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病毒杀手 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滇人版信息技术第6册第四单元第十四课《病毒杀手》教学设计

滇人版信息技术第6册第四单元第十四课《病毒杀手》教学设计

滇人版信息技术第6册第四单元第十四课《病毒杀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病毒杀手》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介绍计算机病毒的概念、危害以及如何防范。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基本特征,知道病毒对计算机系统的影响,学会使用安全工具软件进行病毒的查杀和预防。

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案例和实际操作步骤,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对计算机有一定的了解。

但大部分学生可能对计算机病毒的认识不足,对病毒的危害和防范措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引导学生正确使用计算机,提高他们的信息安全防护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基本概念、危害和防范方法,学会使用安全工具软件进行病毒的查杀和预防。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际操作,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态度,增强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提高他们的信息安全防护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计算机病毒的基本概念、危害和防范方法。

2.难点:如何使用安全工具软件进行病毒的查杀和预防。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危害和防范方法。

2.实际操作法: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学会使用安全工具软件进行病毒的查杀和预防。

3.讨论法: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计算机病毒案例资料,用于课堂分析和讨论。

2.准备安全工具软件,如杀毒软件、防火墙等,用于实际操作教学。

3.准备课堂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实物展示计算机病毒的危害,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

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计算机病毒吗?你们遇到过计算机病毒吗?”2.呈现(10分钟)介绍计算机病毒的基本概念、特征和危害。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病毒的真实面目。

八年级上册生物病毒教案7篇

八年级上册生物病毒教案7篇

八年级上册生物病毒教案7篇八年级上册生物病毒教案7篇教师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教案包含很多,写作时对别人的经验要经过一番思考、消化、吸收,独立思考,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教案模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上册生物病毒教案篇1新课程中强调重点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动手操作、收集证据等科学探究的能力,教师在指导学生完成本模块每项教学任务时,除了创造实验条件和参与学生讨论外,应适当补充相应资料或引导学生自己搜集相应资料,引导学生相对系统地完成有关的学习内容,而不仅仅是完成几个互不关联的实验的操作。

实验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成教学任务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科技意识的主要途径。

为切实搞好实验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特制订实验计划如下:一、联系教学内容,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强化学生的科技意识。

二、认真安排实验,按要求及时把实验通知单送达实验老师。

三、加强对学生的实验室纪律、安全、卫生方面的教育,确保学生的身心健康。

四、要求学生认真完成实验报告册,认真分析实验结果,及时总结经验和教训,存在问题,及时改进。

五、与实验老师密切配合,相互合作,共同辅导学生实验,确保实验教学顺利完成。

六、本学期实验进度安排表:周次、材料、教材年级、备注;第二周、发酵瓶,纱布,榨汁机,葡萄,酵母菌,醋酸菌,恒温箱,重铬酸钾,烧杯果酒和果醋的制作、选修1、高二年级、学生实验第三周、小桶2个,两种不同颜色的彩球20个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必修2、高一年级、演示实验第四周、豆腐,电热干燥箱,粽叶,保鲜膜,平盘,盐,广口玻璃瓶,黄酒米酒和各种香辛料,高压锅,泡菜坛,各种蔬菜1、腐乳的制作2、泡菜的'制作、选修1、高二年级、学生实验第八周、高压蒸汽灭菌锅,无菌室,接种仪器,MS培养基原料,培养皿,酒精灯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选修1、高二年级、学生实验第十周、无菌室,超净工作台,接种箱,酒精灯,高压锅,枪状镊,组培用具。

云南省实验教材小学信息技术教案目录进度计划及教材分析

云南省实验教材小学信息技术教案目录进度计划及教材分析

目录一、教学进度计划二、教材分析三、教学设计课题内容设计教师第一课…………………………信息的传递第二课…………………………信息的存储第三课…………………………信息的加工第四课…………………………各种各样的计算机第五课…………………………申请邮箱第六课…………………………发送电子邮件第七课…………………………接收邮件第八课…………………………邮箱使用技巧第九课…………………………保护信息安全第十课…………………………网上交友要谨慎第十一课………………………做文明小网民(一)第十二课………………………做文明小网民(二)第十三课………………………上网安全测试第十四课………………………病毒杀手第十五课………………………木马克星第十六课………………………计算机的小卫士教学进度计划教材分析随着教育部颁布《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进入了一个快速的发展时期。

