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名词、动词、形容词用法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4b0e8f4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df.png)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
在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我们学习了许多知识点。
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和应用这些知识。
一、词语的理解和运用1. 词义辨析:同义词和近义词的区别与辨析。
2. 词语的拼写:正确拼写常用词语,做到字形、字音、字义三方面都正确。
3. 词语的用法:掌握词语的常见搭配,正确使用形容词、动词、名词等词性。
4. 词语的扩充:根据上下文的提示,推测生词的意思。
二、句子的基本要素1. 主谓宾结构:掌握主谓宾的基本概念和构成规律。
2. 句子成分:了解句子的各个成分的功能和特点,如主语、谓语、宾语等。
3. 句子的种类:区分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的语法结构和用法。
4. 句子的连贯性:使用适当的连词使句子之间有机地连接起来。
三、篇章的结构和应用1. 段落的组成:了解段落的基本结构,包括主题句、扩展句和结论句。
2. 内容的组织:掌握归纳法、举例法、因果法等常用的组织方式。
3. 修辞手法的应用:学习并灵活运用比喻、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
4. 写作技巧:学习写作时的基本技巧,如标题的选择、开头的写法等。
四、课文阅读与鉴赏1. 文章主旨的理解:掌握提取文章主旨的方法,能归纳总结文章的中心思想。
2. 语篇的理解:理解文章的结构,把握文章的逻辑关系和衔接点。
3. 人物形象的塑造:分析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理解人物性格的变化与发展。
4. 内容的评析:对文章进行评析,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五、名言警句的学习1. 名言的背诵:背诵优秀作家的名言警句,加深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
2. 名言的应用:在作文中适当引用名人名言,提升文章的语言风格。
3. 名言的品味:欣赏名言的深意,理解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六、阅读表达与分析1. 阅读材料的理解:通过阅读文章获取信息,把握文章的基本含义。
2. 细节的捕捉:找出文章中的关键信息和细节,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
部编七年级语文词性分析
![部编七年级语文词性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bcc8dbc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3e.png)
部编七年级语文词性分析一、引言语文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修的一门学科,其中词性是语文学习的重点内容之一。
理解词性的概念和特点对于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和提高语文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部编七年级语文教材中的词性进行分析,帮助同学们加深对词性的理解和应用。
二、名词名词是指事物的名称。
在部编七年级语文教材中,出现了大量的名词。
名词可以分为具体名词和抽象名词两种类型。
具体名词用于表示能够直接感知的人、事、物等,比如“桌子”、“张三”等;抽象名词用于表示无法直接感知的概念、状态、情感等,比如“幸福”、“友情”等。
三、动词动词是指表示动作、变化或状态的词。
在部编七年级语文教材中,动词的出现频率很高。
动词可以分为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
及物动词需要接一个宾语,而不及物动词不需要接宾语。
同学们在学习动词时,要注意动词的时态、语态和语气等变化形式。
四、形容词形容词是用来描述名词的特征或性质的词。
在部编七年级语文教材中,形容词的运用很多。
形容词可以直接修饰名词,也可以通过连系动词与名词进行修饰。
形容词的使用可以丰富语言表达,使描述更加生动具体。
五、副词副词是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等词类的词。
在部编七年级语文教材中,副词的用法较为广泛。
副词可以表示时间、地点、方向、程度、方式等。
同学们在使用副词时要注意副词的位置和搭配。
六、代词代词是用来代替名词或名词短语的词。
在部编七年级语文教材中,代词的使用频率较高。
代词可以分为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不定代词等。
同学们在学习代词时要注意代词的引用和指代的准确性。
七、介词介词是表示事物之间位置、关系或动作方向的词。
在部编七年级语文教材中,介词的运用不可或缺。
介词可以表示时间、地点、方式等。
同学们在学习介词时要注意介词的搭配和用法。
八、连词连词是用来连接词、短语、句子等的词。
在部编七年级语文教材中,连词的使用常见。
连词可以分为并列连词、递进连词、选择连词等。
同学们在学习连词时要注意连词的使用条件和引导句子的作用。
部编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全册重点形容词知识汇总
![部编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全册重点形容词知识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0a1ac4bf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17.png)
部编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全册重点形容词知识汇总本文档总结了部编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的重点形容词知识,以下为详细内容:第一单元重点形容词1:美丽(měi lì)- 词义:形容外貌或景色优美,给人以美好感觉。
