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美术课改的小故事
我的美术课堂教学小故事

我的美术课堂教学小故事我是一名美术老师,在和学生们一起度过了很多有趣的美术课堂。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个关于画画的小故事。
有一天,我给学生们带来了一大堆美丽的鲜花。
学生们兴奋地围坐在桌子旁边,迫不及待地想要开始画画。
我告诉他们,我们将以这些花朵为主题进行绘画。
首先,我让学生们仔细观察花朵的形状、颜色和纹理。
他们都低下头,静静地观察着花朵,仿佛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接下来,我给每个学生发了一张白纸和一支铅笔,让他们用铅笔勾勒花朵的轮廓。
学生们认真地用铅笔描绘每一朵花的轮廓,他们的眼睛始终盯着花朵,手上却不停地活动着。
完成轮廓之后,我告诉学生们可以用颜色填充花朵了。
我拿出一盒彩色铅笔和一盒水彩颜料,让学生们根据自己喜欢的颜色来为花朵上色。
学生们兴奋地打开彩色铅笔盒,挑选自己心仪的颜色。
有的学生选择了明亮的红色,有的学生选择了柔和的粉色,还有的学生选择了鲜艳的黄色。
他们用颜色填充花朵,一幅幅色彩斑斓的画作在他们的手中诞生。
在画画的过程中,学生们互相交流,分享彼此的绘画心得。
有的学生发现了一种新的画法,有的学生表扬了其他同学的作品。
美丽的花朵让他们之间建立了一种特殊的联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也得到了激发。
最后,我请学生们将自己的画作展示给全班同学。
每个人都骄傲地将自己的作品拿到了黑板前,与大家分享自己的创作。
全班同学欣赏着彼此的作品,夸奖着彼此的努力。
这个美术课堂教学小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通过画画,学生们展示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且通过分享和交流,建立了互相支持和鼓励的氛围。
我希望能够继续在美术课堂上与学生们一起度过更多愉快的时光,让他们在艺术的世界中发现更多的美好。
以上就是我的美术课堂教学小故事,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快乐。
小学美术教育叙事故事(精选6篇)

小学美术教育叙事故事(精选6篇)小学美术教育叙事故事篇1小学美术教育不同于专业美术教育,他为发展学生整体素质服务,以学生发展为主,注重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感知能力、想象力、表现力等方面的能力,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美术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合作互动学习;强调情感体验;注重学习过程;注重跨学科的综合学习,改变传统教法和学法。
通过美术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最终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终身受益。
小学美术教学更讲究的是情感的投入与心灵的交流,否则如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情感教育是一种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的教育。
我在教学中常常想:什么样的美术教学实施适合学生发展的呢?怎样上好美术课?在思考这些问题的同时,我边教学边摸索,经过一段时间的农村美术教学实战实施后,我把自己在美术教学中的几点粗浅的做法与各位教师商榷,以取得教学上的共鸣。
一。
关注时间、地域以及个性差异。
由于所教的班级不同,学生性格各异,同样的教学手段所显示出来的效果也是大不相同的。
以此,在课堂记录的组织上,再提问方式等方面,我因人而异,防止依样画葫芦,这样,学生鲜明的个性不会被抹平乃至同化。
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
二。
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
我们知道每个人都会对其感兴趣的事物给予优先关注和积极探索,并表现出心驰向往的状态。
研究表明,如果每个人对某项工作有兴趣,就有可能发挥他全部才能并长时间保持搞笑利率而不感到疲劳;相反,学生容易精力疲劳。
兴趣还可以开发智力,是成才的起点。
在教学中我尝试把课本以外的内容渗透到教材中。
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紧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中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鼓励学生自由大胆的创作,这样的做法受到各班学生的欢迎效果较好,学生从中树立自信,个性得到发展。
例如:人教版一年级14课《多彩的拉花》一课的主旨是在意学生自主、合作的探究方式学习制作拉花,并用来美化自己的生活空间。
我的美术教学小故事作文

我的美术教学小故事作文
我的美术教学小故事作文
在小学里,美术一直是孩子们最喜爱的课之一。
课堂里,他们可以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想像,展示自己的才能,用自己独特的眼光和表现方法来展现他们脑海中的世界。
回顾这几个月的的教学工作,除了欣慰自己过得充实学到了很多东西之外,那些天真活泼的孩子们的影子还时时萦绕在我的脑海里。
有一天,一个孩子在听到我给的良好的评价之后,想我提出了一个请求:“老师,我可以把自己的画先拿给妈妈看吗?”我看了看手中的这个孩子的画,又看了看孩子恳切的眼神,有点舍不得,又不能不满足孩子的要求。
我微笑着把他的画递给他:“给妈妈看一看,妈妈肯定会特别高兴的!”孩子拿着自己的画,蹦蹦跳跳地回到座位上。
我看着孩子的背影,为这个孩子感到高兴。
因为,这个孩子体会到的是经过自己一番努力之后获得的成功,而他没有独自品味这份成功,而是想着把自己的快乐与幸福与父母分享,这不仅是孩子的自豪,也是作为老师的我的自豪。
我被学生这样一个小小的举动而感动,想我们每一个人是不是都应该把自己的'成功和人一起分享。
我也感动于自己的一颗感恩的心,能够从教学生涯中的点滴小事,有所感悟,有所体会,从而不断完善自己的工作,完善自己的人格,和学生一起成长、发展。
我们教师每天与学生接触,每天都应该以一颗细腻的心面对学生。
仔细观察,认真倾听,用心感受,把自己和学生融为一体,才能够达到教育的最高境界,那是至善、至真与至美,那师生荣辱与共的最好的境界。
教师从教的心情愉快,学生学习的心情愉快,师生之间的交往愉快,那样何愁教育的质与量呢?教师要带着一颗师心而来,师心里面也要有童心、爱心,这样就会感动学生,感动自己。
小学美术教育改革创新优秀案例

