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梦文学研究文献综述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汉语言文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代社会中仍然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本文将对汉语言文学研究的相关领域进行综述,以期提供一个全面的文献框架,帮助读者了解该领域的研究动态和前沿。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讨论。
一、古代汉语研究1. 古代汉语音韵研究通过对古代汉语声音变化规律的探索,我们可以深入了解汉语的发展历程和变异特点。
相关研究主要包括声母、韵母、声调等方面的变化分析,以及古代韵书的研究成果。
2. 古代汉语文法研究古代汉语文法的研究旨在揭示古代汉语的语法结构、句法规则等方面的特点。
对于古代文献中的句法结构和语法现象的分析,对于我们理解古代文献的意思和背后的文化内涵具有重要意义。
3. 古代汉字研究古代汉字的研究主要涉及字形、字意、字音等方面。
我们可以通过对古代汉字的形态演变和语义扩展的研究,了解汉字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掌握古代文献的正确解读方式。
二、现代汉语研究1. 现代汉语语音学研究现代汉语语音学研究主要探讨汉语的音系、音变、音韵等方面的规律。
通过对现代汉语音系和声调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汉语的音韵体系和音变规律,为语音教学和语音识别技术提供理论基础。
2. 现代汉语词汇研究现代汉语词汇研究旨在揭示汉语词汇的构词规律和语义变化。
对于词的构成和用法的研究,对于我们理解汉语的表达方式和文化内涵具有重要意义。
3. 现代汉语修辞研究现代汉语修辞研究探讨汉语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变化规律。
通过对现代汉语文学作品中的修辞现象进行分析,我们可以深入理解汉语修辞的艺术特点和表达效果。
三、经典文学研究1.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主要涉及到古代文学作品的整理、研究和解读。
通过对古代文学作品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探索中国古代文学的精神内涵。
2. 现代文学研究现代文学研究探讨了20世纪以来中国现代文学作品的创作特点和文学风格。
通过对现代文学作品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中国当代社会的变迁和文学变革的趋势。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文化的文献综述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文化的文献综述中国传统文化是指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思想、价值观、道德观念以及艺术形式等。
这一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文明,对于理解中国历史和现实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综述一些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文献,以便读者更好地了解和研究这一主题。
首先,必须提到的是《论语》。
这是儒家经典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论语》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强调道德准则和社会伦理,对后世儒家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许多学者将《论语》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因为它包含了丰富的道德和伦理观念,如仁、义、礼、智等。
其次,我们不能忽视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性。
《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周代至春秋战国时期的诗歌作品。
这些诗歌反映了古代中国人民的生活、思想和情感,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根”。
《史记》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一部史书,记录了自传说时代到汉朝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事迹。
这些文学作品不仅展示了中国古代的文化和境况,也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审美。
此外,中国的书法艺术也是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
《兰亭集序》是王羲之的一篇书法作品,被誉为中国书法史上的巅峰之作。
它以其卓越的审美价值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中国书法艺术的经典代表之一、此外,《千字文》是一篇古代初学者学习字母、词汇和语法的基本读本,它是中国古代书法中最重要的一部作品之一最后,关于中国传统文化,还有不可忽视的是中国的音乐和舞蹈。
中国传统音乐以其独特的旋律和乐器演奏方式而闻名,如古琴、二胡和笛子等。
同时,中国传统舞蹈也为观众呈现了丰富多样的节奏和动作,如京剧、花鼓戏和唐装舞等。
