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力学小学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确定位置》教案(公开课)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确定位置》公开课说课稿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确定位置》公开课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3c025c37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3f.png)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确定位置》公开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确定位置》这一章节,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利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数对与物体位置之间的关系,能够熟练地运用数对来表示物体的位置,并为后续学习图形变换等知识打下基础。
在教材中,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情境,引导学生认识数对,理解数对与物体位置的关系。
同时,通过大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利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二. 学情分析在四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上,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能够理解和运用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
但是,对于数对这一概念,他们可能是第一次接触,因此需要通过具体的情境和实际操作来理解和掌握。
在学生的学习习惯方面,他们可能已经习惯了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对于通过实际操作来学习的方法可能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和掌握知识,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数对的概念,掌握利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践、交流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利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数对与物体位置之间的关系,能够灵活运用数对来表示物体的位置。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情境和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对的概念。
2.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物体位置的关系,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3.交流讨论法: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
4.练习法:通过大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确定位置》教案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确定位置》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617ded2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a5.png)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确定位置》教案一. 教材分析《确定位置》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利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理解物体位置的相对性,并能够用数对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在学生的认知发展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为后续学习几何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前面对方向的初步认识和简单的几何知识学习,学生对位置的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在具体运用数对表示位置时,部分学生可能会存在理解上的困难,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来加深对位置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掌握利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基本步骤。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并能够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难点:学生能够理解物体位置的相对性,并能够运用数对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和思考,理解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课件、黑板、粉笔、实物模型等。
2.学生准备:笔记本、文具、合作伙伴。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谜语:“一个盒子放在桌子上,如果要准确地找到这个盒子,我们需要知道哪两个数?”引发学生思考,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确定位置。
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展示一系列图片,如教室、电影院座位图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用数对表示这些图片中物体的位置。
通过实际案例的呈现,让学生初步理解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
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尝试用数对表示不同物体的位置。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确定位置》全部集体备课教案(共4课时)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确定位置》全部集体备课教案(共4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f47c2e35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70.png)
拓展
实践
应用
说一说:你对用数对确定位置有哪些认识?你有什么收获或体会?
回顾
总结布置作业
1.第10题
(1)让学生观察棋盘,要求说明国际象棋棋盘上字母和数字各表示的什么意思。
交流问题(1),说说棋子位置是怎样记录的。
提问:国际象棋棋子位置的记录和数对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学生完成第(2)题
交流:你是怎样记录这3枚棋子的位置的?
④如果有一个同学坐的位置是用数对(6,5)表示的,你能在圆圈图上很快地圈出他的位置吗?你是怎样想的?
⑤在练习纸上写一个数对,让你的同桌在圆圈图上找出相应的位置,并互相说一说这个位置是第几列第几行。
延伸
拓展
实践
应用
说一说: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回顾
总结布置作业
1.用数对表示教室里的位置
(1)谈话:刚才我们用数对很快确定了圆圈图上的位置,那么在教室里,同学们的位置是在第几列第几行,用数对怎样表示呢?
②为了突出小军坐的位置,我们把小军坐的位置用红色圆圈来表示。
(3)认识列
揭示:其实每一竖排在数学上我们都把它叫做列。(板书:竖排 列)确定第几列我们一般都是从左往右数的。(板书:从左往右数)
(4)认识行
①刚才我们已经知道每一竖排都叫做列,而每一个横排在数学上我们把它叫做行。(板书:横排 行)确定第几行一般是从前往后数的。(板书:从前往后数)
2.第8题
让学生用数对表不出A,B,C的位置,并交流,订正。
要求学生确定并标出D,E两点,连线围成一个平面图形。
提问:连接四点围成的是什么图形?
