角形是一种最常见的几何图形之一.(把古埃及的金字塔、飞机、飞船、分子结构……的投影,给同学放映)从古埃及的金字塔到现代的飞机、上天的飞船,从宏大的建筑等,到微小的分子结构, 处处都有三角形的身影.结合以上的实际使学生了解到:我们所研究的“三角形”这个课题来源于实际生活之中.2、在课前布置学生搜集身边含有三角形的图片,上课时展示,学生活动:(1)交流在日常生活中所看到的三角形.(2)选派学生代表说明三角形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到三角形?活动目的:这样设计的目的是通过展示学生搜集的图片,让学生经历几何模型的抽象过程,体会到三角形是最简单,最基本的几何图形,在生活中随处可见。
最新版初中数学教案《三角形的边》精品教案(2022年创作)
第十一章三角形——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分类及三边关系一、新课导入1.导入课题:三角形是我们早已熟悉的图形,你能列举出日常生活中形如三角形的物体吗?对于三角形,你了解了哪些方面的知识?你能画一个三角形吗?2.学习目标:〔1〕记住三角形的有关概念.〔2〕会用符号表示三角形,会对三角形进行分类.〔3〕能说出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并能运用三角形三边关系解决相关问题.3.学习重、难点:重点:三角形及其有关的概念;三角形的分类.难点:三角形三边关系及应用.二、分层学习1.自学指导:〔1〕自学内容:教材第2页到“思考〞前的内容.〔2〕自学时间:5分钟.〔3〕自学要求:认真阅读课本的内容,划出你认为是重点的语句.〔4〕自学参考提纲:①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②对照右边的图形,指出三角形的边、角、顶点.线段AB、BC、CA是三角形的边,点A、B、C是三角形的顶点,∠A,∠B,∠C是三角形的角.③三角形的边有几种表示方法?对照右边的图形写出来.除了②中的表示方法,还可以用a,b,c表示.④用符号语言表述右图的三角形记作:△ABC,读作:三角形ABC.⑤什么是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与等边三角形之间有什么关系?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三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⑥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用图示的方法表示它们之间的包容关系.2.自学:同学们可结合自学指导进行自学.3.助学:〔1〕师助生:①明了学情:三角形的知识在小学已经学习过,本节知识是对三角形知识的系统学习,而本层次主要是学习三角形的相关概念及两种特殊三角形的概念,学生能很快接受.②差异指导:a.引导学生理解三角形的概念中“首尾顺次相接〞的意思;b.让学生认识到三角形的表示方法不是单一的.〔2〕生助生:学生围绕各自的学习疑点进行互助交流.4.强化:〔1〕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及等腰三角形的意义.〔2〕练习:如图,共有6个三角形,其中以AC为边的三角形是△ABC,△AEC,△ADC;以∠B为内角的三角形有ABC,△DBC,△EBC.1.自学指导:〔1〕自学内容:教材第2页“思考〞到第3页“探究〞之前的内容.〔2〕自学时间:5分钟.〔3〕自学方法:思考三角形的分类方法.〔4〕自学参考提纲:①想一想:研究三角形,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可以从角和边这两个方面着手.②试一试:按角分,可以将三角形分为哪几类?按边分,可以将三角形分为哪几类?按角分,可以分为三类: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按边分可以分为两类:三边都相等的三角形,等腰三角形,而等腰三角形又包括底边和腰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③议一议:你能用图示的方法表示三角形按边分的情况吗?2.自学:同学们可结合自学指导进行自学.3.助学:〔1〕师助生:①明了学情:按角分类学生比较容易理解,按边分类局部学生理解等边三角形为什么放在等腰三角形中时可能会存在一定困难.②差异指导:教师对个别学困生进行点拨指导.〔2〕生助生:学生之间相互讨论交流三角形的分类标准是什么.4.强化:三角形的分类标准,按边的分类.1.自学指导:〔1〕自学内容:探究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2〕自学时间:5分钟.〔3〕自学方法:任意画出一个三角形ABC,思考:从B点到C 点有哪几条路径?并比较各路径的长度.〔4〕探究提纲:①如图,假设一只小虫从点B出发,沿三角形的边爬到点C,有两条路线,路线B→C最近.根据是: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于是得出结论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②在三角形ABC中,可以得出:AB+BC>AC,AC+BC>AB,AB+AC>BC.③由②还可以得出:AC-AB<BC;AB-AC<BC;BC-AB<AC.由此又可得出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的另一个结论是: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④以下长度的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三角形,为什么?a.3、4、8b.5、6、11c.5、6、10a.不能,因为3+4<8;b.不能,因为5+6=11;c.能,因为5+6>10.⑤动手完成例题,看看你的方法和书上的方法一样吗?谁的更好?⑥思考例题〔2〕中为什么要分情况讨论?2.自学:同学们可结合自学指导进行自学.3.助学:〔1〕师助生:①明了学情:这节课中探讨三边之间的不等关系.三边关系中“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学生通过观察能直接得出结论;“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的结论局部学生很难推导.其次,例题的解法比较多,但是学生还不习惯用方程的知识解决几何问题,因此,教师要了解学生的认知困难在哪里.②差异指导:a.引导学生先用观察或测量的方法,归纳三边之间的不等关系,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教师讲解推导过程.b.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完成例题,然后说说书上这样做的好处,让学生形成用代数方程解决几何问题的意识.〔2〕生助生: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帮助.4.强化:〔1〕三角形三边不等关系.〔2〕归纳例题的解题要领.〔3〕练习:①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24cm,只知其中一边的长为7cm,那么这个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7 或8.5cm.②以下长度的线段不能组成三角形的是〔A〕A.3,8,4B.4,9,6C.15,20,8D.9,15,8三、评价1.学生自我评价〔围绕三维目标〕:学生总结交流自己的学习收获及存在的困惑.2.教师对学生的评价:〔1〕表现性评价:对学生在学习过程的态度、方法、成果和缺乏进行点评.〔2〕纸笔评价:课堂评价检测.3.教师自我评价〔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经历观察、猜想、实验、数据处理、归纳、类比等思维过程,从中获得数学知识与技能,体验教学活动的方法,同时升华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一、根底稳固〔每题10分,共50分〕1.以下说法:①等边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②三角形按边分类可分为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不等边三角形;③三角形的两边之差大于第三边;④三角形按角分类应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其中正确的有〔B〕2.如图,以下不等关系成立的是(C)A.PA+PD>AMB.PN+PD>ADC.PN+PM>MND.PA+PM>MN3.以下长度的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是〔D〕A.3cm,12cm,8cmB.6cm,8cm,15cmC.2cm,3cm,5cmD.6.3cm,6.3cm,12cm4.如图,为估计池塘岸边A,B的距离,小方在池塘的一侧选取一点O,测得OA=15米,OB=10米,A,B间的距离不可能是〔D〕2cm<x<8cm.二、综合应用〔第6题20分,第7题10分,共30分〕6.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等于4,另一边长等于9,求这个三角形的周长.