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课程设置--河海大学(完美排版版)

合集下载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本科课程设置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本科课程设置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本科课程设置1. 引言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是一门涉及水文学和水资源管理的综合性学科,旨在培养具备水文与水资源工程理论与实践的专业人才。

本文旨在介绍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的本科课程设置。

2. 专业本科课程设置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本科课程设置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基础课程•高等数学:涵盖微积分、线性代数等基本数学概念与理论,为后续专业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大学物理:介绍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理解水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

•高级英语:培养专业英语听说读写能力,为国际交流与科技研究提供支持。

•计算机应用基础:学习计算机基本操作和常见办公软件使用,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2.2 专业核心课程•水文学导论:介绍水文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培养学生对水文学的基本认识。

•水文观测与数据处理:学习水文观测方法和数据处理技术,为水文数据分析和预测提供基础。

•水文过程与模拟:探讨自然界水文过程的机理和模拟方法,建立水文模型进行水文预测与分析。

•水资源管理与规划:介绍水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对水资源管理规划的能力。

•水利工程概论:系统介绍水利工程的基本原理和工程设计方法,为水利工程实践打下基础。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实践基地实习:在相关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实践基地进行实习,锻炼实践能力。

2.3 专业选修课程•水文建模与分析:学习水文建模理论和方法,分析水文变量之间的关系和趋势。

•水资源评估与保护:探讨水资源评估和保护方法,研究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策略。

•河流与湖泊生态学:研究河流与湖泊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分析生态环境对水资源的影响。

•河流防洪与治理:介绍河流防洪和治理的方法和技术,提高对水灾的应对能力。

•水利工程施工与管理:学习水利工程施工与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技术,掌握工程建设与管理的要点。

3. 总结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本科课程设置旨在培养具备水文与水资源工程理论与实践的专业人才。

基础课程部分确保学生具备数学、物理、英语和计算机等基本能力,专业核心课程部分包括水文学、水资源管理、水利工程等核心知识,专业选修课程则提供更加深入的专业学习和研究方向。

《水文学与水资源》教学大纲

《水文学与水资源》教学大纲

兰州大学地理学基地课程教学大纲《水文学与水资源》教学大纲(实习大纲附后)一、说明(一)课程性质地理科学系地理科学专业(地理学基地班)主干课、专业基础课。

(二)教学目的本课程着重阐述水文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使学生认识水是自然界中最活跃的因子之一,它不但与自然地理各要素有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关系,而且广泛深入地球表层的岩石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积极参与地球上各种物理、化学及生物过程,对地理环境、生态系统产生重大影响。

水又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最宝贵的自然资源之一。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增强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一般知识。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为从事地理学学习和研究工作的同学奠定良好的专业知识基础,有助于培养学生系统全面的思维方式和学习、研究方法。

同时,本课程重视水文科学新理论、新技术的探索和应用,并结合具体案例,培养学生从事科学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本课程注重反映现代水文科学和水资源学的最新成果,参考地理科学专业已有的教材和相关学科的水文学教材组织和安排教学内容。

主要内容由四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概论,阐述水文科学的性质、研究内容和方法。

第二部分水文循环机理及过程,主要阐述水文循环基本过程、影响因素,各种过程的物理机制和分析计算方法,水量平衡原理以及水文循环的作用、效应等。

第三部分地球表层水的组成及其运动,分别阐述陆地表层水、海洋、地下水的组成、性质和运动变化规律,并阐明亚系统之间和亚系统内的子系统之间相互转化的关系。

第四部分水资源学,讨论水资源利用和水资源价值,重点阐述水资源的评价与规划和水环境保护问题,最后结合本地区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实际,探讨了3s技术在水文科学中的应用,以及水文科学的前沿领域。

同时,结合水文科学实践性强的特点,包括了课程实验和课间实习内容,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四)教学时数(宋体小四加粗)总计72学时,其中讲授54学时,实验、实习18学时。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培养方案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培养方案

本科专业培养方案模板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培养方案(2010级)*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水文水资源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水文水资源专业室内外基本工作方法,具有水文分析与计算、水资源评价与预测,地下水资源调查、勘测、评价、规划与管理的能力,在水利、交通、国土、能源、城市建设、农林、环境保护等部门从事水文测验、预报、水文地质勘察、设计、规划、管理等的技术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水文水资源、水文地质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水文水利计算、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及管理、水土流失预测及治理、水文地质勘察、评价以及地下水污染评价与防治等专业知识,具有应用所学专业分析解决水利、水文地质、水污染及水环境,特别是岩溶地区的水资源及水环境等功曾问题的勘察评价、预测预报、科学研究、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数学、物理、工程力学、水力学、气象学以及普通地质学等方面基础知识。

(2)掌握水文预报方案制作、水文分析与计算、水信息采集与处理、水资源评价、规划、管理的基本能力。

(3)掌握与地下水有关的各类地质环境及生态环境地质问题的评价、防治和预测的基本方法;(4)掌握地下水及地质环境勘查、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能力;(5)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以及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方法能力,了解水文学、水资源学和水环境科学的发展动态。

