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政策名词解释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大全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大全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不同社会的生产、分配、消费和交易活动的认识性学科。
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它研究的是经济体系的整体行为,比如国民经济的总产出、总消费、总投资、总价格水平以及总货币量等。
宏观经济学中涉及到的名词有很多,在此我们来简要介绍一下它们:1.国民经济: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体系,是指该国家或地区的生产、消费、投资、贸易以及金融等全部经济活动的总和。
2.经济增长:指国民经济的总产出在一定时期内的增加,它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它可以通过提高产出水平、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率来实现。
3.经济周期:指经济活动由低点到高点再到低点的一种规律性变化。
它可以分为经济衰退期、经济复苏期、经济高速增长期和经济停滞期,每种期间都有不同的特征。
4.货币政策:指政府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调节国民经济状况的政策。
它可以通过货币宽松、货币紧缩、货币增发和货币减发等方式来实施。
5.财政政策:指政府通过调整税收和支出来调节国民经济的政策。
它可以通过减税、增税、减支和增支等方式来实施。
6.外汇政策:指政府通过控制外汇流动来调节国民经济的政策。
它可以通过汇率调整、外汇和商品市场干预、汇率管制和外汇紧缩等方式来实施。
7.财政赤字:指政府支出超过收入的情况,也就是政府开出的支票超过了收入。
财政赤字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会对经济增长产生不利影响,因此一些国家会通过控制支出、加大税收、提高收入等措施来抑制财政赤字的出现。
8.通货膨胀:指物价上涨,消费者在购买同一种商品时所需要付出的金钱越来越多。
通货膨胀会对经济增长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政府会通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外汇政策等措施来抑制通货膨胀的发生。
以上就是宏观经济学的一些名词,它们都涉及到国家经济的发展,因此,掌握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名词及其意义对于了解国家经济状况非常重要。
宏观经济学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宏观经济学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宏观经济学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宏观经济学中,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两种重要的宏观调控工具,它们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和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财政政策主要由政府制定和实施,而货币政策则由中央银行负责执行。
两者通过不同的方式影响经济运行,共同推动着经济的健康发展。
本文将就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进行探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国家经济政策的运作机制和影响。
1.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国家用财政手段调节国民经济的总量和结构,以达到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的一种经济调节手段。
在具体实施中,财政政策主要包括政府的税收政策和支出政策。
税收政策主要是通过调整税收制度和税率来影响国民经济的运行,以达到调节收入和扩大国内需求的目的。
而支出政策则是通过政府的投资和支出来影响国民经济,以带动经济发展和刺激消费。
一般来说,财政政策的调节作用体现在宏观经济层面,可以通过政府财政收入和支出的调整来影响国民经济的总量和结构。
2.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利用货币政策工具来调整国内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以影响国民经济运行的政策。
在实际操作中,货币政策主要包括利率政策和货币供应政策。
利率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基准利率来影响市场利率和信贷条件,以达到调控货币供应和调节经济的目的。
而货币供应政策则是通过中央银行调控货币供应量来影响货币市场的流动性和稳定性,以实现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一般来说,货币政策的调节作用体现在微观经济层面,可以通过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的调整来影响经济运行和金融市场。
