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近十年地震活动研究
地震活动的时空分布与活动规律研究
地震活动的时空分布与活动规律研究地震是地球表面上的一种自然现象,是地壳中能量释放的一种表现形式。
地震活动的时空分布及其活动规律是研究地震学的基础内容之一。
本文将从时空分布和活动规律两个方面进行详细探讨。
地震活动的时空分布是指地震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特征。
地震在时间上的分布呈现出明显的周期性特征。
根据地震活动的时间分布规律,学者将地震活动分为地震周期、地震季节和年代际变化等。
地震周期是指地震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出现的规律性活动,例如在长期的观测中可以发现地震活动呈现出3年、5年和10年等周期性的特点。
地震季节是指地震活动在一年之中的季节分布规律,例如在一些地区,地震活动在夏季和秋季较为频繁,而在冬季和春季相对较少。
年代际变化是指地震活动在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时间尺度上的分布变化规律,例如在某一个时间段内地震活动会显著增加或减少。
地震活动的空间分布也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
地震活动主要集中在地球上的断裂带和地震活跃带,如环太平洋地震带、喜马拉雅地震带等。
这些地震带都处于板块边界附近,是地震相对集中的区域。
地震活动还与地球内部的构造和地形地貌密切相关。
一般来说,山脉、高原和地下河流等地形地貌复杂的地区,地震活动相对较常见。
此外,浅层地震活动在陆地上更为常见,而深源地震活动主要发生在海洋地区,尤其是海洋壳层与大陆壳层交界处。
地震活动的规律性表现在地震的震源、震源机制、震级和震源深度上。
地震的震源是指地震发生的地方,一般来说地震活动主要发生在板块边界附近的断裂带上。
例如,环太平洋地震带是全球地震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
震源机制是指地震发生时地块运动的方式,一般有走滑型、逆冲型和正断型等。
震级是指地震释放的能量大小的度量标准,一般使用里氏震级来进行评估。
地震的震源深度则是指地震发生的深度,不同深度的地震活动具有不同的特点。
一般来说,浅层地震活动相对较强,而深层地震活动则相对较弱。
地震活动的时空分布和活动规律的研究对于地震预报和防灾减灾具有重要的意义。
近期地震活动统计分析
近期地震活动统计分析地震活动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结果,是地球表面上发生的一种自然现象。
近期地震活动的统计分析对于研究地震的发生规律、预测未来的地震趋势以及提高地震灾害的防范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近期地震活动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以期深入了解地震活动的规律和特点。
首先,我们选择了最近一年内的地震数据,根据不同地区的发生频率和震级进行了综合统计。
通过对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在全球范围内我们观察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
第一,地震的分布并不均匀。
从全球范围来看,地震主要集中在一些地震带上,如太平洋火山带、地中海-亚得里亚海地震带、欧亚大陆边界地震带等。
在这些地震带上,地震频繁发生,震级较高。
而在其他地区,地震相对较少。
第二,地震活动与板块运动密切相关。
地球的外部由几块大陆板块和一些小型板块组成,这些板块之间有不断的相对运动。
地震活动主要发生在板块边界上,特别是在板块之间的交界处。
我们观察到,在板块交界地区,地震频率较高,震级也较大。
第三,地震活动具有季节性和周期性。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地震活动在不同季节之间有一定的差异。
在夏季和冬季,地震活动相对较少,而春季和秋季则是地震频发的时期。
此外,从长时间的数据来看,地震活动也具有一定的周期性。
例如,某些地震带上的地震活动可能呈现出几十年或上百年的周期性。
接下来,我们分析了近期国内地震活动的情况。
中国位于欧亚大陆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是地震频发的地区之一。
近年来,中国地震活动呈现出一些特点。
首先,地震活动集中在西南地区。
以四川盆地为中心,向附近的云南、贵州等地延伸。
这一地区不仅地震频繁,震级也相对较高。
四川汶川、雅安等地的大地震都是在这一地区发生的。
其次,中国沿海地区也存在较多的地震活动。
特别是在东海、南海、台湾海峡等地,地震频发且震级较大。
这与华南地区位于欧亚大陆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有关。
最后,近年来中国地震活动有一定的上升趋势。
尽管地震活动的大小和发生地点是难以确定的,但通过长期的统计数据,我们可以看到地震的频率和震级呈现出一定的增加趋势。
云南鲁甸8·03地震震害特点及对恢复重建的启示
