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大气环流知识点]大气环流形成的原因

合集下载

地理高考知识点大气环流

地理高考知识点大气环流

地理高考知识点大气环流大气环流是地理高考的重点之一,它对于理解气候、气象、天气等方面的知识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从大气环流的定义、形成机制、类型以及对地球气候的影响等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大气环流的定义与形成机制大气环流是指地球大气层内空气在纬度、经度和高度上不断运动的现象。

它是由不同温度、压强和湿度等气象要素差异引起的。

大气环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地球的日照不均匀以及地球自转的影响。

在地球的赤道附近,由于阳光照射的集中和气温上升,空气膨胀、升高,形成低气压区。

而在地球的两极附近,由于阳光照射的分散和气温下降,空气收缩、下沉,形成高气压区。

这种温度差异和气压差异引起了空气运动,从而形成了大气环流。

二、大气环流的类型大气环流主要分为垂直环流和水平环流两种。

垂直环流是指由于太阳辐射热量的差异引起的,包括对流环流和垂直大气环流带。

对流环流是指由地表热量不均匀分布引发的地表风、车流、城市和山谷风等小尺度环流,它对局地天气产生着较大影响。

垂直大气环流带是指由于纬度差异引起的,包括Hadley环流、Ferrel环流和极地环流等。

在这些大尺度环流系统中,空气从赤道向两极流动,形成连续的环流带。

水平环流主要包括风系统和静止风带。

风系统是指受到地转偏向力和压力梯度力等因素共同作用的风流,并分为副热带高压带、赤道低压带和两个南、北极高压带等。

静止风带是指根据纬度不同而形成的,包括副极地高压带、副热带低压带、赤道信风带等。

三、大气环流对地球气候的影响大气环流对地球的气候形成和分布起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大气环流影响着太阳辐射的分布,从而导致不同地区的气温差异。

例如,赤道附近的高温导致了热带气候的形成,而两极地区的低温则形成了寒带气候。

其次,大气环流也决定了降水分布的差异。

例如,副热带带来了盛行的降雨,而副极地则相对干燥。

这种降水分布的差异会影响到各地区的生态环境和农业发展。

此外,大气环流还对风向和风速的分布产生影响。

例如,信风带是指赤道附近的气流,常年吹向西方,在航海、航空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地理大气环流知识点

地理大气环流知识点

地理大气环流知识点一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地面间冷热不均是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水平气压差是大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二大气的水平运动—--风高空风: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平行风向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近地面风:受摩擦力影响,风向斜穿等压线,指向低气压。

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指向低压,大气水平运动的原动力地转偏向力:与风向垂直北半球在风向右侧,南半球在左侧,只改变风向,不影响风速。

摩擦力:与风向方向相反,既减小风速,又改变风向摩擦力越大,风向与等压线夹角越大风力风速:等压线越密集的地方,风力速越大三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的名称与位置,注意各风带的风向,气压带成因热力或动力原因。

四气压和风带的移动: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对于北半球来说,大致夏季北移,位置偏北;冬季向南移,位置偏南。

四、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由于海陆间热力性质的差异,破坏了气压带风带的连续分布,使得北半球气压带呈断块状分布:7月前后,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亚洲低压所切断,仅在大洋上保留夏威夷高压;1月前后,北半球副极地低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亚洲高压所切断,仅在大洋上保留阿留申低压。

气压带风带1.形成:●单圈环流:理想环流圈●三圈环流:低纬、中纬、高纬环流。

形成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

注意:记住名称、位置以及风带的风向。

气压带和风带关于赤道对称。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北半球夏季的时候,气压带和风带向北移动2.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冬季大陆降温快,形成高压,把副极地低气压带切断;夏季大陆升温快,形成低压,把副热带高气压带切断。

冷高压,热低压●气压中心北半球:亚洲北太平洋北大西洋冬季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阿留申低压冰岛低压夏季亚洲低压印度低压夏威夷高压亚速尔高压●季风夏季:我国盛行东南季风来自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带,南亚是西南季风南半球东南信风夏季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逐渐偏成西南风。

有关大气环流知识点总结

有关大气环流知识点总结

有关大气环流知识点总结大气环流是指大气中的气流在地球表面上的一种运动形式。

它是地球上大气系统的一部分,主要是由地球自转和不同温度区域之间的温度差异所引起的。

大气环流对地球上的气候、天气以及自然环境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研究大气环流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地球气候系统以及预测未来的气候变化具有与重要的意义。

大气环流主要有三种类型:垂直环流、水平环流和季节性环流。

垂直环流是指大气中上升和下沉气流的运动,通常是由于地球表面加热和冷却所引起的。

水平环流是指大气中横向流动的气流,主要是由于地球的自转和不同区域的温度差异所引起的。

季节性环流是指大气中随着季节变化而发生的气流运动,主要是由于太阳照射的角度和地球轨道的倾斜角度而引起的。

在大气环流中,还存在着一些重要的概念和现象,包括风系、高压和低压系统、气旋和反气旋等。

风系是指地球上表面上的气流运动形式,主要包括副热带高压带、赤道低压带和副极地高压带等。

高压和低压系统是指大气中局部气压较高或较低的区域,它们之间的气流运动形成了大气环流的基本结构。

气旋和反气旋是指发生在大气中的旋转气流运动形式,它们在大气环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大气环流的形成和演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地球自转和地球表面加热的影响、太阳辐射的影响、地球表面地形和水汽含量的影响、以及其他一些外部因素的影响。

