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外伤的CT诊断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积液的性质不同,CT值也不同
• 血性积液,CT值最高,可达50HU左右; • 炎性渗出液,其内因含有一定量的蛋白,CT值可达20HU左右; • 脑脊液,CT值最低,在0-10HU之间。 • 在进行外伤性脑脊液鼻漏CT鉴别诊断时,最好
1. 选择薄层冠状面扫描技术进行测量,能最大程度的避 2. 免由前颅窝底骨质引起的伪影及部分容积效应所造成的伪影。
后而遗漏其他损伤,颅脑损伤多为复合性损 伤。
• 急性硬膜下血肿由于蛛网膜无张力,与硬脑膜 连接薄弱,故与硬膜外血肿比较血肿范围广, 呈新月形。
亚急性硬膜下血肿 以下间接征象有助于识 别: ①脑白质挤压征; ②脑室受压变形; ③中线结构移位; ④脑灰白质结合部与颅 骨内板距离增大。
• 慢性硬膜下血肿:常 为低密度,可为新月 形或梭形。此期血肿 包膜形成,凝血块液 化,蛋白质分解,血 肿内渗透压增高,血 肿外液体渗入,血肿 逐渐膨胀而成梭形。 增强扫描时血肿壁强 化。血肿壁可钙化。 血肿可再次出血而呈 混杂密度。
帽状腱膜下血肿: 头皮下新月密度增 高影,范围大而弥 漫,可跨越骨缝, 可合并有帽状腱膜 下积气。
根据《 人体轻伤鉴定标准( 试行) 》 之规定, 外伤性帽状腱膜下血肿为轻伤。
骨膜下血肿:出血于 骨膜与颅骨外板间, 头皮下紧贴颅外板的 新月形高密度结构, 范围小,不跨越颅缝, 占据1块颅骨。
颅脑外伤的CT诊断
头皮 损伤
颅骨 骨折
浅筋膜血肿
帽状腱膜下 血肿
骨膜下血肿 线形骨折 粉碎性骨折 凹陷性骨折 颅缝分离
脑膜

损伤
损伤
硬膜外血肿 硬膜下血肿
蛛网膜 下腔出血
脑挫裂伤
脑内血肿
弥漫性 脑轴索损伤
头皮损伤
头 皮 解 剖
浅筋膜血肿:局限 性,丘状,应注意 浅筋膜血肿的局部 及其对冲部位可能 伴存的颅骨和脑组 织损伤;
• (外伤性鼻旁窦单纯性骨折法医学损伤程度评定为轻伤,如 果并发脑脊液鼻漏长期不愈则评定为重伤。)
脑膜损伤
硬膜外血肿的特点:
1)出血急,80%以上为急性;2) 血肿较为局限,常不跨越颅缝,但 矢状窦破裂的血肿可跨中线;3) 局部脑组织受压明显,而中线结构 移位相对较轻;4)常有骨折并存; 5)70%以上因颞骨骨折脑膜中动脉 及分支破裂所致;6)血肿源于静 脉破裂时可为急性或慢性;7)慢 性硬膜外血肿壁机化后形成的纤维 组织膜可钙化。
急性硬膜外血肿:位于颅骨内板 下方,呈梭形均匀高密度影,边 缘光滑锐利,范围局限,可见骨 折和硬膜外积气。
慢性硬膜外血肿:密度不均匀, 可为稍高密度、等密度、混杂密 度,血肿内缘包膜可强化。
硬膜下血肿按发病急缓分为:
• 急性(≤3天)
• 亚急性(4天-3周)
• 慢性(≥3周)。
• 急性硬膜下血肿:分为单纯型和复合型。单纯 型脑组织损伤不明显,常为矢状窦旁桥静脉、 皮层静脉或动脉损伤所致,血肿常位于矢状窦 旁区域。复合型多与严重脑挫裂伤并存,脑组 织挫裂引起皮层静脉或动脉断裂,出血破入硬 膜下腔。
颅脑外伤的并发症
3、颈内动脉海 绵窦瘘:多因颅 底损伤且伴颅底 骨折所致。CT增 强扫描显示海绵 窦增宽、眼静脉 和/或其他回流 于海绵窦的静脉 增粗。