*所属学科类(1)学科门类:工学(08)(2)学科类: 水利工程(0808)*核心课程普通地质学、运筹学、水力学、水文学原理、气象气候学、地下水动力学、河流动力学、工程水文及水利计算、水文地质学、专门水文地质学、地下水资源管理(双语)*特色课程:专门水文地质学、工程水文及水利计算双语教学课程:地下水资源管理研究型课程:地下水动力学讨论型课程:地下水资源管理(双语)*计划学制4—6年最低毕业学分168+4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1、通识课程50+2学分(1)思想政治类14+2学分300101010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3(1) 全年3001010102 中国近代史纲要 2 春夏300101010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3 春夏3001010104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1) 3 秋冬3001010105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 2(2) 春夏3001010106 贵州省情 1 全年T300120101 形势与政策 +2 春夏(2)军事体育类9学分3302110001军事理论及军事训练 2(1) 秋冬3002010301 体育1 1 秋冬3002010302 体育2 2(1) 春夏3002010303 体育3 2(1) 秋冬3002010304 体育4 2(1) 春夏(3)外语类14学分0502010201 大学英语(一) 3 秋冬0502010202大学英语(二) 4 春夏0502010203大学英语(三) 4 秋冬0502010204大学英语(四) 3 春夏学生也可选择修读相应的大学日语课程。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部分专业课程介绍_ppt课件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部分专业课程介绍_ppt课件
mics
定义:研究河道水流、冰凌、泥沙运动和 河流演变力学规律的学科。河流动力学主 要研究水流与河床的相互作用规律。 内容包括①水流结构:研究水流内部 运动特征及运动要素的空间分布;②泥沙 运动:研究泥沙冲刷、搬运和堆积的机理 ;③河床演变:研究河流的河床形态、演 变规律以及人为干扰引起的再造床过程; ④河床变形预测:研究预测水流、泥沙运 动及河床冲淤演变的方法。 河流动力学是 治河工程、灌溉排水工程、水力发电、航 道及港口工程等学科的理论基础之一。
水文水利计算Calculation of hydrology and water resources
教材作者:梁忠民,钟平安,华家鹏 书中阐述了工程水文设计和水利计 算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包括:洪水频率 分析方法、设计洪水(暴雨、年径流)计 算、城市设计洪水计算、可能最大暴雨 (洪水)计算、需水量计算与预测方法、 水电站水能计算、灌溉工程水利计算以 及防洪工程水利计算等内容。
4.
自然地理学、气象学与气候学、、水文学原理、河 流动力学、水文预报、水文统计、水文水利计算、水资 源规划与利用、水库运行调度、水环境保护。
材料力学mechanics of materials
• 定义:研究工程结构中材料的强度和 构件承载力、刚度、稳定的学科。 • 材料力学(mechanics of materials)是 研究材料在各种外力作用下产生的应 变、应力、强度、刚度、稳定和导致 各种材料破坏的极限。材料力学是所 有工科学生必修的学科,是设计工业 设施必须掌握的知识。学习材料力学 一般要求学生先修高等数学和理论力 学。材料力学与理论力学、结构力学 并称三大力学。
结构力学structural mechanics
定义:研究工程结构在外来因素作 用下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学科。 • 结构力学(Structural Mechanics)是固 体力学的一个分支,它主要研究工程 结构受力和传力的规律,以及如何进 行结构优化的学科。结构力学研究的 内容包括结构的组成规则,结构在各 种效应(外力,温度效应,施工误差 及支座变形等)作用下的响应,包括 内力(轴力,剪力,弯矩,扭矩)的 计算,位移(线位移,角位移)计算 ,以及结构在动力荷载作用下的动力 响应(自振周期,振型)的计算等。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课程有哪些主要学什么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课程有哪些主要学什么

⽔⽂与⽔资源⼯程专业课程有哪些主要学什么
⽔⽂与⽔资源⼯程专业课程有⾃然地质学、⽓象与⽓候学、⽔⼒学、河流动⼒学、⽔利⼯程、⽔⽂学原理、⽔⽂统计学、⽔资源学、地下⽔⽂学、环境化学、⽔利法规。

⽔⽂与⽔资源⼯程专业就业⽅向
⽔⽂与⽔资源⼯程专业的发展前景很好,毕业后可就业于国⼟资源、⽔利、⽔资源、城建、环保、交通等部门相关领域从事科研、教学、管理、设计和⽣产等⽅⾯的⼯作。

⽔⽂与⽔资源⼯程专业毕业⽣可以从事⽔⽂、⽔资源及环境保护⽅⾯勘测、规划设计、预测预报、管理、技术经济分析以及教学和基础理论研究⼯作。

毕业⽣可任职⽔⽂地质⼯程师等岗位。

⽔⽂与⽔资源⼯程专业就业前景
⽔⽂与⽔资源⼯程是国民经济基础产业――⽔利中的重要专业领域之⼀。

随着社会的发展,⽔资源的⾃然资源基础作⽤已越来越明显,我国已确⽴了⽔资源三⼤战略资源之⼀的地位。

区域⼈⼝增长、社会经济发展使得⽔资源供需⽭盾已成为全球性普遍问题。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资源开发利⽤和管理中存在着许多问题,诸如⽔资源短缺对策、⽔资源持续利⽤、⽔资源合理配置、⽔灾害防治以及⽔污染治理、⽔⽣态环境功能恢复及保护等⽬前已成为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与⽔资源⼯程正是⽔资源开发利⽤和管理中的这⼀门重要的⼯程技术学科。

