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生物与环境教案 人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高三生物二轮复习生物与环境教案人教版
一、考纲要求:
1.生态学的概念。

2.生态因素的概念。

3.非生物因素中阳光、温度、水对生物的分布和生活习性的影响和实例。

4.生物因素中的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

5.生物适应环境的普遍性,保护色、警戒色、拟态的实例。

6.适应的相对性。

7.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8.种群的概念和特征。

9.生物群落的概念和结构。

10.生态系统的概念。

11.生态系统的类型。

12.生态系统的成分。

13.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14.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15.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16.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

17.生态平衡的概念。

18.生态平衡的原理。

19.破坏生态平衡的因素。

20.保护生态平衡的意义。

21.森林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22.草原的利用和保护。

23.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

24.自然保护区。

二、知识结构
三、知识点、能力点提示
1.通过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学习时注意既要弄清楚每种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又要注意各种非生物因素的综合作用,善于分析在特定的环境中,起决定、主导作用的因素。

2.对于一些生物学概念的学习,在注重概念实质、例证的基础上,采用对比记忆的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从而培养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

如: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
共生和寄生
竞争和捕食
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等
3.在理解保护色、警戒色、拟态概念上的区别后,通过新情景问题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如:企鹅背面的黑色与深色海水一致——保护色
瓢虫鞘翅的鲜艳色斑——警戒色
蜂兰的唇形花瓣酷似黄蜂的形态——拟态
4.通过种间关系坐标图、种群的年龄组成类型图示、食物链和食物网图、能量流动过程图解、物质循环过程图解等图表教学,培养学生的图表分析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

如:分析图A和图B中,甲、乙两种生物间的正确关系。

图A中,甲、乙开始的图像相似,说明生活环境相似。

后来由于争夺资源、空间等而发生斗争,甲生物竞争不过乙生物而数量剧减,甚至全部死亡,乙生物仍然生长正常。

此图表示甲和乙是竞争关系。

图B中,一种生物个体数量增多或减少时,另一种生物的个体数量随着增多或减少,这表明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是捕食关系。

5.在食物链和食物网中,要注意分析每种生物的成分、代谢类型及相互关系,培养学生全面应用知识综合分析的能力。

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制造有机物和贮存能量的,是其它生物生命的源泉,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分解者把动植物的遗体、遗物等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回到无机环境中去,被生产者重新利用,否则动植物的遗传残骸就会堆积如山,生态系统就会崩溃,所以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

而消费者的功能活动不会影响生态系统的根本性质,所以消费者不是生态系统的必备成分。

食物网由食物链组成,每条食物链都是从生产者开始的,各种生物之间的复杂关系一定要注意分析。


蜘蛛和蟾蜍既是捕食关系,又是竞争关系。

生态平衡与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密不可分。

6.通过了解森林的作用,草原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结合人类活动破坏生态平衡造成恶果的实例,如:xx年长江流域的特大洪灾、黄土高原的变迁等,使学生正确理解植树造林的重要意义,加强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

【同步达纲练习】
四、能力训练
(一)选择题
1.数百年前我国黄土高原有茂密的森林,后来却变成了荒山秃岭,主要原因是(86年高考题)( )
A.北方寒流长期侵袭
B.过度开发破坏了生态平衡
C.长期旱灾,赤地千里
D.地壳运动频繁
[命题意图]考查对破坏生态平衡的人为因素的分析和对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的认识。

2.狼和鹿通过捕食和被捕食的关系进行着(86年高考题)( )
A.趋向进化
B.能量交流
C.相互竞争
D.相互选择
[命题意图]通过种间关系的有关知识,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

3.下列生态系统中,自动调节能力最大的是(87年高考题)( )
A.温带草原
B.温带落叶林
C.北方针叶林
D.热带雨林
[命题意图]考查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与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的关系及分析判断能力。

4.对种群概念的正确叙述是(88年高考题)( )
A.不同地域中同种生物个体的总称
B.同一地域中同种生物个体的总称
C.一个湖泊中各种鱼类的总称
D.一个生态环境中有相互关系的动植物的总称
[命题意图]考查对种群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5.在一个阴湿山洼草丛中,有一堆长满苔藓的腐木,其中聚集着蚂蚁、蜘蛛、老鼠等动物,它们共同构成一个(89年高考题)( )
A.生态系统
B.种群
C.生物群落
D.食物网
[命题意图]考查对生态系统、群落、种群、食物网概念的理解和区分。