3.第9题
让学生按要求描点连线。
交流:你找到的点和连成的线是怎样的?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确定位置》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确定位置》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37f8259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8d.png)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确定位置》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确定位置》这一章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数能力和图形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和观察,理解坐标系的概念,并能够利用坐标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这一章节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和难以理解的,需要教师通过生动的讲解和实际的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章节之前,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数能力和图形的认识,但是对于坐标系的概念和运用可能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和观察,来理解坐标系的概念,并能够利用坐标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同时,学生可能对于抽象的概念比较难以理解,需要教师通过生动的讲解和实际的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和观察,理解坐标系的概念,并能够利用坐标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坐标系的概念和运用。
2.如何通过实际的操作和观察,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和实践活动法,教师通过生动的讲解和实际的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坐标系的概念和运用,同时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六.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坐标系图和相关的实践活动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确定物体的位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者黑板,呈现坐标系的概念和运用,并讲解相关的知识。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理解和掌握坐标系的概念和运用。
例如,让学生在坐标系中,标出给定的物体的位置,并解释原因。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坐标系的概念和运用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并针对学生的反馈进行讲解和辅导。
5.拓展(10分钟)教师通过实际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坐标系来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8.1《确定位置》(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8.1《确定位置》(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775cef3b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91.png)
《确定位置》(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位置的相对性,知道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理解位置的相对性,会用数对表示位置。
三、教学难点用数对表示位置的规范书写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课件呈现教材第85页例1的场景图,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座位图,并提问:你能找出小红、小军的位置吗?学生可能会用“小红坐在小军前面”、“小军坐在小红后面”等语言描述,但这样描述不够准确。
因此,教师可以追问:怎样描述才能让大家很快地找到小红和小军的位置呢?2. 探究新知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座位图,让学生思考: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表示小红和小军的位置呢?学生可能会提出用数对来表示位置。
教师可以让学生试着用数对表示小红和小军的位置,并提问:数对中的每个数字表示什么意思?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得出数对中的第一个数字表示列,第二个数字表示行。
接下来,教师可以让学生用数对表示自己座位的位置,并提问:在表示位置时,要注意什么?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得出表示位置时,列数在前,行数在后,列数和行数之间用“,”隔开,列数和行数的数字前后不能加单位。
3. 巩固练习让学生完成教材第85页“练一练”第1题,用数对表示小芳、小华、小强的位置。
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注意数对的书写规范。
4. 拓展提高让学生完成教材第85页“练一练”第2题,根据数对找到相应的位置。
教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发现位置的相对性,如(5,3)和(5,4)表示的位置在同一列,但行数不同。
5. 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知道了数对中的第一个数字表示列,第二个数字表示行。
在表示位置时,要注意列数在前,行数在后,列数和行数之间用“,”隔开,列数和行数的数字前后不能加单位。
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用数对表示自己座位的位置,并写在作业本上。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确定位置》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确定位置》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bcce873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bd.png)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确定位置》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确定位置》是小学数学课程中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掌握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
教材通过简单的图形和实际情境,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对与位置的关系,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对图形和位置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具体运用数对表示位置时,部分学生可能会存在理解上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生动有趣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并能正确用数对表示位置。