云南鲁甸803地震震害特点及对恢复重建的启示叶燎原;李玉辉【摘要】The epicenter of Ludian Earthquake on August 3 of 2014 measured at 6.5 Ms is Long-toushan Township which is located at the rift-zone of a valley-bottom with three streams and one slope.This landform of a seismic center is a combination of collapsed rock-debris body under an es-carpment slope with an erosion stream.The types of casualties from the earthquake were mainly a re-sult of falling walls,buildings or stones from the slope.In the seismic center,the collapse of houses or buildings is not only related to the landform and foundation rock,but more to the architectural structures and materials.The damage to the lifeline project in the earthquake-stricken area was also related to the engineering foundation and mountainous vegetation which is also a cause for secondary disasters.The consequential rehabilitation and reconstruction after the earthquake must pay attention to the foundationquality,construction structure and materials.The good foundation and strong con-structions are the major anti-earthquake means.More attention should be given to mountainous affor-estation and high-quality anti-earthquake lifeline projects,and better ecologic environments are the guarantee for the future safety of the people and their property.%实地调查表明,鲁甸“8·03”6.5级地震的震中龙头山镇处于断裂带挟持的三沟一坡的谷底区。
2021年云南漾濞Ms6.4地震震区断裂构造特征
第46卷第3期2023年7月地震研究JOURNAL OF SEISMOLOGICAL RESEARCH Vol.46,No.3 Jul.,2023地震研究46卷裂构造图,结合遥感影像、地震精定位等资料讨论漾濞M S6.4地震发震构造,为漾濞县地震危险性评估提供基础资料。
1区域构造背景新生代以来,研究区内多阶段的构造演化造就了漾濞M S6.4地震震区内断裂构造复杂的特征。
一般来说,区域内构造演化历史可划分为3个阶段(Royden et al,2008)。
①新生代早期(60~34Ma),印度板块开始向欧亚板块汇聚,约50Ma时古特提斯洋闭合,印度板块与亚欧板块发生碰撞(Tap⁃ponnier et al,1986;Najman et al,2010;Wang et al,2011;Wu et al,2014),产生了显著的地壳缩短变形,兰坪大理思茅一带的中生代地层广泛发育褶皱与逆冲构造,其走向主要为NW至NNW。
漾濞M S6.4地震震区内包括草坪背斜在内的诸多NNW向褶皱均属于此构造阶段的产物,即在持续的褶皱作用下进而产生了断背斜构造草坪断裂,其与草坪背斜形成时代较为接近。
②新生代中期(34~15Ma),在碰撞作用下青藏高原地壳缩短变形作用减弱,高原北部及东南部迅速抬升,最终碰撞作用使得中南半岛被挤出(许志琴等,2011,2016;王洋等,2022)。
此时期内,哀牢山河剪切带开始发生左旋走滑运动(Roy⁃den et al,2008;刘俊来等,2011;宫伟,姜效典, 2017)。
③新生代晚期(15Ma至今),随着印度板块持续向北楔入,高原物质开始向东南缘移动,哀牢山河剪切带经历了运动学性质由左旋走滑向右旋走滑的转变,当今构造格局逐渐形成(Tapponnier et al,2001;Leloup et al,2001)。
漾濞M S6.4地震发生在哀牢山构造带上,雏形为印支地块与扬子地块在印支期发生大规模碰撞形成的古缝合带(Dewey et al,1988;从柏林,吴根耀,1993;Yin,Harrison,2000)。
我国近十年来的灾害统计
中国近十年来的巨灾情况统计研究报告
人常说灾难无情,从古至今各种各样的灾难层出不穷。
古人认为发生灾难是上天对统治者暴政的不满和对乱民们的惩戒,所以上天引发了地震、洪水等各种灾难来警告统治者要爱民如子,告诉它的子民要明辨是非,遵守信仰。
现在我们作为信息时代的知识分子,必然知道这些灾难并不是像古人认为的那样是神的旨意,这些现象全都是规律作用的结果。
当然,我认为这些灾难的发生也脱离不了人的运动,经济的发展使灾难发生的更加频繁。
观察近十年来中国灾难发生的情况,我们可以发现,不仅仅经济活动激发了一些灾害的频繁发生,而这些自然灾害也对经济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程度上的损失。
自然灾害的种类很多,要统筹兼顾的管理这些灾难比较难,但是我们可以通过研究灾难发生的原因、特点、以及一些治理措施,可以适当减少灾难造成的损失。
在这里我整理了一些数据,并参照地理学分析研究,对海洋灾害、地震及地质灾害这三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分别研究得出以下结果。
(由于数据等资源有限,只对这三种灾害进行分析整合,望见谅。
)。
2024年全国地震趋势预测意见
2024年全国地震趋势预测意见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地震活动监测技术的提升,对地震趋势的预测能力也逐渐提高。
然而,地震是一种复杂的地球自然现象,其变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预测地震趋势仍然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本文将根据当前的科学研究和数据分析,对2024年全国地震趋势进行预测,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地震的发生是由地壳板块运动引起的,而板块运动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虽然我们可以通过研究历史地震和地壳运动的情况来推测未来地震的可能性,但并不能确定具体的发生时间和地点。