这些因素之间相互作用,共同决定了大气环流的形成和演变。

在大气环流中,还存在着一些重要的环流系统和现象,包括赤道西风带、副热带高压带、季风环流、地转风、温带西风带等。

赤道西风带是指赤道附近的西风带,它在赤道附近形成了一个较为稳定的气流系统,对地球上的气候和天气有着重要的影响。

副热带高压带是指地球上南北纬30度左右的高压带,它在副热带地区形成了一个强大的高压系统,对地球上的气候和天气有着重要的影响。

季风环流是指发生在季风区域的大气环流系统,它在季风地区形成了明显的季风气候特征,对地球上的气候和天气有着重要的影响。

地理大气环流知识点总结

地理大气环流知识点总结

地理大气环流知识点总结
地理大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重要形式。

它是大气中各种力的作用下,大气质量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流动的一个过程。

它对全球气候和气象变化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针对地理大气环流的相关知识点做一总结,包括环流的定义、影响因素、特点和分类、以及具体实现方式等方面。

一、定义
地理大气环流是指大气中由各种因素所引起的空气流动,包括风的产生、转移和消散等现象。

凭借着环流的不断调整和自我平衡,地表上的气候、天气也随之变幻无穷。

二、影响因素
地理大气环流的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包括:季节变化、地球自转、太阳辐射、水循环、地形地貌、海陆分布、大气成分和地球磁场等等。

三、特点和分类
地理大气环流的特点可以被描述为平流、垂直运动、旋转和波动,其中平流和垂直运动是最为普遍和重要的特征。

根据其分类依据不同,地理大气环流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包括大气低涡环流、大气高压环流、反气旋环流、地面静止波流、锋生环流和热带风暴环流等。

四、具体实现方式
地理大气环流的主要实现方式包括水平和垂直的气流变化。

整个地球各种各样的气流都被细分为不同的层,比如干湿的不同、海洋和陆地气流的区别、大气上升和下降的区别等。


据气流层级的不同,可以划分为多种类型的气流,包括赤道西风带、南极风带、季风气流、阵风气流等。

五、总结
地理大气环流是地球上重要的运动形式之一,掌握其相关知识点非常重要,有助于理解气候和气象变化的规律。

本文总结了地理大气环流的定义、影响因素、特点和分类、以及具体实现方式等方面的知识点,希望大家能够从中获得一些有益的启示和思考。

地理大气环流知识点总结

地理大气环流知识点总结

地理大气环流知识点总结地理大气环流知识点总结大气环流是指地球大气层内由于太阳辐射的热量不均匀分布,造成气流的垂直和水平分布,形成不同区域、不同高度的气流运动。

大气环流是地球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气候、环境和人类生活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主要介绍大气环流的知识点,包括环流系统、风带、季风、反气旋和台风等方面。

一、环流系统地球的大气环流系统主要分为三个层次: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和极地低压带。

赤道低压带是由于太阳直射造成的热量大、压力小而引起的。

副热带高压带是由于赤道和极区的气流大量下沉形成的高气压系统。

极地低压带是由于两极气流冷却后下沉形成的低气压系统。

这三个环流系统相互作用,形成了两个主要风带:副热带西风带和赤道东风带。

副热带西风带是指副热带高压带和赤道低压带之间的区域,这里的风是从西向东吹的。

赤道东风带是指赤道低压带和副热带高压带之间的区域,这里的风是从东向西吹的。

这两个风带在世界气候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二、风带风带是指某一地区气流的主导方向和性质。

世界上主要的风带有五个,分别是极地风带、副极地风带、中纬度风带、副热带风带和热带风带。

极地风带是指地球两极附近的风带,它是由于低温引起的。

在北极,它是顺时针方向的,而在南极则是逆时针方向的。

副极地风带是指位于极地风带之外的温带地区的风带。

在北半球,它是一个逆时针方向环流的区域,称为南部风带;在南半球,它是一个顺时针方向环流的区域,称为北部风带。

中纬度风带是指位于赤道和极地之间的区域的风带。

在北半球的冬季,这里有一条弱而均匀的风带,称为极洋西风带;在夏季,这里有一条强而不稳定的风带,称为“亚洲季风”。

副热带风带是指大陆两侧由高气压和低气压带形成的风带,它是世界上干旱地带的主要位置。

热带风带是指赤道附近的风带,这里的风是从东向西吹的,称为“东风带”。

三、季风季风是指地球上一些特定地区的特殊气流,主要是指由海陆地形和大气环流共同作用,季节性地改变了气流方向和强度的现象。

大气环流知识点总结

大气环流知识点总结

大气环流知识点总结1. 大气环流的基本特征大气环流包括全球范围内的大尺度环流和局地范围内的小尺度环流。

大尺度环流是指大规模的气压系统和风系,包括高压带、低压带、赤道风带、副热带风带、极地风带等。

小尺度环流主要是指地形和地表特征对风的影响,如地形风、湖泊风、海陆风等。

全球大气环流有明显的分带特征。

赤道附近是热带风带,北半球和南半球各有一个副热带风带,再向两极方向分别是极地风带。

这种分带特征受到地球自转和日照的不均匀性的影响。

2. 大气环流的形成原因大气环流的形成原因主要包括地球自转、地球公转、太阳辐射和地表特征。

地球自转造成了地球表面的不均匀加热,形成了大尺度的热带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和极地低压带等气压系统。

