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大成 奠基者——追忆文学家陆耀东先生
传承陆更夫精神ppt课件
精选ppt课件
7
1927年5月26日,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成立国民党特别党部,陆更夫、 叶镛、袁澈等当选为常委。陆更夫、叶镛、袁澈领导党员、学生开展革命斗 争。他们在宣言中说:“任何人背叛了革命,背叛了民众,背叛了党,我们 都要用我们的枪和血去打倒他们。”当蒋介石大肆屠杀工农,有人对革命产 生怀疑的时刻,陆更夫在军校《五四纪念特刊》上发表文章。他在文章中写 道:“革命学生的出路是什么?武装起来——是军人;到田间去——是农人 ;到工厂去——是工人。今后五四的精神——要使工人农人来继续着。要革 命的青年发扬着。”解放后,陆更夫侄子陆能曾采访过徐向前元帅。徐向前 元帅向陆能介绍说:在武汉分校时,陆更夫革命意志坚定,“陆更夫和陈毅 是学校党的负责人”。
1931年10月下旬,中央军委决定陆更夫任中共两广省委军委书记,重点抓军 事斗争。12月28日,中共两广省委书记章汉夫被捕。不久,中共中央任命陆更夫 为中共两广省委书记,仍兼两广省委军委书记。在此期间,他积极整顿组织,主 持制定了省委《关于切实建立组织工作的决议》等重要文件,在白色恐怖下,恢 复和发展了党的组织。他经常不顾个人安危,从设在香港租界内的省委机关秘密 回到广州指导工作。鉴于斗争形势的严峻,陆更夫叮嘱在港的部分两广省委委员 “要时刻提高警惕,提防反动派特务,注意保存自身安全。”
黄海明1928年留学苏联时留影
精选ppt课件 陆曼曼出狱后留影
13
陆更夫乘船到香港,同中共两广省委取得联系,立即传达中央指示精神,防止叛 徒破坏,并与同志们一起坚持斗争。随后,陆更夫与省委同志巡视了中共两广省 委及其辖下的工会、农会、抗日救亡会等分布在香港、九龙、新界以及中环、尖 沙咀、旺角、沙田、羲王台等地的地下党联络地点,加强安全防范工作。紧接着 ,陆更夫到广州向党组织人员了解广州情况。随即又到广西巡视党组织和军事斗 争概况,并将中共广西特委由贵县转移到南宁。
冯至_北游及其他_新探_陆耀东
收稿日期:2003-03-31作者简介:陆耀东(1930—),男,湖南邵阳人,武汉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第42卷第4期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3年7月V ol.42 N o.4Jo ur nal o f Cent ral China N or mal U niver sity (Humanities and So cial Sciences) Jul. 2003冯至《北游及其他》新探陆耀东(武汉大学中文系,湖北武汉430072)摘要:冯至先生自己和许多学者认为:《北游及其他》是诗人此前的《昨日之歌》的进展。
本文对此作了新的探讨。
认为《北游及其他》虽有《月下欢歌》、《南方的夜》等不俗之作,但无如《蛇》、《在郊原》、《我是一条河》这样的绝响,也没有《吹箫人》、《帷幔》、《蚕马》、《寺门之前》这样优美的叙事长诗。
关键词:《北游及其他》;新论中图分类号:I 20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456(2003)04-0046-06 冯至先生自己和学术界许多卓有成就的学者,都认为《北游及其他》是冯至此前创作的《昨日之歌》的进展,是他诗歌创作的明显的提高。
我对此反复思量,觉得这一判断,既有若干根据,又不完全合乎实际。
《北游及其他》个别诗章视野较《昨日之歌》开阔、深刻一些,更多一些“思量”。
但是,作为诗,虽有《月下欢歌》》《南方的夜》、《暮春的花园》、《北游・7》、《北游・10》这样不俗之作,但没有《蛇》、《在郊原》、《我是一条小河》这样难以逾越的诗的峰,更无在初期新诗史上居于重要地位的《吹箫人》、《帷幔》、《蚕马》、《寺门之前》这样优美凝炼的叙事长诗。
这里,我想联系作者的生活、思想历程,对《北游及其他》作些探讨。
1927年夏末,冯至告别了熟悉的北京,告别了母校北京大学,告别了难舍难分的挚友,经过长途跋涉,乘火车抵达哈尔滨。
他任教的广益中学(今为哈尔滨一中)在当地是一所著名的中学,规模也不小。
中国当代文学史复习
中国当代文学史易考名词解释的文艺思潮,流派,作家,作品.一、填空题1 、50年代的长篇小说“三红一创”中,红日的作者是吴强;红旗谱的作者是梁斌;红岩的作者是罗广斌、杨益言;创业史的作者是柳青;2 、八大样板戏中的京剧有智取威虎山、沙家浜、奇袭白虎团、海港、红灯记;3 、随想录的作者是巴金;我与地坛的作者是史铁生;回答的作者是北岛;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的作者是舒婷 ;4、中国第一代作协主席是茅盾;5、当代文学史从1949年开始,也是第一次文代会的开始;6、红日的主人公,正面形象是沈振新,反面人物是张灵甫、李仙舟;红旗谱的主人公,正面人物是朱老三、严志和,反面人物是冯兰池;红岩的主人公,正面人物是江姐、许云峰,反面人物是徐鹏飞;7、保卫延安的作者是杜鹏程;8、百合花作者茹志娟,是女作家王安忆的母亲;9、红豆的主人公是江玫,作者是宗璞,她是冯友兰的女儿;10、“七月派”的诗歌领袖是胡风;“九叶派”的诗歌领袖是穆旦,“九叶派”又称“中国新诗派”;11、政治抒情诗作家郭小川是战士诗人;有成名作品致青年公民、望星空、一个和八个叙事诗,其中一个和八个还被拍成电影;其诗歌善于采用“楼梯体”;12、贺敬之是政治抒情诗作家,同样善用“楼梯体”,主要作品有回延安,同郭小川一样也是战士诗人;他以现代版歌剧白毛女出名,是中国新歌剧的开拓者;13、闻捷是生活式的政治抒情诗人,主要作品天山牧歌;14、流沙河的一部干预生活的作品是草木篇;15、老舍的代表作品茶馆、骆驼祥子、四世同堂、龙须沟;16、关汉卿的作者是田汉,其写作方法是“六经注我”;主人公关汉卿与朱帘秀是一对恋人,权臣阿合马是作品的反面人物;17、散文三大家是杨朔荔枝密、秦牧花城、刘白羽日出、邓拓燕山夜话、吴伯箫记一辆纺车;18、“手抄本小说”第二次握手的作者是张扬,这部小说属于地下文学;19、北岛原名,赵振开;20、路翎的洼地上的战役是一部抗美援朝作品;21、李自成的作者是姚雪垠;22、50、60年代,“传记式结构”的作品是欧阳山的三家巷;二、单项选择题1 、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中,刘世吾“就那么回事”的口头禅,主要说明他C;A 、自信B 、能力强C 、自以为看穿世事,不思进取D 、看不惯社会的许多现象2 、重知识,重趣味,喜欢旁征博引、涉古论今的散文作家是B;A 、杨朔B 、秦牧C 、刘白羽D 、周涛3 、 1950 年以后,赵树理最具“问题小说”特征的作品是A;A 、“锻炼锻炼”B 、小二黑结婚C 、三里湾D 、套不住的手4、创作于“文革”时期,并曾以手抄本形式被秘密传诵的诗作是D;A 、绿原的重读 <圣经>B 、公刘的哎,大森林C、梁小斌的中国,我的钥匙丢了 D 、郭路生的相信未来5、在第一批的“八个样板戏”中,唯一的一个“交响音乐”是C;A 、红灯记B 、白毛女C 、沙家浜D 、龙江颂6 、把散文当成诗来写的散文作家是A;A 、杨朔B 、秦牧C 、史铁生D 、周涛7、和王朔年龄相仿、写作又差不多同时起步的余华、苏童、格非、马原等,他们大多写作的是D;A 、新写实小说B 、寻根小说C 、新历史小说D 、先锋小说三、名词解释1、“三突出”“三突出”是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2、“三红一创”红日吴强、红岩罗广斌、杨益言、红旗谱梁斌、创业史柳青;3、干预文学干预生活,体现独立思考,冲破写作禁区;四、简答题1、十七年文学作品的艺术特点是什么答:1宏伟的建构和史诗的追求;“三红一创”2纪实性的品格;3鲜明的政治色彩和教化作用;2、郭小川诗歌的艺术风格答:1战士诗人,强烈的时代精神和充沛的革命激情;思想大于形象,议论多于描写;2富有深邃哲理和浓郁的诗情画意;3重视诗歌的形式:民歌体、格律体、自由体,是诗歌形式改造的探索者,善于运用“楼梯体”;3、创业史的艺术特色答:主题:探索中国农民历史命运和生活道路的长篇小说;1在典型环境中塑造了典型形象;梁三老汉:当代文学史上塑造最经典的中国传统农民的形象;他动摇与集体和个人两条道路之间:一方面自私,一方面希望儿子成功,而儿子越成功与他的思想距离却越远;梁生宝:典型人物的代表,具有进取精神和社会主义精神,他把自己的肉体与灵魂全部无私地献给了党;2将宏大的结构,精细的心理描写,柳青式的议论结合在一起;①宏伟的结构,高度的视角②对比手法:1.