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内三维超声诊断妇科疾病上的意义及作用-妇产科论文-临床医学论文-医学论文
腔内三维超声在宫腔粘连诊断中的价值
of hysteroscopy.Results
【关键词 】宫腔粘连 ;腔 内三维超声 ;官 腔镜
V alue of transvaginal three-dim ensional ultrasound in diagnosis of intrauterine ad.
hesion
ZHOU Ying ,XIA Fei,M A0 Caiping, et a1.
33
异 有统 计 学意 义 (P<O.05)。针 对其 发病 机 制 、影 响 因素 ,笔 者 可 以 采 取 如 下 手 段 预 防 该 并 发 症 的 发 生 ]:①严格执行剖宫 产术 的适应证 ,控制 剖宫产 术的比例 ;②剖宫产术切忌追求速度 、切 口外观 ,而 应重 视手 术 质量 与预后 ;③ 剖 宫产术 过程 中用 纱 布对 切 口创 面进 行保 护 ,尽量减 少 宫腔血 液 污染切 口;④ 接触 官 腔 的器械 或纱 布不要 接 触手术 切 口 ,取 出胎盘 或 胎膜 后 ,术 者 应 更 换 手 套 ,避 免 子 宫 内 膜 种 植 切 口;⑤缝合腹壁切 口时用生理盐水对腹壁切 口进行彻 底 冲洗 ,尤 其是 早 产或者 中期 妊娠 剖 宫术 。
5 李 波 云 .剖 宫产 术 后 镇 痛 对 产 妇 泌 乳 功 能 影 响 的 研 究 进 展 [J].中华妇幼 临床 医学 杂志 (电子 版 ),2013,9 (3):
396-399.
6 李 莉 .剖宫产术后子宫切 口瘢 痕妊娠 的诊 治新 进展 [J]. 医 学 综 述 ,2012,18 (9):1346—1349.
Department of Reproductive Medicine,the t Affiiated Hospital o f Suzhou University,Suzhou 2 1 5006,Jiangsu,China
三维超声在妇科中的应用
三维超声在妇科中的应用二维超声在妇科疾病的诊断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明确妇科疾病最常见的辅助诊断手段。
建立在二维超声基础上的三维超声,由于其具有立体效果,对肿瘤性病变的观察更为直观,便于了解肿块的立体形态、空间关系以及与周围组织的相互关系。
宫腔病变子宫内膜息肉、粘膜下肌瘤三维超声成像可以较为直观地观察病变的表面、形态、占据宫腔的情况、基底部大小、通过宫腔内注射负性造影剂(如生理盐水)能增加病灶组织与周围介质的回声强度对比,使得三维超声能更加清晰地显示病灶的形态和基底部,判断病灶的起源,为治疗提供有用的信息,指定临床治疗方案的决定。
上图:(左)黏膜下肌瘤(右)宫腔息肉子宫内膜通过对子宫内膜的三维超声立体成像,可以直观地观察内膜的形态、回声、厚度情况。
在诊断宫腔疾病和发育异常方面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上图:(左)正常宫腔(右)宫腔粘连子宫内膜子宫内膜的立体成像有利于子宫纵膈(完全性或不完全性)、单角子宫和双角子宫鉴别。
上图:(左)不全纵膈子宫(右)完全纵膈子宫卵巢囊肿囊性肿块的三维超声成像主要是观察囊腔内壁是否光滑、分隔厚度是否均匀、分隔是否完全以及分隔上是否有连接孔。
有乳头突起时,可以立体显示乳头的形态、表面光滑度,尤其是发现小乳头结构,明显优于二维超声。
上图:卵巢囊性肿块宫内节育器三维超声能以立体形状显示宫内节育器,从而对判断节育器形态、位置具有较大的价值,同时还对判断IUD变形有一定的价值。
上图:(左)T型节育器(中)Y型节育器(右)弓形节育器转位宁波二院超声科经阴道妇科三维超声我科现有腔内三维探头,可行经阴道妇科三维检查。
目前我科开展的该项检查为如下疾病在二维基础上提供辅助:1. 内膜息肉、粘膜下肌瘤、流产后残留2. 子宫发育异常:完全纵膈子宫、不全子宫子宫、鞍状子宫、双角子宫3. 宫腔粘连4. 宫内节育器:位置、形态,是否存在变形5. 卵巢肿瘤:囊腔内壁是否光滑、分隔厚度是否均匀、分隔是否完全以及分隔上是否有连接孔;有乳头突起时,立体显示乳头的形态、表面光滑度。
三维超声在妇产科常见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三维超声在妇产科常见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摘要】目的:三维超声在妇产科诊断常见疾病的过程中,实际应用的效果。
方法: 应用Resona 8Elite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二维凸阵探头,频率5MHz,三维容积探头,频率3.5~5MHz。
对185例妇女进行二维和三维超声成像检查。
结果:子宫肌壁间肌瘤41例、卵巢囊肿39例、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19例、子宫内膜息肉3例、子宫内膜腺癌4例、宫外孕6例、宫内节育器27例、孕23~36周胎儿46例。
结论:三维彩超在妇产科常见疾病的诊断中涉及到方方面面,应用广泛,并且操作简单,对患者没有副作用,能有效细致的检查相关肌瘤,囊肿,在胎儿检测占据着很大的作用。
【关键词】三维超声;妇产科;女性;常见疾病60年代早期,Baun首先提出了三维超声理论,80年代后期,三维超声开始进入医学界,90年代末期,三维超声以较快的速度推向临床。
三维超声技术是以二维超声技术为基础发展的一项技术,能通过计算机技术将平面,矢状面构成立体形态,超声技术的应用对妇科来说是应用最为全面的,可以多方面的对子宫进行完善的诊断,例如:肌瘤、产前检查、节育环的取与安等。
检测时可随意旋转角度,转换方向,细致入微的检测病变部位,能有效的检测到病变的位置,状态和附近相关组织的状况。
我们通过这次诊断实验,细说三维超声在临床医学的上的重要性。
临床资料:院妇产科门诊及住院患者185例,年龄17~77岁。
仪器与方法:Resona 8Elite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二维凸阵探头,频率5MHz,三维容积探头,频率3.5~5MHz。
将患者分别用二维检查和三维超声检查,对比二维检查效果和数据。
