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规范化临床路径
脑梗死临床路径表单
脑梗死临床路径表单
一、脑梗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A)
(一)适用对象
单纯脑梗死无合并症或合并轻微无需特殊处理的合并症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
1、多数在静态下急性起病,动态起病下以心源性脑梗死多见,
2、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失语,共济失调等,部分可有头痛、呕吐、昏迷等全脑症状。
3、头颅CT提示MRI提示
(三)纳入标准
1、符合诊断标准
2、无意识障碍
(四)排除标准
1、不符合纳入标准
2、有各种类型意识障碍
3,进展型
(五)治疗常规
1、内科综合支持治疗,应特别注意血压调控
2、抗脑水肿,降颅高压
3、改变脑循环
4、神经保护剂
5、中药活血化瘀治疗
6、康复治疗
(六)标准住院日:10-20天
(七)出院标准
1、生命体征平稳
2、肢体或语言功能稳定或改善
(八)变异及原因分析
1、有合并症,进展性,病情危重,不能出院
2、患者拒绝出院
二脑梗死临床路径表单A。
各级医疗机构医院脑梗死临床路径(2019年版)
各级医疗机构医院脑梗死临床路径(2019年版)一、脑梗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脑梗死(ICD-l0:I63)。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临床表现:急性起病,出现局灶症状和体征,伴或不伴意识障碍。
2.头颅CT证实颅内无出血改变。
(三)选择治疗方案。
1.整体治疗:(1)卧床休息,维持生命体征和内环境稳定,预防感染等并发症;(2)维持呼吸道通畅,鼻导管吸氧;(3)不能经口喂食者给予鼻饲,以维持机体营养需要,避免吸入性肺炎;(4)控制血压;(5)降低颅内压。
存在颅内压升高的征象时,采取降颅压措施,药物可选用20%甘露醇,严重时可考虑去骨瓣减压;(6)控制体温在正常水平,38℃以上应给予物理和药物降温;(7)防治应激性溃疡;(8)早期康复治疗。
2.特殊治疗:(1)溶栓治疗(发病3-6小时之内);(2)抗凝治疗;(3)抗血小板治疗;(4)降纤治疗;(5)神经保护治疗;(6)中药治疗。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8-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I63脑梗死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后检查的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 )血常规、尿常规;( 2 )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 3 )头颅CT、胸片、心电图。
2.根据具体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心肌酶谱、血脂、双颈动脉加双椎动脉彩超、TCD、头颅MRI。
(七)选择用药。
1.脱水药物:甘露醇、呋塞米等。
2.降压药物:收缩压大于180mmHg或舒张压大于110mmHg时,可选用卡托普利、依那普利、尼群地平、硝苯地平等3.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无感染者不需要使用抗菌药物。
明确感染患者,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菌药物。
脑梗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急性脑梗死介入治疗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机械取栓;非静脉溶栓)1、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163. 302]大脑动脉血栓性脑梗塞,[163. 302]血栓性偏瘫,[163. 304]大脑动脉血栓性腔隙性脑梗塞,[163. 900]脑梗死,[163. 901]多发性脑梗塞+, [163.903]腔隙性脑梗塞+, [163,904]小脑梗塞,[163. 906]桥脑梗塞,[163. 908]创伤性脑梗塞,[163. 908]丘脑脑梗塞。
2、诊断依据根据《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卫生部疾病控制司,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2007.01)脑梗死指因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所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
1)一般诊断A临床特点a多数在静态下急性起病,动态起病者以心源性脑梗死多见,部分病例在发病前可有TIA发作。
