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传染病管理规定
传染病防控管理制度医院

一、目的与依据为加强医院传染病防控工作,保障患者、医务人员及医院员工的健康与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医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责任与分工1. 医院成立传染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实施、监督传染病防控工作。
2. 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均为传染病防控责任人员,应严格执行本制度。
3. 各科室设立传染病防控专员,负责本科室的传染病防控工作。
三、传染病防控措施1. 预防措施(1)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体医务人员及患者对传染病的认识。
(2)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加强医务人员、患者及家属的手卫生培训。
(3)加强医院环境卫生管理,定期对病房、走廊、洗手间等区域进行消毒。
(4)对疑似或确诊传染病患者进行隔离治疗,防止疫情扩散。
2. 报告与监测(1)严格执行传染病报告制度,责任报告人发现传染病病例后,立即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在规定时间内上报。
(2)加强传染病监测,对重点传染病开展定期监测,及时掌握疫情动态。
(3)加强流行病学调查,对疑似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查找疫情源头。
3. 应急处置(1)发现传染病疫情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疫情。
(2)根据疫情严重程度,及时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配合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处置。
(3)对确诊传染病患者,及时进行隔离治疗,防止疫情扩散。
四、培训与考核1. 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提高其防控能力。
2. 对传染病防控工作进行考核,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五、附则1. 本制度由医院传染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原有规定与本制度不一致的,以本制度为准。
通过实施本制度,医院将进一步加强传染病防控工作,为患者、医务人员及医院员工创造一个安全、健康的就医环境。
医院传染病管理制度_转诊

一、引言传染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疫情是医疗机构的重要职责。
为规范传染病管理工作,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我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有关法律法规,制定了本制度。
二、传染病管理制度1. 医院成立传染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传染病防治工作的全面领导和协调。
2. 医院设立传染病预检分诊点,对发热病人进行体温检测,引导发热病人到发热门诊诊室进行初诊。
3. 医院对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立即采取隔离措施,并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4. 医院严格执行传染病报告制度,对发现的传染病病例及时上报。
5. 医院定期开展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传染病的认识和防治能力。
6. 医院加强医院感染防控工作,防止院内交叉感染。
三、传染病转诊制度1. 医院不具备传染病救治能力的,应及时将病人转诊至当地传染病医院。
2. 转诊程序:接诊科室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例,应立即报告医院传染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经领导小组评估后,决定转诊。
3. 转诊要求:(1)转诊前,接诊科室应做好传染病病人的隔离、消毒工作。
(2)转诊途中,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传染病传播。
(3)转诊后,接诊科室应与转诊医院保持联系,及时了解病人病情变化。
4. 传染病转诊流程:(1)接诊科室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例,立即报告医院传染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
(2)领导小组评估病情,决定转诊。
(3)接诊科室与转诊医院联系,告知病人病情及转诊事宜。
(4)病人转诊至转诊医院。
(5)接诊科室与转诊医院保持联系,了解病人病情变化。
四、总结医院传染病管理制度与转诊制度的实施,有助于提高我院传染病防治能力,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我院将继续加强传染病防治工作,为构建健康中国贡献力量。
医院传染病预防管理制度

一、目的为了加强医院传染病的预防和管理,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院所有医务人员、工作人员及就诊患者。
三、职责1. 医院传染病预防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全院的传染病预防工作。
2. 传染病科负责制定传染病预防方案,组织实施传染病预防措施。
3. 医院感染控制科负责监督、检查、指导全院的传染病预防工作。
4. 各科室负责人负责本科室的传染病预防工作,确保各项预防措施落实到位。
5. 医务人员负责遵守传染病防治法规,严格执行各项预防措施。
四、预防措施1. 传染病监测:建立传染病监测制度,定期对传染病疫情进行监测,及时发现、报告、处理传染病疫情。
2. 预防接种:按照国家规定,为就诊患者提供疫苗接种服务,提高人群免疫力。
3. 传染病隔离:对疑似或确诊传染病患者,按照规定进行隔离治疗,防止疾病传播。
4. 医疗废物处理:严格执行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输、处置等规定,防止医疗废物污染环境。
5. 环境卫生:加强医院环境卫生管理,定期进行消毒、杀虫、灭鼠等灭源措施。
6. 医务人员培训: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传染病防治能力。
7. 患者健康教育:开展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提高患者自我防护意识。
五、疫情报告1. 责任报告人发现传染病疫情,应立即向医院感染控制科报告。
2. 医院感染控制科接到报告后,应立即进行调查、核实,并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3. 对瞒报、迟报、谎报传染病疫情的,依法予以追究责任。
六、监督检查1. 医院感染控制科定期对全院传染病预防工作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各项预防措施落实到位。
2. 对违反传染病防治法规的行为,依法予以查处。
七、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 本制度由医院感染控制科负责解释。
3. 本制度如与国家法律法规相抵触,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
医院传染病各项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传播和流行,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传染病责任报告人1. 执行职务的医疗保健人员、卫生防疫人员为传染病责任报告人。
