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政治真题按知识点分类汇编法律与社会秩序选择题

合集下载

中考政治专题冲刺复习 法律与秩序含解析

中考政治专题冲刺复习  法律与秩序含解析

专题09 法律与秩序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2016年12月4日是第16个全国法制宣传日,主题是“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重点是大力宣传宪法,宣传与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相关的法律法规。

请回答1~2题。

1.之所以要弘扬宪法精神,是因为①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②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③宪法是一切法律之和④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答案】C2.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就要①依法行政,依法维护公民的权利②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③把国家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纳入依法治理的轨道④人人学法、懂法、守法、用法,依法维护国家利益,依法规范自身行为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运用能力。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政府依法行政,将国家生活的方方面面纳入法治轨道,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增强公民的法律意识等,所以①②③④都符合题意,正确答案选D。

3.宪法是一国法律之“龙头”,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因为A.宪法是所有法律的总和B.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C.宪法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D.宪法对全体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答案】B4.在法制宣传日时,某校举行猜谜活动,其中有一个谜面是“排行我最大,法律由我生,由我说了算,都是我臣民,根本大法就是我”。

据此可知谜底是A.宪法B.刑法C.民法通则D.法律【答案】A【解析】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故谜底是A。

新修改的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饮酒后或者醉酒驾驶机动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醉驾入刑”等法规正式施行。

回答5~6题。

5.醉酒驾驶者的行为是①对自己不负责任②对他人不负责任③危害社会的行为④危害家庭的行为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责任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题文中醉驾行为,容易伤害他人和自己的生命健康,是对自己和他人,对社会的不负责任,不利于家庭和谐幸福,所以①②③④都符合题意,所以正确答案选D。

2023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专题复习专题五 法律与秩序第2讲 追求民主价值

2023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专题复习专题五 法律与秩序第2讲 追求民主价值

2023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专题复习专题五法律与秩序第2讲追求民主价值一、选择题1.(2021·金华中考)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的民主,是从中国社会土壤中生长出来的。

下列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认识正确的有( )①我国民主道路的选择取决于宪法规定②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③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④社会主义民主的目的在于保障最广大人民的利益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2.(2022·宁波中考)象山县首创的“村民说事”打造了乡村治理新样板,入选“中国基层领导力优秀案例”。

“村民说事”这一方式使( )①村民行使了民主权利②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落到实处③基层决策更民主科学④村民获得了更多自主立法权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3.(2022·贵州黔东南州中考)如图两幅漫画想要表达的共同主题最恰当的是( )A.我国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B.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就是人民当家作主C.我国基层群众享有的民主权利越来越大D.民主选举是人民民主的真谛4.(2022·湖南岳阳)2021年9月16日,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官网、新闻客户端及“学习强国”平台同步启动“建言‘十四五’”网络意见征求活动。

通过网络,基层百姓的所思所想、所期所盼,得以直通中南海。

材料反映出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途径是( )A.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B.专家咨询制度C.社会听证制度D.社情民意反映制度5.(2022·杭州中考)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保证党和国家在决策、执行、监督落实环节都能听到人民的声音。

这说明( )①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②民主选举包括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等多种形式③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独特优势④民主决策是保障人民利益充分实现的有效方式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6.2022年4月15日至5月16日,人民网“领导留言板”、人民日报客户端开设“我为党的二十大建言献策”专栏,就党的二十大相关工作征求意见,搭起了全国人民直接给中央发表建言的平台。

全国各地中考思想品德试题分类汇编 专题十五法律与秩序

全国各地中考思想品德试题分类汇编 专题十五法律与秩序

十五、法律与秩序关键词:宪法、依法治国、增强公民意识、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等一、选择题(2012宁波)3.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由国务院任命,体现了A.香港行政事务由国务院决定B.香港实行的是资本主义制度C.中国政府拥有最高决定权D.中国政府对香港行使主权答:D(2012浙江嘉兴)12.嘉兴有座“连心桥”-人大代表接待站。

在这里,人民群众及时反映热点难点问题;人大代表广泛收集社情民意,提交政府有关部门予以解决。

“连心桥”的共建体现了①人民群众懂得依法参与政治生活②人大代表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③人大代表努力履行职责为民作主④人民群众主动参加人大全体会议A. ①②B. ②③C. ①④D. ③④答:A(2012武汉)6.从政府网络的广泛建立到如今政务微博蔚然成风。

通过网络平台听取民声、了解民意日益成为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常态。

这些做法A.说明网络听政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主要途径B.说明公民管理国家的关键是媒体监督C.有利于公民参加国家管理、参政议政答:C(2012湖州)18.2012年3月,全国人大再次对刑事诉讼法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刑事诉讼内容更加丰富、指向更加明确,推进了我国的法律建设。