云南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率在快速增长,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也渐趋成熟。

为了适应我省教学发展的需要,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结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课和变革需求和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目标,参与2003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编写了本套教材。

教材按照“任务驱动”的原则进行编写,以活动为主线,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中的活动设计力求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亲身体验中建构知识、能力体系。

教材内容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教材的活动设计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教学的要求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使不同起点的学生都能得到提高。

本套教材在知识和技能的呈现方式上,通俗流畅,图文并茂。

本套教材小学阶段共有8册,分为三年级(第1册)、三年级(第2册)、四年级(第3册)、五年级(第4册)、六年级(第7册)、六年级(第8册)。

教材在编写过程中,设计并制作了提供给教师教学使用的配套光盘,光盘内容包含有:教学活动素材、辅助教学的小游戏、优秀示例作品等必备的教学软件。

五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案-第十四课《计算机病毒》

五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案-第十四课《计算机病毒》

第十四课《计算机病毒》
一、教学内容分析:《计算机病毒》是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编小学信息技术五
年级下册第十四课安排的内容。

本课教学的主要内容是计算机病毒的基本概念、
传播途径、防范的基本知识及使用杀毒软件的基本操作。

小学生对计算机病毒一
知半解,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抓住这一心理,通过实例让学生对保障信息安
全有更深刻的体会。

本课内容与本册前面的内容比较起来联系不大,却是小学生
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应用中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教学对象分析:本课教学对象为小学五年级学生,已具有信息技术的初步知识,掌握了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具有获取、处理信息的初步能力,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好奇心强,对信息技术具有强烈的求知欲。

三、教学目标:
四、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计算机病毒的特征及传播途径;掌握防范计算机病毒的方法
教学难点:
分析计算机病毒对计算机安全的影响,从而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五、教学方法:以“任务驱动”为主要教学模式,以主题探究学习的方式,通过小组协作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能力
六、教学准备:学生课前用百度搜索网络上的病毒名称;归纳自己见到计算机中毒后的现象;了解网上常见的杀软件。

病毒初中生物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病毒初中生物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病毒初中生物优秀教学设计(教案)病毒【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病毒,说出病毒的大小、常见形态、种类。

(2)描述病毒的结构特征和生命活动特点(生活方式)(3)了解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1)收集分析文字资料和图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

(2)通过动手制作模型,培养创新思维。

(3)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学习病毒与人类的关系,学会用辩证的观点去分析问题。

(2)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进行生命科学价值观的教育,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珍爱生命!【教学重点】1.病毒的结构特征、生命活动特点。

2.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难点】病毒的结构特征和生命活动的特点。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自制的病毒模型。

2.收集各种病毒的图片及宣传画,与病毒生活有关的录相。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有关病毒及病毒引起的疾病,病毒与人类的关系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师:创设情境:展示图片,联系现实社会生:置疑:这些由病毒引起的疾病为什么会对人类生活造成如此大的危害?课前预习情况反馈-师生评价教师营造民主、平等、和谐对话氛围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知道的关于病毒性疾病的信息,参与到课堂中。

从生活实际入手,提出问题,创设学生探求新知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收集资料、分析、归纳能力。

教师评价,保护学习积极性。

二、探求新知病毒的发现过程师:播放病毒的发现过程录相生:分析实验过程师生:病毒发现过程的启发让学生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中,能说出病毒的发现与电子显微镜的发明分不开。

培养学生有效阅读培养科学探究分析实验能力提高科学素养。

合作探究—病毒大小、形态生:病毒有多大、形态?1.病毒十分微小,只有10-300纳米2.病毒的常见形态:鼓励学生语言表达,略讲,重评价,体验快乐学习。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及语言表达描述能力。

思维创新--病毒的结构师:病毒如此微小,它的结构是怎样的呢?结构上与动植物细胞相比有什么特点?生:结构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是一种非细胞生物。

