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文言文断句

合集下载

人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划分朗读节奏

人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划分朗读节奏
文言文阅读
划分朗读节奏
划分朗读节奏,最重要的原那么是根据句意,不把句 子划破,让人更好地诵读。其般方法有:
一、按语法结构划分 每个文言句子都有骨骼似的语法结构,
划分朗读节奏时,一定要理解句子的含意, 仔细分析它的结构。
1.主语和谓语之间
例:(1)此/悉贞良死节之臣(?出师表?)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 (3)此/庸夫之怒也(?唐雎不辱使命?)
1.区分文言单音词的并用与现代汉语的双音节 词语 例: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曹刿论战?
策略:区别对待现代汉语中的词语与文言文中的词语。 例句中的“可以〞是由两个单音词组成的,“以〞后 面省略宾语,与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有很大的区别。
2.注意语意的整体性 例:(1)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岳阳楼记?) (2)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愚公移山?
策略:把握意思的整体性;看与哪个词语结合得更紧密。 例(1)是一个介词宾语前置句,意思是“吾与谁归〞,所以朗 读时应把“谁与归〞作为一个整体,突出作者的志向。 例(2)是一个定语后置句,“庙堂之高〞中的“高〞和“江湖 之远〞中的“远〞分别是“庙堂〞和“江湖〞的定语,在此都 是后置,所以它们应该作为一个整体划分。 例(3)中“修狭者〞修饰“桃核〞,是定语后置,作为一个整 体,“桃核修狭者〞不能读破。
3.被动句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策略:被动句,一般在主语后停顿或把被动短语当作 一个整体。
4.判断句 此那么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策略:注意例句中的“那么〞是“是,就是〞的意思,此 外,还要能够辨识“....也〞为判断句的标志,然后再 在主语后停顿。
牛刀小试
用“/〞划分以下句子的朗读节奏。 (1)何以战(?曹刿论战?)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记承天寺夜游?) (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桃花源记?) (4)岂能为暴涨携之去(?河中石兽?)

人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划分朗读节奏

人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划分朗读节奏

3.被动句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策略:被动句,一般在主语后停顿或把被动短语当作 一个整体。 4.判断句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策略:注意例句中的“则”是“是,就是”的意思, 此外,还要能够辨识“....也”为判断句的标志,然后 再在主语后停顿。
牛刀小试
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1)何以战(《曹刿论战》)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记承天寺夜游》) (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桃花源记》) (4)岂能为暴涨携之去(《河中石兽》) (1)何以/战(《曹刿论战》)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记承天寺夜游》) (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桃花源记》) (4)岂能/为暴涨携之去(《河中石兽》)
牛刀小试
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1)闻寡人之耳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2)戴朱缨宝饰之帽(《送东阳马生序》) (3)问今是何世(《桃花源记》) (4)愿陛下亲之信之(《出师表》) ((5)念无与为乐者(《记承天寺夜游》) (6)欲报之于陛下也(《出师表》) (7)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送东阳马生序》)
2.注意语意的整体性 例:(1)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岳阳楼记》) (2)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愚公移山》
策略:特别要注意人名前的官名、地名如果是一个 整体,也不能断开来读,否则就是读破。 例(1)中的“唐贤今人诗赋”是意义完整的部分, 即偏正短语,不能读破。 例(2)中“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是指某个人,是一个 整体的名称,也不能读破。
牛刀小试
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1)回也不改其乐(《论语)十二章》) (2)学而不思则罔(《论语>十二章》) (3)非独贤者有是心也(《鱼我所欲也》) (4)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泰川(《隆中对》) (5)醉能同其乐(《醉翁亭记》)

