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中560个常考易错成语:文不加点
高考语文易用错成语
【高考语文易用错成语】1.汗牛充栋:形容书籍很多。
汗牛,指用牛拉车运书,牛累得出汗;充栋,指书堆满了屋子,一直顶到房梁。
2.含英咀华:口中含着花慢慢地咀嚼。
比喻细细地玩味和体会文章的精华。
3.涣然冰释:像冰块遇热,一下就溶解了。
比喻疑虑、误会很快就消除了。
4.火中取栗:比喻受人利用,冒险,白吃苦头,自己得不到好处。
5.祸起萧墙:祸乱就发生在内部。
萧墙,宫室内的照壁,比喻内部。
6.厚此薄彼:重视优待这个,轻视、冷淡这个。
形容不平等相待。
厚,优待、看重;薄,看不起;彼,那个。
7.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震惊。
骇,惊吓。
8.讳莫如深:讳,隐秘不说;深,事件重大。
后来形容瞒得很紧,惟恐别人知道。
9.河清海晏:河,黄河;晏,平静。
比喻天下太平。
10.沆瀣一气:沆瀣,夜间的水气。
比喻气味相投的人勾结在一起。
拨云见日刀光剑影波澜壮阔得陇望蜀博古通今粉墨登场地老天荒耳濡目染风花雪月翻江倒海风调雨顺返老还童丰衣足食风驰电掣顶天立地风雨同舟独树一帜防微杜渐雕虫小技雕梁画栋1差强人意【成语释义】出自《后汉书〃吴汉传》:‚帝时遣人观大司马何为,还言方修战攻之具,乃叹曰:‘吴公差强人意,隐若一敌国矣。
‛’差:勉强,尚,略;强:振奋。
原指还能振奋人的意志,现在表示大体上能让人满意。
【重点提示】这个成语在使用中失误率较高,常被人理解为‚不能使人满意‛,其实它的意思是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
意思理解差不多相反了。
【病句举例】我本就对那里的情况不熟悉,你却硬要派我去,这不是差强人意吗?【点评】误将词语理解为‚不能使人满意‛。
2文不加点【成语释义】出自汉〃祢衡《<鹦鹉赋)序》:‚衡因为赋,笔不停辍,文不加点。
‛点:涂上一点,表示删去,改动、修改的意思。
文不加点,指文章一气呵成,无须修改。
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不假思索。
【重点提示】褒义词,对于此成语,容易理解成‚文章没有标点‛。
【病句举例】这篇文章不仅结构混乱,而且文不加点,令人费解。
高考语文复习知识误用频率高的成语
高考语文复习知识误用频率高的成语高考语文复习知识误用频率高的成语日常学习中,我们会接触不少的成语知识,下面店铺为大家整理了高考语文复习知识误用频率高的成语内容,欢迎分享,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1.不刊之论:形容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
刊,削除,修改。
2.不容置喙:不容别人插嘴。
喙,嘴。
3.不瘟不火:戏曲不沉闷乏味,也不急促。
瘟,戏曲沉闷乏味;火,比喻紧急、急促。
4.不虞之誉:没有预料到的赞扬。
虞,预料;誉,称赞。
5.侧目而视:斜着眼睛看人,不敢用正眼看。
形容拘谨畏惧而又愤怒的样子。
6.城下之盟:敌军到了城下,抵抗不了,跟敌人订的盟约。
泛指被迫签订的条约。
7.曾几何时:时间没有过去多久。
8.差强人意:现在表示大体上还能够使人满意。
差,稍微,大致;强,振奋。
9.长袖善舞:善,擅长。
长衣袖便于舞蹈。
比喻做事的条件越好越容易成功。
后多用来形容有财势、有手腕的人善于钻营取巧。
10.登堂入室:比喻学识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达到更高的水平。
11.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
语出唐代杜牧诗。
12.箪食瓢饮:一箪的食物,一瓢的饮料。
古代指贫困的生活。
13.得意忘言:原来是说,语言是达意的,已得其意,就不再需要语言了。
后来用以表示互相默契,心照不宣。
14.得鱼忘筌:比喻成功以后就忘了赖以成功的事物、条件。
15.灯红酒绿:形容寻欢作乐的腐化生活。
也形容都市或娱乐场所夜晚的繁华景象。
16.等而下之:形容比某一事物更差。
17.耳提面命:不但当面告诉他,而且揪着耳朵叮嘱。
形容恳切地教导。
语出《诗经》。
18.繁文缛节:不必要的仪式或礼节繁多。
也比喻多余琐碎的手续。
文,礼节,仪式;缛,繁多,烦琐。
19.匪夷所思:言谈行动超出常情,不是一般人所能想象的。
夷,平常。
20.罚不当罪:处罚得不适合所犯的罪行,多指处罚得过重。
21.邯郸学步:比喻模仿不到家,却把自己原来会的东西忘了,语出《庄子》。
22.沆瀣一气:比喻臭味相投的人结合在一起。
高考易错成语8篇
