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化工过程分析与合成》教学大纲
化工过程分析与合成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基本信息适应对象:化学工程与工艺、课程代码:41E01016学时分配:32赋予学分:2学分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化工原理、化工设备机械基础、化学反应工程后续课程:化工设计、化工过程开发二、课程性质与任务1课程性质:《化工过程分析与合成》课程是一门具有综合性、应用性、研究性特色的化工类专业主干课程,以科学研究的方法论为主线,培养成人教育学生将实践经验与所学知识相结合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2课程任务: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在学习了化工原理、化工热力学、化学反应工程等课程的基础上,学会以系统工程的方法来处理化工过程的分析与合成问题。
三、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课程以科学研究的方法论为主线,培养学生将实践经验与所学知识相结合、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将实验室研究成果(新工艺、新产品等)实现工业化的主要方法,掌握化工过程及系统工程的发展概况;氨合成工艺介绍了化工过程系统稳态模拟方法及其分析求解方法;化工过程系统动态模拟的特性、方法及数学处理;化工过程系统的优化和求解方法;化工生产过程操作工况调优的数学模型及调优计算,以及人工神经元网络的基础知识;间歇化工过程的基本概念、模型化方法及设计优化;换热网络的合成及其夹点技术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分离塔序列合成的方法等环节的过程研究。
通过列举大量化工过程开发的实例,让学生了解正确的理论指导、科学的实验方法、以及工艺与工程相结合的工程观念在化工过程开发中的重要作用。
四、教学内容与安排第一章绪论(课堂讲授学时:2)1.1 化工过程1.2 化工过程生产操作控制1.3 化工过程的分析与合成1.4 化工过程模拟系统1.5 化工企业CIPS技术第二章化工过程系统稳态模拟与分析(课堂讲授学时:4)2.1 典型的稳态模拟与分析问题2.2 过程系统模拟的三类问题及三种基本方法2.3 过程系统模拟的序贯模块法2.4 过程系统模拟的面向方程法2.5 过程系统模拟的联立模块法2.6 氨合成工艺流程的模拟与分析第三章化工过程系统动态模拟与分析(课堂讲授学时:4)3.1 化工过程系统的动态模型3.2 连续搅拌罐反应器的动态特性3.3 精馏塔的动态特性第四章化工过程系统的优化(课堂讲授学时:4)4.1 概述4.2 化工过程系统优化问题基本概念4.3 化工过程系统最优化问题的类型4.4 化工过程中的线性规划问题4.5 化工过程中非线性规划问题的解析求解4.6 化工过程中非线性规划问题的数值求解第五章化工生产过程操作工况调优(课堂讲授学时:2)5.1 化工生产过程操作工况调优的作用与意义5.2 化工生产过程操作工况离线调优的方法第六章间歇化工过程(课堂讲授学时:6)6.1 间歇过程与连续过程6.2 过程动态模型及模拟6.3 间歇过程的最优时间表6.4 多产品间歇过程的设备设计与优化第七章换热网络合成(课堂讲授学时:4)7.1 化工生产流程中换热网络的作用和意义7.2 换热网络合成问题7.3 换热网络合成--夹点技术7.4 夹点法设计能量最优的换热网络第八章分离塔序列的综合(课堂讲授学时:6)8.1 精馏塔分离序列综合概况8.2 分离序列综合的基本概念8.3 动态规划法8.4 分离度系数有序探试法8.5 相对费用函数法8.6 分离序列综合过程的评价五、教学设备和设施多媒体教室、黑板、黑板笔六、课程考核与评估期末闭卷考试,考试时间100min。
化工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化工原理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背景和目标化工原理课程是化工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旨在通过系统地介绍化工原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培养学生对化工原理的理论掌握和实际应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和安排1. 第一章:引言- 化工原理的定义和重要性- 化工原理与现代化工产业的关系- 化工原理的学习方法和途径2. 第二章:质量守恒原理- 质量守恒定律的表述与应用- 质量守恒的连续性方程- 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工领域的应用3. 第三章:能量守恒原理- 能量守恒定律的表述与应用- 能量守恒的热力学方程- 能量守恒定律在化工领域的应用4. 第四章:物质平衡原理- 混合物质平衡的表述与应用- 化工反应平衡的物质平衡方程- 物质平衡在化工过程中的应用5. 第五章:动量守恒原理- 动量守恒定律的表述与应用- 流体力学基本方程- 动量守恒定律在化工领域的应用 6. 第六章:传质原理- 传质过程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线性传质模型和非线性传质模型 - 传质过程在化工中的应用7. 第七章:传热原理- 传热过程的基本概念和热传导方程 - 对流传热和辐射传热- 传热过程在化工中的应用8. 第八章:化工过程模拟与优化- 化工过程模拟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优化化工过程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化工过程模拟与优化在工业实践中的应用案例三、教学方法和手段1. 理论授课:通过教师讲解、示范和案例分析,介绍化工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3. 讨论与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课堂互动,加深对化工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4. 课程设计:要求学生进行化工过程的模拟与优化设计,提高其综合运用化工原理的能力。
5. 学生作业:布置相关的习题和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四、教学评估方法1. 考试评估:定期进行笔试和实验考核,考察学生对化工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课程设计评估:对学生的课程设计报告进行评审和评分,评估学生的综合能力。
《化工原理》教学大纲