梁氏父子之间的矛盾;2.以梁生宝为代表的农民与扶农、重农之间的矛盾;3对比手法:人物语言口语化,叙述语言书面化;五、论述1、青春之歌的艺术特色1作者:杨沫2主题:探索民主革命时期,青年知识分子的道路选择;3艺术特色①两条中心主线,均以林道静为中心展开:第一条主线是她的自身成长,第二条主线是她的革命道路;②丰富的人物形象:正面人物:卢嘉川、江华英雄形象、林道静反面人物:余永泽自私,平庸、戴愉林道静为了反抗封建家庭的束缚,经过自身成长,从此义无反顾地走上了革命的道路,由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逐步成长为一名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人物形象;③浓郁的抒情笔调:以细腻的笔触深入到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中,真实地刻画人物的心理,较为全面地把握了人物的多重侧面;尤其是杨沫作为女性作家的丰富细腻柔情的笔调;2、茶馆的艺术特色1作者:老舍,被誉为“人民艺术家”;2主题:埋葬三个时代①戊戌政变后的清末社会②辛亥革命失败后,各派系军阀混战同这下的民国社会③抗战后,国民党统治下的国统区3场景:裕泰茶馆4人物:王利发老板——左右逢源,典型的北京商人的形象;他勤奋、重利、心肠不坏,小资产者的思想;秦仲义民族资本家——爱国,希望民族振兴,搞工业救国;常四爷满清遗子——入过狱,加入过义和团,后认准自力更生:卖菜、打猎维持生活,但最后仍逃脱不了残酷的命运;5艺术特色①侧面透露法没有正面描写战争、历史ⅰ民族地方的特色:北方茶馆ⅱ各色人等的出现,集体亮相:掌柜的和伙计、受宠的太监、特务、打手等;ⅲ各色人等均可在此暴露社会矛盾:康六卖女、太监娶媳妇等ⅳ象征意味:茶馆本身就是一个象征——旧社会的缩影;②人像展览式,超越一人一事;③结构:坐标式的结构——二维式立体感;有纵有横,有虚有实,纵是三个时代的历史变迁;横是每个时代的矛盾冲突,三个时代的横断面;老舍的作品追求荒诞性和怪异性,这也是作品情节的小高潮;“康六卖女”、“太监娶媳妇”、“两个逃兵买一个媳妇”都体现了老舍家与戏剧的能力;④人物众多,性格鲜明:有名有姓的有70多个任务,让人一遍就记住的有50来个人物;杨沫的青春之歌一作者介绍:杨沫1914——1995,原名杨成业,祖籍湖南;一九一四年出生在北平今北京一个大学校长兼大地主的家庭里;她早年在北平读书,在中学接触了一些古今中外的文学名着,为她以后的文学创作作了准备;为了逃脱封建家庭包办的婚姻,她离家独自谋生,在河北省香河县做过小学教师,此外还做过家庭教师、书店店员等,在奔波迷惘之中,她找到了党;这些经历,给她后来写作青春之歌打下了生活基础;抗战爆发后,她参加了冀中地区抗日游击战争,做过妇女工作;后又到黎明报、晋察冀日报作编辑,主编过文艺副刊;解放后,她先是作人民日报编辑,后转北京市妇联任宣传部长;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青春之歌及东方欲晓、芳菲之歌等;二青春之歌的主题:青春之歌是新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学生运动、塑造革命知识分子形象的优秀长篇小说;作品以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35年“一二·九”运动这一历史时期党所领导的北平学生运动为背景,通过对林道静从寻求个人出路到自觉参加革命,从苦闷彷徨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成长为无产阶级先锋战士这一艰难历程的描写,形象地揭示出了在阶级斗争、民族矛盾空前激烈的年代,知识分子的觉醒与分化,展示了中国革命知识分子的历史道路,表明了青年人只有走共产党所领导的革命道路,只有把个人的命运和祖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才是唯一正确的道路;由此也可以说,青春之歌是一曲歌颂党、歌颂革命青春的赞歌;三、林道静的成长经历:主人公林道静是30年代革命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小说重点描写了她由一个充满幻想的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成长为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艰难过程;她的成长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离家出走到与余永泽的结合;这一阶段的林道静,一方面有着小资情调,幼稚、耽于幻想,另一方面又秉持劳动者的倔强、善良;这种矛盾的性格决定了她在成长的过程中将付出超过常人的痛苦与磨练;第二阶段:从参加东北学生的除夕聚会到第一次被捕;在这一阶段她渐渐从个人的郁郁寡欢中走出来,但单纯、狂热导致了第一次被捕;这次被捕促使她逐渐成熟;完成了思想上的一次飞跃;第三阶段:从第二次被捕到“一二九”运动;在这一阶段中,她已经由一个进步的知识分子成长为一个优秀的共产党人;在一年的铁窗生活中,林道静的思想感情和革命理想都有了新的升华;她经受住了毒刑拷打,用坚定的意志战胜了肉体上的痛苦;共产党员林红为她讲述得许许多多共产党人为真理而献身的故事使她深受启发,懂得了革命的真正意义,思想也更趋于成熟;出狱不久,她就入了党;后来,党又派她到北大领导学生运动,终于成为虽不完善却异常坚强的革命战士;小说通过对林道静性格成长的三个历程的描绘,表现了知识分子走向革命之路的艰难曲折,概括了那个时代许多爱国知识分子所走过的共同道路;深刻地揭示出知识分子只有把自己投入到整个民族的解放斗争中去,才会获得真正的青春;除林道静外,作者还塑造了共产党员卢嘉川、江华、林红的形象;他们是以“党的使者”的身份出现的,对林道静走上革命之路产生了重要影响;此外,作家杨沫为更加形象地揭示出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走向革命之路的艰难性,还塑造了堕落为时代渣滓的余永泽,贪图享乐,经不起磨练的白莉萍,在物欲的诱惑下叛变革命的戴愉等,他们与林道静、卢嘉川,以及几经动摇最终走向革命的许宁、王晓燕祥成了鲜明的对比;四、青春之歌的创作特色:青春之歌布局严密,层次清晰,结构严谨;作品以林道静为中心,组织清节,贯穿众多人物、复杂的事件,概括了广泛的社会内容;繁而不乱,有条不紊;作者善于选择富有个性特征的细节、善于通过对比来刻划不同人物的心理特征;如卢嘉川的献身精神与余永泽的自私自利,林红的傲雪寒梅的高洁与白莉萍的腐化堕落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好的展现了人物不同的精神境界;茹志鹃一作者生平:茹志鹃1925—1998, 