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课程设置--河海大学(完美排版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自然地理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编号:0103101
二.课程名称:自然地理学(Physical Geography)三.学分、学时: 2.5学分;授课学时:32;实验学时:12
四.教学对象: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本科生
五.开课单位:水资源环境学院,地理信息科学系六.先修课程:不限
七.课程性质、作用、教学目标(含知识、能力、素质要求)
1.课程性质:专业基础必修课。
2.作用:学习地学知识,掌握地学基本工作方法。
3.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认识自然地理现象、理解自然发育过程的能力与意识。
八.教学内容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主要是解析自然地理知识点,内容包括普通地质学、地貌学、气候学和环境生态学和自然综合等,指导学生构建自然地理知识体系。
开篇:
地球圈层与地理环境
地质篇
第一章矿物与岩石
地球化学组成与造岩矿物
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形成、主要岩石种类及特征。
第二章地壳运动与地质构造
地史:地史划分、地层
地壳运动:火山、地震、运动方式、板块运动
地质构造:褶皱(背斜、向斜)、断裂、断层
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地质灾害等相关的问题分析地貌篇
概述:地貌发育:
第三章全球地貌框架与地貌发育
板块构造与全球地貌框架形成
地层、岩性与岩层地貌发育
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发育
第四章岩溶
岩溶发育条件
岩溶水文与水资源
岩溶地貌发育与类型
岩溶开发利用问题
第五章冰川与冻土
冰川:发育与类型
冰川地貌发育与类型
冻土:发育与类型
冰川与全球环境变化
第六章河流
水系与流域
河流水文与水资源
河流地貌:类型、发育、演变
洪涝灾害与水利建设
第七章湖泊与湿地
湖泊与湿地发育及类型
湖泊与湿地的环境生态效应
湖泊与湿地演化及开发利用问题
第八章海洋
海洋地质与地貌
海洋物理:水流、波浪、潮汐
海岸:类型、发育
海洋开发利用问题
第九章风沙与黄土
干旱与风沙、沙尘暴
黄土形成与特性
风沙地貌发育与类型
黄土地貌发育与类型
荒漠化及水土保持
第十章地理系统与地理关系
地域分异规律
自然区划
地理系统及地理关系
自然环境保护与利用
九.实践环节内容与要求
实践环节包括实验标本识别与鉴定,地质地形读图与解图和野外自然地理实习。
室内实验:
主要造岩矿物识别与鉴定(2学时)
三大类岩石识别与鉴定(4学时):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地质图判读:1学时
地形读图与解图 1学时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1学分)(见《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教学大纲)
十.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的内容、要求及占用学时(或学时比例)
典型自然地理现象、结构、发育过程、地学关系等均采用多媒体手段展现与剖析。多媒体内容涉及整个课程各部分内容。多媒体手段贯穿整个课堂教学过程。
十一.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丁贤荣等自编《大学自然地理》2004年
参考:杨达源《自然地理学》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1 南
京
伍光和等《自然地理学》(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黄秉维等《现代自然地理》科学出版社、1999 北京
何钟主编《自然地理学》水利电力出版社、1991 北
京
十二.考试方式
卷面考试,半开卷
十三.教学大纲说明
(包括重点、难点、与其他课程或环节的分工与联系等)重点:分类掌握各种自然地理对象类型的特征与发育过程,如矿物、岩石主要类型与特征;理解地质、地貌、气候和生态环境的相互作用及地理关系。
难点:首先,主要地理对象类型的识别与辩异,如岩石、地质构造、地貌、土壤、植被等;其次,各种地学理论概念与野外实际相结合;综合各种自然现象,形成时空一体化的自然地理概念。
2《测量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编号:0404044
二、课程名称:测量学(含GPS) (Survey inc. GPS)
三、学分、学时:3学分; 48学时
四、教学对象: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本科生
五、开课单位:土木工程学院测绘工程系
六、先修课程:高等数学
七、课程性质、作用、教学目标:
《测量学》是水文专业本科生必修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测量学的基本理论、方法
和技术,具有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分析、处理、解决
工程中有关测量问题的一定能力。了解测绘科学与技术的基本内容,促进工程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高。
八、教学内容基本要求:
该课程教学内容共分八部分,主要包括:
第一部分:绪论。主要介绍测量学的定义、作用、测量的基本工作与原则。
第二部分:水准测量。主要介绍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测量仪器、测量方法及水准路线的计算。
第三部分:角度测量。主要介绍角度测量的基本原理、测量仪器、测量方法及水平角和竖直角的计算。
第四部分: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主要介绍距离测量的基本原理、测量仪器、测量方法及直线定向的概念与方法。
第五部分:平面控制测量。主要介绍平面控制网的建立原理和方法,导线的布设方法和导线计算。GPS技术及其在平面控制测量中的应用。
第六部分:地形图的测绘。主要介绍地形图的基本知识、常规测图及数字测图原理和方法。
第七部分:地形图应用。主要介绍地形图的基本信息、地形图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应用。
第八部分:专业测量部分(含GPS技术应用)。根据专业特点,介绍相应的专业测量技术和方法。
九、实践性环节的内容、要求:
课间实习约占1/4总学分,要求基本掌握测量仪器的使用和基本测量工作。
十、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的内容、要求及占用学时:
多媒体教学约占1/2总学分,主要用于测量仪器的介绍、测量原理和方法的演示。
十一、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华锡生田林亚:《测量学》,河海大学出版社,2003年3月第2版
参考书: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测量学》,测绘出版社,1991年6月第3版
十二、考核方式:
考试
十三、教学大纲说明:
该课程的重点是测量仪器的认识与使用,高程、角度、距离测量的方法,地形图的基本知识与测绘方法。难点是测绘概念与理论的理解,导线计算,地形图应用,施工测量。
3《水力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编号:1404062
二、课程名称:水力学(Hydraulics)
三、学分、学时:4学分; 64学时
四、教学对象: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本科
五、开课单位: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水力学及流体力学中心
六、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
七、课程性质、作用、教学目标(含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
水力学是水利类各专业的一门主要技术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液体运动的一般规律和有关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学会必要的分析计算方法和一定的实验技术,为专业课的学习、解决工程中水力学问题、获取新知识和进行科学研究打下必要的基础。
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学中要注意处理好掌握知识和培养能力两者之间的辨证关系。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课堂教学应贯彻启发式,互动式。着重讲清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并配以适当讨论,逐步培养学生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指导学生阅读参考书、文献和资料,培养学生自学获取知识的能力。重视实验环节,要求学生独立操作,并分析实验成果,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从事科学实验研究的能力。精选具有一定数量的习题,建议不少于120题。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课件、网络课件等进行教学。为学生创造应用计算机进行水力学问题计算的条件,以培养学生使用现代计算工具解决问题的能力。
八、教学内容基本要求
(一)教学内容
1.水力学的基本理论
主要内容包括:
水力学的定义和任务,液体的主要物理性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