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上册第14课《防治计算机病毒》教案

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上册第14课《防治计算机病毒》教案

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上册第14课《防治计算机病毒》教案年级:五年级上册学科:信息技术版本:人教版(三起)(2001)【教材分析】《防治计算机病毒》是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上册中的一重要课题,其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基本知识,掌握防治计算机病毒的基本方法,并培养学生在使用计算机时的信息安全意识和良好习惯。

内容概述本课内容主要包括计算机病毒的定义、特点、危害以及防治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明确计算机病毒并非生物病毒,而是一种能够破坏计算机系统或数据的特殊程序。

同时,学生需要了解计算机病毒是如何传播、感染以及破坏计算机系统的,并掌握一些基本的预防和清除计算机病毒的方法。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描述计算机病毒的定义、特点及危害。

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计算机病毒防治方法和技巧。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小组讨论和实践操作,提高自主学习和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通过案例分析,了解病毒传播的途径及如何防范。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信息安全意识,树立合理使用计算机和网络资源的观念。

增强学生的自我防范意识,形成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

二、重点与难点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计算机病毒的特点和危害,以及防治计算机病毒的重要性。

学生应能够认识到计算机病毒对计算机系统、数据安全以及网络安全的威胁,从而在日常生活中提高警惕,加强防范。

难点在于让学生掌握防治计算机病毒的具体方法。

由于计算机病毒种类繁多,传播方式各异,因此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信息安全意识,才能有效地防治计算机病毒。

此外,学生还需要了解并学会使用一些常见的杀毒软件,以便在发现病毒时能够及时清除。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讲授法向学生介绍计算机病毒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危害,帮助学生建立对计算机病毒的正确认识。

病毒防范课程设计

病毒防范课程设计

病毒防范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了解病毒的基本概念、结构特点和传播方式;2. 掌握预防病毒感染的基本原则和方法;3. 理解疫苗的作用原理和疫苗接种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学会正确佩戴口罩、洗手等个人卫生防护措施;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病毒传播途径,提出有效预防策略;3. 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健康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增强学生对病毒防范的认识,提高防范意识;2. 培养学生关注健康、珍爱生命的情感态度;3.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共同抗击病毒的精神风貌。

本课程针对五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知识,注重实用性,旨在让学生掌握病毒防范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健康习惯,强化社会责任感。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有效预防病毒感染,为健康成长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病毒的基本概念:病毒的结构、分类及生命周期;2. 病毒传播途径:飞沫传播、接触传播、空气传播等;3. 预防病毒感染措施:个人卫生防护、环境清洁、避免人群密集场所等;4. 疫苗接种:疫苗种类、接种时间、注意事项等;5. 病毒防范实践:正确佩戴口罩、洗手步骤、健康生活方式等。

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进行选择和组织,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

教学大纲安排如下:第一课时:病毒的基本概念及传播途径;第二课时:预防病毒感染措施及疫苗接种;第三课时:病毒防范实践,培养学生良好卫生习惯。

教学内容与课本章节紧密关联,涵盖病毒知识、预防措施、疫苗接种等方面。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突出重点,解决难点,确保学生掌握病毒防范知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以下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和主动性:1. 讲授法:教师以生动的语言,结合课本知识,系统地讲解病毒的基本概念、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等,为学生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

人教版信息技术四年级上册第14课 病毒防治及时做

人教版信息技术四年级上册第14课    病毒防治及时做

第14课病毒防治及时做
教学目标:
1、认识计算机病毒及其危害
2、掌握查杀和预防计算机病毒的基本方法
3、初步形成信息安全意识
教学重难点:
认识计算机病毒及其危害
掌握查杀和预防计算机病毒的基本方法
教学过程:
一、计算机病毒的危害
速度变慢、显示异常、无法启动、乱发消息、经常出错、丢失资料、乱发邮件
二、查杀计算机病毒
用瑞星杀毒软件查杀计算机病毒
1、打开瑞星毒软件的窗口
2、查找并清除系统中的计算机病毒
为了使杀毒软件能够防护新出现的计算机病毒,安装杀毒软件后,还应注意及时为杀毒软件升级。