河海大学水文分析与计算课程设计报告定稿版

河海大学水文分析与计算课程设计报告定稿版

河海大学水文分析与计算课程设计报告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水文分析计算课程设计报告书学院:水文水资源专业: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学号:姓名:指导老师:梁忠民、李国芳2015年06月12日南京目录1、设计任务 (1)2、流域概况 (1)3、资料情况及计算方案拟定 (1)4、计算步骤及主要成果 (2)4.1 设计暴雨X p(t)计算 (2)4.1.1 区域降雨资料检验 (2)4.1.2 频率分析与设计雨量计算 (3)4.2计算各种历时同频率雨量X t,P (9)4.3 选典型放大推求X P (t) (9)4.4 产汇流计算 (9)4.4.1 径流划分及稳渗μ值率定 (12)4.4.2 地表汇流 (17)4.5 由设计暴雨X P(t)推求Q P(t) (18)4.5.1 产流计算 (18)4.5.2 地面汇流 (18)4.5.3地下汇流计算 (19)4.5.4 设计洪水过程线 (20)5、心得体会 (22)1、设计任务推求江西良田站设计洪水过程线,本次要求做P 校,即推求Q 0.01%(t)。

2、流域基本概况良田是赣江的支流站。

良田站以上控制的流域面积仅为44.5km 2,属于小流域,如右图所示。

年降水均值在1500~1600mm 之内,变差系数Cv 为0.2,即该地区降雨充沛,年际变化小,地处湿润地区。

暴雨集中。

暴雨多为气旋雨、台风雨,季节为3~8月,暴雨历时为2~3日。

3、资料情况及计算方案拟定3.1资料情况设计站(良田)流量资料缺乏,邻近站雨量资料相对充分,具体如表3-1:表3-1 良田站及邻近地区的实测暴雨系列、历时洪水、特大暴雨资料3.2 方案拟定本次课设采用间接法推求设计洪水,即是由推求的设计暴雨,经过产汇流计算得到设计洪水。

示意图如下:4、设计暴雨XP(t)的计算4.1 设计暴雨X p (t)计算 4.1.1区域降雨资料检验站名 实测暴雨流量系列 特大暴雨、历史洪水良田 75~78 (4年) Q=216m 3/s ,N=80(转化成X 1日,移置峡江站)峡江 53~80 (28年) 吉安 36~80 (45年) 桑庄 57~80 (24年) X 1日寨头 57~80 (24年) 沙港特大暴雨X 1日(移置到寨头站)为推求该区域设计面降雨量,选取吉安、桑庄、寨头与峡江四站降雨检验该区降雨是否选同一总体。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开设课程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开设课程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开设课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是一门跨学科的学科,涉及到水文学、水资源工程、水环境学等多个方面的知识和技术。

在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开设课程中,应该包含以下内容:1. 水文学基础知识学生需要了解水文学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包括水的循环过程、降水量的测量和分析、蒸发和蒸发皿法测量、降水径流产量计算等。

同时还应该学习水文学的基本方法和工具,如水文学测站的建设与管理、水文数据的处理与分析等。

2. 水文过程模拟与预测学生需要学习水文过程模拟和预测的理论和方法,其中包括气象水文学模型、数值模拟方法、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在水文预测中的应用等。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学生可以了解到水文过程的规律和变化趋势,为水资源管理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3. 水资源评价与规划学生需要学习水资源评价与规划的方法和技术,包括水资源调查与评价、水资源系统分析、水资源规划和管理等内容。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学生可以掌握水资源的定量评价与管理技术,培养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能力。

4. 水资源工程设计与施工学生需要学习水资源工程设计和施工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水利设施的设计与规划、水力学基础、水利工程测量及监测等内容。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学生可以掌握水利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技术,培养实际操作和工程实施的能力。

5. 水环境保护与治理学生需要学习水环境保护与治理的理论和方法,包括水污染产生与治理、河流湖泊生态修复与保护、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等内容。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学生可以了解水环境问题的成因和解决途径,培养环保意识和环境管理能力。

6. 水灾害与紧急救援学生需要学习水灾害与紧急救援的理论和实践技术,包括洪水、旱灾、滑坡等灾害的形成机理和预测方法、紧急救援组织和应急预案制定等。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学生可以了解水灾害的监测和预警技术,掌握紧急救援的方法和技巧。

7. 水权管理与水法政策学生需要学习水权管理和水法政策的相关知识,包括水资源的法律与政策法规、水权管理机构与管理流程等内容。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课程体系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课程体系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课程体系水文与水资源工程课程体系,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像大学里的高深课程?别看名字很“高大上”,这门课就是教我们怎么去理解水,怎么去管理水,怎么让我们能在生活中“游刃有余”地利用水资源。