文言文停顿节奏

文言文停顿节奏

11、刻 / 唐贤今人诗赋 / 于其上。 12、予 / 独爱 /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13、是以 / 先帝简拔 / 以遗陛下。 14、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15、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16、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 ①至于/夏水襄陵 • ②或/王命急宣 • ③乃/摘而藏之 • ④然/有根无树 • ⑤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 ⑥且/焉置土石 • 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二、根据音节确定朗读节奏。古代是两个 单音节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双音节 词的,要分开读。
如:中/间/力拉崩到之声(“今一古二”词 语)
1、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2、衔∕远山,吞∕长江。 3、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4、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5、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6、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7、岂若 / 吾乡邻之 / 旦旦有是哉。 8、而 / 乡邻之生 / 日蹙。 9、中 / 峨冠而多髯者 / 为东坡。 10、学而不思 / 则罔。
(3)其一/犬坐/于前。 (4)骈死/于槽枥之间。
5、提前的状语(包括时间、地点状语),在朗 读时应在其后稍加停顿。
如(1)今/天下三分。(《出师表》) (2)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捕 蛇者说》) (3要了解,否则易导致朗读停顿错误。 如: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11、刻 唐 贤 今 人 诗 赋 于 其 上。 (停两处) 12、予 独 爱 莲 之 出 淤 泥 而 不 染。 (停两处) 13、是 以 先 帝 简 拔 以 遗 陛 下。 (停两处) 14、邻 人 京 城 氏 之 孀 妻 有 遗 男。 (停两处) 15、今 诚 以 吾 众 诈 自 称 公 子 扶 苏、项 燕。(停三处) 16、盖 余 之 勤 且 艰 若 此。(停两 处)

文言文节奏划分

文言文节奏划分

文言文节奏划分一、主谓之间要停顿。

如:1、一狼/洞其中。

2、君之病/在肌肤。

3、宋/何罪之有。

二、动词与它所带的宾语之间往往要停顿。

如:1、忘/路之远近。

2、恐/前后受其敌。

3、衔/远山,吞/长江。

三、动词与后面状语(它的补语)间常常要停顿。

如:1、骈死/于槽枥之间。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四、句中转折连词前一般要停顿。

如: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鸣之/而不能通起意。

五、前置状语和主语之间稍加停顿。

如:1、尝/与人佣耕。

2、俄而/百千人大哭。

六、有些议论、推断、反问、总结等语气句子,若前面有“顾、夫、盖、其、且、至若”等词领起,在该词后面应稍加停顿。

如:1、且/人患志之不立。

2、其/真无马邪?3、至若/春和景明。

4、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七、句子中间成分省略处要停顿。

如:1、问/(渔人)所从来。

2、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八、并列承接词组前后两部分之间要停顿。

如:1、泉香/而酒洌。

2、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3、斗折/蛇行。

4、属予作文/以记之。

九、骈句排比句的朗读节奏上下、前后句是相同的。

如:1、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个雨/山前。

2,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十、古词句一般还按音节划分朗读节奏。

五言诗句一般按“212”或“221”的音节划分。

如:1、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文言文断句技巧口诀

文言文断句技巧口诀

文言文断句技巧口诀
以下是 6 条文言文断句技巧口诀及例子:
口诀一:“主谓动宾要分清,句子结构看得明。

”例如:“吾爱读书”,“吾”是主语,“爱读”是谓语,“书”是宾语,一下子就能断清楚啦!
口诀二:“名词代词常为首,找准它们不会愁。

”像“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就是这里的名词呀,从这开始断句,没错的!
口诀三:“曰云言后常断开,对话自然现出来。

”比如“孔子曰”“公曰”这里肯定得断开呀,这句话不就清晰了!
口诀四:“关联词前多留意,前后意思有关联。

”像“虽然”“然则”之类的前面,就是一个断句点嘛,就像“虽然吾今日疲惫,然则仍坚持读书”。

口诀五:“排比句式看整齐,节奏韵律藏玄机。

”像“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这种有规律的,断句不是轻松加愉快嘛!
口诀六:“修辞之处细思量,特殊句式有方向。