三、预防计算机病毒
1、拒用盗版软件
2、先查毒后使用
3、安装杀毒软件
4、及时更新杀毒软件
5、谨慎地接收文件
6、不轻易打开附件
7、不轻易访问陌生网址
8、不轻易阅读陌生邮件
板书设计:
第14课病毒防治及时做
认识计算机病毒及其危害
掌握查杀和预防计算机病毒的基本方法
初步形成信息安全意识
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的学习,大部分同学认识到计算机病毒及其危害,掌握查杀和预防计算机病毒的基本方法,同学们要定期升级杀毒软件。

第14课病毒杀手教学设计

第14课病毒杀手教学设计

第14课病毒杀手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学习有关病毒和如何防范病毒的知识。

2、自主下载杀毒软件并安装。

2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

在第二单元欢迎来稿——电子邮件的学习中,已经学会了使用邮箱。

在第三单元网络安全大家谈——网络提高的学习了使用QQ交流。

3重点难点重点:学习有关病毒和如何防范病毒的知识。

难点:上网下载、安装杀毒软件。

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情境创设1、视频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平时在使用计算机时有遇到过计算机功能莫名异常,文件数据被损毁的情况吗?前段时间老师有个朋友就遇到了类似的情况,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的计算机出现了什么异常。

(播放视频短片)师:你知道这台计算机为什么会在开机弹出一串对话框后就自动关机了吗?生:……2、板书课题,提出问题师:原来,这台电脑遭到了计算机病毒的破坏。

什么是计算机病毒,遇到它我们该怎么办呢?就让我们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来了解有关计算机病毒及如何防范的知识。

(出示课题)活动2【讲授】出示学习任务师:今天这堂课老师给同学们布置以下两个学习任务,请同学们认真完成。

1、了解计算机病毒及其传播途径,如何防治。

2、下载、安装杀毒软件。

活动3【活动】一、自主学习1、认识了解计算机病毒师:既然我们要预防计算机病毒,那么我们就要先了解什么是计算机病毒。

请同学们自己阅读然后回答以下几个问题课本91—93页的“读一读”,(1)什么是计算机病毒?(2)计算机病毒是如何传播的?(3)我们应该怎样防治计算机病毒?活动4【活动】二、合作探究2、下载并安装杀毒软件师:通过刚才的学习讨论,我们对计算机病毒的相关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

为了预防计算机病毒,我们需要为自己的计算机聘请一位专业的“病毒杀手”来协助我们保护计算机的安全。

而杀毒软件就是我们最好的选择对象。

接下来就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参照课本94页的操作方法,下载一款杀毒软件并进行安装。

可以自己搜索并进行下载安装,也可以登录360官方网址下载360安全卫士及360杀毒进行安装。

滇人版信息技术第6册第四单元第十四课《病毒杀手》教案

滇人版信息技术第6册第四单元第十四课《病毒杀手》教案

滇人版信息技术第6册第四单元第十四课《病毒杀手》教案一. 教材分析《病毒杀手》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病毒的概念、危害以及如何防范。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图文并茂的方式,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病毒的相关知识。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网络知识,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

但他们对计算机病毒的认识还较为模糊,对防范计算机病毒的方法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循序渐进地引导他们认识和掌握计算机病毒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病毒的概念、危害和防范方法,提高他们的信息安全意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风貌,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计算机病毒的概念、危害和防范方法。

2.难点: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和防范策略。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生动的案例,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危害和防范方法。

2.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提高他们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教学。

2.案例材料:准备相关的计算机病毒案例,用于分析讲解。

3.网络环境:确保教学过程中可以正常使用网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计算机病毒的图片,让学生初步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外观。

同时,提问:“你们知道计算机病毒吗?它们有什么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计算机病毒的概念、危害和传播途径。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实际危害,提高他们的防范意识。

3.操练(15分钟)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和防范方法。

学校病毒课程设计方案

学校病毒课程设计方案

学校病毒课程设计方案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病毒的基本概念,了解病毒的组成、分类和生命周期。