这些艺术形式不仅展示了中国人民的艺术造诣,也传达了他们独特的审美观念和文化价值观。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中国人民智慧和文明的集中体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学者们通过对《论语》、《诗经》、《史记》、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千字文》以及中国传统音乐和舞蹈等文献的研究,能够更好地了解和理解中国传统文化。
梦文学的继承与发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梦文学的继承与发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梦文学是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它以梦境为创作的源泉,通过文字来描述和表达梦中的情景、意象和感受。
梦文学在人类文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独特的思维和表达方式。
梦文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早在古希腊神话中就有以梦为灵感的故事和诗歌。
随着时间的推移,各个文化和文学传统都有属于自己的梦文学作品。
无论是中国古代的梦册、梦解、梦寐志,还是西方文学中的《白雪公主》和《爱丽丝梦游仙境》,梦文学作品都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想象力吸引着读者。
梦文学的发展与演变源于人们对梦境的深入思考和理解。
在现代心理学和文学批评的视野下,梦文学被赋予了更多的意义和理论支撑。
人们开始探索梦与现实之间的关系,梦境中所蕴含的象征和隐喻背后的真实意义。
许多作家通过梦文学作品表达了对人类心灵深处的探索和对现实世界的思考。
梦文学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其在文学史上的独特地位,更在于它为人们提供了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和思维方式。
梦境是一个具有无限可能性和想象力的领域,梦文学作品通过对梦的描绘和解读,将读者带入一个新奇而神秘的世界,开启了人们对未知和未来的思考和想象。
同时,梦文学也为人们提供了一种自由自在的创作空间,让作家们能够更加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使文学的边界得以拓展。
展望未来,梦文学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心理学的深入研究,我们对梦境的理解和解读将会更加深入和准确。
梦文学可以与其他艺术形式结合,创作出更加丰富多样的作品。
同时,随着人们对个体差异和多元文化的尊重,梦文学也将呈现出更加多元化和包容性的面貌。
总之,梦文学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更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和思维方式。
未来,梦文学将会继续发展和演变,为人们带来更多的惊喜和启迪。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首先,介绍本文的整体结构和内容安排。
唐传奇梦主题小说研究【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汉语言文学唐传奇梦主题小说研究梦是潜意识的表现, 是现实生活在人们头脑中一种离奇的折光反映。
梦意象描写, 常常是作家揭示人物内心世界、表达主观情感的艺术手段。
梦来源于现实生活,又超越现实生活, 其作为一种现象文化纳入文学作品, 自古至今延绵不绝。
唐传奇是中国古代文言小说发展史上的一支奇葩, 在中国叙事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而写梦小说更是在亦真亦幻、亦实亦虚中以幻化时间的形式, 突破历史时空, 打破人间天上、现世冥的精神疏隔, 最大限度地给予了叙述者虚构的空间。
明代胡应麟云: 变异之谈, 盛于六朝, 然多是传录舛讹, 未必尽设幻语。
至唐人乃作意好奇, 假小说以寄笔端。
[1]唐人把现实中无法实现的事件用类似神话的梦境来展现,,表达出唐人的人生意识、情感意识、文化意识,带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
继前人的研究结果,本综述将说明唐传奇中的梦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一、科举仕宦梦表现这一种梦的篇目主要有:《枕中记》、《南柯太守传》、《樱桃青衣》等。
《枕中记》:《枕中记》试图从精神、思想层面上来解决同一问题:它试图为唐代士人提供一种从东晋直至唐代部分知识者一直在探讨和追求的所谓“足于所足,快然有似天真”的适意的人生哲学,这一哲学最初被表述为东晋支遁注《庄子‧逍遥游》时所提出的“物物而不物于物”的相对观念,其后由王羲之和戴逵分别加以发挥,提出“欣于所欲,暂得于己,快然自得”和“以适为得,以足为至”等更为具体明晰的理念,至唐代王维又将其进一步表述为“苟身心相离,理事俱如,则何往而不适”。
[2]《南柯太守传》:唐传奇《南柯太守传》问世,“南柯梦”也成了仕宦梦的代名词。
很多人认为《南柯太守传》意在讽刺窃据高位者,也宣扬了浮生若梦的思想。
公佐之所以将淳于棼的仕途通坦梦与他的公主驸马梦联系在一起,正是窥探到了其中的玄机与奥妙。
他笔下的淳于棼,起初不过是吴楚游侠之士,嗜酒使气,不守细行。
曾经有过一段仕途生涯,但职位卑微,根本无法有所作为,可就连这么一个小小的职位,也因使酒忤帅,丢掉了,从此纵诞饮酒为事。
文学文献综述范文模板(优选4篇)
文学文献综述范文模板第1篇新时期北齐文学研究综述摘要:隋唐以来,由于文学作品的散佚,北齐文学的历史地位一直没有收到重视,甚至有些学者认为北齐根本就没有文学。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北齐文学逐步走入了人们的研究视野,学术界从北齐文学兴盛的原因、北齐文学作品、北齐作家、北齐文学的影响等方面对北齐文学进行研究,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为后来的研究者开辟了道路。