这说明①全国人大具有立法权②我国加强了依法治国③全国人大具有监督权④我国坚持了依法行使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A(2012陕西)7.2012年5月18日,厦门市中级人民法院对走私犯罪集团首要犯罪分子赖昌星作出一审判决,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这说明()①法律是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②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③凡是违法行为必受刑罚处罚④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④答案:7.B解析:本题综合考查我国法律的本质、刑罚、法律的特征、宪法等相关知识。

选肢①明显错误,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是宪法,而非法律,排除①。

我国法律是保护人民、惩治违法犯罪的有力武器,②观点正确,可选。

全国中考政治试题(130套)分类汇编十一 法律与社会秩序

全国中考政治试题(130套)分类汇编十一 法律与社会秩序

全国中考政治试题(130套)分类汇编十一法律与社会秩序2011年全国中考思想品德试题(130套)分类汇编十一法律与社会秩序一、选择题经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于2011年5月1日起施行。

该法对“危险驾驶”条款进行了修改,修改后的条文规定,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不管情节是否恶劣、是否造成后果,都将按照“危险驾驶”定罪。

据此回答4~5题(2011年广西桂林中考)4.刑法修正案将醉酒驾驶机动车辆定性为犯罪C①表明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国的中心环节②将为打击“醉驾”违法行为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依据③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和关爱④能从根本上消除“醉驾”违法行为的发生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2011年广西桂林中考)5.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说明全国人大常委会在行使DA.审判权B.监督权C.任免权D.立法权(2011年江苏扬州中考)11.扬州的公共秩序在“西祠胡同”网站相关评选中受到网民高度赞许。

公共秩序是A①安居乐业的保障②社会生活秩序的组成部分③社会文明的标志④社会稳定和进步的基础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2011年江西内江中考)3.下列行为不符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求的是CA.爱惜名誉,拾金不昧B.平等待人,与人为善C.追求享受,相互攀比D.严于律己,遵守公德(2011年江西内江中考)10.2010年10月19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用半年时间在全国范围内集中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的专项行动。

会议要求:要加大执法力度,严肃查处大案要案。

这一要求主要体现了依法治国要做到C①有法可依②有法必依③执法必严④违法必究A.①③B.②③C.③④D.①④(2011年安徽中考真题)11·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立法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各个方面实现了(A)A.有法可依 B.有法必依 c.执法必严 D.违法必究到2010年底,我国以宪法为统帅,以宪法相关法、民商法等多个法律部门的法律为主干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

中考道德与法治(政治)总复习主题六法律与社会秩序民主与法治含答案

中考道德与法治(政治)总复习主题六法律与社会秩序民主与法治含答案

课时 18 民主与法治陕西5年中考真题、副题及改编(2014~2018)命题点民主与法治(5年4考)1.(2018陕西 10)立案难、诉讼难、执行难有效破解,“巡回法庭”开在了百姓家门口,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今天的中国,人们更多地感受到了法治的温度。

这()①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②表明我国法治社会建设又向前迈进一步③有助于公民依法履行监督义务④提升了人民群众对司法机关的满意度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2.(2018陕西副题 6)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的《关于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通知》中明确提出,对涉黑涉恶问题尤其是群众反映强烈的大案要案,坚决依法查办,毫不含糊。

这体现了()①国家坚决维护社会公平正义②法不可违,违法必刑罚③我国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④国家积极建设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3.(2017陕西 9)2016年,我国法院审结一审民事案件 673.8万件,同比上升 8.2%;审理消费者权益保护案件 2.9万件;审理劳动争议案件 47.5万件。

这表明()①我国切实保障公民的民生权益②我国的社会治安环境还有待改善③公民依法维权的意识逐步提高④我国积极推进法治国家建设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材料自 2015年 11月,国务院打击电信网络诈骗专项行动以来,共破获案件 4.4万余起,查处违法犯罪人员 2万余名,打掉犯罪团伙 2900余个,捣毁诈骗窝点 3100余个。

4.(2016陕西 7改编)材料中的专项行动()①体现了我国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②表明诈骗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属于刑事违法行为③说明了法律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④警示我们应以法律为最高行为准则,规范自身行为A.①④ B.①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5.(2017陕西副题 8)电视剧《人民的名义》讲述了检察官查办贪腐案件致高官落马的故事,直面中国官场的矛盾冲突,揭露了不良政治生态,因而火爆荧屏。

2012年中考思想品德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十五、法律与秩序

2012年中考思想品德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十五、法律与秩序

2012年中考思想品德真题分类汇编十五、法律与秩序关键词:宪法、依法治国、增强公民意识、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等一、选择题(2012宁波)3.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由国务院任命,体现了A.香港行政事务由国务院决定B.香港实行的是资本主义制度C.中国政府拥有最高决定权D.中国政府对香港行使主权答:D(2012浙江嘉兴)12.嘉兴有座“连心桥”-人大代表接待站。

