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范
建筑工程施工测量技术规程

建筑工程施工测量技术规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测量工作,保证施工质量和工程安全,特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适用于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测量工作,包括地面测量、建筑物结构测量、内部空间测量等相关内容。
第三条施工单位应按照本规程的要求组织施工测量工作,并确保施工测量准确可靠。
第四条施工测量工作应符合国家规定的有关测量标准和规范,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第五条施工测量工作人员应具备相关的测量技术和专业知识,严格按照施工测量程序进行操作。
第六条施工单位应建立完善的施工测量记录和档案管理制度,做好测量数据的保存和备份工作。
第七条施工单位应加强对施工测量工作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其测量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
第二章施工测量范围第八条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一)建筑物地基的测量,包括地基水平、垂直度等测量工作;(二)建筑物结构的测量,包括建筑物轴线、标高、尺寸等测量工作;(三)内部空间的测量,包括建筑物内部结构、设备布置等测量工作;(四)其他与建筑工程施工相关的测量工作。
第九条施工测量范围应根据具体建筑工程的要求确定,确保施工过程中的测量工作能够满足建设需求。
第三章施工测量工具及设备第十条施工测量工作所需的工具和设备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确保测量准确可靠。
第十一条施工单位应配备足够数量和种类的测量工具和设备,确保施工测量工作的正常进行。
第十二条施工测量工具和设备应定期检验和校准,确保其工作性能符合要求。
第十三条施工测量工具和设备的使用人员应具备相关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操作。
第四章施工测量工作流程第十四条施工测量工作应按照一定的流程进行,包括测量前的准备工作、测量中的实施工作、测量后的数据处理等步骤。
第十五条施工测量工作前应对测量目标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规划,确定测量方法和工艺。
第十六条施工测量工作中应严格按照测量程序进行操作,确保测量结果准确可靠。
第十七条施工测量工作后应对测量数据进行审核和处理,形成测量报告和记录,供后续工作参考。
(完整版)建筑工程实测实量技术规范

实测实量技术规范一、混凝土结构工程检查标准依据(砼结构)GB50204—2015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1、截面尺寸偏差(砼结构)指标说明:反映层高范围内剪力墙、砼柱施工尺寸与设计图尺寸的偏差。
合格标准:截面尺寸偏差[-5,8]mm.测量工具:5m 钢卷尺。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a)以钢卷尺测量同一面墙/柱截面尺寸,精确至毫米;b)同一墙/柱面作为 1 个实测区,每个实测区从地面向上 300mm 和 1500mm 各测量截面尺寸 1 次。
墙柱截面尺寸测量示意图图 1 墙柱截面尺寸测量示意图2、表面平整度(砼结构)指标说明:反映层高范围内剪力墙、砼柱表面平整程度。
合格标准:[0,8]mm。
测量工具:2m 靠尺、楔形塞尺。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a)剪力墙/暗柱:选取长边墙,任选长边墙两面中的一面作为 1 个实测区.累计实测实量 8 个实测区、32 个测点进行计算;b)当所选墙长度小于 3m 时,同一面墙 4 个角(顶部及根部)中取左上及右下 2个角。
按 45 度角斜放靠尺,累计测 2 次表面平整度,跨洞口部位必测。
这 2个实测值分别作为该指标合格率的 2 个计算点;c)当所选墙长度大于 3m 时,除按 45 度角斜放靠尺测量两次表面平整度外,还需在墙长度中间水平放靠尺测量 1 次表面平整度。
跨洞口部位必测。
这 3 个实测值分别作为判断该指标合格率的 3 个计算点;d)跨洞口部位必测。
实测时在洞口 45 度斜交叉测 1 尺,该实测值作为新增实测指标合格率的 1 个计算点;e)砼柱:可以不测表面平整度。
平整度测量示意图图 2 平整度测量示意图3、垂直度(砼结构)指标说明:反映层高范围内剪力墙、砼柱表面垂直的程度。
合格标准:[0,10]mm。
测量工具:2m 靠尺。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a)剪力墙:任取长边墙的一面作为 1 个实测区。
累计实测实量 7 个实测区、21 个测点作为计算点;b)当墙长度小于 3m 时,同一面墙距两端头竖向阴阳角约 300mm 位置,分别按以下原则实测 2 次:一是靠尺顶端接触到上部砼顶板位置时测 1 次垂直度,二是靠尺底端接触到下部地面位置时测 1 次垂直度.砼墙体洞口一侧为垂直度必测部位。
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程dbj01-21-95

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程DBJ01-21-95是建筑领域的重要技术规范,对于规范建筑工程施工测量的要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对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程DBJ01-21-95进行全面评估,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规范。
一、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程DBJ01-21-95的基本概念和原则1.1 基本概念: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程DBJ01-21-95是我国建筑领域的主要技术标准之一,旨在规范建筑施工中的测量活动,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1.2 原则:该规程强调精准、规范、安全和可靠的施工测量原则,要求测量过程中严格遵循标准操作程序和要求,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程DBJ01-21-95的主要内容和要求2.1 测量基准和控制点的确定:规程对测量基准和控制点的确定给出了明确的要求,包括基准点的选择、设置和保护,以及控制点的设置和维护等。