因此,对于地震的预测应该是一种概率性的判断。
一、全国地震活动的总体趋势全国地震活动总体上呈现着一定的规律性,地震分布在特定的地壳运动带上,如环太平洋地震带、欧亚地震带和印度洋地震带等。
根据历史地震数据的分析,中国地震活动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区和青藏高原周边地区。
二、2024年全国地震趋势预测根据目前的科学研究和数据分析,对2024年全国地震趋势的预测如下:1.西南地区地震活动可能增强西南地区是我国地震活动最为频繁的地区之一,其中四川、云南、贵州等地经常发生较强的地震。
近年来,西南地区地震活动有所减少,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地壳应力会逐渐积累,未来几年内可能会释放出更大的能量,导致地震活动增强。
因此,对于西南地区的地震防御和减灾工作应该高度关注。
2.青藏高原周边地区地震活动可能增加青藏高原周边地区是我国地震活动的另一重要区域,包括青海、甘肃、新疆等地。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这些地区经历了一系列较强的地震活动。
因为青藏高原的隆起和板块运动的影响,这一地区的地壳运动剧烈,地震活动也相对频繁。
未来几年内,青藏高原周边地区的地震活动可能会增加,需要加强地震监测和灾害应对能力。
3.北方地区地震活动可能相对较弱相对于西南地区和青藏高原周边地区,我国北方地区地震活动较为稳定,相对较弱。
然而,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不可预知或排除。
北方地区虽然地震活动强度较低,但仍然需要继续加强地震监测和减灾工作,保持对地震灾害的高度警惕。
川滇地区主要活动断裂的活动特征及其近十年的地震活动性
川滇地区主要活动断裂的活动特征及其近十年的地震活动性孙尧;吴中海;安美建;龙长兴【摘要】Vast active faults and their seismic activity in Yunnan-Sichuan area had been devel-oped since the Cenozoic.Based on the earthquake catalogue and existing data of active faults,we compared the actual seismic activity of major fault zones in the past ten years in Yunnan-Sichuan area with the forecast results made by GSHAP (Global Seismic Hazard Assessment Program), and then concluded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m. <br> The comparison showed that seismic activities in Longmenshan fault zone were greatly un-derestimated in GSHAP,for most of the earthquakes along Longmenshan fault zone were after-shocks of the 2008 Wenchuan earthquake.Coulomb stress change caused by the mainshock of Wenchuan earthquake triggered the 2013 Lushan earthquake,and then reduced the seismic hazard of the southeastern segment of Xianshuihe fault.In the past decade,low seismic activities showed in outer arc belt of Yunnan-Sichuan area,mainly including Xianshuihe fault,Anninghe fault, Xiaojiang fault and other minorfaults,whose seismic hazard were greatly overestimated in GS-HAP.The similar situation appeared on Red River fault,Lancangjiang fault and Litang fault, part of the inner arc belt,which had the highest seismic hazard assessed by GSHAP.Otherwise, seismic activities of Yingjiang area in southwestern Yunnan started to enhance since 2008,while the seismic hazard in that area was neglected in GSHAP.Along Nujiang fault,only in thesouth segment and Baoshan area existed higher seismic activity,which was consistent with GSHAP.On the other side,eastern piedmont fault of the Haba-Yulong Snow Mountains,belonging to the middle part of the inner arc belt,showed higher seismic activities in recent years,which con-formed to the assessment of GSHAP.From the Zhaotong area to the east of Xiaojiang fault showed high seismic activities,consistent with GSHAP as well. <br> The above comparisons were based on the earthquake catalogue in the past ten years,while the time horizon of GSHAP would be fifty years in future,and cycle of one devastating earth-quake could be millennium,therefore large difference doesn't mean complete distortion of the esti-mates of GSHAP.