在这里,人民群众及时反映热点难点问题;人大代表广泛收集社情民意,提交政府有关部门予以解决。

“连心桥”的共建体现了①人民群众懂得依法参与政治生活②人大代表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③人大代表努力履行职责为民作主④人民群众主动参加人大全体会议A. ①②B. ②③C. ①④D. ③④答:A(2012武汉)6.从政府网络的广泛建立到如今政务微博蔚然成风。

通过网络平台听取民声、了解民意日益成为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常态。

这些做法A.说明网络听政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主要途径B.说明公民管理国家的关键是媒体监督C.有利于公民参加国家管理、参政议政答:C(2012湖州)18.2012年3月,全国人大再次对刑事诉讼法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刑事诉讼内容更加丰富、指向更加明确,推进了我国的法律建设。

这说明①全国人大具有立法权②我国加强了依法治国③全国人大具有监督权④我国坚持了依法行使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A(2012陕西)7.2012年5月18日,厦门市中级人民法院对走私犯罪集团首要犯罪分子赖昌星作出一审判决,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这说明()①法律是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②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③凡是违法行为必受刑罚处罚④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④答案:7.B解析:本题综合考查我国法律的本质、刑罚、法律的特征、宪法等相关知识。

选肢①明显错误,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是宪法,而非法律,排除①。

中考思品真题汇编五 法律与社会秩序(中考复习使用)

中考思品真题汇编五 法律与社会秩序(中考复习使用)

2015中考专题复习五:法律与社会秩序一、选择题1、【2014•云南】9、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这是因为()①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②宪法对普通法律的具体内容做了具体规定③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④ 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2、【2014•天津】19.建设法治中国,要维护宪法法律权威。

因为宪法是()A.一切法律的总和 B.国家的根本大法C.普通法律的具体化 D.个人基本活动准则3、【2014•武汉】19.在学习宪法的小组讨论中,同学们纷纷表达自己的看法,其中,正确的说法是()A.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所有问题 B.宪法主要规定公民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C.宪法和普通法律的修改都需要全国人大三分之二以上代表通过 D.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4、【2014•成都】22、《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已于2013年7月1日起旅行。

在这部法律的总则第一条中明确说明:为了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发展老龄事业,弘扬中华民族敬老、养老、助老的美德,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根据宪法,制定本法”说明()A 宪法是依法治理的中心B 执法必严是坚持依法治国的灵魂C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D 有法可依是坚持依法治国的前提5、【2014•南昌】12.《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维护宪法法律权威。

要进一步健全宪法实施监督机制和程序,把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之所以要维护宪法权威,是因为宪法()①.是普通法律的总和②.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③.是国家的根本大法④.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所有问题A、②③B、①②C、①④D、①②④6、【2014•绍兴】16.《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必须依据宪法修订,这表明宪法()A.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具体化 B.规定了我们消费生活中的方方面面C.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立法基础 D.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比《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更严格7、【2014•台州】4. 2013年11月9 日-12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2020年中考道德与法治复习:法律与秩序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2020年中考道德与法治复习:法律与秩序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2020年中考道德与法治复习:法律与秩序专项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要求的答案。

)1.2019年12月4日是我国第六个国家宪法日。

中学生生要增强宪法意识,必须做到()①学习宪法②制定宪法③认同宪法④践行宪法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2019年3月1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此法将于2020年l月l日起施行。

这部法律与其他法律一样,也是依据我国宪法制定的。

这表明()A.宪法是我国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B.宪法规定了我因囚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C.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D.宪法的制定与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3.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

下列属于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是()A.婚姻、家庭关系问题B.财产权的问题C.未成年人保护问题D.国家性质和国家的根本制度4.2020年3月2日国防部新闻局局长、新闻发言人吴谦说:“这次疫情的发生,更加凸显了生物安全的重要性。

中国将尽快推动出台生物安全法,加快构建国家生物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制度保降体系。

”现在,我国决定把生物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将尽快推动出台生物安全法。

这有利于()①完善我国国家安全体系②增强公民总体国家安全观③促进生物安全有法可依④公民要遵守国家安全的法律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5.截至2019年4月.吉林省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打掉涉黑团伙71个、恶势力犯罪集团112个。

这表明()①法律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②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③吉林省全面推进政务公开④吉林省贯彻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6.“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责任必须为。

”依法行政的核心是()A.为人民服务B.推进政务公开C.规范政府的行政权D.简化政府的权力7.自中央部署开展扫黑阶恶专项斗争以来,截至2019年3月底,广西共打掉涉黑组织34个、涉恶团伙2178个,侦破涉黑涉恶案件45引起,这表明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①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体现②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和守护正义③己经成为我闰当前的中心工作④己彻底解决黑恶势力的问题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8.我国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这是因为()A.法律具有规范作用B.法治与德治背道而驰C.道德具有规范作用D.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9.2019年4月,某省人大邀请一些退休职工、负责人、高校学生参与“城市建设与功能规划”“城市棚户区改造”等问题的讨论。

【精品】2018年中考政治真题按单元分类汇编法律部分(含解析)