同时,北齐文学的研究依然存在着许多空白,需要后来者展开进一步的研究。
关键词:北齐;文学;综述北齐是一个战乱中的短命王朝,但是文学也取得了一定成就,在诗歌、散文等方面都出现了一些著名作家。
但是就北齐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学术界有着一定的分歧。
有些人认为北朝是没有文学的,南北朝的文学也就是南朝文学。
有些人给予了北朝文学积极的评价,认为它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并且对后来的文学产生了一定影响。
新时期以后,随着对中国文学研究的全面展开,北齐文学也逐渐进入人们的研究视野,从各个方面展开了对其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学术界对北齐文学的研究主要从北齐文学兴盛的原因、北齐文学作品、北齐作家、北齐文学的影响等各个方面展开了对北齐文学的研究,下面我就这一时期的研究成果进行一个简单综述,以期有利于研究者的研究之用。
北齐文学兴盛原因综述吉定在《北齐文学兴盛及其原因初探》中指出,北齐文学的主要成就在诗歌、骈文、辞赋、民歌等方面,而北齐文学兴盛的主要原因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北齐统治者的重视;文林馆的创办;北齐文风的“南化”;南北文士的交流。
他认为北齐文学在模仿南朝文学的同时,保持北方文学的贞刚之气、开阔境界是北齐文学的一大特点,在哀婉之情的抒发中,包蕴了一份生命价值的终极关怀 ,折射出南北分裂、融合时期**现实给士人心态造成的精神失落和特殊人生的深悲沉恨 ,这一点部分地继承了汉魏风骨 ,是北齐文学的又一特点。
陈娟、徐中原在《东魏北齐散文发展的动因及其表现》中也指出,东魏、北齐的散文发展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态势,一方面是受到北魏的影响,另一方面,北齐统治者的重视和文士自身审美意识的增强也是出现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
关于研究中国古典文学
关于研究中国古典文学何其芳,四川万县人,生于1912年,1977年7月24日逝世。
是我国著名的诗人、作家、文艺理论家。
主要著作有:诗集《夜歌》、《夜歌和白天的歌》、《何其芳诗稿》等;散文集《画梦录》、《还乡杂记》等;小说戏剧集《刻意集》;杂文集《星火集》等;论文集《论红楼梦》、《文学艺术的春天》等。
一、研究中国古典文学的目的和意义研究中国古典文学的意义,至少有两点可说。
第一,为了发展中国的新文学。
这不是唯一的条件,但却是必要的条件之一。
第二,为了对一般读文学作品的人进行思想教育,特别进行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
我们这样说,是根据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论》里所说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而来的。
为什么说研究中国古典文学是发展中国的新文学的必要条件呢?苏联在“十月革命”以后,有一派人强调文学的独立性。
他们认为,可以脱离古代的文化来关门创造出新的文学。
他们还认为,欧洲的封建社会的文学是宣传宗教的,资本主义社会的文学是宣传个人主义的。
这种说法,对当时的苏联文坛曾经起过很坏的影响。
列宁对这种说法进行了批判。
他在《青年团的任务》一文中再三强调这个问题的重要性。
具体地说,新的文学应有它的历史的传统,它不是凭空产生的。
历史上的实例告诉我们,越是伟大的科学家,他所继承的文学遗产也越是丰富。
为什么要搞古典文学呢?当然,今人的文学也可以学;但,假如仅仅止于此,那我们的水平是不会提高的。
这关系到文学的民族形式问题,关系到文学与广大人民群众结合的问题。
片面地只学外国的文学或现代的文学,是不够的。
这一方面可以说是有思想、立场的问题;另一方面,外国的东西不完全适合中国的情况,容易造成过分欧化的倾向,风格就会不一样,尤其表现在语法、词汇上。
凡属伟大的文学作品,它的形式上的特点就在于,它是民族形式的。
我们的文学需要中国气派和中国作风。
中国的封建社会特别长,其中产生了不少的文学家,我们应该特别予以重视。
有人认为,中国文学应从鲁迅开始研究。
红楼梦研究综述范文
红楼梦研究综述范文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部巅峰之作,被誉为中国古代小
说的巅峰之作。
自诞生至今,学界对于《红楼梦》的研究从未停歇,形成
了一系列丰富深入的综述。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对《红楼梦》的研究综述
进行梳理和总结。
其次,性别议题在《红楼梦》研究中占据重要地位。
作为一部女性题
材的小说,《红楼梦》对于女性的刻画和性别关系的表现引起了广泛讨论。
学者们从女性形象塑造、女性地位及其反映的社会现象等方面进行了深入
探究,为我们进一步理解这一作品提供了重要视角。
第三,辞章训诂和章回体结构的研究也是《红楼梦》研究的重要方向。
辞章训诂研究主要关注《红楼梦》中的词汇、典故、句式等语言元素的解读,从文学形式上揭示出作品的艺术魅力。
同时,对《红楼梦》章回体结
构的研究,也有助于我们理解这部小说的整体结构和发展。
此外,《红楼梦》的思想内涵也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
学者们将《红
楼梦》放在社会历史及思想背景下进行分析,发现其中蕴含的丰富哲学、
伦理、宗教等思想观点。
对于作品中所反映的人性、生死、缘分、尊卑等
命题的解读,使得《红楼梦》在文学意义上更加深化。
此外,《红楼梦》也在文化传承和接受度研究方面展现出强大的影响力。
无论是中国还是海外,通过戏曲演出、影视改编、文化创新等方式,《红楼梦》广泛传播。
学者们通过考察不同时期和地域的《红楼梦》接受度,分析其影响传承的方式和原因。
文献综述资料及范文
文献综述资料及范文资料一一、什么是文献综述是对某一方面的专题搜集大量的情报资料后经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论文,它是科学文献的一种。
文献综述往往反映的是当前某一领域中某分支学科或重要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反映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等等。