6.假定在一个由草原、鹿和狼组成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把狼杀绝,鹿群的数量将会(89年高考题)( )
A.迅速上升
B.缓慢上升
C.保持相对稳定
D.上升后下降
[命题意图]此题涉及食物链中各种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旨在考查全面应用知识综合分析的能力。

7.下图所表明的物种A与物种B的关系是(90年高考题)( )
A.寄生
B.共生
C.捕食
D.竞争
[命题意图]考查对种间关系的理解和图表的分析判断能力。

8.下列属于生物圈范围的是(90年高考题)( )
A.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上层
B.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
C.大气圈下层、水圈和岩石圈上层
D.大气圈下层、水圈和岩石圈
[命题意图]考查对生物圈概念的理解。

9.下列哪种动物的体色不属于保护色(91年高考题)( )
A.避役(俗称变色龙)随环境改变的体色
B.鲤鱼背部为暗褐色,腹部为白色
C.眼镜蛇颈部竖立时,显露出的眼镜状斑纹
D.蟒的体表所具有的暗淡相间的斑纹
[命题意图]考查对保护色概念的理解和新情景问题的分析判断能力。

10.生物地化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91年高考题)( )
A.在陆地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复杂过程
B.在能量流经生态系统各营养级时的逐级递减的全过程
C.在组成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的生物体内的反复循环运动
D.在生物圈的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反复循环运动
[命题意图]考查生物的地化循环的概念。

11.在生态系统中,下列各组生物属于生产者的是(99年高考题)( )
A.光合细菌、酵母菌
B.光合细菌、硝化细菌
C.乳酸菌、酵母菌
D.硝化细菌、乳酸菌
[命题意图]考查生产者的概念实质和种类。

12.在下列食物链中,假设初级消费者从生产者获得的能量数值相同,哪一条食物链提供给猫头鹰的能量最多(99年高考题)( )
A.绿色植物蚱蜢蜘蛛蜥蜴蛇猫头鹰
B.绿色植物蚱蜢青蛙蛇猫头鹰
C.绿色植物鼠蛇猫头鹰
D.绿色植物鼠猫头鹰
[命题意图]考查对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逐级递减规律的应用。

13.将A、B两种单细胞生物分别放在两个容器中培养,得到图a所示结果。

将这两种生物放在一个容器中混合培养,得到图b所示结果。

从实验结果可知,这两种生物的种间关系是(99年高考题) ( )
A.竞争
B.捕食
C.共生
D.寄生
[命题意图]通过种间关系坐标图,考查图表分析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

14.下图为A、B两个地区的人口年龄组成示意图。

设a地区的人口增长率为a,B地区的人口增长率为b,那么a与b的数量关系是(99年高考题)( )
A.a>b
B.a<b
C.a=b
D.a≈b
[命题意图]考查对年龄结构图的分析能力和知识的应用能力。

15.小麦初夏扬花,而菊花秋末盛开这是受到( )
A.光能多少的影响
B.光照强度的影响
C.日照持续时间的影响
D.光谱成分的影响
[命题意图]考查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16.东北某林区,山底是落叶阔叶林,中部是红松林,山顶是冷杉林。

造成这种分布状况的主要因素是( )
A.阳光
B.水分
C.温度
D.土壤
[命题意图]考查影响植物的分布和类型的原因。

17.山地蝗为灰褐色,不易被鸟所食,一旦飞到草丛中,死亡率会剧增,原因是( )
A.山地蝗不适应草丛生活
B.草丛潮湿、传染病多
C.山地蝗对环境的适应具有相对性
D.山地蝗改变了食性
[命题意图]考查生物适应性与适应的相对性。

18.沙漠地区的植物通常都有很发达的根系和较小的叶片,与此相关的主要生态因素是
( )
A.水
B.阳光
C.温度
D.土壤
[命题意图]考查水分对生物的影响。

19.北极狐的耳朵很小,它生活的环境因素中与此主要相关的是( )
A.阳光不足
B.温度较低
C.水分较少
D.食物缺乏
[命题意图]考查温度对动物形态影响。

20.狼狗常把排尿点作为与同种其它个体交流情报的“气味标记站”。

这种现象生物学上称为( )
A.种内斗争
B.种内互助
C.种间斗争
D.种间互助
[命题意图]考查种内关系。

21.影响生物群落水平方向上分布的因素不包括( )
A.光照强度
B.土壤类型
C.温度大小
D.生物种群的特征
[命题意图]考查生物群落的结构。

22.在一个发展良好的森林群落里,从树冠到地面可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层,同时林下透光度不同的区域,植物种类也有一定区别,这表明此群落具有( )
A.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B.物种组成和数量比例
C.影响该落的优势种
D.物种间营养关系密切
[命题意图]考查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23.以生态学的观点,解释水稻种植过密反而减产的主要原因是( )
A.过度密植会使害虫大量繁殖
B.过度密植作物之间种内斗争激烈
C.种植过密阻碍空气流通
D.阳光很难照到全部叶子上
[命题意图]考查种内斗争。

