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王戎不取道旁李优质教案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公开课教案第【1】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戎、诸、竞”3个生字,会写“戎、诸、竞、唯”4个字,理解文言词汇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划分文言文节奏。
了解故事情节,3、体会王戎善于观察分析,不盲从的优秀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流利朗读这篇文言文,能够理解文中大意。
教学难点:学习王戎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分析的品质。
三、教学方法朗读法、问答法、谈话法,多媒体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通过谈话导入:(展示多媒体)同学们你们看,这有颗硕果累累的李树,你们想不想摘几个吃啊?但有一个小朋友并没有去吃,你们说这是为什么呢?(板书:王戎不取道旁李)(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根据书上注音及工具书,认读本课生字词。
2、播放范读音频,引导学生进行文言文朗读,学会文言文的朗读方式,停顿特点。
3、品读课文,对照注释阅读课文,疏通文意。
简单了解文中思路。
(三)深入研读,重点感悟1、简要说说王戎做了什么事。
(板书:王戎)明确: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许多小孩一起玩耍。
他们看见路边李树上果实累累,压得树枝都弯下去了,许多孩子都争先恐后地奔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动。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李树在路边竟然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
”摘来一尝,的确如此。
(板书:道旁李树、唯戎不动、此必苦李)2、王戎为什么事先就知道李子是苦的?明确:因为在路边,如果是甜的,早就被别人摘光了。
3、小组讨论,从中可以体现出王戎怎样的品质?明确:他善于观察,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善于思考和分析,从观察到的现象中思考路边的李子无人摘的原因,进行分析、推断,得出正确的结论。
他是一个聪明、机智、善于动脑的孩子。
4、这件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同学们应该怎么做?明确:文章最后讲“取之信然”说明他的推理是正确的,我们应该学习王戎的品质,他观察仔细,善于动脑筋,能根据有关现象进行理智的推理判断。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5课《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5课《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教学内容《王戎不取道旁李》选自《世说新语·雅量》。
本课是一篇文言文,讲述了王戎七岁时,与其他小孩一起玩耍,看到路边的李子树上挂满了李子,其他小孩都争相跑过去摘,只有王戎没有动。
王戎解释说,树长在路边却还有这么多李子,必然是苦李。
通过王戎冷静分析,不盲从大家的举动,突出了王戎的聪明机智。
教学目标1. 学习生字词,了解课文内容,理解“诸、竞走”等字词的意思。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
3. 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话讲述课文内容。
4. 感悟王戎观察仔细、善于思考、不盲从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1. 朗读课文,理解词句的意思。
2. 理解课文,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3. 感悟王戎的优秀品质。
教具学具准备1. 课文插图。
2. 生字卡片。
3. 纸和笔。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文言文,激发学生对新课文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词句的意思,注意停顿,读通句子。
3. 检查反馈:教师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对重点词句进行讲解,确保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4. 品读感悟:引导学生细读课文,理解王戎的行为和想法,感悟王戎的优秀品质。
5. 交流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6. 总结提升:教师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王戎的优秀品质,引导学生向王戎学习。
板书设计- 课题:王戎不取道旁李- 重点词句:王戎、道旁李、诸、竞走- 王戎的优秀品质:观察仔细、善于思考、不盲从作业设计1. 抄写生字词。
2. 熟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3. 想一想,王戎的优秀品质对自己的启发。
课后反思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王戎的优秀品质。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自读、讨论、分享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同时,我也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从王戎的行为和想法中,感悟到观察仔细、善于思考、不盲从的优秀品质。
25王戎不取道旁李 (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25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内容《25王戎不取道旁李》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讲述了战国时期魏国大臣王戎坚决不取道旁李子的故事。
本课旨在通过王戎的故事,引导学生理解诚实守信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高尚品质。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情境体验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习王戎诚实守信的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难点1. 理解王戎不取道旁李的原因,体会其诚实守信的品质。
2. 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汲取诚信的力量,培养自己的道德品质。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学生用书、笔记本、彩色笔。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引出王戎的故事。
2. 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注意字词的发音和句子的停顿。
3. 理解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王戎不取道旁李的原因。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王戎品质的理解和感悟。
5. 情境体验: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模拟王戎面对诱惑时的选择,体验诚信的重要性。
6. 总结提升:教师总结本课内容,强调诚实守信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板书设计1. 《25王戎不取道旁李》2. 课文结构:背景介绍、故事情节、道理启示3. 重点内容:王戎的品质、诚实守信的重要性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王戎品质的感悟文章。
2. 课后实践:观察身边的诚信行为,记录下来,与同学分享。
课后反思1.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到,教学过程是否顺畅,学生的参与度如何。
2. 学生反思:自己对王戎品质的理解是否深入,如何在生活中践行诚实守信。
3. 改进措施:针对教学过程中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王戎不取道旁李 教学教案(多篇)
25 王戎不取道旁李【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学习王戎聪慧机智、细心观察的品质,多动脑,勤思考,根据有关现象进行理智的推理判断。
语言运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熟悉文言文的表达方式,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思维能力: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并能解释“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
审美创造:引导学生加入自己的理解,声情并茂地把故事讲精彩。
【课前解析】关注人物:王戎,魏晋时期名士,竹林七贤之一,自幼聪颖,神采秀彻。
据说能直视太阳而不目眩。
裴楷称赞他说:“戎眼烂烂,如岩下电。
”关注出处:《世说新语》是我国南朝宋时期(420-581年)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