2 结果二维超声检出子宫肌壁间肌瘤56个,术后符合率70.89%(56/79),三维超声检出子宫壁间肌瘤72个,术后符合率91.14%(72/79),二维超声诊断卵巢囊肿30例,符合率76.92%(30/39),三维超声诊断卵巢囊肿39例,符合率100%(39/39),二维超声诊断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24例,子宫内膜腺癌2例,三维超声诊断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19例,子宫内膜息肉3例,子宫内膜腺癌4例,病理符合率分别为100%(19/19),100%(3/3),100%(4/4)。
经阴道三维超声自由解剖成像技术在宫腔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经阴道三维超声自由解剖成像技术在宫腔疾病中的诊断价值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经阴道三维超声自由解剖成像技术已成为妇科常规诊断手段之一,也是宫腔疾病诊断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技术原理、诊断价值、优缺点及未来发展等方面对经阴道三维超声自由解剖成像技术在宫腔疾病中的诊断价值进行探讨。
一、技术原理经阴道三维超声自由解剖成像技术是基于超声成像原理的一种内部组织成像技术。
采用的是实时三维成像,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能够提供宫腔内各种结构的立体成像。
通过患者自身的自由呼吸、肌肉松弛等自然状态,获得更真实可靠的图像。
二、诊断价值1.诊断子宫畸形子宫畸形是宫腔疾病中的一种常见病,易造成反复流产、输卵管阻塞等不良后果。
经阴道三维超声自由解剖成像技术在子宫畸形的诊断中具有不同于传统二维超声诊断的优势,可以直观地观察子宫形态、大小、位置等情况,为诊断和制订治疗方案提供有力支持。
2.诊断宫腔肿瘤宫内肿瘤的治疗方案和疗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肿瘤的种类、部位、大小等情况,而经阴道三维超声自由解剖成像技术可以有效地观察宫腔内肿块的形态、位置、大小等情况,较二维超声更释放,更具有诊断意义。
3.诊断宫腔粘连宫腔粘连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对于不孕不育患者造成极大的影响。
经阴道三维超声自由解剖成像技术通过立体成像可以直观观察粘连情况,对病情评估和治疗方案制订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4.评估手术效果经阴道三维超声自由解剖成像技术具有高分辨率、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等优点,可以准确地显示手术效果,帮助医生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三、优缺点1. 优点经阴道三维超声自由解剖成像技术具有高分辨率、无创、无辐射等优点,能够准确显示宫腔内的形态、大小、位置以及大血管、神经等结构的立体图像,提供更准确、更切实可行的信息,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和可靠性。
2.缺点经阴道三维超声自由解剖成像技术的设备体积较大,价格较高,技术操作要求较高,且患者体验不佳,需要更好地进行沟通和引导。
三维超声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诊断中的价值
三维超声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摘要】本文探讨了三维超声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诊断中的重要性。
首先介绍了三维超声技术的原理和特点,然后分析了其在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包括阴道壁膨出、尿失禁和会阴肌功能障碍的诊断。
通过对三维超声在盆底肌功能评估中的价值进行研究,发现其在提高诊断准确性和临床治疗效果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展望未来,可以进一步完善三维超声技术在盆底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提高其临床应用价值。
三维超声技术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有效的诊断手段和治疗方向。
【关键词】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三维超声技术、诊断、阴道壁膨出、尿失禁、会阴肌功能障碍、盆底肌功能评估、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重要性、未来研究方向、结论总结。
1. 引言1.1 研究背景近年来,随着三维超声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其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诊断中的重要性。
本研究旨在探讨三维超声技术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及其在阴道壁膨出、尿失禁、会阴肌功能障碍和盆底肌功能评估中的价值,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准确的依据。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三维超声技术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和意义。
通过对三维超声技术在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中的具体应用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旨在总结这一技术在相关疾病诊断中的优势和作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的诊断依据,帮助患者早日获得有效治疗和康复。