2. 使学生了解病毒与人类健康的关系,认识到病毒性疾病的特点及预防措施。

3. 引导学生了解疫苗的原理和作用,认识到疫苗接种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病毒性疾病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病毒相关资料的能力,提高信息处理能力。

3. 培养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提高沟通、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关爱健康,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

2. 增强学生对病毒危害的认识,提高防范意识,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3. 引导学生关注病毒研究进展,激发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生物学科的一节示范课,结合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注重知识性、实用性和趣味性。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对生物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好奇心强,善于观察和思考,具备一定的合作学习能力。

教学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病毒相关知识,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

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正确的健康观念和价值观。

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学习成果,以便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病毒的基本概念:病毒的组成、分类和生命周期。

- 教材章节:第二章病毒与人类疾病- 内容安排:通过图片、动画等形式,介绍病毒的结构特点,分类及生命周期过程。

2. 病毒与人类健康:病毒性疾病的特点、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

- 教材章节:第二章病毒与人类疾病- 内容安排:结合实例,讲解病毒性疾病的特点,分析传播途径,提出预防措施。

3. 疫苗与免疫:疫苗的原理、种类和接种意义。

- 教材章节:第三章免疫与疫苗- 内容安排:介绍疫苗的基本原理,分类及接种方法,阐述疫苗接种的重要性。

4. 病毒研究进展:我国病毒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病毒类课程设计

病毒类课程设计

病毒类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病毒的基本概念、结构与功能,掌握病毒的分类及代表性病毒的特点。

2. 学生能够了解病毒的生命周期、繁殖过程以及病毒与宿主的关系。

3. 学生掌握病毒引起的常见疾病及其传播途径。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病毒感染的原理,提出预防病毒感染的方法。

2. 学生具备查阅资料、整理信息的能力,能够就某一病毒主题进行简短报告的编写和展示。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形成对病毒的正确认识,关注病毒性疾病对社会和人类的影响,增强健康防护意识。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科学精神,尊重事实,敢于质疑,勇于探究。

3. 学生通过学习病毒相关知识,认识到人类与病毒之间的斗争与合作,培养团结协作、共同应对疫情的意识。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生物学科选修课程,以病毒为主题,结合学生所在年级的知识深度,旨在拓展学生的生物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初中阶段,对生物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病毒相关知识较为抽象,需要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其生物学科素养。

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个性化指导,确保课程目标的达成。

通过教学设计和评估,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提高课程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二、教学内容1. 病毒的基本概念与结构- 病毒的定义、特点- 病毒的形态结构与功能2. 病毒的分类与代表性病毒- 病毒的分类方法- 常见病毒(如流感病毒、艾滋病毒、新冠病毒)的特点3. 病毒的生命周期与繁殖过程- 病毒的吸附、穿入、复制、组装和释放- 病毒与宿主细胞的关系4. 病毒引起的常见疾病及其传播途径- 病毒性疾病(如流感、艾滋病、乙肝、新冠病毒感染等)的病因、症状和传播途径- 疫苗接种与预防措施5. 病毒感染的原理与预防方法- 病毒感染人体的途径和机制- 预防病毒感染的方法和健康生活习惯6. 病毒相关实践活动- 案例分析:病毒性疾病实例讨论- 简短报告编写与展示:某一病毒主题的研究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1-2课时:病毒的基本概念与结构、分类与代表性病毒第3-4课时:病毒的生命周期与繁殖过程、病毒引起的常见疾病及其传播途径第5-6课时:病毒感染的原理与预防方法、实践活动本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相关章节,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第14课 病毒杀手 教学 设计

第14课 病毒杀手 教学 设计

第14课病毒杀手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理解病毒概念及特点、危害、传播途径。

2、知道防范病毒,不传播病毒,具备基本信息道德意识。

3、了解当前常用的杀毒软。

2学情分析五年级这一学段的孩子已经具备了基本的计算机操作知识,但是对计算机病毒的认识及防范意识还不够,会轻易的从网络上下载一些不安全的资源,使计算中病毒,希望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计算机病毒并学会使用杀毒软件。