2. 责任报告人应熟悉传染病防治法律法规,掌握传染病防治知识,具备传染病诊断、报告和处理能力。
三、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1. 责任报告人发现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时,应立即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在规定时间内通过网络直报或电话报告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 发现甲类传染病、乙类传染病中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炭疽、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传染病时,应在2小时内报告。
3. 责任报告人发现传染病疫情时,应立即采取隔离、消毒等措施,防止疫情扩散。
四、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1. 门诊设立传染病预检分诊台,对疑似传染病病人进行初步筛查,确保传染病病人得到及时隔离治疗。
2. 预检分诊人员应熟悉传染病防治知识,掌握传染病诊断标准,对疑似传染病病人进行正确分诊。
五、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1. 传染病病人与非传染病病人应分开安置,同类传染病病人相对集中,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
2. 传染病病人所在病室应定时通风换气,每周空气消毒一次,地面应湿式清扫,遇污染时即刻消毒,每月大扫除一次。
3. 病人床单位、医疗器械、物品等应按规定进行消毒处理。
六、传染病病人管理1. 传染病病人应严格执行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
2. 传染病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后,床单位须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3. 加强传染病病人心理护理,做好健康教育,提高病人自我防护意识。
七、传染病宣传教育1. 定期开展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传染病防治水平。
2. 利用宣传栏、网络等多种形式,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提高群众自我防护意识。
八、传染病资料管理1. 传染病资料应妥善保管,确保资料完整、准确、安全。
2. 传染病资料应按规定期限保存,定期进行整理归档。
医院传染病管理制度最新版

医院传染病管理制度最新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医院传染病管理工作,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提高医院传染病防控水平,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的所有传染病管理工作。
第三条医院传染病管理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科学管理、依法防治的原则。
第四条医院传染病管理工作应该与相关单位的传染病管理工作有机结合,形成工作合力。
第五条医院应当健全传染病管理制度、完善传染病防控能力,保证医院传染病防控工作的有效开展。
第二章组织体系第六条医院应当设置传染病防控管理部门或者由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传染病防控管理工作。
第七条医院应当设立传染病管理委员会,制定传染病防控规划、政策、制度和方案,落实传染病预防、监测、报告和处置责任。
第八条医院应当设立传染病防控专家组,负责指导医院传染病防控工作。
第九条医院应当设立传染病检测实验室,做好传染病的检测工作。
第三章传染病监测第十条医院应当建立传染病监测系统,对医院内的传染病疫情进行持续、有效监测。
第十一条医院应当落实传染病病例登记报告制度,确保发现传染病病例的及时报告。
第十二条医院应当加强传染病病例的溯源追查和登记,做好密切接触者的监测和隔离工作。
第四章传染病防控第十三条医院应当建立传染病防控管理制度,做好传染病的防控工作。
第十四条医院应当制定传染病应急预案,明确传染病防控的处置流程和责任分工。
第十五条医院应当做好医疗废物的分类、包装、标识、转运、处置工作,确保医疗废物不成为传染病的传播源。
第十六条医院应当加强医院环境清洁消毒工作,保持医疗环境的卫生和整洁。
第十七条医院应当做好职工的传染病防护工作,提高职工的健康防护意识。
第五章传染病处置第十八条医院传染病病例的确诊和治疗应当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世界卫生组织的相关规定进行。
第十九条医院应当做好传染病病例的隔离治疗工作,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第二十条医院应当做好疫情的处置工作,严格控制传染病的传播渠道,保证医院的正常秩序。
医院传染病管理制度全文

一、总则为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在医院内的传播,保障患者、医护人员及医院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制度。
二、传染病分类及报告1. 医院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的传染病名录执行。
2. 医院内的传染病报告实行责任报告人制度,责任报告人为执行职务的医疗保健人员、卫生防疫人员。
3. 责任报告人发现传染病患者、疑似患者及病原携带者,应立即填写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疫情网络直报,并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4. 责任报告人发现以下传染病时,应在2小时内报告:(1)甲类传染病:霍乱、鼠疫、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天花等。
(2)乙类传染病中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炭疽、高致病性禽流感、炭疽等。
5. 责任报告人发现以下传染病时,应在24小时内报告:(1)乙类传染病: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狂犬病、肺结核、猩红热、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等。
(2)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水痘、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等。
三、传染病防治措施1.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对传染病患者实行分类隔离,防止交叉感染。
2. 加强病房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流通,每周空气消毒一次。
3. 定期对医疗器械、病房、卫生间等场所进行消毒,防止病原体传播。
4. 加强对传染病患者的护理和观察,及时发现病情变化,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5. 加强传染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自我防护意识。
四、传染病疫情管理1. 医院设立传染病管理办公室,负责传染病疫情管理工作。
2. 传染病管理办公室负责收集、汇总、分析传染病疫情信息,定期向医院领导汇报。
3. 医院建立健全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确保疫情报告及时、准确、完整。
4. 医院定期开展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提高医护人员和医院工作人员的传染病防治意识和能力。
