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化学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思考
摘要:研究性学习是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应运而生的学习方式,学生通过研究
性学习,既提高了实践体验能力,增强了创新意识,又加深了对基础知识的理解。

在这种学习方式中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学习的兴趣、积极性和学习水平会大
大提高,教师则由以前的主角、权威变成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和
评估者。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课堂内;课堂外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
行研究,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研究性学习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劳动技术教育共同构成“综合实践活动”。

这样的教学活动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充分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一、化学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时空的宽泛性,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
向社会,开展调查,观察现象,广泛收集信息,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答案,注
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与科技、生活与社会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在教学活动中有效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

具体如下:1.培养学生观察、实践能力和求知欲;2.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索
精神;3.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坚强意志;4.教会学生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5.培
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的意识和能力;6.培养学生信息处理和写作能力;7.培养学
生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8.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化学研究性学习课题的选题原则
研究性课题的选择必须符合研究性学习的探究性、开放性、实践性和过程性
等主要特征。

同时还需符合下列三项原则:
(一)可行性原则:内容的深浅、研究范围的大小,必须与高中教育的现状
和学校的内外资源相适应,选择的课题尽量立足课本知识、现有能力的拓展和提高。

(二)可操作性原则:可操作性是指选择的课题要切实可行。

在地点的选择上、在时间、在费用上,要适合中学教学和高中学生的经济实力;在研究过程中,不能太复杂,要方便数据的收集、材料的整理等。

(三)创造性原则:研究性学习不同于科学创造,它重在使学生体验和了解
科学探索的过程,养成自主探究、勇于创新的意识和习惯,从而提高创造能力。

选择的课题必须有一定的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创造价值等。

三、化学研究性学习课题选择的方向
根据研究性课题的选择原则,结合学科教学的实际及学生的特长、兴趣等因素,化学研究性学习课题的选择可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考虑。

(一)探索性化学实验。

探索性实验只给出课题研究的要求,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确定实验原理、选择实验仪器、制订实验方案、探求未知结论。

其目
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培养学生严谨作风和团结协
作精神。

这类实验未必有一定的正确研究结论,对于课题本身则是“轻结论,重过程”,使学生在研究过程中获得个人能力、人格、品质、意志、科学修养等诸方面的提高。

(二)对高中化学重、难点知识的专项研究。

通过对化学重、难点知识的专
项研究,可促进和拓展对现有书本知识的学习,达到对重点知识的深层次理解,对难点知识的有效突破。

(三)渗透“绿色化学”意识,进行绿色化学的选题研究。

在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中进行有机渗透,应是提高学生环境意识、科学素质的有力举措。

如讲了氯气性质和用途后,可让学生调查自来水使用什么物质作消毒剂,分析自来水的成分,以及在不同用途中还应作如何处理?
(四)对前沿知识的拓展性研究。

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生了解最新的科技成果,可结合教学实际进行拓展性的研究。

如讲了碳的同素异形体后,可让学生通过查阅有关资料,了解C60的结构、性质和用途。

又如,讲了胶体一节后,可让学生了解什么叫纳米、什么叫纳米技术、纳米材料有哪些特点等等。

(五)联系社会、生活进行专题研究。

化学是一门与社会、生活密切联系的学科,结合社会和生活实际,有许多小课题值得研究。

如分析市场出售食盐的纯度,掌握检验食盐中含碘量的方法;调查建筑和装饰材料中常用化学品的名称、化学成分和用途等。

四、化学探究性学习在课堂内外的实施
目前在我们生活中化学物质、化工产品无处不在,同时也存在着许多化学污染,这就为进行化学探究性学习提供了可能性;而教材的一些化学实验设计的可行性和严密性存在的疑问和争议,化学课堂的有限性就为进行探究性学习提供了必要性。

在化学学科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应分为课堂研究性学习和课外研究性学习两种。

(一)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
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要做到以下几点:
1.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这个探究活动就是“提出(发现)问题——探究活动——收集证据——科学抽象——结论(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要先创设问题情境,在学生的心里制造悬念,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以达到智力活动的最佳状态。

如在进行“盐类水解”学习时用PH试纸分别测NaCl、NaAc、NH4Cl三种盐的PH值,通过实验现象提出:盐为什么显酸性、碱性、中性呢?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浓度间是什么关系呢?它们又来源于哪里呢?对此学生充满疑惑,从而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结合水的电离知识教师稍加点拨,学生就会明白盐类水解的实质。

而在复习深入时又用PH试纸分别测NaHSO4、NaHCO3、NaHSO3三种盐溶液的PH值。

通过实验现象,教师又可提问:为什么有些酸式盐溶液显碱性呢?指导学生从水解和电离两方面考虑,通过讨论分析,最后解决问题。

2.设置悬念让学生去探究。

讲到“环境保护”方面问题的时候就不用像以前那样只是把环境污染方面该记的展示给学生,可以让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给学生提供多个关于环保的研究课题,让学生自己去查资料做成课件,在课堂上给大家展示,看看哪个组做得最好,这样就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提高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结果我惊奇地发现学生都能做得不错,所要了解的知识基本不漏,可见学生是完全有能力的。

3.满足学生探究的愿望。

要鼓励学生积极地思考问题,提出验证自己结论的实验方案,学校有条件的话提供场所给学生完成实验验证。

例:学生在做习题的时候发现生鸡蛋放到稀盐酸中现象不同于平常放到水中的情景,他就想亲自做一次,我同意了,实验室给他提供盐酸和仪器,结果他生的熟的鸡蛋都拿来了,实验后也找出了现象的本质。

从此他也更加喜欢学化学。

(二)鼓励学生课外进行研究活动
课堂外的研究性学习主要是课题研究,课题研究主要有三种形式:社会调查,科学实验,专题研究。

搞社会调查,写调查报告。

搞科学实验,写实验报告。


专题研究,写专题论文。

每一项成果的取得都必须经历四个阶段,教师在这四个
阶段中都要充分体现“指导性”。

第一阶段:选定课题。

课题的来源有二种方式:一是学生直接发现问题,二
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问题。

后者要求教师结合时事,以及地理区域特点诱导学
生去发现问题。

例如水质污染情况的调查,空气污染物的分析等。

第二阶段:搜集资料。

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相关资料的搜集。

资料的搜集必
须广泛。

教师给学生一些指导性的意见和搜集相关资料的一般方法,或者与学生
们一起参与收集。

第三阶段:定向研究。

在搜集占有一定量的信息后,由学生针对课题进行研究,教师可以帮助成立课题小组,组织集体讨论。

总之,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
地位,教师将转变成一个指导者甚至合作者。

第四阶段:课题报告。

首先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课题报告。

然后是成果交流,论文宣读,校刊发表或推荐到相关刊物上发表。

让学生在研究中获得“成功”,得到乐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