24.下列实例中属于生物群落的是( )
A.一个湖里全部的鱼
B.一片草地里全部的昆虫
C.一棵枯树和其上的苔藓、真菌、昆虫、蜗牛等
D.一个池塘的藻类、鱼类、细菌、蚌、水生昆虫等全部生物
[命题意图]考查对生物群落概念的理解。

25.一个生态系统要能长期维持下去,除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外,不可缺少的成分是( )
A.生产者和消费者
B.消费者和分解者
B.生产者和分解者 D.所有的生物成分
[命题意图]考查生态系统的成分。

26.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的生物是( )
A.仅限于绿色植物
B.仅限于自养生物
C.全部自养生物和部分异养生物
D.全部绿色植物、细菌和真菌
[命题意图]考查生态系统的成分——生产者。

27.下面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地球上全部生物及其生存环境
B.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C.一定区域内不同种群的集合体
D.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相互作用的自然系统
[命题意图]考查学生生态系统的概念。

28.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已知初级消费者与次级消费者的个体数分别为N1、N2;个体平均重量分别为M1、M2则下面所示关系正确的一项是( )
A.N1·M1>N2·M2
B.N1·M1=N2·M2
C.N1·M1<N2·M2
D.N1·M1≤N2·M2
[命题意图]考查生态系统各成分之间的关系。

29.在食物链“草→兔→红狐→狼”中,红狐处的消费者级别及营养级分别是( )
A.次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
B.次级消费者,第三营养级
C.三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
D.三级消费者,第三营养级
[命题意图]考查对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级的理解。

30.下列动物中具有较好的保护色的一组是( )
①草原白兔②北极熊③雄性蓝孔雀④东北虎⑤非洲斑马⑥白金丝猴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②④⑥
D.①②⑥
[命题意图]考查动物的保护色的概念与特征。

31.通常肉类食物的价格比粮食和蔬菜要高,从生态学的观点看,这是由于( )
A.动物性食品营养价值高
B.饲养动物麻烦,花工多,投资大
C.食物链延长,能量流失多,动物性食品成本高
D.植物栽培比较容易
[命题意图]考查能量流动时传递效率。

32.下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图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
B.乙是生产者,甲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
C.丙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甲是分解者
D.甲是生产者,丙是消费者,乙是分解者
[命题意图]考查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过程。

33.下列是为增强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而采取的措施,哪一个是正确的( )
A.减少捕食者和寄生生物的数量
B.使生产者和消费者在数量上保持平衡
C.减少生物的种类
D.增加生物的种类
[命题意图]考查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34.酸雨的危害很大,为防治酸雨,使空气得到净化,在SO2污染严重的工厂附近,应多种植一些( )
A.法国梧桐
B.山毛榉
C.柠檬、圆柏
D.柳杉、洋槐
[命题意图]考查森林的作用。

35.随着环境污染的不断加剧,可能引起海洋表层的浮游植物大量死亡,从而进一步加剧温室效应,这是因为浮游植物的死亡会使( )
A.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
B.大气层中臭氧量增加
C.海洋表层无机物增加
D.海洋表层含氧量增加
[命题意图]考查浮游植物与温室效应之间的关系。

36.在某粮产区,近几年人们大量捕杀青蛙赚钱,致使该地区的水稻产量大幅度下降。

造成减产的原因是( )
A.造成了环境污染
B.食物链遭到破坏
C.植被受到了破坏
D.造成了自然灾害
[命题意图]考查生态平衡的破坏因素。

37.在一个气候多变的生态系统中,生存机会最多的种群是( )
A.个体最大的种群
B.个体最小的种群
C.个体差异最小的种群
D.个体差异最大的种群
[命题意图]考查生物的适应。

38.把天然草场的食草动物转移后,这个天然草场生态系将会出现的现象是:①植物竞争强度增加②植物竞争强度降低③植物种类增加④植物种类减少(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命题意图]考查对生态系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及相互影响的分析能力。