解:如果该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4,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4,4,9.因为4+4<9,此时不能构成三角形.如果该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9,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4,9,9,所以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4+9+9=22.△ABC中,AB=AC,AD=BD=BC,那么图中有3个等腰三角形.三、拓展延伸〔每题10分,共20分〕8.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20厘米.(1)假设腰长是底长的2倍,求各边的长;(2)假设一边长为6厘米,求其它两边的长.解:〔1〕设底边长为x厘米,那么腰长为2x厘米.x+2x+2x=20解得x=4.所以三边长分别为4cm,8cm,8cm.〔2〕如果6厘米长的边为底边,设腰长为x厘米,那么6+2x=20,解得x=7;如果6厘米长的边为腰,设底边长为x厘米,那么2×6+x=20,解得x=8.由以上讨论可知,其他两边的长分别为7厘米,7厘米或6厘米,8厘米.9.观察以下列图形,完成后面的问题.〔1〕第十个图形中共有55个阴影三角形.〔2〕用正整数n表示第n个图形中阴影三角形的个数.(n2+n)解:12第4课时教学内容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时,它们的坐标符号相反,即点P〔x,y〕,关于原点的对称点为P′〔-x,-y〕及其运用.教学目标理解P与点P′点关于原点对称时,它们的横纵坐标的关系,掌握P〔x,y〕关于原点的对称点为P′〔-x,-y〕的运用.复习轴对称、旋转,尤其是中心对称,知识迁移到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的关系及其运用.重难点、关键1.重点: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时,它们的坐标符号相反,即点P〔x,y〕•关于原点的对称点P′〔-x,-y〕及其运用.2.难点与关键:运用中心对称的知识导出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的性质及其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教具、学具准备小黑板、三角尺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学生活动〕请同学们完成下面三题.1.点A 和直线L ,如图,请画出点A 关于L 对称的点A ′.2.如图,△ABC 是正三角形,以点A 为中心,把△ADC 顺时针旋转60°,画出旋转后的图形.3.如图△ABO ,绕点O 旋转180°,画出旋转后的图形.老师点评:老师通过巡查,根据学生解答情况进行点评.〔略〕二、探索新知〔学生活动〕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A 〔-3,1〕、B 〔-4,0〕、C 〔0,3〕、•D 〔2,2〕、E 〔3,-3〕、F 〔-2,-2〕,作出A 、B 、C 、D 、E 、F点关于原点O 的中心对称点,并写出它们的坐标,并答复:这些坐标与点的坐标有什么关系?老师点评:画法:〔1〕连结AO 并延长AO〔2〕在射线AO 上截取OA ′=OA〔3〕过A 作AD ′⊥x 轴于D ′点,过A ′作A ′D ″⊥x 轴于点D ″.∵△AD ′O 与△A ′D ″O 全等∴AD ′=A ′D ″,OA=OA ′∴A ′〔3,-1〕同理可得B 、C 、D 、E 、F 这些点关于原点的中心对称点的坐标.〔学生活动〕分组讨论〔每四人一组〕:讨论的内容:关于原点作中心对称时,•①它们的横坐标与横坐标绝对值什么关系?纵坐标与纵坐标的绝对值又有什么关系?②坐标与坐标之间符号又有什么特点?提问几个同学口述上面的问题.老师点评:〔1〕从上可知,横坐标与横坐标的绝对值相等,纵坐标与纵坐标的绝对值相等.〔2〕坐标符号相反,即设P 〔x ,y 〕关于原点O 的对称点P ′〔-x ,-y 〕.例1.如图,利用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的特点,作出与线段AB•关于原点对称的图形.分析:要作出线段AB 关于原点的对称线段,只要作出点A 、点B 关于原点的对称点A ′、B ′即可.解:点P 〔x ,y 〕关于原点的对称点为P ′〔-x ,-y 〕,因此,线段AB 的两个端点A 〔0,-1〕,B 〔3,0〕关于原点的对称点分别为A ′〔1,0〕,B 〔-3,0〕.连结A ′B ′.那么就可得到与线段AB 关于原点对称的线段A ′B ′.〔学生活动〕例2.△ABC ,A 〔1,2〕,B 〔-1,3〕,C 〔-2,4〕利用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的特点,作出△ABC 关于原点对称的图形.老师点评分析:先在直角坐标系中画出A 、B 、C 三点并连结组成△ABC ,要作出△ABC 关于原点O 的对称三角形,只需作出△ABC 中的A 、B 、C 三点关于原点的对称点,•依次连结,便可得到所求作的△A ′B ′C ′.三、稳固练习教材 练习.四、应用拓展例3.如图,直线AB 与x 轴、y 轴分别相交于A 、B 两点,将直线AB 绕点O 顺时针旋转90°得到直线A 1B 1.〔1〕在图中画出直线A 1B 1.〔2〕求出线段A 1B 1中点的反比例函数解析式.〔3〕是否存在另一条与直线AB 平行的直线y=kx+b 〔我们发现互相平行的两条直线斜率k 值相等〕它与双曲线只有一个交点,假设存在,求此直线的函数解析式,假设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时,它们的坐标符号相反, 即点P 〔x ,y 〕关于原点O 的对称点P ′〔-x ,-y 〕.分析:〔1〕只需画出A 、B 两点绕点O 顺时针旋转90°得到的点A 1、B 1,连结A 1B 1. 〔2〕先求出A 1B 1中点的坐标,设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y=k x代入求k . 〔3〕要答复是否存在,如果你判断存在,只需找出即可;如果不存在,才加予说明.这一条直线是存在的,因此A 1B 1与双曲线是相切的,只要我们通过A 1B 1的线段作A 1、B 1关于原点的对称点A 2、B 2,连结A 2B 2的直线就是我们所求的直线.解:〔1〕分别作出A 、B 两点绕点O 顺时针旋转90°得到的点A 1〔1,0〕,B 1〔2,0〕,连结A 1B 1,那么直线A 1B 1就是所求的.〔2〕∵A 1B 1的中点坐标是〔1,12〕 设所求的反比例函数为y=k x 那么12=1k ,k=12∴所求的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y=12x〔3〕存在.∵设A 1B 1:y=k′x+b′过点A 1〔0,1〕,B 1〔2,0〕∴1`02b k b =⎧⎨=+⎩ ∴`11`2b k =⎧⎪⎨=-⎪⎩ ∴y=-12x+1 把线段A 1B 1作出与它关于原点对称的图形就是我们所求的直线.根据点P 〔x ,y 〕关于原点的对称点P ′〔-x ,-y 〕得:A 1〔0,1〕,B 1〔2,0〕关于原点的对称点分别为A 2〔0,-1〕,B 2〔-2,0〕 ∵A 2B 2:y=kx+b∴102`b k b -=⎧⎨=-+⎩ ∴121k b ⎧=-⎪⎨⎪=-⎩ ∴A 2B 2:y=-12x-1 下面证明y=-12x-1与双曲线y=12x相切 11212y x y x ⎧=--⎪⎪⎨⎪=⎪⎩ -12x-1=12x ⇒x+2=-1x ⇒ x 2+2x+1=0,b 2-4ac=4-4×1×1=0∴直线y=-12x-1与y=12x相切 ∵A 1B 1与A 2B 2的斜率k 相等∴A 2B 2与A 1B 1平行∴A 2B 2:y=-12x-1为所求. 五、归纳小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本节课应掌握: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时,它们的坐标符号相反,即点P 〔x ,y 〕,•关于原点的对称点P ′〔-x ,-y 〕,及其利用这些特点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六、布置作业1.教材 复习稳固3、4.2.选用作业设计.作业设计一、选择题1.以下函数中,图象一定关于原点对称的图象是〔〕A .y=1xB .y=2x+1C .y=-2x+1D .以上三种都不可能 2.如图,矩形ABCD 周长为56cm ,O 是对称线交点,点O 到矩形两条邻边的距离之差等于8cm ,那么矩形边长中较长的一边等于〔〕A .8cmB .22cmC .24cmD .11cm二、填空题1.如果点P 〔-3,1〕,那么点P 〔-3,1〕关于原点的对称点P ′的坐标是P ′_______.2.写出函数y=-3x 与y=3x具有的一个共同性质________〔用对称的观点写〕. 三、综合提高题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 〔-3,1〕,B 〔-2,3〕,C 〔0,2〕,画出△ABC•关于x 轴对称的△A ′B ′C ′,再画出△A ′B ′C ′关于y 轴对称的△A ″B ″C ″,那么△A ″B ″C ″与△ABC 有什么关系,请说明理由.2.如图,直线AB 与x 轴、y 轴分别相交于A 、B 两点,且A 〔0,3〕,B 〔3,0〕,现将直线AB 绕点O 顺时针旋转90°得到直线A 1B 1.〔1〕在图中画出直线A 1B 1;〔2〕求出过线段A 1B 1中点的反比例函数解析式;〔3〕是否存在另一条与直线A 1B 1平行的直线y=kx+b 〔我们发现互相平行的两条直线斜率k 相等〕它与双曲线只有一个交点,假设存在,求此直线的解析式;假设不存在,请说明不存在的理由.答案:一、1.A 2.B二、1.〔3,-1〕 2.答案不唯一 参考答案:关于原点的中心对称图形.三、1.画图略,△A ″B ″C ″与△ABC 的关系是关于原点对称.2.〔1〕如右图所示,连结A 1B 1;〔2〕A 1B 1中点P 〔1.5,-1.5〕,设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y=k x ,那么y=-2.25x . 〔3〕A 1B 1:设y =k 1x+b 1113033b k =-⎧⎨=-⎩1113k b =⎧⎨=-⎩ ∴y=x+3∵与A 1B 1直线平行且与y=2.25x 相切的直线是A 1B 1•旋转而得到的. ∴所求的直线是y=x+3, 下面证明y=x+3与y=-2.25x 相切,x2+3x+2.25=0,b2-4ac=9-4×1×2.25=0,∴y=x+3与y=-2.25x相切.。