3.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关系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国家经济政策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二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影响。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目标都是为了维护国家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尽管其操作层面有所不同,但都是在为国家经济发展服务。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实施过程中相互配合,互相补充。
在宏观经济调控中,财政政策可以通过政府支出的增加来带动经济发展,而货币政策可以通过降低利率来刺激投资和消费,二者相互配合,共同推动着经济的运行。
宏观经济学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宏观经济学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一、概述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体经济结构和运行规律的学科,而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则是调控整体经济的两个重要工具。
本文将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出发,深入探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主题。
二、财政政策的定义和作用1.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利用财政手段对经济进行影响和调控的一种宏观经济政策。
2. 它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来影响总需求,实现经济增长、调控通货膨胀、促进就业等目标。
3. 财政政策可以分为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分别用于应对不同的经济形势和问题。
三、货币政策的定义和作用1. 货币政策是宏观经济政策的另一种重要工具,它通过调控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整体经济的发展。
2. 货币政策的目标包括控制通货膨胀、促进经济增长、维护货币稳定等。
3. 一般来说,央行是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的主体,它通过改变利率、公开市场操作等手段来实现政策目标。
四、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关系1.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相辅相成、相互配合的关系,二者共同影响着整体经济的运行。
2. 在实际操作中,政府通常会同时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达到宏观调控的目标。
3. 在经济衰退时,政府可以通过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来增加政府支出,同时通过宽松的货币政策来降低利率,以刺激经济。
五、个人观点和理解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两大工具,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但在实际操作中,政府和央行需要谨慎权衡各种因素,以确保政策的有效性和稳定性。
我认为政府和央行在制定政策时需要更加注重长期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确保政策的长期效应和积极影响。
六、总结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的两大支柱,在整体经济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调控政府支出和税收,以及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政府和央行可以影响整体经济的发展方向和速度。
深入理解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作用和相互关系,对于把握经济发展的脉搏、预测经济走势具有重要意义。
经济学原理(宏观)课程第16章_第2节_财政政策
累进税:税率随征税客体总量增加而增加
所得税
比例税:税率不随征税客体总量变动而变动
我国利息税,99年:20%,2007年:5%,2008: 免征
08:17
11
三 财政收入
税收
对社会总需求的调节作用 定量税 变动税收总量,刺激总需求 比例税 社会总需求水平过低时 降低税率,引致社会总需求增加 社会总需求水平过高 提高税率,引起社会总需求降低
08:17
合计 17.5
9
08:17
10
三 财政收入
税收
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律预先规定的标准,强制地、无偿 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
特点: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按收入中被扣除的比例:
累退税:累退税是指税率随征税客体总量增加而递减
不符合税收分配原则,一般不宜被采用
英国的物业税
08:17
18
四 财政政策的自动稳定机制
政府税收的自动变化
经济 高涨
问题:
收入增加,为何税收 会自动增加?
收入增 加
结论:经济高涨时期, 税收自 政府税收的自动增加, 动增加
