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素材-4同学相伴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下第4课《同学相伴》说课稿2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下第4课《同学相伴》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同学相伴》这一课,主要让学生认识到与同学相伴的重要性,学会与同学相处,享受与同学相伴的快乐。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同学之间的友谊,学会珍惜和维护这份友谊。
教材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的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我所面对的学生是三年级的学生,他们正处在小学阶段的关键时期。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开始有了自己的朋友圈,对友谊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他们对于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尤其是同学关系,还缺乏一定的经验。
因此,本节课的学习对于他们来说,既是对他们已有经验的巩固,也是对他们的一个引导和提升。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同学之间的友谊的重要性,学会与同学相处,享受与同学相伴的快乐。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同学之间的友谊,培养学生的换位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认识到与同学相伴的重要性,学会珍惜和维护同学之间的友谊。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同学之间的友谊的重要性,学会与同学相处。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同学之间的友谊,培养他们的换位思考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讨论法、游戏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展示教材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发生在校园里的故事,引发学生对同学之间友谊的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让学生分组讨论教材中的案例,引导学生换位思考,理解同学之间的友谊。
3.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论与同学相处的快乐时光,进一步体会同学之间的友谊。
4.游戏环节:设计一个寓意友谊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友谊的美好,增强对同学友谊的认识。
5.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同学之间友谊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学会珍惜和维护友谊。
新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4课《同学相伴》教案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4课〔同学相伴〕教案教学设计4 同学相伴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了解集体生活的重要性,学会在集体生活中与他人公平地合作与交流。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参加各种集体游戏和活动,培养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2〕通过列举一些故事或例子,让学生学会体会他人的需要和心情,3.感情与态度〔1〕培养友爱宽容、热爱集体、团结合作的品质。
〔2〕从小树立集体观念、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集体生活的重要性。
难点:学会在集体生活中与他人公平地合作与交流。
能理解他人的需要与心情,学会关爱他人。
教学过程:一:同学相伴的愉快师:今天我们来玩两个游戏。
学生活动:玩游戏1——蒙眼画脸谱游戏方法:1.在黑板上画三个圆圈,作为脸的轮廓。
2.选出三组同学,每组五人,分别承担画眼睛、鼻子、耳朵、眉毛和嘴巴的任务。
3.其它选出三名同学作为监督员,监督大家是否遵守游戏规则。
4.每组同学排好队分别站在三个圆圈的前面,用布蒙住自己的眼睛,并让监督员检查。
5.老师宣布开始后,学生依次走近黑板开始画五官,画完的同学就可以摘下蒙眼布。
6.游戏过程中,老师和监督员要提示同学注意平安。
7.班上其余同学作为群众评审,决定哪组画的五官位置最准确、最好看。
师:这个多人游戏好玩吗想象一下,假设没有这么多的同学,这个游戏还能玩得起来吗〔学生自由发言,教师依据学生谈的感受引出主题“同学相伴的愉快〞。
〕师:你还与同学们玩过哪些多人游戏呢学生自由发言。
师:有同学相伴的生活处处有愉快。
同学相伴不仅能一起学习,而且还可以开展许多丰富多彩的活动。
说一说你与同学们在一起的愉快往事吧。
生1:课间和同学们一起丢沙包。
生2:和同学们一起跳绳、玩老鹰捉小鸡。
生3:……师:有同学相伴,我们不仅能玩多人游戏,还可以展开更多有意思的活动。
〔设计意图:通过多人游戏导入课题。
学生在游戏中感受集体生活的乐趣。
问题设置旨在引导学生体会同学相伴的乐趣。
4.同学相伴-部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
同学相伴-部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学会与同学相互关心和帮助
•了解友情的含义和重要性
•学会团结协作,共同完成任务
教学内容
•学习故事《愚公移山》和《两个好朋友》
•讨论故事中所包含的友情、合作和团结精神
•进行小组合作活动,共同完成任务,体验同学相伴的快乐
教学过程
导入(5分钟)
1.教师向学生介绍今天的主题“同学相伴”,并询问学生对此有何了解。
2.让学生分享自己和同学之间的亲密经历,通过分享体会友情的美好和重要性。
学习故事(30分钟)
1.让学生听教师讲解故事《愚公移山》及《两个好朋友》。
2.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所体现的友情、合作和团结精神,关注主人公相互关心和帮助的表现。
3.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故事。
小组合作活动(35分钟)
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4人,教师向学生分发材料并解释任务。
2.要求学生在小组中共同完成任务,并且在完成任务过程中,要关心和帮助组内成员,并互相协作配合。
3.任务完成后,让每组向全班介绍他们的完成情况,并评价组员间的合作和团结能力。
总结(10分钟)
1.让学生回忆并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重点强调友情、合作和团结精神的重要性。
2.教师评价学生的学习表现,鼓励学生继续培养良好的品德和协作能力。
课堂作业
1.在家跟父母、朋友聊聊今天学的内容,分享自己班级的小组合作经历。
教学效果评估
1.学生在小组中合作配合的能力是否提高。
2.学生对友情、合作和团结精神的理解以及意识是否增强。
3.学生口头表述的流畅程度和宣扬能力是否能展示在学习之外。
2021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每课教学反思(附目录)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每课教学反思1 我是独特的1. 讲授内容过多,虽然从课文结构上跟孩子们强调的比较清楚,但是繁琐的内容可能会让学生无法从总体上了解。
2. 学生的发言比较少。