人教版初中数学课标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一章 11.1 三角形的边 教案-学习文档
11.1 三角形的边(第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 了解三角形的概念,会用符号语言表示三角形;会对三角形按边的关系进行分类2、理解三角形中三边之间的关系,并运用它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数学思考:通过观察、操作、想象、推理、归纳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解决问题:能运用三角形中三边之间的关系解决相关问题。
情感态度:经历观察、猜想、操作、实验、验证等数学活动,感受数学活动中的创造性,体验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点】三角形三边之间关系【教学难点】三角形及其基本元素的几何表示,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探索及应用 预习作业: 一、知识回顾1.什么是三角形: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 所组成的图形叫做 .2.三角形的有关概念:① 边:组成三角形的三条 叫做三角形的三条边.三角形的三边,有时也用 表示,顶点A 所对的边BC 用 表示,顶点B 所对的边CA 用 表示,顶点C 所对的边AB 用 表示.②角:三角形 叫做三角形的内角,简称三角形的角 . ② 顶点:三角形相邻两边的 叫做三角形的顶点. 3.三角形的表示:如图⑴以A 、B 、C 为顶点的三角形记作“ ”,读作“ ”. 4.三角形的分类:如图⑵三角形按角分类如下: 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 斜三角形 _____.三角形按边分类如下: 不等边三角形三角形 底和腰不等的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 5.三角形三边关系 如图⑷,根据线段公理“ ”可得,⊿ABC 的三边满足下列关系: + > ; + > 或: + > ; + > ; + > . 即:三角形 大于二、简单运用6.判断下列三条线段的长度是否能构成三角形7.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28cm.①已知腰长是底边长的3倍,求各边的长; ②已知其中一边的长为6cm,求其它两边的长.⎧⎨⎩⎧⎨⎩⎧⎨⎩⎧⎨⎩【教学过程设计】设计意图:从生活中寻找数学原型,创设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处于强烈的求知状态,也使得对于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探索内化成学生的一种需要。
(名师整理)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一章《11.1.1三角形的边》优秀教案
11.1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第1课时三角形的边教学目标:1.认识三角形,了解三角形的意义,认识三角形的边、内角、顶点,能用符号语言表示三角形.2.会判断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一个三角形,并能运用它解决有关问题.教学重点三角形的有关概念,能用符号语言表示三角形,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教学难点三边关系的推导及应用.一、创设情景,明确目标投影:金字塔,斜拉大桥,塔吊,自行车等,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三角形的身影,我们研究的“三角形”这个课题来源于实际生活之中.请说一说你已经学习了三角形的哪些知识?二、自主学习,指向目标1.自学教材第1至3页.2.学习至此:请完成学生用书相应部分.三、合作探究,达成目标探究点一三角形的概念、表示方法及分类活动一:阅读教材第1至2页内容,并思考以下问题:(1)具有什么特征的图形叫作三角形?(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2)三角形有几条边?有几个内角?有几个顶点?(3,3,3)(3)三角形ABC用符号如何表示?三角形ABC的边AB、AC和BC怎样用小写字母分别表示?(a,b,c)(4)三角形按边分可以分成几类?按角分呢?展示点评:学生结合图形分别回答,师生共同点评.小组讨论:三角形的概念,如何用符号表示及分类?反思小结:三角形的图形特征,有三条边,三个内角,三个顶点,边可以用两个大写字母表示,也可以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针对训练:见《学生用书》相应部分。
探究点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活动二:画出一个△ABC,假设有一只小虫要从B出发,沿三角形的边爬到C,它有几种路线可以选择?各条路线的长有什么数量关系?请说明你结论的正确性.展示点评:(1)小虫从B出发沿三角形的边爬到C如下几条线段.a.从__B__→__C__;b.从__B__→__A__→__C__.(2)从B沿边BC到C的路线长为__BC__.从B沿边BA到A,从A沿C到C的路线长为__AB+AC__.经过测量可以说__AB+AC__>__BC__,可以说这两条路线的长是__不相等__的.小组讨论:在同一个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和与第三边有什么关系?任意两边之差与第三边有什么关系?三角形的三边有怎么样的不等关系?反思小结: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针对训练:见《学生用书》相应部分探究点三三角形有关知识的运用活动三:见教材P3例题小组讨论:等腰三角形的边长的关系?第(2)问中的长4 cm没有明确是腰还是底时应怎么处理?展示点评:等腰三角形的底和腰的长度,不确定时,应分情况予以讨论.反思小结:当题目中的条件不明确时要分类讨论.所有的三角形必须要满足三边关系定理.针对训练:见《学生用书》相应部分四、总结梳理,内化目标1.概念:三角形,内角,边,顶点2.符号语言.3.三边关系.4.三角形的分类.五、达标检测,反思目标1.现有两根木棒,它们的长度分别为20 cm和30 cm,若不改变木棒的长度,要钉成一个三角形木架,应在下列四根木棒中选取( B )A.10 cm的木棒B.20 cm的木棒C.50 cm的木棒D.60 cm的木棒2.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6,则它的周长为( C )A.9 B.12 C.15 D.12或153.已知三角形的三边长为连续整数,且周长为12 cm,则它的最短边长为( B) A.2 cm B.3 cm C.4 cm D.5 cm4.若五条线段的长分别是1 cm,2 cm,3 cm,4 cm,5 cm,则以其中三条线段为边可构成__3__个三角形.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7,则它的周长为__17__;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3和4,则它的周长为__10或11__.5.如果以5 cm长为等腰三角形的一边,另一边长为10 cm,则它的周长为__25_cm__.6.工人师傅用35 cm长的铁丝围成一个等腰三角形铁架.(1)若腰长是底边长的3倍,那么各边的长分别是多少?(2)能围成有一边长为7 cm的等腰三角形吗?为什么?解:(1)设底边长x cm,则3x+3x+x=35,x=5,∴3x=15.∴三边长为:15 cm,15 cm,5 cm.(2)①若腰长为7 cm,则底边长为35-7-7=21(cm),21>7+7,故7 cm,7cm,21cm不能组成三角形.②若底边长为7 cm,则腰长为35-72=14 (cm),∴可以围成一边长为7 cm的等腰三角形,该三角形的三边长为14 cm,14 cm,7 cm.