- 例句:这个花园里的花很美丽。
重点形容词2:宽敞(kuān zàng)- 词义:指空间较大,使人感到舒适开阔。
- 例句:这个教室很宽敞,学生们有足够的活动空间。
重点形容词3:整齐(zhěng qí)- 词义:指物体摆放整齐,没有杂乱的感觉。
- 例句:这个书架上的书摆放得很整齐。
第二单元重点形容词1:勇敢(yǒng gǎn)- 词义:形容不怕困难、有勇气面对挑战的人。
- 例句:他是一个很勇敢的小伙子,敢于迎接各种挑战。
重点形容词2:聪明(cōng ming)- 词义:指智力高,思维敏捷,理解力强。
- 例句:她很聪明,研究各科都特别好。
重点形容词3:有趣(yǒu qù)- 词义:指令人感到有兴趣,引起快乐、愉悦的感觉。
- 例句:这本书很有趣,我读得津津有味。
第三单元重点形容词1:干净(gān jìng)- 词义:指没有脏污,整洁清爽。
- 例句:妈妈打扫房间时,把地板擦得很干净。
重点形容词2:友好(yǒu hǎo)- 词义:指待人接物和蔼可亲,善于交际。
- 例句:他是一个很友好的人,总是乐于帮助别人。
重点形容词3:高兴(gāo xìng)- 词义:形容心情愉快、快乐。
- 例句:听到这个好消息,他非常高兴。
以上是部编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全册的重点形容词知识总结。
希望对你的研究有所帮助!> 注意:本文档总结的内容仅针对部编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其他版本教材可能会有所不同。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件:词性 (共37张PPT)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件:词性 (共37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d70f1017580216fc700afdb9.png)
表示确数:三分之二、七百……
数 词
表示概数:成千上万、若干……
表示序数:初一、第八……
物量词(数词+物量词+名词)
丈 尺 米 两 磅 吨 亩元 角
量 词
动量词(动词+数词+动量词)
次回趟遍下阵遭笔口
我、你、他、自己…… (人称代词)
代 词
谁、什么、哪、怎样…… (疑问代词)
起替 代作 用
这、那、每、各…… (指示代词)
★请辨别下列各句中划线词的词性:
1.他手里拿着一束鲜艳的花。 2.今天我买东西花了很多钱。 3.他那天穿了一件花衣服。
1.你快叫几个人过来帮忙。
(名词) (动词) (形容词)
(数词)
2.这两个数的和是几?
1.这两个数的和是几? 2.我和他都是苏州人。 3.我和他说了几句苏州话。
1.他顺利通过了这次考试。
词,是语言里最小的、可以自 由运用的单位。
例:
山、水、走、兴奋、玻璃、坦克、中 国、人民、奥林匹克、中华人民共和 国……
名 语气
叹
助
词
连 介副
动
词
形的
分
类
数
量 代
实词:
意义较实 在,能独 立充当句 子成分; 加上一定 的语气语 调,一般 可独立成 句。
名词 动词 形容词 数词 量词
代词
副词 介词 连词 助词
)
A.肃穆\肃立 B.也许\立刻
C.聪明\智慧 D.欣然\果然
3).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性。
1.他昨天上午在家里,下午在图书馆看书,现在在开会。
2.两块连草都不长的地连起来了。
3.你比我强,我比不过你。
汉语词性分类【部编版七年级】
![汉语词性分类【部编版七年级】](https://img.taocdn.com/s3/m/02576924be1e650e52ea99bc.png)
部编版七年级语法:词性常识七年级上册: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七年级下册:虚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一:实词:(一)名词人事名词:鲁迅、太阳、山;时间名词:春天、明年;处所名词:北京、学校;方位名词:上、下;抽象名词:品德、质量;判断技巧:1、能受数量词的修饰;2、不受副词“不”的修饰。
(二)动词一般动词:走、看;存现动词:有、死亡、消灭;情态动词:爱、恨、怕、想念;判断动词:是;能愿动词:能、能够、愿、肯、敢;趋向动词:进、出、上来、去、上去;动词比较复杂,有的需要加以说明。
1.动词“是”I. “是”用在名词前边是动词,这种“是”常常表示主语“等于什么”或“属于什么”。
例如“鲁迅就是周树人”、“牛是反刍动物”、“他是个开车的”、“是他救了我”;此外,“这一年,人家都是丰年,我是歉年,收完秋就没吃的了”等里面的“是”仍是动词,作谓语。
II. “是” 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肯定,含有“的确” 、“实在”的意思,可以看作语气副词,作状语,例如“我〔是〕懂了”、“他〔是〕勇敢”、“这样做〔是〕好”。
2.动词“有” “有”只当动词用,不能当副词用。
例如:请问,这里有卖钢笔吗?(错)请问,这里有钢笔卖吗?(对)3.助动词助动词是指动词中能放在“不X不”(不敢不)格式里的词。
助动词可以作谓语,如“这样做可以不可以”、“完全可以”。
但它们经常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作状语,表示动作者的主观意愿和表示可能性、必要性等。
例如“我们一定[要]坚持原则”、“春天到了,天气[应该]暖和了”。
4.趋向动词趋向动词可以单独作谓语,如“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来”。
还经常用在别的动词或形容词后边表示趋向。
作趋向补语,如“拿<出>一本书”、“拿<出来>一本书”、“拿<出>一本书<来>”。
(三)形容词表形状、颜色的:长、短、红、绿、笔直;表性质的:好、坏、美丽、大方、软、平常;表状态的:快、慢、生动;判断技巧:1、形容词用来修饰名词或代词;2、一般可以受副词“很”的修饰,(特殊情况:“雪白”除外)(四)数词表示数目多少的叫基数词。
汉语词性分类【部编版七年级】
![汉语词性分类【部编版七年级】](https://img.taocdn.com/s3/m/483dc877e87101f69e3195ec.png)
部编版七年级语法:词性常识七年级上册: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七年级下册:虚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一:实词:(一)名词人事名词:鲁迅、太阳、山;时间名词:春天、明年;处所名词:北京、学校;方位名词:上、下;抽象名词:品德、质量;判断技巧:1、能受数量词的修饰;2、不受副词“不”的修饰。