五、责任追究1. 医院工作人员违反本制度,导致传染病传播的,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三甲医院传染病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加强我院传染病防治工作,提高传染病报告质量,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责任报告人1. 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卫生防疫人员为传染病责任报告人。
2. 责任报告人应具备传染病防治知识和技能,熟悉本制度及相关法律法规。
三、传染病报告范围1. 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
2. 乙类传染病: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等。
3. 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手足口病、麻风病、狂犬病等。
4. 其他需报告的传染病:根据国家和地方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需报告的传染病。
四、传染病报告程序1. 首诊医生或执行职务的人员在首次诊断传染病病人后,应立即填写传染病报告卡。
2. 责任报告人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人时,应在2小时内以最快通讯方式向防保科报告,并同时报出传染病报告卡。
3. 防保科应在接到报告后,2小时内通过网络直报,并电话报告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4.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在接到报告后,及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情处理。
五、传染病疫情报告时限1. 甲类传染病:城镇2小时内、农村6小时内。
2. 乙类传染病:城镇12小时内、农村24小时内。
3. 丙类传染病:24小时内。
4. 其他需报告的传染病:根据国家和地方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
六、传染病疫情报告要求1. 传染病报告卡填写准确、完整、字迹清楚。
2. 传染病报告信息真实、可靠。
3. 责任报告人不得瞒报、缓报、谎报传染病疫情。
七、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1. 各科室应建立门诊日志、住院登记簿和传染病疫情登记簿。
2. 责任报告人应定期对传染病报告卡进行审核、汇总,并及时上报。
3. 防保科应定期对传染病报告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八、奖励与处罚1. 对在传染病防治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医院传染病管理制度范本(3篇)

医院传染病管理制度范本XX医院传染病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医院传染病的防控工作,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XX医院全体医务人员以及与医院相关的其他工作人员。
第三条医院传染病的管理工作应遵循科学、规范、严谨、权威的原则。
第四条医院传染病管理的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减少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并及时响应和处理传染病事件。
第五条医务人员应加强自身健康管理,遵守医院传染病预防控制的各项规定。
第二章传染病的分类与报告第六条传染病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规定分类。
第七条医务人员应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及时报告任何可能发生的传染病。
第八条医院应建立健全传染病的报告系统,确保及时、准确地上报传染病信息。
第三章传染病防控措施第九条医院应建立院内传染病预防控制领导机构,明确责任分工。
第十条医院应定期组织医务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控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防控意识和技能。
第十一条医院应建立完善的环境清洁消毒制度,确保医院环境的卫生安全。
第十二条医院应加强感染源的管理,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传染源的传播。
第十三条医院应加强患者管理,做好患者的隔离和治疗工作。
第十四条医院应建立传染病的监测与控制机制,及时发现和隔离患者,防止传染病的扩散。
第四章传染病事件的应急处理第十五条医院应建立健全的传染病应急处理机制,及时应对传染病事件。
第十六条医院应制定传染病事件的应急预案,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行动方案。
第十七条医务人员在传染病事件处理过程中应遵循相关规定,积极配合应急组织的工作。
第五章法律责任第十八条对违反本制度的医务人员,医院将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
第六章附则第十九条本制度由医院相关部门负责解释和修订。
第二十条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生效。
(以上仅为范文,具体内容还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完善)医院传染病管理制度范本(2)一、目的与依据为了保障医院患者与职工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加强医院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制定本管理制度。
本制度的制定依据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及国家和地方政府的规章制度。
医院传染病管理制度范文(4篇)

医院传染病管理制度范文【医院传染病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患者和员工的健康安全,防止传染病的传播和蔓延,本制度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了医院传染病的管理要求和措施。
第二章传染病预防控制第二条医院应建立健全传染病预防控制体系,明确各种传染病的预防、检测、报告和处理流程。
第三条医院应定期组织传染病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传染病防控意识和知识水平。
第四条医院应加强感染源的管控,对可能带有传染病病原体的人员、物品、环境等进行管理。
第五条医院应加强手卫生、环境清洁和消毒工作,保持医院环境的卫生安全。
第六条医院应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健康检查,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
第七条医院应建立传染病防控的监测和报告制度,及时发现和报告传染病疫情。
第八条医院应配备必要的传染病防控设施和装备,确保及时有效的传染病防控措施得以实施。
第三章传染病疫情处理第九条一旦发现有传染病疫情,医院应立即采取控制措施,对患者进行隔离治疗,对已感染人员进行及时处理。
第十条医院应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传染病疫情,配合相关部门进行疫情调查和处理工作。
第十一条医院应根据传染病疫情的情况,采取必要的紧急措施,防止传染病的扩散和蔓延。
第十二条医院应及时向患者和员工提供必要的传染病防控指导,加强宣传教育,减少感染风险。
第四章传染病防控责任第十三条医院总经理负责医院传染病管理工作的领导和组织实施。
第十四条医务人员应主动遵守传染病防控制度,严格执行相关防控措施。
第十五条各部门和科室负责本部门传染病的防控工作,制定具体的防控措施和计划。
第十六条相关人员应负责传染病的监测、报告和处置工作,及时汇报传染病疫情,配合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和处理。