39.能用于同一生物体的两个名词是( )
A.自养动物、寄生生物
B.异养生物、自养生物
C.异养生物、食草动物
D.生产者、捕食者
[命题意图]考查生态系统的成分的新陈代谢类型。

(二)简答题
1.我国的四川、甘肃等地,在海拔xx~4000m的高山中生活着珍稀动物大熊猫,据统计目前野生大熊猫仅存800只左右。

请分析:
(1)造成大熊猫濒危的因素很多,大熊猫食物结构,繁殖能力,但主要的原因是。

(2)从生物多样性的角度看,如果大熊猫灭绝,就意味着该物种所拥有的全部从地球上永远消失。

从长远发展看,必定会对生态系统的造成影响。

(3)有的学者提出,通过克隆技术大量繁殖大熊猫,然后送回野生环境以增加其种群数目。

从遗传多样性的角度分析,这样做的最大弊端是:。

[命题意图]考查对我国珍贵动物的了解,以及人与这些动物之间的密切关系。

2.下图为南极海域一个食物网,请根据图回答:
(1)该食物网中共有食物链条;其中最长的食物链有几个营养级。

(2)属于第三营养级的动物有;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占有不同营养级的动物是。

(3)小鱼和磷虾属于种间关系中的;同样具有这种关系的生物还有
和。

(只举一例)
(4)企鹅每增加1kg重量,至少需要 kg的大鱼;所消耗的浮游植物至少有
kg。

(5)由于DDT等农药污染了海洋,该海域中体内积累有害物质最多的生物是,主要的原因是。

(6)人类大量捕杀虎鲸,使虎鲸频于灭绝。

该海域的渔业产量将;虎鲸如果灭绝,繁殖能力很强的企鹅与海豹的种群数目将。

[命题意图]本题是对生态知识综合分析能力的考查。

3.下图是某地区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建立的桑基鱼塘和蔗基鱼塘基本框架,这样的生态系统建立后,使经济效益显著增加,请据图回答:
(1)这种人工生态系统除桑、蔗等作为,蚕、鱼等作为外,还必须有等生物作为。

要使它长期稳定的发展,除了有稳定的来源,各类生物要。

(2)该生态系统所需的能量来自所固定的能。

建立该生态系统的目的就是为了使这些能量;其能量利用率高的原因是其在营养结构上具有的特点。

(3)蚕粪、蔗叶进入鱼塘经过的作用又被桑基蔗基所利用。

蚕粪中的氨经过作用,形成,被植物吸收。

(4)概括地说,该生态系统功能的维持,取决于它的
(5)你认为该生态系统的突出优点是什么?
[命题意图]考查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说明实际问题的能力。

4.下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食物网图,请据图回答:
(1)这个食物网中有条食物链,属于生产者的是,属于初级消费者的是,属于次级消费者的是
(2)图中的草属于第营养级,昆虫属于第营养级,属于第四营养级的生物有,猫头鹰占有个营养级,分别是第营养级。

(3)蜘蛛和蟾蜍既是关系,又是关系。

(4)如果昆虫突然减少,食草鸟数目将会。

(5)此图说明生态系统的和就是沿着这个渠道进行的。

[命题意图]考查有关生态系统的成分、结构、功能和生物之间的关系及相互影响的综合知识以及识图分析应用能力。

5.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这是元素的循环,它在无机自然界中以形式存在,该元素在[B]
和[A]之间流动形式是。

