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课大概念教学探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政治课大概念教学探究
知识点是对某一知识的泛称,在教学中,特指教科书或考试的知识。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面对一个教学内容,我们首先会关注这个教学内容中有哪些知识点,每个知识点又包含哪些知识要素,然后围绕这些知识点及其要素实施教学。这种以知识点为单位,按照其内在逻辑,逐个实施教学的方式称为知识点教学。政治课知识点教学的盛行与长期以来考试大纲中以考点为单位呈现考试内容、教学以应试为目的是密不可分的。知识点教学强调知识学习的全面、细致、深入,这对于厘清知识内容、扎实掌握知识点发挥了积极作用,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符合了高考注重知识点考查的要求。随着课程改革步入学科育人的核心素养时代,随着考试评价向素养导向的转轨,知识点教学已经很难适应政治学科育人的新要求。政治课知识点教学有哪些弊端?如何克服政治课知识点教学的弊端,走向新课标倡导的学科大概念教学?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进行了思考和实践探索。
一、知识点教学的弊端
1.无法形成对知识的本质认知。课本知识是由诸多知识点组成的,每个知识点又包含若干知识要素。知识点教学一般是先划分知识点,然后梳理知识点要素,在此基础上围绕知识点要素逐一设计问题情境(如图1所示)。知识点教学以全面学习和理解每个知识内容为目标。由于知识点内容多而细,教学容易陷入细枝末节中,反而忘却了为何而教的初衷。同时,由于对知识点各要素的学习要求缺乏明确的区分,容易给学生带来繁重的学习负担。虽然知识点教学也关注知识的结构化,但这种结构化是知识点之间和知识点内部知识要素的结构化,并非核心观点的结构化,这导致学生无法形成对学科的整体性认知。在“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这一框题的教学中,一位老师围绕本框题两目内容“对外开放的新阶段”“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梳理出“世界贸易组织”和“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这两个知识点。对“世界贸易组织”这一知识点细化出世贸组织的成立、性质、作用、基本原则和我国入世的意义等知识要素;对“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细化出我国对外开放的成就、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的措施等知识内容。根据这些知识内容,教师设计了相应的情境和问题。教学聚焦于各个知识要素,显得多而杂,抓不住重点;更为突出的是,知识内容散而乱,教学游离
于本框的主题之外。由于没有从整体上把握学习内容,学生无法形成对我国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的本质认知,体会不到我国积极参与的态度,更无法认识到我国是如何既参与国际经济竞争又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的,学到的只是知识点的具体内容。2.难以提升高阶思维能力。知识点教学以知识点要素为载体设计情境和问题,由于知识点要素较为细化,容易导致复杂的社会现实情境被肢解为碎片;问题不是指向社会现实,而是被异化为指向琐碎知识本身的问题。这样的问题情境所能承载的主要是理解能力,其中又以从某一具体情境中归纳和抽象出知识内容的概要能力和对不同概念、观点的区别能力为主。虽然相对于知识记忆的教学来说,这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但这一过程中培养的主要是低阶思维,更适应选择题测评的要求。而核心素养是个体在解决复杂的、不确定性问题情境中表现出来的综合性品质。这种品质见之于能否综合地、系统地运用学科知识和技能应对来自现实生活的问题,需要一定复杂程度的项目或任务才能承载。琐碎的知识要素和碎片化的情境是无力支撑分析、评价、创造等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的,而试图以所有知识来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又是不必要,也是不现实的。过多的零散和琐碎知识只会弱化高层次能力的培养,增加学生迁移能力提升的难度。按照知识点教学的思路,在“世界是永恒发展的”的教学设计中,一位教师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的建成设计情境并提出了以下问题:(1)从大兴机场的兴建、新中国成立70年来建设成就等,谈谈你对“发展是普遍的”认识。(2)大兴机场兴建中各种新技术的使用是如何体现发展的实质的?(3)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区别和联系有哪些?分析这些问题可以看出,一方面这些问题本身无趣,另一方面这些指向教材知识本身的问题主要涉及的是识记、理解等浅层次的思维活动,不能用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培养状况是知识“原子化”的知识点教学的必然结果。在课堂教学中长期以这些较低层次的能力为培养目标,自然难以提升高阶思维能力。3.不能促成价值观念的认同。对学科观点的认同是形成价值观念认同的基础。高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形成了对社会现象和问题的一定看法,但他们对社会现象和问题还存在一些认知困惑。知识点教学中教师更多的是告知学生知识内容是什么,并不关心学生头脑中的认知困惑是什么,以及如何消除这些认知困惑。但是,学生头脑中的认知困惑没有消除,就无法对学习的知识内容背后的观点和思想形成认同,情感态度价值
观目标必然会落空。因此,在形成对知识的本质认知、消除认知困惑中形成价值观念尤为关键,也就是要使学生理解学科核心观点和思想并接受这些观点和思想。以“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为例,在知识点教学中,学生习得的只是人大的权力和人大代表的权利等知识内容,而这些知识内容和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这些核心观点的关系却被人为地割裂。将知识点与学科核心观点相割裂的知识点教学是无法消除学生诸如“人大代表就是开开会、举举手、鼓鼓掌吗”“为什么说人大并不是一块橡皮图章”等认知困惑的,更谈不上促进学生形成对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治认同。
二、学科大概念教学的实践理路
在如何克服知识点教学的弊端上,2017版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学科大概念理念为我们提供了思路。大概念是指学科中那些关键的思想或看法,它们联结着其他知识点,使得零散的知识内容和技能连贯且有意义。大概念居于学科的中心位置,对学科教学起着高位引领作用。大概念教学是以大概念为焦点组织教学的一种方式。具体说,就是以大概念确定教学的逻辑,围绕大概念搭建核心观点框架,依托大概念提升学生的能力和素养。政治课要实现从知识点教学转向学科大概念教学就必须明确大概念教学的实践理路。1.解读文本,提炼学科大概念。由知识点教学转向大概念教学,教学中不再只是关注具体知识、技能的习得,而是聚焦指向学科本质的核心观点。因此,提炼学科大概念成为大概念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提炼大概念不是简单地从知识点中找出知识内容的重难点,而是从知识内容中萃取出核心观点。学科大概念是相对的,可以是学科层面的,也可以是单元层面的,还可以是课时层面的,这些不同层级的大概念群构成了对事物本质认识的逻辑链条,成为知识的“凝结核”。值得注意的是,这是由核心观点构成的主线而非由知识点和知识要素构成的主线。在提炼大概念时,究竟是从高位到低位的逐层分解,还是从低位到高位的逐层凝练可以视具体情况而定,但要将某一层级的大概念放到大概念的逻辑框架中去认识。在某一课时内提炼学科大概念就是通过学科大概念“上挂下联”,向上,以学科大概念联结更上位的本课或本单元的大概念乃至课程大概念;向下,以学科大概念联结下位的知识点及知识要素(其逻辑关系示意见图2)。这些存在内在逻辑的大概念间形成一条教学主线,高位引领着教学。这样,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就不再是碎片化的,而是由大概念形成的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