这一次太过于侧重教师的讲解,为学生分享了很多相关的故事,也讲了一些关于主题的内容,但是忽视了学生的感受,导致内容不够丰富。
3. 过于依赖课本。
道法课除了书本上的之外,我觉得可以扩充一些对学生们来说比较新颖的知识,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还让课程更加精彩。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多关注,多搜集,让内容更加精彩。
4. 作业布置不合理。
道法课可以布置一些关于本课的比较有创新的.作业,我让孩子们课下根据本节课讲的内容写一写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并想一想如何能够更好地改进呢?后来我觉得这一项作业太普通,类似地问题孩子们肯定接触过很多,可以创新性地布置一些其他的。
比如:做个小调查,调查你的父母和同学对你有什么印象?你身上哪些特点在他们眼中是独一无二的呢?你发现你的父母和同学身上又有哪些独特地地方呢?你眼中的自己和其他人眼中地你是完全一样的吗?这些可能会让孩子们更加地有参与性,也更愿意去动手实践。
道法课和语文课还是不一样的,它不像语文一样是有一些知识点需要强调的,所以学生自己的体验和分享是非常重要的。
2 不一样的你我他《不一样的你我他》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这节课体现《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的要点是:了解自己的特点,发扬自己的优势,有自信心。
知道人各有所长,学会欣赏和尊重别人。
我在执教前经过精心选材备课,我努力在教学方法、方式上创新,现作如下反思:在设计这堂课时,我努力让学生在游戏中、在参与活动中,感悟并提高一定的道德认知。
在活动化教学中,我注意了活动的层次性、目标性。
我设计了四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游戏“我的朋友在哪里”,让学生感受每个人的外貌不同,性别不同。
第二个活动是“圆圈变变变”通过大家在圆上作画,让学生知道,不同的人对同一件事情会有不同的想法。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同学相伴》的说课稿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同学相伴》的说课稿一、课程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道德与法治教育在学生的成长中越来越重要。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同学相伴》一课,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友情观,提高他们的社交技能,同时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二、课程目标1. 理解友情的含义,明白朋友的重要性。
2. 学会如何与同学友好相处,提高社交技能。
3. 培养学生对友情的热爱和珍惜,为他们的未来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本课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友情的意义”,通过故事和实例来让学生理解友情的重要性;第二部分是“怎样与同学相伴”,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的形式,让学生学会如何与同学友好相处;第三部分是“友情的表达”,通过实例和讨论,让学生了解并学习如何表达自己的友情。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首先,我会用故事导入的方式,讲述一个关于友情的小故事,引起学生对友情的兴趣和思考。
2. 讲解:然后,我会详细讲解每个部分的内容。
在讲解“友情的意义”时,我会通过一些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明白友情的重要性。
在讲解“怎样与同学相伴”时,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让他们学会如何与同学友好相处。
在讲解“友情的表达”时,我会通过实例和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并学习如何表达自己的友情。
3. 互动:在讲解的过程中,我会不断与学生互动,让他们有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同时,我也会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问题,尽力解答他们的疑惑。
4. 总结:最后,我会对本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同时也会鼓励学生自己在总结中提出他们对友情的理解和感受。
五、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观察和评价。
我会根据他们的参与度、表现和回答问题的质量来评价他们的学习效果。
同时,我也会鼓励他们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让他们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六、教学反思课后,我会对本次课进行反思。
我会思考本次课中哪些部分是有效的,哪些部分是需要改进的。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4《同学相伴》说课稿8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4《同学相伴》说课稿8一. 教材分析《同学相伴》是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的主题。
这一单元的主题旨在让学生认识到与同学相处的重要性,学会与同学相互尊重、相互帮助,共同成长。
本课《同学相伴》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活动,引导学生理解同学之间的友谊,培养良好的同伴关系。
在教材中,通过一个小故事,讲述了一个同学在班级中遇到困难时,其他同学如何伸出援手,给予帮助和支持。
这个故事让学生感受到同学之间的友谊和互助的重要性。
接着,教材提供了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通过讨论、分享和反思,进一步理解同学之间的相互关系,学会关心和帮助他人。
二. 学情分析在三年级的学生中,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交能力和团队合作经验。
他们开始意识到同伴关系的重要性,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对同学的关心和帮助。
然而,他们对于建立和维护良好同伴关系的具体方法和技巧还不够明确,需要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培养。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与同学相处的重要性,理解同学之间的友谊和互助的价值。
2.培养学生良好的同伴关系,学会尊重和关心他人,愿意主动帮助他人。
3.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分享和反思,提高自我认识和表达能力,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到与同学相处的重要性,学会与同学相互尊重、相互帮助,共同成长。
2.难点:培养学生主动关心他人,愿意伸出援手帮助他人的意识和行为。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讲授法:通过讲解教材中的故事和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同学相伴的重要性。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和观点,促进彼此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3.实践活动:通过角色扮演和小组合作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同学之间的互助和友谊。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生动的案例,讲述一个同学在班级中遇到困难时,其他同学如何伸出援手,给予帮助和支持。