3重点难点重点:了解病毒概念及病毒防范的方法。

难点:培养基本的信息道德意识。

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情景导入一、情景导入1、今天老师给大家看一些图片(课件播放病毒图片)师:猜猜看这是什么图片?师:其实我们几乎每个人都感染过病毒,最常见的就是感冒时感染的病毒,叫病毒性感冒。

师:这些能在生物间传播的病毒,我们把它称作生物病毒。

师:只有人类才会感染病毒吗?(指名学生回答)师:大家都知道电脑有病毒。

它和生物病毒有什么不同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病毒杀手》这一课。

(设计意图:用生活中的生物病毒图片导入,引出计算机病毒,激发学习兴趣。

)活动2【活动】活动一:认识计算机病毒[学生活动]1、自学:阅读课本91—93页的“读一读”。

2、小组讨论:(1)什么是计算机病毒?(2)计算机病毒是怎样入侵计算机的?(3)如何预防病毒入侵?3、小组汇报[ 教师教学策略]二、认识计算机病毒1、什么是计算机病毒课件出示课本第91页最后一个自然段。

这段句子中有三个关键词:破坏、复制、程序代码。

根据这三个词,用自己的话简单的来归纳一下什么是计算机病毒?(破坏计算机数据,能自我复制的程序代码)2、计算机病毒的入侵师:我们知道空气的传播会使人感染病毒,计算机病毒是通过什么途径传播的呢?师:请同学们回忆使用计算机的经历,想想在什么情况下你会无意的把病毒带到自己使用的计算机上呢?小结:利用操作系统漏洞传播病毒。

通过电子邮件传播病毒。

通过网站下载传播病毒。

通过即时通讯工具传播病毒。

通过U盘传播病毒。

赶走病毒小恶魔课程设计

赶走病毒小恶魔课程设计

赶走病毒小恶魔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病毒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危害。

2. 学生能够掌握预防病毒感染的基本知识,如个人卫生、环境消毒等。

3. 学生能够了解我国在疫情防控方面的政策及措施。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疫情案例,提出合理的防控建议。

2.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并实施简单的病毒防控宣传方案。

3. 学生能够运用网络资源,收集、整理与病毒相关的信息。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病毒防控的重要性,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2. 学生能够关注疫情防控动态,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

3. 学生能够培养团结协作、共同抗击病毒的精神风貌。

本课程针对三年级学生特点,结合疫情防控实际,注重知识性与实践性相结合。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病毒防控知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培养正确的健康观念和团队协作精神。

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将围绕课程目标展开,确保学生达到预期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病毒的基本概念与分类- 病毒的结构特点- 病毒的分类及代表性病毒2. 病毒的危害与传播途径- 病毒对人类和动植物的影响- 病毒的传播途径及防控策略3. 个人卫生与病毒防控- 勤洗手、戴口罩等个人防护措施- 正确使用消毒剂,保持环境清洁4. 疫情防控政策与措施- 我国疫情防控政策简介- 防控措施的实施与效果分析5. 病毒防控宣传与实践- 设计并实施简单的病毒防控宣传方案- 小组合作,共同参与病毒防控活动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课本相关章节进行组织。

教学大纲明确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具体教学内容如上所述,涵盖病毒基本知识、防控措施、政策宣传等方面,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病毒防控知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主动参与度,确保教学质量。

1. 讲授法:- 对病毒的基本概念、分类、危害及防控措施等基础知识进行系统讲解,使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小学信息技术人教四年级上册第14课病毒防治及时做《计算机病毒》教案

小学信息技术人教四年级上册第14课病毒防治及时做《计算机病毒》教案

计算机病毒
教学内容:本计算机病毒
教学目标:
1.了解计算机病毒的涵义及其特点
2.了解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
3.掌握防范计算机病毒的常规安全措施
教学重、难点:
具体对杀毒软件的系列操作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屏幕出示一张图片),同学们看这张图片上的熊猫可爱吗?
但是你知道吗,这正是网络上肆虐的一种危害性极大的病毒发作时的图片,名叫“熊猫烧香”!“熊猫烧香”是一个蠕虫病毒,会终止大量的反病毒软件和防火墙软件进程,病毒会删除系统备份文件,使用户无法使恢复操作系统。