第十七条医院监察部门应加强对传染病防控工作的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整改意见。
第五章罚则第十八条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医院将根据情节轻重进行相应的处罚,严重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第六章附则第十九条本制度由医院负责解释和修订。
第二十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医院传染病预防及管理制度

一、引言传染病作为一种常见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等特点,对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活造成严重威胁。
医院作为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场所,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尤为重要。
为加强医院传染病预防及管理,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特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1. 医院成立传染病预防控制领导小组,负责制定、修订传染病预防及管理制度,监督各科室执行情况。
2. 医院设立传染病预防控制办公室,负责具体实施传染病预防及管理工作。
3. 各科室设立传染病预防控制小组,负责本科室的传染病预防及管理工作。
三、传染病预防措施1.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医院应定期对病房、手术室、检验科、消毒供应中心等场所进行消毒处理,确保环境清洁、卫生。
2. 加强医务人员培训: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提高其防治意识和能力。
3. 做好传染病监测与报告:各科室应按照规定及时报告传染病病例,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4. 严格病人管理:对传染病病人实行隔离治疗,防止交叉感染。
对疑似病人进行隔离观察,待确诊后及时处理。
5. 加强病人就诊管理:严格执行预检分诊制度,对发热、咳嗽等疑似传染病病人进行隔离观察,并引导其到相应科室就诊。
6. 严格环境卫生管理:加强医院环境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减少细菌、病毒滋生。
7. 做好健康教育:通过宣传栏、讲座等形式,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提高群众自我防护意识。
四、传染病管理制度1. 医院应建立健全传染病防治工作制度,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
2. 医院应制定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明确报告范围、时限和程序。
3. 医院应建立传染病预防控制应急预案,确保在发生传染病疫情时能够迅速响应。
4. 医院应定期开展传染病防治工作检查,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五、奖惩措施1. 对在传染病预防及管理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对违反传染病防治规定,造成传染病传播的单位和个人,依法予以处理。
六、附则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由医院传染病预防控制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医院传染病管理规定

医院传染病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为规范医院传染病管理,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章传染病管理措施第一条医院应建立传染病管理领导机构,负责制定和实施传染病控制政策,监督传染病防控工作。
第二条医院需制定传染病防控技术指南,明确各类传染病的预防措施、隔离措施、消毒措施等,确保医务人员正确执行。
第三条医院应加强传染病检测技术和设备的投入,建立并完善传染病实验室,提升传染病的检测效率和准确性。
第四条医院应建立传染病报告制度,对属于法定传染病的病例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并做好相应的随访工作。
第三章患者管理措施第五条医院应建立健全患者登记制度,记录患者的个人信息、病史和接触史等,并及时更新和汇总相关数据。
第六条医院要对患者进行分诊,明确传染病患者的诊治区域,设置相应的隔离病区,以防止传染病的扩散。
第七条医院应做好患者的护理工作,特别是传染病患者的护理须符合相关规定和标准,确保医务人员和其他患者的安全。
第八条医院应加强传染病病例的追踪和随访,对患者及时了解病情发展,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减少传染风险。
第四章医务人员管理措施第九条医院应加强医务人员的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提高其传染病防控意识和技能,确保操作规范和安全。
第十条医务人员应定期进行体检,特别是接触传染病患者的人员,必须按规定进行传染病的筛查和检测。
第十一条医务人员在医疗过程中应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如口罩、手套、隔离服等,并做好正确使用和处理。
第十二条医务人员应加强手卫生和环境卫生,定期洗手、消毒工作,保持医院环境的清洁和卫生。
第五章设备和环境管理措施第十三条医院应根据传染病的特点和传播途径,合理设置隔离病房,确保传染病的有效隔离和治疗。
第十四条医院应保证相关设备和器材的清洁和消毒,特别是一次性用品的使用要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
第十五条医院要做好医疗废物的分类、储存、运输和处理工作,确保废物不对环境和人员造成传染风险。
第十六条医院应定期对空气、水质和环境进行检测,及时发现和处理传染病的潜在风险和问题。
医院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5篇)

医院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一、传染病疫情信息监测(一)我院承担责任范围内传染病疫情信息的监测、报告任务,我院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均为责任报告人。
(二)传染病疫情报告执行首诊负责制。
谁发现、谁报告,疫情管理实行责任追究。
(三)医院在门、急诊设立预检分诊点,对发热、疱疹和腹泻病人进行预检、登记、分诊,及时监测、分诊传染病患者。
(四)传染病专职员随时通过院内信息化系统进行传染病疫情主动监测,另设专人对疫苗针对传染病进行主动和被动监测。
二、传染病疫情报告:(一)《____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报告的传染病。
1、《____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报告的传染病分为甲类(____种)、乙类(____种)和丙类(____种)。
甲类。
鼠疫、____。
乙类。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____、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人感染h7n9禽流感。
丙类。
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____、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
2、国家卫生计生委决定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传染病和按照甲类管理开展应急监测报告的其他传染病。