2.2 测量方法和工具的选择:规程详细规定了不同测量任务的具体方法和工具,包括测量精度要求、测量仪器的选择和使用、测量数据的处理和汇总等内容。
2.3 施工图和测量报告的编制:规程要求施工单位根据施工图纸和测量数据编制详细的测量报告,并定期进行归档和备份,以备查验和追溯。
三、我的个人观点和理解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程DBJ01-21-95的颁布和实施,对于规范建筑施工测量活动、提高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际工程实践中,我认为施工测量人员应深入学习和理解这一规程,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技术水平,做好施工测量工作,为工程质量和安全保驾护航。
总结回顾:通过本文的全面评估,我们对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程DBJ01-21-95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该规程不仅是一项技术标准,更是建筑施工过程中必不可缺的指导性文件,对于推动建筑行业的规范化发展和提升工程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希望施工测量人员能够严格遵守规程要求,做好测量工作,为建筑工程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最新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工程测量规范G B50026-9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主编部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1993年8月1日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的通知建标〔1993〕242号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6〕250号文的要求,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会同有关部门共同修订的《工程测量规范》,已经有关部门会审。
现批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为强制性国家标准,自1993年8月1日起施行。
原《工程测量规范》TJ26-78同时废止。
本标准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负责管理,具体解释等工作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西安勘察院负责。
出版发行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993年1月3日修订说明本规范是根据原国家计委计标发〔1986〕250号文通知要求,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负责主编,具体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西安勘察院会同有关单位共同对原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冶金工业部颁发的《工程测量规范》TJ26-78(试行)进行修订而成。
在修订过程中,修订组经过调查研究,广泛征求全国各地有关单位意见,根据体现政策、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的要求,保留了原规范适用的条文,删除、修改了不适用或不完全适用的条文,增加了通过鉴定并广泛应用、行之有效的新技术和科研成果,经两次全国性会议讨论修改,最后会同有关部门审查定稿。
修订后的内容共9章40节及7个附录,除保留原规范的总则、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地形测量、线路测量、绘图复制等章外,增订了施工测量、竣工总图编绘与实测、变形测量;以及地形图的修测,编绘,晒蓝图、静电复印与复照,翻版、晒印刷版与修版,打样与胶印等章节。
调整了原章、节中的内容:平面控制测量中规定了三边网的主要技术要求;电磁波测距中规定了等级导线技术要求;高程控制测量中规定了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的技术要求;地形测量中规定了电磁波测距仪极坐标法布设图根点的技术要求、速测仪施测的技术要求;线路测量中规定了各等级线路测量的统一技术规定。
2020(建筑工程管理)工程测量规范

(建筑工程管理)工程测量规范工程测量规范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第1章总则第2章平面控制测量2.1一般规定2.2设计、选点、造标与埋石2.3水平角观测2.4距离测量2.5内业计算第3章高程控制测量3.1一般规定3.2水准测量3.3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第4章地形测量4.1一般规定4.2图根控制测量4.3一般地区地形测图4.4城镇居住区地形测图第四节城镇居住区地形测图4.5工矿区现状图测量4.6水域地形测量4.7地形图的修测第5章线路测量5.1一般规定5.2铁路、公路测量5.3架空索道测量5.4自流和压力管线测量5.5架空送电线路测量第6章绘图与复制6.1一般规定6.2绘图6.3编绘6.4晒蓝图、静电复印与复照6.5翻版、晒印刷版与修版6.6打样与胶印第7章施工测量7.1一般规定7.2施工控制测量7.3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放样7.4灌注桩、界桩与红线测量7.5水工建筑物施工测量第8章竣工总图的编绘与实测8.1一般规定8.2竣工总图的编绘8.3竣工总图的实测第9章变形测量9.1一般规定9.2水平位移监测网9.3垂直位移监测网9.4水平位移测量9.5垂直位移测量9.6内业计算及成果整理附录一本规范名词解释附录二平面控制点标志及标石的埋设规格附录三方向观测法度盘和测微器附录四高程控制点标志及标石的埋设规格附录五建筑物、构筑物主体倾斜率和按差异沉降推算主体倾斜值的计算公式附录六基础相对倾斜值和基础挠度计算公式附录七本规范用词说明工程测量规范-总则工程测量规范第1章总则第1.0.1条为了统一工程测量的技术要求,及时、准确地为工程建设提供正确的测绘资料,保证其成果、成图的质量符合各个测绘阶段的要求,适应工程建设发展的需要,制订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城镇、工矿企业、交通运输和能源等工程建设的勘察、设计、施工以及生产(运营)阶段的通用性测绘工作。