小学美术教育改革创新优秀案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变革,小学美术教育也亟需进行改革创新,以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创造力。
下面是一些小学美术教育改革创新的优秀案例。
1. 推行综合性美术课程传统的小学美术教育通常将绘画、手工等单一技能作为主要教学内容。
然而,推行综合性美术课程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艺术能力。
该案例中,学校将绘画、雕塑、摄影、设计等多种艺术形式结合起来,通过项目式研究的方式,鼓励学生进行跨学科的创作和表达。
2. 引入数字化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化技术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将数字化技术与小学美术教育相结合,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艺术表达能力。
在该案例中,学校引入了数字绘画、数字设计、动画制作等技术,通过让学生使用电脑和专业软件进行艺术创作,提高了学生的艺术水平和艺术感知能力。
3. 强调艺术体验和实践传统的小学美术教育注重知识传授和技术训练,而忽视了学生的艺术体验和实践。
这种案例中,学校通过组织艺术展览、参观艺术展览和艺术工作坊等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艺术的魅力,培养学生的艺术情感和审美能力。
4. 培养创造力和想象力创造力和想象力是小学美术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这个案例中,学校引入了创意绘画、想象力训练等活动,通过启发学生的思维,鼓励他们进行创造性的艺术表达。
学生可以通过创作自己的艺术作品,并分享给其他同学和老师,培养他们的自信和创造力。
5. 多元文化的艺术教育多元文化的艺术教育可以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增加文化的包容性和多样性。
在这个案例中,学校注重教授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艺术形式,引导学生了解和欣赏不同文化的艺术作品。
通过多元文化的艺术教育,学生可以培养跨文化交流和理解的能力。
以上是一些小学美术教育改革创新的优秀案例。
这些案例的实施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艺术水平,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和跨学科能力。
希望这些案例能够给其他学校的美术教育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小学美术教育叙事故事篇一

小学美术教育叙事故事篇一
故事一:勇敢的小画家
有一个小画家叫杰克,他是一位非常勇敢的小朋友。
有一天,
他在学校的美术课上,老师布置了一道很难的题目:画一幅描绘人
物的油画作品。
其他同学都觉得这个任务太难了,而且很容易失败。
但是杰克不会退缩,他决心挑战自己。
杰克花了很多时间研究人物的细节,练不同的画画技巧。
他没
有放弃,而是坚持不懈地努力。
尽管他遇到了困难和挫折,但他从
每次失败中都学到了一些东西。
他不断改进自己的技艺,直到终于
画出了一幅令人惊叹的油画作品。
在课堂上,杰克向全班展示了他的作品。
大家都被他的勇气和
毅力所感动,并对他的画作赞不绝口。
老师也对他的努力给予了高
度评价,称赞他是一个真正的小艺术家。
杰克通过这次挑战,不仅展示了自己的才华,还学会了勇敢面
对困难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从此,他在美术课上取得了更大的成就,并成为了大家的榜样。
结语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勇气和坚持是成功的关键。
不论面对多么
困难的任务,只要我们勇往直前,坚持努力,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让我们像杰克一样,勇于挑战自己,成为更好的小画家!。
课改故事陈全达

美术课改故事
——美术欣赏课教学
市第八小学陈全达
我校实施课改使课堂教学发生很大变化,改变更新了教学思想,作为美术学科教师我谈谈实施课改后课堂发生的变化,在以往美术课中,教师往往在课始出示范作后,便一讲到底,造成教师投入,而学生漠然的尴尬场面,欣赏成了“讲赏”。
而通过教师的讲,学生充其量只是对作品作解剖麻雀式的理解而已。
通过实施美术课堂改革后,要注重以学生为主体是“关键”。
我们知道学生的学习活动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只有学生主体主动积极参与才能调动学生自身的创造潜能。
我采取的教学策略是:1、课前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预习,引导学生收集与欣赏内容相关的资料,让学生有备而“赏”,缩短学生与欣赏内容的距离,产生欣赏的直接兴趣;2、在出示欣赏作品后,让学生仔细地“读画”几分钟,然后再请学生说说对作品的印象和直觉(初步的感觉);3、用思考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可以从色彩、线条、给人的情绪上去细致地体味;4、必要时,对于欣赏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欣赏评议,以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并为班级交流欣赏成果作准备。
这样的欣赏则更多地体现了学生自主参与、自主发展。
如上《剪纸》一课时,在导入阶段让学生欣赏一下剪纸———“窗花”;(2)在实践中穿插欣赏,在指导学生练习时穿插欣赏,提供练习的范例,以欣赏帮助练习,以练习促进欣赏;(3)在结束时加入欣赏。
在练习结束时加入欣赏,通过比较与实践体会能使学生认识到自身作品的优缺点,还给学生在练习的基础上明示发展的方向,诱发学生探求美的兴趣与愿望。
美术新课改让我的课堂“活”了起来