起到抑制经济过热的 作用
08:17
需求 上升
可支配 收入增 速减缓
通货 膨胀
抑制 需求 过度 上升
19
四 财政政策的自动稳定机制
税收 公债
问题:公债利息不也是 支出吗?
回答:公债利息是转 移支付的一部分。
政府购买支出
政府转移支付
08:17
3
一 财政的构成与财政政策工具
政府使用的财政政策工具有:
(一)变动政府购买性支出 (二)变动政府转移支付 (三)变动税收 (四)发行公债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名义变量实际变量货币中性(货币中性是货币数量论一个基本命题的简述,是指货币供给的增长将导致价格水平的相同比例增长,对于实际产出水平没有产生影响。
总体来看,古典学派和新古典学派的经济学家都认为货币供给量的变化只影响一般价格水平,不影响实际产出水平,因而货币是中性的。
)古典二分法(古典二分法是古典经济学家把经济分为两个互不相关部分的研究方法。
当时经济学家认为经济分为实际经济与货币,相应地经济学分为经济理论和货币理论。
经济理论研究实际经济中产量的决定,即产量是由制度,资源,技术等实际因素决定的,与货币无关。
货币理论说明物价水平的决定,即我们所公认的货币数量论。
宏观经济学中认为是名义变量和真实变量的理论区分。
)自然失业率(指充分就业下的失业率。
自然失业率即是一个不会造成通货膨胀的失业率。
从整个经济看来,任何时候都会有一些正在寻找工作的人,经济学家把在这种情况下的失业称为自然失业率,所以,经济学家对自然失业率的定义,有时被称作"充分就业状态下的失业率",有时也被称作无加速通货膨胀下的失业率。
)摩擦性失业(摩擦性失业是指因季节性或技术性原因而引起的失业,即由于经济在调整过程中,或者由于资源配置比例失调等原因,使一些人需要在不同的工作中转移,使一些人等待转业而产生的失业现象。
)货币幻觉(“货币幻觉”一词是美国经济学家欧文·费雪(IrvingFisher)于1928年提出来的,是货币政策的通货膨胀效应。
它是指人们只是对货币的名义价值做出反应,而忽视其实际购买力变化的一种心理错觉。
他告诉人们,理财的时候不应该只把眼睛盯在哪种商品价格降或是升了,花的钱多了还是少了,而应把大脑用在研究“钱”的购买力、“钱”的潜在价值还有哪些等方面,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精打细算,花多少钱办多少事。
否则,在“货币幻觉”的影响下,“如意算盘”打到最后却发现自己其实是吃亏了。
)效率工资(指的是企业支付给员工比市场平均水平高得多的工资促使员工努力工作的这样一种激励与薪酬制度,也就是指企业付给员工的高于市场出清水平的工资,这样的工资能够起到有效激励专业人员的作用,可以提高生产率与企业经营绩效,因此,这样的高工资就是效率工资,也就是在这样的工资水平支付下,劳动力成本的相对收益是最高的。
宏观经济学第四章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效应分析
(2)证券信贷控制。又叫垫头规定, 指在购买有价证券时必须支付的最低现 金比率,余下差额由经纪人或银行贷款 垫付。这项措施是为了控制金融市场活 动,使之不致于影响信用的一般条件, 并影响货币供给量。具体作法是:在经 济萧条时降低垫头规定,放松信用,增 加货币供给量,降低利率;在经济膨胀 时提高垫头规定,紧缩信用,减少货币 供给量,提高利率
宏观经济学第四章财政政策和货币政 策效应分析
i
LM0
i0
LM1
i1
IS
O Y0 Y1
Y
政策效果小
i
LM0
LM1
i0 i1
IS
O
Y
Y0 Y1
政策效果大
宏观经济学第四章财政政策和货币政 策效应分析
• 货币政策乘数
• 货币政策效应也可以用货币政策乘数来 表示和计量。所谓货币政策是指,当IS 曲线不变或商品市场均衡情况不变时, 货币供给量变化能够使国民收入变动多 少
第二节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效应
一、财政政策的效应
从IS——LM模型来看,所谓财政政策的效应 是指政府收支的变化使IS曲线变动对收入变动 的影响
显然,这种影响因IS、LM曲线弹性的大小不 同而有所区别
宏观经济学第四章财政政策和货币政 策效应分析
在LM曲线不变时,IS曲线的弹性越大 ,即IS曲线越平坦,则IS曲线移动时收入 变化就越小,即财政政策的效应越小; 反之,IS曲线的弹性越小,即IS曲线越陡 峭,则移动IS曲线时收入变化就越大,即 财政政策的效应越大
宏观经济学第四章财政政策和货币政 策效应分析
中央银行影响货币供给量的政策工具 主要是:
(1)公开市场业务 (2)调整再贴现率 (3)调整法定准备金率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现象,包括通货膨胀、失业和经济增长。
GDP: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
消费:家庭除购买新住房之外用于物品与劳务的支出。
投资:用于资本设备、存货和建筑物的支出,包括家庭用于购买新住房的支出。
真实GDP:按不变价格评价的物品与劳务的生产。
GDP平减指数:用名义GDP与真实GDP的比率乘以100%计算的物价水平衡量指标。
CPI:普通消费者所购买的物品与劳务的总费用的衡量指标。
指数化:根据法律或美元数量的协议对通货膨胀的影响的自动调整。
经济增长: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可以定义为这个国家向她的人民提供经济商品的能力的长期提升,这个增长中的能力,基于改进技术以及它要求的制度和意识形态的调整。
(库兹涅茨)技术知识:社会对生产物品与劳务的最好方法的了解。
金融体系:经济中促使一个人的储蓄与另一个人的投资相匹配的一组机构。
由金融机构和金融制度组成。
金融市场:是资金拥有者可以直接向资金需求者提供资金的金融机构。
共同基金:向公众出售股份,并用收入来购买股票与债劵资产组合的机构。
金融中介:储蓄者可以借以间接的向借款者提供资金的金融机构。
金融机构:包括金融市场和金融中介,是联系储蓄者和借款者的地方。
贴现(利率):现在货币的数量与未来货币数量之间的关系。
风险厌恶:得到与失去等量的货币,失去的效用更大。