化工原理》教学大纲一、课程目标1.课程性质《化工原理》是化学工程与工艺类及相近专业的一门主干课,是学生在具备了必要的《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物理》、《机械制图》、《算法语言》、《物理化学》等基础知识之后必修的技术基础课,也是学生学习《化工原理实验》、《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化工传递过程》、《化工分离工程》、《化工系统工程》等课程的先修课程。
《化工原理》是研究和探讨化工生产中大规模改变物质物理性质的工程技术学科,它以化工生产中的物理加工过程为背景,研究物理加工过程的基本规律,应用这些规律解决化工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并将这些规律按其操作原理的共性归纳成若干单元操作。
《化工原理》是化学工程这一学科中最早形成、基础性最强、应用面最广的学科分支。
2.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讨论、自学、设备实物或模型现场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为辅。
3.课程学习目标与基本要求(1)单元操作的理论基础是流体力学(动量传递)、热量传递和质量传递理论。
通过课程教学,应使学生掌握流体力学、热量传递和质量传递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主要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工艺计算和典型设备结构与设计;掌握本课程的主要研究方法,如数学模型方法和实验研究方法。
(2)通过课程教学,培养学生具备根据各单元操作在技术上和经济上的特点,进行“单元过程和设备”选择的能力、过程的计算和设备设计的能力;具备进行单元过程的操作和调节以适应不同生产要求的能力;具备单元过程在操作中发生故障时如何寻找故障的原因并加以解决的能力;具备应用计算机进行单元操作辅助计算的能力;具备通过自学获取新知识的能力等。
(3)通过课程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具备以下两方面的良好素质。
一是针对现有生产过程单元操作中存在的问题,能够善于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动脑分析、动手解决;二是针对现有单元操作中技术上不合理的地方,能够发现并提出改进措施,达到节能、降耗、提高效率的目的。
4.课程总学时:化学工程与工艺及制药类专业110学时,其中化工原理(一)A55学时,化工原理(一)B55学时。
化工原理教学大纲
化工原理教学大纲一、引言化工原理是化学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化工工程基础知识体系,为其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大纲旨在明确化工原理课程的教学目标、内容和评价标准,以指导教师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达到预期效果。
二、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对化工原理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能力;2.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的能力;4.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5.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持续学习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1. 化工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定义1.1 化学平衡和反应动力学1.2 热力学和物性1.3 流体力学和质量守恒1.4 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2. 化工过程的基本原理和模型2.1 批量过程和连续过程2.2 离散过程和连续过程2.3 化工流程的优化和控制3. 化工原理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3.1 化工反应器的设计与优化3.2 水和废水处理工程3.3 化工热力学和能量守恒在工程中的应用3.4 分离技术在化工工程中的应用四、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通过教师讲授和学生自学相结合的方式,讲解化工原理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模型。
2. 实验教学:安排相关实验课程,培养学生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的能力。
3.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加强学生对化工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4. 案例分析:引入实际案例,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5. 小组项目: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小组项目,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评价标准1. 考核方式:闭卷考试、实验报告、课堂表现等多种方式的综合评价。
2. 考核内容:对化工原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的能力等进行评价。
3. 考核标准:考察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能否独立分析和解决化工工程问题,实验设计是否合理和数据分析是否准确。
六、参考教材1. 《化工原理导论》,作者:XXX,出版社:XXX2. 《化工原理与计算》,作者:XXX,出版社:XXX3. 《化工原理实验指导》,作者:XXX,出版社:XXX七、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周:化工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定义2. 第3-5周:化工过程的基本原理和模型3. 第6-8周:化工原理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4. 第9-12周:综合案例分析和课堂讨论5. 第13-15周:小组项目和总结复习八、教学资源支持1. 实验室设备和材料的供应和维护;2. 数字化教学平台的支持和使用;3. 教师的指导和辅导。
化工实践教学大纲(3篇)