文献综述是作者对某一方面问题的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并予以评论的科学性论文。
二、写文献综述的好处:1、通过体验搜集文献资料的过程,可进一步熟悉科学文献的查找方法和资料的积累方法;在查找的过程中同时也扩大了知识面;2、查找文献资料、写文献综述是科研选题及进行科研的第一步,因此,学习文献综述的撰写也是为今后科研活动打基础的过程;3、通过文献综述的写作过程,能提高归纳、分析、综合的能力,有利于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4、文献综述选题范围广,题目可大可小,可难可易。
对于毕业设计的课题综述,则要结合课题的性质进行书写。
三、写文献综述常见的问题1、根据已有的综述直译转抄在写作综述论文时,可以借鉴他人已发表的综述启发思路,但切不可照抄照搬。
也就是说,必须结合自己的工作体会写出有别于他文的特色,有自己的侧重点。
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必须进行文献更新,补足与自己侧重点有关的和该课题最新发表的文献,然后按照自己的侧重点重新命题,将全文重新整理,综合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
2、洋洋大篇,只是资料的堆积内容既无重点又不深入,层次不清,概念模糊,甚至有误,只是资料的堆积。
3、文献开列过多,引文不当一般要求综述论文著录的文献应是作者亲自阅读过的原文,但也并不是所有读过的文献都统统列出,应选择最主要和最新近的文献:1)综述论文论点和论据来自的文献;2)为分析讨论提供有力依据的文献;3)为理论和机制提供实验依据的文献;4)注意引用知名度高的期刊;5)以新近的文献代替旧的文献。
4、把综述写成讲座讲座和综述的共同点是文章的综合性、新颖性和进展性。
文献综述页范例[1]
唐山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姓 名 论文题目 指导教师 刘博仓教授 李薇 系 别 中文系 专 业 汉语言文 学专接本 年 级 2013 级
论关汉卿的爱情观 完成时间 2015 年 月 日
〔1〕关四平《关汉卿杂剧的婚恋理想新论》 ,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2007 年 10 月第 查 阅 的 主 要 文 献 10 期 。 〔2〕杨秋红《世俗的魅惑与儒生的妄想—— 关汉卿爱情剧中的俗文化特质探析》 ,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第 25 卷 第 1 期 〔3〕孟芳《关汉卿笔下女性爱情书写》 , 《当代艺术观察》 ,2013 年第 4 期。 〔4〕贾喜鹏文学》 , 2011 年第 11 期。 〔5〕关汉卿《救风尘》 ,山西古籍出版社,1998 年版。 〔6〕魏荣华《元曲四大家杂剧的思想内容及文学史地位》 , 《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 社会科学版 ),2000 年 12 月第 4 期。 〔7〕丁华民,孟玉婷《文豪书系第二十卷——关汉卿》 ,吉林文史出版社,2006 年 版。 〔8〕 施邵文、 沈树华 《国学大讲堂: 关汉卿戏曲集导读》 ,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2010 年版。 〔9〕关汉卿《关汉卿作品集》 ,巴蜀书社,1990 年版。 〔10〕黄克: 《关汉卿戏剧人无论》 ,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年版。
备
注
的思想性。如关四平《论关汉卿杂剧的婚恋理想新论》 ,杨秋红《世俗的魅惑与儒生的妄 想—— 关汉卿爱情剧中的俗文化特质探析》都体现了关剧中新的婚恋理念,作品中的的 先进思想。 艺术风格与审美特征研究也是关汉卿戏剧研究的重点, 研究者从戏剧文体元杂剧就 是反映当时时代的一个特征,元杂剧本身就是当时的诗歌等雅文化与歌舞、说唱等俗文化 的结合、叙事方式、语言艺术以及审美风格等角度,对其作品进行了深入研究。这方面有 代表性的研究是陈霓的《关汉卿爱情风月剧的形态建构》 ,陈霓认为戏曲是大众化的艺术, 是运动的直观的艺术, 其审美价值的实现与广大观众的心理反应相对应。 艺术作品只有 在欣赏中才能成为现实的艺术品, 才能实现其美学价值。关汉卿的爱情风月剧具有强烈 的搬演性, 与其始终以观众审美为中心、 注重演出效果是分不开的。董连祥《关汉卿杂 剧的创作倾向和特点》 将关剧的创作大体分为描写风月情或以之为线索、 宣扬义气、 忠勇、 节操、功名等传统道德观念以及裁判公案三种,与后世相比元人的剧作最符合演出的要求 “它们叙述深人浅出词曲皆有天趣,一片好音语言风格浅近自然。 ” 三、 关汉卿创作的文化研究 从文化角度研究关汉卿,关剧当中有很多时代的文化特征,比如《拜月亭》当中王瑞 兰父亲的重武轻文的思想,以及当时很显著的社会特征:蒙古族入主中原初期,分为四等 人: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在政治和文化上都严格限制汉人和南人。在语言方面 也有鲜明的时代文化特征,主要表现为强烈的动作性(外在、内在) 、明显的性格化和通 俗化(不避俗典、深入浅出)以及以感情充沛、形象鲜明、语言精炼为特征的诗化,由此 决定关氏语言风格舞台性和诗歌化的本质。前者促成关作在舞台上的巨大成功,后者则是 关作至今魅力犹存的关键。
古代文学的文献综述800字
古代文学的文献综述800字古代文学,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拥有丰富多样的文献,揭示了古人的智慧、情感与审美观。
在这篇综述中,我将全面介绍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代表作品以及其对今人的指导意义。
古代文学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这一时期的文献主要以《诗经》为代表。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集,收集了较早的民歌、宫廷歌曲等作品,体现了当时人民的生活和情感,同时也反映了社会风貌。