多元化:通过大量不相关的小风险代替一种风险来降低风险。
有效市场假说:认为资产价格反映了关于一种资产价值的所有公开的、可获得的信息的理论。
信息有效:以理性方式反映所有可获得的信息的有关资产价格描述。
失业率:劳动力中失业者所占的百分比。
失业率=失业者人数/劳动力x100%自然失业率:经济正常情况下存在的失业量,即在长期内也难以自行消除的失业。
摩擦性失业:失业者在寻找最适合于自己偏好和技能的工作岗位时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这种原因引起的失业叫做摩擦性失业。
结构性失业:某些劳动市场上,由于实际工资高于均衡工资所造成的劳动岗位的供给小于实际需求所引起的失业称为结构性失业。
(完整版)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重点)
名词解释第一章国内生产总值:是指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国民生产总值:是一个国民概念,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重置投资:由于厂房、机器的磨损,需用折旧费重新购置被磨损掉的机器设备等,即用折旧费进行的投资。
流量:是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变量。
存量:一定时点上存在的变量。
名义GDP: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实际GDP:是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GDP折算指数:名义GDP和实际GDP的比率。
总投资:净投资+重置投资第二章投资:经济学中所讲的投资,是指资本的形成,即社会实际资本的增加,包括厂房,设备和存货的增加。
均衡产出: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成为均衡产出或收入。
边际消费倾向::增加的消费与增加的收入之比率,也就是增加1单位收入用于增加消费部分的比率。
投资成数: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
第三章流动性偏好:由于货币具有实用上的灵活性,人们宁肯以牺牲利息收入而储存不生息的货币来保持财富的心理倾向。
流动性陷阱:是指当利率极低时,人们认为利率不会再下降,债券价格不会再上升,于是抛出全部债券,换回货币,不再购买债券,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在手中的情况。
IS曲线:IS曲线是描述产品市场均衡情况下,利率和收入反比关系的曲线,在此组合下,投资和储蓄都是相等的LM曲线:LM曲线是描述货币市场均衡时(即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相等)利率和收入关系的曲线IS-LM模型:说明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收入与利率决定的模型凯恩斯区域:LM成水平状态的区域古典区域:LM成垂直状态的区域。
第四章财政政策:是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政策。
货币政策:是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
挤出效应:是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
经济学中的财政政策
经济学中的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指国家通过调整财政收入和支出,以影响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的一种宏观经济政策。
它主要通过调整税收和公共支出以及债务管理等手段,来促进经济增长、稳定价格、改善收入分配,以及解决社会经济问题。
财政政策在经济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将介绍财政政策的基本概念、工具和实施效果。
一、财政政策的基本概念财政政策是国家在经济领域中运用财政手段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经济学中,财政政策分为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两种。
扩张性财政政策指的是在经济低迷时,通过增加政府支出、减少税收等方式,刺激经济增长和就业,消除经济负面影响;而紧缩性财政政策则是在通胀压力较大时,通过减少政府支出、增加税收等手段,抑制通货膨胀,保持经济稳定。
财政政策在经济平稳发展和应对经济波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财政政策的工具财政政策主要通过调整财政收入和支出以及债务管理等手段来实施。
其中,税收是财政政策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改变税率和税收征收对象,可以对经济主体的收入进行调节,影响他们的消费和投资行为。
同时,政府支出也是财政政策的关键工具,通过增加或减少政府的投资和社会福利支出,来影响市场需求和经济增长。
此外,债务管理也是财政政策的手段之一,通过发行债券来筹集资金,可以调节经济运行和满足各项支出需求。
三、财政政策的实施效果财政政策的实施对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扩张性财政政策可以刺激经济增长和就业,提高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率,并促进技术创新和结构调整。
紧缩性财政政策则可以稳定价格,控制通货膨胀,避免经济过热和产生价格泡沫。