【精品】2018年中考政治真题按单元分类汇编法律部分(含解析)

法律部分一、选择题1.中学生肖某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受到几名社会青年的敲诈,对此肖某应该()A. 不顾一切,与其搏斗 B.现场配合,事后伺机报复C. 忍气吞声,任其勒索 D.巧妙周旋,事后寻求救助【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所学,违法犯罪分子往往是凶恶、狡猾的。

我们在与其斗争时,既要勇敢,又要机智。

特别是在双方力量对比的悬殊的情况下,不要与其硬拼,而要讲究智斗,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伤亡,力求在保护自己的前提下,巧妙的将不法分子抓获。

D符合题意,正确。

A做法不利于保护自己,错误,B伺机报复易导致新的违法犯罪,做法不正确。

C忍气吞声会纵容违法犯罪。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本题根据所学知识,分析题肢选项,可以排除错误的观点选出正确的答案。

2.2018年6月,北京市防汛抗早指挥部公布了致广大市民的一封信,提醒市民:外出遇到暴雨时,注意防汛安全警示标志,就近寻找安全避险场所;骑车人员在遇到道路积水时。

应下车推行,注意观察,绕开有水流漩涡的地方……根据提示,中学生外出遇到暴雨时应()①提高防范意识,注意警示标志②注意观察雨情,领导抗洪救灾③检查公共设施,组织人员疏散④采取恰当措施,注意自身安全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答案】B【解析】【分析】注意题目的主体是中学生,故①④符合题意,中学生需要先保护好自身安全。

②③不符合题意,领导抗洪救灾,检查公共设施,阻值人员疏散主题不属于中学生。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防范侵害保护自己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题意要求,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从而选出正确的答案。

3.2018年4月20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教育引导工作的紧急通知》,对做好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教育引导工作提出五项具体要求。

为使这项工作取得实效,应教育引导中小学生()①拒绝使用手机,远离网络②提高自己的控制力,科学安排上网时间③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净化网络环境④自觉抵制不良诱惑,合理使用网络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②④D. ②③④【答案】C【解析】【分析】依据教材知识,未成年人在使用网络时,应自觉抵制不良诱惑,不浏览、不传播不良信息;提高自己的控制力,科学安排上网时间;以提高自己的约束能力,正确使用网络等。

中考道德与法治 热点专题 遵守社会秩序和规则-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政治试题

中考道德与法治 热点专题 遵守社会秩序和规则-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政治试题

热点专题遵守社会秩序和规则一、时政材料1、2、2018年2月2日下午,某某虹口区欧阳路靠近祥德路发生一起公交车与环卫车碰擦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

事件介绍:据报道,一辆134路公交车由彭浦新村始发站开往某某路杨树浦路的终点站。

当车辆行至欧阳路祥德路附近时,涉事男乘客因刷卡付车费问题,与驾驶员发生口角,并推搡公交车驾驶员,最终导致正常行驶的公交车向右打偏,与右侧路边一辆环卫车发生擦碰。

3、事件介绍:8月27日晚,某某某某一开宝马的男子X某和骑电动车男子于某发生争执,X某从车中拿出长刀砍向于某,没想到长刀脱手被于某捡起,于某持刀还击将X某砍伤,X某经抢救无效死亡。

该事件引发了于海明是否属于正当防卫的舆论热议。

事件结果:9月1日,某某市公安机关以于海明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为由对该案作出撤销案件决定。

4、中国新闻社微博10月15日消息,9月9日,某某一孕妇在微博控诉,与网红发生争执,遭对方辱骂殴打致先兆早产。

事发后,网红的母亲施某华因涉嫌阻碍执行职务已被依法行政拘留。

10月14日,网红Saya 发声:我根本没有殴打孕妇,但是我也要为我做错的事情道歉。

5、事件介绍:2018年11月2日,某某。

坠江公交黑匣子视频曝光:乘客与司机激烈争执互殴致车辆失控。

万州发布通报显示,当天一女乘客坐过站,与司机产生争吵,双方互殴,车辆失控坠江。

事件点评:无论你身处何种困境,要做决定之前,还是想想自己身上的责任,每一个人只是社会的一个组成,不要让自己成为一个毒瘤祸害大家。

二、知识:1、公共秩序的定义;是由一定规则维系的人们公共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主要包括社会管理秩序、生产秩序、工作秩序、交通秩序和公共场所秩序。

2、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危害: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损害了公共生活中他人的利益,造成了公共生活秩序的混乱,所以在道德上会受到人们的谴责。

3、有序的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前提,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是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

初三政治守法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三政治守法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三政治守法试题答案及解析一、选择题1.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

以下哪项不是法律的特征?A. 普遍性B. 强制性C. 灵活性D. 规范性答案:C解析:法律的三个基本特征是普遍性、强制性和规范性。

灵活性不是法律的特征,因为法律需要具有稳定性和确定性,以保证社会秩序的维护。

2. 以下行为中,哪一项是违法行为?A. 遵守交通规则B. 按时完成作业C. 随意丢弃垃圾D. 帮助老人过马路答案:C解析: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