”比如“何陋之有”这样的倒装句,就得特别注意断句啦!
总之,掌握了这些口诀,文言文断句就不再那么头疼啦,多练习肯定能熟练起来的!。

八下语文文言文断句

八下语文文言文断句

1、中少年有好事者,驯养一虫,自名“蟹壳青”,日与子弟角,无不胜。

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亦无售者。

径造庐访成①,视成所蓄,掩口胡卢②而笑。

因出己虫,纳比笼中。

成视之庞然修伟自增愧怍不敢与较。

少年固强之。

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不如拼搏一笑,因合纳斗盆。

小虫伏不动,蠢若木鸡。

少年又大笑。

试以.猪鬣毛撩拨虫须,仍不动。

少年又笑。

屡撩之,虫暴怒,直奔,遂相腾击,振奋作声。

俄见小虫跃起,张尾伸须,直龁③敌领。

少年大骇,急解令休止。

虫翘然矜鸣,似报主知。

成大喜。

(选自蒲松龄《促织》,有删改)【注释】①成:人名。

②胡卢:好笑的样子。

③龁:hé,咬。

1.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2分)成视之庞然修伟自增愧怍不敢与较答案: 1.成视之∕笼然修伟∕自增愧怍∕不敢与较2、吾昔少年时,所居书室前,有竹柏杂花,丛生满庭,众鸟巢其上。

武阳君1恶杀生,儿童婢仆,皆不得捕取鸟雀。

数年间,皆巢于低枝,其鷇2可俯而窥也。

又有桐花凤四五百,翔集其间,此鸟羽毛至为珍异难见而能驯扰殊不畏人闾里间见之。

以为异事。

此无他,不忮3之诚,信于异类也。

有野老言:鸟雀巢去人太远,则其子有蛇、鼠、狐狸、鸱、鸢之扰。

人既不杀,则自近人者,欲免此患也。

由是观之,异时鸟雀巢不敢近人者,以人甚于蛇、鼠之类也。

(选自苏轼《东坡杂记》)用“/”给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2分)此鸟羽毛至为珍异难见而能驯扰殊不畏人闾里间见之以为异事答案:(此皆鸟羽毛至为珍异难见/而能驯扰/殊不畏人/闾里间见之)3、太祖视事东阁,天热甚,汗湿衣,左右更衣以进,皆经浣濯者。

参军宋思颜曰:“主公躬行节俭,真可示法子孙。

臣恐今日如此,而后或不然,愿始终如此。

”大祖喜曰:“此言甚善。

他人能言或惟及于目前而不能及于久远或能及于已然而不能及于将然。

今思颜见我能行于前,而虑我不能行于后,信能尽忠于我也。

”乃赐之币。

用“/”给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2分)或惟及于目前而不能及于久远或能及于已然而不能及于将然答案:惟及于目前/而不能及于久远/或能及于已然/而不能及于将然薛谭学讴4、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文言文断句口诀及翻译

文言文断句口诀及翻译

文言文,古汉语,文法深,断句难。

欲求解,口诀传,遵循规,无遗言。

一、看标点,易断句。

凡有标点,皆可断处,句读之间,一目了然。

二、找虚词,断句端。

虚词常作,句中停顿,若遇助词,必断无疑。

三、视实词,定断点。

实词之间,意义相连,若断此处,意义难全。

四、句式同,断句同。

四字为句,两句为一,六字为句,三句为联。

五、语序正,断无差。

文言文序,先主后宾,断句于此,不失其义。

六、韵脚对,断无错。

韵文断句,韵脚为据,韵脚对应,断句无误。

七、对仗句,断句同。

对仗之句,断法相同,若断此处,对仗不合。

八、疑问句,断句显。

疑问之句,句末问号,断句于此,疑问明确。

九、感叹句,断句长。

感叹之句,句末感叹,断句于此,感叹强烈。

十、省略句,断句巧。

省略之句,意犹未尽,断句巧妙,意蕴深远。

翻译如下:文言文,是古代汉语,文法深奥,断句困难。

想要解开其中的奥秘,这里有口诀传授,遵循这些规则,不会有遗漏。

一、看标点,易断句。

只要有标点符号的地方,都可以作为断句的地方,句读之间的分隔,一目了然。

二、找虚词,断句端。

虚词经常作为句中的停顿,如果遇到助词,必定要在这里断句。

三、视实词,定断点。

实词之间,意义相连,如果在这里断句,会导致意义不完整。

四、句式同,断句同。

四字一句,两句一组,六字一句,三句一联。

五、语序正,断无差。

文言文的语序,主语在前,宾语在后,断句于此,意思不会出错。

六、韵脚对,断无错。

韵文断句,以韵脚为依据,韵脚对应的地方,断句不会有错。

七、对仗句,断句同。

对仗的句子,断句的方法相同,如果在这里断句,对仗就会不协调。

八、疑问句,断句显。

疑问句的句子,句末有问号,断句于此,疑问就会显得明确。

九、感叹句,断句长。

感叹句的句子,句末有感叹号,断句于此,感叹就会显得强烈。

十、省略句,断句巧。

省略的句子,意思还没有表达完,断句要巧妙,才能表达出深远的含义。

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文言文阅读精选考点突破 专题03 文言断句 含详解

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文言文阅读精选考点突破 专题03 文言断句 含详解

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文言文阅读精选考点突破专题03 文言断句★考点分析★给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

