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全国各地中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中)】12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解析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12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考点目录
考点56 从九一八到西安事变
考点57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考点58 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
考点59 抗日战争的胜利
考点56 从九一八到西安事变
1.(2023年湖北省天门市、潜江市、仙桃市、江汉油田)下列表述与下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相符的是()
A.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B.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
C.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D.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正式开始
【答案】C
【详解】据题干图片和所学知识可知,图片中有“蒋介石”“西安”“东北军”等内容,很明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兵谏蒋介石的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是扭转时局的关键,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C项正确;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正式建立的标志是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中国全民族抗战正式开始的标志是1937年的七七事变,均与图片反映的历史不符,排除ABD三项。
故选C项。
2.(2023年湖南省张家界市)某校学生暑期去西安研学旅行,导游在介绍华清池时说道:“1936年12月12日,曾在这里发生了一场震惊中外的大事件……”该事件和平解决的重要影响是()
A.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D.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
【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1936年12月12日,曾在这里发生了一场震惊中外的大事件……”结合所学可知,1936年12月12日爆发西安事变,这件事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国共由内战到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C项正确;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排除A项;1927年的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排除B项;1937年的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排除D项。
故选C项。
3.(2023年江苏省宿迁市节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革命,是矗立于世界革命史上的一座不朽的丰碑。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西安事变消息传出后,国内舆论多认为,一旦诉诸武力,中国可能陷于纷争割据的局面,给日本以可乘之机。
12月13日,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讨论如何处置西安事变问题……,17日,周恩来等作为中共代表乘机抵达西安,与张、杨等人紧急磋商,并表示只要蒋介石改变内战政策,决心抗日,中共就愿与他合作。
——《中国近代史》
(3)材料三中中共对解决西安事变采取了怎样的主张?
(4)结合以上问题,请归纳中国共产党在近代中国艰难严酷的环境中,能够从弱小并领导革命取得胜利的关键所在。
【答案】
(3)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联蒋抗日。
(4)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坚定追求;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或答"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实事求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以民族利益为重(或答"共产党以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自己的初心使命")。
【详解】
(3)主张:根据所学和材料三“周恩来等作为中共代表乘机抵达西安,与张、杨等人紧急磋商,并表示只要蒋介石改变内战政策,决心抗日,中共就愿与他合作”可知,这体现出中共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联蒋抗日。
(4)关键:根据所学和材料一可知,它体现的是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坚定追求;根据所学和材料二可知,它体现出,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根据所学和材料三可知,这体现的是以民族利益为重。
考点57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1.(2023年江苏省宿迁市)"同学们大家起来,担负起天下的兴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从长城内外到大江南北,激昂的乐章响彻中华大地,汇成时代的最强音。
这里的"时代的最强音"指的是()
A.变法图强B.三民主义C.打倒列强D.抗日救亡
【答案】D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37年,爆发七七事变,全民族抗战开始,从长城内外到大江南北,激昂的乐章响彻中华大地,汇成时代的最强音——抗日,D项正确;戊戌变法试图变法图强,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北伐战争主张打倒列强,排除ABC项。
故选D项。
2.(202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在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候,一面旗帜召唤着海内外的华夏儿女,同仇敌忾,筑起了中华民族抗击日本侵略者的钢铁长城。
这面旗帜是()
A.“实业救国”道路B.“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和平建国方针
【答案】C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一面旗帜召唤着海内外的华夏儿女,同仇敌忾,筑起了中华民族抗击日本侵略者的钢铁长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日本侵略者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后,国共分别发表声明,表明抗战立场,并加快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步伐,9月,国民党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发表谈话,实际上承认史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
这样,以国共为主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国共团结御侮、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
因此这面旗帜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C项正确;“实业救国”与创办民族工业相关,与题干内容“召唤着海内外的华夏儿女,同仇敌忾,筑起了中华民族抗击日本侵略者的钢铁长城”不符,排除A项;“工农武装割据”是毛泽东提出的关于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的一个科学概念,它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的三者密切结合,与题干内容“召唤着海内外的华夏儿女,同仇敌忾,筑起了中华民族抗击日本侵略者的钢铁长城”不符,排除B项;“抗日战争胜利后到1946年7月,国民党称这段时期为“和平建国时期”,并提出了“和平建国”方针,与题干内容“召唤着海内外的华夏儿女,同仇敌忾,筑起了中华民族抗击日本侵略者的钢铁长城”不符,排除D项。