想想看,没有水,咱们啥都不能做。

喝水、洗澡、种田、工业生产……都离不开水。

说白了,水是我们生命的源泉。

所以,学好水文和水资源工程,简直就是一门关系到咱们生活质量的大课题。

这门课的课程体系其实很广,涵盖的内容可以说是五花八门。

先说水文部分,它就像是给你开了一扇窗,让你看见世界上水是怎么流动的。

水从哪儿来?怎么流?哪里会干涸?哪里又会洪水泛滥?其实我们身边的河流、湖泊、地下水,甚至是天气变化,都是水文的一部分。

每一滴水的流动背后,都有着一套复杂的规律在起作用。

所以,水文知识不光是让你知道水从哪儿来,更多的是教你如何去预测、去判断,哪里会出现问题,怎么才能防止这些问题变得不可收拾。

就好比咱们不可能随便在大街上乱丢垃圾一样,水也有它流动的“规矩”,不然就得吃大亏。

再来说水资源管理部分,这个课程模块的核心就是“管理”二字。

咱们现在说到水资源,真的是急需解决的一大难题。

大家都知道,水多了地方好,水少了地方烦。

想想看,北方有些地方水资源紧张,很多人为了打水井还得跑到远处去,这多不方便!你得学会如何合理配置水资源,做到“水到渠成”,而不是让水成为“千里之外”的奢侈品。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就像是你每个月的工资,要有计划、有节制,不然就容易撑不下去。

所以,水资源的科学管理不仅仅是大相关部门的责任,也是每个公民、每个行业的责任。

别看这些水文和水资源的知识可能让你有些眼花缭乱,实际上它们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

水文研究的成果,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水流的变化趋势,而水资源管理又能根据这些变化制定合理的调度方案,确保人们能得到足够的水资源。

在现实生活中,就比如你家水管突然破了,水流不畅,或者遇到干旱,水库里的水不够用。

这时候,能有一个专业的水资源工程师,运用学到的知识来解决问题,那简直就是“救命稻草”!你看,水资源工程不仅仅是关乎某一条河流的事情,它还牵扯到城市规划、农业灌溉、环境保护等各个方面。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培养方案2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培养方案2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培养方案Hydrology and Water Resources Engineering(门类:工学;二级类:水利类;专业代码:081102)一、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水文、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方面的理论和知识,具备水资源、地质环境、地质工程问题分析研究及评价能力,能在地质、水利、能源、交通、环保、城建、农业、国土等部门从事与本专业有关的勘测、评价、规划、设计、预测预报、管理等方面的科学研究与工程技术工作,具有一定国际视野和较强适应能力的应用型创新人才。

二、毕业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水文学、水资源及水环境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工程测量、科学运算、实验和测试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水文学、水资源及水环境等方面的专业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并具备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开展科学研究和从事管理工作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 具有坚实的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应用、外语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水文信息采集与处理、水文预报、水文水利计算、水文地质勘察、水灾害评估与防治、水资源评价规划与管理、水环境评价与保护等专业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

2.能够应用数学、物理和水文与水资源的基本原理,结合文献研究分析水文与水资源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 掌握水文水资源水环境勘测、评价、规划、设计、预测预报、管理决策的基本技能,能够设计针对水文水资源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以及环境等因素。

4. 具备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能够综合运用水文学、水资源及水环境等方面理论和方法,对水文与水资源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实验设计、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掌握现代相关实验设备、专业和常规计算机软件、以及互联网技术的使用方法,能够针对复杂水文与水资源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仪器设备和计算机,包括利用这些技术预测、模拟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水文与水资源专业课程

水文与水资源专业课程

水文与水资源专业课程
1. 课程概述,水文与水资源专业课程涵盖了水文学和水资源学
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以及相关的领域知识。

学生将学习水文
循环、水资源评价、水资源规划与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2. 课程设置,水文与水资源专业课程通常包括基础课程和专业
选修课程。

基础课程包括水文学、水资源学、水文测量与数据分析等,为学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专业选修课程则根据学生的兴趣
和发展方向,涵盖水资源管理、水环境保护、水灾害与防治等领域。

3. 理论与实践结合,水文与水资源专业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
结合。

学生将通过实验课、实地考察和实习等方式,掌握水文与水
资源领域的实际操作技能。

例如,学生可能参与水文观测、水资源
调查、水质监测等实践活动,从而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应用。

4. 跨学科性质,水文与水资源专业课程具有跨学科性质,涉及
地理学、环境科学、土木工程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学生需要综合运
用各学科的理论和方法,解决水文与水资源领域的复杂问题。

5. 研究方向和深化课程,水文与水资源专业课程还为学生提供
了选择特定研究方向和深化课程的机会。

学生可以选择深入研究水资源规划与管理、水环境模拟与预测、水灾害风险评估等领域,以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研究水平。

总的来说,水文与水资源专业课程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跨学科知识的融合,培养学生在水文与水资源领域的专业能力和创新思维。

这些课程为学生未来从事水资源管理、环境保护、工程设计等领域的工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水文学及水资源

水文学及水资源

水文学及水资源(081501)(Hydrology and Water Resources)学科门类:工学(08)一级学科:水利工程(0815)河海大学水文学及水资源学科创建于1952年。

1981年获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权。

1988年、2002年、2007年连续三次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

2004年被批准设立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005年被批准设立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工程安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现有教师75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与科技创新团队一个,教授28人,副教授22人,具有博士学位者54人。

本学科设置了水文物理规律模拟及水文预报等7个研究方向。

2000年以来主持与承担国家“973”、“863”、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攻关和直接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的800余项研究项目,获国家科技奖5项,部省级科技奖50多项。

学科瞄准国际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特色显著,基础雄厚,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在国际上也具有重要的影响。

研究生就业部门主要有科研院所、高等学校、流域管理机构、勘测设计部门、环境保护和地矿部门等。

一、培养要求培养面向现代化,品行端正,身心健康,学风严谨,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创新精神,在水文学及水资源科学方面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备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专业人才。