第2课时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教学目标会用工具准确画出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通过画图了解三角形的三条高(及所在的直线)交于一点,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三条角平分线等都交于一点.教学重点了解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的概念,会画出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教学难点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与角的平分线的区别,三角形的高与垂线的区别.一、创设情景,明确目标你还记得“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吗?让学生动手操作,画一画.在此基础上再提问:过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你能画出它的对边的垂线吗?从而引入课题.二、自主学习,指向目标1.自学教材第4至5页.2.学习至此:请完成《学生用书》相应部分.三、合作探究,达成目标探究点一三角形的高活动一:画出下面三角形的高AD.展示点评:三角形的高是什么线?三个图形中的高有什么区别?同一个三角形有几条高?它们在位置上有什么关系?请分别画出各个三角形的高.小组讨论:三角形的高的交点位置有何特征?反思小结:锐角三角形的高在三角形内部,直角三角形有两条高在边上,钝角三角形有两条高在三角形外部.任意三角形都有三条高,并且三条高所在的直线相交于一点.针对训练:见《学生用书》相应部分探究点二三角形的中线活动二:有一块三角形的草地,要把它平均分给四个牧民,且每个牧民所分得的草地都是三角形,请你探究出几种不同的分法.展示点评:如何将一个三角形分成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三角形的中线是什么线?一个三角形有几条中线?在位置上有什么关系?小组讨论:三角形的中线所分成的两个三角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反思小结:三角形的中线可以把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三角形的三条中线相交于一点,这一点在三角形的内部,这个点是三角形的重心.针对训练:见《学生用书》相应部分探究点三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活动三:动手画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三个角的平分线.展示点评:学生分组合作画图,师生共同点评.小组讨论: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什么线?与角平分线有什么区别?一个三角形有几条角平分线?它们在位置上有什么关系?反思小结:任何三角形有三条角平分线,并且都在三角形的内部交于一点,我们把这个交点叫做三角形的内心.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一条线段,而角平分线是一条射线.针对训练:见《学生用书》相应部分四、总结梳理,内化目标1.本节学习的数学知识是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高的概念.2.本节学习的数学方法是三角形中线、角平分线、高的画法.五、达标检测,反思目标1.下列各组图形中,哪一组图形中AD是△ABC的高( D )2.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条高的交点恰是三角形的一个顶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B )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等边三角形3.如图,在△ABC中,∠1=∠2,G为AD的中点,延长BG交AC于E,F 为AB上一点,CF⊥AD于H,判断下列说法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①AD是△ABE的角平分线(×)②BE是△ABD的边AD上的中线(×)③BE是△ABC的边AC上的中线(×)④CH是△ACD的边AD上的高(√)4.如图,点D、E、F分别是BC、AD、BE的中点,且S△ABF =2,求S△ABC.解:∵D、E、F分别是BC、AD、BE的中点,∴AD是△ABC的中线,BE是△ABD的中线,AF是△ABE的中线.又∵S△ABF=2,∴S△ABE =2S△ABF=4,S△ABD=2S△ABE=8,∴S△ABC=2S△ABD=16.第3课时三角形的稳定性教学目标1.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四边形不具有稳定性.2.能够用三角形的稳定性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教学重点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教学难点准确使用三角形的稳定性于生产生活之中.一、创设情景,明确目标多媒体展示:将四边形木架上再钉一根木条,将它的一对顶点连接起来,然后再扭动它,这时木架的形状还会改变吗?盖房子时,在窗框未安装好之前,木工师傅常常先在窗框上斜钉一根木条.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二、自主学习,指向目标1.自学教材第6至7页.2.学习至此:请完成《学生用书》相应部分.三、合作探究,达成目标探究点一三角形的稳定性活动一:见教材P6“探究”部分.展示点评:1.用三根木条用钉子钉成一个三角形木架,然后扭动它,它的形状会改变吗?(不会)2.用四根木条用钉子钉成一个四边形木架,然后扭动它,它的形状会改变吗?(会)3.在四边形的木架上再钉一根木条,将它的一对顶点连接起来,然后扭动它,它的形状会改变吗?(不会)小组讨论:从以上活动中,可以发现三角形和四边形各具有什么特点?反思小结:三角形是具有稳定性的图形,而四边形等其他多边形不具有稳定性.针对训练:1.见《学生用书》相应部分2.举例说明生活中应用三角形的稳定性的例子.解:如自行车的三角架,铁索桥等.探究点二三角形的稳定性的应用活动二:如图是四根木条钉成的四边形,为了使它不变形,小明加了一根木条AE,小明的做法正确吗?为什么?若不正确应怎样做?展示点评:小明可以有几种正确的做法?小组讨论:各种做法的依据是什么?反思小结: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四边形不具有稳定性,生活中各有用途.针对训练:见《学生用书》相应部分四、总结梳理,内化目标1.本节课学习的数学知识: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2.本节课学习的数学方法是观察与操作.五、达标检测,反思目标1.下列图形中具有稳定性的是( C )A.正方形B.长方形C.直角三角形D.平行四边形2.如图,工人师傅砌门时,常用木条EF固定门框ABCD,使其不变形,这种做法的根据是( D )A.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B.矩形的对称性C.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D.三角形的稳定性3.下列设备,没有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的是( A )A.活动的四边形衣架B.起重机C.屋顶三角形钢架 D.索道支架4.要使下列木架稳定至少需要多少根木棍?(1根) (2根) (3根)11。
2022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一章三角形教案 多边形
第十一章三角形11.3 多边形及其内角和11.3.1 多边形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多边形的有关概念,理解正多边形和有关概念.【过程与方法】经历动手、作图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探索、归纳等过程,学会研究问题的方法.二、课型新授课三、课时第1课时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了解多边形的边、顶点、内角、外角、对角线等有关概念.2.了解正多边形的基本性质.【教学难点】1.在多边形的概念中,对“在同一平面内”的理解.2.对多边形对角线的理解.3.对正多边形性质的理解.五、课前准备教师:课件、三角尺、多边形图片等。