2.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
2.难点:如何让学生灵活运用数对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有趣的故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
2.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际演练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动画和实例等。
2.练习题:准备一些有关数对表示位置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小卡片、图形等道具,用于引导学生实际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有趣的图形和实际情境,引导学生关注图形的位置。
提问:“你们能用什么方法表示图形的位置呢?”从而引出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
2.呈现(10分钟)讲解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并举例说明。
例如,一个图形在第2列第3行,就可以用数对(2,3)来表示。
同时,让学生注意数对的顺序和意义。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试着用数对表示一些图形的位置。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确定位置》教学设计(整单元)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确定位置》教学设计(整单元)](https://img.taocdn.com/s3/m/db01c6aa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51e487c.png)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确定位置》教学设计(整单元)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确定位置》主要让学生掌握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数对的含义,掌握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并能够运用数对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情境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究、发现、总结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图形知识和空间观念,对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有一定的认知基础。
但在实际操作和应用中,部分学生可能对数对的含义和表示方法理解不深,难以灵活运用。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生动有趣的情境和实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能够用数对表示不同位置的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
2.难点:理解数对的含义,能够灵活运用数对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3.合作交流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启发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生动有趣的教学课件,引导学生直观地感知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卡片、小动物图片等素材,用于表示不同位置的点。
3.教学场地:准备一个宽敞的场地,便于学生进行实践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个动物园的情境,引导学生观察不同动物的位置。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确定位置》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确定位置》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85ce1e7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a5.png)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确定位置》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确定位置》主要让学生掌握利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培养学生用数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用方位词表示物体的位置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学生空间观念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利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他们能够理解方位词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但是,对于利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逐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接受能力各有不同,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这一点,因材施教。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培养学生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利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实际情境,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2.游戏教学法:通过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实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图片和实例,用于教学过程中的展示和练习。
2.教学工具: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方便进行板书和展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谜语“我在哪里?我在第一行第二列。
”引发学生对位置问题的思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确定位置。
2.呈现(10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实际情境,如教室里的座位分布,让学生观察并尝试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确定位置》教案(区级公开课;定稿)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确定位置》教案(区级公开课;定稿)](https://img.taocdn.com/s3/m/1eda3948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f1ecd57.png)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确定位置》教案(区级公开课;定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确定位置》这一单元主要让学生掌握利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数对的意义,掌握利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并能够运用数对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平面图形的认识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利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便快捷,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并能够运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利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2.难点: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并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实践操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教学课件,包括生活中的实例图片、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示例等。