财政政策还可以通过调整税收和支出结构,改善收入分配不平等问题,实现社会公平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然而,财政政策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挑战。
首先,财政政策的实施需要政府对经济情况的准确判断和预测,但由于经济运行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判断和预测可能存在偏差。
其次,财政政策需要适应经济环境的变化,恰当地灵活调整政策措施。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1国民收入(NI):从国内生产净值中扣除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加政府补助金,就得到一国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提供生产性服务所得报酬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的总和意义上的国民收入。
2 国内生产总值(GDP):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3经济政策:国家或政府为了增进社会经济福利而制定的解决经济问题的指导原则和措施。
它是政府为了达到一定的经济目的而对经济活动有意识的干预。
4财政政策:为促进就业水平提高,减轻经济波动,防止通货膨胀,实现稳定增长而对政府支出,税收和借债水平所进行的选择,或对政府收入和支出水平所作的决策。
5货币政策: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以及通过货币供应量来调节利率进而影响投资和整个经济以达到一定经济目标的行为。
6通货膨胀:当一个经济中的大多数商品和劳务的价格连续在一段时间内普通上涨时,宏观经济学就称这个经济经历着通货膨胀。
7经济增长:通常被定义为产量的增加,这里的产量既可以表示为经济的总产量,也可以表示为人均产量。
经济增长的程度可以用增长率来描述。
8挤出效应:利率的上升抑制了私人投资。
9流动性偏好:由于货币具有使用上的灵活性,人们宁肯以牺牲利息收入而储存不生息的货币来保持财富的心理倾向。
10流动偏好陷阱(凯恩斯陷阱):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有手中。
11自动稳定器(内在稳定器):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需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12托宾的“q”说:企业的市场价值与其重置成本之比(q)可作为要不要进行新投资的标准。
q=企业的股票市场价值/新建造企业的成本实际GDP:用从前某一年的基期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2.自动稳定器:自动稳定器,亦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膨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需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宏观经济学重点名词解释(3)
宏观经济学重点名词解释(3)宏观经济学重点名词解释14.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为了生产一定数量产品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15.边际成本:指每增加一单位产品生产所增加的总成本。
16.等产量曲线: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一定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各种不同组合所形成的曲线。
17.边际技术替代率:是指在保持产量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数量。
18.生产扩展线:是指每一条等成本曲线和等产量曲线的切点所形成的曲线叫做生产扩展线。
19.完全竞争: 是指竞争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
20.完全垄断: 是指整个行业中只有一个生产者的市场结构。
21.垄断竞争:是指许多厂商生产和销售有差别的同类产品市场中,既有竞争因素又有垄断因素存在的市场结构。
22.寡头垄断: 指少数几个厂商控制着整个市场中的生产和销售的市场结构。
23.洛伦兹曲线: 是美国统计学家洛伦兹提出的,是用以反映国民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一种曲线。
24.吉尼系数: 是意大利统计学家基尼根据洛伦兹曲线提出的一个衡量分配不平等程度的指标。
25.帕累托最优状态: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如果不减少一些人的经济福利,就不能改善另一些人的经济福利,标志着社会经济福利达到了最大化状态,实现了帕累托最优状态。
26.阿罗不可能定理:是指在一般情况下要从已知的各种个人偏好顺序中推导出统一的社会偏好顺序是不可能的。
27.外部经济:是指某个家庭或厂商的一项经济活动给其他家庭或厂商无偿地带来好处,显然,这项经济活动的私人利益小于社会利益。
28.科斯定理:是一种产权理论,是解决经济活动外部性的重要理论和全新思路。
其原理内容是指在市场交换中,若交易费用为零,那么产权对资源配置的效率就没有影响。
29.公共物品:是指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不能依靠市场机制实现有效配置的产品。