曾用笔名阿如、初旭; 祖籍杭州,生于上海;幼年父母双亡;一九四三年参加新四军;一九五五年从南京军区转业到上海;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高高的白杨树、静静的产院、百合花等;长篇小说:她从那条路上来等;散文集:惜花人已去等;二百合花的思想内容:百合花是茹志鹃的代表作,也是当代文学史最优秀的短篇小说之一;小说撷取解放战争时期一支动人的小插曲,再现了人性的至真、至纯、至美;作品以第一人称“我”为叙述视角,通过我的所见所感,刻画了一位憨厚、质朴的可爱的小战士和一位羞涩、美丽而又善良的新娘子的动人形象;三茹志鹃小说的独特性1、取材和切入生活的角度是别致的;她不描写生活的巨流大波,而是撷取生活的一朵浪花加以精细的描绘,使之成为时代的折光;作品虽然取材于解放战争,但作者却借助“我”与小战士去往前沿阵地包扎所的路上的情感流动及在前沿阵地包扎所小战士向当地群众借被子这一平凡的事件,展开了对人与人之间关系富有诗意的描写;2、善于把握人物内心世界的起伏、回旋,并以生动的细节描写予以表现;3、茹志鹃的小说中有一股浓浓的抒情意味;1、政治抒情诗:这一概念的出现,大约是在50年代末期或60年代初,但作为一种有独立形态的诗的体式,出现的时间要早得多;政治抒情诗中,“诗人”会以“阶级”或人民的代言者的身份出现,来表达对当代重要政治事件、社会思潮的评说和情感反应;在诗体形态上,表现为强烈的情感宣泄和政论式的观念叙说的结合;政治抒情诗一般都是长诗,通常采用大量的排比句式对所要表现的观念和情绪进行渲染、铺陈;讲究节奏分明、声韵铿锵;当代诗人中,郭小川、贺敬之被认为是这一“诗体”的主要写作者;或主要出现于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一种诗歌创作体式,产生的背景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在作家和人民心中激起的革命豪情和政治热情,受三十年代红色政治鼓动诗影响;代表作家是贺敬之的放声歌唱和郭小川的致青年公民,主张诗反映时代和重大政治事件,重视抒情主人公的塑造;2、天安门诗歌运动指1976年周总理逝世后,广大民众为自发悼念周总理,批判和谴责四人帮而用广义的“类诗歌”形式从事的政治性抗争运动;1分运动中所创作的作品后来编成〈天安门诗抄〉,有的并不是诗词,还阔大量的挽联、悼词、祭文等,诗词中,也以不严格遵守格律的旧体诗、词、曲居多;民众利用旧体诗的现成形式或思想资源,隐晦地表现其政治历史观点;1分天安门诗歌运动,是“文革”间美学日常生活化和诗歌政治化在另一个向度上的体现;虽未能给中国现代诗歌的艺术创造增添新的经验,但创作主体的真诚,以及对于独立的思想和独立写作方式的坚持,对当代诗歌的发展具有持久启示意义;1分3、两结合创作方法:1958年,在经济大跃进的背景下,毛主席提出了有关文艺的两项主张:搜集民歌和两结合的创作方法;两结合的创作方法即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此方法成为后来文学创作的规范;导致了浪漫主义的浮泛化;4、第一次文代会1 1949年7月2日至9日,在北平召开第一次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简称第一次文代会主要内容:大会听取周恩来、郭沫若等的报告,通过了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章程,选出了由郭沫若任主席,茅盾、周扬为副主席的全国文联领导结构;大会期间,茅盾作在反动派压迫下斗争和发展的革命文艺的报告,周扬作新的人民的文艺即关于解放区文艺运动的报告;周扬特别强调了解放区的文学传统;2分全面总结了五四以来文艺运动的历史经验,确定了新时代的为工农兵服务、与人民大众想结合的文艺总方针;1分5、文艺黑线专政:由江青等人在林彪同志委托江青同志召开的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中提出,在纪要中,江青等人污蔑文艺界新中国成立以来基本上没有执行党的政策,被一条与毛泽东文艺思想相对立的反党反社会主义的黑线专了政;这条黑线就是资产阶级的文艺思想、现代修正主义的文艺思想和所谓30年代文艺的结合;在“文艺黑线专政论”中,江青一伙将新中国成立以来文艺理论方面的代表性论点归纳为“黑八论”,同时指责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文艺作品“黑”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的文艺队伍“黑”;这一论断,践踏了五四以来的新文化传统,为推行“左”的思想、政治和文化路线制造了理论根据;一、简答题每题 10分,共 30 分1、小说百合花的独特情调体现在哪些地方答:百合花百合花的独特情调体现在没有正面直击战争,而是从人性美的角度讴歌了战争中军民的美好心灵,同时体现了独特的女性视角;具体表现为:1、反宏大叙事的女性个人化审美视野,2、对战争、英雄以及女性的别样理解,3、对理性化观念化的情节构建和红色修辞的反拨重建现代历史的叙事,4、诗化、感性化的语言2、郭小川诗歌望星空的独特意义在什么地方;答:望星空前半部分写作为革命战士的“我”面对浩瀚的星空时所引发的有关人生、宇宙的超越时空的思绪,显示了较强烈的自我意识,并凭借这一独特的角度展开了抒情:“在伟大的宇宙的空间,人生不过是流星般的闪光;在无限的时间的洪流中,人生仅仅是微小又微小的波浪;”对人类的生命现象作了诗意的、隐含了某种忧郁和痛苦的自我反省;第三、四章回到人间,看人间,抒发豪情壮志,但显得虚浮,言不由衷;从全篇来看,望星空是郭小川对人生、对艺术的思索开始成熟的标志之一;在当时一派豪情万丈的放声歌唱中,郭以独特的风格从另一层面书写人生;但是,诗人的这种思索由于整个外部环境的影响而没能深入发展,这就造成了望星空在艺术上的不平衡;前半部以宇宙星空为参照物,着重对自我心灵世界的自剖和审视,表现出诗人对人生的执着、强烈的求索和百折不挠的进去精神;而后半部诗人又回到豪言壮语的模式中,把前面的个性化描写当作个人虚无主义思想进行谴责和否定,这不能不说是个遗憾;望星空是一首典型的体现了个人与历史的复杂关系的政治抒情诗,包含了诗人对个体生命与巨大的历史洪流之间的矛盾的敏锐感受;3、简述闻捷的诗歌主题及艺术特点;答:1:主题:1首先表现了解放前后的巨大变化,两相对比,表达了对新的社会生活的歌颂,和建设新社会的热情;2表现了当地少数民族青年男女的美好爱情,并借爱情表达了对新生活的向往;2:艺术:1异域风情的融入,牧歌式的创作情怀;2擅长描写色彩鲜明的场面,做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3避免直抒胸臆,常常在富有戏剧性的人物和情节描绘中,流露对生活的诗意感受;。
《中国现代文学专题研究》期末复习题及答案(二)多选题部分
《中国现代文学专题研究》期末复习题及答案(二)多选题部分《中国现代文学专题研究》期末复习题及答案(二)多选题部分二、多项选择题1.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是《孽海花》和(ABC)。