高考易错成语8篇高考易错成语11.空谷足音:比喻极难得到音信言论或来访。
(易错点)易误解为:空谷中的脚步声。
2.屡试不爽: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
(易错点)易误解为:多次试验或考试不成功。
3.马革裹尸:形容军人战死沙场的无畏气概。
(易错点)易误解为:因生活贫困,人死后下葬很可怜。
4.面目全非:事物的样子变得很厉害。
指变得很糟,贬义。
(易错点)易误解为:变化很大。
5.明日黄花: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
(易错点)易误解为:未来美好的事物。
6.目无全牛:比喻技术熟练到了得心应手的境地。
(易错点)易误解为:没有全局观念;看问题片面;观察不细致。
7.七月流火:指天气逐渐凉爽起来。
(易错点)易误解为:七月的天气很炎热。
8.期期艾艾:形容口吃的人吐辞重复,说话不流利。
(易错点)易误解为:吞吞吐吐或期望。
9.气冲霄汉:形容魄力非常大,有大无畏的精神和气节。
(易错点)易误解为:怒气冲天。
10.翘足而待:比喻很快就能实现。
(易错点)易误解为:翘起脚来等待。
11.轻于鸿毛:比喻死得不值得。
(易错点)易误解为:无关紧要。
12.求全责备:比喻对人对事苛求完美。
(易错点)易误解为:责备。
一三.人浮于事:指工作中人员过多或人多事少。
(易错点)易误解为:不踏实,轻浮。
14.人满为患:因人多造成了困难。
强调人多的坏处。
(易错点)易误解为:人很多的情景。
壹五.三人成虎:比喻谣言或讹传一再反复,就有使人信以为真的可能。
(易错点)易误解为:团结合作力量大。
16.山穷水尽:比喻无路可走陷入绝境。
(易错点)易误解为:水落石出或穷形尽相。
一qi.上下其手:比喻玩弄手法,暗中作弊。
(易错点)易误解为:上下联手或舞动双手。
18.十室九空:形容因灾荒战乱和横征暴敛使人民贫困破产或流亡的悲惨景象。
(易错点)易误解为:大多数室内空无一人。
19.首当其冲:比喻首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
(易错点)易误解为:首先,冲在最前面。
20.首鼠两端:在两者之间犹豫不决又动摇不定。
语文学科高考易错成语——容易误释词义的成语
(一)容易误释词义的成语1.【七月流火】指天气逐渐凉爽起来。
《诗经·豳风·七月》称:“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这里的七月是指农历的七月,“流”指向下运行,“火”是一星宿名,即二十八星宿中的心宿,又称“大火”,每年农历六月的黄昏时刻,出现于正南方,位置最高,七月以后便渐渐偏西向下沉落,所以叫“流火”,这时酷热开始减退,天气渐渐地凉了起来。
如:俗话说:七月流火。
今天,扬州的气温蹿至今年入夏以来的最高点,达到37度。
(不解词义乱用)2.【明日黄花】原意是说重阳节一过,赏菊者渐少,后用以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
如:好莱坞女星梅兰妮·葛瑞菲丝昨天在戛纳电影节获得特殊贡献奖,但是她却同时向媒体抱怨人到中年的她已被好莱坞视如明日黄花。
3.【弹冠相庆】指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伴也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多作贬义。
如:今年学校又新建住房四栋,“五一”前后将有一百二十六名青年教师乔迁新居,于是他们个个都弹冠相庆。
(不合文意)4.【安土重迁】形容留恋乡土,不愿轻易迁移到外地。
重,不轻率。
如:自古道:“安土重迁。
”说到背井离乡,没有一个不怕的。
5.【暴殄天物】原指残害、灭绝各种自然之物,后泛指任意损害、糟蹋物品。
暴:损害,糟蹋。
殄:灭绝。
如:对那些玩忽职守、暴殄天物、浪费国家财产的人必须绳之以法。
6.【不经之谈】形容荒唐无根据的话。
经,经常的道理。
如:有人说,修地宫时恐怕工匠暴露地宫秘密,当梓宫进入地宫之后便将所有工匠全部封闭在地宫里边,其实这些都是不经之谈,并非信史。
7.【不刊之论】形容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
刊,削除,修改。
如:这种鼓吹有钱便是万能的说法简直是不刊之论。
(不解词义)8.【不足为训】不值得作为典范或法则。
训,法则。
如:安全隐患越来越严重,厂领导还是认为不足为训,以致酿成了火灾。
(不值得作为准则,与“教训”无关)9.【党同伐异】和自己同派的就偏袒,不同派的就攻击。
盘点最容易看错的十大成语
行测:盘点最容易看错的十大成语公务员考试行测题型非常多,需要大家全面复习,特别是言语理解部分,更是会涉及到一些公务员考试没有的题型,比如病句,成语误用等等。