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同学之间的友谊和互助的重要性。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第4课《同学相伴》第2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第4课《同学相伴》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同学相伴》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第4课的主题,本课主要让学生认识到同学相伴的重要性,学会与同学和谐相处,感受到友谊的力量。
第2课时内容主要围绕“同学相伴”这一主题展开,通过不同情境的创设,让学生体会到与同学相伴的快乐,学会关爱他人,培养良好的交往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交往能力,他们对同学相伴有一定的认识和体验。
但部分学生在与人交往时,可能还存在一定的障碍,如不敢主动与人交流、不懂得如何与人分享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这部分学生的需求,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们的交往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同学相伴的重要性,体验与同学和谐相处的快乐。
2.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3.提高学生的交往能力,学会与人分享、合作。
4.让学生感受到友谊的力量,珍惜同学之间的感情。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到同学相伴的重要性,学会与人和谐相处。
2.难点: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提高学生的交往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不同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与人交往,体验友谊的美好。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同学相伴的重要性,学会关爱他人。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情境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案例分析的相关材料。
3.准备课堂活动的道具和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到同学相伴的重要性。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3.操练(10分钟)设计一系列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与人交往,体验友谊的美好。
统编人教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4课《同学相伴》教案
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第4课《同学相伴》教案教材分析:本课编写依据是《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我们的学校生活”里的第4条“体会同学之间真诚相待、互相帮助的友爱之情;学会和同学平等相处。
知道同学之间要相互尊重,友好交往”。
《同学相伴》一课旨在引导学生体会与同学相伴的快乐,愿意与同伴在一起。
初步形成群体意识,不让一个人落下。
重点指导学生通过参加集体游戏和活动,培养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知道集体生活的重要性。
本课由两个板块组成。
第一个板块的话题是“同学相伴的快乐”,目的是引导学生体会同学相伴的快乐,愿意与同伴在一起。
在这一板块内部又分三个层次,分别是在共同游戏中体会同学相伴的快乐;在回忆往事中体会同学相伴的快乐;在反思离开同伴的生活会怎样中体会同伴的重要性。
第二个板块的话题是“不让一个人落下”,目的是引导学生初步形成群体意识,不让群体中一个人落下。
在这一板块内部又分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在游戏中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体会不让一个人落下的意义。
第二个层次是反思校园中有的同学受到忽视、冷落、排斥的现象,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体会被群体排斥后难受的心情。
第三个层次是在大雁互助的故事中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
学情分析:1、当前在儿童同伴交往中普遍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强烈,缺乏同伴观点采择能力,不能设身处地从同伴角度感受和理解他人的想法、情感。
他们往往总是以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为出发点,不顾及他人,很少关心他人,与他人不能和睦相处。
一些学生在同伴交往中,出现同伴交往能力不足的情况,个别学生还出现退缩性交往行为。
2、告别了懵懂的低年级生活,通过两年半的学校生活,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拥有了较多的与同学相伴的生活经验。
引导学生体会共同生活的快乐,有利于他们初步理解共同生活对于个体的意义。
虽然快乐是学生共同生活的主要体验,但是在校园生活中,依然还存在被冷落、忽视和排斥的现象,一些同学无法体会到共同生活的快乐,尤其留守儿童、贫困家庭儿童等更需要关注。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同学相伴》教学设计
《同学相伴》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通过游戏与活动,明白同学相伴的快乐和意义。
2.初步体会共同生活对个体的意义。
3.乐于在生活与学习中与同伴合作、分享。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体会同学相伴的快乐。
难点:体会集体对个人成长和发展的意义。
三、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四、教学过程【课堂引入】视频导入:《团结的螺丝钉》导语:大家看过动画片螺丝钉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螺丝钉的故事,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出示任务:观看视频。
反馈指导:认真体会视频的内涵。
教师总结:螺丝钉之间需要相互帮助,相互协作。
同学间的互帮互助,不仅会更有效加深我们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同时也能从彼此身上找到闪光点,一起快乐学习与成长。
同学们会喜欢努力奋斗的过程,更会喜欢大家一起努力奋斗的过程。
学习和成长的路上,大家并不孤单。
设计意图:通过国学视频小故事的引入,让学生认识到集体力量的伟大,进而明白同学相伴的意义。
一、相伴一起很快乐活动一:小小分享会,相伴一起的时光导语:大家还记得这些照片的来历吗?出示照片:活动照、集体照师:我们已经在学校渡过了将近三年的时光,在这段快乐的日子里,留下了我们很多的欢声笑语。
有同学相伴的生活处处有快乐,同学相伴不仅能一起学习,而且还可以开展许多丰富多彩的活动。
在过去的时间里,我们班获得了很多荣誉,这份荣誉属于我们每个人,更属于我们的班集体。
让我们为自己鼓掌,也为班集体鼓掌。
出示任务1:下面我们一起玩一个集体小游戏——《蒙眼画脸谱》,请大家仔细阅读课本22页中游戏规则,根据规则选出游戏成员。
