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实验、珠海一中2024届高三最后一模生物试题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省深圳实验、珠海一中2024届高三最后一模生物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关于酶和酶促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或脱氧核苷酸
B.酶促反应都需要ATP供能
C.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底物的反应
D.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升得越高,酶变性的速率也越快
2.某人从未感染过甲型H7N9流感病毒,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流感病毒可以发生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B.浆细胞可以接受流感病毒的刺激,使其分泌特异性抗体
C.一旦甲型H7N9流感病毒侵入该人体,记忆B细胞就会迅速增殖分化
D.抗体只能作用于细胞外的流感病毒,不能直接作用于细胞内的流感病毒
3.下列关于反射和反射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个神经元可以构成最简单的反射
B.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是反射弧
C.反射活动的完成不仅依靠神经系统,也需要体液参与
D.跨步反射是涉及多个神经元的简单反射
4.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型为Rr的圆粒豌豆逐代自交,纯合圆粒逐渐增加,但豌豆并未发生进化
B.某森林中黑色桦尺蠖与灰色桦尺蠖是自然选择作用下由一个物种进化成的两个种群
C.在自然选择作用下生物间形成生殖隔离是生物进化的标志
D.有害基因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基因频率会逐渐降为零
5.图为人体内免疫应答中的部分过程,结合图像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与B细胞均起源于骨髓中的淋巴干细胞
B.C为抗原-MHC复合体,仅分布在A细胞表面
C.D物质为活化的辅助T细胞分泌的蛋白质
D.无法确定图示过程所属的免疫应答类型
6.科研人员研究赤霉素(GA3)对NaCl胁迫下红小豆种子萌发过程中芽长和根长的影响,实验处理方法和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处理方法芽长(cm) 根长(cm)
蒸馏水(D组) 5.60 4.26
150mmol/L NaCl溶液(S组) 1.96 1.86
S组+10mmol/L GA3 3.04 3.06
S组+30mmol/L GA3 4.08 3.12
S组+50mmol/L GA3 4.84 3.42
A.该实验只有D组为对照组
B.50mmol/L GA3是缓解胁迫的最适浓度
C.与盐胁迫下相比,实验范围内GA3的浓度均具有缓解胁迫的作用
D.实验说明加入一定浓度的GA3能使红小豆种子在盐胁迫下正常萌发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
7.(9分)下图1 表示某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进行的两个相关的生理过程,其中a~f 表示物质,甲和乙表示两种细胞器;图 2 表示在不同条件下测定该植物叶片质量变化情况(均考虑为有机物的重量变化)。
请据图分析回答:
(1)甲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光合作用的过程可用反应式概括为:_______________。
甲中色素吸收的光能有两方面用途:①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
(2)甲和乙内部增加膜面积的方式分别是:甲____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____。
(3)物质 e 被彻底分解的场所是乙中的_______________。
(4)图 2 中,影响A、B 两点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都是_______________。
8.(10分)人视网膜色素变性(RP)是一种严重影响人视觉的遗传病。
科研人员对患者甲和乙进行家系调查,得到图1所示的两个家系图。
(l)据图分析,甲所患RP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遗传。
乙所患RP的遗传方式与甲_______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
(2)研究发现,RP还存在其他遗传方式,并且目前已经发现有多达20个基因的100多个突变位点与RP有关,这体现了基因突变具有____和____的特点。
(3)科研人员构建斑马鱼模型,探究rp2基因在致病过程中的作用。
科研人员敲除斑马鱼细胞中一条染色体上的rp2基因部分序列,筛选得到rp2基因杂合突变体。
将该突变体与野生型斑马鱼杂交,对得到的F1进行rp2基因测序,发现序列不同的两种突变类型A和B,如图2所示。
研究者认为,与突变型B相比,突变型A在性状上与野生型差异更大,适合用于研究rp2基因的功能。
从分子水平分析,选择突变型A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9.(10分)1903年,美国遗传学家萨顿用蝗虫(染色体为2n=24,约有17000多个基因)细胞作材料,通过显微镜技术研究精子、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和受精作用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请回答:
(1)萨顿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假说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也有人提出“染色体在基因上”,请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染色体在基因上”假说不成立的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2)已知蝗虫体色的黑色由隐性基因控制,但不知道控制黑色性状的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上。