(二)动词一般动词:走、看;存现动词:有、死亡、消灭;情态动词:爱、恨、怕、想念;判断动词:是;能愿动词:能、能够、愿、肯、敢;趋向动词:进、出、上来、去、上去;动词比较复杂,有的需要加以说明。
1.动词“是”I. “是”用在名词前边是动词,这种“是”常常表示主语“等于什么”或“属于什么”。
例如“鲁迅就是周树人”、“牛是反刍动物”、“他是个开车的”、“是他救了我”;此外,“这一年,人家都是丰年,我是歉年,收完秋就没吃的了”等里面的“是”仍是动词,作谓语。
II. “是”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肯定,含有“的确”、“实在”的意思,可以看作语气副词,作状语,例如“我〔是〕懂了”、“他〔是〕勇敢”、“这样做〔是〕好”。
2.动词“有”“有”只当动词用,不能当副词用。
例如:请问,这里有卖钢笔吗?(错)请问,这里有钢笔卖吗?(对)3.助动词助动词是指动词中能放在“不X不”(不敢不)格式里的词。
助动词可以作谓语,如“这样做可以不可以”、“完全可以”。
但它们经常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作状语,表示动作者的主观意愿和表示可能性、必要性等。
例如“我们一定[要]坚持原则”、“春天到了,天气[应该] 暖和了”。
4.趋向动词趋向动词可以单独作谓语,如“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来”。
还经常用在别的动词或形容词后边表示趋向。
作趋向补语,如“拿<出> 一本书”、“拿<出来>一本书”、“拿<出>一本书<来>”。
(三)形容词表形状、颜色的:长、短、红、绿、笔直;表性质的:好、坏、美丽、大方、软、平常;表状态的:快、慢、生动;判断技巧:1、形容词用来修饰名词或代词;2、一般可以受副词“很”的修饰,(特殊情况:“雪白”除外)(四)数词表示数目多少的叫基数词。
人教部编版2019年秋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后语法二—词性
![人教部编版2019年秋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后语法二—词性](https://img.taocdn.com/s3/m/420e54a5910ef12d2af9e7ed.png)
人教部编版2019年秋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后语法二—词性实 词一、名词名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词。
例如:指人的:鲁迅、农民、工人、作家、老师、学生。
指物的:日、风、山、马、稻子、飞机、原子、计算机、车辆、纸张、道德、法律、文化。
表时间的:春天、明年、早晨、星期天、现在、刚才。
表处所的:马来西亚、北京、凯旋门、大庆、亚洲。
表方位的:上、下、前、后、左、右、东、南、西、北、内、外(单纯的)。
以上、以前、以东、上边、上面、东边、西边、里头、外头、中间(合成的)。
例:(1)中间挂着一块扁道:三味书屋;扁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
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扁和鹿行礼。
(选自《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2)这是闰土的父亲所传授的方法。
(选自《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3)正午习字,晚上对课。
(选自《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二、动词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等的词。
表示动作行为:走、坐、听、看、批评、宣传、保卫、学习、研究、进行、开始、停止、禁止。
表示存在变化:消失、存在、在、有、等于、发生、演变、发展、生长、死亡、消灭。
表示心理活动:爱、恨、怕、想念、打算、喜欢、希望、害怕、担心、讨厌。
表示判断:是。
表示可能、意愿、必要(助动词):能、能够、会、可以、愿、愿意、肯、敢、要、应当、应该、配、值得。
表示趋向(趋向动词):上、下、进、出、回、开、过、起、来、上来、下来、进来、出来、回来、开来、过来、起来、去、上去、下去、进去、出去、回去、开去、过去。
例:(1)他穿上那套漂亮的礼服,原来是为了纪念这最后一课!(选自《最后一课》)(2)我们大家都有许多地方应该责备自己呢。
(选自《最后一课》)(3)想起这些,我多么懊悔!(选自《最后一课》)(4)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
(选自《背影》)注意点:1.动词“是”:“是”用在名词前边,是动词;“是”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肯定,含有“的确”“实在”的意思,可以看作语气副词,作状语。
部编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重点词、句式
![部编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重点词、句式](https://img.taocdn.com/s3/m/a720273db307e87101f6967f.png)
一、古今异义:1.与儿女讲论文义(《世说新语》)儿女:古义:文中泛指小辈,包括侄子侄女。
今义:专指子女2.为若柳絮因风起因:古义:趁,乘今义:因为3.相委而去(《世说新语》)去:古义:离开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跟“来”相对)4.元方入门不顾(《世说新语》)顾:古义:回头看今义:照顾5.禽兽之变诈几何(《狼》)几何:古义:多少,文中意思是能有多少今义:一门学科,指几何6.止增笑耳(《狼》)耳:古义:罢了今义:耳朵7.因往晓之(《杞人忧天》)晓:古义:告知,开到今义:天刚亮的时候8.若屈伸呼吸(《杞人忧天》)若:古义:第二人称代词,你今义:好像,如果9.亦不能有所中伤(《杞人忧天》)中伤:古义:伤害今义:污蔑别人使受损害二、词类活用(一)名词作动词1. 陈太丘与友期行(《世说新语》)约定2.一狼洞其中(《狼》)挖洞3.恐前后受其敌(《狼》)攻击4.狼不敢前(《狼》)上前(二)名词作状语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世说新语》)在家里2.