而地球公转导致了日照的不均匀性,进一步加强了这些大尺度气压系统的形成。

太阳辐射使得热带地区辐射收支呈正平均值,导致了热带低压带的形成。

而副热带高压带则是因为副热带地区接受到太阳辐射的总能量要大于其散失的总能量,导致了大气下沉和高气压的形成。

地表特征也对大气环流有很大影响。

山脉、河流、湖泊等地表特征会影响风的流动,形成地形风、湖泊风、海陆风等小尺度环流现象。

3. 大气环流的影响大气环流对气候、天气、人类活动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

气候是指长期的平均天气状态。

大气环流的分布和运动状态会直接影响气候的形成和变化。

例如,热带降雨带的位置、强弱会影响热带雨林的茂盛;副热带高压带的位置影响了草原、沙漠的位置和范围;极地东风带的强弱影响了极地冰盖的面积等。

天气是指短期内大气状态的变化。

大气环流的变化会导致天气的变化。

例如,副热带高压带的变动会导致热带气旋的移动,带来暴雨、台风、旱灾等极端天气。

人类活动也受大气环流的影响。

例如,大气环流的稳定性对农业生产、能源开发、城市规划等都具有重要影响。

4. 大气环流的变异与气候变化大气环流会随着天文因素、地球系统、大气成分等的影响而发生变异,进而影响到气候变化。

天文因素包括地球自转、地球公转、太阳活动周期等。

大气环流的形成

大气环流的形成

大气环流的分类
要点一
总结词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大气环流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要点二
详细描述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大气环流可以分为多种类型。按照 尺度的不同,可以分为行星尺度的大气环流和局地尺度的 大气环流;按照形成原因的不同,可以分为动力性环流和 热力性环流;按照表现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显式环流和 隐式环流。这些不同类型的环流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共 同构成了地球大气层中的复杂气流运动。
温度梯度
气候变化导致不同地区之间的温度差异减小,破坏原有的大气环流 模式,导致气候异常。
人类活动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温室气体排放
人类活动大量排放温室气体,如 二氧化碳、甲烷等,导致全球变 暖,进而影响大气环流。
土地利用变化
城市化、森林砍伐等土地利用变 化影响地表反照率,改变地表能 量平衡,进而影响大气环流。
季风环流具有明显的季节性,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在夏季,季风环流从海洋吹向内陆,带来丰富 的水汽和热量,促进降水;在冬季,季风环流从内陆吹向海洋,干燥寒冷的气流使得内陆地区降水减 少。
热带气旋和反气旋
热带气旋是发生在热带海洋上的低气 压系统,也称为飓风或台风。热带气 旋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受到多种因 素的影响,如温度、湿度、风速和地 形等。热带气旋具有强大的旋转力和 上升气流,能够引发暴雨、巨浪和风 暴潮等灾害。
地球公转的影响
地球公转导致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两侧移动,进而影响大气 的运动。太阳直射点的季节性移动导致气压系统发生季节 性变化,形成季风环流。
地球公转还影响大气中的温度和湿度分布,进而影响大气 的运动和降水。例如,在夏季,北半球的高压系统和南半 球的气旋活动增多,而在冬季则相反。
பைடு நூலகம்

地理大气环流知识点总结

地理大气环流知识点总结

地理大气环流知识点总结地理大气环流是地球大气层中热量和动量的长期平均传递存在的规律性。

它是地球自转和受日射能量影响的结果,是地球自然环境中最基本的大气现象之一。

地理大气环流的形成和变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地形、地表气体的分布等。

本文将从地理大气环流的基本原理、气候区划与气候类型、地理大气环流与全球气候变化等方面进行详细的介绍和分析。

1. 地理大气环流的基本原理地理大气环流是地球自转和受日射能量作用的结果。

地球的自转使地球表面不同地区受到的日照角度不同,使得地球表面呈现出不同的温度分布。

由于热空气比冷空气轻,当地表温度升高时,空气会升起形成低压带,而当地表温度下降时,空气则会下沉形成高压带。

这种温度差异、气压差异造成了大气环流的形成和发展。

地球受到的太阳辐射以及地球自转的影响,使得地球表面呈现出不同的温度区间,从而形成了热带、中纬度和极地气候带。

在这些气候带中,大气环流呈现出特定的规律性。

例如,在赤道附近,热带低气压带会形成,空气会上升形成对流圈,而在中纬度地区,高压带会形成,空气则会下沉形成下沉气流。

这种环流规律使得地球表面呈现出特定的气候和地理景观。

2. 气候区划与气候类型地理大气环流是地球气候带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根据地理环流和地球表面温度的分布特点,地球可以划分为热带、温带和极地气候带。

