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通用结构例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叙文通用结构例析
作文讲座一叙写一件事的结构
有些文题如《一次难忘的旅游》、《一次成功的喜悦》、《记暑假中的一件事》等,明确要求叙写一件事,事实上,这一件事仍可分成很多的小事,但由于它们集中在一个比较短的时间段内,而且又与“旅游”、“成功”等中心事件密切相关,因而我们把它称之为叙写一件事的文章。
写这样的文章,一般要求是:具体。即写作时要注意记叙的六要素,将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交代清楚;要注意以时间顺序(更小的时间段)记述事情的具体内容(不是面面俱到,而是能够表现中心的内容),并能使内容吸引人、感染人、启迪人。
较高要求是:有波澜。即作文情节要一波三折,曲折有致,在时起时伏、时紧时松、时缓时急的情节中展现人物的性格、事情的流程,突出文章的主题。
写好这样的文章,一般可采用以下的手法,我们姑且定格成一种结构,以便于同学们的借鉴吧。
一、心理的认识变化结构
简单地说,就是在叙事中展现人物在事情的不同阶段的心理感受(人们常用的“先抑后扬”其实便是两个阶段的两种不同心理感受),或以人物感情变化为线索贯穿全文,以使行文曲折有致。如:《我的叔叔于勒》一文中,于勒在去美洲前糟蹋钱,菲利普夫妇非常“恐怖”;得知他赚了钱,心里又变为“希望”;听说他要从海外回来,又急切地“盼望”;而在船上相遇时,又“惊慌”地躲避。莫泊桑在这里通过对人物心理流程的详细展露,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而杨朔的《荔枝蜜》中,以“我”对蜜蜂的感情变化:“不大喜欢——向往、爱慕——赞颂——学习”为线索,来歌颂“蜜蜂精神”。这都是值得我们揣摩模仿的。下面我们来看几篇习作,也许能从中得到启发。
【参考例文1】
那角落那学生(2002年武汉市中考优秀习作)
强兵轻轻吁了一口气,放下刚才疾书已久的钢笔,抬头一看,同学们有的还在赶着写,有的写写停停——坐在角落里,教室的一切他都看得一清二楚。他知道,这一次写演讲稿,他不仅速度最快,而且质量也很高。且不说他从时代要求放谈未来,光那题目“中学生,请大胆站出来”就够有鼓动性的。
黑板上“新时代的中学生形象”9个大字冲他笑了起来,仿佛是在问他:强兵同学,今天你敢站出来吗?讲台上,老师不时望望手表,又望望台下,强兵心中油然而生出一种莫名的期待。
“好了,”老师击掌制止大家,“写作准备时间到。下面请同学们登台演讲。我有一个想法,今天演讲的话题是‘新时代的中学生形象’,为了充分展示大家的形象,今天我们采用自告奋勇登台演讲的方式进行,大家说好不好?”“好!”在一片叫好声中,有同学还鼓掌欢迎。
“好了,”强兵心里想,“不用推举代表,今天我可有机会登台了。——可是,同学们会不会笑我爱出风头?还是先等成绩好的同学演讲完我再上去吧。”他低下头,又贼一样地望望四周,心里突然“咚咚“直跳起来。他连忙拿起钢笔,假装在纸上写着什么,掩饰着心头的紧张。
“搞笑专家”江劲上去了,“足球小子”刘龙生上去了,“淑女”李兰兰也上去了。他们满面春风地走下台来,教室里的掌声簇拥着一个个登台的勇士。
“该上去了,”想到这里,强兵腿上发软,心头一紧,脸涨得通红,热气都冒了出来。他听见心跳又响又急,心似乎马上要从喉咙里跳出来一样,他觉得胸口闷得喘不过气来,使劲咽了一口唾沫,口里似乎又干又涩。“不行不行,他们演讲得这么好,我不妨等一下,还等一下……”这样一想,心头顿觉释然起来。
……
“丁零零……”这该死的下课铃声击碎了强兵的演讲之梦。他那颗提到嗓子眼上的心直线下落,“啪”的一下重重地摔下来,似乎掉进
了无底深渊。他看见稿纸上“中学生,请大胆站出来”几个大字朝他苦笑起来。
“哎,你说新时代的中学生形象应该是怎样的?”同桌拍了一下强兵的肩,问道。强兵心里想:“怎么样的?就不该是我这样的!”他苦笑一声,站起来,和同桌一起走出这角落,走向门外去……
简评:本文内容实在,形象饱满。作者围绕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具体展示其变化轨迹,从“暗自高兴”、“怕人笑话”、“自觉不如人”到“无限后悔”,都写得具体可感。笔力集中,有力地表现了主题。对老师的言行,对同学的言行,关系到情节发展的要害处的(如老师的提议),或有助于衬托强兵的形象的(如同学纷纷登台),作者均是三言两语点到,剪裁非常得当。
【参考例文2】
抉择
一通狼吞虎咽之后,眼前已是碗底朝天了,我抹抹嘴巴,站起身来。
“老板――”我一面喊着,一面在外衣口袋里掏钱。然而,我掏了个空,袋子里准备好的饭钱没有了。怎么回事?哦,可能在吃饭前我已经把饭钱付给他了,以前有好几次我都是这样的。
“哦,老板,”我笑着说,“饭钱我好像已经付了吧?”