A.《官场现形记》B.《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C.《老残游记》D.《新中国未来记》2.晚清四大谴责小说《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老残游记》和《孽海花》的作者是李伯元和(ACD)。
A.吴趼人B.康有为C.刘鹗D.曾朴3.《新潮》的小说作者主要有汪敬熙、罗家伦、欧阳予倩和(BCD)等。
A.郁达夫 B.俞平伯C.杨振声D.叶绍钧4.以鲁迅为领路人的乡土文学作家群,主要有王鲁彦、许钦文(ABC)等。
A.彭家煌B.许杰C.蹇先艾D.茅盾5.鲁迅笔下的农民形象主要有爱姑、七斤一家和(ACD)等。
A.阿Q B.孔乙己C.闰土D.祥林嫂6.鲁迅先后写了一系列表现农民的苦难、蒙昧和沉默的小说。
其中,主要有(BCD)等。
A.《狂人日记》B.《风波》C.《阿Q正传》D.《故乡》7.在《新青年》同人中,有“留日”经历的有李大钊、钱玄同和(ABC)等。
A.陈独秀B.鲁迅C.周作人D.胡适8.郁达夫的小说以主观抒情见长,充满了愤懑、忧郁、叛逆和自我倾诉,开创了中国现代文学中的“自我小说”,主要有(ACD)等。
A.《沉沦》B.《孔乙己》C.《南迁》D.《迟桂花》9.在创造社还有一批与郁达夫相近,受到日本私小说影响,基于现代心理学和佛洛依德学说,长于心理描写包括畸形的性心理的青年作家。
主要有(ABC)等。
A.张资平B.幐固C.叶灵凤D.废名10.张资平的早期小说,多从日本留学时期接触的年轻女性的心理写起,主要有(ABD)等。
A.《木马》B.《她怅望着祖国的天野》C.《新生》D.《梅岭之春》11.五四小说创作重要的小说家群,主要有文学研究会小说家群和(ABC)等。
A.创造社小说家群B.《新潮》小说家群C.乡土文学作家群D.《新青年》作家群12.叶绍钧的早期小说大多描写小知识分子和小市民的灰色生活,主要有(D)等。
中国当代文学史试题与答案(8套)
《中国当代文学史》模拟试卷及答案(一)一、填空题(20 分,每空 1 分)1 、《红日》的作者是(吴强);《红旗谱》的作者是(梁斌);《红岩》的作者是(罗广斌)、(杨益言);《青春之歌》的作者是(杨沫)。
2 、八大样板戏中的京剧有(《智取威虎山》)、(《沙家浜》)、(《奇袭白虎团》)、(《海港》)、(《红灯记》)。
3 、《随想录》的作者是(巴金);《我与地坛》的作者是(史铁生);《回答》的作者是(北岛);《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的作者是(舒婷)。
4 、谢惠敏是小说《班主任》中的人物;丙崽是小说《爸爸爸》中的人物;印家厚是小说《烦恼人生》中的人物。
5 、《山上的小屋》作者是(残雪);《一地鸡毛》的作者是(刘震云);《岗上的世纪》的作者是(王安忆)。
二、单项选择题(10 分,每题 2 分)1 、《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中,刘世吾“就那么回事”的口头禅,主要说明他(C)。
A 、自信B 、能力强C 、自以为看穿世事,不思进取D 、看不惯社会的许多现象2 、重知识,重趣味,喜欢旁征博引、涉古论今的散文作家是( B )。
A 、杨朔B 、秦牧C 、刘白羽D 、周涛3 、1950 年以后,赵树理最具“问题小说”特征的作品是(A )。
A 、《“锻炼锻炼”》B 、《小二黑结婚》C 、《三里湾》D 、《套不住的手》4、对汪曾祺散文化小说创作产生过较大影响的作家主要是(B)。
A 、鲁迅B 、沈从文C 、巴金D 、老舍5 、创作于“文革”时期,并曾以手抄本形式被秘密传诵的诗作是( D )。
A 、绿原的《重读< 圣经> 》B 、公刘的《哎,大森林》C 、梁小斌的《中国,我的钥匙丢了》D 、郭路生的《相信未来》三、名词解释(20 分,每小题 5 分)1 、“三突出”创作原则: 1 、“三突出”是“文革”中被推崇为“无产阶级创作必须遵行”的创作原则。
( 1 分)这一原则的规范性说法经姚文元修改定为:“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 1 分)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 1 分);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 1 分)。
高中文学常识题库及答案
高中文学常识题库及答案高中文学常识题库及答案对有关问题所作的解答的结果;对提出的问题所做的解答,练习的答案。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文学常识题库及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高中文学常识题库及答案1(一)填空题:1、被称为“一代词宗”的我国第一位女词人是( )。
2、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是东晋时代的( )。
3、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反封建白话短篇小说是鲁迅的( )。
4、我国第一部语录体著作是( )。
5、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经历十年艰辛写下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
6、我国第一部记录谋臣策士门客言行的专集是( )。
7、我国第一首长篇叙事诗是( )。
8、儒家两大代表人物是( )和( ),他们分别被尊称为至圣和( )。
9、《春秋》三传是指( )、( )和《谷梁传》。
10、公安三袁是指( )、( )和袁中道。
11、欧美三大短篇小说家是指法国的( )、俄国的( )和美国的( )。
12、“三言”是指明代文学家冯梦龙写的三个话本集:( )、( )和( )。
13、王勃、杨炯、卢照邻和( )并称为“初唐四杰”。
14、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是指罗贯中的( )、施耐庵的()、吴承恩的()和曹雪芹的《红楼梦》。
15、中国近代四大谴责小说指吴沃尧(又叫吴趼人)的( )、李宝嘉的()、刘鹗的()和曾朴的《孽海花》。
16、元杂剧四大悲剧指关汉卿的( )、马致远的()、白朴的()和纪君祥的《赵氏孤儿》。
17、元杂剧的四大爱情剧指关汉卿的《拜月亭》、王实甫的( )、白朴的()和郑光祖的()。
18、莎士比亚四大悲剧是《哈姆莱特》、( )、( )和( )。
19、世界名著中的四大吝啬鬼形象: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中的(),莫里哀《悭吝人》中的(),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中的( ),果戈里《死魂灵》中的( )。
20、“四史”指二十四史的前四史。
即对司马迁的( )、班固的()、范晔的()和陈寿的《三国志》的总称。
(二)、判断题1、唐宋古文八大家是指唐宋两代八个散文作家。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期末考试重点复习资料)资料