在这些气候带中,地球表面会呈现出不同的气候类型。

在赤道附近,由于大气环流的影响,热带雨林气候会形成。

这种气候下,气温较高,降水充沛,植被茂盛。

在中纬度地区,由于高压带和低压带的影响,地表风向不断变化,气候也会呈现出多样性。

由此,温带大陆性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会形成,在大陆内部呈现出干旱气候。

在极地地区,由于地域的高纬度位置和寒冷气候,冰川气候和寒带季风气候会形成。

这些气候类型的形成都受到地理大气环流的影响,使得地球表面呈现出多样化的气候类型和地理景观。

3. 地理大气环流与全球气候变化地理大气环流是地球气候变化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大气环流形成的原因

大气环流形成的原因

大气环流指的是地球表面上大规模的空气流动,以及与较小规模的海洋环流一起重新分配热量和水汽的途径。

那么大气环流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呢?下面是整理的详细内容,一起来看看吧!大气环流形成的原因1、太阳辐射作用大气运动需要能量,而能量几乎都来源于太阳辐射的转化。

不同纬度得到的太阳辐射能不同,低纬地区因净得热量不断增温并膨胀上升,极地大气因净失热量而不断冷却并收缩下沉。

假设地球表面性质均一并没有地转偏向力,则气压梯度力的作用将使赤道和极地之间构成一个大的理想的直接热力环流圈。

太阳辐射对大气系统加热不均是大气产生大规模运动的根本原因,而大气在高低纬间的热量收支不平衡是产生和维持大气环流的直接原动力。

2、地球自传运动作用大气是在自转的地球上运动着,地球自转产生的偏转力迫使运动空气的方向偏离气压梯度力方向。

在北半球,气流向右偏转,结果使直接热力环流圈中自极地低空流向赤道的气流偏转成东风,而不能迳直到达赤道;同样,自赤道高空流向极地的气流,随纬度增高,偏转程度增大,逐渐变成与纬圈相平行的西风。

可见,在偏转力的作用下,理想的单一的经圈环流,既不能生成也难以维持,因而形成了几乎遍及全球(赤道地区除外)的纬向环流。

因而地球自转是全球大气环流形成和维持的重要因子。

大气环流的表现形式大气环流主要表现为,全球尺度的东西风带、三圈环流(哈得莱环流、费雷尔环流和极地环流)、定常分布的平均槽脊、高空急流以及西风带中的大型扰动等。

大气环流既是地-气系统进行热量、水分、角动量等物理量交换以及能量交换的重要机制,也是这些物理量的输送、平衡和转换的重要结果。

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的非均匀分布是大气环流的原动力。

大气环流构成了全球大气运动的基本形势,是全球气候特征和大范围天气形势的主导因子,也是各种尺度天气系统活动的背景。

大气环流的形成原理

大气环流的形成原理

大气环流的形成原理
大气环流的形成原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热带辐合和副热带辐散:赤道地区受到较多的太阳辐射,导致空气上升并形成低压,形成热带辐合。

高层空气再度下沉到副热带地区,形成高压,并产生副热带辐散。

这种气流运动造成了热带高压带和副热带低压带。

2. 科氏力:地球自转形成科氏力,对从赤道到极地的大气运动产生影响。

在北半球,气流向右偏转,在南半球则向左偏转。

因此,在纬度较低的地区,会有从西向东的西风带产生。

3. 地形因素:地形对大气环流也有显著影响。

山脉和高原的存在会引起空气上升和下沉,形成垂直环流。

这种垂直环流会在地表形成风系,如山间谷地风、冬季的盆地倒灌等。

4. 海陆差异:海陆的差异在地球表面引起气压差异,从而产生大气环流。

陆地在白天容易受热,形成低气压,而海洋受到水的热容性大和水的运动性的影响,形成高气压。

这种陆海差异引起了海陆风系统,如海洋附近的海风和陆风。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形成了地球上的大气环流系统,如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温带低压带和极地高压带。

这些环流系统带来了风、云、降水等天气现象,并对气候和季节变化有重要影响。

大气环流规律知识点总结

大气环流规律知识点总结

大气环流规律知识点总结大气环流是地球上大气循环运动的现象,为了更好地理解大气环流规律,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大气环流的基本概念和组成要素。

本文将从大气环流的概念入手,逐步介绍大气环流规律的知识点。

一、大气环流的概念和组成要素大气环流是指大气层中空气的运动,是地球自转、辐射平衡和地形等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

大气环流是在纬度、海陆分布和季节变化的影响下形成的。

大气环流分为垂直环流和水平环流两种。

1. 垂直环流垂直环流是指大气中不同高度层次的气流上下运动形成的环流。

常见的垂直环流包括对流和辐散。

- 对流:太阳辐射使得地球表面加热,暖空气密度减小,从而形成对流现象。

对流通过将热量和水分等物质从地面向大气中输送,起到了重要的气候调节作用。

- 辐散:在高空蓄积的寒冷空气由于密度较大,向下沉降形成辐散。

辐散使得大气层顶部形成高压区,从而控制了地表风向。

2. 水平环流水平环流是指大气在水平方向上的运动形式。

常见的水平环流包括脊线和锋面。

- 脊线:是指大气中高压和低压区之间产生的弯曲线。

脊线的形成与地球自转、地形和温度等因素密切相关,对天气系统的形成和移动有很大影响。

- 锋面:是指在大气层中形成的冷、暖空气交界的界面。

锋面的移动会导致天气的转变,如降雨、雷暴等。

二、大气环流规律的基本原理大气环流的形成和变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地转偏向力、地形、太阳辐射和海洋等。