b病情多在几小时或几天达到高峰,部分患者症状可进行性加重或波动。
C临床表现决定于梗死灶的大小和部位,主要为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的症状和体征,如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失语、共济失调等,部分可有头痛、呕吐、昏迷等全脑症状。
B辅助检查a血液检查:血小板、凝血功能、血糖等。
b影响学检查:脑的影响学检查可以直观地显示脑梗死灶的范围、部位、血管分布、有无出血、陈旧和新鲜梗死灶等,帮助临床判断组织缺血后是否可逆、血管状况,以及血液动力学改变。
帮助选择溶栓患者、评估继发出血的危险程度。
c头颅CT、头颅MRI、经颅彩色多普勒3、临床分型(TOAST)1)大动脉粥样硬化型;2)心源性脑栓塞;3)小动脉闭塞型;4)其他明确病因型;5)不明原因型4、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1)根据《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卫生部疾病控制司,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2007. OD o2)脑梗死的治疗不能一概而论,应根据不同病因、发病机制、临床分型、发病时间等确定,治疗主要是进行动脑血管造影检查、支架植入术、动脉溶栓、机械取栓。
脑梗死临床路径
质量控制指标
(五)血脂评价与管理。 (六)住院1周内接受血管功能评价。 (七)预防深静脉血栓。 (八)康复评价与实施。 (九)为患者提供戒烟咨询与脑梗死的健康教育。 (十)出院时使用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 (十一)出院时伴有房颤的脑梗死患者口服抗凝剂
(如华法林)的治疗。 (十二)患者住院天数与住院费用。
❖ 协助患者进行吞 咽功能的锻炼
❖ 继续给予主动运 动的康复
健康教育:
❖ 用宣传手册为患者介绍有 关脑卒中的可变与不可变 的危险因素,使患者了解 脑卒中在复发的危险性。
❖ 介绍瘫痪患者翻身的方法, 并教会家属如何翻身,使 患者更舒适。
❖ 介绍患者吞咽功能的锻炼 方法。
住院第9~15天
护理:
❖ 继续进行康复治 疗和护理
非溶栓护理:
健康教育:
❖ 1.监测生命体征。
❖ 1.向患者及家属进行用
❖ 2.保持呼吸道通畅。
药宣教,包括用药原
❖ ❖ ❖
3.注意并发症的护理。 45..加开强展营 早期养康和复饮。食护理。❖
则、药物副作用和不 良反应。
2.掌握患者的心理反应, 及时交流与开导,使
❖6.训练床上大小便,必 其配合治疗,达到心
理准备,积极配合康复师 的训练。
❖ 配合康复治疗,给予患者 良好的肢体位置,并进行
体位的变换及床上移动的
训练等床上肢体被动活动,
如无病情的加重,可增加 活动的次数。
❖ 介绍疾病的病因,临床表 现、治疗方法、护理配合, 强调治疗用药的名称、作 用、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 个别指导、操作示范、发
放健康教育小处方。
住院第16~19天
护理:
❖ 继续康复,做好安全 护理
脑梗死临床路径流程1
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及恢复期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住院流程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脑梗死的急性期及恢复期患者。
一、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及恢复期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中风病(TCD 编码:BNG08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脑梗死(ICD-10 编码:I63)。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995 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10 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
2.疾病分期(1)急性期:发病2 周以内。
(2)恢复期:发病2 周至6 个月。
(3)后遗症期:发病6 个月以上。
3.病类诊断(1)中经络:中风病无意识障碍者。
(2)中脏腑:中风病有意识障碍者。
4.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诊疗方案”。
中风病(脑梗死)临床常见证候:风痰上扰,痰热腑实证;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证;气虚血瘀证;肝肾阴虚,风痰上扰证;脾虚痰湿,痰浊上扰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诊疗方案”、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22-2008)。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中风病(脑梗死)。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2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中风病(TCD 编码:BNG080)和脑梗死(ICD-10 编码:I63)的患者。