“刚才人太多,我也记不清了。我是相信你的。”也许他从我憨厚的脸上看出了我的诚实。
于是,我大摇大摆地走出快餐店。可刚走十几步远,当我把手习惯地插进裤袋时,我的心头猛地一震:钱竟鬼使神差的还在里面!是回去道歉再把钱补给他呢,还是置之不理一走了之呢?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打算激烈地斗争着。我的脚步没有停下来,仍然向前踏着、他赚我的钱已不少了,就这一次不给又有什么呢?这想法很有效果,坚定了我前进的脚步。
然而,我又问自己:我保留了这几块钱,失去的又是什么呢?而这失去的用这钱还能买回来吗?我不能回答,脚步变得趑趄不前了。
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我突然间掏出钱,盯着它冷笑道:“你这
东西是在考验我吗?我会栽在你的手上吗?不,不会的。”我欣慰地笑了,转过身,边骂着自己边向快餐店跑去,那脚步好轻好快……
简评:“以为给了钱→陡然发觉还在袋里→出现截然不同的打算→不给(老板平时赚我的钱已不少)→不给之利弊比较→给(失去的不能用钱买回来)。”这里的心理活动流程多么细致逼真!显然要写好心理流程要注意以下二点:1、流程不能平铺直叙,要曲折向前。一般可通过心理矛盾斗争和前后心态的变化来表现。2、心理流程一般要与行动和语言结合起来表现,有怎样的心理便有怎样的语言和行动。自己不妨看看以上的两篇文章,是这样写的吗?
二、悬念的推波助澜结构
“文似看山不喜平”,主体叙事如果仅按时间顺序不紧不慢地把发生的事情一一叙来,那是流水帐。我们要学会在叙事中设置悬念。当然,这里界定的“悬念”是个宽泛的概念,有以下三层含义:1、将问题或疑团悬在文章的开头或是中间,然后探团解疑,但并不急于揭开谜底,而是蕴蓄较长时间后再解开悬念。我们可以回顾一下《枣核》的写法。2、紧扣一个话题,让文中的一方人物对另一方人物的做法产生误解,通过误解,引起矛盾,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这样也是十分引人入胜的。如《驿路梨花》便是紧扣“小茅屋的主人是谁?”这一话题来不断误会,层层推进的。3、让文中的人物身处逆境(重重困难)当中,当解决了一个矛盾,又出现了一个新的矛盾;扫除了一道障碍,又出现了一道新的障碍。也就是说,一波不平,一波又起,情节在困难曲折中向前发展,人物形象也随之丰满突立。其实很多电视剧就是这样来安排故事情节的,可谓是紧张而又刺激。那我们写作文也不妨来试一试吧。
【参考例文3】
“6号”的故事
早晨,我正坐在餐桌旁吃饭,一抬头,发现大家都神秘兮兮地望着我,像发现了新大陆似的。
妈妈用一种异样的眼光盯着我,没头没脑地问:“你们班编座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