%以近10几年的地震目录为基础,对川滇地区主要断裂带 GSHAP 地震危险性评估的预测结果与近十几年来的实际地震活动性进行了对比。
2012年云南自然灾害综述与减灾措施探讨
滇东地 区 由于地震 、洪 涝 、泥石 流等灾 害频 发 , 紧急转 移 安 置 人 口明 显 高 于 滇 西 地 区 ;滇 东 地 区
3 9 . 4万 k m ,占 全 国陆 地 面 积 的 4 . 1 % 。江 河 众
津4 . 2级地震 ;“ 6・ 2 4 ” 宁蒗 一盐 源 5 . 7级 地 震 ; “ 9・ 0 7 ” 彝 良5 . 7 、5 . 6级地震 ; 9・ 1 1 ”施 甸 4 . 5 、 4 . 9级地震 ;“ 6・ 1 4 ”丽江 洪 涝 ;“ 7・ 1 3 ”宣威 洪 涝 ;“ 7・ 1 5 ” 昭通 洪 涝 ;“ 7・ 3 1 ” 景 谷 洪涝 ;“ 8・ 0 6 ”水 富洪 涝 ;“ 9・ 0 2 ”墨 江洪涝 ;“ 9・ 1 1 ”彝 良 洪涝 ;“ 8・ 0 6 ”洱 源 泥石 流 ;“ 8・ 2 9 ”宣 威 滑坡 ;
第2 8卷第 4期
2 0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 3年 1 O月
灾
害
学
Vo 1 . 2 8 No . 4
Oc t . 2 01 3
J OURNAL OF CAT AS T RO PHOLOGY
2 0 1 2年 云 南 自然 灾 害 综 述 与 减 灾 措 施 探 讨
周 桂 华 ,杨 子 汉
经 济损 失 2 0 1 . 7亿 元 。全年 自然 灾害损 失 总体 略低 于近年平 均 水 平 ,较 近 十 年 平 均 水 平 略偏 轻 ,部 分 灾害损 失指标 较 常年偏 重发生 j 。
1 . 2 灾 情分布
地震科学研究
地震科学研究地震科学研究是一个广泛而深入的领域,涉及地震的发生机制、预测方法、地震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如何应对地震灾害等课题。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地震科学研究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对于保护人类生命和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1. 地震的定义和分类地震是指地球上地壳中产生的震动现象。
地震可以根据震源的深度、震级以及震中位置进行分类。
根据深度,地震可以分为浅源地震、中源地震和深源地震。
根据震级,地震可以分为微震、小震、中震和强震等级。
根据震中位置,地震可以分为陆地地震和海洋地震。
2. 地震的成因地震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地球内部的构造运动和板块运动。
地球内部由几块构成的板块以及板块间的相对运动导致了地震的发生。
当板块之间发生摩擦力较大并超过了摩擦力的限度时,就会产生地震。
3. 地震的预测方法地震预测是指根据地震前兆和相关的地震活动规律,利用各种技术手段对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强度进行预测。
目前常用的地震预测方法包括地震活动参数监测、地震动态学模型、地震概率模型和地震预警系统等。
4. 地震的影响和应对措施地震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地震可以导致建筑物倒塌、土壤液化、山体滑坡和火山喷发等灾害。
为了减少地震带来的损失,人们采取了一系列的应对措施,包括加强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制定地震应急预案、加强地震科普宣传等。
5. 地震科研的现状和展望地震科学研究在过去几十年里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仍存在许多未解之谜和挑战。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希望能够更精确地预测地震,提前采取措施减少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
未来地震科学研究将继续深入发展,为减少地震灾害带来的伤害做出更大贡献。
结语:地震科学研究是一个复杂而富有挑战性的领域,对于保护人类生命和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不断深入的研究,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地震的发生机制和规律,提高地震预测的准确性,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地震科学研究将在保护人类安全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论述云南省活动断层特征与地震的关系
摘要:本文对活动断层的基本特征进行归纳分析,对云南省活动断层特征与地震的特点,总结出云南省区域的地震的发生与该区域活动断层的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强震发生的周期与该区域构造活动的周期近似相同。