故选C项。
3.(2023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爆发,该事变标志着()
A.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正式建立B.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揭开了序幕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D.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
【答案】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七七事变爆发,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D项正确;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正式建立,排除A项;九一八事变标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揭开了序幕,排除B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排除C项。
故选D项。
4.(2023年湖北省黄冈市孝感市咸宁市)1936年,西安事变迫使蒋介石放弃“则共”方针:1937年7月,中共作出停止推翻国民政府之武装暴动方针,同年9月蒋介石发表谈话,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
这表明()
A.中国共产党力量的壮大B.团结抗战是救国的需要
C.国民革命社会基础扩大D.反抗国民党的力量增强
【答案】B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1936年,西安事变迫使蒋介石放弃“则共”方针:1937年7月,中共作出停止推翻国民政府之武装暴动方针,同年9月蒋介石发表谈话,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1937年9月,国民党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发表谈话,实际上承认史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
这样,以国共为主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国共团结御侮、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
因此材料表面团结抗战是救国的需要,B项正确;中国共产党力量的壮大,题干内容没有涉及,题干内容体现的是“1936年,西安事变迫使蒋介石放弃“则共”方针:1937年7月,中共作出停止推翻国民政府之武装暴动方针,同年9月蒋介石发表谈话,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排除A项;国民革命与北伐战争相关,与题干内容“1936年,西安事变迫使蒋介石放弃“则共”方针:1937年7月,中共作出停止推翻国民政府之武装暴动方针,同年9月蒋介石发表谈话,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不符,排除C项;反抗国民党的力量增强,与题干内容不符,题干内容体现的是“1937年7月,中共作出停止推翻国民政府之武装暴动方针,同年9月蒋介石发表谈话,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排除D项。
故选B项。
5.(2023年辽宁省营口市)在日军占领南京期间,西门子公司雇员约翰·拉贝在日记中记载了“整座城市,被枪杀的或被其他方式处死的人暴尸街头,随处可见,日本人甚至禁止我们殓尸安葬。
”日记中所记载的事件是()
A.东北三省沦陷 B.旅顺大屠杀 C.南京大屠杀 D.皖南事变
【答案】C
【详解】据题干“在日军占领南京期间”整座城市,被枪杀的或被其他方式处死的人暴尸街头,随处可见,日本人甚至禁止我们殓尸安葬。
”结合所学可知,1937年12月13日,日军占领南京后,屠杀手无寸铁的中
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人以上,C项正确;东北三省沦陷与南京无关,排除A项;旅顺大屠杀发生在甲午中日战争时期,排除B项;皖南事变由国民党制造,排除D项。
故选C项。
6.(2023年甘肃省兰州市)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鼎铭文中有言:“兄弟同心,共御外辱。
捐躯洒血,浩气千云。
尽扫狼烟,重振乾坤。
”与文中“共御外辱”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北伐战争B.抗日战争C.解放战争D.抗美援朝
【答案】B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兄弟同心,共御外辱。
捐躯洒血,浩气千云。
尽扫狼烟,重振乾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
日军占领南京后6周之内,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人以上;可知“南京大屠杀”发生在日本侵华战争期间;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日本侵略者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后,国共分别发表声明,表明抗战立场,并很快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因此与文中“共御外辱”相关的历史事件是抗日战争,B项正确;北伐战争,是为了推翻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与“共御外辱”不符,排除A项;解放战争,是1946年6月至1950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推翻国民党统治、解放全中国而进行的战争,与“共御外辱”不符,排除C项;抗美援朝,是指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开赴朝鲜,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与题干材料中的“共御外辱”不符,排除D项。
故选B项。
7.(2023年山东省东营市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首歌曲创作的时期及体现的时代主题。
【答案】
(2)时期:抗日战争时期;主题:抗日救亡。
【详解】
(2)时期:根据材料二“……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可知,歌曲是《义勇军进行曲》。
根据材料二“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遥英豪!”可知,歌曲是《黄河大合唱》。
《义勇军进行曲》和《黄
河大合唱》都创作于抗日战争时期。
主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两首歌曲表现出中华人民的勇敢、顽强和百折不挠的拼搏劲精神,体现出当时的时代主题:抗日救亡。
13.(2023年福建省节选)红色经典歌曲是历史的回响,时代的号角。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八年级(1)班以“抗战歌曲中的历史”为主题开展跨学科学习活动,选取了《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的歌词为研习素材。
(注:《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是电影《铁道游击队》的插曲,该电影叙述了1937年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的历史。
)
(1)周老师请同学们为材料一中的《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歌词谱曲,小历同学采用低沉、舒缓的旋律,小史同学采用铿锵有力的旋律。
你认为应采用怎样的旋律才符合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情景,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抗日战争的知识,说明理由。
【示例】
《松花江上》歌词(节选)
“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爹娘啊,爹娘啊,什么时候才能欢聚在一堂?