成语部分,由于每个成语都有来源和出处,而成语中的很多字词又随着时间的流失,原来的意思已经发生了改变,所以切记不可望文生义,在平日复习的时候遇到成语部分一定要通过查字典确定意思,加以积累。
下面中公教育专家给大家列举10个常考的易错成语,大家一定要掌握。
1、空穴来风:传闻有一定根据。
错误用法:在“空穴来风”前加“不是”进行否定,用来表示毫无根据,正好意思相反错例:薄熙来贪污受贿一事并不是空穴来风2、差强人意: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错误用法:常被人理解为“不能使人满意”错例:他对这方面一窍不通,做出的结果肯定差强人意3、首当其冲:比喻首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错误用法:常被理解为首先冲上去的,或者最为重要的错例:今天是她唯一妹妹结婚,作为亲姐姐她肯定首当其冲忙碌开来4、望其项背:可以赶上。
只用否定形式。
错误用法:与望尘莫及混用,认为是赶得上错例:美国经济飞速发展,让其他国家只能望其项背5、炙手可热:比喻气焰很盛,权势很大,使人不敢靠近。
含贬义错误用法:常误用为形容某事或者某人很红。
错例:无线网络的兴起,让平板电脑变成了炙手可热的商品。
6、不足为训:不值得作为遵循和仿效的做法错误用法:常误用为不值得成为教训错例:年轻人犯点小错误是正常的,只要不是大是大非的问题,都不足为训7、不刊之论:形容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错误用法:形容不能刊登的言论错例:这篇文章见识浅陋,属于不刊之论,总编决定不予发表。
8、明日黄花:过时或过气的事物错误用法:常被误用为“将来的栋梁”而修饰孩子错例:孩子是明日黄花,是祖国的未来。
9、文不加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错误用法:写文章不加标点错例:古人写文章都是文不加点,今天的人读起来很吃力。
10、罪不容诛:判死型还抵不了他的罪恶。
形容罪大恶极错误用法:易误解为罪行还没有达到被杀的程度错例:法官认为他虽然杀死了张某,但是属于正当防卫,罪不容诛。
高考语文中560个常考易错成语
高考语文中560个常考易错成语362. 暴虎冯河:暴虎,徒手搏虎;冯河,徒步过河。
比喻有勇无谋,冒险行事。
363. 暴戾恣睢:暴戾,凶狠残暴;恣睢,放纵,任意干坏事。
(注意读音)364. 暴殄天物:暴,损害糟蹋;殄,灭绝;天物,指草木、鸟兽等。
原来指灭绝各种自然生物,后来泛指任意损害、糟蹋物品。
365. 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自相惊扰。
366.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百尺竿头,百尺高的竿子,佛教用以比喻道行修养到极高的境界。
后来泛用以鼓励人们不要满足于取得的成就,还要继续努力,不断前进。
367. 坂上走丸:坂,斜坡;走,快跑,指很快的滚动;丸,弹丸。
形容形势发展很快,就象斜坡上滚弹丸一样。
368. 鞭辟入里:鞭辟,鞭策,激励;里,最里层。
意思是要学得切实。
现在多用于形容言辞或文章的道理很深刻、透彻。
辟,读bi(四声)369. 陈言务去:陈言,陈旧的言辞;务,务必,一定。
陈旧的言辞一定要去掉,多指写作时排除陈旧的东西,努力创新。
370. 毕其功于一役:毕,尽,完成。
一次战役就完全成功或一下子把几项任务都完成了。
371. 闭门造车:原来是按同意规格,关起门来造车子,用起来自然合辙。
后人反其意用之,比喻不问客观实际,不进行调查研究,单凭主观想象处理问题。
372. 敝帚千金:敝,破旧。
自家的一把破扫帚,却把它看得价值千金。
比喻东西虽然不好,自己却非常珍视。
注意"敝"的写法。
373. 筚路蓝缕:筚路,柴车;蓝缕,破衣服。
驾着柴车,穿着破衣服。
后来形容创业的艰辛。
374. 别出机杼:机杼,织布机,这里比喻作文的命意构思。
比喻写作不因袭前人,开辟新路。
375. 表里山河:内有高山,外有大河。
比喻地势险要。
376. 不逞之徒:不逞,不如意,欲望没能满足。
以后就称犯法或捣乱闹事的人为不逞成语知识点:高考语文中560个常考易错成语377. 不齿于人类:齿,并列。
378. 不经之谈:经,通常的道理;不经,不合道理。
高中语文易错成语解析——容易望文生义的成语
高中语文易错成语解析——容易望文生义的成语容易望文生义的成语1.久假不归:长期借去,不归还。
假,借。
如:借书最忌一套书借去一本,而且久假不归,使这套书不完整。
2.文不加点: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