30.国内生产总值: 即gdp,是指一个国家在本国(或地区)领土上,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南京财经大学(南京大学第二专业)宏观经济学习题集答案十五章和十六章
第十五和十六章宏观经济政策效果分析与实践一、名词解释1.财政政策: 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2.货币政策: 政府货币当局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
3.挤出效应:政府支出增加引起利率上升,从而抑制私人投资(及消费)的现象(即左图y1y2部分)4.自动稳定器:亦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需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5.货币创造乘数:中央银行新增一笔原始货币供给使活期存款总额(亦即货币供给量)最大将扩大为这笔新增原始货币供给量的(1/rd)倍。
(注意,这是有条件的)6.货币幻觉:人们只是对货币的名义价值做出反应,而忽视其实际购买力变化的一种心理错觉。
7.货币供给(M1):指狭义的货币供给,是指银行体系外流通的硬币、纸币和银行活期存款的总和。
二、选择题1.当一国的货币供给增加时,在哪种情况下,能够使均衡国民收入增加最多(B )。
A.LM曲线和IS曲线都陡峭B.LM曲线陡峭,IS曲线平缓C.LM曲线和IS曲线都平缓D.LM曲线平缓,IS曲线陡峭2.下列哪种情况中,增加货币供给不会影响均衡国民收入?(C )。
A.LM曲线陡峭,IS曲线平缓B.LM曲线陡峭,IS曲线也陡峭C.LM曲线平缓,IS曲线垂直D.LM曲线和IS曲线一样平缓3.增加政府购买支出使IS曲线右移,若要使均衡国民收入的变动接近于IS曲线的移动的水平距离,则必须(A )。
A.LM曲线平缓,IS曲线陡峭B.LM曲线垂直,IS曲线陡峭C.LM曲线和IS曲线一样平缓D.LM曲线陡峭,而IS曲线平缓4.下列哪种情况能够使货币政策的效果更显著(A )。
A.投资对实际利率变化更敏感B.投资支出对利率变化不敏感C.边际消费倾向变小D.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化更敏感5.在哪种情况下,挤出效应更大(D )。
宏观经济学-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市场参与者对未来经济走势的预期会影响货币政策效果, 如果市场参与者预期未来利率会上升,他们可能会提前偿 还贷款或减少投资,从而抵消政策效果。
经济结构因素
不同行业、地区和群体的经济结构差异会影响货币政策效 果,例如某些行业可能对利率更加敏感,而某些地区或群 体可能对政策调整的反应更加缓慢。
04
挤出效应
财政支出增加可能会减少民间投资, 即所谓的挤出效应。
政治和经济环境的影响
财政政策的实施可能受到政治压力、 利益集团的影响,以及经济环境的不 确定性影响。
公平和效率的权衡
财政政策可能会导致资源分配不均, 需要在公平和效率之间进行权衡。
货币政策的局限性
货币政策时滞
不完全信息
货币政策从制定到实施也需要一段时间, 这段时间可能会使政策效果大打折扣。
宏观经济学-财政政 策和货币政策
目录
• 引言 • 财政政策 • 货币政策 •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比较与配合 •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局限性 • 结论
01
引言
主题简介
01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宏观经济 学中的重要概念,它们是政府调 控经济的主要手段。
02
财政政策主要通过政府支出和税 收来影响经济,而货币政策主要 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 响经济。
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和利率水平,以影响经济活动的政策。中央银行可以通过降息 或增加货币供应来刺激经济增长,反之则可以升息或减少货币供应来抑制经济过快增长。
对未来政策的展望
加强政策协调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深,各国政府需要加强政策协调 ,避免政策冲突和相互抵消。
关注结构调整
未来政策不仅需要关注总量调控,还需要注重结构调整, 以解决经济发展中的不平衡和不可持续问题。
宏观经济学-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效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货币政 策的透明度和可信度、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经 济结构和经济周期等。
货币政策效果的局限性
货币政策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时滞效应、 不确定性、政策效果的国际传递等。
04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 调与配合
政策协调的必要性
01
避免政策冲突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冲突,如财政扩张可能导
致货币供应增加,引发通货膨胀。通过政策协调,可以避免这种冲突,
确保经济稳定。
02
提高政策效果
通过协调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可以相互补充,提高政策效果。例如,
货币政策可以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刺激或抑制经济,而财政政
策可以通过政府支出和税收来影响总需求。
03
实现政策目标
通过协调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可以更好地实现政府的政策目标,如经