其内容包括控制测量,采用非摄影测量方法的1∶500~1∶5000比例尺测图、线路测量、绘图与复制、施工测量、竣工总图编绘与实测和变形测量。
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范

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范是指在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设计文件,对工程项目的定位、控制网测设、基础测量、主体结构施工测量等环节进行严格控制和规范的要求。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介绍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范。
一、编制依据1. 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测量法》等。
2. 技术标准:如《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建筑施工测量手册》等。
3. 设计文件:包括施工图纸、施工组织设计等。
4. 工程项目相关资料:如工程概况、施工现场地质条件、气象条件等。
二、工程概况1. 工程项目名称、地点、规模。
2. 工程项目结构形式、建筑层数、抗震设防烈度等。
3. 工程项目施工方法:如人防工程、钢结构工程、钢筋混凝土现浇结构等。
三、施工部署1. 施工测量组织机构:明确测量工作的负责人、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作业人员的职责。
2. 施工测量工作计划:包括测量工作开始时间、完成时间、关键节点等。
3. 施工测量仪器设备: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测量仪器设备,并定期进行检定和维护。
四、施工测量的基本要求1. 施测原则:遵循科学、严谨、高效、准确的原则进行测量工作。
2. 准备工作:主要包括测量仪器设备的检查、测量人员的培训、测量基准点的设置等。
五、工程定位与控制网测设1. 工程定位:依据设计文件和施工现场条件,确定建筑物的位置和朝向。
2. 平面控制网测设:按照国家标准和设计要求,建立平面控制网,并进行测量和标识。
3. 高程控制网的布设:依据国家标准和设计要求,建立高程控制网,并进行测量和标识。
六、基础测量1. 基础平面轴线投测方法:采用经纬仪、激光测距仪等仪器,进行基础平面轴线的投测。
2. 0.000 以下部分标高控制:依据高程控制网,采用水准仪等仪器,进行0.000以下部分的标高控制。
七、主体结构施工测量1. 平面控制网的测设:依据设计文件和施工进度,建立主体结构平面控制网,并进行测量和标识。
建筑工程测量规范

建筑工程测量规范3.1一般规定3.1.1平面控制的建立,可采用卫星定位测量﹑导线测量﹑三角形网测量等方法。
3.1.2平面控制网精度等级的划分,卫星定位测量控制网依次为二﹑三﹑四等和一﹑二级,导线及导线网依次为三﹑四等和一﹑二﹑三级,三角形网依次为二﹑三﹑四等和一﹑二级。
3.1.3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应遵循下列原则:1首级控制网的布设应因地自宜,且适当考虑发展;当与国家坐标系统联测时,应同时考虑联测方案。
2首级控制网的等级,应根据工程规模﹑控制网的用途和精度要求合理确定。
3加密控制网,可越级布设或同等级扩展。
3.1.4平面控制网的坐标系统,应在满足测区内投影长度变形不大于2.5cm/km的要求下,作下列选择:1采用统一的高斯投影3°带平面直角坐标系统。
2采用统高斯投影3°带,投影面为测区抵偿高程面或测区平均高程面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统:或任意带,投影面为1985国家高程基准面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统。
3小测区或有特殊精度要求的控制网,可采用独立坐标系统。
4在已有平面控制网的地区,可沿用原有的坐标系统。
5厂区内可采用建筑坐标系统。
3.2卫星定位测量(Ⅰ)卫星定位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3.2.1各等级卫星定位测量控制网的主要技术指标,应符合表3.2.1的规定。
表3.2.1卫星定位测量控制网的主要技术要求等级平均边长(㎞)固定误差A(mm)比例误差系数B(mm/㎞)约束点间的边长相对中误差约束平差后最弱边相对中误差二等9≤10≤2≤1/250000≤1/120000三等 4.5≤10≤5≤1/150000≤1/70000四等2≤10≤10≤1/100000≤1/40000一级1≤10≤20≤1/40000≤1/20000二级0.5≤1040≤≤1/20000≤1/10000 3.2.2各等级控制网的基线精度,按(3.2.2)式计算。
σ=22)(d B A ∙+(3.2.2)式中σ----基线长度中误差(mm);A----固定误差(mm);B---比例误差系数(mm/Km)d----平均边长(km)。
建筑工程实测制度

建筑工程实测制度一、建筑工程实测范围建筑工程实测范围包括建筑结构实测、建筑设备安装实测、建筑外观实测等。
其中,建筑结构实测主要是对建筑结构的强度、易损性、稳定性等进行实测,确保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建筑设备安装实测主要是对建筑设备的安装位置、固定方式、运行状况等进行实测,确保建筑设备的正常运行;建筑外观实测主要是对建筑外观的整体外观、色彩搭配等进行实测,确保建筑外观的美观性。
二、建筑工程实测内容建筑工程实测内容主要包括施工前、施工中、施工后的实测内容。
施工前的实测内容主要是对施工前的基础、地基等进行实测,确保施工的可行性;施工中的实测内容主要是对施工过程中的质量、安全等进行实测,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施工后的实测内容主要是对施工结束后的建筑结构、设备等进行实测,确保施工的质量和安全。
三、建筑工程实测方法建筑工程实测方法主要包括传统实测方法和现代实测方法。
传统实测方法主要是通过人工测量、目测等方式进行实测;现代实测方法主要是通过测量仪器、摄像设备等进行实测。
传统实测方法简单易行,但精度较低;现代实测方法精度高,但设备成本和技术难度较大。
四、建筑工程实测人员建筑工程实测人员主要包括实测工程师、实测技术员等。