学生:三角尺、直尺、多边形纸片。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实际生活当中,除了三角形,还有许多由线段围成的图形.观察图片,你能找到由一些线段围成的图形吗?(出示课件2-4)(二)探索新知1.师生互动,探究多边形的定义及其有关概念教师问1:观察下面的图片,你能找到哪些我们熟悉的图形?学生回答: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八边形等.教师讲解引入多边形:上面这些图形我们要给出一个统一的名称,称它们为多边形.那么到底什么是多边形呢?我们先回忆一下三角形的定义.教师问2:同学们想一想,什么是三角形呢?学生回答: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做一做教师讲解: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材料,随意画几个多边形.教师问3:观察画多边形的过程,类比三角形的概念,你能说出什么是多边形吗?学生回答:在平面内,由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封闭图形叫多边形.(出示课件6)教师问4:比较多边形的定义与三角形的定义,为什么要强调“在平面内”呢?怎样命名多边形呢?学生交流,教师讲解并强调“在平面内”,并总结:这是因为三角形中的三个顶点肯定都在同一个平面内,而四点,五点,甚至更多的点就有可能不在同一个平面内.根据边数的多少来命名为,有四条边就是四边形,有五条边就是五边形,依次命名为六边形、七边形、八边形…学生问:观察这个多边形,为什么有一条边是虚线?教师回答:虚线代表的是“不止一条边”,所以这个图形不仅可以代表七边形,也可以代表八边形、九边形等任意一个多边形.教师问5:根据图示,类比三角形的有关概念,说明什么是多边形的边、顶点、内角、外角和对角线.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引导如下:内角:多边形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外角:多边形的边与它的邻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对角线:连接多边形两个顶点的线段教师问6:多边形按边数分类,可以分为哪一些呢?学生回答:多边形按它的边数可分为: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等等.其中三角形是最简单的多边形.(出示课件8)教师总结如下:(1)多边形的分类:多边形按组成它的线段的条数分成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如果一个多边形由n条线段组成,那么这个多边形就叫做n边形. 其中,三角形是最简单的多边形.如图所示的多边形记作五边形ABCDE.(2)多边形的边:所连接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边. 如图中的AB、BC、CD、DE、EA都是五边形ABCDE的边.(3)多边形的角:①内角:多边形相邻的两边所组成的角叫做多边形的内角,如图中的∠EAB、∠ABC、∠BCD、∠CDE、∠DEA都是五边形ABCDE的内角;n 边形共有n个内角.②外角:多边形的一边与它的邻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多边形的外角,如图中的∠D CF是五边形ABCDE的一个外角.n边形共有2n个外角,其中每个顶点处有两个相等的外角,这两个外角是对顶角.(4)多边形的对角线:多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连线组成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 如图中,AC、AD是五边形A BCDE的两条对角线.教师问7:回想三角形的表示方法,多边形应如何表示?学生讨论回答并得出结论.多边形用图形名称以及它的各个顶点的字母表示.字母要按照顶点的顺序书写,可以按顺时针或逆时针的顺序.(出示课件7)教师问8:请分别画出下列两个图形各边所在的直线,你能得到什么结论?学生讨论回答,并得出结论:如图(2)这样,此类多边形被一条边所在的直线分成了两部分,不在这条直线同侧是凹多边形.如图(1)这样,画出多边形的任何一条边所在的直线,整个多边形都在这条直线的同一侧,那么这个多边形就是凸多边形.(出示课件9)例:凸六边形纸片剪去一个角后,得到的多边形的边数可能是多少?画出图形说明.师生共同解答如下:(出示课件10)解:∵六边形截去一个角的边数有增加1、减少1、不变三种情况,∴新多边形的边数为7、5、6三种情况,如图所示.总结点拨:一个多边形截去一个角后,多边形的边数可能增加了一条,也可能不变或减少了一条.①从所截角的两边截,边数增加1.②从所截角的相邻两角的顶点截,边数减少1.③从所截角的一边及相邻角的顶点截,边数不变.2.动手画图,寻找多边形对角线的特征教师问9:三角形有对角线吗?为什么?学生回答:三角形没有对角线,因为三角形只有三个顶点,而这三个顶点是两两相邻的,它没有不相邻的顶点,所以没有对角线.教师问10:四边形有对角线,过四边形的一个顶点有几条对角线?学生画图并回答:过四边形的一个顶点有1条对角线.(如下图所示)教师问11:过五边形的一个顶点有几条对角线?学生回答:过五边形的一个顶点有2条对角线.(如下图所示)(出示课件13)教师问12:请画出下列图形从某一顶点出发的对角线的条数,并看一下边数与对角线的条数之间有何规律?多边形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八边形n边形从同一顶点引出的对角线的条数0 1 2 3 5 n-3分割出的三角形的个数1 2 3 4 6 n-2学生动手操作并回答(如上表数字)教师问13:每个多边形被过同一顶点的对角线分为几个三角形?学生观察并回答(如上表数字)(出示课件14)教师指导学生完成下列问题:(1)学生画一画画出下列多边形的全部对角线.(出示课件17)(2)观察下列图形,并阅读图形下面的相关文字,解答下列问题:教师问14:十边形有多少条对角线?n边形呢?(出示课件18)学生解答如下:(出示课件19)解:∵四边形的对角线条数为4×(4-3)×1=2.2=5.五边形的对角线条数为5×(5-3)× 12=9.六边形的对角线条数为6×(6-3)× 12∴十边形的对角线条数为10×(10-3)× 1=35.2n(n-3) .n边形的对角线条数为12教师问15:多边形一共有多少条对角线呢?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引导总结如下:(出示课件15)从n(n≥3)边形的一个顶点可以作出(n-3)条对角线.将多边形分成(n-2)个三角形.n(n≥3)边形共有对角线n(n−3)条.2例2:过多边形的一个顶点的所有对角线的条数与这些对角线分割多边形所得三角形的个数的和为21,求这个多边形的边数.师生共同解答如下:(出示课件16)解:设这个多边形为n边形,则有(n-3)条对角线,所分得的三角形个数为n-2,∴n-3+n-2=21,解得n=13.答:该多边形的边数有13条.3.自主探索正多边形的概念及基本性质教师问16:观察下列图形,它们的边、角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它们的边都相等,它们的角也都相等.教师问17:像这样的多边形我们称为正多边形.请用自己的语言说明什么是正多边形?学生回答:各个角都相等,各条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问题3:由定义可知,正多边形有什么性质?学生回答:正多边形的各个角都相等,各条边都相等.教师问18:下列多边形是正多边形吗?如不是,请说明为什么?(出示课件21)(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相等)学生回答:都不是,第一个图形不符合四个角都相等;第二个图形不符合各边都相等.总结点拨:判断一个多边形是不是正多边形,各边都相等,各角都相等,两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三)课堂练习(出示课件24-27)1.下列多边形中,不是凸多边形的是()2. 九边形的对角线有()A. 25条B. 31条C. 27条D. 30条3. 把一张形状是多边形的纸片剪去其中一个角,剩下的部分是一个四边形,则这张纸片原来的形状不可能是()A.六边形 B .五边形C.四边形D.三角形4. 若从一个多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最多可以引10条对角线,则这是__________边形.5. 过八边形的一个顶点画对角线,把这个八边形分割成________个三角形.6. 过m边形的一个顶点有7条对角线,n边形没有对角线,k边形共有k条对角线,则(m-k)n为多少?参考答案:1.B2.C3.A4. 十三5.六6. 解:∵m=10,n=3,k=5.∴(m-k)n=(10-5)3=53=125.(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了哪些内容:1.本节主要学习多边形及有关概念,多边形的分类和正多边形的概念及基本性质.2.本节涉及的思想方法是类比思想.(五)课前预习预习下节课(11.3.2)的相关内容。
11.1.1-三角形的边(教案)2021-2022学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难点解析:学生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实例,理解这一性质的本质,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求三角形的高,特别是钝角三角形的高;
难点解析:钝角三角形的高在外部,学生容易混淆,需要通过画图和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求钝角三角形高的方法。
11.1.1-三角形的边(教案)2021-2022学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一、教学内容