反馈指导: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师总结:同学们玩的多开心,大家想象一下,假如没这么多同学,这个游戏还能玩起来吗?通过这个游戏,我们深切的体会到快乐离不开同伴的参与,有同学相伴互助,我们不仅能玩多人游戏,还能开展很多其它有意思的活动。
出示任务2:分享与同学在一起的快乐往事吗?反馈指导: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教师总结:从同学们的分享和回忆中,我们似乎又回到了那段快乐的经历,再想一下,如果没有同伴的陪伴,你的生活会是怎样的呢?出示任务3:想象没有同伴的陪伴,你的生活是怎样的?反馈指导:引导学生积极讨论,踊跃分享。
统编人教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4课《同学相伴》教案
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第4课《同学相伴》教案教材分析:本课编写依据是《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我们的学校生活”里的第4条“体会同学之间真诚相待、互相帮助的友爱之情;学会和同学平等相处。
知道同学之间要相互尊重,友好交往”。
《同学相伴》一课旨在引导学生体会与同学相伴的快乐,愿意与同伴在一起。
初步形成群体意识,不让一个人落下。
重点指导学生通过参加集体游戏和活动,培养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知道集体生活的重要性。
本课由两个板块组成。
第一个板块的话题是“同学相伴的快乐”,目的是引导学生体会同学相伴的快乐,愿意与同伴在一起。
在这一板块内部又分三个层次,分别是在共同游戏中体会同学相伴的快乐;在回忆往事中体会同学相伴的快乐;在反思离开同伴的生活会怎样中体会同伴的重要性。
第二个板块的话题是“不让一个人落下”,目的是引导学生初步形成群体意识,不让群体中一个人落下。
在这一板块内部又分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在游戏中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体会不让一个人落下的意义。
第二个层次是反思校园中有的同学受到忽视、冷落、排斥的现象,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体会被群体排斥后难受的心情。
第三个层次是在大雁互助的故事中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
学情分析:1、当前在儿童同伴交往中普遍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强烈,缺乏同伴观点采择能力,不能设身处地从同伴角度感受和理解他人的想法、情感。
他们往往总是以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为出发点,不顾及他人,很少关心他人,与他人不能和睦相处。
一些学生在同伴交往中,出现同伴交往能力不足的情况,个别学生还出现退缩性交往行为。
2、告别了懵懂的低年级生活,通过两年半的学校生活,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拥有了较多的与同学相伴的生活经验。
引导学生体会共同生活的快乐,有利于他们初步理解共同生活对于个体的意义。
虽然快乐是学生共同生活的主要体验,但是在校园生活中,依然还存在被冷落、忽视和排斥的现象,一些同学无法体会到共同生活的快乐,尤其留守儿童、贫困家庭儿童等更需要关注。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下《同学相伴》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下《同学相伴》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同学相伴》这一单元主要让学生感受到与同学之间的友谊与互助。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同学之间应该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共同成长。
教材中通过生动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同学关系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处理同学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小学阶段后,逐渐开始建立自己的社交圈,与同学们建立深厚的友谊。
但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也会遇到各种问题,如同学间的误解、矛盾等。
因此,在进行《同学相伴》的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他们理解同学关系的重要性,学会处理同学间的矛盾和冲突。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同学之间应该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共同成长。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处理同学间矛盾和冲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珍惜同学之间的友谊,形成良好的同学关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同学之间应该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共同成长。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处理同学间矛盾和冲突的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情景模拟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卡片等辅助教学,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发生在校园里的故事,引出同学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让学生分组讨论教材中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之间如何相互关心、相互帮助。
3.小组讨论:让学生围绕教材中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培养他们处理同学间矛盾和冲突的能力。
4.情景模拟:设置一个同学间的矛盾场景,让学生分组模拟处理,锻炼他们的实践能力。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同学关系的重要性,以及处理同学间矛盾和冲突的方法。
6.课堂练习:布置一道关于同学关系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思考和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课题:《同学相伴》2.教学内容: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共同成长3.处理矛盾和冲突的方法:沟通、理解、包容、互助八. 说教学评价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价他们的参与度。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下第4课《同学相伴》教学设计2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下第4课《同学相伴》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同学相伴》是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下第4课的主题,教材从同学之间的相互陪伴、友谊的力量、如何与人相处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阐述。