宏观经济学的重要性
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现象,帮助我们理解经济运行规律,预测经济趋势,为 政府制定经济政策提供理论支持。
掌握宏观经济学知识有助于我们理解国家经济发展状况,预测未来经济走势,以 及制定个人和企业的经济决策。
02 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定义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调整财政支出和税收政策,来影响 和调节总需求,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和就业的政策。
感谢您的观看
制定政策规则
政府可以制定明确的政策规则,规定在特定情况 下采取何种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这样可以避免 政策制定过程中的主观性和随意性,提高政策的 可预测性。
促进国际合作
在全球化背景下,各国经济相互依存,财政政策 和货币政策的影响也具有跨国性。因此,政府应 积极与其他国家进行合作,共同应对经济挑战, 实现共同发展。
宏观经济学所有重点名词解释
最终产品: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其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
中间产品:指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产品用的产品。
国内生产总值:指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流量: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变量。
存量:一定时点上存在的变量。
国民生产总值: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消费支出:包括购买耐用消费品、非耐用消费品和劳务的支出。
投资:指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的支出。
折旧:资本物品由于损耗造成的价值减少。
折旧不仅包括生产中资本物品的物质磨损,还包括资本老化带来的精神磨损。
政府购买:指各级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
净出口:指进出口的差额。
国内生产净值:从国内生产总值中扣除资本折旧,就得到了。
总投资:一定时期内的全部投资。
净投资:总投资中扣除了资本消耗或者说重置投资部分。
国民收入:从国内生产净值中扣除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加政府补助金,就得到一国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提供生产性服务所得报酬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的总和意义上的国民收入。
个人收入:从国民收入中减去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及社会保险税(费),加上政府给个人的转移支付。
大体上就得到个人收入。
个人可支配收入:税后的个人收入。
名义GDP(或货币GDP):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实际GDP:是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GDP折算指数:是名义GDP和实际GDP的比率。
均衡产出或均衡收入:和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也就是社会经济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
消费函数或消费倾向: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多,消费和收入的这种关系称作消费函数或消费倾向。
边际消费倾向:增加的消费与增加的收入之比率,也就是增加的1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部分的比率。
平均消费倾向:指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在收入中的比率。
储蓄函数:储蓄随收入增加而增加的比率递减,储蓄与收入的这种关系就是储蓄函数。
财政政策的名词解释
财政政策的名词解释在经济学领域中,财政政策是指国家政府通过调控财政收入和支出,以影响经济活动,达到稳定经济增长和改善社会福利的一种宏观经济政策。
它通过调整税收政策和财政支出来影响国民经济的总需求和供给,以实现宏观经济稳定与可持续发展。
税收政策是财政政策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通过制定税收政策来征收各种税种,包括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消费税等。
税收政策的目的是在确保国家财政收入稳定的同时,通过合理设定税率和征收方式来调整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公平。
财政支出是财政政策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财政支出通常包括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开支。
通过增加财政支出,政府可以刺激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
同时,政府还可以通过财政支出来改善社会福利,提高民生水平,实现社会公平与可持续发展。