2.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幅公园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图中各种物体的位置。
引导学生发现,用语言描述物体的位置比较麻烦,从而引出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2.呈现(10分钟)讲解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并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数对的含义。
例如,数对(2,3)表示在第2列第3行的位置。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用数对表示教室中各种物体的位置。
每组选一个组长,负责记录本组成员的位置。
4.巩固(10分钟)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掌握情况。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思考: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场合需要用到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拓展学生的思维。
南京力学小学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确定位置》教案(公开课)
![南京力学小学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确定位置》教案(公开课)](https://img.taocdn.com/s3/m/c9e027a9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b0.png)
南京力学小学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确定位置》教案(公开课)一. 教材分析《确定位置》是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的一章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以及通过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这一章节的内容在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为后续学习几何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对于生活中的位置概念有了一定的理解。
但是,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以及通过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的方法,对学生来说还是一个新的概念,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活动,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能通过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例和操作活动,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理解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难点:学生能通过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理解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
2.操作教学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的方法。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数对与物体位置的关系,让学生自主探究。
六. 教学准备1.教具:PPT、黑板、粉笔、实物模型。
2.学具:学生作业本、练习题、实物模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如在教室中找到一个同学的位置,引入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例子,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发现数对与物体位置的关系。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
5.拓展(10分钟)教师通过实例,引导学生发现数对不仅可以表示平面上的位置,还可以表示空间中的位置。
南京力学小学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用数对确定位置》教案(公开课)
![南京力学小学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用数对确定位置》教案(公开课)](https://img.taocdn.com/s3/m/22acd5b9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b0.png)
南京力学小学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用数对确定位置》教案(公开课)一. 教材分析《用数对确定位置》是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的一章节,主要让学生掌握利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这一章节的内容在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为后续学习更复杂的几何图形和坐标系打下基础。
本节课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理解数对与位置的关系,并能运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坐标系和位置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利用数对准确表示位置的方法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巩固。
在学生的认知过程中,他们可能更习惯于用语言描述物体的位置,而对于用数对表示位置则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逐渐习惯用数对来表示位置,并理解数对与位置的密切关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并能准确地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培养学生运用数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利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数对中第一个数字表示列,第二个数字表示行的规律。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理解数对与位置的关系。