第1篇一、前言化工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本大纲旨在明确化工实践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考核方式,为教师提供教学指导,为学生提供学习指南。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化工理论基础,掌握化工工艺流程、设备操作和安全生产知识。
2.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能够熟练操作化工实验设备,完成实验任务。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 使学生了解化工行业的发展动态,为将来从事化工行业打下坚实基础。
三、教学内容1. 化工基础实验(1)化学分析实验:包括滴定分析、重量分析、光谱分析等。
(2)物理化学实验:包括热力学、动力学、电化学等。
(3)有机化学实验:包括有机合成、有机结构鉴定等。
2. 化工工艺实验(1)化工原料及产品分析实验:包括原料的检验、产品的质量检测等。
(2)化工过程实验:包括蒸馏、吸收、萃取、结晶等。
(3)化工设备操作实验:包括塔、反应器、储罐等设备的操作。
3. 化工安全与环保实验(1)化工事故案例分析实验:使学生了解化工事故原因及预防措施。
(2)化工污染治理实验:包括废气、废水、固废的处理。
(3)化工环保法规及标准实验:使学生了解国家环保法规及标准。
4. 综合性实验(1)化工生产过程综合实验:模拟化工生产过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化工新产品开发实验:鼓励学生创新,开发具有市场潜力的化工新产品。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化工实验的基本原理、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2. 演示法:教师进行实验操作演示,使学生直观了解实验过程。
3. 实验指导法:教师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解答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5. 反思总结法:实验结束后,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总结,提高实验效果。
五、考核方式1. 实验报告:学生根据实验过程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考核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
《化工原理》教学大纲
《化工原理》教学大纲
一、课程背景
化工原理课程是一门以物理及化学原理为基础,介绍各种工业反应的基本原理和过程,提高本专业本科生的基本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工科基础课程。
课程有助于学生全面理解化工原理,掌握化工基本概念和技术,认识各类工业反应过程,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从事化工工程解决方案分析、实施与控制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了解化工反应基本原理,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和物质的变化;
2.掌握各类化工反应的基本原理,了解各类化工反应过程中有效的因素;
3.掌握反应溶液控制的方法和技术,熟悉工业反应的热物理参数;
4.熟悉常见工业反应器的结构和性能,掌握反应热传递及其计算,学会化工原理中的实验方法;
5.通过案例分析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三、教学内容
1.物理化学原理:
(1)溶液热力学及热力学的可逆性;
(2)热力学条件下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
2.化学反应的活性:
(1)化学反应的催化原理;
(2)化学反应的浓度、温度等影响因素;
3.工业反应:
(1)气体、液体及固体反应的基本原理;
(2)常见工业反应器及其性能;。
化工设计教学大纲
化工设计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能够掌握化工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进行化工过程设计的基本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化工设计的基本原理、流程和方法,掌握化工设计中常用的计算方法和工具,培养实际问题解决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理论掌握:学生应掌握化工设计的基本理论,包括化工流程、化工装备、化工过程优化等方面的知识。
2.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应具备进行化工过程设计的基本能力,包括流程图绘制、装备选型和设计计算等方面的技能。
3.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学生应具备分析和解决实际化工设计问题的能力,包括结合理论知识进行问题分析、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等能力。
三、教学内容1.化工设计基础1.1化工流程概述1.2化工装备概述1.3化工过程优化概述2.化工流程设计2.1流程图绘制方法2.2化工流程模拟与优化方法2.3热力学计算方法2.4动力学计算方法3.化工装备设计3.1常用化工装备的分类和特点3.2化工装备选型方法3.3化工装备基本设计计算4.化工过程优化4.1化工过程优化的基本概念和原理4.2化工过程优化方法和工具4.3化工过程优化案例分析四、教学方法1.理论授课:教师通过讲授理论知识,介绍化工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实践操作:学生通过进行实践操作,绘制流程图、进行装备选型和设计计算等,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3.课堂讨论:通过案例分析和问题讨论,激发学生思考和研究的兴趣,培养问题解决能力。
4.实验实践:安排化工设计实验,让学生亲自进行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提高实验实践能力。
五、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包括课堂表现、实践操作表现等。
2.期中考试:测试学生对化工设计基本理论和方法的掌握程度。
3.期末考试:综合考察学生对全部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4.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实践中的能力表现。