美术新课改让我的课堂“活”了起来参加工作的2003年,恰逢课程改革的头几年,每人手里领到了美术新课程标准。
但当时并没有认真地对待,只是凭自己对美术课堂的主观理解去教课。
但问题很快来了,我们上学的年代还是以老师“教”学生“学”为主,因此我也习惯性的在课堂上以教为主,把学生看成我的产品,我小心认真一丝不苟的去讲课,但我发现学生们并不领情,我的课堂开始乱,开始死气沉沉。
此时的我开始研究起美术新课程标准。
里面的内容、理念让我耳目一新。
于是我开始按照里面的指导开始改变,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的课堂有了一点变化,虽然还太生硬、机械,但毕竟有了起色。
经过几年的实践,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我的美术课堂渐渐活了起来。
总结起来归功于以下几点。
一、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在教学理念上,以前的我总以为教和学是对立的,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老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没有真正摆正自己的角色地位,更没有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
这直接导致自己的课堂单一枯燥,成了自己的一言堂,学生只是被动地学和做。
新课程中我开始充分了解学生,发现学生闪光点,课堂上真正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帮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相互交流。
课堂气氛比以前活跃了不少。
二、改变单一的教学方法,尝试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在教学方法上,以前的我按照传统的方法教学生,给学生讲解,让学生临摹做示范,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被动地做,没有激发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在新课程中我尝试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它有很多优点,容量大、知识丰富、更新速度快、形式新颖。
一经试用学生反映极好,兴趣一下就被提了起来。
/课件内容丰富、图片直观清晰、加上背景音乐,有效提升了课堂效果,当时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对于农村教师和孩子都还是一件新奇的事。
经过几年的熟练运用,我们的老师学生都已经适应并能够熟练运用这种教学方式。
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我的常规教学之外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
三、改变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尝试小组合作学习|。
课改故事

美术课改小故事在一次美术课上,我让小朋友们随意画一幅生活观察画。
平时纪律较差但观察力、想象力较强的牛翰林同学,很快画完了,并拿给我看。
画的内容是他手里拿着一个小红花,妈妈领着他回家,路旁的人看着他笑,头上飞着两只快乐的小鸟,太阳和月亮也朝着他笑。
不论是内容上还是色彩,这幅画都不错,于是我让同学们们观看。
很多人捂着嘴偷笑,笑牛翰林把太阳和月亮同时画在天上了,都说白天哪来的月亮呀?于是我问他:“你见过太阳和月亮同时出现在天空中吗?”“看见过,就是放学时妈妈领我回家的路上看见的。
”他肯定地回答。
当我问小朋友太阳和月亮能不能同时画在一幅画上时,小朋友们异口同声地回答:“不──能──”。
我便对小朋友说:“今后大家细心观察,看看到底有没有太阳和月亮一起出现的时候。
如果看见就告诉老师好吗?”就在第二天下午活动课上,牛翰林小朋友高兴又激动地告诉我:“老师,你看天上的月亮!”我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正南方一轮弯弯的月亮挂在天上,这时太阳还高高地挂在天空的西边未落山。
我叫同学们们都来看,大家都非常吃惊,再也不笑王军杰了,回到教室我让他们把看到的现象画下来,记上日期。
我抓住他们的好奇心,又提出一系列问题,让他们思考:“为什么月亮有时像弯弯的香蕉,有时像圆圆的银盘呢?月亮是怎样变化的?变化的周期是多长时间?一个月中什么时候最圆?月亮会发光吗?它和太阳有什么关系?它是怎么转的?……”大家都思考起来,过了一会,我告诉他们:“月亮自己不发光,是靠反射太阳光而发亮的。
被太阳照射的一面是明亮的。
月球绕着公转中的地球自西向东转,转一圈是一个月。
太阳、地球、月亮三者之间的相对位置在不断发生变化,所以,月亮在一个月当中有不同的‘月相’,分别有:新月、峨眉月、上弦、凸月、望月、下弦、残月。
因为今天是农历11月初7,我们所看到的月相叫‘上弦’,它的‘脸’是朝西的,即西半边亮。
太阳未落它就出来了。
到15、16时月相就是圆形的就叫:‘望月’。
从此以后月相的方向就变得相反了。
上美术课作文从坏到好