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世说新语》)在门外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二章》)按时4.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十二章》)每天5.其一犬坐于前(《狼》)像狗似的6.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从通道(三)动词做名词1.传不习乎(《论语十二章》)老师传授的知识2.止增笑耳(《狼》)笑料(四)名词的意动用法曲肱而枕之(《论语十二章》)以……为枕(五)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十二章》)以……为快乐(六)形容词用作名词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十二章》)新的理解和体会三、文言句式(一)判断句1.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世说新语》)“也”表判断(二)倒装句1.白雪纷纷何所似(《世说新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白雪纷纷所似何”2.投以骨(《狼》)介词结构后置,正常语序为“以骨投”(三)省略句1.顾野有麦场(《狼》)句首省略主语“屠”2.场主积薪其中(《狼》)“其中”前省略介词“于”3.一狼仍从(《狼》)“从”后面省略宾语“之”,指屠户4.一狼洞其中(《狼》)“洞”后面省略介词“于”5.屠乃奔倚其下(《狼》)“倚”后面省略介词“于”,“于”相当于“到、在”。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词性及短语类型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词性及短语类型](https://img.taocdn.com/s3/m/c07cd53c524de518974b7d81.png)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词性及短语类型上册语文词性(一)P13名词名词很常见,有的表示人,如“娃娃”“姑娘”“青年”“农夫”;有的表示具体的事物,如“绿萍”“水藻”“铃铛”“镰刀”“蟋蟀”;有的表示抽象的事物,如“精神”“传统”“法律”“爱情”;还有的表示时间,如“秋天”“昨天”“过去”“早晨”。
这些都不难区分,使用时也不太容易出错。
需要注意的是另一类表示方位的名词,一般称为方位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东”“南”“西”“北”“里头”“外边"“以上”“之下”等。
大多数情况下,方位名词用在其他名词性词语的后边,表示事物所在的位置或范围。
例如:(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朱自清《春》)(2)雨变得更轻,也更深情了,水声在屋榜下.,水花在窗玻璃上.,会陪伴着你的夜梦。
(刘湛秋《雨的四季》)P49动词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做着动作——走、跑、唱、跳、打、躺等;很多时候我们会有某种心理活动——爱、很、担心、喜欢、讨厌、想念、忘记、佩服等;而事物又总在不断发展变化着——增加、减少,扩大、提高、降低、发生、出现等。
这些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发展变化的词,叫作动词。
大多数动词意义实在,较好把握;有一些动词用法比较特别,需要特別注意。
一类表示可能、应该、意愿,如“能”“能够”“会”“可能”“可以”“可”“要”“应”“应该““应当”“肯”“敢”“愿”“愿意”等。
这类动词常常放在一般动词的前面。
例如: 当我最后能.正确地拼写这个词时,我自豪极了……(海伦∙凯勒《再塑生命的人》一类表示动作趋向,如“上”“下”“去”“来”“进““出”“到”“过”“过去”“上来”“回去”“起来”等。
这类动词往往放在表示动作行为的动词后边,用来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向。
例如:朋友,你可曾在茫茫大雾中航行过,在雾中神情紧张地驾驶着一条大船,小心翼翼地缓慢地向对岸驶去.? (海伦∙凯勒《再塑生命的人》还有一类表示判断,主要是一个“是”。
人教部编版2019年秋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后语法二—短语
![人教部编版2019年秋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后语法二—短语](https://img.taocdn.com/s3/m/1491e7dae53a580216fcfeed.png)
人教部编版2019年秋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后语法二—短语1.主谓短语:名词(代词)+动词(形容词)。
“谁”(“什么”)+“怎么样”。
如:觉悟提高、思想解放、阳光灿烂、心情舒畅。
注意点:特殊主谓短语:名词作谓语。
如:今天星期三、明天国庆节、他中等身材。
2.动宾短语:动词+宾语。
如:消灭敌人、放下包袱、进行斗争、骗取信任、恢复平静、爱热闹、下决心。
3.偏正短语:前“偏”后“正”:“偏”修饰、限制“正”。
(1)定语+中心语(名、代),如:(祖国)大地、(一朵)茶花、(前进的)步伐。
(2)状语+中心语(动、形),如:[很]好看、[独立]思考、[慢慢地]走。
4.后补短语。
(1)动补短语:动词+补语。
如:看清楚、去一趟、拿起来、印在脑子里。
(2)形补短语:形容词+补语。
如:高兴过度。
注意点:结构助词“得”是补语的标志,如:跑得快、走得急、机灵得很、密得不透气。
5.并列短语:词和词之间没有轻重主次之分,彼此地位平等。
如:男女老少、金银铜铁、油盐酱醋。
6.介宾短语:由介词加上后面的名词、代词或名词短语组成。
介+名;介+代;介+名词短语。
如:为人民(服务)、对群众(说)、从现在(起)、关于课堂纪律问题、按规定(办理)、把大门(推开)。
7.复指短语:两部分组成,语法地位一样,所指内容相同,意义上有复指关系,结构上是同位关系。
如:首都北京、厂长老王、他自己、咱们学生、母子二人、鲁迅先生、“美丽”这个词、我们每一个人。
注意点:复指短语的两个词都是名词性的,两个词的中间一般不能加入虚词;加入虚词后,意义有变化。
如:我们渔民、我们的渔民。
8.方位短语:由名词或动词加上方位词组成,表示处所、范围、时间。
如:井冈山上、月光下、他们之间、吃饭以前、改革中、树林东边、操场上、六十分以下、三十岁以上。