通过探讨三维超声技术在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中的应用,有助于拓展这一领域的研究视野,探索更加精准和高效的诊断方法,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本文旨在为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促进医学科研和临床实践的深入发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
1.3 研究意义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主要包括阴道壁膨出、尿失禁和会阴肌功能障碍等多种疾病,给女性的生活质量和健康带来了严重影响。
三维超声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
114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8年8月 第2卷第15期2 结果2.1 两组患者的超声指标对比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的病灶回声以低回声为主,病灶形态以不规则为,以微钙化为主;而微小结节甲状腺肿患者的病灶以高回声、规则边界和边缘钙化为主。
主具体比较结果见附表。
两组资料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2.2 两组患者的彩色多普勒检查结果对比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的Vmax 是(42.08±9.06)cm/s、R 指数是(0.65±0.22);而微小结节甲状腺肿患者的Vmax 是(28.62±8.13)cm/s、R 指数是(0.53±0.17),两组资料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3 讨论微小结节性甲状腺肿是散发性和地方性甲状腺肿晚期而形成的多发结节,微小结节性甲状腺肿由于发病初期患者并没有显著的临床症状,当发展至后期时患者才会出现疼痛及出血等症状。
而甲状腺的微小乳头状癌在患者体内肿瘤生长速度极慢,因此容易被忽视,在诊断中也非常容易被误诊为甲状腺肿。
以上两种疾病之间并无显著的特异性症状,患者均存在结节,因此也给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带来了一定的困难[2]。
超声检查时临床中比较常用的检查方式,具有检查方式简便且无创的优势,本次研究中对经病理检查确诊的两组患者分别利用超声检测仪进行的检查对比,研究结果显示,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的结节病灶多以低回声、边界清晰而形态不规则的微钙化特征为主,而微小结节甲状腺重患者的病灶特征以高回声,形态规则但边界模糊的微钙化为主要特征,因此表明通过超声检查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判断出两种疾病的区别,该检查方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3]。
综上所述,超声检查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以及微小结节甲状腺肿的诊断中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够对这两种疾病的检查及诊断提供良好的帮助作用。
【参考文献】[1]宋鲁梅.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与微小结节性甲状腺肿的超声鉴别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35):3473-3474.[2]李凤霞.超声检查鉴别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微小结节性甲状腺肿价值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27):91-92.[3]刘玉华.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与微小结节性甲状腺肿的超声鉴别特征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53):168+172.附表 两组患者的各项超声指标对比[n(%)]组别例数回声形态边界钙化低回声高回声规则不规则清晰模糊边缘钙化微钙化粗钙化观察组4034(85.00)6(15.00)12(30.00)28(70.00)29(72.50)11(27.50)9(22.50)25(62.50)6(15.00)对照组4013(32.50)27(67.50)32(80.00)8(20.00)9(22.50)31(77.50)27(67.50)6(15.00)7(17.50)χ211.021 5.627 3.9467.221P0.0000.0010.0000.000妇科超声检查主要包括经腹超声检查、经阴道超声检查、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三维超声成像和超声造影等。
腔内三维超声在妇科宫腔病变应用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腔内三维超声在妇科宫腔病变应用赵小东杨红梅冯国隽何燕饶静四川省江油市人民医院超声科621700子宫腔病理变化包含子宫黏膜下肌瘤、子宫息肉、子宫内膜癌以及子宫内膜增生症等。
病人通常由于阴道不规则流血、月经量过多、绝经以后阴道流血以及经期延长等相关症状,年轻病人一般伴有不孕症。
初期诊断和治疗非常关键。
本文笔者抽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患有宫腔内病变的病人60例,对其采取腔内三维超声诊断,同时和宫腔镜和病理结果给予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抽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患有宫腔内病变的病人60例,年龄在26~62岁,平均年龄在40.1±10.9岁。
临床症状包括有绝经以后阴道流血、月经期过长、月经量过多、不孕症等相关表现。
病人全部通过腔内三维超声进行检查,之后再采取宫腔镜检查和临床手术。
60例患者所采集的标本送到病理组织学进行检查。