上美术课作文从坏到好
《我的美术课转变》
哎呀呀,想起我第一次上美术课的时候,那可真是一场“灾难”哟!
记得那天阳光还挺好的,我满心欢喜地走进美术教室,想着能大展身手画画呢。
可一坐下,看着那空白的画纸,我就傻眼了,不知道从哪儿开始呀。
老师说让我们画一个水果,我瞅了瞅桌上的苹果,就开始动笔啦。
结果呢,我左一笔右一笔,画出来的苹果像个长歪了的土豆,丑得我自己都看不下去了。
周围的同学好像都画得有模有样的,我这心里别提多郁闷啦,哎呀我咋这么差劲呢。
那节美术课就在我满心的懊恼中过去了。
不过呀,我可不是轻易放弃的人呐。
后来我就自己在家悄悄练习,没事就琢磨怎么画画。
慢慢的,还真让我找到了点感觉呢。
再上美术课的时候,嘿,我好像突然开了窍似的。
老师又让我们画一幅画,这次我不慌了,仔细观察着要画的东西,一笔一划认真地勾勒起来。
画着画着,我自己都觉得好像有点那么回事儿了。
等画完了,我瞅瞅自己的作品,虽然比不上那些画画厉害的同学,但比起我第一次的“丑苹果”,那真的是好太多太多啦!我那个开心哟,就像吃了蜜糖一样甜滋滋的。
现在呀,我越来越喜欢上美术课啦。
回想起最开始的那次美术课,还真是从坏到好的转变呢。
我相信呀,只要我继续努力,以后我的画肯定会越来越棒哒!哈哈!。
我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成长历程:变革与创新

我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成长历程:变革与创新2023年,我已经成为一名小学美术教师。
回想起自己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成长历程,不禁感慨万分。
从一名懵懂无知的初级教师,到现在在教学中变革创新的园丁,这一路上,我经历了无数的挑战与机遇,也不断地突破自我,让自己更加成熟与专业。
刚开始做小学美术教师时,我经常会感到十分迷茫,不知道该如何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美术知识。
但逐渐地,我发现只有不断地尝试和实践,才能让自己更加熟悉这门学科。
于是,我开始不断地创新教学方式,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和兴趣。
在画画方面,我会让孩子们先从简单的线条开始练习,逐渐过渡到更加复杂的画面。
我不再让孩子们单纯地描绘一幅画,而是引导他们思考绘画的目的与表现手法,并根据孩子们自身的兴趣和爱好选择适合他们的表现方式。
比如,我会在课堂上让孩子们通过野花拓印作品或自然景观的素描来学习绘画技巧,让孩子们在感知自然美和学习绘画技能的过程中产生愉悦感和探究欲。
在教学内容上,我也不断地挖掘新的知识点,让孩子们了解更多的艺术流派和艺术家,帮助孩子们理解艺术与生活的联系。
例如,在学习彩色世界的时候,我专门引导孩子们了解花卉和植物的颜色、形态和运用,帮助他们对自然界美的了解加深,提高艺术鉴赏能力。
除了推陈出新,我也发现在传统画法中蕴含着许多有趣的细节和技巧,我希望能够将这些知识点、技法和生活融为一体,成为更加真实与生动的作品。
例如,我们在学习中国画的时候,我会带孩子们去旁听耆老的一些故事和传说,为孩子们带来更加真实、深入的艺术体验。
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学会了更多与孩子的交流方式。
我会尽量为孩子们创造一个良好的互动环境,让孩子们敢于表达自己、分享经验和成就。
在眼睛的恭敬之下,我期望孩子们能够保持一个自信、独立、自主探究的心态,将这种积极向上的态度带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在成长的历程中,在美术教学的道路上,我不仅仅是教师,更是一个园丁,耕耘着他们的成长。
用我的笔画,让孩子们发现生活中的美好;用我的心灵,让他们感恩生命中的每一个轮回。
美术教学实践中的微故事(3篇)

第1篇在我国,美术教育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发展。
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我有幸参与其中,见证了无数学生的成长和进步。
今天,我要分享一个发生在美术教学实践中的微故事,让我们一起来感受美术教育的魅力。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走进教室,看到学生们正围坐在画桌前,专注地画着各自的画作。
今天,我们要进行一次创意绘画活动,主题是“我的家乡”。
我期待着看到他们用画笔描绘出心中对家乡的美好回忆。
活动开始了,我首先向学生们介绍了绘画的基本技巧,并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在讲解过程中,我发现小明的眼睛一直闪烁着好奇的光芒。
他是我班上的一位特殊学生,性格内向,很少与人交流。
我决定给予他更多的关注,让他在这节课上有所收获。
我走到小明身边,轻声问道:“小明,你准备好了吗?”他点了点头,眼神中充满了期待。
我鼓励他说:“小明,你一定可以画出你心中的家乡,我相信你。
”听到我的鼓励,小明仿佛找到了信心,他拿起画笔,开始在画纸上勾勒。
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他同学纷纷完成了自己的作品。
而我注意到,小明的画作进度较慢。
我决定去帮他一把。
当我走到他身边时,他正在为画面上的山川、树木和房屋发愁。
我微笑着说:“小明,你先画出你认为最美的部分,然后再慢慢填充其他细节。
”他听了我的建议,开始用心描绘。
终于,小明完成了他的画作。
他兴奋地举起作品,向我展示:“老师,你看,这是我心中的家乡。
”我仔细观察,发现他的画作充满了童真和想象力。
那片蓝天、那座青山、那片田野,都仿佛在诉说着他对家乡的眷恋。
我微笑着说:“小明,你画得太棒了!你的家乡一定很美。
”他羞涩地笑了,仿佛得到了肯定。
这时,其他同学也纷纷围过来欣赏小明的作品,纷纷赞叹不已。
下课后,我走到小明身边,轻声说:“小明,你知道吗?你的画作让我看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我相信,只要用心去发现,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片美丽的家乡。
”他点了点头,眼中闪烁着感激的光芒。
从那以后,小明变得更加开朗,他开始积极参与班级活动,与同学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美育改革之绘画优秀案例范文