9.量词短语、由数词或指示代词加上量词组成。
(1)数量短语:一个、二斤、四里、三次、一回、三只、一碗、两包。
(2)指量短语:这种、那种、这堆、这次、那回。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244d399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c9.png)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一、词语知识1. 词语分类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涉及了很多词语的分类,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
这些分类是我们学习语文的基础,通过对这些分类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词语。
2. 词语的辨析除了对词语进行分类外,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还涉及了一些词语的辨析,比如“骑”和“骑”,“夜”和“晚”等。
通过学习这些词语的辨析,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语文表达能力。
二、语法知识1. 句子成分在语文学习中,句子成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
在七年级上册语文中,我们学习了句子的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等成分,这些知识对我们理解句子的结构和运用语言具有重要意义。
2. 时态和语态时态和语态是语文学习中比较抽象和难以理解的知识点之一。
在七年级上册语文中,我们学习了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等时态,以及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的语态转换。
这些知识对我们准确地表达和理解语言至关重要。
三、阅读理解1. 文言文阅读在七年级上册语文中,我们开始接触一些文言文的阅读,这对我们理解我国古代文化和历史有很大帮助。
在阅读文言文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能够提高语文水平,还能够增长见识,了解古人的智慧和思想。
2. 课外阅读七年级上册语文还推荐了一些课外阅读,比如《边城》、《呐喊》等。
通过课外阅读,我们可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培养自己的阅读兴趣,提高语文素养。
四、写作表达1. 基本写作技巧在七年级上册语文中,我们学习了一些基本的写作技巧,比如议论文的写作方法、记叙文的写作技巧等。
这些技巧对我们提高写作能力和语文表达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2. 写作素材积累七年级上册语文还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比如人物描写、事件描写等。
通过积累素材,我们可以丰富自己的写作内容,提高文章的质量。
总结回顾在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我们学习了词语知识、语法知识、阅读理解和写作表达等内容。
这些知识点不仅对我们的语文水平提升有很大帮助,还有助于我们提高综合能力、培养阅读习惯和写作技能。
词性(人教版七上)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词性(人教版七上)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3effa896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ac.png)
(吃)一口、(打)三下、(踢) 几次球、趟、阵、回、周
26
三、课堂练习: 1.在括号内填上适当的量词。 一( )拖拉机 一( )设备 一( )戏 一( )货 一( )井 一( )机枪 一( )急流 一( )鸟 一( )店 一( )明月 一( )新月 一( )药 一( )头发 一( )山楂 一( )清 水 一( )春水 一( )斜月 一( )泉 一( )舞蹈 一( )甘蔗 一( ) 残月
3.表示心理活动:喜欢、担心、希望、 想念、害怕、相信、忘记、认识、 热爱、了解、爱、恨、怕、打算、 担心、讨厌
11
4.表示可能、意愿(能愿动词):能够、 可以、应该、愿意、会、敢、肯、 必须
5.表示趋向的(趋向动词):来、去、出 来、进去、回来、回去、起来、上、 下
6.表示判断(判断动词):是
12
A. ①动词 ②方位词③量词 B. ①介词 ②方位词③量词 C. ①动词 ②助词③量词 D. ①介词 ②助词③量词
3、判断下列句子中红色词的词性,写在句末括号中。
①这朦胧的桔红的光,实在照不了多远。( )
②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 )
③月色给大地带来一片朦胧。( )
④隔着云看太阳和月亮,就像隔了一层毛玻璃,朦胧不清。 ()
8
四、辨别方法: 1.名词前面可以用数量短语修饰。例:
一条鱼 2.凡是能用在“把”“被”“在”“从”
等任何一个介词后面的是名词。
9
动词
一、定义: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 心理活动、可能意愿等意义的词。
二、分类: 1.表示动作行为:笑、跳、坐、打扫、
爱护、保卫、反对、研究、休息、 咳嗽
10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词性知识点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词性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670aa6035901020207409cee.png)
词类分类根据语法功能和意义,把汉语的词分成两大类:1、实词表示实在意义的词,有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2、虚词不表示实在意义而表示语法意义的词,有: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
一、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