11.1.1-三角形的边(教案):本节课选自2021-2022学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一章“三角形”,主要内容如下:
1.三角形的定义及组成;
2.三角形的分类:按边分类和按角分类;
3.三角形的边:了解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掌握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的性质;
五、教学反思
在上完这节课后,我对教学过程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和总结。首先,我觉得在引入新课的部分,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大家对于三角形边的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为后续的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三角形的基本概念掌握得比较扎实,能够迅速理解并运用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的性质。但在讲解求三角形高的方法时,部分学生对于钝角三角形的高感到困惑。这时,我通过画图和实际操作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了钝角三角形高的概念。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三角形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11.1.1三角形的边 教案2022-2023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
11.1.1 三角形的边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2.能够根据已知条件判断三角形的形状;3.掌握判断三角形边是否相等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1.理解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2.判断三角形边是否相等。
三、教学难点1.判断三角形的形状;2.判断三角形边是否相等。
四、教学准备1.课件、黑板、彩笔;2.学生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知1.导入新知,引发学生兴趣,激发学习动力。
–展示一张有三个线段组成的图形,问学生这个图形是什么?如何判断它是三角形?–引导学生定义三角形: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
–引导学生回忆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三条边和三个内角之间有一定的关系。
2.列举几个例子,让学生观察,判断是不是三角形。
–引导学生观察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三角形例子。
–引导学生观察两边之和小于第三边的图形。
第二步:讲解三角形边的关系1.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如果一条边在两条边的和与差之间,这条边与两条边能构成三角形吗?–如果两条边之和等于第三条边,这三条边能构成什么样的三角形?–如果两条边之和小于第三条边,这三条边能构成什么样的图形?2.讲解三角形边的关系。
–如果一条边在两条边的和与差之间,这条边与两条边可以构成三角形。
–如果两条边之和等于第三条边,这三条边构成等腰三角形。
–如果两条边之和小于第三条边,这三条边不能构成三角形。
第三步:练习1.练习题出现在课件上,并解答练习题。
–已知三角形的两条边分别是7cm和9cm,第三条边可能是多少?–已知三角形的两条边分别是5cm和9cm,第三条边可能是多少?–三角形的两条边分别是12cm和16cm,第三条边可能是多少?2.学生进行课后练习。
–学生打开练习册,在指定的页面,完成练习题。
–学生批改习题,讲解答案。
六、课堂小结1.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学习了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
2.我们学会了如何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3.我们掌握了判断三角形边是否相等的方法。
七、作业布置1.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题;2.复习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准备下节课的内容。
新人教八年级上册第十一章11.1.1 三角形的边教案
新人教八年级上册第十一章第十一章三角形11.1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11.1.1 三角形的边【知识与技能】1.掌握三角形的定义及相关概念.2.掌握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不等边三角形的定义,掌握三角形按边分类的方法.3.掌握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过程与方法】通过具体的图形学习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不等边三角形的定义,运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推导出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情感态度】通过求三角形的边长时必须注意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训练学生思维的严密性.【教学重点】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教学难点】三角形三边关系的运用.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问题1 画一个三角形,结合图形探究三角形的定义及相关概念.问题2 出示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不等边三角形探究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不等边三角形定义及概念.问题3 如图,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探究AB、AC、BC之间的关系.【教学说明】全班同学合作交流,共同完成上面三个问题,教师巡回指导,必要时给予个别指导或集体指导,在全班同学基本完成的情况下,针对问题3进行重点讲解.教师讲课前,先让学生完成“自主预习”.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思考 1.三角形按边怎样分类?2.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是怎样的.3.已知三条线段,怎样判断它们能否围成三角形?【归纳结论】 1.主要定义: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不等边三角形:三边都不相等的三角形叫做不等边三角形.2.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3.已知三条线段,可用如下简易方法判断它们能否围成三角形:若两条较短边的和大于最长边,则能围成三角形,否则不能.4.已知三角形两边长a,b,第三边长为x,则x的取值范围是a-b<x<a+b(a ≥b).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以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为边,哪些可以构成一个三角形,哪些不能构成一个三角形?(1)6,8,10;(2)3,8,11;(3)3,4,11;(4)三条线长度之比4:6:72.等腰△ABC中,AB=AC,D是AB的中点,连CD,若CD将△ABC周长分成19和8两部分,求△ABC的腰长及底边的长.【教学说明】可由学生抢答完成,再由教师总结归纳.【答案】略.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请若干同学口头小结,之后将小结放映在屏幕上.1.布置作业:从教材“习题11.1”中选取.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经历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直觉、数据处理等思维过程,从中获得数学知识与技能,体验教学活动的方法,同时升华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一章 三角形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三角形的边
AB 可用c 表示,顶点B 所对的边AC可用b表示,顶点A所对的边BC可用a 表示.