随着社会的发展,到了战国时期,古代文学达到了一个高峰,涌现出了一批杰出的文学家和作品。
其中,以屈原的《楚辞》最为著名。
《楚辞》以其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思想感染了无数读者,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而到了汉代,古代文学又呈现出新的特点。
汉代以《史记》为代表的史学著作成为当时文献的主流,对后来的历史研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与此同时,杜牧、刘勰等文人也以其洒脱豪放的诗集,成为了时代的文化标志。
古代文学的发展并没有止步于汉代,在隋唐时期迎来了又一个黄金时代。
唐代以诗为主,并且出现了大量杰出的诗人。
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韩愈的《师说》,杜甫的《登高》等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深刻的人生哲理,至今仍在人们的心中流传。
古代文学的多样性在宋代进一步展现。
宋代文学以唐宋八大家为代表,不仅有诗歌、散文的辉煌,还有小说的繁荣。
其中,苏轼的《赤壁赋》,黄庭坚的《送杨使君序》,施耐庵的《水浒传》等作品都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总结来看,古代文学丰富多样,涵盖了诗歌、散文、小说等多种形式,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文化意义。
它不仅揭示了古人的智慧和情感,还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和文化参考。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各种思想、哲理和品质都值得我们今人细细品味和借鉴。
比如诗经中的民歌反映了古代人们的真实生活,教导我们关注人民群众的生活与情感;《楚辞》中的悲愤之情表达了屈原对祖国的热爱与思考,引发了对国家民族的情感认同;唐诗宋词中的艺术表达和哲理思考更是能够启迪我们的艺术素养和生活智慧。
文献综述 完整版
文献综述近十年白居易诗歌平淡美研究综述一、国内外研究现状概述近十年来关于白居易的研究也是古代文学研究领域的一大趋势。
主要集中在白居易的诗歌研究、散文研究、思想研究、生存哲学研究等4个方面。
据不完全统计,近十年来关于白居易研究的著作大致有陈友琴《白居易资料汇编》(中华书局,2005年再版)、付兴竹《白居易散文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刘维,焦淑清《白居易传》(辽海出版社,2009年版)、蹇长春《白居易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等4部;研究论文达4500多篇,其中硕士学位论文余篇、博士学位论文余篇。
研究领域得到很大的拓展,研究视角和方法更加多元化,研究观念也较为开放自觉。
近十年来白居易研究主要的研究方向体现在白居易的诗歌研究、散文研究、思想研究、生存哲学研究等4个方面。
在白居易研究的多个方面上,成就较为突出地是关于诗歌的研究。
据不完全统计,十年来关于白居易诗歌方面研究的著作有乔立智《白居易诗歌词汇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付兴林,倪超《<长恨歌>及李扬题材唐诗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版)、张中宇《白居易<长恨歌>研究--中华文史新刊,2005年版》、胡奇光《中国古代语言艺术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等4部;研究论文达200篇,其中硕士学位论文50余篇,博士学位论文达4篇。
涉及的研究范围很广泛,在研究视角与方法上呈现多样性,在观念上也比先前更为开放自觉。
近十年来白居易诗歌研究的主要内容多体现在诗歌对后世文学的影响研究、诗歌语言词汇研究、诗歌意象研究、诗歌对外翻译研究、审美研究等5个方面。
在不同程度上,都取得了相应的成果,50多篇硕博学位论文对白居易诗歌的相对应之处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研究,整体上对全面了解白居易及其诗歌做出了较大贡献,对白居易集的编著也起到推进作用。
关于白居易诗歌的研究,从审美角度来看,学界一直关注的较少,进十年来有所转变,主要的研究方向集中于白诗的美刺功能上。
中国文学批评史文献综述
中国文学批评史文献综述
中国的文学批评史可以追溯到古代,自西汉时期以来,文艺批评文献就日益繁多。
文艺批评史的发展,反映了中国历史不断发展的史实,亦表明着中国古代的文艺的多元性。
尽管自西汉时期以来,文学批评的文献数量不断增加,但是至今为止,主要文献分为四个主要部分:近代著作,古代文学史,文学理论和文学评论。
首先,近代著作包括张九龄《文学漫谈》、黄元甫《文评谱》、李毓秀《文学渊源》等。
这些著作能够为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学发展史提供宝贵帮助。
其次,古代文学史文献主要包括司马光《文学论》、刘勰《文学百科》、段成式《文选》等。
这些文献提供了关于中国古代文学史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古代文艺的演变和发展。
再次,文学理论文献主要包括黄宗羲《说文解字》、张载《文学讲义》、郭守敬《文学典》、吕祖谦《文学原理》等。
这些文献为学者提供了宝贵的理论参考,为文学的研究以及文学的评价、评论提供了一定的指导意义。
最后,文学评论文献主要包括林语堂《文学长流》、李宗吾《文学观察》、陆游《文学批评》等。
这些文献提供了对中国文学的详细评论,为人们更好地理解文学提供了重要参考。
综上所述,中国文学批评史文献是中国文学发展史的重要记录,它们涵盖了文学评论、理论、史学和文学史等方面,为研究者提供了
宝贵的参考。
因此,要深入研究中国文学,就必须对这些文献进行全面而深入的研究。
来华留学生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研究综述
教材使用问题与对策