关键词:云南省;活动断层;地震;周期中图分类号:p31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21-0116-021 概述活断层这个术语是上个世纪提出来的,它是指现在观测有活动记录的断层,或近期活动过期且根据现象不久将来还会在发生活动的断层。
而地震又被称为地震动或地动,是在一定地质条件下地壳迅速释放能量同时造成震动释放地震波的一种自然地质灾害现象。
在云南山区较多活动断层分布较为广泛,而云南又是地震多发省份,且地震时现今技术很难预测的自然地质灾害[1]。
对于已经研究比较深入的活断层特征进行分析与该区域的地震发生进行关联分析,以期为地震预测提供一定借鉴意义。
2 活断层的基本特征2.1 活断层通常是深大断裂复活运动的结果活断层通常是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深大断裂,在后期地壳构造应力地质环境下重新活动而产生的。
深大断裂一般长度延伸从数十至数千公里不等,切割深度少则数公里多则数百公里,大多是切穿岩石圈、基地或地壳的断裂。
复活运动伴随着的地质现象是地热流异常和地震等,特别是走滑活动断层很容易形成强震,伴生地震带等,比较著名的是四川西安宁河地震带以及则木河地震带。
2.2 活断层的反复性和继承性2.3 活断层基本活动方式活断层基本活动方式如下:一种是地震断层或叫粘滑型断层,是指用地震方式发生的间歇性突然滑动;一种是蠕变断层,是指以断层面方向两侧发生缓慢的滑动现象。
通常认为:地震断层是周围的围岩强度较高,其断裂带存在锁固能力很强,且一直在积累应变能量,在周围应力到达围岩的极限强度后突然发生滑动现象,从而快速而较强的释放出来应变能,形成很大的地震活动,因此在这种断层条件下会形成周期性的地震活动现象。
而蠕滑断层主要发生在围岩强度较低,且周围环境存在软弱充填物,且锁固力不是很强,一般在空隙液压和低温都异常的环境下,应变能不能得到很好的积累,在受力过程中容易产生缓慢且连续的滑动,这种断层活动一般不会发生地震或伴随着小型的地震。
近十年抗震救灾方面的资料
近十年抗震救灾方面的资料
近十年来,中国频繁发生地震和其他自然灾害,这使得抗震救灾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
在这个领域,有大量的研究和实践经验,以下是近十年抗震救灾方面的资料:
1. 中国地震局发布了多篇关于地震预测、震源机制和灾后救援等方面的报告和研究论文,这些资料为抗震救灾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和指导。
2. 国家减灾委员会、民政部等多个政府机构连续发布了多个《自然灾害应急预案》,这些预案为各地抗震救灾工作提供了具体的行动指南。
3. 多个专业救援队伍不断完善自己的抗震救援技能和装备,例如中国国家地震灾害应急救援队、消防救援队等,为灾后救援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4. 多家媒体机构、学术机构和公益组织也积极参与抗震救灾工作,发布了大量的报道、分析和建议,对提高公众的抗震救灾意识和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通过以上资料可以看出,近十年来,中国在抗震救灾方面取得了不少进展和成就。
但同时也应该看到,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例如地震预测的准确度有限、灾后救援的效率有待提高等。
因此,我们需要继续加强科学研究,完善预案和救援技能,提高公众的抗震救灾意识,为未来的抗震救灾工作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 1 -。
2018年云南通海2次5.0级地震强震动记录特征及其场地反应分析
《2018年云南通海2次5.0级地震强震动记录特征及其场地反应分析》摘要:3个近场典型台站(53JXG,53JCX,53TGD)记录到大量的主余震强震动记录,利用这些波形数据,运用HVSR (Horizontal to Vertical Spectral Ratio)方法(Yamazaki,Ansary,1997)得到台站场地响应曲线,如图7所示,基于从2018年云南通海2次5.0级地震中捕获的强震记录,从地震动的幅值、衰減关系、反应谱、场地效应和非线性识别方面研究了此次地震的基本特征,得到如下结论:①震中附近区域PGA等值线长轴呈WS—EN方向展布,与震后调查结果相吻合;②8月13日5.0级地震记录幅度普遍大于8月14日5.0级地震,且在0~20 km的范围内均大于3种衰减关系预测值,说明地震破坏集中于近场、远场震害轻的特点,相对而言,霍俊荣和胡聿贤(1992)的衰减模型更符合本次地震的衰减规律;③观测的最大谱加速度在小范围内高出我国设防反应谱,对结构自振周期在这一范围内的建筑物将产生较大影响,但由于其平台周期窄且衰减迅速,因此对其他周期的建筑物造成的影响较小;(4)对加速度大于100 gal的3个台站进行场地反应和非线性识别后认为:53JCX,53TGD台处于线性范围内,而53JXG台在强震作用下可能发生了非线性反应,由于土动力反应本身的复杂和不确定性,利用强震动记录进行场地非线性识别的结果可为工程应用和实际研究提供参考,Strong Motion Record Characteristics and Site Response Analysis of theTonghai MS5.0 Earthquake Sequence in Yunnan province,2018王文才尹志文田秀丰徐钦石文兵江志杰摘要:2018年8月13日和14日云南通海县相继发生2次5.0级地震,中国数字强震动台网的41个(13日)和30个(14日)强震台站在2次地震中共捕获到213条三分向加速度记录,给出近场台站的地震动参数,绘制了震中附近区域峰值加速度等值线图,其长轴呈WS—EN方向展布。
海原大地震首次地质调查与后续十年科学活动
68张尔平,中国地质图书馆高级工程师,现任国际地科联地质学史委员会委员,中国地质学会地质学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先后在学术期刊、报纸发表地质机构史、人物史论文及文章60余篇,主持中国地质图书馆地质调查所旧址保护项目,任《中国地质图书馆史》《中国地质调查事业百年(1913—2013)》等书执行主编。