1. 地转偏向力地球自转会产生一个由南极指向北极的偏向力,称为科氏力,导致了大气环流的转向。

在北半球,气流会沿顺时针方向偏转;在南半球,气流会沿逆时针方向偏转。

2. 地形地形的高低和起伏会影响大气环流的形成和移动,如山地会阻挡气流的传播,形成马斯特努风。

3. 太阳辐射太阳辐射是地球上大气环流的主要驱动力之一。

太阳辐射会使得地球表面加热,从而产生温度差异,引发大气环流的形成和变化。

4. 海洋海洋对大气环流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海洋的温度差异和盐度差异会影响大气环流的形成和强度。

大气环流(地理必修一)

大气环流(地理必修一)

四,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 的影响 2,影响: ,影响: 南半球: 南半球: 特点: 特点:气压带呈 带 状分布
原因: 原因 海洋面积广阔,陆地面积小 .
四,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 的影响 3,大气活动中心: ,大气活动中心: 概念:冬夏陆地上的高低气压中心 特点:a,势力强,范围广 b,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 影响:影响世界各地的天气和气候
; ;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成因: 成因: ;
性质: 性质: 低温干燥
;
五,季风环流 亚洲季风
五,副高对我国天气和气候的影响 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副高)对 我国天气气候的影响最直接: 正常年份: 9月份:副高减弱,冬季风势力增强, 4,5月份:副高逐渐形成和发展,夏 7,8月份:夏季风继续北进到华北,东 6月份:副高进一步加强,夏季风北进 影响东北地区.冬季风南下,雨带南 季风在我国华南沿海地区登陆,与北 北地区,华北,东北地区进入雨季, 到江淮流域,与南下的冷气团交锋形 撤到长江以南地区,北方雨季结束. 方南下的 冷气团交锋形成雨带,在 河流进入汛期.但此时长江中下游地 成准静止锋,徘徊一个月左右,形成 10月份以后:冬季风势力继续增强,冬 南岭以南形成雨季;此时珠江流域的 区受副高控制,进入伏旱期. 梅雨季节.该地区河流进入汛期. 季风南下,副高不再影响我国大陆. 河流进入汛期.
习题1 习题 读"等压线图",回答问题:
(1)假设本图是近地面等 压线图,A处吹东北风,则 A点位于_____(南或北) 半球. (2)假设本图是高空等压 线图,A处吹正南风,则A 点位于_________(南或北)半球. (3)如果本图位于中国山西省,在不考虑摩 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情况下,A点吹_____风. A

大气环流形成的原因及其意义

大气环流形成的原因及其意义

大气环流形成的原因及其意义大气环流主要与太阳辐射、地球自传运动、地表性质作用和地面摩擦作用相关。

下面是整理的详细内容,一起来看看吧!大气环流形成的原因大气环流形成原因有三种:一是太阳辐射,这是地球上大气运动能量的来源,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表面接受太阳辐射能量是不均匀的。

热带地区多,而极区少,从而形成大气的热力环流。

二是地球自转,在地球表面运动的大气都会受地转偏向力作用而发生偏转。

三是地球表面海陆分布不均匀。

四是大气内部南北之间热量、动量的相互交换。

以上种种因素构成了地球大气环流的平均状态和复杂多变的形态。

地球上各地气候不同的根本原因,是地表接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的不]匀性、因而产生了大气的流动.热录和水分又随着环流·地向另一地输送,使不同地方的热力差异趋干均匀。

在对流层中,水平温度梯度是从赤道指向两极,如果地面状态基本上均匀的,空气将从赤道上空向两极上空流动,而在地表则从两极流同赤道,形成径向的大环流。

出于地球转动偏向力的作用,在摩擦层以上的气流方别不是径向,而是纬向,使得赤道向两极移动的气流在纬度30°左右的上空发生辐合,引起空气的下沉运动,形成了副热带高压区,高压区中气流在下层发生辐散,使空气沿着地表分别向南北方向流动。

大气环流的研究意义大气大范围运动的状态。

某一大范围的地区(如欧亚地区、半球、全球),某一大气层次(如对流层、平流层、中层、整个大气圈)在一个长时期(如月、季、年、多年)的大气运动的平均状态或某一个时段(如一周、梅雨期间)的大气运动的变化过程都可以称为大气环流。

大气环流是完成地球- 大气系统角动量、热量和水分的输送和平衡,以及各种能量间的相互转换的重要机制,又同时是这些物理量输送、平衡和转换的重要结果。

因此,研究大气环流的特征及其形成、维持、变化和作用,掌握其演变规律,不仅是人类认识自然的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还将有利于改进和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率,有利于探索全球气候变化,以及更有效地利用气候资源。

大气环流知识点

大气环流知识点

大气环流知识点大气环流,简单来说,就是地球上大规模的空气流动现象。

它就像一个巨大的“空气输送带”,把热量、水汽和各种气体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输送和分配,对地球上的气候和天气产生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要理解大气环流,咱们得先从地球的受热不均说起。

由于地球是个球体,太阳光线照射到地球上的角度和强度在不同地区是不一样的。

赤道地区接收到的太阳辐射多,气温高;而两极地区接收到的太阳辐射少,气温低。

这种温度差异就导致了大气的受热不均。

热空气会膨胀上升,而冷空气会收缩下沉。

在赤道地区,受热的空气上升,形成了赤道低气压带。

上升的空气在高空向两极方向流动,由于地转偏向力的影响(这个力在北半球使运动的物体向右偏,在南半球向左偏),气流逐渐偏转为西风。

当气流到达南北纬30 度附近时,空气不再继续向北或向南流动,而是开始下沉,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