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

断句的基础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

因此断句前先要通读几遍,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的联系。

在断句时,还应注意文章的体裁、语言风格、句意的完整与否。

标点的使用要合乎规范,和现代汉语标点的用法相同。

加强诵读,增强语感,对断句标点有很大的帮助。

除此之外,断句大致还可以遵循如下几条规律:(1)、找名词(代词),定句读。

和现代汉语一样,文言文中名词(代词)一般也常常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

(2)、看虚词,定句读。

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

他们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标志。

尤其是语气词和一些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如:夫、盖、凡、窃、清、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常常用在句首;也、矣、欤、焉、哉等语气词常常用在句尾;以、干、为、而、则等连词常用在句中。

根据这一特点,找出虚词就有助于句读。

(3)、找顶真,定句读。

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式。

句子前后相承,前一句做宾语的词,在后一句又作了主语。

例如:“畏惧则存想,存想则目虚见。

”(王充《订鬼》)根据这一特点,我们也可以确定句读。

(4)、据排偶,定句读。

一排比、对偶、对称是文言文中最常见的修辞方法。

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语言上的一大特点。

这一特点,又为断句提供了方便。

(5)、依总分,定句读。

文言文中,也往往有总分、分总的形式,据此也可以进行断句。

(6)、对话、引文定句读。

文言文中对话、引用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

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

(7)、察反复,定句读。

反复,特别是间隔反复,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停顿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停顿

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技巧与方法(转载于网络)(一)读清句读,正确停顿是诵读文言文的要求之一。

读是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句中停顿,特别是文言文中的阅读停顿是阅读能力的重要体现。

有以下六种情况注意停顿:1、主谓之间要停顿。

2、谓宾之间要停顿。

3、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

4、“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

5、关联词后面要停顿。

6、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

确定节奏中停顿有以下几种方法:1、句首语助词(又叫句首发语词)、关联词后面应有停顿。

文言文中有一些虚词放在句子的开头,强调语气或领起全句乃至全段。

常用的句首发语词和关联词主要有以下这些:句首发语词:如“至”、“若”、“至若”、“夫”、“若夫”、“盖”、“然”、“则”、“然则”、“岂”、“岂若”、“宜”、“诚宜”、“何尝”、“其”等。

例如:“至若春和景明”、“若夫淫雨霏霏”、“然则北通巫峡”、“诚宜开张圣廷”等。

关联词:且、虽、因、“惟.”、“故.”等。

例如:“且焉置土石”、“虽我之死”、“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其如土石何”等。

诵读时,这些词语后面都应稍加停顿,不能和后面的文字连读。

2、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双音节词的,要分开读。

如:①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

②可∕以一战。

③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例①中的“于是”,“于”是介词,“给”的意思,“是”是代词,“这”的意思,它们都应分开来读。

例②中“可以”是两个单音词,“可”是能愿动词,“可以”的意思,“以”是介词,“用来”的意思。

例③中的“中间”,“中”是“中间”,“间”是“夹杂”。

3、根据语言顺序来停顿,即按照“主语—谓语—宾语”、“状语—谓语”、“动词—补语”来停顿,也就是说,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动词和补语之间要作停顿(定语与中心词之间一般不...........停顿..),以使语意明显。

如:①先帝∕不以∕臣卑鄙。

“臣卑鄙”是主谓短语作宾语,不能读成“先帝/不以臣/卑鄙”。

②佳木∕秀而繁阴。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桃花源记》——准确划分文言文朗读节奏(解析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桃花源记》——准确划分文言文朗读节奏(解析版)

09、桃花源记——群文阅读如何读出抑扬顿挫的韵律? ———准确划分文言文朗读节奏准确把握文言文的朗读节奏,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一环。