总结词
教材内容陈旧、语言难度大、缺乏趣味性
详细描述
目前选用的教材存在内容陈旧的问题,未能及时更新和引入最新的研究成果和观点;同时,教材的语 言难度较大,对于初学者来说不易理解;此外,教材的趣味性不足,难以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学质量评估问题与对策
总结词
评估标准不统一、反馈机制不完善、教师素 质参差不齐
详细描述
在对来华留学生的中国古代文学课程进行教 学质量评估时,存在评估标准不统一的问题 ,不同教师对学生的要求和评判标准有所差 异;同时,反馈机制也不够完善,学生无法 全面了解自己在课程学习中的不足和需要改 进的地方;最后,由于教师素质参差不齐,
也会对教学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
05
未来研究展望
课程设置的优化
定量与定性相结合
通过定量和定性两种研究方法相结合,对来华留学生中国 古代文学课程的学习效果进行深入分析,以便更加客观、 全面地了解研究问题。
03
来华留学生中国古代文学 课程现状
课程设置现状
课程设置丰富
来华留学生中国古代文学课程设置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古代诗歌、古代小说、古代戏剧等,能够满足不同留 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和需求。
《来华留学生中国古代文学 课程研究综述》
2023-10-29
contents
目录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研究目的和方法 • 来华留学生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现状 • 来华留学生中国古代文学课程问题与对策 • 未来研究展望 • 结论与建议
01
研究背景和意义
研究背景
01
近年来,随着中国的国际影响 力不断提升,来华留学生数量 逐年增长,越来越多的留学生 来到中国学习汉语和文化。
古代文学作品研究报告
古代文学作品研究报告古代文学作品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通过对这些作品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文学的卓越成就。
本报告将以《红楼梦》为例,探讨其作品背景、文学特点以及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1. 作品背景《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的代表作品,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它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一众人物为主线,描述了大观园中的宏大家族故事。
该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因其详实的描写和独特的文学手法,成为后世作家学习和借鉴的经典之作。
2. 文学特点《红楼梦》以其虚实结合、情景交融的独特风格而脍炙人口。
首先,它塑造了大量鲜活的人物形象,每个人物都有着鲜明的个性和复杂的情感,在作品中形成了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网。
其次,该作品对于细节的描写非常细腻,以至于读者能够清晰地看到每一个场景的细节、每一个角色的情绪。
最后,作品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手法和典故,使人物形象更加深入人心,情节更加引人入胜。
3. 对后世文学的影响《红楼梦》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开创了以情感为主线的长篇小说写作风格,引领了中国小说的新潮流。
其次,作品中关于人性的揭示和对社会现象的批判,为后世作家提供了深入思考的方向。
此外,书中丰富的人物形象和复杂的情节结构也对后世的小说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通过对《红楼梦》这一古代文学作品的研究,我们深刻认识到中国古代文学的卓越成就以及其对后世文学的深远影响。
与其它古代文学作品相比,古代文学作品研究对于我们的文化传承和价值观的塑造具有重要的意义。
希望能够通过今后对古代文学作品的深入研究与传承,使其在当代社会焕发新的活力。
国学研究综述范文
国学研究综述范文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研究与系统整理。
国学研究以中华文化为研究对象,探索中华文化的精髓和价值,对于维护和传承中华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国学研究进行综述,从研究领域、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等方面进行综合概述。
一、研究领域国学研究涉及面广泛,包含古代文化、古代文献、古代经典、古代哲学、古代诗词、古代历史等多个领域。
其中,对于古代文献的研究是国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古代文献包括《诗经》、《论语》、《孟子》、《道德经》等古代经典,其研究有助于了解古代文化的内涵和价值观。
二、研究方法国学研究采用多种方法,包括文献研究、文字学研究、哲学研究、社会历史研究等。
文献研究是国学研究最基础的方法,通过对古代文献的整理、阐释和比对,揭示出其中的思想和价值。
文字学研究主要针对文字的演变和意义,通过对古代文字的解读,还原古代文化的真实面貌。
哲学研究则通过对古代哲学理论的探索和研究,揭示出古代哲学思想的精髓和特点。
社会历史研究则主要关注古代社会的演变和发展,探索古代社会制度、文明进程和历史事件。
三、研究成果国学研究已经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这些成果不仅深入挖掘了中华文化的智慧和精髓,还提供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基础。