前言1922年5月,美国《国家地理杂志》(The National Geographic Magazine)刊登了克洛斯(Upton Close)和麦克科米克(Elsie Mc-Cormick)的一篇文章,题目是“在山走动的地方”(Where the Mountains Walked)。
该文是关于1920年中国甘肃海原大地震的详细报告,附有1921年3—5月黑斯-霍尔救济考察队(Hayes-Hall relief expedition)在震区拍摄的照片(图1)。
1922年的12月,美国地质学家维里士(Bailey Willis,1857—1949)在《美国地震学会通报》(Bulletin of the Seism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发表关于海原地震的论文:《1920年12月的中国地震》(The Chinese earthquakeof December, 1920)。
维里士从表层地质黄土的特性、沉积等方面解释这次地震的现象。
这两篇文章都写道:“上海徐家汇天文台法国神父的精确地震仪在1920年12月16日晚8:09记录的地震发生在甘肃。
”由于地域和文献传播的阻碍,这些报道和文章发表得不算及时,但也显示出甘肃海原(后属宁夏)大地震作为一项大事件引起的国内外学术界的关注。
一百年过去,回顾围绕这一事件的学者、作为和产生的科学影响,是很有意义的。
近代地质学的传入催生中国地震学中国古代记录将地震看作是天命皇权衰败的征兆,对地震前后的天气、造成地面毁损的“异海原大地震首次地质调查与后续十年科学活动张尔平69CITY AND DISASTER REDUCTION象”常与占卜、凶兆等交相论证。
丽江—小金河断裂带现今闭锁程度与地震危险性分析
丽江—小金河断裂带现今闭锁程度与地震危险性分析李宁;朱良玉;刘雷【摘要】基于2009-2015年中国大陆GPS水平速度场数据,采用DEFNODE负位错反演程序计算了丽江—小金河断裂带的断层闭锁程度和滑动亏损速率特征,并结合小震精定位结果分析了该断裂带的强震危险性.结果表明,GPS水平观测值与模型值的拟合结果较好,小震分布与闭锁程度结果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丽江—小金河断裂的南段—中段南部(丽江—宁蒗)除最南端外基本完全闭锁,断层的滑动亏损速率也相对较大,该段落具有发生较大地震的潜在危险性;而中段中北部—北段闭锁程度要弱得多,尤其在断裂带的北段,闭锁程度很弱,除了南部有部分闭锁,其余地方无强闭锁状态,且在5 km左右深度处断裂基本由闭锁状态转化为蠕滑状态特征,断层的滑动亏损速率也相应很小,该段发生较大地震的可能性较小.【期刊名称】《地震研究》【年(卷),期】2018(041)002【总页数】7页(P244-250)【关键词】丽江—小金河断裂;DEFNODE负位错反演;断层闭锁;滑动亏损速率;小震活动【作者】李宁;朱良玉;刘雷【作者单位】中国地震局第二监测中心,陕西西安710054;中国地震局第二监测中心,陕西西安710054;中国地震局第二监测中心,陕西西安71005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15.7250 引言丽江—小金河断裂带是川滇菱形块体内部的一条NE向活动构造带,断裂全长360 km,它将川滇菱形块体斜切为川西北和滇中2个次级块体,是龙门山—锦屏山—玉龙雪山中新生代推覆构造带西南段基础上形成的一条活动断裂带(邓起东等,2002;向宏发等,2002),对川滇菱形块体区域地壳运动的作用至关重要,从全新世至今一直具有较强的活动性(徐锡伟等,2003;季灵运等,2015)。
据资料记载,丽江—小金河断裂带发生过多次6级以上地震,最大地震为1976年盐源—宁蒗M6.7地震(李乐等,2008)。
近年来,已有大量学者通过形变观测手段对该断裂带的活动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基本证实该断裂目前仍处于活动状态,如Shen 等(2005)利用GPS 资料分析认为丽江—小金河断裂带左旋走滑速率为3 mm/a;王阎昭等(2008)以GPS 观测为约束,利用最小二乘方法反演得到丽江—小金河断裂的分段活动结果:北东段左旋走滑速率为(0.8±1.5)mm/a,拉张速率为(2.4±1.7)mm/a;中段以左旋走滑为主,速率为(5.4±1.2)mm/a;南西段以挤压为主,速率为(2.3±1.8)mm/a。
512汶川地震十周年纪念日活动总结.docx
2020年5月12日晚9点,在下沉广场举行了汶川大地震十年缅怀活动。
各系部都派出代表参与此次活动,纪念遇难同胞。
活动流程
1.全体肃静,奏唱国歌。
2.各系(部)负责人代表点燃蜡烛。
3.全体默哀3分钟。
4.各系(部)代表为
5.12特大地震难同胞致辞。
5.院学生会代表总结。
主席张丁月发言道:苍苍烝民,不畏不弃。
灾难摧毁不了我们的意志。
我们不能阻止灾难,也应该尽自己努力预防灾难发生。
让我们铭记当年的口号"万众一心,众志成城"。
十年前,突如其来的汶川特大地震夺走了数万同胞的生命。
十年间,我们从伤痛中起身,擦干泪水,坚定信念,继续前进。
而今,十年光阴已如白驹过隙,此次十周年祭人们再次集体缅怀,追溯亲历者的故事,歌颂动人的英雄事迹。
5月12日,我们永不忘却,更无畏前行。
未来十年全球地震活动的
未来十年全球地震活动的预测与趋势在过去的几百年中,地球上的地震活动一直是我们世界面临的一项重大自然灾害。
地震不仅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引发了对地球的生态和地质影响。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我们对地震的认识和理解也日益深入。
那么,在未来的十年里,全球地震活动将会呈现怎样的趋势和预测呢?预测一:地震频率和强度的增加基于过去数十年的数据和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地震的频率和强度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增加的趋势。
这是由于地球的板块运动和地壳构造变化所导致的。