(2)大气中的CO2进入生物群落主要依赖于[]作用,从生物群落回归大气中主要依靠[]。

(3)由图可知,物质循环的特点是和。

[命题意图]考查生态系统中与碳循环相关的知识以及物质循环的基础知识。

参考答案:
【同步达纲练习】
(一)选择题
1.B
2.D
3.D
4.B
5.A
6.D
7.C
8.C
9.C 10.D 11.B 12.D 13.A 14.B
15.C
16.C 17.C 18.A 19.B 20.B 21.D 22.A 23.B 24.D 25.C 26.B 27.D 28.A
29.D 30.B 31.B 32.C 33.B 34.D 35.D 36.A 37.B 38.D 39.B 40.C
(二)简答题
1.(1)简单很弱人类活动干扰和破坏了大熊猫的生活环境 (2)基因稳定性 (3)造成了种群基因库中基因多样性的破坏
2.(1)5 5 (2)大鱼、海豹、须鲸海豹、虎鲸 (3)竞争关系企鹅海豹(须鲸与大鱼等) (4)5 125 (5)虎鲸 DDT随食物链的延长在生物体内积累增多 (6)递减先增加后减少
3.(1)生产者消费者细菌、真菌分解者能量保持相对稳定
(2)农作物(生产者) 太阳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食物链短
(3)分解者硝化细菌亚硝酸盐、硝酸盐
(4)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动态平衡
(5)提高了物质和能量的利用率
4.(1)5 草食草鸟、昆虫食虫鸟、蜘蛛、蟾蜍、猫头鹰
(2)一二蟾蜍、蛇、食虫鸟、猫头鹰 4 三、四、五、六
(3)竞争捕食 (4)先增加后减少 (5)能量流动物质循环
5.(1)碳 CO2和碳酸盐消费者生产者含碳有机物
(2)②光合①③④ 呼吸
(3)带有全球性返复循环流动
2019-2020年高三生物二轮复习生物圈的稳态教案人教版
【本章知识框架】
【疑难精讲】
生物圈的概念,以下几点是公认的:第一,地球上凡是有生物分布的区域都属于生物圈。

第二,生物圈是由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整体,是高度复杂而有序的系统,而不是松散无序的集合体。

第三,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多层次的生态系统,其结构和功能是不断变化的,并且不断趋向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生物圈稳态反应表现:生物圈在各个层次、各个方面都表现出稳态反应机制。

例如,碳、氮等输出和输入都有保持动态平衡、抵消波动的趋势。

当二氧化碳含量显著增加的时候,海洋吸收的二氧化碳会显著增加,生物吸收和沉积的碳酸钙也会增多,同时,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效率提高,固定二氧化碳转为有机物,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趋于恢复正常。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陆地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森林生态系统,而我国最大的生态系统是草原生态系统。

【学法指导】
本部分建议复习1课时。

1.在生物圈稳态一部分教学过程中,应将生物圈的自我维持与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联系起来,生物圈作为最大的生态系统,拥有源源不断的能量来源,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
阳能,为整个生物圈内的能量流动奠定了基础,同时,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必需的物质和环境条件。

通过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作用,形成了完整的物质循环途径,使生物圈成为一个物质上自给自足的生态系统。

2.结合全球性的重大环境问题,引导学生讨论人在生物圈的稳态方面起的作用,并讨论人体为生物圈中的一分子,应该在维持生物圈稳态及人类自身可持续发展等问题上采取什么样的有利措施。

【典型例题精讲】
[例1]下面属于生物圈的是
A.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
B.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
C.大气圈下层、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
D.大气圈下层、水圈和岩石圈
【解析】生态系统是生物群落及其无机环境相互作用的自然系统。

生态系统的范围有大有小,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了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生活的无机环境。

地球的外壳是一层坚硬的岩石,称为岩石圈。

土壤层是岩石圈表面的一个薄层。

岩石圈的外面有水的地方称为水圈,地球周围的大气称为大气圈,大气圈约有1100公里厚,从下往上依次是对流层、平流层、电离层和扩散层等。

其中直接参与构成生物圈的气体环境只有对流层。

在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圈这三个圈层中,有生物生存的范围很小,从厚度来看只占地球上薄薄的一层:即从海平面往上不超过10 km大气圈下层的对流层、岩石圈上层的土壤层和水圈。

【答案】 C
[例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人类完全可以按照自己意志去改造环境
B.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
C.“克山病”是人为原因引发的地方病
D.人类赖以生存和从事各种活动的环境,即通常所说的自然环境
【解析】人类是地球长期进化的产物,人类的自然属性决定了人类只能尊重自然,按照生态学的原理办事,而不可能按照自己的意志去改造自然环境。

人类的社会属性又决定了其赖以生存和从事各种活动的环境不仅包括自然环境,而且还有社会环境。

“克山病”是因为该处环境中缺少硒引起的。

【答案】 B
[例3]决定生物与环境和谐统一的主要因素是
A.自然选择B.遗传和变异
C.生存斗争D.环境的变化
【解析】变异为生物的进化提供材料,遗传可以传递和积累微小有利的变异,生存斗争为生物进化提供动力,环境的变化是促使生物发生变异的外因,也是对生物进行选择的外界条件。

生物的进化是通过自然选择,使生物与环境和谐统一。

【答案】 A
[例4]维护生物圈自身稳态的基础是
A.人类要合理的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
B.生物多样性的存在和发展
C.工农业造成污染的及时治理
D.封山育林,禁止采伐和放牧
【解析】维持生物圈自身稳态的基础主要是生物多样性的存在和发展,人类要合理的开发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