美育改革之绘画优秀案例范文美育改革之绘画优秀案例范文一:“画我们的生活”是在大量调研、充分论证基础上,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面向全校学生开展的综合实践性艺术教育活动。
旨在通过丰富多彩的美术与创意作品的表现形式,让广大同学关注身边事物,并能将其提炼升华到艺术的高度;从而使艺术修养得到熏陶和培养,内涵得到丰富和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也随之提高。
走进课堂,学生们被老师的幽默所吸引了,好奇地望着讲台前的那位老人——84岁高龄的刘如贵先生。
他用幽默的语言介绍自己,结果把话题转移到画画方面来,有板有眼地告诉大家:“可以借助最简单的工具笔,拿起纸,按照你看到的任何东西都可以画下来!”然后就一幅幅图片出示给大家欣赏。
再听着他耐心细致地解说着每张图片上的物体各自特征。
只见刘爷爷手里捧着几张写满了字迹的宣传纸,又拉过一个白色长盒子放在讲台桌上,揭开封盖儿,神秘地微笑着问同学们:“这些图案怎么样?很漂亮吧!”同学们个个瞪大双眼瞧着,急切等待着答案……刘爷爷的话音刚落,同学们便迫不及待地议论纷纷:“太棒啦!简直像天女散花似的!真没想到我们班还藏着这么有才的‘画家’呢!”“嗯!的确不错,相当精彩啊!”“哈哈,我敢打赌,他一定会成为名扬四海的‘小画家’的!”正在兴奋中的同学们,谁也顾不得刘爷爷的交代,伸头往长盒子里探望……“嘿,快看,下面还有呢!”此时的同学们已经有点激动了,连忙低头寻找着“宝贝”。
一是明确要求,加强指导。
首先对教师做了严格规定,教师必须在5分钟之内完成图片描述。
否则就罚扫教室10天。
之后对参赛选手提出更高要求:即以“独立创造”为目标,要求“在头脑中构思草稿后,在比赛现场通过一定材料记录并制作完成。
”最终挑选8幅佳作在6月22日(周三)下午第2节课展览。
最后由专业评委、观众评委、组织者共同对作品进行评审。
二是加强辅导,保障安全。
“美术课代表是班级美育管理负责人,要带领各个同学,按要求去办事。
”为使竞赛顺利进行,教务处下发了《班级美育工作计划》,要求各班做好准备工作,尤其要重视团队合作精神。
尴尬引发的改 变 美术教学案例

尴尬引发的改变——美术教学案例江苏省江阴市申港中心小学毛洪伟那天是星期二,我和往常一样走进四(1)班的教室。
这一课是学习《中外民居》(江苏版新教材)。
课前的充分准备,引起了学生的积极响应。
十五分钟的教学活动后,进入学生练习时间。
这时,一学生突然说:作业本中没有这一课的作业纸。
我一听,心里一愣,“不会吧”。
我急忙翻开配套的作业本一看,确实没有。
虽说课前做了教学准备,也知道是新编教材,却没有注意作业本的情况,还只是用习惯的思维,认为应该是和以前一样:一课一练。
一时的失误让我尽显尴尬神色,措手不及。
学生用眼睛看着我,好像在想:老师怎么会不知道呢?这是我教学以来第一次碰到的事,该怎么办?忽然,灵机一动,这节课的教学目的不就是让学生了解“中外民居”的不同,欣赏到多种不同风格建筑的美。
学生对美的感受并不只能用绘画的形式表现,也许能用语言或书面文字来表达,同样也能达到教学目的。
于是,我就布置学生改用文字的方式,写出对教材中所展示的中外民居图片的不同感受。
课后可到学校的图书馆借阅相关资料作参考。
学生们一愣,可能他们也是第一次听到这样的“美术作业”。
在我启发和鼓励下,学生们欣然动笔,且显得比以前更兴奋、更积极。
学生们交上来的作业纸条,真让我惊喜万分。
有学生写到“我觉得外国好。
因为外国的地上全都种满了草,每天早晨就可以闻到一阵芳香”,“外国的房子很高级,中国的房子不是很高级,他们不像我们的房子,我们的房子一户挨一户,外国的房子一户还要空距离,而且很美丽、美妙”,“因为日本的房子没有我们中国多,人也没中国多,所以还是中国好”,“日本的房子古老非常好,我们中国的房子古老(旧)的时候都被人小小便,还有丢拉击(垃圾)”,“中国的山水好,房子各种各样,我觉得中国的房子好”,“中国的房子特色不同,中国的花样很多。
外国房子周围的景色很好”,“我觉得是外国好,因为外国的居民把房子造在了野外,还可以去游玩一下”,“外国的丹麦、印度、英国、日本、法国、美国等各个国家的民居各不相同,每个国家的式样也不同,可我喜欢外国的民居,因为那里的民居讲究大方美观”,“丹麦的民居是造在野外的,他们还是单独造的,房子是用木头造的。
我的美术教改.doc