2.病期属于急性期或恢复期。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由脑肿瘤、脑外伤、血液病等引起的脑梗死患者可不进入本路径(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脑梗塞临床路径
脑梗死(急性期)治疗临床路径(第一天):一、急性脑梗塞非溶栓治疗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第一诊断为脑梗死(ICD10:I63.9)(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临床表现:急性起病,出现神经系统受损的局灶症状和体征者,伴或不伴头晕头痛、意识障碍等。
2.头颅CT排除肿瘤脑内出血改变。
3。
临床排除糖尿病、中毒等全身性疾病或颅内炎症、变性疾病所致神经系统损害。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
一般治疗:低盐低脂饮食,维持生命体征和内环境稳定,根据病情选择运动处方。
2.调控血压。
3.改善脑循环、脑保护、抗自由基、抗血小板、调节血脂,必要时抗凝治疗。
4。
治疗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原发病。
5。
防治并发症。
6.根据病情需要决定是否吸氧。
7.早期康复治疗.(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8-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脑梗死(ICD10:I63.9)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第一诊断不符合或患者及家人不配合而要求转诊者及溶栓治疗者不入本路径。
(六)住院后检查的项目。
1.必需检查的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心肌酶谱、凝血功能、C-PR;(3)头颅CT 、胸片、心电图。
2。
根据具体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头颅MRI,MRA或DSA.(七)选择治疗及用药。
1。
脱水药物:甘露醇、甘油果糖、速尿等(根据病情决定)。
2。
降压药物:按照《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执行.3。
改善脑循环、脑保护、抗自由基、抗血小板、调节血脂,必要时抗凝治疗。
4.缓泻药。
5.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药物。
6。
根据病情需要决定是否康复治疗。
(八)监测神经功能和生命体征。
1.生命体征监测。
最新脑梗塞临床路径
脑梗死(急性期)治疗临床路径(第一天):一、急性脑梗塞非溶栓治疗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第一诊断为脑梗死(ICD10:I63.9)(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临床表现:急性起病,出现神经系统受损的局灶症状和体征者,伴或不伴头晕头痛、意识障碍等。
2.头颅CT排除肿瘤脑内出血改变。
3.临床排除糖尿病、中毒等全身性疾病或颅内炎症、变性疾病所致神经系统损害。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一般治疗:低盐低脂饮食,维持生命体征和内环境稳定,根据病情选择运动处方。
2.调控血压。
3.改善脑循环、脑保护、抗自由基、抗血小板、调节血脂,必要时抗凝治疗。
4.治疗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原发病。
5.防治并发症。
6.根据病情需要决定是否吸氧。
7.早期康复治疗。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8-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脑梗死(ICD10:I63.9)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第一诊断不符合或患者及家人不配合而要求转诊者及溶栓治疗者不入本路径。
(六)住院后检查的项目。
1.必需检查的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心肌酶谱、凝血功能、C-PR;(3)头颅CT 、胸片、心电图。
2.根据具体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头颅MRI,MRA或DSA。