1、人事名词:如,人学生鲁迅《离骚》政治文化2、时间名词:如,春天上午星期天母亲节刚才3、处所名词:如,上海中国远处周围里屋郊区4、方位名词:如,上下左右前里外旁内东西判断方法:1、能受数量词修饰。
两个城市一些学生一点儿水2、不受副词“不”修饰。
名词的语法功能:经常作主语、宾语请把在这段文字中的名词找出来。
当国歌国旗一起升起来的时候,我从一个山村孩子纯朴的敬礼里,我从一个老华侨湿润的凝视里,看到中国深远处的伟力和韧性。
二、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可能意愿等意义的词。
1、动作动词:表动作、行为。
如,走看说进行2、心理活动动词如,想爱恨怕希望喜欢担心3、使令动词:表指使、命令或请求。
如,使叫让派请求禁止4、可能意愿(助动词)如,能会可以愿肯敢要应应该(跟动词、形容词等组成能愿短语。
如,能够解决)5、趋向动词如,来去上进出回过开上来起来6、判断动词:主要是“是”。
动词的判断方法:1、不能受“很”修饰(除能愿和心理活动动词外)2、标志:“着”“了”“过”动词的语法功能:1、常作谓语2、大部分能带宾语请把在这段文字中的动词找出来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
三、形容词:表示性质、状态、性状、颜色等的词。
1、种类:(1)表示形状的:大、小、高、矮、长、宽、笔直、弯曲(2)表示性质的:好、坏、美、丑、高明、美丽、诚实(3)表示状态的:快、慢、软、硬、兴奋、激动、悠闲(4)表示颜色的:黑、白、橙、红、苍白、碧绿、绿油油2、判断方法:(1)一般能用程度副词“很”等修饰(少数本身就表示程度“雪白、完美”等)(2)大多可以按AA或AABB的方式重叠。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内文言文知识梳理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内文言文知识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a7b7aa60f12d2af90242e6bd.png)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内文言文知识梳理,月考必备!一、文学常识:《世说新语》由南朝人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而成,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主要描写从东汉到刘宋时期的一些著名人士的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
二、文言知识:1. 通假字尊君在不(“不”通“否”,表示疑问)2. 古今异义(1)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对子侄辈的总称。
今义:指儿子和女儿。
)(2)太丘舍去(古义:离开。
今义:从所在地道别的地方,与“来”相对。
)(3)相委而去(古义:丢下,舍弃。
今义:委托。
)(4)下车引之(古义:拉。
今义:引导,牵引。
)(5)元方入门不顾(古义:回头看。
今义:照顾。
)(6)陈太丘与友期行(古义:约定。
今义:泛指等待或盼望;日期。
)3.词类活用(1)陈太丘与友期行(名词用作动词,约定。
)(2)元芳时年七岁,门外戏。
(名词用作状语,在门外。
)(3)友人惭(形容词意动用法,感到惭愧。
)4.文言实词:《咏雪》1.内集:家庭聚会2.儿女:泛指子侄辈,这里指谢太傅的侄儿侄女3.俄而:不久,一会儿4.聚:急速5.欣然:高兴地样子6.差:大致、差不多7.拟:相比8.未若:不如比作9.因:凭借10.起:飘起11.即:就是《陈太丘与友期》1.期:约定2.期行:相约同行3.戏:玩耍4.舍去:去,离开,舍去,在这里指不再等候就走了5.乃:才6.时:当时7.惭:感到惭愧8.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9.不: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10.待:等待11.非:不,不是12.相委:委,丢下、舍弃13.君:对对方的一种尊称14.家君:对别人称自己父亲的一种谦词15.日中:正午时分16.引:拉17.顾:回头看三、翻译课文。
《咏雪》原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文: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召集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
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法知识——词性专题复习2(含练习题)
![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法知识——词性专题复习2(含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3de35f4e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705de47.png)
七年级语文上册词性专项复习词的分类一、实词实词:表示实在意义,能够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一般能够独立成句。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一)名词1.含义:表示人或者事物、时间、处所、方位等名称的词。
2.种类:①表示人的:教师、学生、工人、父亲、白求恩;(人物名词)②表示具体事物的:房子、汽车、电话、计算机;③表示抽象事物的:精神、物质、友谊、法律;(抽象名词)④表示时间的:过去、现在、春节、元旦、早晨、晚上;(时间名词)⑤表示处所的:北京、四川、中国、美国、亚洲;(处所名词)⑥表示方位的:上、下、左、右、前、后、东、南、西、北、以上、之下;(方位名词)3.名词的语法特征:①经常作主语和宾语,如:牛吃草。
另外,有些名词带有某些前缀和后缀作为形式标记。
如“阿姨、阿爸、剪子、胖子、兔子、学者、劳动者、赚头、甜头、盖儿、”中的“阿-、-子、-者、-头、-儿”就是名词的标记。
②也可作定语,直接修饰另一名词,如:柳树梢头。
③一般可以受数量短语修饰,如:一条河、一头牛、三位同学。
专有名词、时间名词和方位名词一般不受数量短语修饰。
如“鲁迅、北京、现在、今天、上边、中间”等,前面一般不出现数量词组。
④一般不受副词修饰,不能说“很同学”、“不房屋”。
⑤不能重叠,亲属称谓以及其他少数词,如“妈妈、哥哥”等,这是构词的语素重叠,不算构形的形态变化。
⑥有些名词能够加“们”表示群体。