点,涂上一点,表示删去。
如:他写稿子常常是文不加点,龙飞凤舞,简直使人无法读下去。
(不是不加标点) 3.大方之家:指学识渊博或精通某种技艺的人。
如:他花钱很随便,真是大方之家。
(成语义显然不是花钱大方)4.侧目而视:斜着眼看人。
形容畏惧而又愤恨。
如:小李得了冠军,尾巴翘到了天上,对朋友竟然侧目而视。
(这里错解为“不屑正眼相看,瞧不起人”)5.良莠不齐:指好的坏的混杂在一起。
莠,狗尾草,比喻品质坏的。
如:张老师针对班上学生良莠不齐的现状,讲课时注意分层指导。
(不表示学习成绩参差不齐)6.马革裹尸:用马皮将尸体包裹起来,指军人战死于战场。
如:那个时候,张大爷穷困潦倒,衣食无着,十分令人痛心,到头来只落得个马革裹尸的结局。
(不是“死得很惨,死后连棺材和埋葬的地方都没有”的意思)7.危言危行:《论语·宪问》:“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指不畏危难而直言敢为。
如:在没有约束的自由的互联网环境中,政治辩论很可能会导致不健康、不可靠的危言危行产生,并误导公众。
(“危”不是危险,而是正直)8.三人成虎:三个人都说街市上有老虎,别人便以为真有老虎。
比喻谣言或讹传一再反复,就会使人信以为真。
如:你应该和朋友合作搞个课题,要知道三人成虎,众志成城。
(这里错解为“很多人在一起就会像老虎一样力量强大”)9.下里巴人:战国时代楚国的民间歌曲,后泛指通俗的普及的文学艺术。
如:一些人对中国的茶有偏见,以为茶只是下里巴人解渴的东西,档次不如进口饮料。
(这里错解为“乡下人”)10.捉襟见肘:形容衣服破烂,也比喻顾此失彼,应付不过来。
如:运动会上,他借的一身衣服很不合身,真是捉襟见肘。
11.不赞一词:《史记·孔子世家》:“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
成语知识点:高考语文中560个常考易错成语精编版
1. 哀鸿遍野:比喻呻吟呼号、流离失所的灾民到处都是。
哀鸿,哀鸣的大雁,比喻悲哀呼号的灾民。
2. 安步当车:古代称人能安贫守贱。
现多用以表示不乘车而从容不迫地步行。
安,安闲。
3. 安土重还: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
重,看得很重。
4. 嗷嗷(áo)待哺(bǔ):形容受饥饿的悲惨遭情景。
嗷嗷,哀号声;哺,喂食。
5. 筚(bì)路蓝缕:驾着柴车,穿着破旧的衣服去开辟山林。
筚路,柴车。
蓝缕,破衣服。
形容创作的艰苦。
6. 抱残守缺:形容保守不知改进。
7. 白驹过隙:比喻时间过得很快,就骏马在细小的缝隙前飞快地越过一样。
白驹,骏马。
8. 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妄自惊慌。
9. 杯水车薪: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
比喻无济于事。
10. 别无长(cháng)物:没有多余的东西。
形容穷困或俭朴。
11. 不足挂齿:不值得一提。
谦虚说法。
12. 不足为训:不值得很为效法的准则。
训,准则。
13. 不可理喻:没法跟他讲道理。
形容蛮横或固执。
比喻,使明白。
14. 不胫而走:比喻消息传得很快。
胫,小腿。
15. 不负众望:不能使群众信服。
孚,使人信服。
16. 不为(wéi)已甚:指对人的责备或处罚适可而止。
已甚,过分。
17. 不即不离:不接近也不疏远。
即,接近。
18. 不卑不亢:对待人有恰当的分寸,既不低声下气,了不傲慢自大。
卑,低下;亢,高。
19. 不稂(láng)不莠(yǒu):比喻人不成材,没出息。
稂、莠,田里的野草。
20. 不落窠臼:比喻有独创风格,不落旧套。
21. 不容置喙(huì):不容别人插嘴。
喙,嘴。
22. 不塞(sāi)不流,不止不行:比喻旧思想文化不予以破坏,新思想、新文化就不能树立起来。
23.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含有轻视意。
然,对,正确。
24. 不以为意:不放在心上,不加注意。
25. 不刊之论:形容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
刊,削除,修改。
成语560个,高考易错成语大全
高中成语及解释1空穴来风;空穴是来风的条件,既能来风,必有空穴,传闻有一定根据。
大多用来表示毫无根据,完全用反了。
2三人成虎:传言有虎的人很多,大家便相信了。
多误解为团结合作力量大。
3美轮美奂:只能形容房屋高大美丽。
媒体上凡形容美好事物皆用此语,错。
4炙手可热:形容人很有权势,含贬义。
媒体扩大其使用范围,形容一切“吃香”的事物,完全背离其本义。
5侃侃而谈:“侃侃”本为刚直之意。