现欲通过调査方法初步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①方案:寻找种群中足够数量的黑色蝗虫个体进行调査,统计__________。
②请写出预测结果及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10分)某地,人们采用了引水拉沙、引洪淤地等多种方法,开展改造沙漠的工程,现已经有了数百万亩的沙地被治理,沙漠正在变成以草本植物与灌木为主的生态系统。
回答下列问题。
(1)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地群落结构逐渐变得更为复杂,这在生态学上称为_。
(2)在改造的前15 年间,物种多样性指数(可量化比较物种丰富度)呈上升趋势,第15年达到最高,随后的5年间,物种多样性指数略微下降,原因是_。
(3)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_的形式进行。
草原上草的“绿色”为昆虫提供了采食的信息,这表明了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
11.(15分)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是一种应用十分广泛的天然培养基,多数微生物能够在该培养基上生长。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营养构成如表所示。
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按物理状态划分,该培养基属于____________培养基。
上述培养基配方中提供碳源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
在提供上述几种主要营养物质的基础上,培养基还需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_________以及氧气的要求。
(2)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接种环使用前后要进行___________灭菌。
(3)该培养基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于土壤中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D
【解题分析】
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2.酶的特性有:(1)高效性:与无极催化剂相比具有高效性;(2)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者一类反应的进行;(3)需要温和的条件:适宜的温度和pH值。
高温、过酸或者过碱都会导致酶因变性而失活,低温只能抑制酶的活性。
【题目详解】
A、由于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者RNA,因此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核糖核苷酸,A错误;
B、有些酶促反应需要ATP供能,有些不需要,如蛋白质在消化酶的作用下的水解反应,B错误;
C、酶的专一性是指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者一类反应的进行,C错误;
D、在一定范围内温度升得越高,酶变性的速率越快,D正确。
故选D。
2、D
【解题分析】
1、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任何生物体内,基因重组只能发生在真核生物的有性生殖过程中,染色体变异只能发生在真核细胞中。
2、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代谢和繁殖,人体一旦感染病毒,首先通过细胞免疫使病毒暴露,然后再利用体液免疫将病毒清除。
3、抗体主要存在血清中,在组织液和外分泌液中也有少量分布。
【题目详解】
A、流感病毒可以发生基因突变,不会发生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因为流感病毒没有有性生殖和染色体,A错误;
B、浆细胞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B错误;
C、甲型H7N9流感病毒初次侵入人体,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浆细胞和少数记忆细胞,其中记忆细胞在受到相同抗原刺激后才会迅速增殖分化,C错误;
D、抗体只能作用于细胞外的流感病毒,不能直接作用于细胞内的流感病毒,D正确。
故选D。
3、C
【解题分析】
1.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2.反射过程:一定的刺激按一定的感受器所感受,感受器发生了兴奋;兴奋以神经冲动的方式经过传入神经传向中枢;通过中枢的分析与综合活动,中枢产生兴奋;中枢的兴奋又经一定的传出神经到达效应器,使效应器发生相应的活动。
如果中枢发生抑制,则中枢原有的传出冲动减弱或停止。
【题目详解】
A、两个神经元可以构成最简单的反射弧——膝反射弧,A错误;
B、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而反射弧是完成反射的基本结构,B错误;
C、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中有突触,在突触部位有“电-化学-电”信号的转化,反射活动的完成不仅依靠神经系统,也需要体液如组织液的参与,C正确;
D、跨步反射是出生后才有的,是简单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复杂反射,D错误。
故选C。
4、A
【解题分析】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
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题目详解】
A、基因型为Rr的圆粒豌豆逐代自交的过程中,基因型频率改变了,但是基因频率不变,说明豌豆未发生进化,A正确;
B、一片森林中黑色桦尺蠖与灰色桦尺蠖属于同一个物种,B错误;
C、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生物进化的标志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C错误;
D、有害基因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不一定会降为零,D错误。
故选A。