是由南朝临川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关注内容:本文讲述了王戎幼时即善于思考、冷静推断的故事: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一些小朋友出去游玩。
他们看见路边有一棵李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弯了。
那些小朋友争着跑去摘李子,只有王戎站着不动。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这树长在大路边,还有这么多李子,一定是苦李子。
”大家摘来一尝,果然是苦的。
“道旁苦李”这个成语就出于此文,也叫“道边苦李”。
关注词语:课文中有些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意思相近。
如,“诸”是“众”的意思,“竞”指“争着”,“必”是“一定”的意思。
有些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差别比较大。
如,“走”在文言文中常指“奔跑”。
【教学目标】1. 认识“戎、诸”等4个生字,会写“戎、尝”等5个生字。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能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重点)4. 能解释“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
(难点)【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收集王戎生平及《世说新语》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我们来看看课文《精卫填海》,回忆一下说一说: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有哪些?(出示课件2)今天,让我们走进另一篇小古文,出示课题。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5.王戎不取道旁李》【优质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5.王戎不取道旁李》【优质教案】一. 教材分析《25.王戎不取道旁李》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
课文讲述了王戎小时候的一个故事,通过王戎不取道旁李的行为,展现了他的聪明才智和独立的思考能力。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中的道理,以及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思考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帮助来理解课文内容。
此外,学生可能对古代的故事和文化背景不太了解,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适当的补充和拓展。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能够掌握生字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3.能够理解课文中的道理,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4.能够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思考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和掌握。
2.对课文中的道理的理解和表达。
3.对古代故事和文化背景的了解。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生字词,讲解课文中的道理。
2.提问法: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3.讨论法: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和分享。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文本和配套课件。
2.生字词卡片。
3.相关古代故事和文化背景的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王戎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课文文本,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意思。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生字词的认读和理解,通过提问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道理。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和表达课文中的道理,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供相关古代故事和文化背景的资料,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和讨论,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次课程进行小结,强调课文中的道理和价值观。
25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四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
25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一、教学内容《25王戎不取道旁李》是一篇选自《世说新语》的文言文,讲述了王戎七岁时,与其他小孩一起玩耍,见到路边的李子树上结满了李子,其他小孩都争相去摘,只有王戎没有动。
别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王戎通过观察和思考,判断出路边的李子很可能是苦的,因此不去摘取。
这个故事赞扬了王戎的观察力和判断力,教育孩子们要善于观察和思考,不要轻信表面现象。
二、教学目标1. 学习生字词,理解词语的意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 通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了解课文内容,体会王戎观察仔细,善于动脑筋,能够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的特点。
3. 诵读课文,感受古文的魅力。
4. 学会观察,勤于思考,善于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能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三、教学难点1. 体会王戎观察仔细,善于动脑筋,能够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的特点。
2. 读懂课文,背诵课文。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书、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李子树,引导学生观察李子树的特点,引出王戎的故事。
2. 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注意字词的发音和停顿,理解课文大意。
3. 疏通文意: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疏通文意,了解课文内容。
4. 体会王戎的特点:通过分析王戎的行为和语言,引导学生体会王戎观察仔细,善于动脑筋,能够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的特点。
5. 诵读课文:学生诵读课文,感受古文的魅力。
6.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用自己的话讲述王戎的故事,交流观察和思考的重要性。
7.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观察和思考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25王戎不取道旁李王戎:观察仔细,善于动脑筋,能够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
七、作业设计1. 抄写生字词。
2. 背诵课文。
3. �搜集关于观察和思考的小故事,下节课分享。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5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5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教学内容《王戎不取道旁李》选自《世说新语·雅量》。
文章讲述了魏晋时期,王戎七岁时,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看到路边李子树上结满了李子,其他小朋友都争相去摘,只有王戎没有动。
王戎解释说,树长在路边却还有这么多李子,说明李子很可能是苦的。
后来经过验证,果然如此。
本文赞扬了王戎观察仔细,善于动脑筋,能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
教学目标1. 认识“戎、尝”等5个生字,会写“戎、尝”等9个字,会写“王戎、诸儿”等词语。
2. 积累“走马观花、大惊小怪”等词语。
3. 诵读课文,借助注释和课内外资料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言文表达的特点,并尝试运用借助注释、组内交流、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4. 能根据词句意思,用自己的话讲述课文内容。