选项A、B和D都是遵守规则或做善事的行为,而选项C中的随意丢弃垃圾违反了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规定,属于违法行为。

二、判断题1.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意味着每个人都享有同等的权利和义务。

答案:正确解析: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法治社会的基本原则之一,它要求在法律面前,每个人都应受到平等的对待,无论其社会地位、财富或其他个人特征。

2. 未成年人犯罪可以免于刑事责任。

答案:错误解析:未成年人犯罪同样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但根据法律规定,未成年人犯罪的处罚通常会比成年人轻,这是考虑到未成年人的心智成熟度和可塑性。

三、简答题1. 请简述公民的基本义务。

答案:公民的基本义务包括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的统一和民族团结,保守国家秘密,维护社会秩序,依法纳税,服兵役等。

2. 什么是法治精神?答案:法治精神是指尊重法律、遵守法律、运用法律解决问题的思想和行为准则。

它要求公民和国家机关在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时,都必须依法行事。

四、案例分析题案例:小张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看到有人正在破坏公共设施,他立即报警并协助警方抓获了破坏者。

问题:小张的行为体现了哪些法律意识?答案:小张的行为体现了以下法律意识:1. 遵守法律:他没有参与破坏公共设施的行为。

2. 维护社会秩序:他及时报警,帮助维护了社会秩序。

3. 履行公民义务:他积极协助警方,履行了作为公民的义务。

4. 保护公共财产:他通过报警,保护了公共设施不受破坏。

2020年中考道德与法治复习:法律与秩序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2020年中考道德与法治复习:法律与秩序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2020年中考道德与法治复习:法律与秩序专项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要求的答案。

)1.2019年12月4日是我国第六个国家宪法日。

中学生生要增强宪法意识,必须做到()①学习宪法②制定宪法③认同宪法④践行宪法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2019年3月1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此法将于2020年l月l日起施行。

这部法律与其他法律一样,也是依据我国宪法制定的。

这表明()A.宪法是我国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B.宪法规定了我因囚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C.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D.宪法的制定与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3.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

下列属于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是()A.婚姻、家庭关系问题B.财产权的问题C.未成年人保护问题D.国家性质和国家的根本制度4.2020年3月2日国防部新闻局局长、新闻发言人吴谦说:“这次疫情的发生,更加凸显了生物安全的重要性。

中国将尽快推动出台生物安全法,加快构建国家生物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制度保降体系。

”现在,我国决定把生物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将尽快推动出台生物安全法。

这有利于()①完善我国国家安全体系②增强公民总体国家安全观③促进生物安全有法可依④公民要遵守国家安全的法律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5.截至2019年4月.吉林省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打掉涉黑团伙71个、恶势力犯罪集团112个。

这表明()①法律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②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③吉林省全面推进政务公开④吉林省贯彻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6.“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责任必须为。

”依法行政的核心是()A.为人民服务B.推进政务公开C.规范政府的行政权D.简化政府的权力7.自中央部署开展扫黑阶恶专项斗争以来,截至2019年3月底,广西共打掉涉黑组织34个、涉恶团伙2178个,侦破涉黑涉恶案件45引起,这表明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①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体现②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和守护正义③己经成为我闰当前的中心工作④己彻底解决黑恶势力的问题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8.我国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这是因为()A.法律具有规范作用B.法治与德治背道而驰C.道德具有规范作用D.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9.2019年4月,某省人大邀请一些退休职工、负责人、高校学生参与“城市建设与功能规划”“城市棚户区改造”等问题的讨论。

2022年中考政治复习必备(九) 法律和社会秩序专题

2022年中考政治复习必备(九) 法律和社会秩序专题

2022届初三政治中考一轮复习资料法律和社会秩序专题考点62.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树立宪法意识1.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答:(1)从内容上看,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2)从效力上看,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3)从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看,宪法比普通法律更严格,所以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2.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原因及表现:答:(1)原因:宪法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2)表现:①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普通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是宪法的具体化,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关系被称为“母法”与“子法”的关系,②宪法在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权威,法律、行政法规的内容和精神都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规定相违背,否则,就会因违宪而无效,③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3)树立宪法意识的要求:青少年要认真学习宪法,树立宪法意识,自觉维护宪法的尊严。

考点63.知道依法治国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提高法律意识,树立法制观念1.什么是依法治国答:依法治国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2.为什么要依法治国答:(1)依法治国是党依法治国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2)依法治国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

考点64.知道依法治国的要求1.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1.依法治国对国家机关和每个公民的要求是:①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必须依法行使职权,而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是否依法行政,严格依法办事,直接影响到宪法和法律的尊严、权威,直接关系到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能否胜利实施,宏伟目标能否顺利实现。