本节课的内容旨在让学生理解友谊的重要性,学会与人相处,珍惜身边的同学相伴。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对友谊有了初步的认识,知道朋友对自己的重要性。
但部分学生可能还没有完全掌握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处理人际关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这部分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友谊的力量,认识到朋友对自己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与人相处的能力,学会珍惜身边的同学相伴。
3.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培养良好的品德。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友谊的力量,学会与人相处。
2.难点:培养学生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友谊的力量。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学会与人相处的方法。
3.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用于教学分析。
2.准备教学PPT,展示相关图片和文字。
3.准备时间:40分钟。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友谊的重要性,如:“你们有自己的朋友吗?朋友对你们来说意味着什么?”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教材中的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友谊的力量。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物是如何与人相处的,从而让学生学会与人相处的方法。
3.操练(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案例分析自己身边的朋友关系,讨论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处理人际关系。
讨论结束后,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4.巩固(5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总结和点评,强调友谊的重要性,以及与人相处的方法。
道德与法治人教三年级下册不让一个人落下(教案)
教学内容: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P25——P27.《不让一个人落下》教学设计:课程介绍:1教材简析《不让一个人落下》是部编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第四课《同学相伴》的第二课时。
本课旨在培养学生形成初步的集体意识,懂得在集体中与他人互相帮助,共同努力,共同进步,不让一个人落下。
2设计理念以活动为载体,寓教于乐,在游戏中体会不能让一个人落下。
对话反思校园生活中出现的冷漠排斥和忽视现象,知道在班级生活中该怎样与他人相处不让一个人落下。
展示抗疫期间学教成果感受有老师有同学相伴的温暖,体会学校没有落下每一个人。
最美逆行者们团结一心抗击疫情,感受集体的力量,体会祖国没有落下我们每一个人。
3教学流程回顾导入→海岛求生→案例分析→美文欣赏→成果展示→最美逆行者→全课总结一、回顾导入(唤醒已有班级生活经验,重温集体生活的幸福快乐。
)同学们,大家好!我是王老师。
老师在你们爸爸妈妈的朋友圈和我们的班级相册里找到了这些照片。
看到这些照片,你有什么感受呢?学生汇报(视频)小结:每一个人的学习和生活都离不开集体,瞧,有了同学相伴,大家一起学习,一起运动,一起活动,我们的成长是多么精彩,多么快乐啊!二、游戏—“海岛求生”(在游戏过程中思考如何做到互相帮助感受不落下一个人的重要性。
)1、游戏:今天让我们和小伙伴一起来玩一个有意思的游戏吧,首先来看游戏规则——海岛求生(ppt出示游戏的规则)游戏背景:(主持人)一群游客乘坐游艇出海看风景。
可是很不幸,在他们即将到达目的地时,游艇触礁了,艇上的游客分批爬上附近的小礁石。
游戏方法:以小组为单位,小组成员一起站在报纸上,把报纸当作“礁石”,把地面的其它地方当作“大海”,成员们要一起努力,不让小组中的任何一员掉进“大海”里。
当现场主持人喊“海水漫上来啦!”,大家就把报纸对折。
然后小组成员重新站在报纸上,继续努力不让小组中任何成员掉进“海”里。
当现场主持人说“海水又漫上来了!”大家就把报纸再对折,重复前面的活动。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4 同学相伴》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4 同学相伴》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同学相伴》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认识到与同学相处的重要性,学会尊重他人,善于合作,体验友谊的美好。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理解同学之间的友谊对自己成长的重要性,学会与同学和谐相处,共同成长。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社交能力,但对于同学之间的友谊和合作还需进一步引导。
他们在与同学相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如沟通不畅、合作不愉快等。
因此,教师需要通过实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友谊的重要性,学会与同学和谐相处。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同学之间友谊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善于合作的品质。
3.引导学生体验友谊的美好,学会与同学和谐相处。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同学之间友谊的重要性,学会与同学和谐相处。
2.难点: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善于合作的品质。
五. 教学方法1.实例分析: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友谊的力量,理解同学之间友谊的重要性。
2.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分享与同学相处的经历,培养尊重他人、善于合作的品质。
3.情景剧:学生表演情景剧,模拟同学之间的互动,进一步引导学生体验友谊的美好。
4.总结反思:通过课堂小结,让学生回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相关课件,展示生活实例和小组讨论题目。
2.情景剧剧本:准备情景剧剧本,提前让学生熟悉。
3.教学素材:收集一些关于友谊的文章、故事等,用于拓展环节。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友谊的力量,引发学生对同学之间友谊的思考。
2.呈现(10分钟)展示教材中关于同学友谊的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友谊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与同学相处的经历,培养尊重他人、善于合作的品质。
4.巩固(5分钟)利用情景剧让学生模拟同学之间的互动,进一步引导学生体验友谊的美好。
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4.【教案】同学相伴-人教部编版
你平时在学校里都和哪些人玩?你们都会玩什么?感觉怎么样?(ppt第4页)
教师小结:有了同学的相伴,我们玩耍——真快乐!(板书:相伴一起玩耍真快乐)
4、说“相伴的快乐”
除了玩,你和同学在一起还发生过哪些快乐的事?