(二)临床仪器以及方法采用飞利浦iU22彩超,腔内实时三维超声探头,频率3MHz-9MHz。
病人排出尿液以后采取膀胱截石体位,探头上涂抹耦合剂,同时套上安全套,植入到阴道当中进行全面扫描检查。
在通过腔内二维超声可以清楚的显示子宫轮廓和内膜形态以后,把容积框以及子宫内膜和子宫腔为主要点对子宫进行包绕,将探头给予有效固定,叮嘱病人屏气,采取腔内三维超声成像以及三维多普勒成像。
采取多个方面旋转进行调节,从不同的方向对子宫切面上内膜、子宫腔和疑似赘生物的关系进行观察,其中包含病理变化的表面,基底部位来源和大小以及占据子宫腔的相关情况。
(三)临床统计学处理本文全部临床数据采取SPSS12.0统计软件给予分析。
计量资料的对比给予T值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取x2进行检验,P<0.05表明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一)腔内三维超声与宫腔镜和病理结果对比56例腔内三维超声检查图像非常满意,4例子宫腔呈现不满意,经过腹壁下压子宫以后图像显示非常满意。
B超室又开新技术——腔内三维超声
B超室又开新技术——腔内三维超声
随着三维立体科技发展,三维、四维超声影像技术逐渐引入各医学领域。
近期,我院B超室继开展胎儿四维超声后,又率先推出了一个新顶目——子宫附件三维超声,仿佛医生的“透视眼”,为妇产科临床诊断增添新枝术。
三维超声诊断作为超声医学的新亮点,是将连续不同平面的二维超声图像进行计算机处理,得到立体图形的超声成像技术。
三维超声在产科方面的应用较早,近年来三维超声在妇科、盆底方面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三维超声检查技术能够显示冠状切面及数据,可提供较二维超声丰富的诊断信息;三维超声也更加形象直观,使临床医生一目了然,更有利于超声医生和临床医生的交流。
据介绍,腔内三维超声应用的探头是经阴道三维容积探头。
最主要适用于妇科的先天性子宫畸形、宫腔内病变、节育器、卵巢、异位妊娠及经阴道3D造影等。
此外,还适用于产科、盆底、输尿管下段疾病、直肠及肛门疾病等。
欢迎前来我院咨询!。
三维超声检查在妇科急腹症中的运用-妇科研究论文-医学论文
三维超声检查在妇科急腹症中的运用-妇科研究论文-医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摘要:目的探究三维超声检查在妇科急腹症中的有效运用。
方法选取87例妇科急腹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选患者均行三维超声检查,并以最终手术病理诊断为金标准进行确诊。
结果87例患者经三维超声检查,有83例患者与临床病理诊断结果一致,符合率为95.40%,其中黄体囊肿破裂与异位妊娠诊断准确率较高。
结论在妇科急腹症中采取三维超声检查对患者诊断及治疗具有积极影响,可提高患者诊断符合率,为妇科急腹症诊断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关键词:三维超声检查;妇科急腹症;手术病理诊断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7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87例妇科急腹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22岁-46岁,平均年龄(35.08±2.34)岁;腹痛至入院就诊时间为0.5h-34h,平均就诊时间(17.54±1.85)h。
患者就诊时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腹部疼痛、坠胀,部分患者有恶心、呕吐,严重者伴盆腔包块、阴道流血等情况。
经临床病理诊断:44例异位妊娠,21例子宫内膜异位囊肿,13例卵巢囊肿蒂扭转,9例黄体囊肿破裂。
1.2方法设备:麦迪逊公司的V2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配经阴道,三维探头及超声断层成像技术(TUI)软件,并配有超声工作站。
方法:对患者行三维超声检查,应用三维探头,经腹部探头频率调整为3.5MHz-5MHz,经阴道探头频率调整为6MHz-8.5MHz。
行经阴道检查时需告知患者排空膀胱,取截石位,探头置入阴道,扫描子宫内多切面,观察患者子宫内膜的厚度、双侧有无包块、盆腔积液等。
如发现包块,则对其进行仔细检查。
行经腹部检查时,患者取仰卧位,确保膀胱充盈,行耻骨、子宫以及四周全方位扫描,观察患者盆腔部位是否存在游离液体。
检测结束后,经TUI处理,发送至超声工作站生成超声诊断报告。
1.3观察指标对患者三维超声检查报告结果进行分析,以病理、手术结果为金标准,评估超声诊断的符合率。
三维超声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诊断中的价值
三维超声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诊断中的价值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妇科疾病,主要包括盆腔器官脱垂、尿失禁、盆底肌功能障碍等。
这些疾病严重影响着女性的生活质量,给她们带来了巨大的身心痛苦。
而三维超声技术的应用为这些疾病的诊断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让医生们能够更加准确地了解患者的情况,为她们制定更为合理的治疗方案。
本文将探讨三维超声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诊断中的价值,并对其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一、三维超声技术的原理及特点三维超声技术是一种基于超声波原理的医学影像技术。
它通过在三个方向上对被检查器官进行扫描,能够获取更为全面的影像信息,从而让医生们获得更为真实、准确的解剖结构图像。
相比于传统的二维超声技术,三维超声技术能够呈现出更多的解剖细节,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和临床应用的可行性。
具体到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诊断中,传统的二维超声技术难以全面、准确地显示盆底的解剖结构和功能情况,而三维超声技术则能够在3D图像上清晰地显示出盆底的解剖结构和功能状态,帮助医生们进行更为准确的诊断和评估。