5. 联系自己身边的事例,和同学交流对王戎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看法。
教学难点1. 理解王戎根据“树在道边而多子”推断李子苦的原因。
2. 体会王戎观察仔细,善于根据现象进行推理判断的特点。
教具学具准备1. 课文插图2. 生字词卡片3. 《世说新语·雅量》文本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解题导入,学习生字1. 出示课题,解题:顾名思义,课题告诉我们,王戎不摘路边的李子。
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走进课文寻找答案。
2. 学习生字。
(1)自主探究:学生自读,画出生字,借助工具书读准字音,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2)检查反馈:教师根据交流情况正音、析字形,引导学生识记字形。
重点指导:①“戎、诸”是左右结构,书写时要注意“戎”左窄右宽,“诸”左宽右窄。
②“竞、唯、悟”是上下结构,书写时要注意“竞、唯”上宽下窄,“悟”上窄下宽。
③“尝”是独体字,书写时要注意字形的匀称。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1. 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出示节奏划分,引导学生根据节奏读课文,读出停顿。
3. 交流:借助注释、工具书、组内交流,用自己的话讲述课文内容。
25《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四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
25《王戎不取道旁李》一、教学内容《王戎不取道旁李》是四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的一篇文言文,选自《世说新语·雅量》。
文章讲述了王戎七岁时,与其他小孩一起玩耍,看到路边的李子树上结满了李子,其他小孩都争相去摘,唯独王戎不动。
旁人问他为何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最后证实王戎的判断是正确的。
本文通过王戎小时候的故事,赞扬了王戎观察仔细、善于思考的品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言词汇,了解古代年龄的称谓。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多种阅读方式相结合,以读促悟,感受文言文的魅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王戎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品质,懂得遇事要多思考,不犯不必要的错误。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的理解与感悟。
2. 把握文章的主旨,学习王戎的品质。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古代年龄称谓的故事,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引入本课。
2. 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注意停顿,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整体感知课文。
3. 理解课文: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主理解课文,教师点评、讲解,帮助学生疏通文意。
4. 感悟课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王戎品质的认识,教师引导,总结王戎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品质。
5.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文言文的阅读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文言文。
6. 课后作业:熟读课文,积累文言词汇,思考如何将王戎的品质运用到生活中。
六、板书设计1. 《王戎不取道旁李》2. 主要内容:王戎小时候的故事3. 王戎的品质:善于观察、勤于思考4. 课后作业:熟读课文,积累文言词汇,思考如何将王戎的品质运用到生活中。
七、作业设计1. 朗读课文,注意停顿,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疏通文意。
25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25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一、教学内容《王戎不取道旁李》是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文言文,选自《世说新语·雅量》。
文章讲述了王戎七岁时候,与其他小孩一起玩耍,看到路边的李子树上结满了李子,其他小孩都争相去摘,只有王戎没有动。
王戎认为树长在路边却还有这么多李子,一定是因为李子是苦的,其他小孩摘来一尝,果然是苦的。
故事体现了王戎的观察力和判断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积累文言词汇。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式,学习借助注释和课下查阅资料疏通文意的方法,提高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王戎观察仔细、善于思考、不盲从的优秀品质。
三、教学难点1. 理解文言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
2. 把握王戎的形象特点,体会文章的主旨。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古代聪明小孩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课题。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借助注释和课下查阅资料疏通文意,画出不懂的地方。
3.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解答疑惑。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
5. 朗读课文:学生齐读课文,体会文章的韵味,感受王戎的形象特点。
6.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文章的主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判断力。
7. 课后作业:布置学生复习课文,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 课题:王戎不取道旁李2. 重点词汇:道旁、李子、争相、判断3. 句式分析:王戎不取道旁李,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七、作业设计1. 复习课文,熟读成诵。
2.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王戎的生平事迹。
3. 以《王戎不取道旁李》为例,写一篇关于自己观察力和判断力的短文。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述古代聪明小孩的故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了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25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25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一、教学内容《王戎不取道旁李》是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文言文,选自《世说新语·雅量》。
文章讲述了王戎七岁时,看到道路旁的李子树上结满了李子,其他小朋友都去争抢,只有王戎没有去。
因为他知道,树长在大路边,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
故事赞扬了王戎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品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感悟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
学会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如借助注释、插图、组内交流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王戎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品质,懂得遇事要多想、多思考,不能盲从。
三、教学难点理解文言文,感悟王戎观察仔细、善于动脑筋、能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的特点。
四、教具学具准备PPT课件、词卡、黑板五、教学过程1.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上课之初,教师板书课题“王戎不取道旁李”,引导学生关注课题,从“戎”字的书写入手,进行文化渗透,并相机指导“戎”字的写法。