出示课件(ppt第5页)
教师相机总结板书:
一起分享——真快乐
互相帮助——真快乐
借助图片,回忆与同学相处的其他快乐
5、欣赏视频《我们在一起》
【设计意图】游戏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感受、体验与同学玩耍的快乐。
【设计意图】生活图片、生活场景的引入,帮助学生回望过去的生活,从中获得良好的情绪体验,懂得同伴相处的重要,更增加了对同伴的亲近感。
活动三:我们不分离
1、听故事《七彩音符》(ppt第8页)
2、链接生活,提升情感
道德存在于生活之中,我们要教会学生学会“回望”过去的生活,引导学生回忆、整理已有的生活经验,提取有道德价值的内容。教学中,通过游戏的引入,图片中生活场景的再现,帮助学生回忆曾经与同学相处的快乐时光,进而获得良好的情绪体验。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与同学间的友爱之情,体会同学相伴的快乐,喜欢并乐于主动和同学交往。
要求:离开大家后,“1”会遇到什么情形呢?四人小组讨论一下,可以讲一讲接下来发生的故事,也可以几人合作来演一演。
2、小组讨论(ppt第9页)
交流
预设:“1”离开大家后,一个人走在路上,大家看见了,说:“1”,你好,为我们唱首歌吧,它张开嘴巴唱起歌来,“1”“1”“1”……怎么这么难听啊?大家纷纷捂起耳朵跑走了。“1”伤心地哭了。
师:是的,我们与同学朝夕相处,对他们的样子,特点已经非常熟悉了,我们有些人还成为了非常要好的朋友呢。
小学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学反思第一单元我和我的同伴1、我是独特的教学反思三年级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的萌芽阶段,对自我的认识与了解比较模糊,且多停留在对自我外在特征、活动特长方面的认识。
因此,需要多角度地引导学生了解自身的特点与品质。
同时,由于三年级学生对自我的认识比较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面对负面评价容易产生不自信、不能正确地看待自己的情况。
针对上述问题,本课确立了从多角度了解自己,能够正视并改正自己的不足,并能肯定和接纳自己的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建立自信。
第一个板块的话题是“我有自己的特点”,设计了了解自己的外貌特点和兴趣爱好,了解他人对自己的看法,认识理想自我,以及通过个人秘密的角度感受自己内心世界的四个活动,让学生多角度地了解自己。
第二个板块的话题是“我能变得更好”,交织了两条逻辑思路。
一条是叙述小健的成长故事,通过小健和不倒翁的对话看到小健从自我怀疑到自我肯定的转变过程。
另一条思路是引导学生回到自己的生活实际,正确看待自己的优缺点,有自信改正缺点,并能肯定接纳自己。
以“赞赞自己”这一拓展活动,进一步引导学生树立自信。
2、不一样的你我他教学反思《不一样的你我他》在设计这堂课时,我努力让学生在游戏中、在参与活动中,感悟并提高一定的道德认知,通过活动化教学力求改变过去我讲你听的方式。
在活动化教学中,注意了活动的层次性、目标性。
在这课教学中,我主要设计了四个活动:它包括“我的自画像”“我们的想法一样吗”“我们共同来作画”“我们是班里的骄傲”四部分。
我从学生对自己的了解画自画像开始入手,让学生把自画像与同桌和小组的同学比较一下,看哪些一样哪些不一样,让学生从中了解自己和别人有不同的特点,意识到每个人各有不同。
通过组织学生画同一幅画,来引发学生思考:如果大家都只喜欢同一种色彩,画出的画会怎样?为什么会有色彩丰富的花,人们之间的差异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呢?学生通过对这一普通的生活现象的关注,体验到人与人有不同的选择和想法,我们要表现自己的选择和想法,同时也要学会尊重他人的选择和想法,为后面让学生学会宽容理解他人打下基础。
部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4课《同学相伴》优秀教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同学相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同学相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夸夸我的同学》教案教学目标情感与态度:从欣赏、尊重别人和被别人欣赏、尊重中,感受到愉悦。
过程与方法:通过游戏体验、交流同学相处的小故事让学生充分感受与同学的友爱之情,学会真诚待人,尊重他人。
知识与技能: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会欣赏和尊重别人。
教学重点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学会欣赏别人。
教学难点学会发现欣赏他人优点的方法,感受与同学的友爱之情,学会真诚待人,尊重他人。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活动一:猜猜他是谁1、师:(带大拇指头饰)同学们,仔细观察,我今天有什么不一样?2、师:大家真会观察。
告诉你们,我是大拇指俱乐部的部长。
今天,我是专门来招收会员的。
想参加吗?3、师:不过,想成为我们大拇指俱乐部的成员就要能找出你身边的小伙伴的优点和长处。
能不能做到?4、师:大拇指俱乐部的会员测试现在开始。
第一场测试:猜猜他是谁?(教师贴卡片)同学们,想想你最喜欢的小伙伴有什么优点,等会儿请你说大家猜。