2.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练习用数对表示位置。
3.互动式教学法:教师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实例,如教室里的座位、棋盘上的棋子等。
2.准备数对卡片,用于游戏和练习。
3.准备黑板,用于板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教室里的座位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同学们的位置。
然后,向学生介绍数对的概念,并解释数对与位置的关系。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棋盘上的棋子,让学生观察并尝试用数对表示棋子的位置。
同时,引导学生发现数对中第一个数字表示列,第二个数字表示行的规律。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确定位置》全部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确定位置》全部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aa41c2a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f2f6a53.png)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确定位置》全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确定位置》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利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数对与物体位置之间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并能够根据数对找到物体的具体位置。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位置的概念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对于利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数对与位置之间的关系,从而能够熟练地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能够熟练地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数对与物体位置之间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对数学产生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能够熟练地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数对中第一个数字表示列,第二个数字表示行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实践操作法、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数对与物体位置之间的关系。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数对卡片、小动物图片、网格纸等。
2.学具准备:学生自带的直尺、铅笔等。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数对卡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数对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呈现小动物在网格纸上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小动物的位置,并引导学生用数对表示小动物的位置。
3. 操练(10分钟)教师让学生在网格纸上自己选择一个小动物,用数对表示其位置,并和同桌互相交流。
4. 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出示不同位置的小动物,让学生用数对表示其位置,并能够准确地找到小动物的位置。
5. 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除了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还可以用其他的方法表示吗?让学生展开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学期精品公开课教案《确定位置》(市级,附教学思路阐述)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学期精品公开课教案《确定位置》(市级,附教学思路阐述)](https://img.taocdn.com/s3/m/bde3d2bd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3167c5d.png)
《确定位置》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教科书第98页例1和“练一练”,完成练习十五第1~3题。
【教材简析】本节课主要教学用数对表示实际情境中物体的位置,教材呈现了学生熟悉的教室里有序排列的作为场景。
主要引导学生联系日常生活经验,认识数对的含义,学会用数对表示平面上的点位置,经历用数学方法描述现实问题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为后续的进一步学习“图形与坐标”奠定重要基础。
【学情分析】在此之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类似“第几排第几个”的方式,描述物体位置的经验,这节课是将学生的经验上升到抽象的数对来表示位置,同时也为学生第三学段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做铺垫和准备。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实例认识列与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2.使学生经历由具体的生活情境抽象成用列与行表示的平面图的过程,初步感悟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培养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初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难点:理解数对的含义。
【教学方法与工具】教法:借助多媒体课件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引导学生主动探索。
学法:积极思考、观察比较、主动探究。
工具:多媒体课件、学习单。
【教学思想】凸显学以致用,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中挖掘资源,通过“启发式”“讨论式”为主的教学,使学生自主探究,感知数对的含义,学会用数对确定位置并应用生活。
【课程资源】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学生作品、教科书、课件。
【预习任务】思考自己在教室的什么位置【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引入新知。
教师:如果不是疫情影响,每学期我们都要召开家长会,通常老师都会要求家长坐自己孩子的座位,你能设计一张自己的座位票,让家长“对号入座”吗?课件出示教室场景图教师:请同学们用写一写、画一画、标一标等方法为自己设计座位票。
苏教版数学《确定位置》公开课教案[5篇范文]
![苏教版数学《确定位置》公开课教案[5篇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4ec55218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b9.png)
苏教版数学《确定位置》公开课教案[5篇范文]第一篇:苏教版数学《确定位置》公开课教案确定位置【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98页例1及练一练、练习十五第1、2、3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列、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的位置。