接着,教师提问:“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学生可能会提出“王戎是谁?”“他为什么不取道旁李?”等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王戎”“不取”“道旁李”,并引导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2. 自主学习,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教师巡视指导。
(2)教师根据交流情况正音、断句,指导学生读好文言文。
(3)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主学习课文,理解字词,交流学习成果。
3. 交流讨论,深入理解(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对课文的理解,教师巡视指导。
(2)全班交流,教师总结,帮助学生疏通文意。
4. 朗读感悟,品味语言(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体会文言文的韵味。
(2)指名学生朗读,教师评价并指导。
(3)全班齐读课文,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
5. 联系实际,拓展延伸(1)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遇到的类似情况,如何处理。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优秀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优秀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优秀教案第【1】篇〗《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王戎不取道旁李》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了解故事情节,感受人物形象。
本课是一篇文言文,讲的是王戎小时候的故事,作者不是直接写王戎的聪明,而是先写别的小孩“竞走取之”,再写“唯戎不动”,反衬出王戎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优秀品质。
教学本课,要注意运用多种朗读方法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文,在熟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能够综合运用以前学过的文言文学习方法,如:结合插图、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方法来学习本课,并适时介绍“补充”新的学习方法,使学生能够将故事的情节复述完整。
在理解本课的基础上,以“一篇带多篇”,激发学生阅读群文的兴趣。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文,背诵古文。
2.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学习文言文,能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情节。
3.学习王戎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优秀品质,激发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
4.理解“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
【重点难点】重点:1. 理解故事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2.理解“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
难点:理解“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体会王戎的仔细观察,善于思考、分析。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第二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引经据典,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英雄辈出,天才无数。
四岁让梨的孔融,五岁称象的曹冲,七岁破瓮救友的司马光……他们的故事至今仍被人们口耳相传,津津乐道。
今天我们将再认识一位天才少年——王戎。
在他的身上又会发生怎样有趣的故事呢?伸出右手食指,跟老师一起写课题!2.板书课题,指导书写“戎”:出示甲骨文“戎”:这个字由两部分组成——“戈”指的是长柄兵器,“,十”指的是上战场时所穿的盔甲,合起来表示武器、军队的意思。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公开课教案第【1】篇〗设计说明本文是一篇文言文。
文章短小,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因为四年级学生很少接触到文言文,因此,教学设计中首先通过多层次的朗读,引导学生把文言文读通顺、读正确、读明白,然后抓住“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这一关键点,引发学生的思考,在辨析中感知“我们要仔细观察,善于思考,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的道理。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认读生字。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初识“文言文”1.教师利用课件出示两个文言句子,指名朗读,并说一说:这两个句子和我们今天的语言有什么不同?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学生交流后,教师点明:这种以古汉语为基础的语言,被我们称为“文言”,由文言组成的文章就叫“文言文”。
3.引言: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文言文。
教师板书课题:王戎不取道旁李。
4.识记“戎”字,怎样记住这个生字?教师相机点明:“戎”这个字由两部分组成——“戈”指的是长柄兵器,“十”指的是上战场时所穿的盔甲,合起来表示争斗、战争的意思。
5.学生做扩词训练:“戎”可以组什么词语?6.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初识文言文,并借助题目随文识字,丰富学生的识字经验。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1.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读一读上面的音节,也可以向老师和同学请教。
2.大声读一读带有生字的句子,努力将每一个字音读准。
3.小组展开合作,集中识记生字“戎”“诸”“竞”。
(1)组长利用生字卡片,逐一检测组员的认字情况。
(2)小组商议识记生字的好方法。
4.每组指派一名学生汇报学习成果:这三个生字,你是怎样识记的?预设:(1)诸,可以用换部首的方式识记,“赌”将“贝”换成“讠”。
也可以用字谜的方式识记,“记者的语言”。
(2)竞,可以用比一比的方式识记:竟—竞。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5.王戎不取道旁李( 教案 )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5.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教学内容本课选自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内容为《王戎不取道旁李》。
这是一篇古文,讲述了王戎七岁时,看到路边李子树上多子折枝,许多小孩都争相去摘,只有王戎没有动,因为他知道路边的李子一定是苦的。
这个故事体现了王戎的观察力和判断力,也传达了做人要诚实、不贪图小利的道理。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王戎的形象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诚实、不贪图小利的重要性,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学难点1. 理解古文的语言特点,把握课文内容。
2. 把握王戎的形象特点,体会其观察力和判断力。
3. 引导学生从故事中领悟到做人要诚实、不贪图小利的道理。
教具学具准备1. 课文插图2. 课文朗读录音3. 王戎不取道旁李的故事背景资料4. 学生学习单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文知识,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
2. 朗读课文: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跟读,感受古文的韵味。
3. 理解课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查阅工具书、讨论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把握王戎的形象特点。
4.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从故事中领悟到做人要诚实、不贪图小利的道理。
5. 交流分享:各组选代表进行交流分享,教师点评并总结。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王戎的观察力和判断力,以及做人要诚实、不贪图小利的道理。
板书设计1. 课题:王戎不取道旁李2. 重点词语:王戎、道旁李、观察力、判断力、诚实、不贪图小利3. 课文结构:故事背景、王戎的选择、王戎的观察力和判断力、道理启示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写一篇关于王戎的观察力和判断力的短文。