名词解释1.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在北京成立,由周作人、郑振铎、沈雁冰、王统照、许地山、朱希祖、蒋百里、耿济之、瞿世英、郭绍虞、孙伏园、叶绍钧等十二人发起。
会刊为《小说月报》、《文学旬刊》等,文学宗旨:“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理论主张:积极提倡“为人生”的文学主张和现实主义文学思想,注重文学的社会功利性。
创作多以人生和社会问题为题材,特别注重对社会黑暗的揭示和灰色人生的诅咒,表现新旧冲突。
写法上倾向于现实主义,重视并强调实地观察和如实描写。
它承接了“五四”文学革命的现实主义传统,使之发展成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占主流地位的文学思潮。
2.创造社:1921年7月成立于日本东京,最初成员有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成仿吾、田汉、穆木天、张凤举、徐祖正、陶晶孙、何畏等。
先后办有《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创作月刊》、《洪水》等十余种刊物。
他们初期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强调文学必须忠实的表现作者自己“内心的要求”,讲求文学的“全”与“美”,推崇文学创作的“直觉”与“灵感”,追求文学的美感,同时注重文学表现时代的使命,对旧社会不惜加以猛烈的炮火,后期转向提倡“表同情无产阶级的”革命文学。
创作方法上倾向浪漫主义,侧重自我表现,有浓重的抒情色彩。
3.新月社:1923年成立于北京,主要成员有胡适、陈源、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多为英美留学生。
最初开展戏剧活动,1925年以徐志摩为核心逐渐形成新月诗派。
重要刊物有《晨报》副刊、《诗镌》、《新月》(后期),前期新月派提倡新格律诗,因此又被称为“新格律诗派”。
他们致力于新诗艺术形式的探索,促使新诗艺术上走向成熟,创作上倡导新格律诗,对中国新诗发展有较大贡献。
4.语丝社:成立于1924年,办有《语丝》周刊。
主要成员有周作人、钱玄同、林语堂、刘半农、孙伏园、冯文炳、俞平伯等。
语丝社的文学主张是提倡自由思想、独立判断和美的生活。
多发表针砭时弊的杂感小品,以倡导这种文体而获“语丝派”的称号,创造的着重社会批评与文化批评、任意而谈的随笔文体,又称为“语丝体”,对中国现代散文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盖棺如何论定”——读陆耀东著《徐志摩评传》
;
《 志摩
、 、
就 是说
,
把 一 个被 冷落
。
、
被遗 忘
还 原 为本 来 面 目 的诗 人 自身
。
界 曲折 的思 想 历 程 丰 富 而 独 特 的创 作风 貌
,
。
—
其 复杂 的 心 理 世
这 一 成功 的 重 要 原
,
因 之 一 在 于 作者 选 取 了 文 化这 一 宏 观 视 角 以往 徐 志 摩 的 被打 入 冷 宫无 疑 同 我 们 的 研究视 角有 关 在 相 当长时期 里 我 们 通 常采 取 的是 一 种 简单 化 的 标 准作 为唯 一 的 则劣
,
虽 然健 忘 对 中 张 良
于 被遗 忘 者来说 并无 所 谓 痛
但 若遗 忘 了 不 该 遗 忘 的 历 那 在健 忘 者 自身无 疑是莫
。
,
大 的悲 剧
当 我 们 自省到任 意
,
涂 抹历 史 的 愚 昧 时
当我们 意
,
识 到历 史 赋 予 我们 的责任 时
”
。
我 们 的文学 史界 开 始 重 新 审视 包括 徐 志 摩 在内 的 一 批所 谓
。 、
片 面 的政治 视 角
” ,
,
以 单一 的
、
非历史 的政 治 合 则优
。
“
试 金石
“
合 则是 工作 时
” ,
,
不合 则 非
,
,
不合
当我 们 在 进 行
还原
“
”
,
只 有 突破 单一 的政治 参 照
系 进而建 构广阔 的文化 参 照 系 才 有 可能 逐 步接 近 真 理
论陆耀东先生的中国新诗研究
115动漫先锋 Animation Pioneer2020/12教育探索 陆耀东(1930-2010),湖南邵阳人,武汉大学文学院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闻一多研究会会长,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名誉理事。
主要著作有《二十年代中国各流派诗人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中国现代四作家》(武汉大学出版社,1988年),传记《徐志摩评传》(陕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冯至传》(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3年),主编《中国诗学丛书》(湖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与人合著《鲁迅小说独创性初探》(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
2005年开始,长江文艺出版社开始陆续推出陆耀东先生撰写的《中国新诗史(1916-1949)》,第一卷2005年6月,第二卷2009年8月,第三卷由陆先生多位弟子协助完成撰史工作,于2015年7月出版,陆教授遗愿得以实现。
一、《中国新诗史》:厚重的信史《中国新诗史》(共三卷)是陆耀东先生终其一生从事诗歌研究创造的智慧结晶,其中第三卷由他的弟子秉续师承完成撰写。
这套诗史在学界有很高的评价,它以史实为依据,加以统计学等创新方法的使用,体现论述的力度和美感,成为现代文学研究的划时代之作,填补了中国新诗史记录的空缺。
陈国恩曾这样评价《中国新诗史》,“不以流派论诗人成就高低,而把重点放在诗人及其创作,以诗美标准和历史意识品评诗作,论定诗人的地位,通过众多诗人极富个性特色的创作呈现出中国新诗发展的总体趋势,这是这部大书最主要的特色。
”[1]陆教授在撰写之初做了充足的准备工作,搜集了大量史料,仅仅通过影印、抄写现代新诗刊、新诗集等方式就花了三十多年时间,而这些扎实厚重的真实材料也使诗史记录和观点陈述更为客观全面。
在新诗第一个十年的记录中,不仅罗列了《诗》、《诗学半月刊》、《晨报诗铸》等诗歌专刊的新诗发表情况,还有《新青年》、《新潮》、《少年中国》等刊物对诗歌的推介,收集的100余种诗集也都有明确的出版信息,可见陆先生苦心摘录的资料之丰富和整理之严谨。
《秦腔》《一个消逝了的山村》联读课件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一个消逝了的山村》《秦腔》
地道风物
地道风物
有一种力量,它以一种势不可挡的生命姿态出现在人类眼前, 振悚灵魂,使生命沉迷在幻境之中;又有一种力量,它一声吼, 可以吓死山坡老黄牛,八尺汉子眼泪流,岀嫁的姑娘也回头。
学习目标
1.梳理文本,厘清两篇文章的行文脉络。 2.比较阅读,发现两篇文章描写的侧重点,感受不同的艺术 表现方式及语言风格。 3.品评语言,感受自然、人文风物激发出的生命力量。
风物推介会
风物是人的轨迹,是人的生活,是人的悲欢离合。
学习任务七:在你为金沙县或你们村乡村振兴设计“风物”名牌时, 《一个消逝了的山村》和《秦腔》两篇记录风物的散文中是否有对你有价 值的启发?