2.使学生经历由具体的座位图到抽象成用列、行表示平面图的过程,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教学难点】从生活经验上升到用数学方法表示物体位置的思维过程。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师:上课之前,老师想带你们到一个地方参观,想去吗?(想)那好,就让我们一起整装待发去小军的班级看看吧!(课件出示小军班级图)找到小军了吗?你能说说小军的位置在哪吗?预设:1、小军在第4组第3个;2、小军在第3排第4个;3、小军在从右数第3组第3个......师:同一个座位,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不同的表达方法?(每个人找位置的标准不同)大家交流的时候会感觉怎样?(乱,麻烦)你有什么建议吗?(把大家的说法统一一下)师:能不能用一种统一的、准确的、简洁的方法来确定小军的位置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确定位置》。
(板书:确定位置)二、自主探索1、教学列和行的含义(课件出示例图)师:这样的排列一般用列和行来表示。
(板书:列行)师:什么是列?什么是行?(竖排是列,横排是行)师:如果你是老师,你站在讲台上,你会从哪开始数第1列?(从左往右)这是(生:第1列),依次点击第2列......师:你会从哪开始数第1行呢?(从前往后)依次点击第1行,第2行......师:能不能用第几列第几行来描述一下小军的位置?(第4列第3行)2、抽象成平面图师:如果把座位用圆圈表示,可以得到这样的一个平面图(出示平面图),现在你还能找到小军的位置吗?你是怎样找的?(生上前指)师:能用第几列第几行表示B、C两位同学的位置吗?师:把用第几列第几行这种描述位置的方法与先前大家用自己的方法描述位置的方法比一比,你觉得哪种方法好?为什么?二、教学数对1、游戏激趣,引入数对师:我们一起来玩打地鼠的游戏怎么样?(游戏规则:画面上出现一只地鼠,就快速地说出地鼠的位置,看谁反应快)师点击1号地鼠、2号地鼠,生抢答。
南京力学小学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用数对确定位置》公开课教学设计
![南京力学小学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用数对确定位置》公开课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f4c2bf3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fe.png)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设计一、设境置疑,产生需要1.出示小军的画面:同学们喜欢交朋友吗?今天老师就给大家介绍一些新朋友。
请看,在老师前面的这个同学叫小军。
2. 出示和小军一排的同学画面:这是和小军在同一个横排的几名同学,你能描述一下小军的位置吗?(从左边数第4个,从右边数第3 个)继续出示:这是和小军在同一竖排的几名同学,现在你会怎么描述小军的位置呢?(从前数第3个,从后数也是第3 个)3.揭题:说得真好!这是咱们以前学习过的———有关“确定位置”的知识,今天这节课我们要进一步研究有关“确定位置”的知识。
4.出示全班同学座位图:这时候你又会怎样介绍小军的位置呢?(第4 组第3 个、第4 排第3 个、第4 排第4 个、第3 排、第4 个……)你是怎么数的呢?(由于大家观察的角度不同,或者是数的顺序不一样,所以大家找到的结果才会不一样)5.讨论:那么怎样才能精准地确定位置呢?你有什么好方法吗?二、逐步抽象,掌握方法1. 了解列和行,学会用列和行表示位置。
(1)老师边演示边说:其实在数学上确实是有规定的,通常把竖排叫做列(板书:列),确定第几列的时候,通常是从左向右数,这是第一列,这是第二列……在数学上把横排叫做行,确定第几行的时候,是从前往后数的,这就是第一行,这是第二行……师:这几列和这几行就组成了整个教室的座位平面图。
(2)提问:小军的位置用列和行怎么表示呢?———第 4 列第3 行(贴板书)。
2.实物图抽象成点子图。
(1)演示实物图抽象成点子图的过程:为了研究的方便,我们还可以将这张座位图简化一下,现在,你还能找到小军的位置吗?(2)出示另外两个同学的位置:你也能表示出来吗?把它们写在你的作业纸上。
(3)师:你们刚才在写的过程中,有什么感受啊?(有点麻烦,字有点多、有点慢……)3. 学生尝试创新写法,介绍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1)那怎么办呢?能不能开动脑筋,创造出一种更简洁的方法来表示“第几列第几行”呢?咱们以小军的位置第4 列第3 行为例吧,看看你能创造出什么样的更简洁的方法来表示第4 列第3 行?(2)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巡视,并将学生中出现的典型方法展示在展台上:①4 列3 行;②4 3;③4,3。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确定位置》市公开课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确定位置》市公开课第一课时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d756ef314791711cd791749.png)
《认识数对》教学设计(1)[课题]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确定位置》第一课时(2)[教材分析]苏教版一年级教材用一个“第几”描述物体在直线上的位置,苏教版二年级教材用两个“第几”表示物体在平面上的位置。
通过这些描述,加强了方向感。
获得了自然数能表示次序的体验。
在这些经验的基础上本单元用“数对”确定位置,使原来凭生活经验描述位置上升到用数学方法确定位置,从而发展数学考虑,培养空间观念。
第98页例1和“练一练”,用数对确定教室里的座位,包括“列”“行”含义。
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一般规则,以和用数对表示第几列第几行的方法。
(3)[学情分析]在日常生活中,根据需要按一定顺序排列是学生已有的经验。
如:教室的座位、课间操站队、放学路队等。
但是用数对表示位置顺序,并在方格图上用数对确定位置,学生还是第一次接触,因此教学时,应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创设现实情境,增加学生参与、体验的机会,让其在实践中加深理解,在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4)[目标预设]1.知识与技能:在具体情境中指出列与行,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能说出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2.过程与方法:经历用数对描述实际情境中物体位置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拓宽知识视野,体会数学的价值,进一步增强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5)[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掌握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教学难点:从生活经验上升到用数学方法表示物体位置的思维过程。
(6)[设计思路与理念]本节课“用数对确定位置”内容,其中“数对”于学生而言是全新的,班级有一部学生可能对之理解的不够好。
本节课,首先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回忆以前所学确定位置,第几组第几个,并了解第几组是从什么方向确定的;利用学生的班级座位图,能充分的了解第几组第几个,与第几列第几行之间的联系。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用数对确定位置》教案(公开课第三稿)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用数对确定位置》教案(公开课第三稿)](https://img.taocdn.com/s3/m/cd1be2bb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8d.png)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用数对确定位置》教案(公开课第三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用数对确定位置》这一章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平面图形知识,以及加减乘除等运算技能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主要让学生通过数对来确定物体的位置,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和丰富的练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