3、省级人民政府决定按照乙类、丙类管理的其他地方性传染病:软下疳、性病性淋巴肉芽肿、尖锐湿疣、结核性胸膜炎等和其他爆发、流行或原因不明的传染病。
4、不明原因肺炎和不明原因死亡病例。
5、群体性疾病、疑似或确诊的罕见传染病及在同一单位、同一地点和同一家庭发现三例以上的传染病例。
(二)报告时限1.报告时限的计算。
以检验科(或放射科)阳性结果确定时间或门诊日志、病历等记录的诊断时间为起始时间,以网络直报系统的录卡时间为截止时间。
医院传染病防治各种制度

医院传染病防治各种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医院传染病防治工作,提高医院传染病防治管理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我院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传染病防治的法律法规,严格执行本制度,确保各项措施的落实。
第三条我院传染病防治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建立科学、严密的监测预警体系,提高传染病防治能力。
第四条我院传染病防治工作实行院长负责制,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建立健全传染病防治工作责任制。
第二章组织管理第五条成立医院传染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院长担任,副组长及成员由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
领导小组负责医院传染病防治工作的组织领导,研究解决传染病防治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第六条设立医院传染病防治管理办公室,挂靠在我院感染管理科,负责日常管理工作。
传染病防治管理办公室职责如下:(一)组织实施国家传染病防治法律法规和政策;(二)制定医院传染病防治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三)组织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培训和宣传教育;(四)开展传染病防治工作的监督检查和指导;(五)组织传染病疫情信息的收集、报告和分析;(六)协调各部门共同做好传染病防治工作。
第七条各部门职责:(一)医务科:负责传染病医疗救治工作的组织协调,制定医疗救治方案,组织救治力量的调配。
(二)感染管理科:负责传染病疫情监测、报告,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培训和宣传教育,传染病防治工作的监督检查和指导。
(三)预防保健科:负责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的组织协调,制定预防控制方案,组织预防控制措施的实施。
(四)护理部:负责传染病患者的护理工作,落实传染病患者的隔离措施。
(五)院感科:负责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协助感染管理科做好传染病防治工作。
(六)后勤保障部门:负责传染病防治设施的建设和维护,提供必要的物资保障。
第三章预防控制第八条预防为主,加强疫情监测。
感染管理科要加强对传染病的监测,及时发现疫情,做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医院传染病八项管理制度

一、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1. 医院设立传染病疫情报告办公室,负责全院传染病疫情的报告、登记、统计和上报工作。
2. 医院所有医务人员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相关法规,严格执行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3. 发现传染病病例或疑似病例,必须在2小时内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通过疫情网络直报至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4. 责任报告人应确保报告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不得漏报、迟报、瞒报。
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1. 医院设立传染病预检分诊点,对所有就诊患者进行传染病预检、分诊。
2. 预检分诊人员应熟悉传染病症状和体征,对疑似传染病患者应立即隔离,并报告感染管理科。
3. 感染性疾病科专门收治传染病患者,其他科室不得私自收治传染病患者。
三、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1. 医院应建立健全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
2. 感染性疾病科应定期进行消毒,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降低感染风险。
3. 病人床单位、医疗器械、卫生材料等应按规定进行消毒处理。
四、传染病病人管理制度1. 传染病患者应实行单间隔离治疗,禁止与其他患者接触。
2. 医院应加强对传染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自我防护意识。
3. 严格执行陪护探视制度,限制陪护人数,确保传染病不传播。
五、传染病医疗废物管理制度1. 医院应建立健全传染病医疗废物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和处理。
2. 传染病医疗废物应使用专用包装,标明传染病种类,防止交叉感染。
3. 传染病医疗废物运送人员应穿戴防护用品,确保自身安全。
六、传染病健康教育制度1. 医院应定期开展传染病健康教育,提高医务人员和患者对传染病的认识。
2. 通过宣传栏、讲座、宣传资料等形式,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
3. 鼓励患者积极参与传染病防治,提高自我防护能力。
七、传染病疫情信息管理制度1. 医院应建立健全传染病疫情信息管理制度,确保信息准确、及时、完整。
2. 定期对传染病疫情信息进行汇总、分析,为传染病防治提供依据。
医院里的传染病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传播和流行,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传染病监测与报告1. 医院设立传染病监测办公室,负责传染病监测、报告、处置等工作。
2. 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必须按照规定及时、如实报告传染病疫情信息,不得瞒报、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瞒报、缓报、谎报。
3. 传染病疫情报告分为以下几种情况:(1)首次诊断传染病病人后,责任报告人应立即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在24小时内通过网络直报。
(2)检验科、放射科发现病人异常检验结果时,应做好登记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及时上报。
(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甲类传染病、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肺炭疽、脊髓灰质炎、甲型H1N1流感的病人和疑似病人,应立即电话报告防保科,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进行上报,疫情报告人员应在2小时内通过网络直报,同时电话报告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4)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应于24小时内通过网络直报。
4. 传染病疫情报告实行责任制,责任报告人需对报告信息的真实性负责。
三、传染病防治与隔离1. 医院应设立传染病隔离病区,严格按照传染病防治要求进行管理。