2. 课后阅读:推荐阅读与王戎相关的故事,进一步了解王戎的形象特点。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5.王戎不取道旁李》【优质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5.王戎不取道旁李》【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知课文的情感表达。
2.能正确朗读课文,能够流利地复述课文内容。
3.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王戎的品质和行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品德观念。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
2.能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和把握课文中的重点。
3.通过分组合作,发挥想象力,表达对王戎的看法。
三、教学难点1.通过课文内容了解王戎的品质和行为。
2.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创造性地表达对王戎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2.教具:课文《王戎不取道旁李》、黑板、彩色粉笔。
五、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通过提问或者展示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王戎不取道旁李”是什么意思,导入主题。
第二步:学习课文1.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体会王戎的品质。
2.课文理解:分段理解课文内容,学生互相交流思考。
3.学生说:请学生谈谈自己对王戎的感受和看法。
第三步:小组讨论分成小组,让学生展开讨论,讨论内容包括: 1. 王戎的品质。
2. 我们是否应该效仿他的行为。
3. 考虑当下的生活,是否有类似的例子。
第四步:展示成果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成果展示,展示讨论结果和对王戎的理解。
第五步:课堂总结总结全班对于王戎的评价,引导学生从课文中领悟到正确的品德观念,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勇敢”。
六、课后作业1.以王戎的故事为题材,写一篇小故事。
2.思考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不取道旁李”的品质,写一篇小感想。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理解王戎的故事,从中汲取正能量,树立正确的品德观念,培养勇敢正直的品质。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5《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5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教学内容《王戎不取道旁李》选自《世说新语·雅量》。
本文讲述了魏晋时期,王戎七岁时,与诸小儿游,看到路边的李树多子折枝,许多小朋友都竞相去取,只有王戎没有动,因为他知道树在道边而多子,一定是因为李子是苦的。
这个故事展现了王戎的观察力和判断力。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习生字词,了解课文内容,理解王戎不取李子的原因。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王戎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品质,引导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王戎为何判断李子是苦的,以及这个故事所传达的深层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课文投影、生字词卡片、黑板、粉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问题。
2. 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同时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意思。
3. 讨论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王戎行为和思维方式的理解。
4. 解析课文:教师讲解课文,分析王戎的观察和推理过程,以及这个故事所传达的意义。
5. 情境模拟:学生模拟王戎观察和推理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
6.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观察和思考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1. 《王戎不取道旁李》2. 课文重点:王戎的行为和思维方式3. 课文难点:理解王戎的观察和推理过程4.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作业设计1. 回家后向家长复述课文内容,并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2. 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一个问题,以及如何通过观察和思考解决。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王戎的观察和推理过程,以及这个故事所传达的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批判性思维。
同时,教师还需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第1篇】一、文本分析《王戎不取道旁李》选自《世说新语·雅量》,这是统编教材进入三年级以来选取的第四篇文言文,选取的文言文都有内容简短、语言浅显、内涵丰富的特点,它们符合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也能够激起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这篇课文讲述了王戎幼时广为流传的一个小故事: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一些小朋友出去游玩。
看见路边有一棵李树结满了李子,大家都争着跑去摘,只有王戎站着不动。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说:“这树长在大路边,还有这么多李子,一定是苦李子。
”摘来一尝,果真如此。
“道旁苦李”这一成语便出于此。
课文虽然简短,却生动地给我们刻画出了一个善于思考、冷静推断的聪明孩童形象。
课后有三道习题,题一是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其中,“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是小学阶段对学习文言文一以贯之的学习要求。
题二是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结合注释是读懂文言文最直接高效的方法,也只有在读懂故事的基础上才能讲好故事。
对本课的学习不仅要读好课文,读懂故事,还要明白“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道理。
二、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他们在三年级接触小古文的学习之后,对这种篇幅短小,语言通俗,蕴含道理,读起来朗朗上口的小故事是很感兴趣的。
了解了学习小古文的基本方法,基本上能借助注释读懂故事内容。
课后提出的把故事讲一讲,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是可以做到的,不过,对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以让他们把故事讲生动。
激发每个学生课下学习小古文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1.认识“戎、诸”等3个生字,会写“戎、尝”等5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4.能解释“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感受人物形象。
【目标解读】课后习题的安排体现了从读到讲的过程,多形式地读好课文,结合注释读懂故事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在读懂的基础上讲清楚故事内容体现了紧密的层级联系。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王戎不取道旁黄》优质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王戎不
取道旁黄》优质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难题和道德选择。
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做出正确决策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提前阅读教材课文和教学指导。
2. 学生准备:课前预课文,准备课堂讨论的问题。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让学生回顾上节课学的内容,引导他们思考做出道德抉择的重要性。
2. 阅读理解(15分钟)
通过学生们个别阅读课文,并回答一些相关问题,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含义。
3. 活动讨论(15分钟)
以小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老师可以提出一些引导性问题,如:王戎为什么放弃了寸金之地?他的选择有何影响?