旋律:低沉、悲愤。
理由:1931年,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相继占领了东北三省。
因此,用低沉的旋律表达东北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悲痛心情;同时,用悲愤的旋律表达全国人民对日本野蛮侵略中国的愤懑。
【答案】
(1)【一等示例】
旋律:低沉、舒缓与铿锵有力相结合。
理由:全民族抗战爆发后,面对日本帝国主义对抗日根据地的封锁与蚕食,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根据地军民展开游击战争,牵制和抗击了大量日军,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
音乐旋律从低沉、舒缓
到铿锵有力,反映了日本侵华给中华民族带来的灾难,表现了抗日根据地军民在艰苦环境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坚强意志,表达了根据地军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抗战必胜的信心。
【二等示例】
旋律:低沉、舒缓。
理由:全民族抗战爆发后,面对日本帝国主义对抗日根据地的封锁与蚕食,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根据地军民展开游击战争,为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做出了巨大的牺牲。
低沉的旋律体现了日本侵华给中华民族带来的灾难,舒缓的旋律表达了抗日根据地军民在艰苦环境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抗战必胜的信心。
【二等示例】
旋律:铿锵有力(高亢、激昂)。
理由:全民族抗战爆发后,面对日本帝国主义对抗日根据地的封锁与蚕食,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根据地军民展开游击战争,在艰苦环境中牵制和抗击了大量日军,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
铿锵有力的旋律表达了抗日根据地军民打击日本侵略者的坚强意志,展现了根据地军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抗战必胜的信心。
【详解】
(1)一等示例:根据材料一中的《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歌词,我认为谱曲的旋律应是低沉、舒缓与铿锵有力相结合。
结合所学抗日战争的知识可知,全民族抗战爆发后,面对日本帝国主义对抗日根据地的封锁与蚕食,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根据地军民展开游击战争,牵制和抗击了大量日军,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
音乐旋律从低沉、舒缓到铿锵有力,反映了日本侵华给中华民族带来的灾难,表现了抗日根据地军民在艰苦环境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坚强意志,表达了根据地军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抗战必胜的信心。
二等示例:根据材料一中的《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歌词,我认为谱曲的旋律应是低沉、舒缓。
结合所学抗日战争的知识可知,全民族抗战爆发后,面对日本帝国主义对抗日根据地的封锁与蚕食,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根据地军民展开游击战争,为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做出了巨大的牺牲。
低沉的旋律体现了日本侵华给中华民族带来的灾难,舒缓的旋律表达了抗日根据地军民在艰苦环境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抗战必胜的信心。
二等示例:根据材料一中的《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歌词,我认为谱曲的旋律应是铿锵有力(高亢、激昂)。
结合所学抗日战争的知识可知,全民族抗战爆发后,面对日本帝国主义对抗日根据地的封锁与蚕食,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根据地军民展开游击战争,在艰苦环境中牵制和抗击了大量日军,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
铿锵有力的旋律表达了抗日根据地军民打击日本侵略者的坚强意志,展现了根据地军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抗战必胜的信心。
考点58 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抗战
1.(2023年辽宁省锦州市)1941年12月,中国军队在某场会战中歼灭大批日军,获得了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此会战是()
A.淞沪会战B.徐州会战C.武汉会战D.第三次长沙会战
【答案】D
【详解】根据题干“1941年12月……歼灭大批日军”和所学知识可知,1941年12月,日军调集10余万兵力,对长沙发动第三次进攻,中国军队调集重兵防御,拼死抵抗,后发起全线反击,歼灭大批日军,获得会战胜利,第三次长沙会战时,英美盟军在太平洋战场接连败退,这次会战的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D项正确;淞沪会战开始于1937年8月,粉粹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排除A项;徐州会战开始于1938年1月,中国军队在以徐州为中心的江苏、山东、安徽、河南等省抗击侵华日军进攻的作战,排除B项;武汉会战发生在1938年6—10月,此战后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排除C项。
故选D项。