1. 三维超声在盆腔器官脱垂诊断中的应用盆腔器官脱垂是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常见表现之一,传统的临床检查和二维超声难以准确地判断盆腔器官的位置和脱垂程度。
而三维超声技术则能够在三维图像上直观地显示盆腔器官的位置和相互之间的关系,帮助医生们更为准确地判断盆腔器官脱垂的情况。
而且,结合三维超声技术的容积测定功能,医生们还能够精确测量盆腔器官的容积,为手术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尿失禁是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另一常见表现,其病因复杂多样,包括盆底肌无力、尿道梗阻等。
传统的尿失禁诊断主要依赖于患者的病史询问和临床检查,诊断准确性和客观性较差。
而三维超声技术能够直接观察和评估尿道、膀胱和盆底肌的解剖结构和功能状态,帮助医生更为准确地判断尿失禁的类型和病因,为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盆底肌功能障碍是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一个重要方面,传统的临床检查和肌电图检查难以客观地评估盆底肌的功能状态。
三维超声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诊断中的价值
三维超声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诊断中的价值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指由于盆底肌群功能的障碍引起的一系列疾病,包括盆底肌功能障碍、尿失禁、便秘等。
随着女性意识的提升,这类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
三维超声技术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诊断中具有较大的价值。
三维超声可以全面、准确地显示盆腔结构和盆底底层肌肉的解剖结构,包括骨盆腔、阴道、直肠等。
通过三维超声的观察,可以清晰地了解器官之间的关系和盆底肌肉的形态特征,无需侵入性检查,既有效又安全。
对于盆底解剖的正常和异常改变的识别,对临床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三维超声可以客观地评估盆底肌肉功能,包括收缩和松弛状态的评估。
通过测量肌肉厚度、肌肉纤维的方向和张力等参数,可以评估盆底肌肉的活动度和功能状态。
这对于判断盆底肌肉的功能障碍以及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程度和类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三维超声可以检测和评估盆腔器官的位置和运动状态。
通过三维超声的观察,可以判断膀胱、子宫和直肠等器官的位置和运动状态,以及与盆底肌肉的关系。
这对于评估盆底肌肉对器官的支持功能,以及盆腔器官的脱垂和疝的情况,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三维超声还可以评估盆底肌肉和盆腔器官的血流灌注情况。
通过对盆底肌肉和盆腔器官的血流灌注情况的观察和分析,可以了解器官的代偿功能和受损程度。
这对于评估盆底肌肉和盆腔器官的营养供应和功能状态,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三维超声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它可以全面、准确地显示盆底结构和肌肉的解剖特征,评估盆底肌肉的功能状态,检测盆腔器官的位置和运动状态,并评估盆底肌肉和盆腔器官的血流灌注情况。
三维超声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广阔的前景和应用价值。
三维超声在诊断妇科疾病方面的优势
三维超声在诊断妇科疾病方面的优势
三维超声技术正越来越多应用于临床超声诊断,尤其在妇产科超声诊断方面,此项技术已经被成熟应用。
在诊断子宫及卵巢疾病时三维超声技术可获取二维超声不易得到的冠状面的回声信息。
在以下疾病的诊断中更能发挥它的优势:
(1)诊断先天性子宫畸形,其诊断正确率非常高。
(2)可较为直观的观察子宫宫腔病变,如子宫内膜息肉、粘膜下肌瘤、子宫
内膜癌等病变的表面形态及占据宫腔情况、基底部大小及侵润程度,为临床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
(3)还可用于判断宫腔内节育器的形态、位置等信息,可直观显示宫内节育
器的立体形态,对评价宫内节育器变形、移位或节育器嵌入子宫肌层的深度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意义。
(4)不仅可对卵巢及其肿块的外部形态,而且对其内部结构如观察乳头状突起、囊壁特征、肿瘤包膜浸润程度等亦可显示;同时可精确计算肿瘤或卵巢的容积,对评价药物治疗或放疗后的疗效能提供更详尽的信息。
腔内三维超声在妇科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腔内三维超声在妇科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发表时间:2020-08-17T07:21:41.456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20年第6期作者:闫琪[导读] 目前临床常见的妇科生殖系统疾病,是指婚后未避孕、性生活正常且同居两年未曾妊娠者,具体划分成原发性不孕及继发性不孕,女性不孕占大部分,发病原因及机制较复杂,主要诱导因素是输卵管堵塞,具有较高发病率。
聊城市妇幼保健院山东聊城 252000【摘要】目的:研究妇科疾病采用经阴道超声联合三维超声造影诊断的价值。
方法:择取我院 2019 年 1 月—2019 年 12 月接收的妇科疾病患者 70 例,所有患者均接受经阴道超声联合三维超声造影检查,统计联合诊断的输卵管通畅性。
结果:70 例(140 条输卵管)患者经联合诊断后显示,通畅有 58 条,占比 41.13%;通而不畅有 41 条,占比29.29%;阻塞有 41 条,占比 29.29%。