下沉的气流在近地面向赤道和两极分流。

向赤道的气流形成了信风带,而向两极的气流与来自极地的冷空气相遇。

极地地区寒冷,空气下沉形成极地高气压带,冷空气向低纬度地区流动,形成极地东风带。

在南北纬 60 度附近,来自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暖气流和来自极地高气压带的冷气流相遇,暖气流被迫抬升,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

这样,地球上就形成了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它们共同构成了大气环流的基本框架。

但实际上,大气环流比这要复杂得多。

由于海陆分布的差异,陆地和海洋的热力性质不同,导致在同一纬度上,陆地和海洋的气温和气压也不同。

在夏季,陆地升温快,气温高,形成低气压;海洋升温慢,气温低,形成高气压。

于是,风从海洋吹向陆地。

在冬季,情况则相反,陆地降温快,气温低,形成高气压;海洋降温慢,气温高,形成低气压。

风就从陆地吹向海洋。

这种随季节变换风向的风被称为季风。

比如,在亚洲东部,夏季盛行东南季风,冬季盛行西北季风。

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形成起着关键作用。

比如,在赤道低气压带控制下,常年高温多雨,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在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控制下,气候炎热干燥,形成热带沙漠气候。

高一地理大气对流知识点

高一地理大气对流知识点

高一地理大气对流知识点大气对流是指地球上空气的垂直运动,它是造成大气环流和天气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地球的大气圈中,大气对流对于人类生活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影响。

下面将介绍高一地理中关于大气对流的一些基础知识点。

一、大气对流的形成原因大气对流的形成是由地球的辐射和地形的不均匀性所引起的。

太阳辐射照射到地表,地表受热后会将热量传递给空气,使空气变得热胀冷缩。

当地表上空气受热后,会上升形成上升气流,形成局部的低压区。

而地表上空气冷却后,会下沉形成下沉气流,形成局部的高压区。

这种上升和下沉的气流相互作用形成了大气对流。

二、大气对流的特点和影响1. 大气对流的特点大气对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垂直性:大气对流是垂直的,空气的垂直运动是大气对流的基本形式。

(2)局部性:大气对流主要发生在低纬度地区,且呈现局部性分布。

(3)季节性:大气对流的活动在不同季节会有差异,受当地温度变化的影响。

2. 大气对流的影响(1)天气变化:大气对流是天气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通过大气对流,形成了气团的上升和下沉,导致了气象要素的变化,如气温、湿度和降水等。

(2)热量分配:大气对流的存在使得不同地区的热量得以分配。

热带和赤道地区的大气对流活动较为激烈,使得热量在地球上的分布更加均匀。

(3)循环环流:大气对流形成了地球上的环流系统,如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和极地低压带等,这些环流对于全球气候的形成和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大气对流的三种类型1. 对流晕对流晕是大气对流的一种形式,它是指地表受热后产生的局部上升气流,形成的低压区,周围的空气会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形成了循环气流。

2. 水平气流水平气流是大气对流的一种形式,它是指水平方向上的气流变化。

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地形的不均匀性,会产生各种规模的水平气流,如大尺度的气旋和锋面等。

3. 垂直气流垂直气流是大气对流的一种形式,它是指在垂直方向上的气流变化。

大气对流的垂直气流主要表现为上升气流和下沉气流,形成了局部的低压区和高压区。

全球大气环流知识点总结

全球大气环流知识点总结

全球大气环流知识点总结一、大气环流的重要性大气环流是地球大气中不断运动的现象,它对地球上的气候和天气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大气环流的形成和变化对全球温度分布、降水分布和风向等气候要素都有重要影响,进而影响到人类的生产生活。

因此,研究大气环流的规律对于理解和预测天气、气候变化以及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二、大气环流的基本原理1. 热力驱动大气环流的主要驱动力来自太阳照射,地球的不同地区因吸收的太阳辐射不同,导致了地球表面的温度差异。