实测工程师主要负责实测管理和实测方案制定;实测技术员主要负责实际实测操作。
实测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实测技术和实测经验,确保实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五、建筑工程实测设备建筑工程实测设备主要包括测量仪器、摄像设备等。
测量仪器主要用于测量建筑结构的尺寸、深度、高度等;摄像设备主要用于拍摄建筑外观、设备安装等。
建筑工程实测设备需要经过严格的校准和验收,确保实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六、建筑工程实测制度的重要性建筑工程实测制度是建筑项目管理中必不可少的一环,通过实测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建筑工程实测制度能够提高建筑质量,减少事故发生风险,保护工程投资。
因此,建筑工程实测制度的建立和执行至关重要。
建筑施工测量标准

建筑施工测量标准
建筑施工测量是建筑工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建筑工程的质量和
安全。
在建筑施工测量中,需要遵循一定的标准和规范,以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从建筑施工测量的标准、测量方法和常见问题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首先,建筑施工测量的标准是非常重要的。
在建筑工程中,测量标准的制定可
以帮助施工人员准确地了解建筑物的尺寸、位置和形状等信息,从而保证建筑工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建筑施工测量标准应当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并且要根据具体的建筑工程特点进行制定,以确保测量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其次,建筑施工测量的方法也是至关重要的。
在建筑工程中,常用的测量方法
包括全站仪测量、经纬仪测量、水准仪测量等。
这些方法各有优劣,需要根据具体的测量对象和测量要求来选择合适的方法。
此外,施工测量过程中还需要注意测量设备的校准和维护,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另外,建筑施工测量中常见的问题包括测量误差、数据处理不当、测量设备损
坏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施工人员需要具备扎实的测量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熟练运用各种测量方法和设备,及时发现和纠正测量中的错误,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综上所述,建筑施工测量是建筑工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建筑
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在施工测量中,需要严格遵循相关的标准和规范,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及时发现和解决测量中的问题,以确保建筑工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希望本文能够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促进建筑施工测量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完整版)建筑工程实测实量技术规范

实测实量技术规范一、混凝土结构工程检查标准依据(砼结构)GB50204-2015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1、截面尺寸偏差(砼结构)指标说明:反映层高范围内剪力墙、砼柱施工尺寸与设计图尺寸的偏差。
合格标准:截面尺寸偏差[-5,8]mm。
测量工具:5m 钢卷尺。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a)以钢卷尺测量同一面墙/柱截面尺寸,精确至毫米;b)同一墙/柱面作为 1 个实测区,每个实测区从地面向上 300mm 和 1500mm 各测量截面尺寸 1 次。
墙柱截面尺寸测量示意图图 1 墙柱截面尺寸测量示意图2、表面平整度(砼结构)指标说明:反映层高范围内剪力墙、砼柱表面平整程度。
合格标准:[0,8]mm。
测量工具:2m 靠尺、楔形塞尺。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a)剪力墙/暗柱:选取长边墙,任选长边墙两面中的一面作为 1 个实测区。
累计实测实量 8 个实测区、32 个测点进行计算;b)当所选墙长度小于 3m 时,同一面墙 4 个角(顶部及根部)中取左上及右下 2个角。
按 45 度角斜放靠尺,累计测 2 次表面平整度,跨洞口部位必测。
这 2个实测值分别作为该指标合格率的 2 个计算点;c)当所选墙长度大于 3m 时,除按 45 度角斜放靠尺测量两次表面平整度外,还需在墙长度中间水平放靠尺测量 1 次表面平整度。
跨洞口部位必测。
这 3 个实测值分别作为判断该指标合格率的 3 个计算点;d)跨洞口部位必测。
实测时在洞口 45 度斜交叉测 1 尺,该实测值作为新增实测指标合格率的 1 个计算点;e)砼柱:可以不测表面平整度。
平整度测量示意图图 2 平整度测量示意图3、垂直度(砼结构)指标说明:反映层高范围内剪力墙、砼柱表面垂直的程度。
合格标准:[0,10]mm。
测量工具:2m 靠尺。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a)剪力墙:任取长边墙的一面作为 1 个实测区。
累计实测实量 7 个实测区、21 个测点作为计算点;b)当墙长度小于 3m 时,同一面墙距两端头竖向阴阳角约 300mm 位置,分别按以下原则实测 2 次:一是靠尺顶端接触到上部砼顶板位置时测 1 次垂直度,二是靠尺底端接触到下部地面位置时测 1 次垂直度。
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建筑物施工放样、轴线投测和标高传递的允许偏差

建筑物施工放样、轴线投测和标高传递的允许偏差