二、主要研究方向1.水文物理规律模拟及水文预报 (Watershed Hydrological Simulation and Forceasting)2.水文不确定性理论与应用(Theory of Hydrological Uncertainty and Application)3.水资源规划与管理(Water Resources Planning and Management)4.地下水数值模拟及开发利用(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Groundwater )5.水信息理论与技术(Theory and techniques of hydroinformatics)6.生态水文与水环境保护(Ecohydrology and Water Environment Protection)7.应用水文气象(Applied Hydrometeorology )三、学分要求总学分为30学分,其中学位课程为18学分,非学位课程为9学分,教学环节3学分。

水文水资源专业主干科程

水文水资源专业主干科程

水文水资源专业主干科程
水文水资源专业的主干课程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1. 水文地质学:主要研究地下水的形成、分布、运动和演化规律,以及地下水资源的评价、开发和管理。

2. 水文学原理:主要研究自然界中各种水体(如河流、湖泊、海洋等)的形成、分布、运动和变化规律,以及水资源的评价、开发和管理。

3.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主要研究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包括水资源规划、水资源管理、水污染控制等。

4. 水力学:主要研究水流的运动规律和力学特性,以及水利工程的设计和管理。

5. 水文学测验:主要研究水文学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分析方法,以及水文学模型的建立和应用。

6. 水资源系统分析:主要研究水资源系统的结构、功能和运行机制,以及水资源系统的优化和管理。

7. 环境水文学:主要研究水环境的形成、演化和保护,以及水环境与生态系统的相互关系。

以上是水文水资源专业的一些主干课程,不同学校和地区可能会有所不同。

此外,学生还需要学习一些相关的基础课程,如高等数学、物理学、化学等。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升本课程设置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升本课程设置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升本课程设置摘要:一、课程概述1.水文与水资源工程简介2.专升本课程目标二、课程设置1.基础课程a.高等数学b.大学物理c.大学化学d.工程制图2.专业基础课程a.水文学原理b.水资源评价与管理c.水利工程测量d.工程力学基础3.专业核心课程a.水资源规划与设计b.水利工程施工技术c.水工建筑物d.水利工程经济4.专业选修课程a.河流动力学b.生态水文学c.水利工程自动化d.水环境工程三、实践教学环节1.实习实践2.课程设计3.毕业论文正文: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是一门涉及水文水资源监测、评价、规划、设计、管理等方面的综合性学科。

为了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较强实践能力的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人才,我国设置了专升本课程,本文将对课程设置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课程分为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四个层次。

基础课程包括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大学化学和工程制图,这些课程为学生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

专业基础课程包括水文学原理、水资源评价与管理、水利工程测量和工程力学基础,这些课程使学生掌握水文与水资源工程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专业核心课程涵盖水资源规划与设计、水利工程施工技术、水工建筑物和水利工程经济等方面,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水文与水资源工程的各个方面。

专业选修课程包括河流动力学、生态水文学、水利工程自动化和水环境工程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发展方向进行深入学习。

其次,课程设置还注重实践教学环节。

实习实践、课程设计和毕业论文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

通过实习实践,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提高实践能力;通过课程设计,学生能够锻炼自己的设计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通过毕业论文,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一项研究工作,提高科研能力。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培养方案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水资源问题日益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作为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重要议题。

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对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各大高校在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上进行了不断的更新和完善。

本文将探讨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培养目标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培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 建立对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全面认识,具备扎实的数理基础和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

1.2 培养具备现代科学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能够独立从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工程设计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1.3 培养具备较强的系统工程观念和较强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能力,具备一定的人文素养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

二、专业课程设置2.1 基础课程设置:包括工程水文学、水资源规划与管理、水文统计学、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实践、水资源保护与利用等。

2.2 专业课程设置:包括水文学原理、水文数值模拟、水文调查与预测、水资源环境工程、水文监测与分析等。

2.3 实践课程设置:包括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实习、水资源工程设计、水文与水资源工程论文等。

三、教学手段为了更好地培养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的学生,高校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包括但不限于:3.1 传统课堂教学:通过理论课程的传授,使学生掌握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

3.2 实验教学:通过实验课程的设置,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3.3 实践教学:通过实习和社会实践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实际应用。

3.4 研究性学习:通过论文撰写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师资队伍建设高质量的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培养需要具备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高校需要加强对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包括但不限于:4.1 培养一支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科研能力的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教师队伍。

08级河海大学水文专业水文测验学课程设计

08级河海大学水文专业水文测验学课程设计

08级河海大学水文专业水文测验学课程设计水力因素法精度比较见上面表9,从总径流误差来看,校正因素法控制的最好,达到了0.08%,落差指数法和本站水位后移法其次,分别控制在0.37%和-0.47%,而定落差法误差相对比较大,达到1.03%;再从每个月的月径流相对误差来看,校正因素法控制的最好,最大也就1.07%,而其他几种稍微差一点,最大相对误差都比较大;从附表中的日平均流量计算来看,前三种的精度都比较好,而定落差法精度比较差,瞬时流量误差很多都超出了5%,日平均误差也比较大,这样综合下来看,对于奉节站1975年资料整编,校正因素法精度最好,而本站水位后移和落差指数法精度都控制的比较合理,而定落差法则很难保证精度。