②人人都要学法、懂法、守法、用法,依法维护国家利益,依法规范自身行为。

考点65.掌握在现实生活中学会依法行使自己享有的监督权利。

1.建议、监督权的内容有:(1)就身边的事乃至国家大事,向有关部门提出自己的建议,(2)对于发现的违法犯罪行为,要及时举报,(3)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提出批评和建议,4对其违法失职行为,有向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检举的权力;2.依法行使监督权的渠道和方式有:(1)通过人大代表或直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地方人大常委会反映,(2)可以采用书信、电子邮件、电话、走访等形式,(3)还可以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进行监督。

中考政治真题汇编五 法律与社会秩序

中考政治真题汇编五 法律与社会秩序

2015中考专题复习五:法律与社会秩序一、选择题1、【2014•云南】9、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这是因为()①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②宪法对普通法律的具体内容做了具体规定③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④ 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2、【2014•天津】19.建设法治中国,要维护宪法法律权威。

因为宪法是()A.一切法律的总和 B.国家的根本大法 C.普通法律的具体化 D.个人基本活动准则3、【2014•武汉】19.在学习宪法的小组讨论中,同学们纷纷表达自己的看法,其中,正确的说法是()A.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所有问题 B.宪法主要规定公民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C.宪法和普通法律的修改都需要全国人大三分之二以上代表通过 D.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4、【2014•成都】22、《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已于2013年7月1日起旅行。

在这部法律的总则第一条中明确说明:为了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发展老龄事业,弘扬中华民族敬老、养老、助老的美德,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根据宪法,制定本法”说明()A 宪法是依法治理的中心B 执法必严是坚持依法治国的灵魂C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D 有法可依是坚持依法治国的前提5、【2014•南昌】12.《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维护宪法法律权威。

要进一步健全宪法实施监督机制和程序,把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之所以要维护宪法权威,是因为宪法()①.是普通法律的总和②.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③.是国家的根本大法④.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所有问题A、②③B、①②C、①④D、①②④6、【2014•绍兴】16.《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必须依据宪法修订,这表明宪法()A.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具体化 B.规定了我们消费生活中的方方面面C.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立法基础 D.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比《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更严格7、【2014•台州】4. 2013年11月9 日-12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道德与法治习题法律与社会秩序

道德与法治习题法律与社会秩序

道德与法治习题法律与社会秩序在一个社会中,道德与法治是维系社会秩序的两个重要支柱。

道德是指人们内心深处对善恶、对自己行为的判断和评价,而法治则是社会对行为规范所做出的明确规定和法律制度的执行。

道德和法治相互补充,共同促进社会秩序的形成和稳定。

本文将从几个习题探讨道德与法治在维护社会秩序中的作用。

1. 习题一:如果一个人没有违法,但经常违反道德规范,他是否应该受到惩罚?为什么?道德规范是社会道德价值的准则,体现了社会共同的伦理标准和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

如果一个人频繁违反道德规范,虽然没有违法,但他的行为可能对他人造成伤害或影响社会秩序的稳定。

在这种情况下,虽然没有法律依据对其进行惩罚,但社会可以通过道德谴责来对其行为进行制约。

因为道德规范是社会共识的体现,对违反道德的行为进行谴责或惩罚可以推动个体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2. 习题二:道德和法治在保护公民权益方面的关系是什么?道德和法治在保护公民权益方面起着互相支持的作用。

道德是人们内心的良知,通过道德准则可以约束个人的行为,使其在尊重他人权益的基础上行事。

而法治则通过法律制度和法律规范来规定个人行为,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道德的约束和法律的制度相辅相成,共同为公民提供了保障。

当公民的权益受到侵害时,法律可以通过法治手段来维护公民权益,而在法律无法介入的情况下,道德可以作为规范个人行为的准则,引导公民积极维护自身权益。

3. 习题三: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在事前预防犯罪方面的作用有何不同?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在事前预防犯罪方面有一定的区别。

道德规范主要通过内心对善恶的判断和评价来约束人们的行为,从源头上防止不良行为。

而法律规范通过具体的法条和对违法行为的制裁来进行约束,对于那些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进行处罚或补偿。

道德规范的遵循依赖于个人的道德水平和自觉约束,而法律规范则具有普遍强制力,通过法律的执行和制裁确保行为的合法性。

因此,道德规范更多地强调个人自觉和内化,而法律规范则更侧重于对违法行为的外部限制和约束。

最新2020中考政治真题按单元分类汇编:法律观念和法律基础知识

最新2020中考政治真题按单元分类汇编:法律观念和法律基础知识

法律观念和法律基础知识一、选择题1.某地执勤民警发现驾驶员没有随车携带灭火器,依法对其开具处罚决定书。

此时,被罚驾驶员发现并指出警车同样没放置灭火器。

次口,当地交警支队发布“知错能改”通告,对警车驾驶员也依法进行了处罚。

以此事件作为论据,能够证明的观点是()①公民的财产权受法律保护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③执法者应成为守法的标杆④法律的权威只能靠警察维护A. ①④B. ②③C. ①③D. ②④【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中民警是国家的执法者,对没有装灭火器的公民依法处罚,但是民警自身身为执法者也并没有做到安装灭火器,也对民警作出了相应的处罚,体现了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并且要为公民做示范和榜样。