内容 允许偏差(MM) 单排桩或群桩中的边桩 ±10 基础桩位放样 群桩 ±20 L≤30 ±5 30<L≤60 ±10 外廊主轴线长度L(m) 60<L≤90 ±15 90<L ±20 各施工层上放线 细部轴线 ±20 承重墙、梁、柱边线 ±3 施工层标高的传递,宜采用 非承重墙边线 ±3 悬挂钢尺代替水准尺的水准 门窗洞口线 ±3 测量方法。传递点数目应根 每层 3 据建筑物的大小和高度确定 H≤30 5 。规模较小的宜从2处分别 30<H≤60 10 向上传递,规模较大的宜从 轴线竖向投测 60<H≤90 15 3处分别向上传递。传递的 总高 H(m) 90<H≤120 20 标高较差小于3MM时,可取 120<H≤150 25 其平均值作为施工曾的标高 150<H 30 基准,否则,应重新传递 每层 ±3 H≤30 ±5 30<H≤60 ±10 标高竖向传递 60<H≤90 ±15 总高 H(m) 90<H≤120 ±20 120<H≤150 ±25 150<H ±30 项目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主编部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1993年8月1日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的通知建标〔1993〕242号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6〕250号文的要求,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会同有关部门共同修订的《工程测量规范》,已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为强制性国家标准,自1993年8月1日起施行。
原《工程测量规范》TJ26-78同时废止。
本标准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负责管理,具体解释等工作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西安勘察院负责。
出版发行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993年1月3日修订说明本规范是根据原国家计委计标发〔1986〕250号文通知要求,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负责主编,具体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西安勘察院会同有关单位共同对原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冶金工业部颁发的《工程测量规范》TJ26-78(试行)进行修订而成。
在修订过程中,修订组经过调查研究,广泛征求全国各地有关单位意见,根据体现政策、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的要求,保留了原规范适用的条文,删除、修改了不适用或不完全适用的条文,增加了通过鉴定并广泛应用、行之有效的新技术和科研成果,经两次全国性会议讨论修改,最后会同有关部门审查定稿。
修订后的内容共9章40节及7个附录,除保留原规范的总则、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地形测量、线路测量、绘图复制等章外,增订了施工测量、竣工总图编绘与实测、变形测量;以及地形图的修测,编绘,晒蓝图、静电复印与复照,翻版、晒印刷版与修版,打样与胶印等章节。
调整了原章、节中的内容:平面控制测量中规定了三边网的主要技术要求;电磁波测距中规定了等级导线技术要求;高程控制测量中规定了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的技术要求;地形测量中规定了电磁波测距仪极坐标法布设图根点的技术要求、速测仪施测的技术要求;线路测量中规定了各等级线路测量的统一技术规定.鉴于摄影测量技术的迅速发展,其深度和广度已具备形成独立规范的条件,已将原《工程测量规范》中的摄影测量部分另编《工程摄影测量规范》。
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程

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建筑工程施工测量工作,确保工程质量,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适用于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各类测量工作。
第三条建筑工程施工测量应遵循“精确、可靠、实用、经济”的原则,确保施工工程按照设计要求精确进行。
第四条测量工程师应具备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能够熟练操作测量仪器,并能正确分析和处理测量数据。
第五条施工单位应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和测量要求,合理确定测量任务,制定测量计划,并配备必要的测量仪器和设备。
第六条施工单位应对施工现场进行定点、定线、开孔等基本测量,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第七条施工单位应及时处理测量数据,保证测量成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并能够提供给相关部门和监理单位查阅。
第八条建筑工程施工测量工作必须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不得有违法行为。
第九条对于测量过程中的异常情况和测量数据的错误,应及时纠正并向有关部门报告,确保工程质量。
第十条对于不同工程的特殊测量要求,施工单位应制定相应的测量方案,并严格按照方案执行。
第二章测量任务第十一条施工单位应按照设计要求和图纸要求,合理确定测量任务,确保施工过程中的精度和效率。
第十二条施工单位应对建筑工程所需的各项测量工作进行分解,并确定每项测量工作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第十三条施工单位应根据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和要求,确定测量的控制点和测量点,并制定相应的测量计划。
第十四条施工单位应对测量任务进行细化和分解,明确每个测量任务的责任人和执行时间,并能够按时完成测量任务。
第十五条施工单位应对建筑工程的各个测量要求进行合理安排和组织,确保测量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十六条施工单位应对施工现场的关键部位和难点进行重点测量,确保工程质量和工程安全。
第十七条施工单位应定期对施工现场进行测量监测工作,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第三章测量工作流程第十八条施工单位应根据测量任务和要求,合理制定测量计划,明确测量工作的流程和步骤。