六、参考教材1.《化工设计基础》2.《化工流程模拟与优化》3.《化工装备设计与选型》4.《化工过程优化案例分析》七、教学资源1.实验室:提供化工设计实验所需的实验设备和材料。
《化工设计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化工设计概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化工设计概论》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它综合运用已学过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讨论化工工艺过程及其设备的设计和化工厂设计问题。
通过对化工生产过程的结构分析,了解构成工艺过程的结构,为化工过程的整合提供依据。
主要内容有化工设计概述;过程物料衡算及热量衡算;工艺过程分析和化工过程整合;工艺流程设计;主要设备初选;总图布置及储运,设备平面及立面布置;管路布置和设计;公用工程及环境保护等。
课程以化工设计为主线,综合运用化工原理、化学反应工程、化工热力学、CAD制图、化工设备机械基础、化工仪表及自动化、化工环保等课程的知识,讲授化学工艺过程和设备的设计及化工厂设计问题,着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灵活运用各方面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课程目标:课程目标1:根据化工过程中所涉及的化学反应、分离过程、物料衡算和能量衡算以及工艺过程相关设备设计和选型,具备确定工艺路线并对化工工艺过程进行系统评价的能力。
课程目标2:具备化工过程相关的设备设计、自动控制方案配置、并通过使用新的化学反应工程、分离技术、强化能量传递和热量传递以及物料传输过程中的创新技术,实现对化工工艺过程的强化和优化。
课程目标3:能够利用现代设计方法对工艺过程进行过程模拟,并能够对结果进行系统评价和优化,以工艺流程图(物料流程图PF&D图和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PI&D图),车间设备布置图、管路布置图、厂区布置图、设备条件图等形式体现工艺设计和优化的结果。
课程目标4:了解国家和各地区对相关对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和生态保护相关的政策法规,对化工工艺过程所涉及的环境污染物、健康危害和人身危害因素作系统的风险分析和评估,在化工工艺设计中,为环境保护、安全生产、人身健康和防护做出相应的系统设计和优化。
课程目标5:通过对工厂设计、厂区设计、公用工程设计以及化工工艺过程设计相关原则的系统了解,理解设计过程中,能量综合利用、废弃物排放和治理、人身安全防护等相关原则,并能够在具体的设计方案优化中得以体现。
《化工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化工原理》课程教学大纲合用专业:工艺类专业有化学工程工艺、应用化学、环境工程、制药工程、生物工程、食品工程、轻化工工程,非工艺专业有工份子材料、安全工程、生物技术、过程装备与控制;对非工艺类专业,带*部份不做要求,也可根据专业特点选择下册中的气体吸收和塔设备等部分。
课程性质:技术基础课一、目的及任务学时数: 120/80 学时学分: 7.5/5 学分第一部份教学基本要求化工原理是化学工程与工艺及相关专业最重要的技术基础课之一。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系统地获得:‘三传’的基本概念;各单元操作的原理、典型设备的结构、工艺尺寸计算、设备选型与校核和工程学科的研究方法。
培养学生的工程观念、分析和解决单元操作中各种问题的能力。
突出课程的实践性,使学生受到利用自然科学的基本原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初步训练,提高学生的定量运算能力、实验技能、设计能力、单元操作的分析与调节能力。
二、本课程的先行课程数学、普通物理、物理化学、计算方法、化工设备设计基础。
三、各章节具体内容要求绪论掌握的内容:1、掌握单位换算方法;2、掌握物、热衡算的原则以及衡算的方法和步骤。
熟悉的内容:1、熟悉单元操作的概念及其在化工过程中的地位。
了解的内容:1、了解化工原理的目的、任务、化学工程的发展简史;2、了解过程速率、平衡关系。
第一章流体流动掌握的内容:1、流体的密度和粘度的定义、单位、影响因素及数据获取;2、压强的定义、表达方法、单位换算;3、流体静力学方程、连续性方程、柏努利方程及其应用; 4、流体的流动类型及其判断、蕾诺准数的物理意义、计算;5、流体阻力产生的原因、流体在管内流动的机械能损失计算;6、管路的分类、简单管路计算及输送能力核算;7、液柱式压差计、测速管、孔板流量计和转子流量计的工作原理、基本结构、安装要求和计算;8、因次分析的目的、意义、原理、方法、步骤;熟悉的内容:1、流体的连续性和压缩性,定常态流动与非定常态流动;2、层流与湍流的特征;3、圆管内流速分布公式及应用;4、Hagon-Poiseeuill方e程推导和应用;5、复杂管路计算的要点;6、正确使用各种数据图表;了解的内容:1、牛顿粘性定律,牛顿流体与非牛顿流体;2、边界层的概念、边界层的发展、层流底层、边界层分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化工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课程教学大纲化学化工学院化工系编制2010年目录1.《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3)2.《有机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18)3.《物理化学Ⅱ》课程教学大纲 (21)4.《物理化学Ⅱ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38)5.《化工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43)6.《化工原理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56)7.《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课程教学大纲 (59)8.《计算机在化工中的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66)9.《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69)10.《高等有机合成》课程教学大纲 (92)11.《胶体与界面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96)12.《仪器分析Ⅱ》课程教学大纲 (101)13.《高分子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110)14.《化学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 (120)15.