2.(2023年内蒙古通辽市)1938年,在武汉各种抗日组织、抗日团体纷纷建立,抗日救亡报刊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抗日宣传、募捐、劳军等一系列救亡活动空前高涨,“保卫大武汉”成了全体中国人响亮的口号。
据此可知,抗日战争()
A.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B.进入了战略反攻阶段
C.激发了民众的爱国热情D.正面战场取得重大战果
【答案】C
【详解】根据题干“1938年,在武汉各种抗日组织、抗日团体纷纷建立,抗日救亡报刊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抗日宣传、募捐、劳军等一系列救亡活动空前高涨,“保卫大武汉”成了全体中国人响亮的口号”可知,抗日战争激发了民众的爱国热情,C项正确;抗日战争胜利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排除B项;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一场胜利,排除D项。
故选C项。
3.(2023年四川省乐山市)战争期间,四川出兵超过300万人,每15个人中就有1个参军,川军参加淞沪会战、徐州会战、南昌会战、滇缅会战等大小会战28次,伤亡人数达60余万,为战争胜利立下了卓越功勋。
这场“战争”是()
A.北伐战争B.抗日战争C.解放战争D.抗美援朝
【答案】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淞沪会战、徐州会战等大会战都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材料反映了四川对抗日战争胜利作出的巨大贡献,B项正确;北伐战争中的著名战役有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等,与题意不符,
排除A项;解放战争发生在抗日战争之后,著名战役有孟良崮战役、三大战役、渡江战役等,抗美援朝发生在建国后,上甘岭战役中牺牲中的黄继光烈士就是四川人,但材料反映的战争是抗日战争,排除CD两项。
故选B项。
4.(2023年广东省深圳市)1937.7-1938.10,我国有108所高校其中有91所被轰炸,教师和学生减员20%,财产损失3360多万元,更有一些损失无法估算。
这说明()
A.晚清教育发展艰难B.北洋政府统治黑暗
C.全民族抗战局面形成D.侵华日军残暴的本质
【答案】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标志着侵华战争的开始,1937.7—1938.10是全国抗战的战略防御阶段,是敌后战场的开辟与扩大阶段,题干描述的无法估算的损失说明了侵华日军残暴的本质,D项正确;题干材料主要强调侵华日军残暴,未涉及教育发展,排除A项;北洋政府统治时期是1912年—1928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全民族抗战局面形成,与题干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
故选D项。
5.(2023年湖南省常德市)1943年11月,日军进攻湘西北重镇,中国军队拼死抵抗,延缓了日军南下的步伐。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
A.衡宝战役B.常德会战C.长沙会战D.湘西会战
【答案】B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43年11月,日军进攻湘西北重镇,中国军队拼死抵抗,延缓了日军南下的步伐,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常德会战,它是中国抗日战争二十四场会战之一,B项正确;衡宝战役发生于1949年8月,长沙会战的时间是1939年9月—1942年1月,湘西会战是1945年,排除ACD三项。
故选B项。
6.(2023年北京市)某校学生考察了以下近代历史遗址,考察的主题为()
海淀区一二九运动纪念地丰台区宛平城和卢沟桥
门头沟区八路军冀热察挺近军司令部旧址顺义区焦庄户地道战遗址
A.局部抗战的开始B.正面战场的抗战
C.北京地区的抗日斗争D.古都北平的和平解放
【答案】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一二·九”运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青年学生抗日爱国运动,它公开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东北的现实和继续吞并华北的野心与阴谋;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
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冀热察挺进军司令部多次打击日军,为巩固平西抗日根据地做出了重要贡献;顺义区焦庄户地道战遗址是敌后民兵抗日的重要证据。
由此可见,考察主题为北京地区的抗日斗争,C项正确;九一八事变标志着局部抗战的开始,排除A项;图3察挺进军司令部、图4顺义区焦庄户地道战属于敌后抗战,排除B项;1949年古都北平的和平解放,排除D项。
故选C项。
7.(2023年湖北省荆州市)1939年1月,陕甘宁边区政府建设厅主持举办第一届农业展览会,对恢复和发展农业有成就的各类生产人员都给予了奖励。
5月,在第一届工业展览会上,表扬和鼓励了工业方面的得力人员。
这些举措的目的是()
A.激励根据地群众的生产积极性B.争取国民党联合抗日
C.粉碎日本迅速灭亡中国的企图D.促进工农业协调发展
【答案】A
【详解】由材料“对恢复和发展农业有成就的各类生产人员都给予了奖励”“表扬和鼓励了工业方面的得力人员”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些举措的目的是激励根据地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为抗战提供物资基础。
1938年,日本改变策略,加紧进攻敌后抗日根据地,抗日根据地经济出现困难,A项正确;1937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经形成,排除B项;武汉会战粉碎日本迅速灭亡中国的企图,排除C项;促进工农业协调发展与题干无关,排除D项。
故选A项。
8.(2023年四川省遂宁市)正确构建思维导图,要求所列要素与史实相符。
下列选项中数字与内容的对应能体现这一要求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