在未来十年里,我们很有可能会看到更多的大规模地震事件发生,这可能会给人类社会带来极大的影响。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地震的预测和防范能力,以减少地震造成的损失。
预测二:地震活动地区的变化随着地球的构造和板块运动的变化,未来十年的地震活动地区可能会发生一些变化。
目前,太平洋火山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以及地中海地震带是地震活动最频繁的区域。
然而,在未来十年里,一些原本相对稳定的地区可能会出现更多的地震活动,而一些传统的地震热点可能会减少。
这是因为地球的板块运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同地区的地壳构造和应力分布都在不断发生变化。
预测三:地震预警系统的进一步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地震预警系统已经在一些地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这些系统通过监测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和强度,可以提前几秒甚至几十秒发出警报,让人们有更多时间采取保护措施。
在未来十年里,地震预警系统很可能会进一步发展和推广,覆盖更多地区。
这将有助于减少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预测四:地震科学研究的突破地震科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涉及地质学、物理学、地球物理学等多个领域。
在未来十年,我们可以预见到地震科学的研究将取得更多的突破和进展。
通过更精确的地震监测技术、先进的数值模拟方法以及对地球内部结构的深入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预测地震活动和评估地震风险。
这将为我们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和方法来应对地震灾害。
综上所述,未来十年的全球地震活动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和机遇。
地震学研究的新进展和发现
地震学研究的新进展和发现地震学一直是科学界的热门领域之一。
我们利用地震学的原理和方法来研究地壳运动、地震灾害等问题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在过去几十年里, 地震学家通过观测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以及对地震现象的模拟, 对地球的内部结构和地震活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本文将介绍一些地震学研究的新进展和发现。
一、地震预测地震预测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领域,但难度极大。
过去的预测常常是靠感觉或者统计概率。
然而,新技术的发展,地震预测正逐渐由半数学半感性转向更为科学化。
随着卫星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 我们现在能够实时监测地表的形变和地震波的传播,还能对地壳的应力状态和破裂过程做出模拟。
这些信息可以用来预测某个地区的地震风险,以及在地震发生后采取合适的应急措施.二、地震活动与板块运动的关系地球的地壳由若干个板块组成,这些板块通过交界处发生破碎运动从而导致了地震活动。
虽然我们知道板块之间的相对运动是导致地震活动的主要原因,但是目前我们很难发现板块运动的微小变化并通过地震活动来加以说明。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地震孕育过程中的“微震” 与板块运动和地震预警有密切联系。
这个观点不仅增强了我们理解板块运动的能力,而且为地震预测和地震灾害管理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三、地震波的研究地震波可以通过地震仪等设备测量得到,而对地震波的研究对于我们理解地球内部结构和地震活动过程非常重要。
在过去,我们通常使用两种不同类型的波:横波和纵波来研究地震活动。
我们一般只能观测到这些波浪的表面特性,而无法对它们在地球内部的行进轨迹有深入的理解。
然而,现在一些新型地震仪和计算机模型使得我们更好地“听到”了地震波,这些研究飞速崛起。
这些研究让我们对地震发生的情景、发生的位置以及破碎长期的进展有了非常深入的了解。
此外,我们也可以用这些研究来构建复杂的地震模型,从而更好地模拟各种复杂的条件下的地震活动。
总之,地震学研究的新进展和发现为我们提供了更好的工具来预测和管理地震灾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近十年地震活动研究
摘要:近年来自然灾害逐年上升,国内大规模地震时有发生,云南处在全球
活动性最强的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带边缘的东侧,地震活动更为频繁。
本
篇文章主要回顾总结了2011-2021年度云南及周边地区的地震活动,以及介绍了
部分重大地震情况。
关键词:云南地震活动地震事件
国家地震科学数据中心显示,2011年云南省共发生地震8872次,其中五级
及以上地震3次。
2011年3月10日12时58分,云南盈江县发生5.8级地震,
震中位于北纬24.7度,东经97.9度,震源深度约10公里。
灾害造成25人死亡,314人受伤。
6月20日18时16分,云南腾冲县发生5.2级地震,震源深度10
千米。
地震造成腾冲县15个乡镇、60个行政村受灾。
因灾造成民房墙体开裂及
不同程度受损419户1500余间(房屋倒塌1栋,墙体倒塌26户),烤房受损
587座(倒塌3座),沟渠受损3条,41所中小学校舍、18个村卫生所和6个村
委会房屋不同程度受损,4人受伤(其中2人重伤,2人轻伤),财产损失约