四、悬移质泥沙定线分析1.处理站的悬移质泥沙测站特性泥沙的运动状况与水流流速之间存在很大的相关性,也就是说悬移质泥沙的沙峰伴随着水流的最大流速而出现,对于一场洪水而言,一般水力要素极值出现的顺序为最大比降、最大流速、最大流量、最高水位,所以沙峰应该出现在洪峰之前,换句话说,洪峰滞后于沙峰。

2. 单沙断沙定线精度分析《长江奉节站1975年数据处理图册》图1-24中展示的就是单沙断沙关系线,一共有40个测点,最后定出一条两者之间的单一关系曲线,做出该关系曲线的上下两条10%包线,统计发现,在包线之内的实测点一共有36个,也就是说包线内点占实测点的36/40=90%>75%,故定线通过检验。

3. 突出点的分析突出点有比如说第3次和第8次测点,经过分析,两点流量分别为39XXXX年水文数据处理报告班级:XXXX年数据资料进行整编,同时进行悬移质泥沙定线分析。

主要成果包括:在不同方法下的定线、推流以及误差分析比较结果;单沙断沙关系图;小组成员心得体会。

Summary This curriculum designed for hydrometry mainly concentrates on using chronological method and hydraulic factor method which includes adjusting factors and characteristic river length method and fall power method and fixed fall method to reorganize the data for 1975 of Fengjie station which locates on Changjiang River ,also we will deal with the data for suspended load to decide the relation line. The main achievements include the project to decide the relation line and getting the disacharge and the analysis and comparision of the error under different method.Also we can ge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verage silt content on the cross section and the silt content of a unit of volume.Ofcourse you can see the feelings of the members of our team!前言作为水文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水文测验学经过了漫长的发展,时至今日,累计了大量的水文数据处理的经验和方法。

水文(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课程设置--河海大学(完美排版版)

水文(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课程设置--河海大学(完美排版版)

1《自然地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编号:0103101二.课程名称:自然地理学(Physical Geography)三.学分、学时: 2.5学分;授课学时:32;实验学时:12四.教学对象: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本科生五.开课单位:水资源环境学院,地理信息科学系六.先修课程:不限七.课程性质、作用、教学目标(含知识、能力、素质要求)1.课程性质:专业基础必修课。

2.作用:学习地学知识,掌握地学基本工作方法。

3.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认识自然地理现象、理解自然发育过程的能力与意识。

八.教学内容基本要求教学内容主要是解析自然地理知识点,内容包括普通地质学、地貌学、气候学和环境生态学和自然综合等,指导学生构建自然地理知识体系。

开篇:地球圈层与地理环境地质篇第一章矿物与岩石地球化学组成与造岩矿物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形成、主要岩石种类及特征。

第二章地壳运动与地质构造地史:地史划分、地层地壳运动:火山、地震、运动方式、板块运动地质构造:褶皱(背斜、向斜)、断裂、断层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地质灾害等相关的问题分析地貌篇概述:地貌发育:第三章全球地貌框架与地貌发育板块构造与全球地貌框架形成地层、岩性与岩层地貌发育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发育第四章岩溶岩溶发育条件岩溶水文与水资源岩溶地貌发育与类型岩溶开发利用问题第五章冰川与冻土冰川:发育与类型冰川地貌发育与类型冻土:发育与类型冰川与全球环境变化第六章河流水系与流域河流水文与水资源河流地貌:类型、发育、演变洪涝灾害与水利建设第七章湖泊与湿地湖泊与湿地发育及类型湖泊与湿地的环境生态效应湖泊与湿地演化及开发利用问题第八章海洋海洋地质与地貌海洋物理:水流、波浪、潮汐海岸:类型、发育海洋开发利用问题第九章风沙与黄土干旱与风沙、沙尘暴黄土形成与特性风沙地貌发育与类型黄土地貌发育与类型荒漠化及水土保持第十章地理系统与地理关系地域分异规律自然区划地理系统及地理关系自然环境保护与利用九.实践环节内容与要求实践环节包括实验标本识别与鉴定,地质地形读图与解图和野外自然地理实习。

河海大学水电水利专业课程设置

河海大学水电水利专业课程设置

钢结构 51 0401002
Steel Structure
2 32
工程施工 52 0201003
Construction of Works
3.5 56
工程水文学 53 0201004
Engineering Hydrology
2 32
水电站机电设备 Mechan-
学 必 54 0201005 ic and Electric Equipment 1.5 24 In Hydropower Station

3.5 56
水工建筑学 (Ⅱ) 66 0201012
Hydraulic Structure II
3 48

安全工程概论 Introducti-

67 0201013
2 32
On to Safety Engineering

土工计算原理及方法

68 0201014 Principle and Method of 2.5 40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Re Design
结构动力学 83 0402017
Structureal Dynamics
1.5 24
港工概论 Introduction to
84 0302169
1.5 24
Harbor Engineering
路桥工程概论
85 0201029 Introduction to Road and Bridge Engineering
必修
学分 10 2 26 4
2 18
2.5
4 1 1
44
9 4.5 9.5 5 44.5
187.0
比例% 5.4 1.1 13.9 2.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自然地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编号:0103101二.课程名称:自然地理学(Physical Geography)三.学分、学时: 2.5学分;授课学时:32;实验学时:12四.教学对象: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本科生五.开课单位:水资源环境学院,地理信息科学系六.先修课程:不限七.课程性质、作用、教学目标(含知识、能力、素质要求)1.课程性质:专业基础必修课。