2. 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同类感染病人相对集中,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
3. 病室内应定时通风换气,每周空气消毒一次,地面应湿式清扫,遇污染时即刻消毒,每月大扫除一次。
4. 病人床单、被套、枕套每周更换一次,枕芯、棉褥、床垫定期消毒。
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及时更换,并装入红色塑料袋,禁止在病房、走廊清点更换下来物品。
5. 病床应湿式清扫,一床一套(巾),床头柜应一桌一抹布,用后均需消毒。
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后,床单位须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6. 弯盘、体温计等用后立即消毒处理。
7. 加强各类监护仪器设备、卫生材料等清洁与消毒管理。
医院传染病管理制度(三篇)

医院传染病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医院传染病管理工作,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安全,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的各级传染病预防控制部门及相关工作人员。
第三条医院传染病管理工作必须张贴并公示本制度。
第四条医院传染病管理工作必须遵守以下原则: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管理,全员参与;科学管理,依法治理;社会共治,责任共担。
第五条医院传染病管理工作的目标是:提高医院传染病防控工作水平,减少传染病发生和传播风险,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身体健康和安全。
第二章传染病监测与报告第六条医院传染病监测工作应当建立健全制度,及时掌握医院内传染病发生的情况。
第七条医院传染病监测工作的内容包括:病例监测、病原体检测、感染源调查等。
第八条医院传染病监测工作应当配备专门的监测人员,定期进行监测统计分析,并报告给相关部门。
第九条医院内发生的疑似或确诊传染病病例必须立即向医院传染病预防控制部门报告。
第十条医院传染病预防控制部门收到传染病病例报告后,应当立即采取措施,进行病例调查和防控措施的实施。
第十一条医院应当定期向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传染病预防控制部门报告传染病的发生情况和防控工作情况。
第三章传染病防控措施第十二条医院应当建立传染病管理责任制和相应的传染病防控措施。
第十三条医院应当加强重点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对病毒性肝炎、结核病、艾滋病等进行特殊防控。
第十四条医院应当健全医疗废物管理制度,确保医疗废物的规范处理和安全排放。
第十五条医院应当加强医院内部环境的消毒与清洁工作,保持医院环境的良好卫生状态。
第十六条医院应当加强对医疗器械和设备的消毒和管理,确保医疗器械和设备的安全和清洁。
第十七条医院应当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传染病防控意识和能力。
第十八条医院应当建立传染病防控的医院感染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传染病的信息化管理。
第四章传染病应急处置第十九条医院应当建立传染病应急处置预案,并进行定期演练。
医院传染病防控管理制度

医院传染病防控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医院传染病的防控管理,保障医院员工和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任何与传染病防控相关的工作。
第三条本制度中的传染病是指由传染源经过传播途径感染易感人群、引起其中一种感染或致病的疾病。
第四条医院应当制定并实施严格的传染病防控管理制度,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和工作程序。
第五条医院应当加强对医务人员的传染病防控培训,提高他们的防控意识和知识水平。
第六条医院应当定期开展与传染病防控相关的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
第七条医院应当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府的要求,配备必要的传染病防控设施和装备。
第八条医院应当积极与公共卫生部门和其他医疗机构开展合作,共同推进传染病防控工作。
第二章组织机构和职责第九条医院应当设立传染病防控管理机构,负责医院的传染病防控工作。
第十条医院传染病防控管理机构的主要职责包括:(一)制定和修订传染病防控管理制度。
(二)组织和实施传染病防控培训。
(三)开展传染病防控检查和评估。
(四)配备和维护传染病防控设施和装备。
(五)建立传染病防控报告和应急处理制度。
(六)与外部机构进行协作,共同推进传染病防控工作。
第十一条医院传染病防控管理机构由医院领导任命,设立专职或兼职人员负责具体的工作。
第十二条医院领导应当重视传染病防控工作,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和目标,并推动其有效实施。
第十三条医务人员应当按照本制度的要求,认真履行传染病防控工作的职责。
第十四条医务人员在发现传染病病例或疑似病例时,应当及时报告,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隔离和治疗。
第三章培训和教育第十五条医院应当开展传染病防控培训,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一)传染病的基本知识和常见传播途径。
(二)传染病防控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三)传染病防控设施和装备的使用和维护。
(四)传染病防控的法律法规和政府要求。
第十六条医院应当加强传染病防控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提高员工和患者的防控意识。
医院科室传染病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加强医院科室传染病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与传播,保障医护人员和患者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职责分工1. 科室主任:负责科室传染病管理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确保本制度的有效实施。
2. 护士长:协助科室主任负责传染病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负责科室传染病报告、消毒隔离、健康教育等工作。
3. 医护人员:严格执行传染病防治法律法规,积极参与传染病管理工作,提高自身防护意识。
4. 感染管理科:负责全院传染病管理工作的指导、监督和检查,协助科室开展传染病防治工作。
三、传染病管理措施1. 传染病报告(1)医护人员在诊断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时,应立即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及时上报感染管理科。
(2)发现甲类传染病、乙类传染病及国家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传染病时,应在2小时内上报区疾控中心。
2. 消毒隔离(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安置,同类感染病人相对集中。
(2)病室内定时通风换气,每周空气消毒一次,地面湿式清扫,遇污染时即刻消毒。
(3)病人床单、被套、枕套每周更换一次,枕芯、棉褥、床垫定期消毒。
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及时更换,并装入红色塑料袋。
(4)弯盘、体温计等用后立即消毒处理。
3. 预防措施(1)加强科室健康教育,提高医护人员和患者对传染病的认识和防护意识。
(2)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加强个人防护。