在制定财政政策时,政府需要考虑到经济的状况和目标。
当经济面临衰退或失业率上升时,政府可以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财政支出和减少税收,以刺激经济活动,提高就业率。
相反,当经济面临通胀风险时,政府会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减少财政支出和增加税收,以抑制通胀压力。
财政政策的执行需要政府具备一定的财政能力和资源。
政府需要平衡财政收支,避免过度依赖财政赤字或财政盈余。
同时,政府还需要确保财政政策的透明度和公正性,防止财政资源的滥用和腐败问题的发生。
财政政策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是经济学家们经常关注的问题。
财政政策的效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经济结构、市场预期、国际经济环境等。
因此,财政政策的制定和执行需要考虑到这些因素,以确保政策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总之,财政政策是国家政府通过调控财政收入和支出来影响经济活动的一种宏观经济政策。
它包括税收政策和财政支出两个方面,旨在实现经济稳定和社会发展的目标。
财政政策的制定和执行需要政府具备财政能力和资源,同时需要考虑到经济的状况和目标,以确保政策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宏观经济学的各种名词解释
宏观经济学的各种名词解释宏观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的是整个经济体系的运行和发展规律。
它涵盖了众多的名词和概念,用以解释经济现象和制定政策。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一些宏观经济学中常见的名词,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它们。
1.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总值是经济学中常用的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表现的指标,它代表了一定时期内该国或地区所生产的最终货物和服务的价值总和。
从宏观角度来看,GDP反映了经济的总体规模和增长情况,可以用于评估经济的活力和发展水平。
2.通货膨胀率通货膨胀率是衡量物价总水平上涨速度的指标。
它表示了一段时间内物价水平的相对变动情况。
通货膨胀率的上升可能导致货币购买力的下降,影响消费者的生活水平和投资者的决策。
政府通过调控货币供给和利率等手段来管理通货膨胀,以维护经济稳定。
3.经济增长率经济增长率是衡量经济发展速度的指标。
它表示了一段时间内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幅度。
经济增长率是宏观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关注点,高经济增长率意味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活力强,能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社会财富。
政府通常采用一系列政策来促进经济增长,如提供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创新等。
4.失业率失业率是衡量劳动力市场闲置情况的指标。
它表示一段时间内劳动力中没有工作的人口占劳动力总人口的比例。
失业率的变化反映了经济的增长或衰退情况,高失业率可能导致社会不稳定和经济负担加重。
政府会采取一系列的就业政策来提高就业率,如培训就业技能、支持创业等。
5.货币供应量货币供应量衡量了一段时间内经济中流通货币的数量。
它包括流通中的现金、存款和其他货币等。
货币供应量的变化直接影响着通货膨胀、利率和经济活动等因素。
政府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来影响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6.投资投资是指个人、企业或政府为创造未来收入和价值而购买资产的行为。
投资有助于资本积累、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
它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和金融资产投资等。
政府可以通过提供投资环境良好的政策和措施来鼓励投资,从而推动经济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财政政策名词解释宏观经济学
财政政策指的是政府通过调整其支出和税收来影响经济发展的方式。
财政政策的目的是促进经济增长、稳定物价水平和就业水平。
财政政策的主要工具包括政府支出、税收和借款。
在宏观经济学中,财政政策被认为是管理经济波动的一种重要方式。
例如,当经济处于衰退时,政府可以通过增加支出或减少税收来刺激经济增长;当经济过热时,政府可以通过减少支出或增加税收来控制通货膨胀。
财政政策的名词中,常用的包括财政收支平衡、财政赤字、财政盈余等。
财政收支平衡是指政府当期的支出和收入相等,而财政赤字则是指政府当期的支出大于收入,需要通过借款来填补。
相反,财政盈余则是指政府当期的收入大于支出,可以用于还债或投资。
总之,财政政策在宏观经济学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可以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来影响经济发展的方向和速度,以达到维持经济稳定和促进经济增长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