二. 学情分析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但是还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操作,来进一步巩固和提高这些能力。
在导入阶段,我会利用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如教室里的座位,让学生初步理解数对与位置的关系。
在呈现和操练阶段,我会设计各种不同难度的题目,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理解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并能够运用数对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2.过程与方法: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操作,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使学生能够理解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并能够运用数对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2.难点:让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数对来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数对的含义。
2.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和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问题解决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准备一些卡片,上面标有数对,用来表示不同的位置。
2.教学场地准备:找一个宽敞的场地,方便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座位,让学生初步理解数对与位置的关系。
例如,我们可以用数对(2,3)来表示第三行第四列的座位。
2.呈现(10分钟)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
南京力学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用数对确定位置》公开课教案
![南京力学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用数对确定位置》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c0bd6d1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e6.png)
南京力学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用数对确定位置》公开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用数对确定位置》是南京力学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的一章节,主要让学生掌握利用数对来表示物体的位置。
这一章节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用方位来描述物体位置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用数对来准确地表示物体位置,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和思考事物的位置关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对于描述物体位置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对他们来说还是新的,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理解和掌握。
同时,学生可能对坐标系的认识不足,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并能够运用数对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2.让学生掌握利用坐标系来表示物体位置的基本方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提高他们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和思考事物的位置关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2.难点:让学生理解数对中第一个数表示列,第二个数表示行的概念,并能够熟练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示范法、练习法、讨论法等,以教师引导为主,学生实践操作为辅,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并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坐标纸、彩笔等教具。
2.准备一些关于物体位置的图片,如教室、公园等。
3.准备一些关于坐标系的资料,如坐标系的起源和发展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关于物体位置的图片,引导学生用之前学过的方位知识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然后,教师提问:“有没有一种更准确的方法来表示物体的位置呢?”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用数对确定位置。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介绍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讲解数对的含义,即第一个数表示列,第二个数表示行。
示范如何用数对来表示物体位置,并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书写数对。
3.操练(10分钟)教师发放坐标纸和彩笔,让学生在坐标纸上用数对来表示给定的物体位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确定位置》教学设计[课题]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确定位置”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本课教学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重点是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学生会用数对表示物体所在的位置。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类似用“第几排第几个”的方式描述物体所在位置的经验,通过教学让学生认识列和行的含义,以及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思维能力,初步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为今后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等知识做铺垫准备。
[学情分析]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类似用“第几排第几个”的方式描述物体位置的经验,具有简单的抽象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及较好的注意力,热衷于参加富有神秘感和挑战性的活动。
[目标预设]1.学生结合实例认识列与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的位置。