风物推介会
风物是人的轨迹,是人的生活,是人的悲欢离合。
学习任务八:如果你是一位投资商,在同学们为金沙县或他们村乡村 振兴设计推荐的这些“风物”中,是否有吸引你会让你为其投资的产品?那 你将如何开发它的商业价值呢?
冯至:我们没有办法去追寻它们,只有在草木之间感到一些它们的余韵。 贾平凹:有了秦腔,生活便有了乐趣……我就痴呆了。
学习任务三:两篇文本中的风物分别让人们感受到了哪些“余韵”或者 是“乐趣”呢?
风物之思
学习任务三:两篇文本中的风物分别让人们感受到了哪些“余韵”或者 是“乐趣”呢?
冯至《一个消逝了的山村》:生命的声息相通、生命的平凡质朴、多姿多 彩的生活、生命的蓬勃绚烂、生命的渺小、信仰、生命的苦难、生命的图 腾 贾平凹《秦腔》:小丑之乐、生活之乐、苦中作乐、戏瘾之乐、热爱之乐、 乡情之乐、育人之乐、好客之乐、美的享受、文化底气
作者介绍
2003年,担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文学 院院长 。2005年,出版长篇小说《秦腔》。2007年,出 版长篇小说《高兴》 ;2008年,凭借《秦腔》获得第七届 茅盾文学奖 。2011年,出版长篇小说《古炉》 。2014年 ,出版长篇小说《老生》 。2018年4月,出版长篇小说《 山本》 ;同年,当选西咸新区作家协会名誉主席。2019年 9月23日,长篇小说《秦腔》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 说典藏” 。2020年9月,出版长篇小说《暂坐》和《酱豆 》。
陆耀遹与《金石续编》
陆耀遹与《金石续编》作者:王玉莹来源:《江苏理工学院学报》 2019年第5期王玉莹(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40)摘要:陆耀遹是常州武进人士,嘉道时期知名诗人、金石学家,与其叔父并称“二陆”。
陆耀遹补王昶《金石萃编》成《金石续编》,专录王氏所未备之文。
陆耀遹作为一个后辈,仅是个功名不高,且常年在外漂泊的幕友,有勇气补王昶里程碑式的作品《金石萃编》,足见陆耀遹有着高度的学术自信。
《金石续编》为当时的学者开辟了一条新的学术路径。
关键词:陆耀遹;《金石续编》;《金石萃编》;金石学中图分类号:J292. 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7394(2019)05-0041-06常州文化底蕴深厚,人才辈出,在清代涌现出众多享誉全国的诗人、学者。
龚自珍言:“天下名士有部落,东南无与常匹俦”(《常州高才篇送丁若士履恒》),殆非虚语。
乾嘉时期,经传、史志、金石、文学,莫不有专门名家,以是毗陵学术为当时冠。
清代以来,诸家专心朴学,由是金石学复兴。
有金石学五家,钱大昕、翁方纲、王昶、孙星衍、黄易颇受赞誉。
其中,王昶的《金石萃编》继往开来,是清代金石学的集大成者,开启了乾嘉金石学的新纪元。
后辈研究金石,又出现了一些新的学者,其中常州人陆耀遹,编纂《金石续编》四卷,补《金石萃编》之所未备,取得了相当的学术成就,在当时有一定影响。
《续修历城县志》卷三十一记载:“自陆绍闻继青浦王氏作《金石续编》,而海内言是学者,遂多专心于前人未经著录之文,以补责编之未备。
”①陆耀遹(1771—1836),字绍闻,号劭文,常州府阳湖县人。
一生作幕,道光元年(1821)举孝廉方正,官阜宁教谕,著有《双白燕堂集》《金石续编》,纂《咸宁县志》等。
陆耀遹工诗文,酷嗜金石文字,与叔父陆继辂齐名,并称“二陆”。
陆耀遹不仅是当时的知名诗人,其在金石著作上亦卓有建树。
陆耀遹补《金石萃编》成《金石续编》,专录王氏所未备之文。
安息吧,陆耀东先生!