颅脑外伤的并发症
4、脑积水:交通性脑积 水可由颅脑外伤后蛛网膜 下腔血凝块阻塞蛛网膜颗 粒绒毛,脑脊液吸收障碍 所引起,也可由蛛网膜粘 连所致。交通性脑积水CT 表现为脑室系统对称性扩 大,脑沟池正常或变浅。 脑室系统的血凝块或粘连 则引起梗阻性脑积水,CT 表现梗阻点以上脑室扩大。
对冲伤
示环
现因
脑池
为颅
挫、
枕骨
裂四
骨骨
伤叠
骨折
预池
折所
后的
导致
的受
致对
重压
额冲
要程
叶性
征度
脑脑
象可
出损
。作
血伤

。,


弥漫性轴索损伤(DAI)
Adams等对 DAI的受伤机制做了详细的阐述: 在 旋转暴力作用下,颅部产生加速或减速运动,颅骨、 脑膜、 脑组织和脑脊液的质量不同,特别是脑灰 质、白质的质量差异,因此其运动速度和惯性力不 同,以致突然的加速或减速运动可使各种组织产生 相对移位,形成一种剪切力,又由于脑组织的易屈 曲性很低,受到剪切力应变作用易发生变形,使神 经轴突断裂和毛细血管撕裂,引起局灶性出血,形 成DAI 。
5、吸收快,2-3天CT即可
阴性,一般为一周左右。
大脑纵裂池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应与大 脑镰及静脉窦充血鉴别,前者多深入 脑沟,边界较模糊。
脑损伤
脑内血肿:常见部位是额叶和颞叶,其原因 可能与受眶顶及骨嵴的钝锉伤有关,常伴发 脑挫裂伤; 大多数患者外伤当时出血较明显,但也有9 %患者血肿形成的较晚,可以迟至受伤后 24~72h发生,预后差; 急性颅脑损伤CT阴性应严密随访一旦临床病 情恶化马上复查CT,以便尽早诊断和发现迟 发性血肿。
受伤侧脑沟消失或明显差异于对侧同时又有 该侧侧脑室的形态改变,多提示受伤侧等密 度硬膜下血肿存在的可能性。
1、蛛网膜下腔出血来 源 :软脑膜和皮层血管 的破裂出血或脑内血肿 的破入。
2、出血来源处往往积血较 多。
3、蛛网膜下腔出血与脑室 系统出血互通。
4、脑室系统出血的凝血块 可导致梗阻性脑积水。
颅脑外伤的后遗症
4、硬膜下水瘤:外伤引 起蛛网膜撕裂,形成活 瓣,使脑脊液进入硬膜 下腔不能回流。也可因 硬膜下血肿液化后遗留。 CT表现为颅骨内板下新 月形水样低密度灶。
颅脑外伤的后遗症
颅脑外伤的影像诊断注意点
1、颅脑外伤首选CT检查,但病情与CT表现不 符时,要行MRI检查;
2、病情有变化时,随时复查CT; 3、多方位、多平面观察,避免发现一处损伤
硬膜外血肿与硬膜下血肿的鉴别
硬膜外血肿
硬膜下血肿
形态 梭形、双凸形,内缘弧度 新月状,内缘弧度与脑
与脑表面弧度相反
表面一致
范围 范围较小,一般不跨越颅 范围大,常跨越颅缝,
缝,占位效应较轻
占位效应明显
合并症 一般不伴脑挫裂伤
一般伴脑挫裂伤
外力 位于同侧 作用点
位于对侧
当一部分血肿的形态不规则,难于明确其硬 膜外或下时,须留意观察有无侧脑室形态位 置的改变、双侧脑沟宽度差别悬殊;如有, 应考虑有混合性血肿的可能性。
小脑幕裂孔 疝:中脑受 压变窄,环 池内可见下 疝的沟回及 海马回。
枕骨大孔疝: 小脑延髓池 均匀缩小, 枕大孔内可 见圆形或扁 长舌状软组 织影。
颅脑外伤的并发症