(七)选择治疗及用药。
1.脱水药物:甘露醇、甘油果糖、速尿等(根据病情决定)。
2.降压药物:按照《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执行。
3.改善脑循环、脑保护、抗自由基、抗血小板、调节血脂,必要时抗凝治疗。
4.缓泻药。
5.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药物。
6.根据病情需要决定是否康复治疗。
(八)监测神经功能和生命体征。
1.生命体征监测。
脑梗死临床路径
脑梗死临床路径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又称缺血性脑卒中(cerebral ischemic stroke,CIS),是指局部脑组织因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而发生的软化坏死。
脑梗死临床路径?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椎基底动脉综合征(ICD-10:G45.0),颈动脉综合征(大脑半球)(ICD-10:G45.1)(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起病突然,迅速出现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
2.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多数持续十至数十分钟,并在1小时内恢复,但可反复发作。
3.神经影像学未发现任何急性梗死病灶。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进行系统的病因学检查,制定治疗策略。
2.抗血小板聚集治疗。
3.频发短暂脑缺血发作者应予抗凝治疗。
4.病因、危险因素、并发症的治疗。
5.明确有血管狭窄并达到手术标准者予手术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5-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椎基底动脉综合征(ICD-10:G45.0),颈动脉综合征(大脑半球)(ICD-10:G45.1)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后的检查项目。
1.必需检查的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凝血功能、抗“O”、抗核抗体、ENA、类风湿因子、纤维蛋白原水平、蛋白C、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3)胸片、心电图;(4)头颅MRI或CT,颈动脉血管超声。
2.根据具体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超声心动图、同型半胱氨酸、抗凝血酶Ⅲ,TCD,CTA、MRA或DSA,灌注CT或灌注MRI。
脑梗死临床路径(优.选)
脑梗死临床路径一、脑梗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急性脑梗死(ICD-10:I63)。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48:246-257)1. 急性起病;2. 局灶神经功能缺损(一侧面部或肢体无力或麻木,语言障碍等),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3. 症状或体征持续时间不限(当影像学显示有责任缺血性病灶时),或持续24 h以上(当缺乏影像学责任病灶时);4. 排除非血管性病因;5. 脑CT/MRI排除脑出血(三)治疗方案选择依据。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48:246-257)1.一般治疗:维持呼吸循环功能,监测控制体温、血压、血糖2.改善脑血循环治疗: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如溶栓、血管介入、抗血小板、抗凝、降纤、扩容等方法3.神经保护剂:结合患者具体情况选择4.中医中药:结合具体情况选择5.并发症处理:监测控制脑水肿及颅内压增高,必要时选择手术;癫痫防治;感染及褥疮防治、深静脉血栓防治;6.早期营养支持及康复治疗7.根据个体情况启动二级预防措施(四)标准住院日为7-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脑梗死疾病编码(ICD-10:I63)。
2. 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后检查项目。
1.必需检查的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小便常规;(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3)胸部X线片、心电图;(4)颈部动脉血管超声;经颅多普勒超声(TCD)(5)颅脑CT,有条件的可行颅脑MRI+DWI(弥散加权成像)。