结论:经阴道超声联合三维超声造影能判断症患者输卵管的通畅性,具有无创及操作简便等优势。
【关键词】经阴道超声;三维超声造影前言目前临床常见的妇科生殖系统疾病,是指婚后未避孕、性生活正常且同居两年未曾妊娠者,具体划分成原发性不孕及继发性不孕,女性不孕占大部分,发病原因及机制较复杂,主要诱导因素是输卵管堵塞,具有较高发病率。
早期准确诊断患者的病情并根据诊断结果实施有效的治疗措施能改善预后,便于为后期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临床判断输卵管通畅性的主要方法是腹腔镜美蓝通液术,具有安全性及有效性高等优势,但其属于有创检查,频繁通水可能导致输卵管发生积水或者感染,因此利用经阴道超声联合三维超声造影评估输卵管通畅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分析妇科疾病采用经阴道超声联合三维超声造影诊断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基线资料择取我院 2019 年 1 月—2019 年 12 月接收的妇科疾病患者 70 例,年龄 22 ~ 43 岁,年龄平均是(31.04±4.02)岁;不孕时间 4 ~ 6年,不孕平均(3.24±0.53)年;体质量 19 ~ 26k g/ m2,平均是(23.34±5.15)kg/m2;原发性不孕43 例,继发性不孕37 例。
三维超声成像技术在妇科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三维超声成像技术在妇科疾病中的研究进展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三维超声成像技术在妇科临床领域的应用逐渐增多,并趋于普及,从刚开始的静态三维成像,逐步发展到实时三维成像及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成像,以及与超声造影技术相结合在三维成像技术下分析造影剂在病灶中的分布及弥散情况,来判断病灶的性质。
目前三维超声成像技术主要应用于先天性子宫畸形、宫颈疾病、子宫内膜病变、输卵管病变、卵巢肿瘤及盆底肌群功能等方面的妇科疾病中。
标签:实时三维超声;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三维超声造影技术;妇科疾病随着超声技术的不断发展,妇科超声经历了从腹部黑白B超、经阴道黑白B 超、经阴道彩超到现在的三维超声。
三维超声包括静态三维超声、实时三维超声、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三维超声造影等。
三维超声成像包括多平面成像、透视三维成像、体元模型成像、表面容积成像等[1],而妇科领域常用的成像模式是表面容积成像、体元模型成像。
三维超声可以同时显示子宫的冠状、矢状和水平切面,特别是冠状切面,是二维超声所不能获得的。
与二维超声相比,三维超声能更好地显示组织的解剖特征及空间关系,从而在临床诊断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现在就三维超声在妇科临床疾病中的研究进展作以下综述。
1 子宫畸形子宫畸形是由于胚胎在发育过程中受到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使其发育受到干扰而停留在发育过程中的不同阶段。
患者多数表现为习惯性流产、月经不调、闭经、不孕等,或体检时发现。
目前宫腹腔镜检查技术是确诊子宫畸形的金标准,但因为是一种侵入性的检查方法且存在较多的并发症,而且费用高可重复性低,所以多数患者不能第一时间接受。
超声检查是一种便捷、有效、可重复的非侵入性的检查方法,在诊断子宫畸形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传统的二维超声不能获得子宮切面的冠状成像,所以在诊断子宫外形畸形方面有明显的不足,而三维超声技术则很好的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
张丽珍等应用三维超声对84例患者三维成像分析发现,三维超声多平面成像模式可以提高子宫发育异常的诊断率,并可鉴别诊断子宫畸形的类型[2]。
超声诊断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
超声诊断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在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中,超声诊断技术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检查手段,广泛应用于各个医疗领域,其中妇科疾病的诊断尤为重要。
超声诊断可以快速、准确的了解女性生殖系统的内部结构,发现异常情况,为医生提供指导,为治疗方案的制定和治疗效果的评估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从超声诊断的基础原理、应用范围、优缺点以及目前的发展趋势等方面来探讨超声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
一、超声诊断的基础原理超声诊断的基础原理是使用高频声波对人体内部器官进行非侵入性的检查。
超声波是一种高频振幅较小的机械波,其波长很短,能够穿透人体组织是因为其波长比血管和组织细胞的大小大得多。
当超声波穿过人体组织时,会部分反射回来,形成图像,这就是超声图像。
超声图像清晰、准确,可以对各种不同的病理变化进行准确定位,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超声诊断技术已成为医疗领域不可或缺的物质之一。
二、超声诊断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范围超声诊断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范围相当广泛。
妇科疾病排名前三甲的是乳腺癌、子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
对于这些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超声诊断技术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其余一些妇科疾病,如宫外孕、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也可以通过超声诊断来进行快速的诊断和准确定位。