(3)严格执行防护用品使用规范,确保防护用品的质量和效果。
四、监督检查1. 感染管理科定期对科室传染病管理工作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 科室主任、护士长定期对传染病管理工作进行总结,分析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3. 对违反传染病管理规定的科室和个人,按照医院相关规定进行处罚。
五、附则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如遇国家法律法规调整,按新规定执行。
医院传染病门诊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传播和流行,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职责1. 传染病门诊医护人员为传染病防治工作的责任主体,应严格执行本制度。
2. 传染病门诊医护人员应具备传染病防治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自身防护意识。
3. 传染病门诊医护人员应主动学习传染病防治相关政策法规,提高依法防治能力。
三、工作流程1. 传染病门诊的设置:传染病门诊应设立在通风良好、独立的位置,与其他区域保持一定距离。
2. 诊疗区域划分:传染病门诊应划分为预检分诊区、诊疗区、隔离区、观察室等。
3. 诊疗流程:(1)预检分诊:患者进入门诊后,预检分诊护士应详细询问患者病史、接触史,初步判断疑似传染病患者,并引导至隔离区。
(2)诊疗:医生根据患者病情,进行详细检查、诊断,制定治疗方案。
(3)隔离:对疑似传染病患者,应在隔离区进行治疗,防止交叉感染。
(4)观察:对传染病患者,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 传染病报告:(1)责任报告人:传染病门诊医护人员为传染病责任报告人。
(2)报告时限:发现疑似传染病患者,城镇2小时内、农村6小时内以最快通讯方式向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3)报告内容:报告患者的基本信息、病情、接触史等。
四、消毒隔离1. 传染病门诊应定期进行消毒,包括空气、地面、物体表面等。
2. 传染病患者的诊疗器械、物品应专用,使用后进行严格消毒。
3. 传染病患者的生活用品、排泄物等应进行无害化处理。
4. 医护人员应按照规定穿戴防护用品,做好个人防护。
五、培训与考核1. 传染病门诊医护人员应定期参加传染病防治培训,提高业务水平。
2. 医院应定期对传染病门诊医护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考核。
六、监督与检查1. 医院应定期对传染病门诊的各项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2. 对传染病防治工作中的违规行为,应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七、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院传染病管理规定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目录传染病疫情管理领导小组传染病管理科工作规范传染病疫情管理制度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传染病疫情报告流程传染病疫情信息网络直报制度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员工作职责传染病疫情自查制度传染病漏报检查制度违反传染病防治法责任追究制度传染病疫情报告奖惩制度重大传染病误报责任追究制度传染病法规知识培训制度医院门诊日志登记规范门诊医生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传染病病例登记和转诊制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制度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肠道门诊工作制度消毒隔离工作制度盘水镇卫生院文件关于成立传染病疫情管理领导小组的通知各科室:为加强传染病疫情监测管理工作,及时、准确、规范上报疫情信息。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经院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成立“传染病疫情监测疫情管理领导小组”。
同时决定:疫情管理由公共卫生站负责,疫情管理员洪福玉,疫情直报员洪福玉。
组长:谢远成副组长:李安玲成员:洪福玉、叶世美、何江丽、谭。
附件:传染病疫情管理领导小组职责盘水镇卫生院2012年1月1月附件:传染病疫情管理领导小组职责:1、负责对全院传染病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每半年对传染病管理工作进行一次检查,根据最新情况制定相应的制度。
2、贯彻执行上级指示,在上级主管部门指导下,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开展工作。
3、制定疫情报告的管理制度、人员职责、报告流程。
4、协调处理本医院在疫情报告中遇到的特殊问题。
5、对疫情报告管理各环节进行监督检查。
6、对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部门和个人进行惩处。
对在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中做出贡献的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
盘水镇卫生院传染病管理工作规范1、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相关法规,以及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制定的有关传染病防治工作的要求和规定。
2、根据国家有关法规和条例,建立和健全医院疫情管理和报告制度,组织制定各项疾病预防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3、做好医院传染病疫情管理和报告工作,负责全院传染病报告卡的收集、审核、上报、订正(查重)工作,定期检查、指导和督促各科室做好医院疫情管理和报告以及死亡病例报告工作。
4、每天分早上和下午两次到科室进行签收传染病疫报卡,并在签收的同时审卡填报内容,保证内容完整;对甲类和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以及某些特殊病例可及时对病人进行调查,在不能排除的情况下,及时向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本院领导报告疫情;对于结核病、乙肝等容易多次入院就诊的病人,经过调查,排除一年内重复上报的可能,及时上报。
5、每月上、中、下分旬,查阅全院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出院病历、放射科检查结果及检验科检验结果,发现漏报及时补报。
6、每月在全院通报上月疫情报告情况(包括疫情动态,迟报、漏报的检查结果,并做出惩罚通告)。
7、做好全院疫情报告和死亡病例报告工作,接到疫情报告卡和死亡病例报告后后按规定时限通过国家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网络报告。
8、每月核定死亡病例登记,发现漏报及时补报。
9、认真做好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对医院的疫情管理和报告的检查工作,配合疾病预防控制部门搞好疫情调查工作。
盘水镇卫生院传染病疫情管理制度1、疫情管理人员定时收集传染病卡片并进行审核,对有疑问的卡片或填写不规范的卡片要及时向填写人员查询、核对,准确无误后及时将疫情信息进行网络直报,并做好登记。
2、对已报告的传染病卡片当诊断变更、死亡或误报时要及时做出订正报告,并重新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卡片类别订正项,并注明原报告病名。
3、定期对已上报的传染病卡片进行查重,对重卡进行剔除。
4、发现本年度内漏报的传染病病例,应及时补报。