热力驱动下,空气流动,形成了地球表面到高空的大气环流系统。

2. 科里奥利力科里奥利力是地球自转产生的力。

在不同纬度地区,地球自转产生的离心力不同,因此导致了气流的偏转。

科里奥利力决定了大气环流的偏转规律,产生了地球各地不同的气候。

三、大气环流的主要特征大气环流是以气压和温度为基础的,表现为快速纵横交错的大气运动带。

它形成了地球上的气候分带,表现为纬向环流和经向环流。

1. 纬向环流纬向环流主要由赤道气流和两极气流组成。

赤道气流是由于赤道地区受热力作用最强而形成的,赤道附近的地区因受热量多,空气上升,形成了赤道低压,而两极地区则因受热少,空气下沉,形成了高压。

赤道低压和两极高压之间的温差和气压差形成了从赤道到两极的纬向大气环流。

2. 经向环流经向环流主要由西风带和副风带的盛行风系组成。

西风带位于赤道附近的20-40°纬度范围内,是地球上受科里奥利力影响形成的气流,其主要特点是气流在从西向东的过程中因科里奥利力向南偏转,形成了西风带。

副风带则位于两极附近,属于高压带的气流,其特点是空气下沉,形成了气压高,盛行风系向南北两侧吹向赤道。

四、大气环流的影响1. 气候分布大气环流的运动轨迹在地球上形成了气候分带,不同纬度和经度地区的气候分布差异明显。

2. 降水分布大气环流的运动会形成高空冷空气和低空暖湿空气的交汇,导致了降水的不均匀分布。

例如,赤道地区因为受热强烈,形成了气温高、湿度大的热带雨林;而两极地区则气温低、湿度小,形成了冰雪覆盖的极地地区。

中考地理大气环流相关知识点是什么

中考地理大气环流相关知识点是什么

中考地理大气环流相关知识点是什么1、大气环流的概念定义:大气环流是指具有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意义:大气环流使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热量和水汽得到交换,调整了全球的水热分布,对全球的气候和天气产生重要影响。

11 三圈环流低纬环流赤道附近受热上升的气流,在高空向南北分流。

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北流的气流向右偏转形成西南风,向南流的气流向左偏转形成东南风。

到达北纬30°附近上空时,气流不能继续向北移动,在此堆积下沉,使近地面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

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气流一部分向赤道低压带流去,形成低纬环流;另一部分向北流去,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逐渐向右偏转成西南风,称为盛行西风。

从极地高压带向南流的气流,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逐渐向右偏转成东北风,称为极地东风。

盛行西风和极地东风在北纬 60°附近相遇,暖而轻的西风气流爬升到冷而重的东风气流之上,形成上升气流,致使北纬 60°附近近地面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上升气流到高空又分别流向副热带和极地上空,从而形成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

111 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七个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分布在赤道附近。

副热带高气压带:分布在南北纬 30°附近。

副极地低气压带:分布在南北纬 60°附近。

极地高气压带:分布在南北两极附近。

六个风带低纬信风带:位于赤道低气压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之间,北半球为东北信风,南半球为东南信风。

中纬西风带:位于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之间,北半球为西南风,南半球为西北风。

极地东风带:位于极地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之间,北半球为东北风,南半球为东南风。

112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原因:由于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导致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也作周期性的季节移动。

移动规律:在北半球,与二分日相比,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12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北半球海陆相间分布,海洋和陆地的热力性质差异显著。

形成大气环流的主要因素

形成大气环流的主要因素
大气环流的形成和维持,除以上因子外还同大气本身 的特殊性质有联系。
引起大气环流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请 进行基本的解释说明。
请下载高中地理“三圈环流”课件, 结合教材讲述“三圈环流”,重点讲 清楚近地面的气压带和风带。
形成大气环流的主 要因素
太阳辐射作用 地球自转作用 地地球表面性质 均一和没有地转偏 向力,则气压梯度 力的作用将使赤道 和极地间构成一个 大的理想的热力环 流圈。
因此,全球气压水平分布在热力和动力因子作用下, 呈现规则的纬向气压带,而且高低气压带交互排列。
而气压带的生成和维持又是经圈环流形成的必须条件。 因而地球自转是全球大气环流形成和维持的重要因子。
3.地表性质作用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陆风)
地形起伏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山谷风)
夏季极冰的冷源作用
夏季极冰的冷源作用
夏季极冰的冷源作用改变了太阳总辐射所形成的夏季 经向辐射梯度,使对流层大气的夏季热源仍维持在低 纬,冷源维持在高纬极区,这种夏季极冰冷源作用是 影响大气环流运动的又一重要因素。
4.地面摩擦作用
角动量:大气在自传地球上运动,与地球表面产生相 对运动,相对运动产生摩擦运动,摩擦作用和山脉作 用使空气与转动地球之间产生了转动力矩。
因此,太阳辐射对大气系统加热不均是大气产生大规 模运动根本原因,而大气在高低纬间的热力收支不平 衡是产生和维持大气环流的直接原动力。
2.地球自转作用
大气是在自转的地球上运动着,地球自转产生的偏转 力迫使运动空气的方向偏移气压梯度力的方向。
北半球向右偏转,南半球向左偏转。
在偏转力的作 用下,理想的 单一的经圈环 流,既不能生 成也难以维持, 形成了几乎遍 及全球(赤道除 外)的纬向环 流

地理知识大气环流系统

地理知识大气环流系统

地理知识大气环流系统教案一、引言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自然现象和人文环境的学科,其中大气环流系统是地理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大气环流系统是指大气中空气质量和温度、气压分布以及风向风速的总体变化和规律。

了解大气环流系统对于理解天气现象和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教案以大气环流系统为主题,分为几个小节进行讲解。