2.根据具体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1)自身免疫抗体[抗核抗体(ANA)、可提取性核抗原(ENA)、抗中性粒细胞浆抗体(ANCA)等]、红细胞沉降率、同型半胱氨酸,纤维蛋白原水平、易栓检查、抗心磷脂抗体、维生素B12、叶酸。
脑梗塞临床路径
脑梗死(急性期)治疗临床路径(第一天):一、急性脑梗塞非溶栓治疗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第一诊断为脑梗死(ICD10:I63.9)(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临床表现:急性起病,出现神经系统受损的局灶症状和体征者,伴或不伴头晕头痛、意识障碍等。
2.头颅CT排除肿瘤脑内出血改变。
3.临床排除糖尿病、中毒等全身性疾病或颅内炎症、变性疾病所致神经系统损害。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一般治疗:低盐低脂饮食,维持生命体征和内环境稳定,根据病情选择运动处方。
2.调控血压。
3.改善脑循环、脑保护、抗自由基、抗血小板、调节血脂,必要时抗凝治疗。
4.治疗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原发病。
5.防治并发症。
6.根据病情需要决定是否吸氧。
7.早期康复治疗。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8-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脑梗死(ICD10:I63.9)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第一诊断不符合或患者及家人不配合而要求转诊者及溶栓治疗者不入本路径。
(六)住院后检查的项目。
1.必需检查的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心肌酶谱、凝血功能、C-PR;(3)头颅CT 、胸片、心电图。
2.根据具体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头颅MRI,MRA或DSA。
(七)选择治疗及用药。
1.脱水药物:甘露醇、甘油果糖、速尿等(根据病情决定)。
2.降压药物:按照《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执行。
3.改善脑循环、脑保护、抗自由基、抗血小板、调节血脂,必要时抗凝治疗。
4.缓泻药。
5.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药物。
6.根据病情需要决定是否康复治疗。
(八)监测神经功能和生命体征。
1.生命体征监测。
脑梗死临床路径
脑梗死临床路径(2015年版)一、脑梗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脑梗死(ICD-l0:I63)。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临床表现:急性起病,出现局灶症状和体征,伴或不伴意识障碍。
2.头颅CT 证实颅内无出血改变。
(三)选择治疗方案。
1.整体治疗:(1)卧床休息,维持生命体征和内环境稳定,预防感染等并发症;(2)维持呼吸道通畅,鼻导管吸氧;(3)不能经口喂食者给予鼻饲,以维持机体营养需要,避免吸入性肺炎;(4)控制血压;(5)降低颅内压。
存在颅内压升高的征象时,采取降颅压措施,药物可选用20%甘露醇,严重时可考虑去骨瓣减压;(6)控制体温在正常水平,38℃以上应给予物理和药物降温;(7)防治应激性溃疡;(8)早期康复治疗。
2.特殊治疗:(1)溶栓治疗(发病3-6小时之内);(2)抗凝治疗;(3)抗血小板治疗;(4)降纤治疗;(5)神经保护治疗;(6)中药治疗。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8-14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I63 脑梗死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后检查的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 )血常规、尿液分析( 2 )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凝血功能;( 3 )头颅CT、胸片、心电图。
2.根据具体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心肌酶谱、双颈动脉加双椎动脉彩超、TCD、头颅MRI。
(七)选择用药。
1.脱水药物:甘露醇、呋塞米等。
2.降压药物:收缩压大于180mmHg 或舒张压大于110mmHg 时,可选用依那普利、赖诺普利.氨氯地平.非洛地平缓释片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无感染者不需要使用抗菌药物。