朗读时能正确断句,才能更好地理解句意。

如《桃花源记》中“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正确断句才能疏通句意。

【考点解读】划分文言文朗读节奏,是中考常见的一种题型,其目的就是考查学生是否读懂了语句,理解了句意,理清了句子的结构。

常见的考查方式如下:1、判断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

2、用“/”给句子断句。

【技法点拨】划分朗读节奏主要把握以下几个原则:1、根据语法结构确定。

一个完整的句子是由主语、谓语、宾语组成的,文言句子的朗读停顿往往在主谓之间、动宾之间或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

如“渔人/甚异之”,“渔人”是主语,“甚异之”是谓语;“忽逢/桃花林”,“桃花林”是“逢”的宾语。

2、句首发语词、关联词后要停顿。

如“夫”“盖”等句首发语词和“且”“虽”“因”“故”“由是”等关联词后面一般要停顿。

3、句中“而”字前后停顿,句中“也”字后停顿。

要切记:“而”字用在句首,在“而”后停顿; 用在句中,则在“而”前停顿。

如“择其善者/而从之”。

4、文言文中连在一起的两个单音节词,朗读时必须分开,而不能读成双音节合成词。

如“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5、根据文句内在的意义确定。

如“其一/犬坐于前”中,“其一”是指“其中一只(狼) ”,“犬坐”是像狗似的蹲坐; “犬”在这里是名词作状语,“像狗似的”。

另外,对文言文中的国名、年号、官职名、地名等要了解清楚,不要望文生义,断错句读。

【真题演练】(一)与子俨等疏(节选)①陶渊明疾患以来,渐就衰损,亲旧不遗,每以药石见救,自恐大分②将有限也。

汝辈稚小家贫,每役③柴水之劳,何时可免?念之在心,若何可言!然汝等虽不同生,当思四海皆兄弟之义。

鲍叔,管仲,分财无猜;归生、伍举,班荆④道旧;遂能以败为成,因丧立功。

他人尚尔,况同父之人哉!颖川韩元长,汉末名士,身处卿佐,八十而终,兄弟同居,至于没齿。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文言文断句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文言文断句

文言断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断句的重要性,掌握断句的基本方;2、通过练习文言断句,掌握断句的基本方法,提高阅;教学重点:文言文断句方法的归纳与运用教学难点:了解断句的重要性,掌握断句的基本方法;教学过程:一、趣味导入:民间小故事:某人外出做生意,给父母写了这样一封信:“儿的生活好痛苦一点儿也没有粮食多病少挣了很多钱”。

二、断句的方法:断句的基础在于领会全篇的文意,因此断句前先要读几遍原文,力求对原文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句子.断句时还要注意文章的体裁,语言风格等语感对断句有很大的帮助。

除此之外,还可以借助一定的条件。

三、归纳断句规律例句(一): 1、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3、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方法归纳一】找“曰”“云”对话、引语是古文断句的重要依据。

对话、引语常用“曰”“云”“言”“谓”“对”为标志。

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把主语省略。

例句(二): 4、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5、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方法归纳二】找名词、代词文言文中的名词、代词,常常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代词,就基本可以断句了。

例句(三):6、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7、览物之情得无异乎8、孔子云何陋之有9、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方法归纳三】找固定句式常见固定结构:“……者……也”(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何……之有” (何陋之有?)“如……何”(如太行王屋何?)“不亦……乎”(不亦说乎?)“得无……乎”(览物之情,得无异乎?)“非惟……抑亦……”(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犹……之与……(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例句(四):1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11、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12、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方法归纳四】找对称、对偶对称、对偶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文言文断句的方法研究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文言文断句的方法研究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文言文断句的方法研究摘要:文言文作为古代先哲的优秀的思想文化和文学创作成果对我们来说是十分宝贵和值得研究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文言文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所以我们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语文文言文的学习。

文言文断句在文言文中是十分重要的一个部分,文言文断句又称为“句读”,学生学习文言文知识可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和语文能力。

从应试方面来说,学好文言文也能提高语文成绩。

我们要探索文言文断句的有效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文言文、断句引言:初中语文教学中对文言文的阅读要求可以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要想正确的理解文言文就要学会断句,这是阅读文言文最基本的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也要注重对学生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养成一定的语感,打好文言文断句的基础。