谈得理直气壮才叫侃侃而谈。
人们大多用此语形容聊天,属误用。
6首当其冲:首先受到攻击,一般作谓语。
常被人误用为定语,代替“首先”。
7不瘟不火:指表演既不沉闷也不过火。
常被人用来表示商品销售不够火爆,且写作“不温不火”,真是不伦不类。
8鼎力相助:只用于对方或他人,不可用于自己,否则太不谦虚。
9一言九鼎:说话有份量。
不能表示守信用,也不能用于自己。
10首鼠两端:迟疑不决。
常误解为言行前后不一致。
11溢美之词:过分赞美的言词。
常误用于褒义场合。
12脱颖而出:比喻人才崭露头角。
陆星儿曾误用于“脱颖出来,潇潇洒洒地活一辈子”;还有人说“从母鲸腹中脱颖而出”。
13蓬荜生辉:谦敬之辞。
广告语说“让您的居室蓬筚生辉”,简直是骂人。
14不可收拾:无可挽救,不可救药。
常有人在“一发而不可收”这句惯用语后加一“拾”字,变褒为贬。
15出奇制胜:作谓语,不带宾语。
说成“出奇制胜叛军”之类则错。
16不负众望:没辜负大家的期望,褒义。
17不孚众望:未符合大家的期望,贬义。
这两个成语常被混用。
18义无反顾:为正义而勇往直前。
常被用于毫不犹豫的干坏事,错。
19不可理喻:不能用道理使之明白,形容态度蛮横或愚昧无知。
容易误解为不可理解。
20望其项背:可以赶上。
只用否定形式。
不少人用“只能望其项背”表示“赶不上”,错。
21差强人意:大体上使人满意。
多误解为不能使人满意。
22抛砖引玉:自谦之辞,不能用于对方或第三方。
23风声鹤唳:惊慌疑惧,常与“草木皆兵”连用。
有人用“杀得风声鹤唳”来形容战斗激烈,错。
高考语文易错成语大汇总
高考语文易错成语大汇总一、最易望文生义的成语文不加点:形容文章写得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
(点,涂上一点,表示删去。
)不是指文章不用加标点。
不刊之论:比喻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
(刊,古代指削除刻错了的字,不刊是说不可更改。
)整个成语的意思是不能修改的言论,文章或著作,说明其质量高。
五风十雨:(五日一风,十日一雨)五天刮次风,十天下场雨。
形容风调雨顺。
大方之家:大方,大道理,懂得大道理的人。
泛指见多识广,学问渊博的人。
三人成虎:三人谣传说有老虎,听者就会以为真有老虎。
比喻流言惑众,容易使人误假为真。
多误解为团结合作力量大。
明日黄花:明日,重阳节后。
黄花,菊花。
重阳节过后的菊花。
古人讲究重阳节赏菊花,重阳过后,赏菊就没有多少兴味。
比喻迟暮不遇之意。
后也比喻过时的或没有意义的事物。
高山流水:比喻知音或知已。
也比喻乐曲高妙。
又形容自然风光美好。
求田问舍:舍,房屋。
到处谋求买田置屋,形容胸无大志,只知营私。
表里山河:表,外表,里,里面。
山河,指太行山与黄河。
后亦泛指高山大河。
指一面依山,一面临河。
形容地势险要。
不名一文:名,占有。
连一文钱也没有。
形容人贫穷到了极点。
阳春白雪:不能理解为春天的雪,而是指高雅而不通俗的文艺作品,(跟“下里巴人”相对舞文弄墨:原指歪曲法律条文,营私作弊。
后指玩弄文字技巧,耍笔杆子。
例,那些反动文人,除了~,替他们的主子帮腔以外,还能干什么呢?(含贬义)屡试不爽:屡,多次。
爽,差错。
经过多次试验都没有差错。
久假不归:假,借用。
本指长期借用而不归还。
语本《孟子。
尽心上》:“久假而不归,恶知其非有也。
”后也比喻长期染上了坏习惯,不能改正。
差强人意:差,稍微。
强:振奋。
本指尚可振奋人心。
后用以表示大体上还能令人满意。
万人空巷:大家都从家里出来聚向一处,使街巷都空了。
多用来形容盛大集会或新奇事物把所有的人都吸引来的盛况。
光怪陆离:光怪:光彩奇异。
陆离:色彩繁杂的样子。
形容现象奇异,色彩斑斓。
高考必考考点之成语复习:容易望文生义导致错误的成语
高考必考考点之成语复习:容易望文生义导致错误的成语1.弹冠相庆例:园丁康居工程,确实抓到了点子上,消息一传出,广大教师奔走相告,弹冠相庆,称赞为他们办了实事。
弹冠:掸去帽子上的尘土。
《汉书·王吉传》:“吉与贡禹为友,世称‘王阳在位贡公弹冠',言其取舍同也。
”本谓王吉、贡禹两人友善,王吉做了官,贡禹也准备出仕,后以“弹冠相庆”指因即将作官而互相庆贺。
多用作贬义。
常被误解为中性的互相庆贺,显然不当。
2.不刊之论例:这是一篇不刊之论,因而总编决定不予发表。
刊:削。
古代在竹简上写字,有错误就用刀削去。
不刊,指无须修改,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
《图画见闻志·论曹吴体法》:“况唐室以上,未立曹吴,岂显释寡要之谈,乱爱宾不刊之论。
”“不刊之论”的正确义为内容正确,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