明确感染患者,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菌药物。
脑梗死临床路径
脑梗死临床路径(2015年版)一、脑梗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脑梗死(ICD-l0:I63)。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临床表现:急性起病,出现局灶症状和体征,伴或不伴意识障碍。
2.头颅CT 证实颅内无出血改变。
(三)选择治疗方案。
1.整体治疗:(1)卧床休息,维持生命体征和内环境稳定,预防感染等并发症;(2)维持呼吸道通畅,鼻导管吸氧;(3)不能经口喂食者给予鼻饲,以维持机体营养需要,避免吸入性肺炎;(4)控制血压;(5)降低颅内压。
存在颅内压升高的征象时,采取降颅压措施,药物可选用20%甘露醇,严重时可考虑去骨瓣减压;(6)控制体温在正常水平,38℃以上应给予物理和药物降温;(7)防治应激性溃疡;(8)早期康复治疗。
2.特殊治疗:(1)溶栓治疗(发病3-6小时之内);(2)抗凝治疗;(3)抗血小板治疗;(4)降纤治疗;(5)神经保护治疗;(6)中药治疗。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8-14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I63 脑梗死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后检查的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 )血常规、尿液分析( 2 )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凝血功能;( 3 )头颅CT、胸片、心电图。
2.根据具体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心肌酶谱、双颈动脉加双椎动脉彩超、TCD、头颅MRI。
(七)选择用药。
1.脱水药物:甘露醇、呋塞米等。
2.降压药物:收缩压大于180mmHg 或舒张压大于110mmHg 时,可选用依那普利、赖诺普利.氨氯地平.非洛地平缓释片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无感染者不需要使用抗菌药物。
明确感染患者,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菌药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急性缺血性脑梗死(ICD10:I63)二、诊断依据:根据《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卫生部疾病控制司,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2007.01脑梗死指因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所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
脑梗死的诊治重在根据发病时间、临床表现、病因及病理进行分型分期,综合全身状态,实施个体化治疗。
在超急性期和急性期采取积极、合理的治疗措施尤为重要。
(一)一般性诊断1、临床特点(1)多数在静态下急性起病,动态起病者以心源性脑梗死多见,部分病例在发病前可有TIA 发作。
(2)病情多在几小时或几天内达到高峰,部分患者症状可进行性加重或波动。
(3)临床表现决定于梗死灶的大小和部位,主要为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的症状和体征,如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失语、共济失调等,部分可有头痛、呕吐、昏迷等全脑症状。
2、辅助检查(1)血液检查:血小板、凝血功能、血糖等。
(2)影像学检查:脑的影像学检查可以直观地显示脑梗死的范围、部位、血管分布、有无出血、陈旧和新鲜梗死灶等,帮助临床判断组织缺血后是否可逆、血管状况,以及血液动力学改变。
帮助选择溶栓患者、评估继发出血的危险程度。
①头颅计算机断层扫描(CT)②头颅磁共振(MRI)③经颅多普勒超声(TCD)④血管影像⑤其他(二)临床分型(OCSP 分型)OCSP 临床分型标准:1、完全前循环梗死(TACI):表现为三联征,即完全大脑中动脉(MCA)综合征的表现:大脑较高级神经活动障碍(意识障碍、失语、失算、空间定向力障碍等);同向偏盲;对侧三个部位(面、上肢与下肢)较严重的运动和(或)感觉障碍。
多为MCA 近段主干,少数为颈内动脉虹吸段闭塞引起的大片脑梗死。
2、部分前循环梗死(PACI):有以上三联征中的两个,或只有高级神经活动障碍,或感觉运动缺损较TACI 局限。
提示是MCA 远段主干、各级分支或ACA 及分支闭塞引起的中、小梗死。
3、后循环梗死(POCI):表现为各种不同程度的椎-基动脉综合征:可表现为同侧脑神经瘫痪及对侧感觉运动障碍;双侧感觉运动障碍;双眼协同活动及小脑功能障碍,无长束征或视野缺损等。