第十九条施工单位应对测量现场进行勘测和布点工作,确定控制点和测量点,并设置标志。
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范

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建筑工程施工测量活动,确保工程质量,保障施工安全,监督施工进度,提高工程管理水平,根据《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筑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等有关法律法规,本规范制定。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所有测量活动,包括地基测量、基础测量、主体结构测量、装饰装修测量等工程测量。
第三条建筑工程测量应符合国家有关测量技术标准和建筑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的要求,并结合具体施工条件,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补充。
第四条施工单位应当配备专业测量人员,具有相应的测量技术水平,能够熟练运用测量仪器设备,确保施工过程中的测量工作得到准确执行。
第五条施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测量管理制度,明确测量工作的责任人员和工作流程,确保测量工作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第六条施工单位应当加强对测量人员的培训与考核,提高其专业技术水平和工作质量,确保施工测量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七条施工单位应当定期对测量仪器设备进行检测和校准,确保其精度和稳定性,提高测量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八条施工单位应当妥善保管测量数据和资料,建立健全测量档案,便于日后施工过程中的查阅和复核。
第九条对于施工测量中出现的问题,施工单位应当及时报告并处理,确保测量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二章地基测量第十条地基测量是建筑工程施工的基础工作,其准确性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和安全,因此地基测量应当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技术标准进行。
第十一条地基测量应当包括地面水平测量、地面高程测量、地基沉降观测等内容,确保地基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第十二条地基测量应当选用适当的测量仪器设备,如水准仪、全站仪、测绘仪等,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十三条施工单位应当对地基测量数据进行及时记录和分析,发现问题应当立即处理,确保地基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
第十四条对于地基测量中出现的问题,施工单位应当及时报告并处理,确保地基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第十五条施工单位应当密切配合工程监理单位进行地基测量工作,确保工程质量和工期的顺利推进。
建筑工程测量规范

建筑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建设部国家标准)3.1 一 般 规 定3.1.1 平面控制的建立,可采用卫星定位测量﹑导线测量﹑三角形网测量等方法。
3.1.2 平面控制网精度等级的划分,卫星定位测量控制网依次为 二﹑三﹑四等和一﹑二级,导线及导线网依次为三﹑四等和一﹑二﹑三级,三角形网依次为二﹑三﹑四等和一﹑二级。
3.1.3 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应遵循下列原则:1 首级控制网的布设应因地自宜,且适当考虑发展;当与国家坐标系统联测时,应同时考虑联测方案。
2 首级控制网的等级,应根据工程规模﹑控制网的用途和精度要求合理确定。
3 加密控制网,可越级布设或同等级扩展。
3.1.4 平面控制网的坐标系统,应在满足测区内投影长度变形不大于2.5c m /km 的要求下,作下列选择:1 采用统一的高斯投影3°带平面直角坐标系统。
2采用统高斯投影3°带,投影面为测区抵偿高程面或测区平均高程面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统:或任意带,投影面为1985国家高程基准面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统。
3 小测区或有特殊精度要求的控制网,可采用独立坐标系统。
4 在已有平面控制网的地区,可沿用原有的坐标系统。
5 厂区内可采用建筑坐标系统。
3.2 卫星定位测量(Ⅰ)卫星定位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3.2.1 各等级卫星定位测量控制网的主要技术指标,应符合表3.2.1的规定。
表 3.2.1 卫星定位测量控制网的主要技术要求各等级控制网的基线精度,按(3.2.2)式计算。
σ=22)(d B A •+ (3.2.2)式中σ----基线长度中误差(mm );A----固定误差(mm ); B---比例误差系数(mm /Km ) d----平均边长(km)。
3.2.3 卫星定位测量控制网观测精度的评定,应满足下列要求: 1控制网的测量中误差,按(3.2.3-1)式计算;m=[]nWWN 31 (3.2.3-1) 式中 m----控制网的测量中误差(mm );N----控制网中异步环的个数;n---异步环的边数;W---异步环环线全长闭合差(mm)。
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范是怎样的

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范是怎样的1、施测前,所用仪器和水准尺等器具必须要做定期检校。
2、仪器要安稳。
选择比较坚实的地方,三脚架要踩牢,高度要适合观测者身高,观测过程中不要触碰三脚架。
经纬仪架头如果不水平连接螺栓倾斜会造成垂球线偏离读盘中心,影响对中精度。
架头每倾斜5mm,垂偏离度盘中心约1mm。
在建筑工程项目的建设施工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测量。