例句中却理解为水平低而不能刊登的文章。
3.文不加点例:古代的文学作品多是文不加点,让人不能卒读。
“文不加点”的意思是文章一气呵成,无须修改。
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下笔成章,和标点符号毫无瓜葛。
可是句中却将“点”理解为“标点”,这就与原意相去甚远了。
4.差强人意例:我本就对那里的情况不熟悉,你却硬要派我去,这不是差强人意吗?这个成语在报刊中的失误率较高,常被人理解为“不能使人满意”。
其实“差强人意”语出《后汉书》的《吴汉传》:诸将见战阵不利,或多惶惧,失其常态。
汉意气自若,方整厉器械,激扬士吏。
帝时遣人观大司马何为,还言方修战攻之具,乃叹曰:“吴公差强人意,隐若一敌国矣。
”它的原意为还算能振奋人的意志,现表示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
差:稍微;强:振奋。
例句误把“差”理解为否定副词“不”。
5.空穴来风例:我们有些同志就是喜欢捕风捉影,竟然说我们老厂长行贿受贿,这不是空穴来风吗?空穴来风,是指有了洞穴才进风。
空穴是来风的条件,既能来风,必有空穴,传闻有一定根据。
比喻消息和传说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
句中将这个意思理解反了,误认为“空穴来风”是没有根据的捏造的事实。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常考成语释义汇总(共41个)
高考常考成语释义1.不名一钱[名]占有。
[成语]一个钱也没有。
2.文不加点[点]涂改。
[成语]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
3.莫名其妙[名]说出。
[成语]没有人能说出它的奥妙。
4.文过饰非[文]掩饰。
[成语]掩饰过失、错误。
5.爱莫能助[爱]同情。
[成语]虽然同情但无力帮助。
6.不刊之论[刊]修改。
[成语]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
7.高屋建瓴[建]倾倒。
[成语]在高屋脊上往下倒瓶中的水,形容居高临下、不可阻挡的形势。
8.“久假不归[假]借。
[成语]长期借用而不归还。
9.屡试不爽[爽]差错。
[成语]多次试验,都没有差错。
10.不可理喻[喻]使明白。
[成语]不能够用道理使之明白。
形容愚昧,不讲道理。
11.不足为训[训]准则、典范。
[成语]不能当作典范或准则。
12.不以为然[然]对。
[成语]不认为是对的。
(不以为意)13.不速之客[速]邀请。
[成语]没有邀请而自己来的客人。
14.食不果腹[果]饱。
[成语]吃不饱肚子,形容生活贫困。
15.尾大不掉[掉]摆动。
[成语]形容属下势力强大,不服从指挥调度。
16.适逢其会[会]时机,机会。
[成语]恰好碰上那个机会。
17.别无长物[长]多余的。
[成语]除此之外,再也没有多余的物品。
18.恃才傲物[物]自己以外的人,众人。
[成语]仗着自己有才能而瞧不起别人。
19.自以为是[是]正确。
[成语]认为自己是对的,形容主观、不虚心。
“自行其是|”的“是”也是“正确。
20.分庭抗礼[抗]对等。
[成语]客人与主人分立在庭院两侧,以平等的地位相对行礼。
21.细大不捐[捐]舍弃。
[成语]小的大的都不舍弃,常指收罗的东西多,毫无遗漏。
22.无出其右[右]上,古代以右为上位。
[成语]在某方面居领先地位,没有能超过他的。
23.死有余辜[辜]罪恶。
[成语]形容罪大恶极,即使处以死刑也不能抵偿他的罪恶。
24.文恬武嬉[恬]安逸。
[成语]文武官员都贪图安逸享受,不把国家大事放在心上。
25.微言大义[微]精微。
高考易错成语
高考易错成语:1,耿耿于怀:心事萦绕,不能忘怀。
2、胸无城府:形容待人接物坦率、真诚。
3、炙手可热:比喻气焰盛,权势大。
4、目无全牛:比喻技艺高超。
也比喻洞察事理,办事精熟。
5、差强人意:(1)还能振奋人们的意志。
(2)大致上还能够令人满意。
6、不刊之论:不可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
7、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灾难。
8、不足为训:指不值得作为准则或典范。
9、文不加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高超。
10、罪不容诛:指杀了也抵不了其所犯的罪行。
形容罪大恶极。
11、屡试不爽: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