故②③正确。

①错误,题文中的财产所有权没有受到侵犯,因为民警是依法办事,而不是非法的。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本题根据所学知识,分析题肢选项,可以排除错误的观点,选出正确的答案。

2.2018年初,有网友爆料几位女游客在东北雪乡旅游时遭遇了下图这种“变脸”,因不想参与导游指定的项目,被导游威胁、勒索甚至扇巴掌,恶劣程度令人震惊。

据报道,该涉事导游已被刑拘,案件正在进一步审理中。

为了避免类似欺客宰客事件再次发生()①旅游从业者应增强法治观念,遵规守法②人们应放弃到东北雪乡旅游,避开消费陷阱③消费者应增强权利意识,依法维权④国家相关部门应加强监管,依法规范旅游市场秩序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③④【答案】D【解析】【分析】依据题文描述,导游的做法严重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是法治观念淡薄的表现,没有依法规范自身的行为;要避免这一现象的发生,需要旅游从业者、消费者以及国家相关部门共同努力,所以①③④符合题意;②的说法错误,故应排除;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知法守法,依法维护权利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本题根据所学知识,联系实际可以排除错误的观点,从而选出正确的答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政治真题按知识点分类汇编法律与社会秩序选择题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九、法律与社会秩序一、选择题:【2014云南】9、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这是因为( C )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宪法对普通法律的具体内容做了具体规定③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④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A、③④B、③C、③④D、④【2014天津】19.建设法治中国,要维护宪法法律权威。

因为宪法是【B】A.一切法律的总和 B.国家的根本大法C.普通法律的具体化 D.个人基本活动准则【2014武汉】19.在学习宪法的小组讨论中,同学们纷纷表达自己的看法,其中,正确的说法是【D】A.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所有问题B.宪法主要规定公民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C.宪法和普通法律的修改都需要全国人大三分之二以上代表通过D.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2014成都】22、《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已于2013年7月1日起旅行。

在这部法律的总则第一条中明确说明:为了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发展老龄事业,弘扬中华民族敬老、养老、助老的美德,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根据宪法,制定本法”说明A 宪法是依法治理的中心B 执法必严是坚持依法治国的灵魂C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D 有法可依是坚持依法治国的前提【2014南昌】12.《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维护宪法法律权威。

要进一步健全宪法实施监督机制和程序,把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之所以要维护宪法权威,是因为宪法【BC】A.是普通法律的总和 B.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C.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D.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所有问题【2014绍兴】16.《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必须依据宪法修订,这表明宪法【C】A.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具体化B.规定了我们消费生活中的方方面面C.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立法基础D.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比《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更严格【2014台州】4. 2013年11月9 日-12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全会提出,建设法治中国,必须要维护宪法权威。

这是因为【C】①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②宪法是其他普通法律的总和③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④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014黑龙江龙东5市】17.2013年是我国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1周年,宪法与国家前途、人民命运息息相关,我们要维护宪法权威,扞卫宪法尊严,这是因为宪法( ABC )A.是国家的根本大法B.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C.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D.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所有问题【2014泰安】16.我国的劳动教养制度,因违反宪法,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决定,提出废止。

随后,国家将启动相关法律程序。

这表明【D】①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②任何法律不得同宪法相抵触,否则无效③在我国,中国共产党享有最高立法权④宪法是最高行为准则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④D.①②④【2014潍坊】11.全国法制宣传日期间,某校开展“宪法进课堂”活动,大家围绕“建设法治中国就要维护宪法权威”这一主题展开了讨论。

下列观点,你赞同的是【C】①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②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其他法律的总和③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一切团体和组织、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④宪法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任何违反宪法的行为都会受到刑罚处罚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2014绥化】11.2013年10月,新《旅游法》正式实施。

下列关于宪法与该法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C )A.宪法具有晟高法律效力,可以替代旅游法 B.宪法与旅游法地位相同C.宪法是旅游法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 D.旅游法和宪法是母法和子法的关系【2014咸宁】7.2013年7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开始施行。

新法规定,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

这一举措属于我国权利保障中的内容。

【D】A.社会保障B.物质保障C.司法保障D.立法保障【2014内江】4.2013年12月28日闭幕的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废止有关劳动教养法律规定的决定,这意味着已实施50多年的劳教制度被依法废止。

近年来因其法律依据不足违反宪法和上位法,有违罪罚相当和程序正当等法治原则,且在实践中被广泛、严重滥用,其存废或改革的讨论不断。

劳动教养制度的废止,主要体现的是【D】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违法必究C.执法必严D.依法治国【2014巴中】11.依法治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依法治国的前提是 ( A )A.有法可依 B.有法必依 C.执法必严 D.违法必究【2014南昌】6.2014年4月24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这体现了依法治国基本要求中的【A】A.有法可依 B.有法必依 C.执法必严 D.违法必究【2014连云港】13.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提出了对“网购一族”予以“七天无理由退货”的法律保护。