作者: 易竹贤
作者机构: 武汉大学文学院,430072
出版物刊名: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页码: 177-178页
年卷期: 2010年 第5期
主题词: 安息;现代文学;白话新诗;博士点;追悼会;挽联
摘要:陆耀东先生逝世时,我正被关在医院里,医生禁止出门,不能亲往吊唁,只好托朋友代送花圈,并临时凑了一副挽联,其辞曰:借众人智力,创现代文学博士点,校系为之光耀;凭个人才情,闯白话新诗大领地,业绩驾乎远东。
联语较切实情,故得各方赞诩。
据说还被主事者采作追悼会的灵对,高悬于灵堂之上。
哭宗师王瑶先生
作者: 陆耀东
出版物刊名: 鲁迅研究月刊
页码: 16-18页
主题词: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王瑶;宗师;《文汇报》;研究生;理事会;苏州;鲁迅研究;学术界;文字
摘要: <正> 十一月十八日,王瑶先生主持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会在苏州闭幕。
第二天,我们向他告别时,他神采奕奕,谈笑风生。
我作梦也不会想到,他会在几天后病倒;更不会想到,再也见不到先生,见不到先生亲切的面容,听不到先生爽朗的笑声,睿智的谈话。
今天,研究生送来了前几天的《文汇报》,又接到了北京寄来。
陆耀东学术成就简介
陆耀东学术成就简介
佚名
【期刊名称】《江汉论坛》
【年(卷),期】2007(000)006
【摘要】陆耀东,文学家,1930年生于湖南邵阳。
1955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
历任武汉大学中文系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闻一多研究会会长、湖北省文学学会会长等职。
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中国小说学会理事、湖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委员兼学术委员、湖北省学位委员会文学学科评审组成员。
任教50多年,创建了武汉大学中文系现当代文学学科博士点,培养了一大批现当代文学研究的学术骨干,
【总页数】1页(P144)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踏遍青山人未老──陆耀东先生的学术成就与品格评述
2.陆耀东教授之新诗及其现代文学研究
3.以比较眼光书写新诗的历史——读陆耀东《中国新诗史》有感
4.论陆耀东先生的中国新诗研究
5.学术争鸣应遵守学术规范——答易竹贤、陆耀东教授为《丰乳肥臀》的辩护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关于马克思主义与文艺创作方法关系的科学总结——对《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一点理解
作者: 陆耀东
作者机构: 武汉大学中文系
出版物刊名: 理论月刊
页码: 21-22页
主题词: 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学习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延安文艺座谈会;辩证唯物论;历史唯物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文学艺术作品;讲话;文艺创作
摘要: <正> 毛泽东同志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文艺实践相结合,吸收了国际和国内左翼文学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这里,我只就《讲话》中的一段话谈一点体会。
《讲话》说:学习马克思主义,是要我们用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观点去观察世界,观察社会,观察文学艺术,并不是要我们在文学艺术作品中写哲学讲义。
马克思主义只能包括而不能代替文艺创作中的现实主义,正如它只能包括而不能代替物理科学中的原子论、电子论一样。
论闻一多的诗
作者: 陆耀东
出版物刊名: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页码: 178-205页
主题词: 爱国主义诗人;中国新诗;爱情诗;格律诗派;诗镌;徐志摩;人能;忆菊;格律派;新诗发展
摘要:闻一多先生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居于独特的重要地位。
他是最优秀的爱国主义诗人之一;又开新格律诗之先河,是这个流派的领袖人物。
他的诗作,达到了当时很少有人能企及的高度;同时,在新诗理论上,提出了很多值得重视的问题,其中关于新诗形式方面的某些看法,经过几十年历史的检验,证明它基本上是正确的。
由于闻先生的道德文章,受到不少人的敬重,所以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集大成奠基者——追忆文学家陆耀东先生张倩倩陆耀东在德国特里尔大学汉学系讲学(1998年)陆耀东教授1930年8月生于湖南邵阳,1955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留校任教50多年,创建了武汉大学文学院现当代文学学科博士点,培养了一大批学术骨干,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学科建设。
中国现代新诗研究的“集大成者”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之交,百废待兴,文化建设正在复苏之中。
中国现代文学学科经历了长时期的厄运之后,正在由国内一批杰出学者打牢地基,开始初步的建设。
陆先生师承著名中国古代文学史家、大师级学者程千帆先生,既接受了扎实系统的学术训练,也承继了老一辈知识分子身上的五四气象,做起学问来求真务实、一丝不苟,成为继李何林、唐弢和王瑶之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第二代奠基者之一。
他撰写的《中国现代四作家论》出版后,《光明日报》“评点录”介绍该著“命题新颖,论锋尖锐,材料翔实,笔力丰厚”,“作者系长期从事现代文学研究的学者,其文风严谨,思路开阔,既占有大量的原始资料、又富有独特的学术眼光”。
而陆先生的中国新诗研究,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最初也是最重要的成果之一。
陆先生主编的《徐志摩全集补编》资料完备、辩证严明,是徐志摩研究的必备之书,我国编辑大家赵家璧先生称其“字字有根据,写作态度认真”。
陆先生撰写的《冯至评传》被列入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中国现代作家传记丛书”,该著尽量以传主的书面文字作为依凭,无一字无来历,在寻绎冯至的生平和思想的同时,还以意逆志,剖析了冯至所有重要的文学作品、学术成果,从而严谨而全面、丰富而深刻地还原了一代诗人、一代学人变化的审美趣味和成长的心路历程。
《中国新诗史》是陆先生一生从事现代文学研究的心血结晶,仅搜集、影印现代新诗刊、新诗集历时30余年。
目前他是国内拥有新诗刊物和集子最齐全的学者。
该著被视为中国现代新诗研究的“集大成之著”,受到广泛好评。
北京大学教授严家炎认为,该著“是一部经得起历史的检验的优秀学术著作”。
谢冕先生认为,“作者学风很平实,伟大出于平淡,丰富出于平淡,只有大的学问家才能做到这一点”。
孙玉石先生认为,新诗研究“完整严谨的著作一直没有出现,成为一种学术期待。
陆耀东通过扎实的工作写出的《中国新诗史》满足了这样一种学术期待”。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杨义先生认为,该著“展示了文学史写作的一种炉火纯青的状态”。
温儒敏先生称,作者“对诗歌艺术感觉很强,所以分析判断往往很到位”。
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新闻频道在介绍该著出版盛况时,称其研究方法和研究结论“填补了我国现代文学研究的一项空白”。
“在资料上的掌握,远非国外学者可望其项背”熟悉陆先生的人都知道,他做学问若不尽可能全面占有原始资料,就不轻易动笔,不轻下结论。