在古代经典的研究方面,国学学者通过对经典文本的解读和研究,阐发了其中的思想和价值观。
在古代文化的研究方面,国学研究揭示了古代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价值。
在古代哲学的研究方面,国学学者通过对古代哲学思想的研究,还原了古代哲学的真实面貌和内涵。
在社会历史的研究方面,国学学者通过对古代社会历史的考察和分析,展现了古代社会的风貌和发展。
综上所述,国学研究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研究与系统整理,涉及古代文化、古代文献、古代经典、古代哲学、古代诗词、古代历史等多个领域。
国学研究采用多种方法,包括文献研究、文字学研究、哲学研究、社会历史研究等。
国学研究已经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不仅深入挖掘了中华文化的智慧和精髓,还提供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基础。
《红楼梦》细节描写文献综述
《红楼梦》细节描写文献综述《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被广泛认为是程伟元所创作的四大名著之一。
小说通过对贾、史、王、薛等大户人家的生活细节描写,展现了封建社会的种种矛盾冲突和人性的种种表现。
1. 建筑细节描写:小说中对大观园、贾府、王府等建筑的描写十分细腻。
例如,作者通过对大观园的描写,展示了园中湖泊、建筑、花木等各种景观的布置和构造,以及园内的人们如何互动。
这些细节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了封建社会士大夫家族的富裕和气派。
2. 风俗习惯描写:小说中描写了封建社会的许多细节习俗。
例如,作者通过对女性的嫁娶仪式和宴会礼仪的描写,展现了封建社会中对女性的限制和束缚。
同时,作者还通过对年节和庆典的描写,生动地展示了封建社会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交活动。
3. 生活细节描写:小说通过对衣食住行等生活细节的描写,展现了封建社会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
例如,对饮食的描写中体现了封建社会人们的烹饪技艺和对美食的追求;对住宅的描写中展示了封建大户人家的居住环境和生活习惯;对交通的描写中反映了封建社会的交通工具和交通状况等。
4. 服饰描写:小说中对人物的服饰描写也是细致入微。
作者通过对人物的衣着和装饰的描写,展现了封建社会人们的阶层地位和时尚品味。
例如,对女性的服饰描写中反映了她们的家族地位、婚姻状况和社交场合。
5. 自然景观描写:小说中对自然景观的描写也占有一定比重。
作者通过对山川、河流、花草树木等自然景观的描写,展示了人物情感和心境的变化。
这些描写使得小说的情节更加完整,也为读者创造出了良好的阅读氛围。
综上所述,《红楼梦》中的细节描写丰富多样,包括建筑、风俗习惯、生活细节、服饰和自然景观等方面。
这些描写不仅使小说更加形象真实,还展现了封建社会的特点和人物的性格特点,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文学体验。
《元曲选》《元曲选外编》之梦文化研究
《元曲选》《元曲选外编》之梦文化研究
“梦”这一概念从古至今一直被文学创作者们熟练运用于各种文学体裁的创作中,为我国的传统文化增色不少,时至今日,梦文化已然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文章将《元曲选》、《元曲选外编》中的梦做为研究对象,对其中蕴含的梦文化进行深层解读。
文章共分为三章。
第一章概述《元曲选》、《元曲选外编》中各类梦,在对具体的做梦情节进行分类汇总时将做梦者的入梦方式做为分类基础,在此基础上将具体做梦情节分为自动入梦和他因入梦两大类进行分类梳理。
第二章侧重分析《元曲选》、《元曲选外编》中的作品是如何进行梦文化意境构建的。
此章主要从生理梦的构建以及抽象梦的意境构建两方面进行研究分析。
真实而又诗意的意境让《元曲选》、《元曲选外编》中的梦文化呈现出一种与众不同虚实相生的特殊效果。
第三章主要从人性以及性别观两方面对《元曲选》、《元曲选外编》中的梦文化进行深入解读。
文章在进行研究分析时将《元曲选》、《元曲选外编》作品的创作年代特有的政治、文化、宗教等历史背景贯穿其中,并结合心理学、性别观等理论对梦文化进行全方位的解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梦文学研究文献综述
自20世纪八九十年代,弗洛伊德《梦的解析》传入中国以来,学界掀起了一股关于梦的研究热潮,笔者按照侧重点的不同将其分为以下几类。
一、专著类
(一)文化角度
20世纪八九十年代是学界梦文化研究的高峰阶段。
随着弗洛伊德《梦的解析》(中国译注最早叫《释梦》)为代表的西方梦理论的译介传入,中国开始掀起一股“梦文化”研究的热潮,相继出现一些梦文化专著,如:卓松盛《中国梦文化》,傅正谷《中国梦文化》,王维堤《神游华胥—中国梦文化》申洁玲《梦文化》,妙摩、慧度《百尺楼神秘文化集·中国梦文化》,杨健民《中国梦文化史》。
卓松盛《中国梦文化》一书开风气之先,是该领域的第一本专著。
该书分六章,首章介绍梦学历史和西方梦学理论。
在此基础上提出“梦文化学的构想”,探讨了“中国梦文化”的故事母题,中国的梦境信仰,最终落笔于探索“中国梦文化”的深层结构研究。
虽然此书对“梦文化”未做明朗的界定,但它最早提出建构“中国梦文化学”,具有抛砖引玉的开拓之功。
两年后,傅正谷《中国梦文化》出版,和卓书相比,傅书的学理性更强,影响更大,内容也更切合“中国梦文化”的主题,它对古代梦理论的代表者,古代梦理论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分人分类介绍,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梦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与中国古代政治、军事、祭祀、邢狱、哲学、历史、宗教迷信、科第仕途、富贵贫贱、伦理道德这十方面的关联,涉及了梦与社会方方面面的关系,让笔者对中国古代梦文化有了一个颇为全面的认知。
但这既是优点,也是缺点,面太宽,就使得每一面都只是点到即止,不够深入。