【题目点拨】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是学习的重点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力。
要注意辨析,种群基因频率改变意味着生物进化了,但不一定产生新的物种。
新物种的产生必须要经过生殖隔离。
生殖隔离的产生不一定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如多倍体的形成。
5、D
【解题分析】
由图可知,A 细胞为巨噬细胞,C 结构为抗原-MHC 复合体,B 细胞为辅助性T 细胞。
【题目详解】
A 、巨噬细胞与T 淋巴细胞均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巨噬细胞不属于淋巴细胞,A 错误;
B 、抗原-MH
C 复合体不仅出现在巨噬细胞上,也可出现在被感染的体细胞或癌细胞上,B 错误;
C 、A 细胞为巨噬细胞,
D 物质为巨噬细胞分泌的,C 错误;
D 、由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均能出现上述过程,故无法确定图示过程所属的免疫应答类型,D 正确。
故选D 。
6、C
【解题分析】
根据实验的目的“研究赤霉素(GA 3)对NaCl 胁迫下红小豆种子萌发过程中芽长和根长的影响”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赤霉素的浓度,因变量是芽长和根长。
分析表格中实验设计思路,D 组相当于空白对照组,S 组相当于在高盐溶液处理后的对照组,其他三组为不同浓度的GA 3的实验组,进一步分析实验结果可知:盐胁迫会抑制芽和根的生长,但一定的GA 3浓度范围内,随GA 3的浓度逐渐增大,红小豆种子对盐胁迫的缓解作用越大,但从表中数据还不能得出缓解作用最大的最适GA 3浓度或者能否使种子萌发恢复正常的GA 3浓度。
【题目详解】
A 、结合前面的分析可知,根据实验目的分析,设计中D 组和S 组都是对照组,A 错误;
B 、由于实验中GA 3对盐胁迫的缓解作用没有出现波峰,所以无法确定50mmol/L GA 3是不是缓解胁迫的最适浓度,B 错误;
C 、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在盐胁迫下,红小豆萌发的根和芽生长变短,但在实验范围内GA 3的浓度均具有缓解胁迫的作用,C 正确;
D 、由于从实验结果分析,没有显示出那个GA3浓度下与D 组的结果相同,同时实验也没有设计更高浓度的GA 3处理盐胁迫下的红小豆种子,所以此实验还不能说明加入一定浓度的GA 3能使红小豆种子在盐胁迫下能恢复正常萌发,D 错误。
故选C 。
【题目点拨】
分析本题实验关键要明确设置的D 组和S 组都是对照组。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
7、()2222H O CO CH O +O +−−−→光能
叶绿体 将水分解为O 2和[H] (或答水的光解) 用于形成ATP (或答ATP 的
合成) 类囊体堆叠形成基粒 线粒体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 线粒体基质 光照强度
【解题分析】
据图分析,图1表示某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进行的两个相关的生理过程,其中甲是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a 是氧气,b 是[H]和ATP ,c 是三碳化合物,d 是五碳化合物;乙是线粒体,进行有氧呼吸第二、第三阶段,e 是葡萄糖酵解的产物丙酮酸,f 是二氧化碳。
图2曲线图中,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和光照强度,C 点对应的光照强度,15℃和25℃叶片增重量(净光合速率)相等,但是25℃条件下呼吸速率大于15℃条件下的呼吸速率,因此25℃时,实际光合作用速率大于15℃。
【题目详解】
(1)甲是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光合作用的反应式为:()2222H O CO CH O +O +−−−→光能
叶绿体;叶绿体中的光合色素吸收的光能的作用:①将水分解为O 2和[H]、②用于形成ATP 。
(2)甲是叶绿体,通过类囊体堆叠形成基粒来增大膜面积;乙是线粒体,通过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来增大膜面积。
(3)图1中e 是丙酮酸,彻底水解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
(4)图2中A 、B 两点的温度相同,光照强度不同,且两点都处于上升阶段,因此影响两点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都是光照强度。
【题目点拨】
本题要求考生掌握线粒体、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过程的物质变化、能量变化和场所,温度、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需要考生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学会分析模式图和曲线图,进行图文转换解答问题。
8、常染色体显性 不同 不定向性 随机性 突变型A 为5个碱基对(非3的倍数)缺失,造成mRNA 上的密码子阅读框错位,对蛋白质影响较大;而突变型B 为12个碱基对(3的倍数)缺失,造成蛋白质中4个氨基酸缺失,对蛋白质影响相对小
【解题分析】
据图分析,图1甲家系中父母有病,有一个儿子正常,说明该病为显性遗传病,又因为甲是患者,而其母亲正常,说明不是伴X 遗传,则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乙家系中乙的父母正常,而乙有病,则该病是隐性遗传病。
【题目详解】
(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甲所患RP 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而乙所患RP 的遗传方式是隐性遗传,因此两者的遗传方式不同。
(2)根据题意分析,RP 的遗传与20个基因的100多个突变位点有关,说明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和随机性。
(3)据图分析,突变体A 、B 分别缺失了5个、12个碱基对,其中突变型A 的5个碱基对不是3的倍数,造成mRNA 上的密码子阅读框错位,对蛋白质影响较大;而突变型B 的12个碱基对是3的倍数,造成蛋白质中4个氨基酸缺失,
对蛋白质影响相对小。
因此与突变型B 相比,突变型A 在性状上与野生型差异更大,适合用于研究rp2基因的功能。