2.学生经历由具体的生活场景抽象成用列与行表示的平面图的过程,初步感悟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培养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学生初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
[重点、难点]1.探究确定位置的方法,认识数对。
2.理解数对,并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设计思路与理念]“用数对确定位置”这节课既是认识图形知识的继续,又是后面学习直角坐标系等知识的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学生在学习中要体验确定位置的重要性,理解数对的意义和表示方法,能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表示位置,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增强空间观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好的数学教学应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因此在教学中,我在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借助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化静为动,形象直观地帮助学生理解列和行以及数对的含义,在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另外,在教学中增加参与、体验的机会,让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在活动中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方法]例证法、类比法、迁移法。
[教学过程]一、从“生活中的位置”导入师:今天这节课,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生齐说:确定位置)生活中有怎样的位置呢?(PPT剧场)这是儿童剧场,小军的位置在?(PPT小军的位置,师示范举手)生:第2排第8座。
追问:第几排第几座是怎么数的?生:第几排是从前往后数,第几座是从右往左数。
师:看完电影回家了,小军家住在?(PPT小军家,师示范举手)生:第5层第4户。
追问:第几层第几户又是怎么数的?生:第几层是从下往上数,第几户是从左往右数。
师:这是我们熟悉的教室,小军坐在第几组第几个?(PPT出示问题)生1:第4组第3个。
追问:怎么数的?生2:第3组第3个,追问:怎么数的?师:你们说的都很有道理,真好。
PPT三幅图:剧场、家、教室师:刚才我们确定了小军的位置,有排有座,有层有户,有组有个,这里的第几排是按什么顺序数的?(从前往后)第几座是按什么顺序数的?(从右往左)第几层是按什么顺序数的?(从下往上)第几户是按什么顺序数的?(从左往右)第几组是按什么顺序数的?(从左往右或从右往左)第几个是按什么顺序数的?(从前往后)小结:看来,在生活中,由于方向规定的不同,位置的描述也是丰富多样的。
二、数学中的位置1.介绍行与列。
师:回到我们熟悉的课堂,通常情况下,把这样的竖排叫做列(板书:列),一起伸出小手比划,这是一列,这也是一列。
确定第几列一般按从左往右的顺序数,这里共有几列?谁上来数一数?(点名学生边指边数)数的真好,看清楚了吗?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师:这样的竖排叫做列,那这样的横排叫做“行”(板书:行),这是一行,这也是一行,确定第几行一般按从前往后的顺序数,这里有几行?数给同桌听。
谁上来带着大家一起数?(点名学生边指边带着大家一起数)PPT圆点,问:图发生了什么变化?生:每位同学的座位都用圆点来表示了。
追问:这样变化有什么好处?生:更加简洁、整齐、美观。
问:你还能找到第1行第1列吗?点名学生指。
(点评:指的真好,通常我们先说第几列再说第几行)师:伸出手来,我们一起指一指,说一说。
(PPT演示列和行)问:在这幅图上还能找到小军的位置吗?还记得小军在哪吗?生:第4列第3行。
(补充板书:第4列第3行)点名学生指,把找的过程说清楚。
先找第4列再找第3行,小军确实在这。
师:小军还有一些好朋友,他们坐在?PPT4个位置,生说第几列第几行。
师:看来简简单单的6个字就能准确的把一个同学的位置描述出来,简练吗?其实,确定位置的方法还可以更加的简练,看,这些文字写起来多麻烦啊,开动脑筋,用你认为最简练的方法来描述小军的位置,把它写在纸上。
2.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师巡视,黑板展示学生作品,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适当表扬:他的描述已经做到了数形结合,真棒!)师:同学们的这些方法都很简练,而且老师发现这些方法有个共同之处,你们发现没有?(生:都有数字4和3)看来大家都是英雄所见略同,知道关键的内容要保留。
虽然同学们的方法都非常简练,但能不能你用一种方法,我用一种方法,各人用各人的方法?为了大家交流的方便,要统一起来,想不想知道数学上是怎么规定的?师边讲边板书:第4列第3行就记作:(4,3),前面的4表示?后面的3表示?为了把他们间隔开,中间加上逗号,为了表示它们是一个整体,再在两边加上小括号。
像这里,小军坐在第4列第3行,可以用数对(4,3)表示,读作:数对四三,也可以直接读四三。
问:你能理解数对的含义吗?生:一对数字,有2个数字。
追问:数对中的第1个数表示?第2个数表示?问:小军的位置可以用数对?表示,其他同学的位置呢,会用数对表示吗?生说数对,PPT(6,5),(5,2),(2,2),问:这里两个5表示的意思一样吗?(3,4)这个位置和小军的位置在用数对表示时都用到了数字3和数字4,这里的3和4意思一样吗?(生:小军是第4列第3行,这个同学是第3列第4行)小结:是的,一个数对表示一个位置,哪怕只是两个数的顺序不同,表示的位置也不相同。
3.活动:用数对表示自己的位置。
问:你会用数对表示自己的位置吗?想要准确地用数对表示自己的位置,必须要先知道什么?(生:哪里是第一列,哪里是第一行)师:那我们先规定一下,他坐在第一列第一行,可以用数对(1,1)表示,开始写吧,同桌互查坐正。
点名学生说自己的位置,对就拍3下掌声通过。
师:老师想找这位同学,在哪里?是他吗?你们的掌声呢?PPT(3,2),(4,1),(1,a),这个数对中出现字母a,谁能看得懂,说一说,(a,3),(a,a)这个数对符合什么条件就可以起立?小结:生活中的位置,在数学上,规定了方向和顺序后,就可以简练地用一个数对来表示了。
三、数对在生活中的应用1.完成例题2练习。
师:生活中还有怎样的位置?让我们走出教室,去公园看看,其实,景点的位置也可以用?来表示。
(生:数对)(1)现在能用数对表示吗?需要什么帮助?PPT方格,有了方格的帮助,现在能表示了吗?(2)那给你们一个数对,能找到景点吗?(3)PPT盆景园,又有了新景点,怎么表示?如果在这呢?PPT点子图,问:给你这样的图,能确定他们的位置吗?小结:是的,没有规定,就有很多的不确定,有了规定,我们就能用数对来确定位置,这样,咱们多姿多彩的世界就可以用数来描述了。
2.练习十五第2题。
师:这是铺在地面的瓷砖(出示图片),你能用数对表示出这4块装饰瓷砖的位置吗?追问:(指同在第3列的两块瓷砖)这两块都在第几列?表示这两块瓷砖位置的数对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指同在第4列的两块瓷砖)这两块瓷砖呢?小结:表示同一列的数对中第一个数相同,表示同一行的数对中第二个数相同。
3.练习十五第3题。
谈话:这是学校艺术节上同学们布置的盆花,你能用数对表示每盆红花的位置吗?追问:红花位置的排列有什么规律?想一想,和同桌说一说。
4.知识拓展:认识经度和纬度。
师:这是我们的地球,科学家们规定这样的竖线叫经线,这样的横线叫纬线,根据经纬线可以确定地球上任意一点的位置。
瞧,知道了经度和纬度,我们就能确定北京的位置。
5.知识延伸:长方体盒子上点的定位。
师:大到地球,小到盒子,上面的点都能用数对来表示,先来看这个盒子的正面,给出规定,B点的位置怎么表示?F点呢?可以用今天学习的数对表示吗?这是一个立体图形哦,我们还可以走出平面去探索,你定会有新的创造和发现。
四、全课总结1.今天,我们学习了用什么方法确定位置?这样表示有什么好处?你有什么收获?2.同学们今天课堂表现出色,老师想用一个词来评价你们今天的数学学习情况。
(PPT出示字母图)A B C D EF G H I JK L M N OP Q R S TU V W X Y Z(6,1)师报数对:(3,1)(5,3)(4,3)(4,5)(5,5)(3,2)(1,4)(1,1)(2,3)生:Wonderful。
下课![作业布置]完成数学书99页“练一练”。
[板书设计]用数对确定位置第4列第3行记作:(4,3)读作:四、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