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之道和心理健康教育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庸之道和心理健康教育

浅谈中庸之道回归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中庸之道作为儒家修行思想,在当代以其适度、整体、权变以及和谐四大原则从认知、情绪、意志、个性以及行为五个方面来诠释健康心理,从个体内外两个方面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即“修道”,最终达到一个平衡状态,也就是所谓的“致中和”,从而促进个体的形成健康心理,培养更加完善的人格。关键词:中庸之道;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近年来,被喻为象牙塔的大学校园变得不再平静,不断发生的大学生伤人或者自伤事件让我们逐渐关注大学生这个群体,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也成为思考的焦点,那么如何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界定以及如何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便成为社会探讨的热点话题。笔者将从心理学的角度来探讨中庸之道对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启示。 1 中庸之道 1.1 中庸的含义

“中庸”一词是最早是由孔子在《论语·雍也》:“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中提出。孔子把中庸作为德性要求,反对在行为上走极端,主张“中行”。通常认为孔子的“中庸”,主要有“过犹不及”、“执两用中”、“经权损益”以及“和而不同”之意,即“适度”、“整体”、“权变”和“和谐”四个方面,其中“过犹不及”的适度是孔子中庸思想的理论核心。 1.2 中庸之道的涵义

中庸之道所从尚的“道”是“中和之道”。《中庸》认为“中”乃是天下之大本,“和”乃是天下之达道。倘若人们遵循此“道”,就能够在为人处世、待人接物中游刃有余,比如知道什么事该做以及做到什么程度,什么人该交以及所交的深

浅。如果实现了“中和”的最高境界,那么万物就能生长顺畅,个人在日常生活中也会拥有平和而快乐的心境。

中庸之道所修的“道”是“君子之道”。孔子认为有修养的君子,有四件合乎中庸之道的事情要去做:“所求乎子,以事父”、“所求乎臣,以事君”、“所求乎弟,以事兄”以及“所求乎朋友,先施之”而中庸之道的最终目的是教育人们自觉地进行自我监督、教育、修养、完善,从而达到具有善、仁、诚、道、德、圣的完善人格。

2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总体上大学生的心理处于健康状态,少部分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对大学环境的不适应。这主要是出现在刚进入大学的新生中,主要表现在对大学的学习内容、作息时间、学校环境以及人际关系等方面的不适应,导致出现学习焦虑、缺乏目标而自我迷失以及出现人际交往障碍而出现自我封闭或自我膨胀问题;第二是恋爱与性心理问题,许多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后想或者开始谈恋爱,但由于大学生这个阶段的身心发展特点,在处理与异性的关系时存在问题,因此出现一些极端心理而导致犯罪或自杀事件;第三是无法承担巨大的求职与就业压力,这主要出现在毕业生中。随着今年来高校不断扩招,毕业生的人数逐年呈现大步上升趋势,并且如今不再是国家包分配而是大家自主择业和买卖市场双向选择的现状。因此这样的情况带给大学生的压力之大,同时在这里面大学生之间的竞争压力也是难以想象的。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就容易出现心理问题。这也就说明了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迫在眉睫。

3 中庸之道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2.1 “执两用中”的整体原则

在《礼记·中庸》中孔子主张“极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即可概括为“执两用中”的一个整体原则,即要求我们在为人处事时看到事物整体性,从整体把握。

整体性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大学生自我身心的整体性,另一方面是大学生自身与周围环境的整体性。因此在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首先不仅要使其了解自身的优缺点以及自我价值,更要使其清楚自我与周围环境的契合点,以帮助大学生明确目标与方向以及融入新的环境,增强适应能力;其次由于整体性的存在,因此情绪的产生与自身身心状况以及周围环境中的人事物有着密切的联系。而大学生应该学会找到情绪的触发源,学会运用情绪abc理论对事件进行重新认识,改变自己的不合理信念,从而拥有健康积极的情绪;任何事都具有整体连贯性,这就说明了大学生应该对自己的意志加以控制与调节,做到有目标并且持之以恒。

2.2“过犹不及”的适度原则

《论语·先进》中子贡问:“‘师与商也熟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这段对话中就包含着“无过无不及”的适度原则。说明做事做人心中要有度,做到适可而止。

因此大学生在对自己以及世界的认识上应避免出现非好即坏的极端现象,要一分为二的看待事物,把握一个度;在中庸思想中,孔子主张以“中和”为准来调节人们的情绪的。所以大学生应该对自己的情绪的表达进行适度的调节,比如倾述、适度发泄以及转移注意力和自我暗示等等,切忌不能太过于压抑或者大喜大悲,应使自己拥有一个平和稳定的心境。其次在行为上也要做到适度,把握一个尺度,既做到所谓的“点到为止”。另外根据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在本我、自我以及超我三者之间能量分配要适度,最终目的是使自我的力量变得

更强大,从而发挥其在自己与环境之间的协调作用,发展健全的人格。 2.3“经权损益”的权变原则《论语·礼仁》中孔子说:“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在《论语·为政》中孔子也说过:“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是发展变化的,因此做事不能一成不变、墨守成规。要学会因时变化、与时俱进。当代大学生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中也应做好调整与发展的工作。

因此当大学生感到自我不适应时,应该做好调整工作。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认知要得到好的发展主要包括三个过程:同化、顺应以及平衡。因此大学生在出现心理困惑或者遇到问题时,个体应试着去融入周围的环境,将周围的环境纳入自己的认知体系中,如果某些部分与自己的认知不相符,这时个体就要学会去调节自己的认知结构,也就是所谓的自我说服。最终实现自己与周围环境的协调,也就达到了一个平衡的状态,而个体认知的健康发展也就是一个平衡—不平衡—平衡的循环过程。其次大学生对意志的控制也应如此,而意志的控制主要表现在激励与克制两个方面,当出现有助于实现自己目标的行为和想法时,自己要学会激励自己;而当出现阻碍自己目标实现的行为或思想时,要学会克制自己。同时,一个人的个性的发展也应如此,要结合自我发展的需要以及社会的要求来不断调节自己,使自我得到发展以及自己的个性更加完善,最终向自我实现前进。同时,行为的发生不仅仅是对一个刺激的反应,而在刺激与反应之间还有经验,在这经验之中包含着社会的要求以及自我的需要,因此对于一个刺激,做出的反应是可以调整的,比如同样的刺激,但是在不同的时空下却有不同的反应。所以大学生要学会调整自己的行为以做到张弛有度。2.4“和而不同”的和谐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