教师要应用更加合理系统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提高文言文的学习效率,要注重转变教学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落实学生对文言文知识的积累,更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进行文言文断句学习。

一、按照步骤阅读文言文,更好的进行断句教师要想更好的提高学生文言文能力就要按照一定科学合理的步骤帮助学生进行阅读,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的进行下一步断句。

首先要先阅读原文,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对文章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掌握大概文意,在了解了文章的文体以及文章的基本内容和思想下就能大概的把握断句的基本方向。

其次要依据文中的对话找准定位,对于一些对话,我们常见的有“曰”“云”“言”“谓”等,这些字都可以帮助我们很快的进行断句。

另外教师还要让学生学会找寻名词、代词、动词等确定断句处,判断它们的主谓关系也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句读。

[1]例如,在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当中,课文中就有很多类似的例子,在讲解时我会着重为学生点出,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等句子,我引导学生通过对话等进行断句,这样更有把握和依据也可以更加快捷。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朗读停顿节奏划分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朗读停顿节奏划分

《小石潭记》朗读停顿节奏划分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原文: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山甚〕,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亻台〕然不动;〔亻叔〕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
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断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断句的重要性,掌握断句的基本方;
2、通过练习文言断句,掌握断句的基本方法,提高阅;
教学重点:文言文断句方法的归纳与运用
教学难点:了解断句的重要性,掌握断句的基本方法;
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入:
民间小故事:某人外出做生意,给父母写了这样一封信:
“儿的生活好痛苦一点儿也没有粮食多病少挣了很多钱”。

二、断句的方法:
断句的基础在于领会全篇的文意,因此断句前先要读几遍原文,力求对原文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句子.断句时还要注意文章的体裁,语言风格等语感对断句有很大的帮助。

除此之外,还可以借助一定的条件。

三、归纳断句规律
例句(一): 1、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方法归纳一】找“曰”“云”
对话、引语是古文断句的重要依据。

对话、引语常用“曰”“云”“言”“谓”“对”为标志。

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把主语省略。

例句(二): 4、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
5、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方法归纳二】找名词、代词
文言文中的名词、代词,常常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代词,就基本可以断句了。

例句(三):6、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7、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8、孔子云何陋之有
9、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方法归纳三】找固定句式
常见固定结构:
“……者……也”(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何……之有” (何陋之有?)
“如……何”(如太行王屋何?)
“不亦……乎”(不亦说乎?)
“得无……乎”(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非惟……抑亦……”(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犹……之与……(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
例句(四):1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1、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12、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方法归纳四】找对称、对偶
对称、对偶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

这一特点,为我们断句提供了方便。

例句(五):13、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14、衔远山吞长江
15、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方法归纳五】找动词
古汉语中,句子多以动词作为谓语的中心。

找出了作为谓语的动词,也就区分出独立的句子,明确了语句的意思,从而正确断句。

例句(六):16、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7、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8、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方法归纳六】找虚词
古人的文章没有标点符号,为了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

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1、句首的语气词:其、岂、安、孰、盖、凡、诸、故、夫、若夫……
2、句末语气词:者、也、矣、欤、哉、耶、乎、焉、兮、耳、而已……归纳小结:
找曰云,找名词,
找句式,找对称,
找动词, 找虚词
实际操作中要综合运用
四、拓展练习
1、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2、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3、君子之学也入于耳臧于心行之以身君子之治也始于不足见终于不可及也
五、提升练习
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
六、总结
古文断句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平时就应该多朗读,培养语感;做练习时,注意各种断句技巧;多联系上下文语境,反复推敲,这样断句能力才能提高。

七、作业
1、谓左右曰吾甚恶紫之臭于是左右适有衣紫而进者公必曰少却吾恶紫臭
2、六法者何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三应物象形是也四随类赋彩是也五经营位置是也六传移模写是也
3、武帝欲杀乳母乳母告急于东方朔朔曰帝忍而愎旁人言之益死之速耳汝临去但屡顾我我当设奇以激之乳母如言朔在帝侧曰汝宜速去帝今已大岂念汝乳哺时恩耶帝怆然遂舍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