4. 角色扮演(10分钟)
选取一些学生来扮演课文中的角色,通过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故事背后的道德选择。
5. 写作练(15分钟)
让学生根据课文中的故事,写一篇短文,描述他们自己在面临道德抉择时会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
6. 总结(5分钟)
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研究内容和收获,强调道德选择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做出正确的决策。
四、教学延伸:
在课后布置相关的阅读作业,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道德问题和选择。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阅读理解、活动讨论、角色扮演和写作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5 王戎不取道旁李 (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5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教学内容《王戎不取道旁李》选自《世说新语·雅量》。
文章讲述了魏晋时期,王戎七岁时,尝与诸小儿游,看道旁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王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全文共六句,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了王戎的观察推理过程,以及“唯戎不动”的智者形象。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认识“戎、诸、竞”等生字,会写“戎、尝、诸”等生字,积累“唯、信”等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借助注释,了解古今异义词“走、信然”等。
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2. 过程与方法: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王戎观察仔细,善于动脑,能够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的特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王戎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品质。
教学难点1.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大意。
2. 体会王戎观察仔细,善于动脑,能够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的特点。
教具学具准备1. 课文插图2. 生字卡片3. 词典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王戎的形象,引导学生了解王戎。
2. 朗读课文: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注意语气、节奏、停顿等。
3. 理解课文:学生自主阅读,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大意。
4. 分析课文:引导学生分析王戎观察仔细,善于动脑,能够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的特点。
5. 讨论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从王戎身上学到的品质。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王戎的品质。
板书设计1. 《王戎不取道旁李》2. 重点词语:王戎、观察、推理、判断3. 结构框架:引言、课文大意、王戎品质、讨论交流、课堂小结作业设计1. 抄写生字词。
2. 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3. 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从王戎身上学到的品质。
课后反思1. 教学过程中,是否关注到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课堂?2. 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时,是否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3. 教学方法是否恰当,是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4. 课堂氛围是否活跃,学生是否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5. 作业设计是否合理,是否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通过本次教学,希望学生能够从王戎身上学到观察、思考、判断等品质,将这些品质运用到日常生活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优质创新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优质创新教案一. 教材分析《王戎不取道旁李》是一篇文言文,出自《世说新语》。
本文讲述了王戎小时候的故事,通过王戎不取道旁李的行为,表现了他的聪明才智和正确的判断能力。
本课要求学生能够理解文言文的意思,掌握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并能正确地朗读和背诵。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文言文学习基础,他们能够理解一些简单的文言文,但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词语和句子,他们可能还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意思,引导他们正确地朗读和背诵。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能够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
3.能够通过课文的学习,培养自己的判断能力和聪明才智。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难点:掌握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能够理解难懂的句子。