《化工热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124)16.《化学反应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138)17.《化工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148)18.《化工制图》课程教学大纲 (152)19.《化工专业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162)20.《化工仪表及自动化》课程教学大纲 (164)21.《化工设备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175)22.《化工综合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178)23.精细有机合成》课程教学大纲 (181)24.《精细化工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 (193)25.《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大纲 (197)26.《文献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212)27.《分离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219)28.《化工系统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225)29.《化工安全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229)30.《工业催化》课程教学大纲 (234)31.《表面活性剂》课程教学大纲 (241)32.《涂料与胶粘剂》课程教学大纲 (254)33.《食品与饲料添加剂》课程教学大纲 (269)34.《日用化学品》课程教学大纲 (277)35.《染料与颜料》课程教学大纲 (290)36.化工制药》课程教学大纲 (298)37.《精细化学品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303)38.《市场营销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307)39.《企业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314)40.《化工技术经济》课程教学大纲 (321)41.《绿色化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334)42.《化工环境工程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337)43.《化工产品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345)44.《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认识实习》教学大纲 (348)45.《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金工实习》教学大纲 (350)46.《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生产实习》教学大纲 (352)47.《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毕业实习》教学大纲 (355)《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课程名称:有机化学英文名称:organic chemistry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学时:72学分:4适用对象:化学与化工学院各专业考核方式:考试(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先修课程: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二、课程简介中文简介: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来源、组成、结构、合成方法、性能、应用以及有关理论的一门化学基础课。
是以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等学科基础课为基础,并为有机化学实验、生物化学、天然产物化学、天然高分子化学、精细有机合成及实验、有机结构分析、波谱分析和生物有机化学等其它学科基础课以及精细化学品化学、化妆品学、食品添加剂和环境化学等专业课打基础。
英文简介:Organic chemistry is a chemistry basic subject in which carbon compounds are researched on their sources、constitutes、constructions、reaction and properties、synthesis and uses。
Inorganic chemistry and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 the basics of the anic chemistry serves as a base of some major base and major courses such as biochemisty、synthesis of fine chemicals、organic structural analysis、organic spectrometry 、bio-organic chemistry 、natural product chemistry 、natural polymers chemistry、chemistry of fine chemicals、environmental chemistry etc。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有机化学是化学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应用化学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各类重要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物理性质、主要化学反应和制备方法;初步掌握各类重要有机化合物结构与性质的关系以及典型反应历程;掌握各种异构现象,了解反应中的立体化学;了解重要天然产物的基本知识。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绪论(一)目的与要求1.明确本章的知识点有:有机化学与有机化合物;共价键和分子结构;有机反应的活性中间体;有机反应的酸和碱;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2.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定义、特性和研究程序,有机化学发展简史,有机化学的任务和作用。