我的美术教改
我教美术课,也经历了课改十年。
这十年使我的教学发生了好的转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面向全体学生教学,如让所有学生都亲手篆刻出自己名字的篆体名章,以班为单位所有学生的章盖在一张纸上组成庆党90华诞图案,完成了篆刻签章谢党恩活动教学;学生成为了教学主体,如采用模拟活动教学、学生当小老师、戏剧表演等;
二、关注文化与生活,如中秋节时期的封面设计,我引导学生设计了《中秋》小说的封面;
三是注重了创新意识,校运会组织学生设计自己学校校运会标志;
四、是注重人文性作业改革,要求作业要有版面设计,出了画还要有文档内容如课题作业时间作业内容作品主题以及自评、互评、师评等文字内容,版面更美观了,内容具有人文性了。
问题是很多学校初三不开美术课、音乐课。
建议是在今后的文化课考试内容中有意识渗透一些初三美术知识测试题,比如历史课考试添加赏析名画题目,地理课增加用白描形式画出湖南省的形状来得题目。
小学美术课改文章 创客——泥巴 真 听 话

小学美术课改文章创客——泥巴真听
话
二七区提出了多彩教育理念,其主旨就是鼓励教师在常规课程外,引领学生开展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课程,为学生全面发展打开一扇窗,为培育出创新意识突出、动手能力出众、综合能力强的小学生提供了路径。
我们的学习逐渐形成了崇尚创新的校园文化,“多彩、生生精彩”“一品一特色”的局面,师生的创新能力得到长足发展。
;;我校美术学科活跃着一群这样的小创客,去年开创了“泥泥狗”的校本课程,针对三、四年级的学生,玩泥既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又体现了教育性、创新性、操作性和实用性等特点。
;开设美术校本课程《泥泥狗的故事》重在通过挖掘泥泥狗狗的造型、以及纹饰内涵,从意义、造型、方法、材料以及功能等方面引领学生寻找历史的足迹。
可以了解远古时期宇宙生灵生存的状况,寻找到中华民族的根文化,同时传承与创意这一传统民间艺术,领略“泥泥狗”“活化石、真图腾”的魅力,激发孩子们的民间自豪感、自信心和对我们本土民间艺术的热爱。
;;“泥泥狗”作为河南民间玩具代表,即好看又好玩、其独特、怪异的造型能激发小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同时小学生天性好玩,泥巴的可塑性比较强。
听话的泥巴材料有着天然的亲近感,特别愿意进行以泥塑为体验方式的造型活动。
人族猴、草帽虎、猫拉猴、小怪兽等造型作品,在老师带领下孩子们触摸着民间美术的血脉,吸取着民族文化的营养。
同一时间、同一形象出自不同孩子的手,样子、姿态味道各不相同,在孩子的手中千变万化,惊喜和成长时刻伴随着孩子的成长。
我的美术教育故事