2.作用:学习地学知识,掌握地学基本工作方法。

3.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认识自然地理现象、理解自然发育过程的能力与意识。

八.教学内容基本要求教学内容主要是解析自然地理知识点,内容包括普通地质学、地貌学、气候学和环境生态学和自然综合等,指导学生构建自然地理知识体系。

开篇:地球圈层与地理环境地质篇第一章矿物与岩石地球化学组成与造岩矿物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形成、主要岩石种类及特征。

第二章地壳运动与地质构造地史:地史划分、地层地壳运动:火山、地震、运动方式、板块运动地质构造:褶皱(背斜、向斜)、断裂、断层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地质灾害等相关的问题分析地貌篇概述:地貌发育:第三章全球地貌框架与地貌发育板块构造与全球地貌框架形成地层、岩性与岩层地貌发育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发育第四章岩溶岩溶发育条件岩溶水文与水资源岩溶地貌发育与类型岩溶开发利用问题第五章冰川与冻土冰川:发育与类型冰川地貌发育与类型冻土:发育与类型冰川与全球环境变化第六章河流水系与流域河流水文与水资源河流地貌:类型、发育、演变洪涝灾害与水利建设第七章湖泊与湿地湖泊与湿地发育及类型湖泊与湿地的环境生态效应湖泊与湿地演化及开发利用问题第八章海洋海洋地质与地貌海洋物理:水流、波浪、潮汐海岸:类型、发育海洋开发利用问题第九章风沙与黄土干旱与风沙、沙尘暴黄土形成与特性风沙地貌发育与类型黄土地貌发育与类型荒漠化及水土保持第十章地理系统与地理关系地域分异规律自然区划地理系统及地理关系自然环境保护与利用九.实践环节内容与要求实践环节包括实验标本识别与鉴定,地质地形读图与解图和野外自然地理实习。

室内实验:主要造岩矿物识别与鉴定(2学时)三大类岩石识别与鉴定(4学时):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地质图判读:1学时地形读图与解图 1学时自然地理野外实习(1学分)(见《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教学大纲)十.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的内容、要求及占用学时(或学时比例)典型自然地理现象、结构、发育过程、地学关系等均采用多媒体手段展现与剖析。

多媒体内容涉及整个课程各部分内容。

多媒体手段贯穿整个课堂教学过程。

十一.教材及参考书教材:丁贤荣等自编《大学自然地理》2004年参考:杨达源《自然地理学》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1 南京伍光和等《自然地理学》(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黄秉维等《现代自然地理》科学出版社、1999 北京何钟主编《自然地理学》水利电力出版社、1991 北京十二.考试方式卷面考试,半开卷十三.教学大纲说明(包括重点、难点、与其他课程或环节的分工与联系等)重点:分类掌握各种自然地理对象类型的特征与发育过程,如矿物、岩石主要类型与特征;理解地质、地貌、气候和生态环境的相互作用及地理关系。

难点:首先,主要地理对象类型的识别与辩异,如岩石、地质构造、地貌、土壤、植被等;其次,各种地学理论概念与野外实际相结合;综合各种自然现象,形成时空一体化的自然地理概念。

2《测量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编号:0404044二、课程名称:测量学(含GPS) (Survey inc. GPS)三、学分、学时:3学分; 48学时四、教学对象: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本科生五、开课单位:土木工程学院测绘工程系六、先修课程:高等数学七、课程性质、作用、教学目标:《测量学》是水文专业本科生必修课程。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测量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具有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分析、处理、解决工程中有关测量问题的一定能力。

了解测绘科学与技术的基本内容,促进工程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高。

八、教学内容基本要求:该课程教学内容共分八部分,主要包括:第一部分:绪论。

主要介绍测量学的定义、作用、测量的基本工作与原则。

第二部分:水准测量。

主要介绍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测量仪器、测量方法及水准路线的计算。

第三部分:角度测量。

主要介绍角度测量的基本原理、测量仪器、测量方法及水平角和竖直角的计算。

第四部分: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

主要介绍距离测量的基本原理、测量仪器、测量方法及直线定向的概念与方法。

第五部分:平面控制测量。

主要介绍平面控制网的建立原理和方法,导线的布设方法和导线计算。

GPS技术及其在平面控制测量中的应用。

第六部分:地形图的测绘。

主要介绍地形图的基本知识、常规测图及数字测图原理和方法。

第七部分:地形图应用。

主要介绍地形图的基本信息、地形图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应用。

第八部分:专业测量部分(含GPS技术应用)。

根据专业特点,介绍相应的专业测量技术和方法。

九、实践性环节的内容、要求:课间实习约占1/4总学分,要求基本掌握测量仪器的使用和基本测量工作。

十、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的内容、要求及占用学时:多媒体教学约占1/2总学分,主要用于测量仪器的介绍、测量原理和方法的演示。

十一、教材及参考书:教材:华锡生田林亚:《测量学》,河海大学出版社,2003年3月第2版参考书: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测量学》,测绘出版社,1991年6月第3版十二、考核方式:考试十三、教学大纲说明:该课程的重点是测量仪器的认识与使用,高程、角度、距离测量的方法,地形图的基本知识与测绘方法。