12、万人空巷:多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或新奇事物轰动一时。
13、振聋发聩:比喻高超的言论能使麻木糊涂的人觉醒。
14、涣然冰释:比喻疑虑、误会等一下子完全消除。
15、大快人心:指坏人坏事受到惩罚,使人们心里感到非常痛快。
16、久假不归:长期借去,不归还。
17、身无长物:指除自身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
形容贫穷。
18、不名一文:连一文钱都没。
形容极为贫穷。
19、惨淡经营:(1)形容极端艰苦地从事诗文创作。
(2)形容苦心规划和开拓某项事业。
20、侧目而视:形容敬畏、憎恨等神情。
21、明日黄花:多用来比喻过时的事物。
22、师心自用:指固执己见,自以为是。
23、事半功倍:形容费力小,收效大。
24、洛阳纸贵:形容好的著作,风行一时,广为流传。
25、不情之请:不合理的请求。
常用作求助于人时的客套话。
26、每况愈下:指情况越来越坏,越来越糟糕。
27、穷兵黩武:用尽全部兵力,任意发动战争。
形容极端好战。
28、匪夷所思:不是平常人所能想像的。
29、七手八脚:形容很多人一起动手。
也形容人多手杂,非常忙乱的样子。
30、苦心孤诣:指尽心竭力钻研达到别人所达不到的地步。
31、三人成虎:比喻流言惑众,蛊惑人心。
32、莘莘学子:众多的学子。
33、始作佣者:比喻某种坏事或恶劣风气的创始者。
34、令行禁止:有令必行有禁必止。
形容法纪严明,严格执行。
成语知识点:高考语文中560个常考易错成语
1. 哀鸿遍野:比喻呻吟呼号、流离失所的灾民到处都是。
哀鸿,哀鸣的大雁,比喻悲哀呼号的灾民。
2. 安步当车:古代称人能安贫守贱。
现多用以表示不乘车而从容不迫地步行。
安,安闲。
3. 安土重还: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
重,看得很重。
4. 嗷嗷(áo)待哺(bǔ):形容受饥饿的悲惨遭情景。
嗷嗷,哀号声;哺,喂食。
5. 筚(bì)路蓝缕:驾着柴车,穿着破旧的衣服去开辟山林。
筚路,柴车。
蓝缕,破衣服。
形容创作的艰苦。
6. 抱残守缺:形容保守不知改进。
7. 白驹过隙:比喻时间过得很快,就骏马在细小的缝隙前飞快地越过一样。
白驹,骏马。
8. 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妄自惊慌。
9. 杯水车薪: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
比喻无济于事。
10. 别无长(cháng)物:没有多余的东西。
形容穷困或俭朴。
11. 不足挂齿:不值得一提。
谦虚说法。
12. 不足为训:不值得很为效法的准则。
训,准则。
13. 不可理喻:没法跟他讲道理。
形容蛮横或固执。
比喻,使明白。
14. 不胫而走:比喻消息传得很快。
胫,小腿。
15. 不负众望:不能使群众信服。
孚,使人信服。
16. 不为(wéi)已甚:指对人的责备或处罚适可而止。
已甚,过分。
17. 不即不离:不接近也不疏远。
即,接近。
18. 不卑不亢:对待人有恰当的分寸,既不低声下气,了不傲慢自大。
卑,低下;亢,高。
19. 不稂(láng)不莠(yǒu):比喻人不成材,没出息。
稂、莠,田里的野草。
20. 不落窠臼:比喻有独创风格,不落旧套。
21. 不容置喙(huì):不容别人插嘴。
喙,嘴。
22. 不塞(sāi)不流,不止不行:比喻旧思想文化不予以破坏,新思想、新文化就不能树立起来。
23.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含有轻视意。
然,对,正确。
24. 不以为意:不放在心上,不加注意。
25. 不刊之论:形容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
刊,削除,修改。
文字少一点打一成语
文字少一点打一成语文字上少一点,打一成语是:文不加点。
文不加点发音: wén bù jiā diǎn。
成语解释:点:涂上一点,表示删去。
文章一气呵成,无须修改。
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
成语出处:汉张衡《文士传》:“据令赋一物然后坐,纯应声便成,文不加点。
〞成语造句:援笔一挥,文不加点。
〔明洪楩《清平山堂话本夔关姚卞吊诸葛》〕成语使用: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褒贬解析:属中性成语近义词:一气呵成英语翻译:never blot a line in writing have a facile with unimprovable style文字少一点的答案:文不加点。