不加“们”的名词可是个体,也可是群体。
☆方位名词可以单用,但大多数情况下,它要用在名词的后边,表示事物所在的位置。
☆时间名词、处所名词和方位名词除了具备一般名词的特点(如能跟介词组成介宾结构)以外,还经常修饰动词,这是它们不同于一般名词的地方。
如“下午开会”“您前面坐”“咱们清华见”“以后再谈”。
(二)动词1.含义: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
2.种类:动词的分类可分为一般动词和特殊动词。
①一般动词包括行为动词(如“洗、飞”)、心理活动动词(如“爱、厌恶、尊敬”)、使令动词(如“使、让”)、比似动词(如“像、似、如”)等。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易错名词梳理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易错名词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5a644611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1f.png)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易错名词梳理在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中,有一些易错的名词常常会让学生感到困惑。
本文将对这些名词进行梳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它们的用法。
1. 句子成分类名词主语(subject)主语是一个句子中执行动作或者被动作施加的对象。
常见的主语类名词有:- 人:学生、老师、医生、家长- 动物:狗、猫、鸟、鱼- 物体:书、笔、椅子、电脑谓语(predicate)谓语是一个句子中执行动作的部分。
常见的谓语类名词有:- 动作:唱歌、跳舞、打球、看书- 物体的变化:开花、下雨、发光、变色宾语(object)宾语是一个句子中动作的接受者。
常见的宾语类名词有:- 人:我、你、他、她- 动物:狗、猫、鸟、鱼- 物体:书、笔、椅子、电脑2. 文言文常用名词在研究文言文时,常用的名词有:- 人称代词:吾、尔、他- 动物:马、鸟、虎、羊- 自然物:山、水、天、地记住这些常用名词可以帮助您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3. 形容词类名词颜色名词常见的颜色名词有:- 红色、黄色、蓝色、绿色量词常见的量词有:- 个、只、条、本形容词常见的形容词类名词有:- 美丽、聪明、高、矮4. 特殊名词专有名词专有名词是指特指某一事物或者某一类事物的名词。
常见的专有名词有:- 人名:张三、李四、王五、刘六- 地名:北京、上海、广州、成都- 机构名:中国银行、新华书店、清华大学、北京医院非专有名词非专有名词是指泛指一类事物的名词。
常见的非专有名词有:- 水果:苹果、橙子、香蕉、草莓- 动物:狗、猫、鸟、鱼- 植物:树、花、草、蔬菜以上是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易错名词的梳理,希望能对学生的研究有所帮助。
部编七年级语文词性分析
![部编七年级语文词性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f5a6a4d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22.png)
二.动词
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
有的动词表示一般的动作,如"来、去、说、走、跑、学习、 起飞、审查、认识"等。
有的动词表示心理活动,如"想、重视、注重、尊敬、了解、 相信、佩服、惦念"等,这样的动词前面往往可以加上"很、 十分"。
动词出现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表示与这个动作行为有关的人或事,这时它就 活用作名词。如“吾射不亦精乎”(《卖油翁》)中的“射”,本是动词“射 箭”,这里转化为名词“射箭的本领”。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在句子中,形容词如果处于主语或宾语的位 置,具有明显的表示人或身份的特征和意义, 形容词就转化为名词。如“无鲜肥滋味之享” (《送东阳马生序》)中的“鲜肥”,就是 形容词转化为名词,作“新鲜肥美的东西” 讲。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语文词性分析
202X/XX/XX 汇报人姓名
实词:名词 动词 形容词 数词 量词 代词。
虚词:
副词 介词 连词 助词 叹词 拟声词
实词:实词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
虚词:虚词没有实在意义,一般不能充当句子成分,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少数 副词如“不”、“也许”、“没有”等可以单独回答问题),只能配合实词造句, 表示种种语法关系。
一.名词
表示人和事物的名称的实词。如:"黄瓜、白菜、拖拉机、计算机"。
表示专用名称的叫做"专用名词",如"云南、上海、李白、白居易"。
表示抽象事物的名称的叫做"抽象名词",如"范畴、思想、质量、品德、友谊、方法"。 表示方位的叫做"方位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中""东""西""南""北""前面""后 边""东边""南面""中间"等。 表示时间的叫做“时间名词”,如“今天”“明天”“十年”“一星期”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词、名词、形容词教案
【教学说明】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时时刻刻都在使用词语,它是组成句的最小单位。
在语文中,我们根据词的语法功能划分出了实词、虚词两种类别,而实词中又包含名词、动词、形容词等,虚词中又包含介词、副词、代词等。
关于词类、语法等这些知识,学生在小学时期了解的较少,课本中也未详细展开,步入初中后,随着对学生语文学习要求的提高,这些知识点变得非常重要,但很多学生对这些知识的了解来自英语学科,这和我们汉语中的知识概念还是有较大的区别的。
并且本节课内容在部编版七年级上册中没有单独课时进行讲解,是作为补充资料形式穿插在各篇课文后面,可能无法引起师生们的足够重视,所以我将部分重点内容提取出来专门制作一课时进行教学,要求学生有所掌握且能够运用,为后续能够流畅地表达和写作打下基础。
【本课设计意图】