5、师:现在让我们来说说吧!开始之前,我有个小小的建议:如果同学猜对了,请大家一起夸夸猜对的同学和被猜的同学。
好吗?6、学生依次说说自己小伙伴的优点长处,让大家猜。
7、教师相机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发现他人优点,并随机采访被夸奖的学生,让他说说被大家夸奖时的感受。
8、师:你们可真棒!一下子说出那么多小伙伴的优点,而且一猜一个准。
你们能把其中的秘诀告诉我吗?9、小结:我明白了,只有会观察,才能发现别人的优点和长处。
活动二:优点擂台赛1、师:同学们,你们刚才的表现实在太出色了。
不过还有更大的挑战等着你们呢?下面,让我们进入第二场测试:优点擂台赛。
(教师贴卡片)同座之间互相找优点,比比谁为对方找的优点多,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夸夸对方,把快乐送给他。
2、师:同学们,优点擂台赛马上开始了。
擂台赛还想邀请了几位小记者,谁愿意参加?(教师请四位同学上台。
)3、师:这次采访的内容是:当你夸奖别人时心里怎么想?当别人夸奖你时,你怎么想?(实物投影仪出示问题)4、教师随机选取4-5对同座上台互夸,小记者相机采访。
统编版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素材-4同学相伴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统编版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素材-4同学相伴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中,我们重点关注了学生在校园生活中遇到的同伴难题,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解决这些难题,提高他们的道德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堂中,我提供了一些生活中的难题事例,例如同伴被孤立、同伴犯错误等,让学生分组讨论并提出解决方案。
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不仅能够认识到同伴困境的存在,也能够学会如何关心、帮助同伴,培养出团结互助的精神。
三、引导了学生做一个“不让一个人落下”的人在本节课的最后,我希望学生能够将所学的道德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成为一个“不让一个人落下”的人。
我通过一个小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分组进行合作,每个小组需要将一位同学从起点带到终点,期间不能让他落后。
这个游戏既考验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也让他们深刻体会到“不让一个人落下”的重要性。
最后,我鼓励学生将这种精神带回到日常生活中,成为一个真正的“同学相伴”的人。
总之,在教学《同学相伴》这一话题时,我们应该注重将道德理念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行为惯。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帮助学生在日后的生活中做一个关爱他人、团结互助的人。
教材中的第三个例子可能在每个班级中并不常见。
但是在我们班上,上学期有一位同学因为骨折而需要坐轮椅上学。
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给予了他许多细微的关怀,如帮助他喝水、如厕、午餐和阅读体验等。
因此,如果我们直接在课堂上呈现教材中列举的例子,对于我们班的学生来说,这毫无意义。
他们已经做得很好了,我们需要更深入地挖掘这个例子,让他们在道德认知上有所提升。
为了让学生真正地学有所获,我们需要引导他们思考更多的问题。
我们可以使用自己班级的真实案例,让学生关注同伴的各种需求,从生理需求到精神需求。
这种设计是正确的,因为在课堂上,受伤同学的几句话就让大家陷入了深思。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换位思考,从而了解同伴的真正需求。
即使出于“关爱”的本心,我们也需要考虑得更周全,这样才能更好地相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学相伴》教学反思
本课作为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我和我的同伴”中最后一课《同学相伴》的第二个子话题——“不让一个人落下”,位于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最后一课,是学生由认识自我个体的特点转向关注共同生活的一个关键节点,对于学生日后融入集体、关爱他人、和谐共处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当我们执教这个属于学生校园生活领域的话题时,更加应该关注的是由学生日常生活生成的最为真实的事例,在这些他们身边甚至他们自己身上的事例中去引导他们生成应有的道德约束,变他律为自律,从而有效地把“知”转化为“行”。