为椎-基动脉及分支闭塞引起的大小不等的脑干、小脑梗死。
4、腔隙性梗死(LACI):表现为腔隙综合征,如纯运动性轻偏瘫、纯感觉性脑卒中、共济失调性轻偏瘫、手笨拙-构音不良综合征等。
大多是基底节或脑桥小穿通支病变引起的小腔隙灶。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根据《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卫生部疾病控制司,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2007.01)脑梗死的治疗不能一概而论,应根据不同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类型、发病时间等确定针对性强的治疗方案,实施以分型、分期为核心的个体化治疗。
(一)内科综合支持治疗:应特别注意血压的调控(二)抗脑水肿、降颅高压(三)改善脑血循环:1、溶栓治疗2、降纤治疗3、抗凝治疗4、抗血小板制剂5、扩容6、中药治疗(四)神经保护剂(五)外科治疗(六)血管内介入治疗(七)康复治疗四、治疗目标:脑梗死是缺血所致,恢复或改善缺血组织的灌注成为治疗的重心,应贯彻于全过程,以保持良好的脑灌注压。
五、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14 天六、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急性脑梗死ICD10:I63疾病编码3、排除出血性中风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七、选择用药:抗血小板药物、活血化瘀类等八、出院标准:1、生命体征平稳;2、言语、肢体功能等有所改善九、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1、需要进行溶栓患者2、脑血管造影后需要行支架置入术者3、患者拒绝出院急性缺血性脑梗死常规治疗临床路径表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时间年月日项目入院第1天(口病房口ICU 口急诊室口中风单元)目标初步诊断评估病情选择治疗方案必查(45分钟完成):口血常规口急诊生化口凝血三项口头颅CT辅助检查可查:口血酮口心肌酶谱口MRI 口TCD 口颈动脉彩超口EKG口GCS 口NIHSS 口病情通知口血脂水平评估口血管功能(24小时)口饮水试验口吞咽困难诊断拟诊:口TACI 口PACI 口POCI 口LACI 口其它预防误吸:由语言师推荐:口普食口鼻饲口禁食口全流口半流饮食营养筛选:由营养师推荐:口低盐口低脂口糖尿病饮食口其它口保留胃管口口腔护理口保留尿管口膀胱冲洗口会阴冲洗口翻身护理口吸痰口预防深静脉血栓监测视病情监测:口P 口R 口BP 口T 口SO2 口神志口瞳孔口Q h记录口TID 记录口24h出入量药物治疗(可选)口肠溶阿斯匹林(48小时内)口拜阿斯匹林(48小时内)口波立维(48小时内)口(复方)甘低分子肝素口百奥蚓激酶口降纤酶口奥扎格雷钠口丹红注射液口丁苯酞口盐酸法舒地尔口灯血塞通注射液口依达拉奉口醒脑静口胞二磷胆碱口石杉碱甲片口雷尼替丁口其他针灸口体针口头针口眼针口穴位注射口其他康复疗法口被动运动口低频脉冲电治疗口中频脉冲电治疗口压力波治疗口吞咽障碍训练口其它康复等一般治疗口气道管理口颅压管理口血压管理口降糖管理口体温管理口补液管理口并发症处理:口肺部感染口尿路感染口上消化道出血口癫痫口褥疮特殊治疗口溶栓转入特殊治疗路径活动口卧床休息(床头抬高300)口保持良肢位口尽可能增加活动会诊必要时会诊:口心内科口神经外科口神经介入科口物理治疗师口语言治疗师口心理医生健康教育口病人口家属口疾病进展教育口诊断检查教育口治疗教育变异口有口无具体原因:监察主管护士:护士长:主管医生:医疗组组长:急性缺血性脑梗死常规治疗临床路径表项目入院第2天(口病房口ICU 口急诊室口中风单元)目标神经功能状态评估避免医疗并发症记录最初诊断实验结果开始康复治疗辅助检查必查:口生化全套口血液流变学口URT 口SRT+OB口双颈动脉彩超口椎基底动脉彩超口TCD 口全胸片可查:口头颅MRI 口MRA 口Holter 口心脏彩超口动态血压口B超口复查异常检查评估口GCS 口NIHSS 口好转口平稳口进展饮食预防误吸:由语言师推荐:口普食口鼻饲口禁食口全流口半流营养筛选:由营养师推荐:口低盐口低脂口糖尿病饮食口其它护理口胃管护理口口腔护理口尿管护理口翻身口吸痰监测视病情监测:口P 口R 口BP 口T 口SO2 口神志口瞳孔口Q h记录口TID 记录口24h出入量药物治疗(可选)口肠溶阿斯匹林口拜阿斯匹林口波立维口(复方)甘露醇口甘油果糖口速尿口七叶皂甙钠口低分子肝素口百奥蚓激酶口降纤酶口奥扎格雷钠口丹红注射液口丁苯酞口盐酸法舒地尔口灯盏花素口脉络宁注射液口疏血通注射液口血塞通注射液口依达拉奉口醒脑静口胞二磷胆碱口石杉碱甲片口雷尼替丁口其他针灸口体针口头针口眼针口穴位注射口其它康复疗法口被动运动口低频脉冲电治疗口中频脉冲电治疗口压力波治疗口吞咽障碍训练口其它康复一般治疗口气道管理口颅压管理口血压管理口降糖管理口体温管理口补液管理口并发症处理口肺部感染口尿路感染口上消化道出血口癫痫口褥疮特殊治疗口卧床休息(床头抬高300)口保持良肢位口尽可能增加活动活动口物理治疗口康复治疗必要时会诊:口神经外科口神经介入科口物理治疗师会诊口语言治疗师口心理医生健康口病人口家属口疾病进展教育口诊断检查教育口治疗教育教育口有口无变异具体原因:主管护士:护士长:监察主管医生:医疗组组长:急性缺血性脑梗死常规治疗临床路径表目标神经功能状态评估避免医疗并发症补充诊断实验结果继续康复治疗病人/家庭理解中风进程辅助检查必查:口复查异常检查可查:口DSA 