2、自学内容:课本第3页三角形的分类
我们知道,三角形按角可分为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我们把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统称为斜三角形。
按角分类:
三角形直角三角形
斜三角形锐角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
那么三角形按边如何进行分类呢?请你按“有几条你按“有几条边相等”将三角形分类。
三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
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三边都不相等的三角形叫做不等边三角形。
显然,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按边分类:
三角形不等边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底和腰不等的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
探究讨论
三、三角形三边的不等关系
探究:[投影7]任意画一个△ABC,假设有一只小虫要从B点出发,沿三角
形的边爬到C,它有几种路线可以选择?各条路线的长一样吗?为什么?
有两条路线:(1)从B→C,(2)从B→A→C;不一样,AB+A C>BC ①;
因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同样地有 AC+BC>AB ②
AB+BC>AC ③
由式子①②③我们可以知道什么?
通过观察你发现了
哪些规律,并加以总结
且与同伴交流.
通过动手实验同
学们可以得到哪些结
论?
⎧
⎨
⎩
⎧
⎨
⎩
腰腰
底边
顶角
底角底角。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1章教案之11.1.1 三角形的边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1章教案11.1.1 三角形的边一、教学目标1.理解三角形的概念,认识三角形的顶点、边、角,会数三角形的个数。
2.能利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判断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三角形。
3.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出示金字塔、战机、大桥等图片,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三角形,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师利用多媒体演示三角形的形成过程,让学生观察.问:你能不能给三角形下一个完整的定义?(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三角形的概念例1 图中的锐角三角形有( )A .2个B .3个C .4个D .5个解析:(1)以A 为顶点的锐角三角形有△ABC 、△ADC 共2个;(2)以E 为顶点的锐角三角形有△EDC 共1个.所以图中锐角三角形的个数有2+1=3(个).故选B.方法总结:数三角形的个数,可以按照数线段条数的方法,如果一条线段上有n 个点,那么就有n (n -1)2条线段,也可以与线段外的一点组成n (n -1)2个三角形.探究点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类型一】判定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例2 以下列各组线段为边,能组成三角形的是()A.2cm,3cm,5cm B.5cm,6cm,10cmC.1cm,1cm,3cm D.3cm,4cm,9cm解析:选项A中2+3=5,不能组成三角形,故此选项错误;选项B中5+6>10,能组成三角形,故此选项正确;选项C中1+1<3,不能组成三角形,故此选项错误;选项D中3+4<9,不能组成三角形,故此选项错误.故选B.方法总结:判定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只要判定两条较短的线段长度之和大于第三条线段的长度即可.【类型二】判断三角形边的取值范围例3 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4,7,x,那么x的取值范围是()A.3<x<11 B.4<x<7 C.-3<x<11 D.x>3解析:∵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4,7,x,∴7-4<x<7+4,即3<x<11.故选A.方法总结:判断三角形边的取值范围要同时运用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有时还要结合不等式的知识进行解决.【类型三】等腰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例4 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4和9,求这个三角形的周长.解析:先根据等腰三角形两腰相等的性质可得出第三边长的两种情况,再根据两边和大于第三边来判断能否构成三角形,从而求解.解:根据题意可知等腰三角形的三边可能是4,4,9或4,9,9,∵4+4<9,故4,4,9不能构成三角形,应舍去;4+9>9,故4,9,9能构成三角形,∴它的周长是4+9+9=22.方法总结:在求三角形的边长时,要注意利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验证所求出的边长能否组成三角形.【类型四】三角形三边关系与绝对值的综合例5 若a,b,c是△ABC的三边长,化简|a-b-c|+|b-c-a|+|c+a-b|.解析: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来判定绝对值里的式子的正负,然后去绝对值符号进行计算即可.解: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得a-b-c<0,b-c-a<0,c+a-b>0.∴|a-b-c|+|b-c-a|+|c+a-b|=b+c-a+c+a-b+c+a-b=3c+a-b.方法总结:绝对值的化简首先要判断绝对值符号里面的式子的正负,然后根据绝对值的性质将绝对值的符号去掉,最后进行化简.此类问题就是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判断绝对值符号里面式子的正负,然后进行化简.(三)板书设计三角形的边1.三角形的概念: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2.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一章三角形11.1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11.1.1 三角形的边第1课时三角形的边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概念及其基本要素;2.学会对三角形进行分类;3.理解并掌握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经历度量三角形边长的实践活动,理解三角形三边不等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帮助学生树立几何知识源于客观实际,用客观实际的观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课型新授课三、课时第1课时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三角形定义、证明三角形三边关系。
【教学难点】1.在具体的图形中不重复,且不遗漏地识别所有三角形.2.用三角形三边不等关系判定三条线段可否组成三角形.五、课前准备教师:课件、三角尺、屋顶架结构图等。