·祢衡《鹦鹉赋序》:“衡因为赋,笔不停辍,文不加点。
〞 2.释义:点:涂上一点,表示删去。
文章一气呵成,无须修改。
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
3.示例:援笔一挥,文不加点。
成语〔chengyu,idioms〕是中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
成语是汉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
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
成语又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
成语,众人皆说,成之于语,故成语。
文字少一点猜一成语——文不加点。
文不加点1、拼音:wén bù jiā diǎn2、释义:点:涂上一点,表示删去,改动、修改的意思。
文章一气呵成,无必需修改。
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不假思索。
关于此成语,容易出现望文生义的状况,容易理解成“文章没有标点〞,这就大错特错了!成语的意义是指作文章水平极高,写文章一气呵成,无须修改。
3、词性:褒义词。
4、示例:来看下面两道考题:①经过他的认真学习,终于改掉了文不加点的坏毛病。
②这篇文章不仅结构混乱,而且文不加点,令人费解。
文不加点解析与出处
文不加点解析与出处
"文不加点"是汉语中一则来源于文人作品的成语,它的含义是文章一气呵成,无须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
这个词语最早出自汉·祢衡《鹦鹉赋序》:“衡因为赋,笔不停缀,文不加点。
”这句话的意思是祢衡于是为之作赋,一时笔不停缀,文章一气呵成,无须修改。
“文不加点”可以作为谓语、宾语使用,含有褒义。
例如在一些正面的情况下,如:"他写的文章文不加点,令人叹服",或者是:"这位作家的写作技巧非常高超,每篇文章都能文不加点"。
值得注意的是,有一些资料中提到该成语的出处是汉·张衡的《文士传》,但经过核实,《文士传》中并无“文不加点”的相关记载,所以这里的出处仍以《鹦鹉赋序》为准。
这个成语现在常用来形容一个人文思敏捷,写作技巧高超。
例如:“他的文章文不加点,非常流畅。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中560个常考易错成语:文不加点
引言
在高考语文中,成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而且是一个非常容易出错的知
识点。
在高考中,考生需要掌握并正确运用成语,否则会影响到自己的成绩。
本文着重介绍高考语文中560个常考易错成语,供广大考生参考学习。
本文主要内容
一、“文不加点”系列
“文不加点”系列成语是指成语中缺少一个或多个点,这在书写和使用时容易出错。
以下是常见的“文不加点”系列成语:
1.满载而归(应该是“满载而归”)
2.如坐针毡(应该是“如坐针锋”)
3.坐立不安(应该是“坐卧不安”)
4.数不胜数(应该是“数不尽数”)
二、错用词汇成语
有时候,考生容易把成语中的某一个字用错,导致整个成语的意思发生了变化。
以下是这方面的常见错误:
1.天渊之别(应该是“天壤之别”)
2.不翼而飞(应该是“不翼而飞”)
3.迎刃而解(应该是“应对如流”)
三、音形相似容易混淆
有些成语因为音形相似,容易混淆,导致考生在使用时出现错误。
以下是常见
混淆的成语:
1.自相矛盾(与“自欺欺人”容易混淆)
2.滥竽充数(与“画龙点睛”容易混淆)
3.调虎离山(与“拔山盖世”容易混淆)
四、用法易错成语
有些成语,虽然用法上没有什么问题,但是考生容易在使用时出现错误。
以下
是这方面的常见错误:
1.前车之鉴(一般应该是“前车之覆”)
2.大张旗鼓(一般应该是“大张声势”)
3.独具匠心(一般应该是“别具一格”)
总结
成语作为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考生需要掌握并运用。
在高考中,正确使用成语是获取高分的重要途径,而且可以体现出考生的学习能力和语文水平。
本文介绍了高考语文中560个常考易错成语,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同时,建议考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成语的运用和巩固,做到学以致用,掌握好这个重要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