语法学习相对语文其他学习内容来说较为枯燥,如果干讲文理,学生可能会对这些本就晦涩的知识点感到更加厌烦,甚至直接照搬英语学习中的知识经验,拒绝语文知识的传授。
所以我在设计课程时,尽量选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如文字小游戏等,授课中穿插的练习也是从我们中华传统诗词中找的具有代表性的,然后由浅入深,由简入难,循序渐进,逐步建立学生学习语文的信心和兴趣,让他们在学习语文的“词性”时,就能直接联系起属于我们语文的思维桥梁。
我希望通过本课的教学,能让学生们在语文学习中获得自信,意识到学习语文是简单快乐的,并打开思路,在学习现代汉语的新知时,不断巩固复习我们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而获得全方面的发展。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动词名词形容词。
2.学生可以判断动词、名词、形容词。
3.学生能自己举例常见的动词、名词、形容词。
过程与方法:
通过相关练习、小游戏、师生互动、问答等方法,掌握并巩固当堂所学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对语文的词性语法有初步的认识,对其学习具备信心,增强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使学生能够辨别、判断动词、名词、形容词。
【教学难点】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能愿动词、趋向动词、方位名词的意义。
【教法与学法】
1.教法:启发引导、情景教学法、游戏互动
2.学法:小组合作探究、讨论法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准备】
PPT、卡片道具
一、导入
生活中,我们无时无刻不在使用着词语,它是构成句子的最小单位。
就比如我们刚说的“上课”“起立”,这种有实际意义的词语,我们简称“实词”,那么今天我们就一同来认识和辨别实词中的名词、动词、形容词。
(板书)
二、进入新知
(一)动词
(“我比你猜”游戏引入,师生互动:敲门、奔跑、握手)
1.老师引导学生,让学生试着自己给动词下定义,然后PPT出示“动词”定义,
进行简单讲解。
(动词:指的是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发展变化等的词。
)2.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让学生给打开书本49面,给他们3分钟时间自学“动
词”部分内容,并动笔做标记批注。
3.经过学生3分钟自学,进行师生引导互动的问答,对表动作行为、心理活动
发展变化、判断的动词略讲,重点讲能愿动词、趋向动词,并进行板书。
(“能愿动词”,是一类表示可能、应该、意愿的动词。
)
(“趋向动词”,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向。
)
[常见的能愿动词,学生列举;趋向动词的使用,教师结合学生学过的古诗词进行列举,PPT出示,为学生讲解]
4.小练习:
1、当堂完成填动词补充成语练习,及时汇报。
天____地_____ 水____石_____
风____雨_____ _____舟____剑
鸡____狗_____ _____耳____铃
2、学生在练习本默写带动词的诗句,写完后随机点名汇报。
(二)名词
(教师引导式问答,由学过的诗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由动词过渡到“名词”部分)
1.给5分钟,学生自学书本13面,然后汇报名词的定义及内涵。
(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语。
)
2.老师与学生互动,一起讨论、列举表示人、事物、时间的名词。
3.老师重点强调和讲解“方位名词”以及它跟“趋向动词”的区别,PPT出示
举例并板书。
(方位名词在名词之后,即“名+名”,表示事物所在的位置或方向;趋向动词尽管也有“上”“下”等,但用放在动词后面作为补充,即“动+动”,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向)
4.小练习:在诗句中找找方位名词。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次北固山下》王湾)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竹枝词》刘禹锡)
(三)形容词
(卡片填词游戏引入这一部分,从“颜色”“形状”角度来形容老师展示的卡片)1.教师引导学生自行定义什么是“形容词”。
(定义:用来描摹人或者事物的词语。
)
2.给1分钟时间,学生快速自读课本80面内容,补充回答形容词的分类。
3.师生互动,用问答式、学生汇报式来解释说明表示性质和表示状态的形容词。
(重点讲表示状态的形容词,加入练习:
A.我们全班同学正非常____ 地听讲。
B.广场上,大爷大妈们正______地晒着太阳。
)
4.小练习:填词补充小令《天净沙·秋思》,简单说明使用形容词后的好处。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____藤____树____鸦,
小桥流水人家,____道西风___马。
夕阳西下,______人在天涯。
三、趣味回顾
1.“火眼金睛辨词语”:开火车形式进行卡片接龙,辨别卡片上的名词、动词、
形容词。
(备20张写了词语的卡片,学生随机抽取)
2.诗句当中辨析词性,随机抽取学生回答,其余学生补充或者纠正。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鹅》骆宾王)
3.方志敏对联中辨析词性,学生讨论后回答。
(上联——心有三爱,奇书骏马佳山水;
下联——园栽四物,青松翠竹白梅兰。
)
四、作业设计
从语文书课文《雨的四季》选段中,找出名词、动词、形容词,做出标记,和同桌交流看看是否找全。
五、本课小结
语文学习中看似复杂难懂的词性、语法问题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深奥,相反我们无时无刻不在使用它们,通过本课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对实词当中最常见的三大类——名词、动词、形容词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和掌握,希望同学们接下来的学习当中也像本节课一样积极认真、充满信心!生活暨语文,爱生活,爱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