超声检查在妇科疾病的诊断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不同的妇科疾病需要不同的检查手段和方式。
如:经阴道超声检查可以对子宫内膜病变、子宫内膜肉瘤、宫颈病变等进行检查;乳腺超声可以检查乳腺癌、良性肿瘤等病变;经肛门超声可以检查直肠和肛门的病变。
这些不同的检查手段可以根据病人的病情和医生的建议进行选择。
三、超声诊断的优缺点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超声诊断也有其优缺点。
首先是其优点,超声检查是一种无创性的检查方法,可以无损伤的检查人体内部结构,对于病人非常安全,不会造成痛苦和不适;其次,超声检查速度快、方便,即使是在门诊也可以进行检查,对于医生进行初步诊断有很大的帮助。
此外,超声检查还可以进行动态观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检查细节清晰,准确性高。
三维超声在妇产科方面的应用
三维超声在妇产科方面的应用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三维超声在妇产科的运用也越来越广泛,是二维超声技术的重要辅助手段,也能提供二维超声没有的平面图像,可以检测胎儿的先天缺陷以及胎儿在子宫内的生长发育情况。
为胎儿医学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的信息。
关键词:三维超声;妇产科;应用三维超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图像也得到了改善、其应用过程也得到了简化,在妇产科的检测中得到了广大医生的认可。
三维超声是二维超声技术的补充,以一种体积参数的形式将检测到的信息进行储存,这些参数经过重组后形成一个三维的表面透视图,从而更好的显示被测组织的结构特征。
一、三维超声的特点三维超声在妇产科的运用中,可以从扫查方法、图像显示方面进行分析。
在扫查方法中,可以用两种方法进行扫查来获得所需要的信息。
一种是自由扫查,对胎儿部位进行重点的、连续的扫查,也可以应用固定的三维超声,运用电子探头进行探查,再运用计算机计算出相应的参数。
在图像显示方面,主要是对参数进行处理后,通过多个切面进行旋转和翻转,从而突出某一部分的结构,让患者和有关医生能够更好的理解。
同时,这些参数也存储在电脑中也不容易丢失,医生可以对这些资料进行反复的研究,方便医生进行会诊[1]。
二、三维超声在妇科方面的运用三维超声由于其针对性,可以在妇科领域进行广泛的运用,例如,检测妇科女性生殖器官以及盆腔的形态,帮助尽早的发现一些妇科疾患与异常。
1.检测子宫的形态三维超声可以利用高清探头检测子宫的发育状况,该情况运用二维超声则不容易被检测出来,例如女性常见生殖系统发育异常的双角子宫、纵膈子宫等,当利用三维超声的时候,就可以很清晰准确的检测出,一般双角子宫的宫底切迹大于1cm,显示两个子宫。
让广大女性可以更好的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有效的预防有关疾病的发生。
2.子宫内膜的检测子宫内膜的情况直接关系到女性的受孕情况,所以对子宫内膜的检测是非常重要的,随着现在的辅助生殖技术的不断发展,在进行胚胎移植的时候要能够注重子宫内膜的厚度和体积,这样可以更好的预测胚胎的存活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腔内三维超声诊断妇科疾病上的意义及作用-妇产科论文-临床医学论文-医学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妇科疾病论文写作参考范文10篇之第六篇:腔内三维超声诊断妇科疾病上的意义及作用
摘要:目的:探究腔内三维超声在妇科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100例妇科疾病患者,均行腔内二维超声诊断、腔内三维超声诊断。
以宫腔镜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各检查方法诊断疾病的符合率,并进行比较。
结果:三维超声诊断疾病的符合率为90.00%(90/100),明显高于二维超声的71.00%(71/1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使用腔内三维超声诊断妇科疾病,诊断符合率较高,在疾病确诊过程中具有积极意义,为患者的治疗提供依据。
关键词:腔内三维超声;腔内二维超声;妇科疾病;诊断价值;
妇科疾病种类较多,常见的有输卵管疾病、卵巢疾病与子宫疾病等,需及时给予有效的治疗,避免病程延长而对生育功能产生影响。
但是很多患者由于缺乏疾病的有关知识,未及时就诊,使病情加重,增加了治疗难度[1],或久治不愈,造成严重后果。
然而,妇科疾病中很多疾病不具有特异性症状,因此及时有效的诊断有助于疾病的治疗。
目前,临床常采用二维超声诊断妇科疾病,有效获取病变位置图像,但由于图像清晰度较差,对于微小病变诊断效果不佳,从而出现漏诊、误诊现象,影响疾病的治疗。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影像学技术也不断创新,三维超声属于新型超声技术,可直观、清晰地显示病变部位、周围组织之间的情况,以便确诊疾病。
本研究主要分析腔内三维超声在妇科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7月单县中医医院收治的100例妇科疾病患者,年龄23~60岁,平均(40.815.25)岁。
100例患者中,疾病分型包括:盆腔包块34例,子宫内膜息肉26例,子宫黏膜下肌瘤14例,先天性子宫畸形20例,子宫内膜增生6例。
1.2 纳入标准
病历资料完整;所有患者伴有经期过长、不孕症、月经量多等症状;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有器官实质性病变;精神障碍;免疫系统障碍;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不愿配合研究者。
2 研究方法
2.1 设备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西门子公司,型号:SC2000),探头为宽频带腔内三维容积探头,频率调整为4~9 MHz.