“熊猫烧香”感染系统的众多文件,添加病毒网址,导致用户一打开这些网页文件,IE就会自动连接到指定的病毒网址中下载病毒。

感染后的文件图标变成了“熊猫烧香”图案。

那么,你知道什么是计算机病毒吗?你知道怎样才能有效地防范计算机病毒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相关的知识,并且掌握怎样防范和清除计算机病毒。

二、新课讲授
三、课堂总结
师:今天我们了解了计算机病毒的相关知识,并且掌握了如何在计算机上使用杀毒软件。

回家后,请同学们看看家里的计算机上使用的是什么杀毒软件,如果没有的,把今天学习到的知识用上,已经有杀毒软件,自己学习学习怎样使用。

课后任务
教材81页“探究活动”
教材82页“阅读材料”,并在网上搜索阅读有关“熊猫烧香”制作者被捕的新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4课病毒杀手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学习有关病毒和如何防范病毒的知识。

2、自主下载杀毒软件并安装。

2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

在第二单元欢迎来稿——电子邮件的学习中,已经学会了使用邮箱。

在第三单元网络安全大家谈——网络提高的学习了使用QQ交流。

3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有关病毒和如何防范病毒的知识。

难点:上网下载、安装杀毒软件。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情境创设
1、视频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平时在使用计算机时有遇到过计算机功能莫名异常,文件数据被损毁的情况吗?前段时间老师有个朋友就遇到了类似的情况,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的计算机出现了什么异常。

(播放视频短片)
师:你知道这台计算机为什么会在开机弹出一串对话框后就自动关机了吗?
生:……
2、板书课题,提出问题
师:原来,这台电脑遭到了计算机病毒的破坏。

什么是计算机病毒,遇到它我们该怎么办呢?就让我们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来了解有关计算机病毒及如何防范的知识。

(出示课题)
活动2【讲授】出示学习任务
师:今天这堂课老师给同学们布置以下两个学习任务,请同学们认真完成。

1、了解计算机病毒及其传播途径,如何防治。

2、下载、安装杀毒软件。

活动3【活动】一、自主学习
1、认识了解计算机病毒
师:既然我们要预防计算机病毒,那么我们就要先了解什么是计算机病毒。

请同学们自己阅读课本91—93页的“读一读”,然后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什么是计算机病毒?
(2)计算机病毒是如何传播的?
(3)我们应该怎样防治计算机病毒?
活动4【活动】二、合作探究
2、下载并安装杀毒软件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讨论,我们对计算机病毒的相关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

为了预防计算机病毒,我们需要为自己的计算机聘请一位专业的“病毒杀手”来协助我们保护计算机的安全。

而杀毒软件就是我们最好的选择对象。

接下来就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参照课本94页的操作方法,下载一款杀毒软件并进行安装。

可以自己搜索并进行下载安装,也可以登录360官方网址下载360安全卫士及360杀毒进行安装。

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探索进行杀毒软件的下载及安装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先完成操作的小组上台展示在哪个网站,选择哪种杀毒软件进行下载,是如何安装的。

在探索操作中遇到问题未完成的小组进行提问,由完成的小组进行指导及解答。

教师适时点拨评价。

未完成杀毒软件下载安装操作的小组继续探索完成任务,已先完成的小组继续探索使用杀毒软件查杀病毒的操作。

活动5【活动】三、展示交流
1、计算机病毒相关知识的学习交流讨论。

2、学生演示杀毒软件的下载安装操作方法。

活动6【练习】四、自我完善
1、使用安装的杀毒软件在计算机中查杀病毒。

2、与同学讨论是否能在同一台计算机上同时安装多个杀毒软件。

活动7【测试】五、检测反馈
1、根据你的理解,简单谈谈什么是计算机病毒。

2、预防计算机病毒我们可以做什么?
活动8【测试】六、学习评价
师: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本堂课的学习任务你完成得如何?你还有哪些疑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