难点是测绘概念与理论的理解,导线计算,地形图应用,施工测量。

3《水力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编号:1404062二、课程名称:水力学(Hydraulics)三、学分、学时:4学分; 64学时四、教学对象: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本科五、开课单位: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水力学及流体力学中心六、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七、课程性质、作用、教学目标(含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水力学是水利类各专业的一门主要技术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液体运动的一般规律和有关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学会必要的分析计算方法和一定的实验技术,为专业课的学习、解决工程中水力学问题、获取新知识和进行科学研究打下必要的基础。

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

教学中要注意处理好掌握知识和培养能力两者之间的辨证关系。

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应贯彻启发式,互动式。

着重讲清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并配以适当讨论,逐步培养学生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指导学生阅读参考书、文献和资料,培养学生自学获取知识的能力。

重视实验环节,要求学生独立操作,并分析实验成果,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从事科学实验研究的能力。

精选具有一定数量的习题,建议不少于120题。

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课件、网络课件等进行教学。

为学生创造应用计算机进行水力学问题计算的条件,以培养学生使用现代计算工具解决问题的能力。

八、教学内容基本要求(一)教学内容1.水力学的基本理论主要内容包括:水力学的定义和任务,液体的主要物理性质,水静力学,液体运动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液体总流的基本原理,液体三元运动的基本原理,液体的层流运动和紊流运动,水流阻力和水头损失。

2.水力学的应用主要内容包括:有压管道水流,明渠恒定均匀流,明渠恒定非均匀流,堰流与闸孔出流,泄水建筑物下游的水流衔接和消能,渗流,水力模型试验基本原理(二)学生学习本课程应达到的基本要求1.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1)正确区分流动类型,流动形态和局部流动现象,并了解它们的联系,明确发生这些现象的场合及相互转化的条件。

如:恒定流和非恒定流,均匀流和非均匀流,渐变流和急变流,一元流,二元流和三元流,层流和紊流,有旋运动与无旋运动,急流,缓流和临界流,水跃和水跌等。

(2)正确理解水力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及其物理意义。

如:液体质点,连续介质,粘滞性,牛顿流体与非牛顿流体;等压面,绝对压强,相对压强,真空度,水头;欧拉法与拉格朗日法,欧拉法质点的加速度,流线,迹线,元流,总流,过水断面,流量,断面平均流速,湿周,水力半径,动能校正系数,动量校正系数;弗劳德数,雷诺数;瞬时值,时均值和脉动值,混掺长度,紊流附加切应力,边界层,粘性底层,水力光滑和水力粗糙,糙率;线变形,角变形,旋转角速度,流函数和势函数,流网;正常水深,临界水深,比能,临界底坡;流速系数,收缩系数,流量系数,淹没系数等。

(3)了解水流能量转化和能量损失的原因,理解水流阻力(摩擦阻力和压强阻力)的成因,明确影响沿程阻力系数及局部阻力系数的因素,掌握计算水头损失的途径和方法。

(4)正确掌握水流运动的总流分析法,对恒定总流的连续方程,能量方程,动量方程的物理意义有正确理解,会在具体流动条件下联合运用三个方程求解问题。

(5)正确运用三元运动的基本理论求解平面势流问题。

2.对水利工程中的一般水力学问题,具有正确进行分析和计算的能力。

包括:(1)水力荷载的确定。

能计算平面和曲面上的静水压力,会应用动量方程求动水对边壁的总作用力。

(2)过流能力的确定。

会计算管道、明渠和堰闸的泄流量和相关的建筑物尺寸。

(3)各种水头损失的分析和计算。

(4)常见工程水力学问题的综合分析计算能力,如管道系统的水力计算,明渠水面线的分析计算等。

九、实践性环节的内容、要求.掌握量测水位、流量、流速、压强的常规方法和操作技能。

了解现代量测技术。

具有观察水流现象,分析、处理实验数据和编写报告的能力。

(具体内容详见水力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十、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的内容、要求及占用学时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可以大大提高讲课效率并可丰富讲课内容。

所以本课程要求利用多媒体授课。

多媒体的内容含盖整个教材内容。

要求上课教室必须配备必要的多媒体设备。

用多媒体授课所占用的学时约占总学时的30%左右。

十一、教材及参考书教材采用河海大学出版社出版由李家星赵振兴主编的《水力学》教材,参考书可选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由吴持恭主编的《水力学》教材。

十二、考核方式考核方式一般采用笔试,但可选用闭卷或半开卷的方式。

十三、教学大纲说明1.本基本要求的教学内容只包括多学时水力学课程的最基本部分。

2.本课程要用到较多的数学、物理、力学知识,因此要注意处理好本课程与相关课程之间的衔接。

3.水力学是一门技术基础课,应当理论联系实际。

但应以分析水流现象,揭示水流规律,加强水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理解为主,而不宜过分强调专业需要,以致削弱水力学的理论基础。

4《水利工程概论》教学大纲一、课程编号:0201042二、课程名称:水工程概论(Introduction to WaterEngineering)三、学分、学时:2学分; 32学时四、教学对象:水文专业本科生,三、四年级五、开课单位:水电学院六、先修课程:材料力学、水力学等七、课程性质、作用、教学目标(含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该课程属于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专业知识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