测量是一门实践性、专业性、技术性都很强的工作,它对建筑工程项目的整体进度、质量、投资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那么,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范是什么呢?也就是说,在测量过程中容易出现哪些问题呢?又该注意哪些事项呢?下面由小编为您整理。
▲一、建筑工程测量常见问题及原因1、由于各施工企业工资标准变化,施工技术人员流动性大,仪器管理混乱。
建筑工程施工测量人员是施工生产一线生产技术人员,野外作业时间长、风险责任大、条件艰苦,从测量建筑工程师至测量员,有条件的干一段时间可能就调离或是转行,如许多跨年度项目到完工,测量工作技术人员几次换人,有时还出现断档,使整个项目的测量工作无法到位。
测量仪器使用、保养、校正不能按规定规程进行,损坏、丢失严重,往往是出现明显错误的测量数据时才采取措施,甚至有些施工企业把测量仪器设备划归物资部门管理,保管不合规程、记录不清,造成仪器不能再用。
2、测量人员素质及能力参差不齐。
部分建筑施工企业没有专职的施工测量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基本上都是由其他技术员(施工员)兼职,主要聘用测量工、学校刚毕业出来的人员担任测量负责人,无独立工作经验,这些缺乏专门训练的业余人员,对常规测量仪器的性能、操作及测量方法都一知半解,根本不能完成施工测量工作,也就无法保证施工测量的质量。
3、测量仪器的操作不当,而且日常保修不到位。
一般来说,测量所用的仪器都属于精密仪器,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测量人员的水平有限,没有严格按照正确的使用方法操作,导致测量仪器的灵敏度降低,测量精度降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范篇一:施工控制测量规范2 施工控制测量(Ⅰ)场区平面控制:第7.2.1条场区的平面控制网,可根据场区地形条件和建筑物、构筑物的布置情况,布设成建筑方格网、导线网、三角网或三边网。
第7.2.2条场区的平面控制网,应根据等级控制点进行定位、定向和起算。
第7.2.3条场区平面控制网的等级和精度,应符合下列规定:一、建筑场地大于1K㎡或重要工业区,宜建立相当于一级导线精度的平面控制网;二、建筑场地小于1K㎡或一般性建筑区,可根据需要建立相当于二、三级导线精度的平面控制网;三、当原有控制网作为场区控制网时,应进行复测检查。
第7.2.4条建筑方格网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7.2.4的规定。
建筑方格网的主要技术要求表7.2.4第7.2.5条建筑方格网的首级控制,可采用轴线法或布网法,其施测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一、轴线法。
1 轴线宜位于场地的中央,与主要建筑物平行;长轴线上的定位点,不得少于3个;轴线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应大于5cm;2放样后的主轴线点位,应进行角度观测,检查直线度;测定交角的测角中误差,不应超过2.5″;直线度的限差,应在180°±5″以内;34轴交点,应在长轴线上丈量全长后确定;短轴线,应根据长轴线定向后测定,其测量精度应与长轴线相同,交角的限差应在90°±5″以内。
二、布网法,宜增测对角线的三边网,其测量精度,不应低于本规范第2.1.8条中四等三边网的规定。
第7.2.6条标桩的埋设深度,应根据地冻线和场地平整的设计标高确定。
第7.2.7条建筑方格网的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一、角度观测可采用方向观测法,其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7.2.7的规定;角度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表7.2.7-1二、当采用电磁波测距仪测定边长时,应对仪器进行检测,采用仪器的等级及总测回数,应符合表7.2.7-2的规定;采用仪器的等级及总测回数表7.2.7-2三、方格网点平差后,应确定归化数据,并在实地标板上修正至设计位置;四、建筑方格网竣工后,应经过实地复测检查,方能提供给委托单位。
第7.2.8条当采用小三角网作为场区控制网时,边长宜为0.2~0.4km;测角中误差,不应超过8″;最弱边边长相对中误差,不应大于1/20000。
第7.2.9条当采用小三边网作为场区控制网时,边长宜为0.2~0.6km;测边的相对中误差,不应大于1/40000。
第7.2.10条小三角、小三边测量的其他技术要求,宜按本规范第二章的有关规定执行。
(Ⅱ)建筑物的平面控制第7.2.11条建筑物的平面控制网,可按建筑物、构筑物特点,布设成十字轴线或矩形控制网。
矩形网可采用导线法或增测对角线的测边法测定。
第7.2.12条建筑物的控制网,应根据场区控制网进行定位、定向和起算。
第7.2.13条建筑物的控制网,应根据建筑物结构、机械设备传动性能及生产工艺连续程度,分别布设一级或二级控制网,其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7.2.13的规定。
建筑物控制网的主要技术要求表7.2.13注:n为建筑物结构的跨数。
第7.2.14条建筑物的控制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一、控制网应按设计总图和施工总布置图布设,点位应选择在通视良好、利于长期保存的地方;二、控制网加密的指示桩,宜选在建筑物行列线或主要设备中心线方向上;三、主要的控制网点和主要设备中心线端点,应埋设混凝土固定标桩;四、控制网轴线起始点的测量定位误差,不应低于同级控制网的要求,允许误差宜为2cm;两建筑物(厂房)间有联动关系时,允许误差宜为1cm,定位点不得少于3个;五、角度观测可采用方向观测法;其测回数应根据测角中误差的大小,按表7.2.14确定;角度观测的测回数表7.2.14六、矩形网的角度闭合差,不应大于测角中误差的4倍;七、当采用钢尺丈量距离时,一级网的边长、应以二测回测定;二级网的边长,应以一测回测定。
长度应进行温度、坡度和尺长修正。
钢尺量距的主要技术要求,应按本规范第二章第四节的有关规定执行;八、矩形网应按平差结果进行实地修正,调整到设计位置。
当增设轴线时,可采用现场改点法进行配赋调整;九、点位修正后,应进行矩形网角度的检测。
第7.2.15条建筑物的围护结构封闭前,应根据施工需要将建筑物外部控制转移至内部,内部的控制点,宜设置在已建成的建筑物、构筑物的预埋件或预埋测量标板上。
当由外部控制向建筑物内部引测时,其投点误差,一级不应超过2mm;二级不应超过3mm。
(Ⅲ)高程控制第7.2.16条场区的高程控制网,应布设成闭合环线、附合路线或结点网形。