我的美术教育故事第一篇:我的美术教育故事我的教学小故事---别让灵感从课堂溜走课堂永远是这样一道风景:有学的、有闹的、有演的。
教师要有所兼顾,力争使教育面向所有学生。
教师一方面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也是从学生那里获得信息、受到启发,获取教学灵感。
在小学里,美术课一直是孩子们最喜爱的课。
每次要上美术课之前,孩子们都会跑到办公室激动的跟我说:“老师,下节课我们班上美术课!”每每看到孩子们期盼的眼神,听到这样的话语时,我也不禁感到由衷的温暖与欣慰。
在我的美术课上,他们可以尽情的展示自己的才能,用自己独特的画笔来展现他们脑海中的世界。
我最高兴的是看着孩子们在我的课堂上快乐地学,自由地画,与他们交流着天马行空的想法,一起与孩子们完成他们眼中的世界。
这些作品无一例外地成为他们的骄傲,这时的我比他们更要高兴。
因为除了作品我还看到了那一个个有趣的故事.......故事1------记得有一次美术课上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孩子们正在认真地剪团花,突然有位女同学发出了“啊”的叫声。
我一看,原来是一个孩子将她刚刚剪好的团花扯破了,她顿时大哭了起来,这可是她大半节课的成果呀!全部学生都向她看了过去,再看了看我,那个犯错的孩子放下手中的剪刀,更是胆怯地看着我。
我灵机一动,拿了一张纸走了过去,嘴里边说:“先别动”。
我拿起水粉纸平铺在桌子上,把她刚刚扯破的剪纸团花铺在纸上,用水粉笔沾了点颜色,敲打在了纸上,然后把破碎的团花拿掉,结果拍打上的水粉点正好把团花的图案显露了出来。
我小心地拿起这幅即兴作品,展示给全体的学生看,学生发出了一阵阵的“啧啧”声,“好漂亮呀!”有的学生惊奇地叫着。
接着我拿起画笔在画面的四周装饰上了花纹,写上了她的名字,画面就更加完美了。
这时,我说道:“有些时候作品就是在这么无意中就产生的,灵感也就是在转瞬间产生的,所以,我们遇到问题的时候要换个思路想想,或许会有意外地收获哦!”我立即改变了本课的教学内容,让孩子们趁热体验了方才的作画过程,接下来,课堂气氛更加活跃了......故事2-------郭翔宇是一年级的一名学生。
我的美术教学故事

我的美术教学故事我的美术教学故事每当有人问我教什么学科,我都会回答教美术。
然而,很多人都会认为美术课轻松,只需要随便画一张画就可以了。
但是,当我站在讲台上时,我深刻地感受到了美术教学的挑战和重要性。
现在的美术课堂已经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倡新型的教学方式和全新的教育理念。
我们强调通过综合性美术活动的研究,引导学生主动探求,自主创造,运用综合性知识技能去制作、表现和展示作品,唤起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求欲望,体验其中的愉悦,享受成就感。
那么在美术课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呢?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善于抓住教育时机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使学生的道德意识在润物细无声中得到提升。
因此,在每一节课中都应该有德育渗透的痕迹。
美育与德育是相通的,也是相互促进的,所以在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比较自然。
但是,我们需要思考在哪个环节中渗透德育较自然,更容易引导学生,被他们接受。
我们通常采取的方法是在课堂最后的小结中进行德育渗透。
例如,在《吊饰》一课的最后,我们教育学生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主动发现生活中的美,并用双手去美化生活。
在《认识身边的树》一课的最后,我们教育学生如何保护树木、保护自然的美好情感。
树木扎根土壤、防风固沙、平衡生态、绿化地球,对人类社会的贡献非常巨大。
在《生命之源--水》一课的最后,我们对学生进行保持环境卫生、爱护环境的教育等。
这些德育渗透与教学内容有一定的联系,可以说渗透时比较自然。
然而,这种发言形式已经古板,对教学设计缺乏新意,让人感觉印象不深,如过眼烟云,对学生的教育效果也不够明显。
好的德育渗透应该能够让学生把研究中得到的感悟进行再一次升华。
当学生在研究中得到美好体验的同时,我们需要及时切入德育,让人感觉顺水推舟,流畅自然,提高教学设计的层次。
在《印印画画》这节课中,老师要求学生带来树叶作为材料。
然而,在课堂上,许多同学带来的树叶都是嫩绿的。
老师随手拿起一片叶子问:“你的树叶是从哪里来的?”那位同学红着脸说:“我是从学校摘来的。
我的小学美术教学小故事