【题目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图2中野生型和2种突变型的碱基对的比较判断哪种突变适合用于研究rp2基因的功能。
9、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染色体可在显微镜下观察,而基因不能;基因比染色体小;控制性状的基因的个数比染色体的数目多雌雄个体数量比若后代黑个体的雌雄数量相当,则控制黑色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若后代黑个体的雌雄数量有明显差异(黑色雌性数量少于黑色雄性数量),则控制黑色性状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解题分析】
1、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与性别无关,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总是与性别相关联,即表现出伴性遗传的特点。
2、应用统计调查判断基因位置方法:统计具该性状的个体,观察该性状在雌性个体、与雄性个体中的比例,看是否具有显著差异,如果具有显著差异,则是伴性遗传,伴性遗传分为伴X显性遗传、伴X隐性遗传,伴Y遗传,若是隐性性状雄性个体多于雌性个体,是伴X隐性遗传,如果雌性个体多于雄性个体,是伴X显性遗传,如果只在雄性个体中出现,则是伴Y遗传;如果在雌雄个体间的比例无显著差异,则是常染色体遗传。
【题目详解】
(1)萨顿在观察蝗虫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现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从而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
因为染色体可在显微镜下观察,而基因不能,故基因比染色体小,控制性状的基因的个数比染色体的数目多,故可判断“染色体在基因上”假说不成立。
(2)已知蝗虫体色的黑色由隐性基因控制,要判断控制黑色性状的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上。
可寻找种群中足够数量的黑色蝗虫个体进行调査,统计雌雄个体数量比。
若后代黑个体的雌雄数量相当,则控制黑色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若后代黑个体的雌雄数量有明显差异(黑色雌性数量少于黑色雄性数量),则控制黑色性状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题目点拨】
本题的知识点是常染色体遗传、伴X隐性遗传的特点,通过调查统计方法确定基因的位置,旨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并学会应用调查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10、群落的演替(演替)部分生物种群在竞争中处于优势,能获得更多生资源导致某些生物种群消失二氧化碳(CO2)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解题分析】
1、人类可以砍伐树木,填湖造地、捕杀动物,也可以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管理草原,甚至可以建立人工群落。
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2、群落演替的原因:生物群落的演替是群落内部因素(包括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等)与外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题目详解】
(1)随着时间的推移,群落结构逐渐变的更为复杂,这种现象在生态学上称为群落的演替。
(2)一个生态系统的资源是有限的,在该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种群在竞争中处于优势,能获得更多生存资源,种群数量增加,这会导致某些生物种群缺少生存资源,逐渐消失,所以会出现上述演替过程中物种数先增加后减少至稳定的现象。
(3)碳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间循环。
无机环境与生物种群、生物种群与生物种群之间都存在着信息传递。
草原上草的“绿色”为昆虫提供了采食的信息,这表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题目点拨】
本题考查了群落演替和信息传递的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和理解所学知识,形成知识网络,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1、固体牛肉膏、蛋白胨特殊营养物质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灼烧不能该培养基不含纤维素,且含有提供碳源的牛肉膏、蛋白胨,大多数细菌均能在该培养基上生长
【解题分析】
培养基按物理状态划分,分为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是否添加琼脂);微生物培养基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无机盐,此外还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氧气的要求。
对异养微生物来说,含C、N的化合物既是碳源,也是氮源,即有些化合物作为营养要素成分时并不是起单一方面的作用。
根据某种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其对某化学、物理因素的抗性而设计的培养基使混合菌样中的劣势菌变成优势菌,从而提高该菌的筛选率
【题目详解】
(1)由于培养基中含有琼脂,按物理状态划分,该培养基属于固体培养基。
题述培养基配方中提供碳源的物质是牛肉膏、蛋白胨。
在提供上述几种主要营养物质的基础上,培养基还需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氧气的要求。
(2)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外来杂菌入侵。
接种环使用前后要进行灼烧灭菌。
(3)由于该培养基不含纤维素,且含有提供碳源的牛肉膏、蛋白胨,大多数细菌均能在该培养基上生长,因此该培养基不能用于土壤中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
【题目点拨】
本题主要考查微生物的培养和应用,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