高程测量的精度,不宜低于三等水准的精度,其主要技术要求,应按本规范第三章第二节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7.2.17条场地水准点的间距,宜小于1km。
距离建筑物、构筑物不宜小于2.5m;距离回填土边线不宜小于15m。
第7.2.18条建筑物高程控制的水准点,可单独埋设在建筑物的平面控制网的标桩上,也可利用场地附近的水准点,其间距在200m左右。
第7.2.19条当施工中水准点标桩不能保存时,应将其高程引测至稳固的建筑物或构筑物上,引测的精度,不应低于原有水准的等级要求。
篇二:建筑施工测量程序建设工程测量监理方法及监理程序《建设工程监理规范》(50319-2000)第5.2.7条规定,专业监理工程师应按要求对承包单位报送的测量放线控制成果及保护措施进行检查,符合要求时,专业监理工程师对承包单位报送的施工测量成果报验申请表予以签认。
重庆市建设监理协会制定的《重庆市施工监理现场工作检查项目表》检查项目中也包括测量监理内容。
近几年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从适应现代化城市环境需求来考虑,在建筑设计中既要满足使用功能要求,又要注重建筑外观造型,许多外观造型复杂的超大超高规模的建筑物应运而生,在这些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测量工作尤为显得重要。
施工单位的测量方案是否合理,测量数据是否准确可靠,测量人员专业水平都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因此,监理工程师切实做好测量监理工作是施工质量过程控制的一项重要环节。
监理工程师必须对工程建设过程中测量方案、测量数据进行审查、复核签证。
由于测量监理是检查、验收的最后一道程序,这样就对监理工程师测量专业方面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监理工程师应结合工程特点,编制相应的测量监理实施细则,以保证监理测量工作的质量。
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的测量内容主要包括:建筑物的定位、轴线放样、标高复核、建筑物总高测量、建筑物的垂直度测量、建筑物沉降观测。
根据《建设工程监理规范》(50319-2000)要求,测量监理内容包括:检查承包单位专职测量人员的岗位证书及测量设备检定证书;复核控制桩的校核成果、控制桩的保护措施以及平面控制网、高程控制网和临时水准点的测量成果。
因此,建设工程测量监理方法及监理程序应该包括以下内容:一、施工准备阶段的测量监理方法1、测量前应监督对承包单位拟采用的测量仪器(全站仪、经纬仪、水准仪、钢尺等)进行计量检定和校核,确认计量检定合格证是否在有效期内,全部合格后测量仪器方可投入使用,以减少仪器的测量误差;并监督承包单位校核测量配套工具,如标尺刻线、丈量长度所用卷尺的精度。
2、检查承包单位专职测量人员的岗位证书;检查承包单位是否准备好不同测量内容所用的测量记录表。
3、根据测量控制桩移交依据对承包单位进行测量控制桩移交,并监督承包单位进行共同复核。
首先要检查判明测量用的原始点是否已被破坏,确认无误,再进行技术复核,复核后能达到测量精度要求时移交各方共同在《测量控制桩移交与复核记录》(附表1)上签字认可。
测量控制桩是一个建筑工程建设的基础,因此,专业监理工程师必须认真审查、复核,移交与复核记录必须经总监理工程师签字确认,这样的程序绝对不能省去。
如果测量控制桩是政府主管部门的直接移交的规划放线成果,也应该注意征得建设单位的签字确认。
4、测量前应要(转载于: 小龙文档网: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范)求承包单位根据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编制可行的测量方案,由于测量方案关系到工程测量精度,因此,测量方案应由承包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核确认,并由专业监理工程师签署意见。
二、施工过程的测量监理方法建筑工程施工阶段测量监理工作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 建筑测量施工控制网(建筑方格网)的监理(1)建筑测量施工控制网建立的要求建筑施工测量控制网,在新建的大中型建筑场地上,一般布置成正方形或矩形的格网(称建筑方格网),对于扩建工程或改建工程,由于建立方格网有困难,一般采用导线网作为施工控制网。
为了便于设计和施工放样,建筑施工通常采用建筑坐标系(亦称施工坐标系),其坐标轴与建筑主轴线相一致或平行。
(2)监理工程师如何审查、复核建筑施工测量控制网施工控制网(建筑方格网)是一个建筑工程建设的基础。
因此,监理工程师在审查、复核时,必须事先自己制定一套完整的审查、复核的程序,不能简单沿用施工单位的顺序。
只有这样,才能发现施工单位布设施工控制网存在的偏差和错误,并及时纠正。
同时,监理工程师要参照《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严格对施工单位的测量仪器设备的精度和校定情况、测量数据的精度情况进行核查,使其符合规范要求。
一般监理工程师审查、复核建筑施工测量控制网(建筑方格网)可按下面步骤进行:①审查建筑方格网的布置情况:审查建筑方格网的布置是否根据建筑设计总平面图上各建筑物和构筑物布设,并结合现场的地形情况拟定的;方格网布置时,是否将方格网的主轴线应布设在整个场地的中部,并与总平面上所设计的主要建筑物的基本轴线相平行;方格网的转折角是否严格成90度;方格网的边长的相对精度视工程要求而定,一般为1/10000~1/20000;控制点用桩的位置应选在不受施工影响并能长期保存处。
②重点复核建筑方格网的主轴线:即主轴线的定位是否根据测量控制点来测设的;计算结果要认真进行复核、对照。
③在主轴线测定以后,监理工程师可详细测设复核方格网。
详细测设复核方法一般根据主轴线四个端点通过交会定出方格四个角点(可用混凝土桩标定),构成“田”字形的各个格点作为基本点,再以基本点为基础,按角度交会方法或导线测量方法测设复核方格网中所有角点(可用木桩或混凝土桩标定)。
④审查、复核后能达到测量精度要求时各方共同在《工程施工定位(控制)放线测量记录》(附表2)上签字认可。
2.建筑施工测量定位放线监理建筑施工测量定位放线主要包括基础施工和主体施工测量定位放线:(1)基础施工测量定位放线。
主要工作有基槽挖土的放线和抄平、基础施工的放线和抄平。
对于基槽挖土,监理工程师检查主要内容是控制基槽开挖深度,一般可在基槽挖到一定深度后,用水准仪在壁上每隔2~3m和拐角处设置一些水平的小木桩(水平桩:标高误差控制±10mm),这些木桩可作为清理槽底和铺设垫层的依据,待土方挖完后,再根据控制桩复核基槽宽度和标高,合格后,可允许施工单位进行垫层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