在信息闭塞、资料匮乏的年代,陆先生动员家人一起将研究所需的诗集、发刊词等相关资料抄在稿纸上,再用糨糊或是针线装订成册。
陆先生曾笑称,家中三个武汉大学中文系毕业的学术同仁,除一人只花了近十年时间外,二人集二十五年之功,搜集有关资料,所用岁月远远超过撰著时间。
陆先生回忆和妻子谢韵梅女士一起去北京图书馆借书,那时一天只能借两三本书,二人只好中午在那儿吃快餐,吃完后再借。
即便这样一天也只能借三四本,借书来回就是半个钟头,写完卡片出来又是半个钟头,用了不少看书时间。
陆先生及家人还先后在上海图书馆、浙江图书馆、南京图书馆、北师大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等地伏案疾书。
陆先生的不少学术同仁在假期去学校图书馆取阅资料,都曾目睹这一家人抄书的动人情形。
从50年代至今,陆先生手抄的现代新诗集达600种之多,约占解放前全部诗集的一半,其中光是手抄的新诗集就有160多种,被目前国内外学者公认为是拥有新诗刊物和诗集最齐全的学者。
哈佛大学东亚语言文学系中国文学教授李欧梵先生在耳闻陆先生资料之广博翔实后,曾亲自登门拜访,并在陆先生书房流连多时。
他曾致信对陆先生表示敬意:“中国学者——特别是您——在资料上的掌握,远非国外学者可望其项背……先生收集诗集之多,乃中外罕见,北大的孙玉石先生亦作此看法。
”对此,陆先生在一次访谈中轻描淡写地说:“1917——1949年发表新诗的刊物约千余种,发表新诗十万首左右,出版的诗集达1500种以上。
我从七十年代末起集中精力搜集史料,除诗集有过半到三分之二外,我掌握的刊物仅一半而已。
”正因为能坐拥扎实而丰富的资料,同时又能洞悉研究的历史脉络与前沿动态,陆先生的学术研究才如此扎实而富于创见,赢得学界的赞誉和推崇。
严家炎先生曾说,新诗研究应看陆耀东先生、孙玉石先生的文章,所有的“注释”都可以放心地引用,因为它们是最靠得住的。
这种评价可以说是现代文学研究“圈子”的普遍共识。
几十年来,陆先生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出版学术专著十余部,主编著作多种,并被收入《国际名人录》《国际知识分子名人录》《国际传记辞典》。
至文出于童心陆先生个子不高,前额宽阔,须发银白,衣着一向朴实而随意。
翻看陆先生的照片,无论是在自己的书房还是参加国际学术研讨会,无论是出席学生的毕业典礼还是拜访冯至先生,甚或置身于璀璨华美的凡尔赛宫,陆先生都站得笔挺,一脸的从容淡定。
很多人提起,陆先生给人的初次印象是个“可爱而天真的老头子”。
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昌切先生称陆先生有着“近乎童稚的面容”,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吴投文教授说,“他在笑起来的时候不仅显得妩媚,而且带有儿童的天真气息。
”昌切先生说,“陆师是为学术而生的,学术是他在世的生命象征……他不可能关心他那样做合不合时宜,成算几何,他只顾按着自己的路子走。
”文革期间,中文系的老师们都被下放到农村劳动,那时做学问有挨批的风险。
但陆老师的口袋里还总是装着纸和笔,不顾劳作之辛苦,在田间休息时,他往往一人在旁边拿出随身携带的纸笔写起来。
吴投文教授回忆,“有几次我骑着自行车下坡,看见陆先生很吃力地踩着自行车上坡,我不禁有点好笑,心里抱怨他怎么不下来推着车走,那该多省力啊!我这抱怨开始并没有说出来,心想陆先生也许是要这样锻炼身体吧。
有一次我碰见他踩车上坡。
陆先生说:‘我用点力,总会骑上去的。
’说罢,他并没有停下来,继续踩着自行车往坡上骑。
”而这时,陆先生已年逾古稀。
退休后,为完成《中国新诗史》,陆先生以年近八十高龄、顽强的信念和坚强的意志,整日抵抗身体不适引发的剧烈病痛,坚持一天写1000字的速度,完成了计划中三卷的前两卷。
这一事业,非拥有赤子般的热情是难以持续的。
吉林大学文学院王桂妹教授在悼念恩师时写道,“在陆老师这里,‘真诚’和‘天真’到处流布着,和这个骄嚣时代不断上演的‘笔墨官司’和‘口水战’相比,这是一座把执着与热忱转向自我心灵和精神建构的明镜之台,屏蔽了外界的喧嚣,过滤了内心的焦虑,只有静静流淌着的诗歌一般的韵律。
”“就是死了也要把论文写出来!”陆先生门下的第一个女博士、武汉大学文学院博导张箭飞教授,称自己的导师是较以“严加严”著称的严家炎先生更甚的“严乘严”。
陆先生弟子、重庆师范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李文平教授回忆,读研期间收获最大的日子乃是四位导师——陆耀东、易竹贤、孙党伯、唐荣昆先生给他们一届四位学生一起开课的时光。
“上课之初陆先生就宣布一个特别的规定:上课的同学都有各自的优点,但在这个课上专挑毛病不说优点!”面对“狂风暴雨”式的点评授课方式,李教授自称当时仿佛置身批斗会,“感到面红耳赤、汗流浃背。
”陆先生的妻子、同为中文系教授的谢韵梅女士每每看到登门交论文的学生着急难过,十分心疼,总是会劝陆先生不要过于苛刻。
陆先生听后则坚决地说:“优点别人总会发现,但是缺点你不给他指出来,它就永远在那里!”严格规范是陆先生指导学生不变的原则。
修改学生论文时,大到观点、材料,小到文字、标点,只要他发现错误之处,必定用红笔一一纠正过来。
学生们也总半是羞愧、半是感激地取回一本本“血海”稿。
回忆起这种滋味,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陈卫教授比之如遭受“学术判刑”。
陆先生尤其强调精炼准确的文风,他的客厅里曾悬挂过一幅字:“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对此,张箭飞教授深有感触,“陆先生有洁癖——简洁之癖,大凡花里胡哨的文章,到他手里,他都要你挤干、榨干、晒干,一句话,要你出‘干货’”。
学生交上一本几十万字的论文,经陆先生修改后只剩不到十万字,是常有的事。
当学生取得成就、自鸣得意的时候,他却说“在我这里,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而在学生因为论文卡壳苦闷哀叹的时候,他更是不留情面地命令其“就是死了也要把论文写出来!”正是这种严厉造就了学生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
凡是陆先生门下弟子,向其送交论文或是求教问题时,总会做好充分准备,或是为查阅一条资料在图书馆里泡上几天,或是为推敲观点字句连续几天彻夜难眠;更有甚者,曾经用去大半年时间,随身携带干粮奔波于各地,搜集研究资料。
而这些夜不能寐、形销骨立的岁月锻造的,却是一批批如今能继师门宗绪,能开学界新境的学术精英。
严慈相济,视学生为己出对待学术问题,陆先生是一位凛然严者,然而面对学生的不佳表现,陆先生却从未劈头盖脸地教训批评,而是用耐心和缓的语气及时点拨,让学生自己去体悟回味。
因此,学生们背地里都亲切地叫他“老爷子”。
南京大学中文系马俊山教授回忆说,陆先生说话“口气淡淡的,声音也轻轻的,生怕伤了学生的自尊心,但在我听来却有千钧的分量,真的一辈子都忘不掉。
”陆先生那一辈学者习惯在家中设宴招待学生,凡是有幸成为陆先生学生的人,提及恩师及谢师母的屡屡殷勤款待,都是回味无穷。
陆家的客厅陈设简单,餐桌、餐椅、沙发、电视机、洗衣机外别无他物,却永远收拾得整齐干净,师生于煮酒论诗间畅叙幽情,总能让离家在外的学子感受到一股温暖明亮。
武汉大学文学院萧映教授有诗为证:“清风明月在山泉,四海会心拟因缘。
空水澄鲜酒千觞,听笛闻香共陶然。
”奖掖后进是陆先生始终如一的态度。
无论是自己的学生或其他老师、其他学校的学生,尤其是武汉、湖北相关学科的学生和青年教师,陆先生从来都是一视同仁,关心成长,指点学术,授惠良多。
据华中科技大学文学院何锡章教授回忆,在八十年代,学术界会议频繁,可青年受邀机会甚少,陆先生则是一有机会便极力向主办方推荐年轻学者;在主持省文学学会工作时,陆先生也总是尽全力为年轻人争取发表论文的机会。
吴投文教授说,“陆先生的仁与严其实是一个学者的境界,在他的仁与严里不仅包含着一个前辈学者的真诚和丰富,也包含着他对弟子们的良苦用心。
”由于上了年纪,陆先生常会忘记一些事,他会忘记自己已经送书给学生而再送一本,但倘若学生说错了一首新诗出处,或记错了一本诗集版本,便马上会得到他的纠正,并顺口告之正确答案。
武汉大学文学院副院长陈国恩教授说,“一个人到老年,一般理智发达,情感就不那么强烈。
我觉得最难能可贵的是,一个70多岁的老人,还能够对诗歌投入激情,用个性的想像与诗人进行对话,从诗句文本入手,体会和发掘诗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