5、对甲类传染病和按照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携带者,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的疾病暴发、少见传染病和本地已消除的传染病的报告信息,立即上报院领导和当地疾病控制机构,经疾病控制机构确认后,按照法定时限通过网络报告信息。
6、疫情分析资料要及时向主管领导报告,使主管领导及时掌握动态。
7、传染病报告记录资料要保存3年,网络直报的疫情信息和相关资料定期导出,制成电子文档双重备份。
8、传染病疫情管理相关资料分类归档保存。
9、疫情管理人员未经许可,不得转让或泄露信息报告系统操作账号和密码,密码要一个月更换一次。
10、对疫情信息资料做好保密工作,不得泄密。
盘水镇卫生院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为了进一步加强我院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提高报告的效率和质量,为疾病预防控制提供及时、准确的监测信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给据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1、本院为法定传染病责任报告单位,本院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均为责任报告人。
2、在诊疗过程中发现法定传染病,由首诊医生或其他执行职务的人员,按要求规范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及时通知疫情报告人员。
3、报告病种: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卫生部决定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传染病。
4、由公共卫生站负责全院传染病的收集、审核、上报、订正和查重工作,并定期进行疫情资料分析。
5、责任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疑似病人或病原携带者时,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方式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也应及时报告。
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
其他符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的传染病暴发疫情,按规定要求报告。
6、医院门诊分别建立传染病门诊日志,肠道门诊设立肠道门诊日志,对各类传染病予以详细登记,并填报传染病报告卡。
住院病人要建立出入院登记薄,对本科所有入院传染病病人进行详细登记,按照规定及时上报。
实验室应根据化验结果,对所有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的患者进行疫情报告。
7、对报告病人诊断变更、病人死亡或填卡错误时,应及时进行订正报告,卡片类别选择订正项,并注明原报告病名。
发现漏报的传染病,应及时补报。
8、传染病报告卡应使用钢笔填写,内容完整、准确、规范,字迹清楚。
9、本院任何人员不得瞒报、漏报、谎报或授意他人隐瞒、谎报疫情。
盘水镇卫生院传染病疫情报告流程1、有关科室接诊传染病患者时,首先进行登记,填写传染病报告卡,然后做好处置工作。
2、疫情管理员每日两次收取传染病报告卡,并对卡片进行错项、漏项、逻辑错误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给予指正。
3、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时,应立即电话通知网络直报员,网络直报员接到报告后以最快的方式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当专家组确诊后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
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也应及时上报。
4、发现其他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携带者时,于24个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网络报告。
5、发现丙类传染病和其他传染病时,应当在24个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网络报告。
6、进行网络直报时,经查错、查重、订正后上报。
同时登记在《疫情直报登记本》上备查。
7、传染病报告卡网络直报后,整理、装订、存档,保留三年。
8、每月将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情况汇总,报院长。
9、遇到特殊情况时,报告业务院长协调解决。
盘水镇卫生院疫情报告卡片工作流程(1)管理人员每天两次到相关科室收集传染病卡片↓(2)审核卡片的完整性、准确性↓(3)登记传染病卡片↓(4)录入卡片,进行网络直报↓(5)定期查重卡片及时订正卡片↓(6)制作卡片电子文档保存疫情资料盘水镇卫生院传染病疫情信息网络直报制度为了进一步加强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管理,确保报告系统的有效运行,充分发挥网络直报的优势,规范本院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提高报告的效率与质量,为疾病预防控制提供及时、准确的监测信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制定工作制度如下:1、我院为法定传染病疫情责任报告单位,我院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为责任报告人。
2、传染病报告实行谁接诊,谁报告,首诊医生负责制。
3、责任报告人在发现法定传染病病例后,根据诊断结果,按照规定时限及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进行报告。
发现漏报的应及时补报。
4、疫情管理人员应及时审核传染病报告卡,进行错项、漏项、逻辑错误等检查,如发现上述问题,立即向报告人进行核实、补充或订正,将审核后的传染病报告卡及时录入网络直报系统。
5、网络直报人员收集到传染病报告卡片后,应该按照规定的时限和程序通过网络直报系统进行实时报告,以便上级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对信息进行审核、监测、统计分析和预测、预警。
6、已报告病例如果诊断发生变更、死亡时,责任报告人应及时进行订正报告,并重新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卡片类别选择订正项,并注明原报告病名。
7、疫情管理人员应每月对上月报告的传染病疫情进行监测、分析,并上报院长。
8、责任报告人和疫情管理人员应严格保护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密切接触者涉及个人隐私的有关信息、资料。
9、传染病报告卡应按编号装订,《传染病报告卡》及传染病报告记录应按有关规定保存,保存期限三年。
10、传染病责任报告人、疫情管理员、网络直报员瞒报、缓报、谎报传染病疫情的,给予直接责任人及其主管领导行政处分,并给予相当经济处罚。
11、网络直报人员应保障网络直保系统有关设备和运行环境的安全,保障计算机功能正常发挥。
经常检查直报系统安全状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12、网络直报人员应对网络直报系统的帐户、密码等资料妥善保管,密码每月至少更改一次,一般应在8位以上,应有数字与英文字母组合,并严格保密。
盘水镇卫生院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员工作职责1、传染病网络直报人员应具备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且熟习传染病疫情管理和网络直报业务,具备指导和培训医务人员开展传染病疫情报告的工作能力。
2、网络直报人员在接到传染病疫情报告后,应及时审核传染病报告卡信息并录入直报系统;每月应对本单位传染病监测信息进行汇总分析,呈报本单位主管领导并向有关科室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