学生:三角尺、铅垂纸、小刀。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课件2)1. 你能从中找出4个不同的三角形吗?与同学交流各自找出的三角形.2. 这些三角形有什么共同特点?(二)探索新知1.观察三角形的构成,探索三角形的概念(出示课件4)教师问1:你能画出一个三角形吗?让学生画出三角形,直观感受三角形的构成.教师问2:结合你画的三角形,说明三角形是由什么组成的?学生回答: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组成的.教师问3:什么叫三角形?学生回答: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教师问4:如下图,是由三条线组成的图形,这样的图形是三角形吗?学生回答:这样的不是三角形.教师问5:你们讨论一下,如何给三角形下定义呢?学生讨论回答:需要满足以下条件:三角形的特征有:(1)三条线段;(2)不在同一直线上;(3)首尾顺次连接.教师画出图形:如图所示:教师归纳: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出示课件5)2.自主学习三角形的表示方法及分类阅读教材第2页到第3页探究前内容,回答下列问题.教师问6:根据右图回答以下问题:(1)在三角形中,什么叫边?什么叫内角?什么叫顶点?学生回答:如图:线段AB、BC、CA是△ABC的三边;点A、B、C△ABC的三个顶点;∠A、∠B、∠C是△ABC的三个内角.教师总结(出示课件6):①边:组成三角形的每条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边. ②顶点:每两条线段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顶点. ③内角:相邻两边组成的角.(2)如何用小写字母表示三角形ABC的三条边?学生回答:△ABC的边AB为∠C所对的边,可以用顶点C的小写字母c表示,同样,边AC可用b表示,边BC可用a表示.教师出示下图边讲解:(3)如何用符号表示三角形ABC?(出示课件7)学生回答:三角形用符号“△”表示. 记作“△ABC”读作“三角形ABC”.例 1: 说出图中有多少个三角形,用符号“△”表示,并指出每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三个顶点,三个内角. (出示课件8)师生共同讨论解答如下:解:图中有3个三角形,分别是△EHG,△EHF,△EFG.△EHG 的三边是EH 、HG 、GE ,三内角是∠G、∠GHE、∠HEG,三个顶点是G 、H 、E;△EHF 的三边是EH 、HF 、FE ,三内角是∠EHF、∠HFE、∠HEF,三个顶点是F 、H 、E;△EFG 的三边是EF 、FG 、GE ,三内角是∠G、∠GFE、∠FEG,三个顶点是G 、F 、E.Q F E P GH 1 2总结点拨:(出示课件9)在查三角形的个数时,先给单个三角形编号,查单个的三角形,再查两个三角形组成的较大三角形,然后再查三个,四个三角形组成的三角形.出示课件10,找学生读出三角形。
教师问7:我们知道,三角形按角可以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如下所示)你能按照边的关系对三角形进行分类吗?(出示课件11)学生回答:三角形按照“有几条边相等”可以分为:学生问:按边分类后的特殊三角形之间有什么关系?它们的边和角怎样命名?教师讲解:如下图:(出示课件12)出示课件13,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已知条件,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出示课件14,由学生讨论,并解答,教师总结给出答案。
3. 通过观察实践,理解三角形三边关系教师问8:任意画一个△ABC,假设有一只小虫从点B出发,沿三角形的边爬到点C,它有几条线路可以选择?各条线路的长一样吗?学生回答:小虫从点B出发沿三角形的边爬到点C有2条线路:(1)从B→C,即线段BC的长;(2)从B→A→C,即线段BA与线段AC长之和:BA+AC.经过测量可得BA+AC>BC,所以这两条线路的长不一样.根据“两点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说明BA+AC>BC.教师讲解:由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可得:AB>BC–AC.教师问9:在A点的小狗,为了尽快吃到B点的香肠,它会选择哪条路线?如果小狗在C点呢?(出示课件15)学生回答:从A→B,即线段AB的长;教师问10:为什么呢?学生回答:两点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教师问11:联系三角形的三边,从问题中你可以得到怎样的结论?(出示课件16)学生回答: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出示课件17)学生回答: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出示课件18-19,学生进行练习)教师总结:三角形的三边有这样的关系:(1) 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2) 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例2 下列长度的各组线段能否组成一个三角形?(出示课件20)(1)15cm、10cm、7cm (2) 4cm、5cm、10cm(3) 3cm、8cm、5cm (4) 4cm、5cm、6cm师生共同讨论解答如下:解:(1) 因为10cm+7cm>15cm,所以这三条线段能组成一个三角形.(2) 因为4cm+5cm<10cm,所以这三条线段不能组成一个三角形.(3) 因为3cm+5cm=8cm,所以这三条线段不能组成一个三角形.(4) 因为4cm+5cm>6cm,所以这三条线段能组成一个三角形.总结点拨:(出示课件21)只要满足较小的两条线段之和大于第三条线段,或较长线段与最短线段之差小于中间线段,便可构成三角形;若不满足,则不能构成三角形.例3 用一根长为18厘米的细铁丝围成一个等腰三角形.(1)如果腰长是底边的2倍,那么各边的长分别是多少?(出示课件23)(2)能围成有一边的长为4厘米的等腰三角形吗?为什么?(出示课件24)解:(1)设底边的长为x厘米,则腰长为2x厘米,由题意得:x+2x+2x=18解得x=3.6 ,所以三边长分别为3.6厘米,7.2厘米,7.2厘米.(2)因为长为4厘米的边可能是腰,也可能是底边,所以需要分两种情况讨论.(a)因为长为4厘米的边为底边,设腰长为x厘米,则4+2x=18,解得x=7.(b)因为长为4厘米的边为腰,设底边长为y厘米,则2×4+y=18,解得y=10.因为4+4<10,出现两边和小于第三边的情况,所以不能围成腰长为4厘米的等腰三角形.由以上结论可以知道,可以围成底边是4厘米的等腰三角形.出示课件25,引导学生思考。
出示课件26,学生自主思考并解答。
(三)课堂练习(出示课件27-31)1. 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A.4cm,5cm,9cm B.8cm,8cm,15cmC.5cm,5cm,10cm D.6cm,7cm,14cm2.已知三角形两边的长分别是3和7,则此三角形第三边的长可能是( )A.1 B.2 C.8 D.113. 如图,图中直角三角形共有( )A.1个B.2个C.3个D.4个4.下列各组数中,能作为一个三角形三边边长的是( )A.1,1,2 B.1,2,4C.2,3,4 D.2,3,55.下列说法:①等边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②三角形按边分类可分为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不等边三角形;③三角形的两边之差大于第三边;④三角形按角分类应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其中正确的有( )A.1个B.2个C.3个D.4个6.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24cm,只知其中一边的长为7cm,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_________cm.7. “佳园工艺店”打算制作一批两边长分别是7分米,3分米,第三边长为奇数的不同规格的三角形木框。
(1)要制作满足上述条件的三角形木框共有几种.(2)若每种规格的三角形木框只制作一个,制作这种木框的木条的售价为8元/分米,问至少需要多少钱购买材料?(忽略接头)参考答案:1.B2.C 解析:设三角形第三边的长为x,由题意得:7–3<x<7+3,4<x<10.3.C4.C5.B6.7或8.57.解:(1)三角形的第三边x满足:7-3<x<3+7,即4<x<10.因为第三边又为奇数,所以第三边可以为5,7或9.故要制作满足上述条件的三角形木框共有3种.(2)制作这三种木框的木条的长为:3+5+7+3+7+7+3+7+9=51(分米),所以51×8=408(元).答:至少需要408元购买材料.(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了哪些内容:1.三角形的有关概念(边、角、顶点)。
2.会用符号表示一个三角形,会对三角形进行分类。
3.通过实践掌握三角形的三边不等关系。
(五)课前预习预习下节课(11.1.2)的相关内容。
知道三角形中高、中线、角平分线的定义七、课后作业1、教材4页练习1,22、有两根长度分别为5 cm,8 cm的木棒,用长度为2 cm的木棒与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为什么?长度为13 cm的木棒呢?八、板书设计:九、教学反思:本节的知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一部分有关三角形的知识的基础上,对三角形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断引导学生以已有的知识为出发点进行深入思考,从而发现问题.在教学设计上,注重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注重交流合作,让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在独立思考与交流合作中进行更深入的探究,使学生在经历整个探究过程后,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概念及三边的关系,并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提高探究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