2.2 检查方法
指导患者保持截石位体位,排空膀胱,在探头上套入避孕套,使用耦合剂涂抹,内,全方位扫描盆腔。
腔内二维超声:对盆腔进行全方位扫描,调整参数,确保二维图像清晰,对病灶形态、回声、大小、边界等进行观察,详细检查肌瘤情况。
如患者为宫腔内病变,详细观察子宫情况,包括形态、回声、厚度、大小、位置及宫腔内形态等。
腔内三维超声:对参数进行调整,直到子宫冠状面、子宫内膜清晰显示位置,调整探头在感兴趣区域内固定,启动三维成像功能,对立体取样体积进行调节,覆盖感兴趣区域和整个子宫,对患者的呼吸情况进行指导,屏住呼吸5~10 s,同时按下执行键,此过程为采集有关图像数据。
随后进行盆腔血管的三维图像重建,判断病灶血管情况,包括丰富程度、来源、分布等,从不同方向进行。
随后判断盆腔病灶性质,若存在可疑结构,将其视为中心点,采用矢状面、冠状面、横断面声像图进行构建,对X轴、Y轴、Z轴旋转,以便获得最佳子宫冠状面图像。
3 研究结果
3.1 观察指标
患者均行腔内二维超声诊断、腔内三维超声诊断,以宫腔镜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对比前两种方法的检查结果。
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
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3 结果
三维超声诊断疾病的符合率明显高于二维超声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不同妇科疾病的诊断符合率比较[例(%)]
注:与二维超声诊断比较,▲P0.05.
4 讨论
临床诊断妇科疾病常应用二维彩超,为多种疾病的诊断提供了参考依据,如子宫畸形、宫颈病变、子宫肌瘤等,然而二维彩超不能获得子宫的冠状面图像,极易出现漏诊、误诊现象。
有研究指出,腔内二维超声在妇科疾病的诊断中对医师的临床经验要求较高,使结果存在不确定性[2].磁共振成像技术可用于妇科疾病的诊断中,但价格昂贵,重复诊断存在一定难度[3].近年来,三维超声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
三维超声技术分别由冠状面、矢状面与横断面显示,且3个平面间处于垂直关系,通过平移、旋转3个平面图像,可对病灶情况进行连续观察,对有效信息的收集具有积极意义。
腔内三维超声在多方位、多角度的成像技术的作用下[4],使感兴趣区域组织结构得到清晰显示,从而形成区域的立体图像,有效提高卵巢、子宫等器官疾病的诊断准确率。
在腔内三维超声的诊断过程中,检查可在10 min内完成,准确获取子宫内膜与外形形态图像,检查可重复,价格低[5].应用腔内三维超声诊断妇科疾病具有较多优势,如腔内三维超声的侵入性小,宫腔损伤小,并发症少,患者具有较高的耐受度;利用探头防线的变化,对子宫内膜形态进行多角度观察;有助于获得子宫底部、子宫冠状面的形态图像,清晰显示子宫内膜的厚度、形态、病灶部位与周围组织之间的情况,提供疾病诊断所需的图像数据[6].本次研究
结果表明,三维超声诊断疾病的符合率明显高于二维超声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使用腔内三维超声诊断妇科疾病,诊断符合率高,在确诊疾病的过程中具有积极意义,为患者的治疗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阳子玉。
经阴道三维超声在妇科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10(17):128-129.
[2]王燕华。
实时三维超声造影输卵管通畅性及病变部位诊断的价值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7.
[3]张茂春,王琦。
三维超声诊断胎儿小耳畸形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J/CD].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7,4(1):92-93.
[4]周菲妮,姜咏华,俞琤,等。
不同三维超声及二维超声技术诊断胎儿唇腭裂的应用价值比较[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8,29(11):14 -1467.
[5]颜京湘。
超声技术在各种妇科疾病诊断中的价值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10(22):139-140.
[6]黄惠益,李秀明,毕庶青。
经阴道子宫输卵管实时三维超声造影评价女性不孕症患者输卵管通畅性的临床分析[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7,34(4):588-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