五. 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的意思。
2.互动教学法: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3.朗读和背诵:通过反复朗读和背诵,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课文。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文本和翻译。
2.相关的文言词语卡片。
3.教学PPT或黑板。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想象自己是一个古代的小孩子,遇到了王戎不取道旁李的情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课文文本和翻译,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
3.操练(15分钟)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意思,掌握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
4.巩固(5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朗读和背诵,互相监督和鼓励,巩固所学内容。
5.拓展(5分钟)通过讲解相关的文言词语和句子,让学生了解更多文言文的知识。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要求学生回家后进行复习和巩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5王戎不取道旁李(你看的很认真,能把这么长的故事情节都讲清楚了,真本课,导入自然,流畅。
不错!)师:谁能用一两句话简单地说一说吗?(你真是个会思考,会表达的小朋友,用一句话就把故事 内容说清楚了,真棒!)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一篇文言文,请大家和老师一起 写课题。
(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这是我们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
二、初读小古文 1 .读后释题《王戎不取道旁李》课题中“取”的意思是什么? “道” 的意思是什么? 连起来的意思是王戎不去摘道旁树上的李子。
(课件出 示3)2 .交流自学字词的情况。
教师检查、指导。
(1)教师用生字卡片检查读音,并组词语。
戎诸竞 认读生字“戎”字这个字由两部分组成—- “戈”指的是长柄兵器, “十”是铠甲的“甲”,是上战场时所穿的盔甲,合起来表 示争斗、战争的意思。
字音难点:“戎”(r6ng )不能读成(y6ng );“诸”(zhU )不能读成(zhM )。
(课件出示4)(2)书写“戎 尝诸 竞 唯”。
字形难点:戎:左下部是“十”,不是“开”;诸: 中间没有“,”;“竞”下半部是“口”加“儿”不能写成 “日”加“儿”。
(课件出示5) (3)理解实词和虚词。
学生学字,读准字 音,理解实词和虚词, 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 方法。
新课教学( 分钟【实词】实词是有实在意义且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 的词语,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
【虚词】虚词没有实在意义,一般不能充当句子成分, 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少数副词如“不” “也许”“没有” 等可以单独回答问题),只能配合实词造句,表示种种语法 关系。
实词:〔王戎〕西晋琅琊(今属山东)人,自幼聪明过 人,为“竹林七贤”之一,官至尚书令,司徒。
〔尝〕 曾经。
〔李〕 〔游〕李子。
〔子〕 玩耍。
果实。
〔折枝〕压弯了树枝。
〔竞〕 争先跑过去。
竞:争逐。
〔走〕 跑。
〔唯〕 〔日〕 〔诸〕 〔信〕 虚词:只有。
说众,一些,这些,许多。
的确。
〔然〕〔之〕如此。
他对于古文的朗诵, 和现代文的韵律是不 太一样,因此,老师要 有意识的加强学生古 文朗读的熏陶,让学生 多听正确的读法,注意 模仿,才能达到效果。
(课件出示6、7)3.过渡:故事中的王戎从小就很聪明,他七岁就是一 位小神童了!后来,他长大后还成了西晋的名士呢!被称 为“竹林七贤”之一。
竹林七贤,就是当时有七个文人常 在竹林之下,饮宴游乐,创作文章,个个都是大学问家。
而王戎是他们中年龄最小的一位。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小古文《王戎不取道旁李》。
这篇小古文讲的就是王戎小时候的故事。
现在我们就一起来读读这个有趣的故事。
合作朗读课文,既1 .师示范读文。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 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课件出示8)2 .合作朗读课文,要读准生字。
读完评价,找出不足之处,然后交流, 方。
哪一小组来汇报(2个小组)谁最好? 适当根据情况,再让学生读一读。
3 .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课文,注意断句 随机点找学生朗读,男生读,女生读读等等多种形式,重在以点带面,通过典型个例,再次纠 正发音和语句读法。
(从字音、断句上帮助学生。
) 4 .合作学习生字。
(1)按照顺序挨个朗读,同时规定一人读时,其他人不 允许插嘴,要注意倾听,读完可以提出建议,纠正错误。
(2)有的小组速度快,能读两到三遍。
朗读方法:范读、自由朗读、赛读等。
(3)开火车,齐读,两两读。
四、参与体验,拓展延伸师:同学们,在生活中大家一定也想做一个像王戎这 样的善于思考的有心人吧?可是现在有一个小朋友遇到了困难,同学们想不想帮帮他呀?看一个小故事:一个小孩掉到缸里去了,缸又很大,里面盛满了水, 小孩不会游泳,眼看就快淹死了,孩子们没有力气将他拉 上来,叫大人来又怕来不及,这时该怎么办呢?(课件出 示9)老师会继续追问,如果在当时的情况下,没有能够砸 缸的工具又该如何? 师小结:距今900年以前的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早已是家喻户晓,而司马光也最终成为北宋一代名相,还写有著 名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
由此可见,从小勤于观察、善 于思考对于将来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啊!纠正读错的地理解大意。
男女生比赛朗 课堂小结 及拓展延伸() 分钟 锻炼了胆量,又能从别 人那儿学到朗读的技巧。
变换形式读,开火 车,齐读,两两读,这样学生既不感到枯燥, 也为能力弱的孩子提 供了帮助。