这表明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做到了▲ 【A】A.有法可依 B.有法必依 C.执法必严 D.违法必究【2014嘉兴】17. 右边漫画(图3)告诉我们【C】①法律由国家机关制定或认可②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前提③严格执法是执法人员的职责④必须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014鄂州】30.2013年9月22日,山东省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对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委员、重庆市委原书记薄熙来受贿、贪污、滥用职权案作出一审判决,认定薄熙来犯受贿罪、贪污罪、滥用职权罪;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这则材料说明【D】A.有法可依 B.有法必依 C.执法必严 D.违法必究【2014苏州】7.2014年3月1日晚,云南昆明火车站发生一起由新疆分裂势力策划组织的严重暴力恐怖事件。

事件发生后,暴恐分子受到了严惩。

之所以要严惩暴恐分子,是因为这种行为【D】①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②危害了我国的社会稳定③是触犯我国刑法的行为④破坏了我国的民族团结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2014东营】3. 党中央于十八大之后加大了反腐力度,一年多时间共查处涉嫌违纪违法的刘铁男、蒋洁敏、李东生等11位省部级官员。

该速度为过去5年平均速度的两倍,这样做【C】①能够彻底消除违纪违法行为②是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举措③体现了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④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的坚强决心A.①②③ B.①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④【2014潍坊】10.“苍蝇老虎一起打”彰显了中央反腐的决心。

从党的十八大到2014年3月,先后有李春城。

刘铁男等23名省部级高管因贪污、受贿等违纪违法行为被中央纪委和检察机关依法查处,涉嫌犯罪的被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你对这一反腐成果的认识是【A】①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②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③这是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具体体现④能对腐败分子造成威慑,从根本上消除腐败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2014聊城】7.一年来,反腐风暴袭卷伞国,“老虎”“苍蝇”一起打。

刘铁男等数十名省部级高官纷纷落马,万人受到党纪政纪处分,3万多名党员干部因讳反八项规定被处理。

此材料说明我们党【B】①依法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②从严治党,把权力关讲制度的笼子里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④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2014佛山】9. 近来,国家审计署加强了对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的专项审计工作,发布了“18省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审计结果”公告,指出在学校校舍安全工程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工程规划不完整、建设程序不严格等问题。

加强对校舍工程建设项目的监督( A )A.体现了政府依法行政、对人民负责的原则B.维护了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和受教育权C.保证了未成年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人身安全D.体现了国家机关对未成年人的学校保护【2014潍坊】2.近年来,使用“代步车”接送未成年学生的老人越来越多。

但据调查,部分代步车为非法生产,质量堪忧,不少老人没有驾驶证,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较弱,从而导致安全事故频发。

你对解决这一问题的建议是【 B】①交警应人性化执法,对违规驾驶的老人免于处罚②企业要依法生产,对消费者负责③被接送的未成年人可自己驾驶,减轻老人负担④政府要合理配置校车,解决家长的后顾之忧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2014河北】4.右边漫画显示出【D】①我国公民享有人身自由权②我国公民依法享有监督权③人民群众民主、权利意识增强④人民群众的监督有利于推进依法行政A.①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014安徽】12.2013年最高人民法院通过多种媒体直播社会关注案件庭审情况,加大庭审公开力度。

庭审公开【A】A.有利于保障法律有效实施和司法公正B.表明我国已经完善了监督和制约机制C.表明在我国公民行使监督权享有立法保障D.表明舆论监督是保证司法公正的唯一途径【2014江西】7. 南昌市官方微博“@南昌发布”被评为2013年度“十大最具影响力政务微博”。

截至2014年1月15日,“@南昌发布”发布微博39454条,流转解决网民反映问题和诉求1100余条,第一时间发布网民关注的热点舆情事件信息120余起。

南昌市官方微博“@南昌发布”【A】A.拓宽了公民行使监督权的渠道B.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最重要途径C.实现了公民直接管理国家的愿望D.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最重要方式【2014达州】阅读以下材料,回答4-5题:原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因贪污、受贿、滥用职权被判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我们不禁感叹:让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根本之策。

【2014达州】4.薄熙来依法受到法律制裁说明( A )党政干部要接受群众监督行使权利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相结合的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A. B. C. D.【2014达州】5.“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可以( C )防止权力被肆意滥用使权力失去应有作用使社会达到绝对公平保障社会的公平正义A. B. C. D.【2014咸宁】12.2008年以来,检察机关加强举报中心建设,开通全国统一的12309举报电话,最高人民检察院和1161个地方检察院建立网上举报平台,构建了来信、来访、电话、网络“四位一体”举报体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