5000万元。
8月9日19时50分,腾冲县发生5.2级地震,震源深度11千米,
房屋倒塌严重,尚无人员伤亡。
据云南地震台网测定,2012年云南及周边地区(北纬20º~30º,东经96º~
1.0级以上地震5007次。
2012年6月24日云南宁蒗发生107º)共发生可定位M
L
5.7级地震,造成4人死亡,25人重伤,93人轻伤,倒损民房14864间,造成许
多交通和水利等基础设施损坏。
2012年9月7日,上午11时19分至12时16分,云南省昭通市辖县彝良县连续发生4次地震。
这4次地震最高震级达5.7级,地
震造灾害造成70万余人受灾,63人死亡150人受伤,紧急转移安置10余万人,
房屋倒损2万余户。
1.0级以上地震8000次,省内最大
2013年云南及周边地区共发生可定位M
L
地震为2013年8月31日8时4分,云南香格里拉县、德钦县与四川得荣县交界
处发生的M5.9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地震造成5人死亡、6人重伤、11人
轻伤。
3月3日13时41分,云南洱源县发生5.5级地震,震源深度9千米,共5.5万人受灾,30人受伤,洱源县西山乡大部分房屋墙体拉裂、瓦片掉落,炼铁乡、乔后镇部分房屋倒塌。
2014年云南及周边地区共发生可定位ML1.0级以上地震20385次,该区域最
大地震为2014年10月7日21时49分普洱市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M6.6级地震,震源深度5千米,震中位于永平镇。
昆明主城各区以及楚雄、大理、腾冲、芒市
等地震感强烈。
地震造成1人死亡、324人受伤、6988间房屋倒塌,景谷县、思
茅区、镇沅县、临翔区、双江县等5个县(区)12.46万人受灾,普洱经济损失
17余亿元。
2015年云南及周边地区共发生可定位ML1.0级以上地震9622次,最大地震
为2015年3月1日18时24分云南省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M5.5级地震。
该地
震是1998年以来该区发生的最大地震,共造成113971人受灾,50人受伤。
此外,地震还使当地基础设施不同程度受损。
其中,受损校舍108505平方米,受损卫
生院7796平方米,受损道路629.93公里,受损桥梁32座,受损涵洞135个,
受损水库10座,受损堤防0.42公里,受损饮水工程管道47.6公里,受损渠系307.78公里,预计直接经济损失4.8亿元。
2016年云南省共发生地震6800余次,2016年5月18日0时48分云南洱源
发生5.1级地震,震源深度17千米,乔后、西山、炼铁等镇乡和县城震感明显,震中新坪村部分房屋瓦片脱落、墙体受损。
全县交通、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正常,无人畜伤亡和房屋倒塌。
2017年云南省发生地震5000余次,其中最大地震为3月27日7时55分在
云南漾濞发生的5.1级地震,震区房屋普遍出现裂痕,震中土木结构房屋墙体拉
裂明显,房屋瓦片脱落。
县城个别单位办公楼出现墙砖脱落、玻璃破碎等情况。
灾区附近电力、通讯、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也受到一定程度影响。
地震致全县
8个乡镇3501户15786人受灾,一村民被瓦片砸伤(轻伤)。
2018年云南及周边地区共发生地震26978次。
按M(国家标准震级)统计,其中M0.0~0.9级24152次、M1.0~1.9级2404次、M2.0~2.9级318次、
M3.0~3.9级80次、M4.0~4.9级18次、M5.0~5.9级6次,该区域最大地震和省内最大地震均为2018年9月8日10时31分云南墨江M5.9级地震。
地震造成墨江15个乡镇168个村24824人不同程度受灾,其中3个乡镇28村严重受灾。
房屋受损近30000间,(其中,倒塌149间、重度损坏15140间)。
截至9月8日晚23时,地震导致普洱市墨江县25人受伤、玉溪市元江县1人受伤,其中7人留院观察。
2019年云南及周边地区共发生地震27437次。
按M统计,其中M0.0~0.9级24699次、M1.0~1.9级2219次、M2.0~2.9级318次、M3.0~3.9级160次、M4.0~4.9级30次、M5.0~5.9级10次、M6.0~6.9级1次,省内最大地震为2019年07月21日20时23分云南永胜M4.9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
无人员伤亡报道,丽江市永胜县城震感强烈,大理州大理市、剑川县、鹤庆县,楚雄州大姚县、姚安县、双柏县,昆明市禄劝县等地有震感。
震中附近村镇有农村太阳能设施破坏、农村砖木土木墙体破坏和局部土墙倒塌。
2020年云南省共发生地震6900余次,2020年5月18日21时48分在云南巧家发生5.0级地震,震源深度为8千米,地震造成昭通市巧家、鲁甸2县4人死亡(巧家县小河镇2人因房屋倒塌致死,新店镇1人因滚石砸中致死,鲁甸县乐红乡1人因滚石砸中致死),28人受伤(巧家县26人,鲁甸县2人)。
灾区有房屋开裂、掉瓦等受损情况。
2021年1月至10月云南省共发生地震6700余次,2021年5月21日21时云南漾濞发生6.5级地震,震中有房屋倒塌、掉瓦、开裂的现象。
震区通讯、电力情况良好,出现因坍塌、滑坡造成交通中断的情况。
地震发生后,部分车站有不同程度震感,受此影响,多趟动车及普速列车不同程度晚点。
地震造成全州伤亡35人,其中:死亡3人,受伤32人,其中重伤7人、轻伤25人。
6月10日19时46分,云南双柏发生5.3级地震,震源深度8千米,受伤2人,全县共有房屋受损2669间;9条(段)国省道、县乡道因灾受损;115件中小型水库的坝体、溢洪道、隧洞、闸门主体工程设施正常,其它设施有部分震损。
6月12日云
南盈江发生5.1级地震,地震未造成无人员伤亡,道路、供水、电力、通讯正常,房屋轻微受损135户135间。
参考文献
1.
国家地震科学数据中心
2.
云南防震减灾网
3.
百度百科
第一作者:欧阳素莹,女,汉族,2000年生,江西人,本科生
通讯作者:刘德稳,博士(后),副教授,清华大学访问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