1、脑梗塞:为颅 脑外伤后一周内 最常见的并发症, CT表现为某血管 分布区边界不清 的低密度灶。
颅脑外伤的并发症
2、感染:常发生于 穿通性或开放性颅 脑外伤者,也可为 术后并发。CT表现 为脑组织低密度灶, 有轻度占位效应。 增强扫描可斑片状 强化,脓肿形成时 呈环形强化,占位 效应更加明显。
颅脑外伤的并发症颅脑外伤的 Nhomakorabea遗症颅脑外伤的后遗症
1、脑软化:常见于 脑内血肿和脑挫裂伤 后,也可见于外伤性 梗塞后。CT表现为低 密度灶,临近脑沟池 增宽增深、脑室扩大。
2、脑萎缩:严重颅 脑外伤后约30%可发 生脑萎缩,可为弥漫 性、单侧性和局限性。
颅脑外伤的后遗症
3、脑穿通畸形 囊肿:由于脑内 血肿和脑挫裂伤 后脑组织软化、 囊变而成。CT表 现为水样低密度 灶,与临近扩大 的脑室相通。
偶尔兼有小点状高密度表现列为单纯性脑挫伤; 2. 出现混杂密度或明显脑出血者列为脑挫裂伤。 3. 同一病人在一个脑叶表现为脑挫伤,另一脑叶可
表现为脑挫裂伤,这与邻近受伤部位及冲击力有 关。一般较明显的皮下血肿或积气常提示邻近骨 折所在。
脑 挫 伤
脑挫裂伤
CT表现为大小不 等的脑水肿低密 度灶,其中散在 斑点状出血灶或 血肿形成,伴有 占位效应。
脑外伤后首次行CT检查,出现:
• 局限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 局限性脑实质密度减低 • 灰白质分界不清 • 局部脑占位效应 • 硬膜下血肿 • 提示此部位可能出现迟发性脑内血肿,应
及时复查CT。
脑挫裂伤
• 脑挫伤包括脑组织水肿、静脉淤血及小灶性出血; 1. 脑裂伤是脑、软脑膜及血管的断裂; 2. 脑挫裂伤两者兼有。 • C T有时难于准确地区分其病理改变。 1. 局限于1~2个脑叶组织散在小点状低密度灶为主,
弥漫性轴索损伤
脑疝
脑疝典型临床表现:“三主征”
头痛:这是颅内压增高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呕吐:当头痛剧烈时,可伴有恶心和呕吐,呕吐呈 喷射性。
视神经乳头水肿:这是颅内压增高的重要客观体 征之一。
大脑镰疝:压力 高的一侧被压至 蝶骨大翼后方, 侧裂池、大脑中 动脉水平段及颞 叶向后移位,侧 脑室前角及体部 超过中线向对侧 移位。
颅骨骨折
颅骨骨折的直接CT征象是骨折线、骨缝分离
• 颅缝双侧相差1mm以上 • 成人颅缝1.5mm以上 • 儿童颅缝2mm以上
3y
55y
凹陷性骨折
颅底骨折的间接CT征象为颅内积气、窦腔积液。
• 额窦和筛窦积液常见于前颅窝骨折, • 蝶窦积液常见于中颅窝骨折, • 乳突气房积液常见于后颅窝骨折, • 窦腔内液气平或充满液体是否外伤引起?要排除炎症。
• CT常表现为弥漫性脑肿胀和 散在小出血灶(<2cm)
• 常位于灰白质交界处、基底 节区、胼胝体和脑干。
• 颅内血肿及水肿,出现占位 征象,成为观察DAI的重要征 象,如脑沟、脑池及脑室的 变窄、消失。
• 80%为非出血性病灶,2O%有 小的中心性出血。仅表现为 弥漫性脑肿胀,CT检查诊断 困难,MRI检查有助于诊断。 预后很差,是颅脑损伤死亡 的重要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