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育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时代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育研究作者:李鑫洁裴秀芳
来源:《现代职业教育》2023年第27期
[摘要]积极心理品质的培育是抵御心理问题发生最有力的武器,是维护新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预防心理问题发生、降低危机事件发生频率的重要影响因素。通过《中国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对山西省6所高校2735名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现状进行调研,并对部分学生进行访谈。结果显示,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总维度及各分维度得分都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总维度及各分维度在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城乡、年级、专业、家庭经济收入方面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异性。基于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育的现状,提出以下对策:正确认识、高度重视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育;全方面、针对性、多层次提升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整体水平;社会、学校、家庭协同育人,切实推动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育工作取得实效。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27-0021-04
①基金项目:2021年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思想政治教育专项)“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育的路径与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21zsszsx102);2022年度山西省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專项研究课题“疫情下大学生心理免疫力提升的调查研究——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项目编号:JT2022E56)。
作者简介:李鑫洁(1991—),女,汉族,山西运城人,博士在读,助教,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
裴秀芳(1962—),女,汉族,山西运城人,硕士研究生,研究员,研究方向:教育心理学。
新时代大学生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先锋力量,但随着社会环境的快速变化,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相关调查研究显示,我国有10%~20%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1]。2023年4月,教育部等十七部门印发的《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指出,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要坚持预防为主,培育学生热爱生活、珍视生命、自尊自信、理性平和、乐观向上的积极心理品质。积极心理品质是指由积极、持久、稳定的情感体验组成的心理机制,主要表现在知、情、意、行等方面,能够提升人们的主观幸福感和自我效能感等[2]。Lavy等人的研究表明,积极心理品质得分越高,消极情绪和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率就越低,在遇到挫折、突发事件时更能从容应对,有效处理[3]。殷中钺、陈永涌的研究表明,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状况会显著影响大学生的抑郁、焦虑、应激情绪、生活满意度等[4]。
以往学者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关注大多集中于解决心理健康问题、危机事件处理等方面,忽视了积极心理品质的培育研究;目前,针对积极心理品质研究大都停留在文献分析、现状对策探讨阶段,缺乏量化研究[5]。所以本文以新时代大学生为对象,通过问卷法和访谈法分析其积极心理品质现状,有针对性地提出培育对策,从而丰富相关理论研究,为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预防心理问题发生、降低危机事件发生频率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课题组通过问卷星向山西省6所高校2735名大学生发放了问卷,大一至大四学生为主要调查对象,最终回收问卷2735份,剔除质量不合格的8份问卷后,有效问卷为2727份,有效率为99.7%。此外,针对部分研究对象也进行了访谈。
(二)研究工具
《中国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由孟万金等人编制,是目前测量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较权威的量表,采用5点计分,具有良好的信效度。此量表共62道题目,包含认知维度、人际维度等六大维度,共20种积极心理品质[6]。本研究中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总量表及认知维度、人际维度、情感维度、公正维度、节制维度、超越维度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985、0.938、0.926、0.923、0.914、0.897、0.934,证明信度良好,可用于后续进一步研究。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调查了解当前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现状,并针对性提出培育对策。
(四)数据处理
采用SPSS 22.0对数据进行了描述性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等。
二、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总体情况分析
(一)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基本现状分析
本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基本情况(分值)如下:积极心理品质总维度141.5,认知维度27.7,人际维度22.4,情感维度24.6,公正维度20.6,节制维度23.7,超越维度22.6。以上各维度与平均分比较都处于中等偏下水平。这与苏静、牛明月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可能由于大多数教育工作者把工作重心放在解决心理问题方面,而忽视了全体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育[7]。积极心理品质是维持心理健康、预防心理问题发生的重要因素,所以应把培育新时代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作为当前教育工作至关重要的环节。
(二)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在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城乡方面的差异分析
1.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在性别方面的差异分析
文末表1结果分析表明,除情感维度、超越维度,其余维度均未达到显著差异水平,数据统计发现,男生在情感维度和超越维度平均得分显著高于女生。情感维度在性别方面达到了极其显著差异水平,男生感受爱、爱与友善、社会认知等情感品质得分明显高于女生。
另外,超越维度在性别方面达到了显著差异水平,男生希望与信念、幽默风趣等超越品质得分明显高于女生。这与殷中钺、苏静等人的研究结果相一致[4,8],从发展心理学角度分析,男生在社会生活中往往被要求具备勇于担当、自信、责任心、有内涵、有魄力、灵活等品格特征,这也导致男生超越品质得分明显高于女生。
2.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在是否独生子女方面的差异分析
文末表1结果分析表明,除人际维度、情感维度,其余维度均达到了显著差异水平,数据统计发现,非独生子女在创造力、好奇心、团队精神、正直公平、宽容、希望与信念等积极心理品质平均得分明显高于独生子女。这与马越等人的研究结果相一致。近年来,非独生子女家长越来越注重每个孩子的教育,其获得的教育资源也越来越多;非独生子女由于生活环境的影响,在和兄弟姐妹相处过程中更容易形成宽容、团队精神等积极心理品质。而大部分独生子女常以自我为中心,所以其身上团队精神、宽容、谦虚等积极心理品质相对缺乏[9]。
3.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在城乡方面的差异分析
文末表1结果分析表明,积极心理品质总维度及各分维度均达到了较为显著城乡差异,数据统计发现,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各种积极心理品质平均得分显著高于来自城镇大学生。这与马越等人的研究结果相一致。随着教育均衡发展,农村的师资和教育资源越来越优越,教师也越来越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从而促进了其积极心理品质的提升;此外,农村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遇到问题时父母也许给予不了过多帮助,可能需要自己独立解决面对,所以就促成了其各方面积极的心理品质。而大部分城镇大学生从小父母在学习、生活等方面过度关注,导致其学习、生活压力过大,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所以积极心理品质得分低于农村大学生[9]。
(三)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在年级、专业、家庭经济状况方面的差异分析
1.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在年级方面的差异分析
文末表2结果分析表明,人际维度和情感维度在年级方面达到了显著差异水平,其余维度均未达到显著差异水平。事后检验得出:大一年级学生真诚、勇敢坚持、热情等人际品质平均得分和感受爱、爱与友善等情感品质平均得分明显高于大三年级学生以及研究生;大二年级学生人际品质平均得分和情感品质平均得分也明显高于大三年级学生以及研究生。这与杨智勇等人的研究结果相一致,可能是由于大一年级和大二年级学生初入大学校园,对大学生活抱有美好的期待,还未遇到学习、人际等方面的困惑,即使遇到问题了也会积极去解决面对;而大三年级学生和研究生,在就业、升学、恋爱等方面也许会面对多重压力,可能会将重心放在升学、就业等方面,而忽视了人际品质和情感品质的养成,所以大一年级学生、大二年级学生人际品质得分和情感品质得分高于大三年级学生和研究生[10]。
2.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在专业方面的差异分析
表2结果分析表明,情感维度在专业方面达到了显著差异水平,其余维度均未出现显著差异。事后检验得出:工科生的感受爱、爱與友善等情感品质平均得分明显高于文科生。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高校的重视,不同专业学生也都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心理辅导等方式提升心理素养,所以积极心理品质、认知维度、人际维度、公正维度、节制维度、超越维度等在专业方面差异不显著。而工科生相对文科生,课程和实验相对比较机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