我的小学美术教学小故事潞新一小姚文龙在小学里,美术一直是孩子们最喜爱的课之一。
课堂上,他们可以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想像,展示自己的才能,用自己独特的眼光和不同的表达方式来展现他们脑海中的世界。
而在我当老师的第一个学期就发生了很多故事,特别是四年级的一位学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的性格孤僻、缺乏自信、常常拖欠作业到后来能够积极思考、认真完成作业,短短的一个学期里他在美术课中的变化太大了。
记得在我上的第一节美术课上,我让全班小朋友画一张自己最拿手的画,全班几乎都拿起了画笔,惟独这位同学静静地趴在桌子上,我问他为什么不画?他什么也不说,只是摇摇头。
其他同学告诉我,他之前的美术课就是这样,一直说自己不会画画。
弄清原由,我告诉:画画很有趣,只要你大胆画,即使是乱涂乱画,也会从中发现美的东西。
我让他用点、圈和线试着乱涂几下,然后让他在这里边找图形,并涂上颜色。
于是,他勉强进行了第一张作业的练习。
接下来的几节课,我又发现他经常不带学习用具或者是把自己的工具借给别人,上课从不举手发言,作业还是一直拖欠。
我知道这是自卑心理在作怪,加之平时同学都说他不会画画。
让他更加没了信心!想要彻底改变他,必须建立他的自信心,因为自信是促进健全人格形成的必备条件。
于是在美术课中我更加关注他,对他的些许进步就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他。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偶尔会看到他的脸上露出一丝羞涩的笑容,我仿佛看到了一缕阳光。
开学一个多月后的一天,他主动问我这节课要画的内容,我感到一阵惊喜,他终于从一个沉默的男孩到主动开口找老师说话了,这是多么可喜的一步!我问他:“你喜欢上美术课吗?”他点点头。
我鼓励他:只要你有兴趣,就肯定能学得很好的。
就在这节课中,我注意观察他,他画得很认真。
我看到了一个重获自信的孩子脸上的那种喜悦。
自信加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将使学生终身受益。
他一天天在进步,他开始坚持带学习用具,而且上课脸上也和其他同学一样露出了笑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美术课改的小故事
新课改下美术课堂教学面临新的探索和尝试,如何优化我们的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创新求变,丰富和完善我们的教学手段。
对提高一堂课的质量及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是至关重要的。
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自主地学习美术。
我在教学《会说话的图画——物象立体的表达》一课时,首先请一位同学在黑板上画一个圆,然后,由学生展开联想,这个圆象生活中的什么?学生就会把生活中一切与圆有关的物体联系起来,这样,圆这个形就由抽象在学生脑海里具象化。
接着,我们就根据圆形物体的一些特征,来讲解圆形的属性。
如圆满,柔顺,女性等。
然后由圆到圆球,由平面讲到立体,由二维讲到三维,由抽象到具象,一步步诱导,加深学生对美术作品中运用点、线、面的艺术语言理解。
同样,由方形展开联想,由方形到方体。
再将方与圆比较,理解方的属性。
如:规整、刚毅、男性等。
启发式教学,学生对基本的形体有一定的概念后,我
们就可以去理解和概括自然界千变万化、形态各异的视觉形象。
任何物体都可以看作由基本形体及其组合、切挖变化而成的。
比如将树理解成圆球与圆柱的的组合、圆锥与圆柱的组合等。
这些,就是启发式在教学中运用的一个例子。
主要是采用诱导与联想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学生乐于接受,积极性高。
因此,在教学中,作品的色彩、构图、画面主题内容教师应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主要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只有在自觉中,才能充分展现个性,发挥创造的能动性。
优秀的美术作品总是能够给欣赏者带来美的体验和感悟。
学生在欣赏美术作品的时候,会有审美认知的生成,即审美的主观感受,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地阐述审美感受。
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美术课中,有一堂内容为《服装的色彩搭配》的课,服装我是门外汉,知识面有限。
于是在上这节课之前,我就把教学内容先告诉了学生们,让他们以四人为一组,各选一名设计师与一名模特,四人合作完成设计作品,设计作品的主题(如牛仔服、公主裙等),安排好各人要准备的设计服装所需的材料。
将各类时尚服饰
放在多媒体中用ppt的形式轮番播放,并宣布给每个小组20分钟时间将自己设计的服装安装到模特儿身上,在巡视的同时播放轻柔欢快的音乐。
学生们很快就投入到自己的设计中,设计师俨然就是一名指挥者,一边指挥着模特儿站立姿态的变换,一边又指挥着助手们帮忙用废报纸折出各种的造型以便他用到模特儿的身上,小组成员各个忙得不亦乐呼。
20分钟后,各小组成果汇报,由模特儿手拿号码牌在讲台前亮相,同学们相互打分,一场时装秀就闪亮登场了。
看着学生们的作品,我激动万分,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远远超过了我对他们的估计,公主裙、厨师服、超人装、牛仔装……甚至有学生在事前准备好了拉链,并把它安装到了自己报纸做的服装上。
课就这样在欢声笑语中结束了,这也是一堂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绝佳机会的课,学生不仅增强了环保意识,懂得了废物再利用的科学知识,并且,在动手操作中锻炼了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这堂课强有力的保障者——多媒体设备,默默无闻地让学生能更深刻的体会到欣赏的教学内容给学生带来的美的感受。
展示时尚服饰的图片给学生欣赏,使学生视觉上耳
目一新,思维上有一个美好的发挥的想象空间,更能体会服饰的美,这样,美术欣赏教学课的目的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在本课中,启发和引导学生的想象很重要,我为学生播放一些他们感兴趣的服饰图来引导,学生既高兴又启发了想象,整堂课至始至终都有趣味,这样的课学生自然爱上,而重点难点也在寓教于乐中解决了。
多媒体教学的新颖性,会使学生感到妙趣无穷,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令其充分的感知、理解、掌握知识,从而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这才是教学的最终目标。
在这个教学案例里,选题来源学生生活,切中学生兴趣,拓展了教学内容,为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教学手段新颖,充分利用了网络资源,教学方法多样,师生互动频繁,过程充满激情,结果让人欣喜。
使实践活动贯穿于学习探究的全过程,促使每个学生真正的动脑、动口、动手,参加到学习探究、创意构思的自由创作中去。
总之,优化教学方法,虽然是当下美术教学中的新切
入点,但对于教学方法的优化,却不能限定在口号上,关键更在于实际教学中的操作方法。
虽然身为高中美术教师,我们能理解所教的学生今后并不一定从事相关美术工作,但对美的认识与理解,却可以影响学生们一生。
在这样的认识基础上,让孩子们学以致用和学有所用才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