二、大气环流系统的定义及基本概念大气环流系统是指地球大气中因温度差异造成的气压差异,从而引发了大规模空气运动的系统。

其基本概念包括高气压和低气压区域、风和风向、水平气压倾斜等。

高气压区域是指气压较大的地区,主要表现为下沉气流和稳定的天气状况;低气压区域是指气压较小的地区,主要表现为上升气流和不稳定的天气状况。

风是空气在地球表面上水平流动的结果,不同气压差异形成的风具有不同的风向。

三、大气环流系统的主要类型大气环流系统的主要类型包括全球性环流、区域性环流和局地性环流。

全球性环流是指在地球整体范围内产生的大气运动,包括赤道低气压带和副高带等。

区域性环流是指在特定地区内形成的大气运动,如季风环流等。

局地性环流是指在局部地区形成的大气运动,如海陆风、山谷风等。

四、大气环流系统的形成原因大气环流系统形成的原因主要有地球自转、地球形状不规则以及太阳辐射差异等。

地球自转使得地球表面的各个区域受到不同的离心力影响,迫使空气偏离原来的运动轨道,从而形成了环流系统。

地球形状的不规则性导致赤道附近空气上升,极地地区空气下沉,形成了大气环流系统的基本结构。

太阳辐射差异是大气环流系统形成的主要驱动力,太阳辐射的不均匀分布导致地球表面温度差异,进而引发大气运动。

五、大气环流系统的影响大气环流系统对地球上的气候和天气现象有着重要的影响。

它通过水汽的输送、能量的传递以及物质的迁移等方式,调节了地球不同地区的温度分布和降水分布,进而影响着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

同时,大气环流系统还会对天气现象产生影响,如台风、龙卷风等极端天气事件的发生与大气环流系统的变化密切相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优质的文档,谢谢阅读/双击去除
[地理大气环流知识点]大气环流形成的
原因
大气环流,一般是指具有世界规模的、大范围的大气运行现象,既包括平均状态,也包括瞬时现象,其水平尺度在数千公里以上,垂直尺度在10km以上,时间尺度在数天以上。

接下来小编为你整理了地理大气环流知识点,一起来看看吧。

地理大气环流知识点
(一)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地面间冷热不均是大气运
动的根本原因,水平气压差是大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
(二)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高空风: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平行风向(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近地面风:受摩擦力影响,风向斜穿等压线,指向低气压。

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指向低压,大气水平运动的原动力地转偏向力:与风向垂直(北半球在风向右侧,南半球在左侧),只改变风向,不影响风速。

摩擦力:与风向方向相反,既减小风速,又改变风向(摩擦力越大,风向与等压线夹角越大)风力(风速):等压线越密集的地方,风(力)速越大
(三)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的名称与位置,注意各风带的风向,气压带成因(热力或动力原因)。

(四)气压和风带的移动: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对于北半球来说,大致夏季北移,位置偏北;冬季向南移,位置偏南。

四、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由于海陆间热力性质的差异,破坏了气压带风带的连续分布,使得北半球气压带呈断块状分布:7月前后,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亚洲低压)所切断,仅在大洋上保留(夏威夷高压);1月前后,北半球副极地低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亚洲高压)所切断,仅在大洋上保留(阿留申低压)。

气压带风带
1.形成:
●单圈环流:理想环流圈
●三圈环流:低纬、中纬、高纬环流。

形成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

注意:记住名称、位置以及风带的风向。

气压带和风带关于赤道对称。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北半球夏季的时候,气压带和风带向北移动
2.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冬季大陆降温快,形成高压,把副极地低气压带切断;夏季大陆升温快,形成低压,把副热带高气压带切断。

(冷高压,热低压)
●气压中心(北半球):
亚洲
北太平洋北大西洋
冬季
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阿留申低压冰岛低压
夏季
亚洲低压(印度低压)夏威夷高压亚速尔高压
●季风
夏季:我国盛行东南季风(来自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带),南亚是西南季风(南半球东南信风夏季越过赤道,在地转偏
向力的作用下向右逐渐偏成西南风)。

冬季:我国盛行西北季风,南亚是东北季风。

3.气候类型:
●描述一个地方的气候要把降水和气温描述清楚。

●(1)在单一气压带或风带控制之下:热带雨林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2)在两种气压带或风带交替控制之下: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

●比较重要的气候类型:
(1)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主要分布于亚马孙平原、马来群岛、刚果盆地。

(2)温带海洋气候:一般温度高于0o,降水不多也不少;分布在南北纬40~60之间的温带大陆西岸;以西欧最典型,其余分布在北美洲西北岸、智利南部、澳大利亚东南端及新西兰等地。

(3)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的气候类型。

分布于南、北纬30~40间的大陆西岸,以地中海地
区最为典型,其余分布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太平洋沿岸,智利中部,澳大利亚南部沿海地区和非洲南部的开普敦地区。

(4)我国的气候主要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南方)、温带
季风气候(北方)、温带大陆性气候(西北)高原气候(青藏高原)
地理大气环流习题
1.关于中纬环流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A.30纬度附近形成上升气流b.60纬度附近形成下沉气

c.近地面形成西风带D.高空中形成信风带
2.地球上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其规律是()
①夏季北移②冬季南移③夏季向高纬度方向移动④冬季向低纬度方向移动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3.形成季风的最主要原因是()
A.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b.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c.反气旋的影响D.气旋的影响
4.由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夏季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影响下向右偏转成的是()
A.东亚夏季的东南季风b.东亚冬季的西北季风c.南亚冬季的东北季风D.南亚夏季的西南季风
5.关于低纬环流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大约纬度0~60的对流层大气中
b.近地面是东北信风(北半球)和东南信风(南半球)
c.赤道附近为下沉气流
D.30纬度附近有上升气流
最后,小编希望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有不周到的地方请
多谅解,更多相关的文章正在创作中,希望您定期关注。

谢谢支
持!
11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