这一环节一方面在于拓展同学们的课 外知识,了解一些古代的传奇故事,同时也加 强孩子们对于勤思考的进一步认识。
(课件出示12)课堂作业新设计一、注音。
戎()诸()竞()二、比一比,组词语。
戎()诸()竞()唯()戒()储()竟()维()三、选一选。
1.诸儿竞走取之—一“之”是指()A.它,指李子。
B.知道。
C.他,指王戎。
2.人问之一一“之”是指()A.它,指李子。
B.起来。
C.他,指王戎。
3.取之信然一一“之”是指()A.之间B.它,指李子。
C.的。
四、课文这个小故事,主要写王戎是个的人。
【答案】一、r6ng zhu jing二、戎装戒备诸侯储蓄竞赛竟然唯一维护三、1.A 2.C 3.B四、善于观察分析,不盲从课件教具大家展开想象的翅膀,尝试着用小古文说一说!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同桌说,指名说。
捉迷藏、爬山、打陀螺、玩老鹰捉小鸡、捉蝴蝶、跳绳、抓蛐蛐儿、爬树……让我们一起读好第一句吧!2.过渡:正当小朋友们玩得欢天喜地的时候,他们又看到了什么?(课件出示16)请男生一起来读一读。
师:接下来的故事情节,请小朋友小组合作来说一说。
师:第一幅(小朋友们来到了路边,他们发现路边长着一棵茂密的李树。
)师:这棵李树长在哪里?(路边。
)你怎么知道的?道边李树。
师:这就是李树,你看到了一棵怎样的李树?(高大)(李树上长着许多沉甸甸的李子,就快把树枝都压弯了。
一个个李子密密麻麻地挤在一起,把树枝都压弯了,这就叫“多子折枝”。
)大家能读好这句话了吗?出示小古文。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课件出示17)师:谁来说说第二幅?(小朋友们都爬到树上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这么做。
)小古文是: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老师这儿也有一个李子,你瞧瞧。
它什么样?你觉得它的味道怎么样呢?们对课堂教学充满新奇感。
从教学实际出发,将课件作为学生与文本交流、师生情感交流。
对于重点句的理解,针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回答要求,既让后进生在难度降低的前提下也能尝试说一说,又确保优等生的进一步发展。
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合作交流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教师则要做个好舵手,围绕目标,指导学生开展有效学习,让学生真正在语文实践中提高语文能力。
(诸小儿看着满树的李子,馋得直流口水。
)师:诸小儿怎么做的?(竞走)师:竞走这个词语,我们在识字中已经学过,什么是竞走?(板书:诸儿:竞走取之王戎:唯戎不动)(课件出示18)在小古文里也出现过竞走这个词,在哪一课?龟兔竞走就是龟兔赛跑。
所以竞走“争先恐后的跑过去拿”的意思。
是大家都比赛着跑过去,谁也不让谁,老师送大家一个词,就是争先恐后(齐读)。
(“唯”就是只有。
)你能读出诸小儿的争先恐后,王戎的镇定吗?谁来说第三幅?(看到路边的李树结满了果子,诸小儿口水直流,一个个争先恐后地冲向李树,像猴子一样一下爬到树上摘果子,只有王戎站在原地不动。
)(课件出示19)诸小儿会会怎么问呢?(你怎么不摘李?)你傻啦,为什么不去?你怎么站在这儿不动?)人问之,“之”是谁?(“之”就是王戎。
)谁来问一问?指名读。
齐读。
王戎什么反应呢,谁来说第四幅。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课件出示20)(王戎告诉小朋友如果李树长在路边而且长满树的话,那肯定是很苦的李子。
)王戎怎么知道的?他去尝了吗?那他是随便猜猜的吗?他怎么想的?(李子如果是甜的,早就被摘光了。
)注重教给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联系画面及上下文来理解课文的方法,还注重培养学生自读勾划、合作提高的良好学习习惯,训练学生的语言文字,使学生真正成为语言的实践者,从而保证双基训练能落到实处。
读的过程正是学生正确理解文本,领会作者表达的过程,这种体验是心灵深处的,也是最长久、最深刻的。
说得真有道理,你和王戎一样会观察会思考。
所以王戎说一一(齐读):想想王戎说这句话的时候表情是怎样的?会做什么动作?做动作演.师:李子究竟苦不苦?一开始诸小儿相信王戎的话了吗?(没有,摘了吃了,才相信的。
生2:哇,果然很苦!)那就是“取之,信然”。
你明白了吗?(板书:善观察勤思考)(李子果然是苦的,大家相信王戎说的话了,这就是信然。
)这句话只有4个字,我们一起读一读。
大家终于知道王戎说的是真的,学到这儿,你觉得王戎是个怎样的小朋友呢?(聪明,有自己的想法,不会别人做什么自己也做什么。
)师小结,你的发言,老师看出你也是个会思考的孩子,你说的也很有道理,老师希望每节课都听到这样的发言。
(课件出示21)3.写作方法作者不是直接写王戎的聪明,而是先写别的小孩“竞走取之”,再过写“唯戎不动”,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写作手法?这手法对表现王戎的聪明才智起到了什么作用?(对比)(反衬了王戎的聪明过人)联系实际讲对比:对比的手法看起来好像很深奥,其实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会用。
而且经常用。
(课件出示22)生活中这样的对比还很多,以后注意在作文中也多运用。
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你从聪明过读写结合,“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 传授方法,以读促写,读写结合,课堂作业新设计一、写出近义词。
戎装一一()竞赛一一()唯有一一()二、根据课文内容回答。
1.写出句子的大致意思。
(1)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取之信然。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个故事使你获得了什么启示?三、读一读,回答问题。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3.解释下列句子中“之”的含义。
⑴诸儿竞走取之()⑵人问之()⑶取之,信然()4.文章开头交代“王戎七岁”有()作用。
A.王戎骄傲自大,从不把别人放在眼里B.暗示王戎年幼,间接写出了他的聪慧C.夸赞、欣赏王戎人为人5.翻译句子: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6.从“信然”一词看,旁人对王戎所述理由抱有怎样的态度?()A.信服B.征服C.服从【答案】一、武装比赛只有二、1. (1)看到道的一边有一棵李子树,伙伴们都过去折枝获取李子。
(2)把李子摘下来一尝果然是那样。
2.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遇到事情要多动脑想一想,多思考其中的道理,不能盲目的跟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