在无机化学的基础上进一步熟悉价键理论、杂化轨道理论、分子轨道理论、共价键的键参数共价键的断裂方式和Lewis酸碱理论。
3.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内在联系。
熟悉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有机反应的类型和有机反应的活性中间体的结构。
(二)教学内容第一节1.主要内容:有机化学发展简史,有机化合物的特性和研究程序,有机化学的任务和作用。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有机化学与机化合物的定义、特性和研究程序。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明确学习有机化学的目的,并对有机化学课程的性质及特征有一个简单的了解。
第二节1.主要内容: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征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在无机化学的基础上进一步熟悉价键理论、杂化轨道理论、共价键的键参数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在掌握了共价键理论的基础上,熟悉有机化合物典型的三维立体结构、平面结构和线形结构形成特点。
并建立清晰的形象思维能力。
了解结构与性质的辨证关系。
第三节1.主要内容:有机反应中共价键的断裂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共价键的断裂的类型;碳自由基、碳正离子和碳负离子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碳自由基、碳正离子和碳负离子的立体结构及影响其稳定性的因素。
第四节1.主要内容:有机反应的酸和碱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路易斯酸碱理论。
路易斯酸和路易斯碱的定义。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熟练指出化合物属于路易斯酸还是路易斯碱(三)课后练习p18:1—2;1—3;1—6。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媒体加简单的模型;通过例题和课堂练习题进行课堂讨论;给出论文题目查阅文献(1.查阅有关书籍和文献,了解有机化学的发展史和趋势。
2.对某一著名有机化学家的生平作简介)进行调查研究。
第二章饱和烃(一)目的与要求1.明确本章的知识点:烷烃的命名;分子结构、结构异构和构象异构;烷烃的物理性质;烷烃的化学反应。
环烷烃的分类和命名;单环烷烃的分子结构和同分异构;单环烷烃的物理性质和化学反应。
2.掌握烷烃系统命名。
熟悉烷烃的分子结构、结构特点和结构异构。
初步掌握构象的定义、表示方法、乙烷和丁烷及其相关化合物的代表性构象和稳定构象。
掌握卤代反应及自由基取代反应历程。
掌握环烷烃的分类和单环、双环烷烃的命名。
熟悉单环烷烃的分子结构。
掌握单环烷烃的结构异构、顺反异构及命名。
掌握环己烷椅式和船式两种代表性构象的表示方法,环己烷和取代环己烷的稳定构象及优势构象。
掌握环烷烃小环的催化加氢、加溴、加溴化氢等反应及环丙烷衍生物开环反应的区域选择性。
3.了解转动能垒、旋转角、扭转张力和非键张力的概念;理解烷烃的物理性质及其与结构的关系。
了解键的离解能、燃烧热、生成热和平均键能的概念及与有机物稳定性的关系。
了解张力学说。
了解其它环烷烃的构象。
(二)教学内容第一节1.主要内容:链烷烃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链烷烃IUPAC命名法;构造异构;构象异构;自由基型取代反应机理。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烷烃系统命名。
熟悉烷烃的分子的立体结构、结构特点和结构异构。
通过对自由基型取代反应机理的掌握,能够正确写出烷烃卤代反应的主产物。
第二节1.主要内容:环烷烃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单环烷烃和双环烷烃IUPAC命名法;环烷烃的顺反异构;环己烷和取代环己烷的稳定构象。
环烷烃小环的催化加氢、加溴、加溴化氢等反应及环丙烷衍生物开环反应的区域选择性。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环烷烃系统命名。
熟练书写环己烷和取代环己烷的稳定构象。
正确判断出环烷烃小环开环反应的主产物。
(三)课后练习p41:2-2,2-3,2-7,2-9,2-10(四)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媒体加板书引导学生课前预习一讲三练(精讲教学内容加例题、课堂练习和课后练习)第三章对映异构(一)目的与要求1.明确本章的知识点:旋光活性与手征性;基团的―次序规则‖;含手性碳原子的链状化合物的旋光异构现象;碳环化合物的旋光异构现象;旋光异构体的性质。
2.初步掌握手性分子、手性碳原子、对映异构体、非对映异构体、外消旋体、内消旋体等含义。
掌握旋光异构体相对构型和绝对构型的表示方法和命名。
3.了解偏振光、旋光性物质和比旋光度。
了解旋光异构体的性质。
(二)教学内容第一节1.主要内容:对映异构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对映异构现象;手性;手性分子;旋光活性;旋光度;比旋光度。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熟练判断出手性分子和非手性分子;掌握手性分子与旋光活性的关系。
第二节1.主要内容:含一个手性碳原子的对映异构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手性碳原子;含一个手性碳原子的对映异构体构型的表示方法及其命名;外消旋体;基团的―次序规则‖;旋光异构体的性质。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熟练运用Fischer投影式表示对映异构体构型;并用相对命名和绝对命名法标注构型。
第三节1.主要内容:含两个手性碳原子的对映异构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相同手性碳原子;不同手性碳原子;含两个手性碳原子的旋光异构体构型的表示方法及其命名;非对映异构体;内消旋体。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熟练运用Fischer投影式表示对映异构体构型;并用相对命名和绝对命名法标注构型。
第四节1.主要内容:单环化合物的对映异构2.基本知识点:单环化合物手性分子的的结构特点、判别、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