申洁玲《梦文化》与妙摩、慧度二人的《百尺楼神秘文化集·中国梦文化》则都汲取傅书的教训,两本书都可看作是对傅书第三部分的完善本,各有选择一些领域,更加细致周到地探讨梦与该领域的相关性。
杨健民《中国梦文化史》则另辟蹊径,以朝代顺序为撰文纵坐标,每一朝代列一章节(明清两代合并),结合每个朝代社会思潮与风尚来分析该朝代的梦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而且便于读者把握中国梦文化的历史衍变进程,令人一目了然。
进入21世纪后,则有刘文英、曹田玉《梦与中国文化》、路英《中国梦文化》和罗建平《夜的眼睛:中国梦文化象征》。
前者是由南开大学哲学系教授夫妇联名出版,该书卷帙浩繁,
从“梦的体验到梦的文化”引入,分“梦的迷信与占梦之术”“梦
的探索与梦的学说”“梦在文化网络中的影响”三章行文。
全书以梦的迷信与梦的探索两条线并列为底,新颖独到、充满辩证色彩。
相比较而言,路英书则略显逊色,撰文思路、章节排列也与20世纪九十年的诸书类似,无出其新。
而罗书则
偏向于解梦之书,着重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对梦进行文化阐释。
(二)文学角度
文学领域内,傅正谷《中国梦文学史(先秦两汉部分)》是代表著作,也是唯一一部梦文学史专著。
傅先生写作《中国梦文学史》的初衷是要第一次对中国文学史上大量而普遍存在的梦文学现象进行系统、深入地梳理与研究,对梦文学作家、作品进行分析、评价,对中国梦文学的产生、发展的历史规律进行探讨,对它的思想价值和艺术特色进行论证,并从艺术创作的继承与发扬的角度,观照中国现当代梦文学的发展。
虽然这一宏愿最后因为傅先生的过世而并未完成,但仅就先秦两汉部分而言,它还是为读者展现了先秦两汉梦文学的全貌。
并且,此书提出了“梦幻主义主潮说”,认为梦
幻主义文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主要潮流之一,进一步肯定了梦文学的地位和研究价值。
二、工具书类
傅正谷先生《中国梦文化辞典》,是迄今为止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关于中国梦文化的大型工具书。
其编纂体例基本与《辞海》《辞源》相同,按语词部、人事部、作品部、论说部四部分来分众化的收录中国古代梦文化的条目。
其特色是以释义为主,兼溯源流,并加以简要评述,是查阅中国梦文化相关的典故、人事、作品等的一部较好的工具书。
三、论文类
相对于专著类和工具书类而言,各类期刊杂志上发表的和梦相关的论文可谓不胜枚举。
笔者按照论文的主旨将它们分为梦理论类(包括纯粹中西方梦理论的研究,梦与文学的相关性研究),梦文学类(包括小说、诗、词、梦意象)。
笔者于此主要以梦诗和梦与文学(尤其是诗)创作相关理论的研究为主,摘录其中有代表性的论文进行整理和详述。
(一)梦与文学创作之理论
傅正谷《梦应与梦诗》一文以北魏诗人高允、卢元明二人的创作实例,认为依据梦应而梦中创作的诗歌,是中国梦诗创作的一个类型、一种模式。
刘晓明《梦思维初探》从梦思维的本质特征和创作功能三方面来讨论梦思维与艺术创作的关系,认为梦思维是“一种想象的特殊形式”。
南生桥《梦的运作与文学创作的四个同一》讨论了梦的运作与文学创作的相同点:形象与图画,创造形象的方式,
灵感。
高利华《论无意识对古代梦诗创作的意义——兼评陆游的纪梦之作》把中国古代梦诗分为实录式、转移式、借题发挥式、境界式。
并以陆游纪梦诗为例总结中国梦诗的得失:显意识太强,导致记梦诗失去了应有的来自无意识诗化过程中的光彩。
此外还有吴长庚《读陆游记梦诗——兼论梦与文学创作的关系》,王生平《梦思维探索》,曾耀农《创作与梦》,杨知秋《临界思维与文学创作》等同类型文章,所论大抵相同,兹不赘述。
(二)梦诗
1.个体诗人及其作品研究
有关梦文学的研究中,以个体诗人为对象的研究是最多的。
其中宋代诗人当中,又属陆游最多。
学位论文只有徐恬恬的
《论陆游之梦诗》,此文分内容、描述形式、艺术特色、影响上详论陆游梦诗。
关于陆游记梦诗的期刊文章之数量则蔚为大观,且其中最多的是以此为视角探讨陆游的爱国情怀。
比如黄艺元《诗人的梦和梦中的诗人——陆游纪梦诗解析》,梁正国《深沉之爱浸心底,豪迈气概冲斗牛——论陆游记梦诗》等等,在此不一一胪列,因为很多文章所论差异不大,甚至不乏拾人牙慧之作。
陆游之外,也有写其他诗人之梦诗的,比如:写苏轼梦诗的,学位论文只有刘丽姣《苏轼涉梦诗词研究》一文,该论文将苏轼涉梦诗词分为记梦之作,梦中之作,梦喻之作三大类,特色之处在于最后一章“涉梦诗词中梦的思想发展历程研究”,结合苏轼的人生经历,纵向探究其涉梦诗词反映出的苏轼早中晚年梦的思想的发展变化,展示其心路历程。
这对笔者的启发是结合两宋历史纵向上看宋代梦中作诗的特点。
写黄庭坚梦诗的,有王诃鲁《论黄庭坚的记梦诗》一文,主要探讨黄庭坚记梦诗的梦幻符号系列能曲尽梦理的原因。
还有部分宋代其他诗人的在此也不逐一罗列,大抵作者多以写这些诗人的记梦诗为主。
2.整体性和群体性研究
学位论文有王鹿《宋代梦诗研究》和路薇《南宋中兴三大诗人的梦诗研究》。
王鹿文以整个宋代的梦诗为研究对象,论述了梦理论在宋代的发展与宋前梦诗的创作和宋代梦诗
创作的新视野等。
路薇文则是以中兴三大家为对象进行群体研究,似乎是想以梦诗为切入点,比较三家之异同,但不论是横向的比较分析,还是纵向的考察研究,都浮于表面。
期刊论文方面如李善奎的《古代言梦诗的抒情模式》,赵亚平《林林总总“白日梦”——中国古代“记梦”诗内容综述》等。
3.梦中作研究
以梦中作为研究主题的有三篇文章:其一,罗宗涛《苏东坡梦中作诗之探讨》,该文从考察苏轼各梦中诗的时地入手,分析其梦中作的内容及特色,并探讨苏轼梦中作的禅味,从梦中作诗的角度审视苏轼的文化心态、心灵状态等。
其二,白贵《论诗话传诗中的“梦中作”现象》,讨论宋代诗话中的“梦中作诗”现象,他以《诗话总龟》中“纪梦门”所辑46则此类诗话为对象,总结了“梦中作”诗话的基本形式及其作用,为本文提供了借鉴。
其三,李士彪《文学奇观“梦中诗”》简要地梳理了梦中诗的历史源起、发展,认为梦中诗发轫于《左传》,在汉代空白,直到刘宋时期谢灵运偶现灵光,唐代始
现题为“梦中作”的诗,然数量寥寥。
尔后,宋诗将梦中诗推向极致。
自宋以后,元明清三代梦中诗亦未断过。
总的来说,学界对中国古代梦文化、梦文学的研究是不少的,但把“梦中作诗”作为单独形态的诗歌进行独立研究的没有,“梦中作诗”或可成为一个新的研究切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