口SPECT评估口NIHSS 口好转口平稳口进展诊断口确诊口定位口定性口分期饮食营养师评估营养状态、推荐口低盐口低脂口糖尿病饮食口其它护理口胃管护理口口腔护理口尿管护理口翻身口吸痰监测视病情监测:口P 口R 口BP 口T 口SO2 口神志口瞳孔口Q h记录口TID 记录口24h出入量药物治疗(可选)口肠溶阿斯匹林口拜阿斯匹林口波立维口(复方)甘露醇口甘油果糖口速尿口七叶皂甙钠口低分子肝素口百奥蚓激酶口降纤酶口奥扎格雷钠口丹红注射液口丁苯酞口盐酸法舒地尔口灯盏花素口脉络宁注射液口疏血通注射液口血塞通注射液口依达拉奉口醒脑静口胞二磷胆碱口石杉碱甲片口雷尼替丁口其他针灸口体针口头针口眼针口穴位注射康复疗法口被动运动口低频脉冲电治疗口中频脉冲电治疗口压力波治疗口吞咽障碍训练口其它康复一般治疗口气道管理口颅压管理口血压管理口降糖管理口体温管理口补液管理口并发症处理:口肺部感染口尿路感染口上消出血口癫痫口褥疮特殊治疗活动口尽可能增加活动口保持良肢位口功能架固定口肢体康复训练心理康复口音乐疗法口精神支持疗法口行为疗法口其他语言康复口指导病人发音口进行语言交流口指导阅读训练健康教育口继续中风教育口二级预防口有口无变异具体原因:主管护士:护士长:监察主管医生:医疗组组长:急性缺血性脑梗死常规治疗临床路径表项目入院第4~6天(口病房口ICU 口急诊室口中风单元)神经功能状态评估记录特殊诊断检查继续正确的康复治疗目标病人/家庭理解中风进程评估口NIHSS 口好转口平稳口进展营养师/语言师/神经内科医生评估营养状态、推荐饮食饮食口低盐口低脂口糖尿病饮食口其它护理口胃管护理口口腔护理口尿管护理口翻身口吸痰视病情监测:口P 口R 口BP 口T 口SO2 口神志口瞳孔监测口Q h记录口出入量药物治疗(可选)口肠溶阿斯匹林口拜阿斯匹林口波立维口(复方)甘露醇口甘油果糖口速尿口七叶皂甙钠口低分子肝素口百奥蚓激酶口降纤酶口奥扎格雷钠口丹红注射液口丁苯酞口盐酸法舒地尔口灯盏花素口脉络宁注射液口疏血通注射液口血塞通注射液口依达拉奉口醒脑静口胞二磷胆碱口石杉碱甲片口雷尼替丁口其他针灸口体针口头针口眼针口穴位注射康复疗法口被动运动口低频脉冲电治疗口中频脉冲电治疗口压力波治疗口吞咽障碍训练口其它康复一般治疗口气道管理口颅压管理口血压管理口血糖管理口体温管理口补液管理口并发症处理口肺部感染口尿路感染口上消出血口癫痫口褥疮活动口尽可能增加活动口保持良肢位口功能架固定口肢体康复训练(本体促通技术)心理康复口音乐疗法口精神支持疗法口行为疗法口其他语言康复口指导病人发音口进行语言交流口指导阅读训练健康口继续中风教育口二级预防口病情允许可出院教育口有口无变异具体原因:主管护士:护士长:监察主管医生:医疗组组长:急性缺血性脑梗死常规治疗临床路径表项目入院第7~9天(口病房口ICU 口急诊室口中风单元)目标继续正确的康复治疗病人/家庭配合康复二级预防评估口NIHSS 口Barthel营养师/语言师/神经内科医生评估营养状态、推荐饮食饮食口低盐口低脂口糖尿病饮食口其它护理口胃管护理口口腔护理口尿管护理口翻身药物治疗(可选)口肠溶阿斯匹林口拜阿斯匹林口波立维口(复方)甘露醇口甘油果糖口速尿口七叶皂甙钠口低分子肝素口百奥蚓激酶口降纤酶口奥扎格雷钠口丹红注射液口丁苯酞口盐酸法舒地尔口灯盏花素口脉络宁注射液口疏血通注射液口血塞通注射液口依达拉奉口醒脑静口胞二磷胆碱口石杉碱甲片口其他针灸口体针口头针口眼针口穴位注射康复疗法口被动运动口低频脉冲电治疗口中频脉冲电治疗口压力波治疗一般治疗口血压管理口血糖管理口并发症处理口褥疮口深静脉血栓形成口肩手综合征活动口尽可能增加活动口功能架固定口肢体康复训练(本体促通技术)心理康复口音乐疗法口精神支持疗法口行为疗法口其他语言康复口指导病人发音口进行语言交流口吞咽功能训练口指导阅读训练健康口继续中风教育口二级预防口病情允许可出院教育口有口无变异具体原因:主管护士:护士长:监察主管医生:医疗组组长:急性缺血性脑梗死常规治疗临床路径表项目入院第10~14天(口病房口ICU 口急诊室口中风单元)目标继续正确的康复治疗病人/家庭配合康复二级预防评估口NIHSS 口Barthel营养师/语言师/神经内科医生评估营养状态、推荐饮食饮食口低盐口低脂口糖尿病饮食口其它护理口胃管护理口口腔护理口尿管护理口翻身药物治疗(可选)口肠溶阿斯匹林口拜阿斯匹林口波立维口(复方)甘露醇口甘油果糖口速尿口七叶皂甙钠口低分子肝素口百奥蚓激酶口降纤酶口奥扎格雷钠口丹红注射液口丁苯酞口盐酸法舒地尔口灯盏花素口脉络宁注射液口疏血通注射液口血塞通注射液口依达拉奉口醒脑静口胞二磷胆碱口石杉碱甲片口其他针灸口体针口头针口眼针口穴位注射康复疗法口被动运动口低频脉冲电治疗口中频脉冲电治疗口压力波治疗口血压管理口血糖管理口并发症处理口褥疮口深静脉血栓形成一般治疗口肩手综合征活动口尽可能增加活动口功能架固定口肢体康复训练(本体促通技术)口音乐疗法口精神支持疗法口行为疗法心理康复口其他口指导病人发音口进行语言交流口吞咽功能训练语言康复口指导阅读训练健康口继续中风教育口二级预防口病情允许可出院教育口有口无变异具体原因:主管护士:护士长:监察主管医生:医疗组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