孩子不是孤立的,他是环境当中的一个人,学校教育的任务就是要把学校与社会、教育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学生正确的道德理念和道德情感需要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来体验和感悟,学生头脑中已经形成的正确的道德理念和道德情感需要通过各种活动来加以巩固和深化,进而形成良好的道德和行为习惯。
只有这样长期地坚持下去,才能积极地帮助学生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带着这样的思考,我在设计教学策略时,就着重从学生的实际校园生活入手了:一、回顾了生活中的同伴欢乐情谊
课前首先出示一组学生快乐校园生活的集体照,请学生欣赏。
问问大家三年的共同生活给大家留下了什么印象?从而让学生能够品味大家相处相伴的乐趣。
此环节活动安排,既有对本课中上一个话题“同学相伴的快乐”的延续与顺承,也在轻松愉快的回忆中开启了同伴彼此的亲密关系之门,顺势导出本节课的学习主题。
学生们看得非常认真,流露出的笑容也自然真诚,内心对自己三年来的成长之路充满幸福体验。
二、解决了生活中的同伴难题事例
从教材页呈现的三个具体事例来看,初步设计的时候,我把这三个事例都考虑到课堂思辨的环节中去了,但是从我们预设的学生观点来看,事例一和事例二学生可以谈的观点都是类似的,说来说去都是那样几句话,为什么会这样?原来第一、二个事例“运动会摔跤带来的埋怨”和“没有戴红领巾受到的责怪”属于同一个层面的平推事例,都是学生无意中对班级荣誉造成了损害,但是同学们的责怪看起来又确实是为了班级荣誉,无可厚非。
怎样帮助学生厘清其中的关系?会不会
是在老师关注方向的变化下,学生的观点也如同墙头草一样摇摆不定?课堂上,必须让孩子们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在不同的集体活动中,需要得到体现的活动价值并不相同,有的活动侧重竞争优劣,有的活动侧重体验快乐,有的活动侧重能力提升,有的活动侧重团队协作。
为此,我把教材上第一个事例“做了减法”,而把自己学校将要到来的运动会报名工作中的这个难题抛出来,打开他们的话题,激活他们已有的相关生活经验,从而引导孩子们展开思辨,充分阐述自己的理由,在思——辨——再思——再辨的过程中一步步明晰这个问题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只有怎样才是最合理的处理方式。
学生课堂上投票的数据变化就真实地再现了他们心中对这个问题的认知提升:只要心中有集体,有他人,有同伴,就是好样的。
第二个事例运用逆发生的方式,一封当事人的书信引出孩子们的自我反思,内省的过程让课堂上真情涌动,感人至深。
我相信班级中下次再有这样的事情发生,他们的处理方式一定会更加温情、合理,伙伴们之间的感情一定愈加深厚!
教材中第三个事例是校园中常见的,但是不见得每个班级都会遇到。
恰巧我班上学期就有这样一位同学骨折后坐轮椅上学,也的确在喝水、如厕、午餐、阅读体验等许多方面得到了同伴们的细微呵护。
我想如果就教材中列举的事例直接在课堂上呈现,对我班学生来说就毫无价值可言,现实生活中他们已经做得这么好了,还要他们辨析把骨折同学单独丢在教室里的做法,就等于是为了用教材而用事例。
怎样才能使学生的道德认知在通过学习比原有的层面有所提升,让他们真的学有所获?我想,顺着教材事例的思路,改用自己班级真实事例,教师能不能挖掘出受伤同学在吃饱饭以外的其他需求,引导学生关注同伴的层面从生理需求到精神需求有所攀升?事实证明,这样的设计是正确的,课堂上受伤同学的几句话,让大家陷入深思。
这时引出“换位思考”,从而告诉学生即便是出于“关爱”的本心,也有我们考虑不周的地方,看来更多的换位思考才能让我们了解同伴的真正需求啊!
三、运用到生活中的同伴正确相处
“海岛逃生”游戏在教材中安排于本课时内容的首页,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我调整到孩子们对同伴、团队有了充分的认知体验之后进行,一是因为这个游戏本身涉及到生命层面的高度,二是能够在这个由知到行的游戏中有效挖掘到学生本
真的东西进行呈现。
课堂上孩子们都能紧抓同伴,绝不放弃,甚至部分学生能做出一些牺牲自我利益的方式给同伴带来生的机会,把自己的脚垫在下面让同伴踩上,用自己的身体托举个子小的同学,拼命抱紧同伴忽略自己的安全,这些都是令人欣喜的亮点,运用互动课堂把游戏中最本真的表现投送到大屏幕上,请大家自己看,这是最有力的教育,胜过一切说教!
教材的灵活处理,现代化教育手段的支持运用,都为这节课带来了不少亮点。
但课堂是遗憾的艺术,一节课总会有不如人意的地方,静思梳理,这节课上我在学生事例思辨环节中,给予他们充分表述的时间还不够,只要孩子还有不同的观点,就应该让他说出来,有时候课堂上生成的教育切入点比老师预设的还要更加好。
在游戏环节,老师注意捕捉孩子们动作上的互助、团结,但其实他们的言语中也是有许多类似的表达,有的学生喊“抓紧我的手,我在就不会让你掉下去!”还要学生紧拥一团彼此鼓励“坚持一下,再坚持一下!”特别是那个把脚垫在下面的孩子说“别担心我的脚,现在重要的是你的生命!”如果能抓住这样几个典型的孩子的话语,结合推送的游戏视频和照片,就更加立体地展现了孩子们彼此关爱、互相助力、绝对不让一个人落下的道德发展轨迹。
儿童道德发展是一个由他律逐步向自律、由客观责任感逐步向主观责任感的转化过程。
学生道德的形成既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
因而我的所有设计目的都在于引起学生对已有的生活进行道德反思,丰富学生的体验、感悟,在课堂教学中促使学生由感知生活经历上升到形成生活经验、生成生活智慧,从而促进有效的学习,实现个人道德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