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考试内容:中级财务管理笔记知识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级财务管理笔记汇总
第⼀章总论
知识点⼀、企业财务管理⽬标理论
(⼀)利润化
(⼆)股东财富化
(三)企业价值化
(四)相关者利益化
利润化优点:
优点:(1)剩余产品的多少可⽤利润衡量;
(2)⾃由竞争的资本市场中,资本的使⽤权最终属于获利最多的企业;
(3)只有每个企业都限度地创造利润,整个社会的财富才能实现化
缺点:(1)没有考虑利润实现时间和资⾦时间价值;
(2)没有考虑风险问题;
(3)没有反映创造的利润与投⼊资本之间的关系;
(4)可能会导致企业短期财务决策倾向,影响企业长远发展
股东财富化
优点:(1)考虑了风险因素;
(2)在⼀定程度上可以避免企业短期⾏为;
(3)对上市公司⽽⾔,股东财富化⽬标⽐较容易量化,便于考核和奖惩
缺点:(1)通常只适⽤于上市公司,⾮上市公司难以应⽤;
(2)股价受众多因素影响,股价不能完全准确反映企业财务管理状况
(3)它强调的更多的是股东利益,⽽对其他相关者的利益重视不够
企业价值化
优点:(1)考虑了资⾦的时间价值;
(2)考虑了风险与报酬的关系;
(3)克服了企业在追求利润上的短期⾏为;
(4)⽤价值代替价格,有效的规避了企业的短期⾏为
缺点:(1)企业的价值过于理论化,不易操作;
(2)对于⾮上市公司,企业价值评估受评估标准和评估⽅式的影响,很难做到客观和准确
相关者利益化
优点:(1)有利于企业长期稳定发展;
(2)体现了合作共赢的价值理念,有利于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
(3)相关者利益化本⾝是⼀个多元化、多层次的⽬标体系,较好地兼顾了各利益主体的利益;
(4)体现了前瞻性和现实性的统⼀
缺点:相关利益化是企业财务管理最理想的⽬标,但是由于该⽬标⽆法完成,所以,本教材认为企业价值化是财务管理最理想的⽬标。
【要点3】注意各种⽬标之间的共性和特性
【例题5•多选题】下列各项企业财务管理⽬标中能够同时考虑避免企业追求短期⾏为和考虑了风险因素的财务管理⽬标有()。
A.利润化
B.股东财富化
C.企业价值
D.相关者利益化
【答案】BCD
【解析】利润化⽬标可能导致企业短期财务决策倾向,⽽且没有考虑风险因素,其他三个⽬标都能不同程度的避免企业短期⾏为,并考虑了风险因素。
【要点4】相关者利益化的具体内容
(1)强调风险与报酬的均衡,将风险限制在企业可以承受的范围内。
(2)强调股东的⾸要地位,并强调企业与股东之间的协调关系。
(3)强调对代理⼈即企业经营者的监督和控制,建⽴有效的激励机制以便企业战略⽬标的顺利实施。
(4)关⼼本企业普通职⼯的利益,创造优美和谐的⼯作环境和提供合理恰当的福利待遇,培养职⼯长期努⼒地为企业⼯作。
(5)不断加强与债权⼈的关系,培养可靠的资⾦供应者。
(6)关⼼客户的长期利益,以便保持销售收⼊的长期稳定增长。
(7)加强与供应商的协作,共同⾯对市场竞争,并注重企业形象的宣传,遵守,讲究信誉。
(8)保持与政府部门的良好关系
知识点⼆、利益冲突的协调
(⼀)所有者与经营者利益冲突的协调
1.⽭盾的表现
所有者希望以较⼩的代价(⽀付较少报酬)实现更多的财富
经营者希望在创造财富的同时,能够获取更多的报酬,更多的享受
2.协调⽅式
为了协调这⼀利益冲突,通常可采取以下⽅式解决:
1. 解聘
这是⼀种通过所有者约束经营者的办法。
2. 接收
这是⼀种通过市场约束经营者的办法。
3. 激励
激励就是将经营者的报酬与其绩效直接挂钩,以使经营者⾃觉采取能提⾼所有者财富的措施。
激励通常有两种⽅式:
(1) 股票期权。
它是允许经营者以约定的价格购买⼀定数量的本企业股票,股票的市场价格⾼于约定价格的部分就是经营者所得的报酬。
(2) 绩效股。
它是企业运⽤每股收益、资产收益率等指标来评价经营者绩效,并视其绩效⼤⼩给予经营者数量不等的股票作为报酬。
如果经营者绩效未能达到规定⽬标,经营者将丧失原先持有的部分绩效股。
这种⽅式使经营者不仅为了多得绩效股⽽不断采取措施提⾼经营绩效,⽽且为了使每股市价化,也会采取各种措施使股票市价稳定上升,从⽽增加所有者财富。
但即使由于客观原因股价并未提⾼,经营者也会因为获取绩效股⽽获利
(⼆)所有者与债权⼈的利益冲突的协调
⽭盾的表现:
1.所有者改变举债资⾦的原定⽤途,增⼤偿债的风险,降低了债权⼈的负债价值;
2.举借新债,增⼤偿债的风险,致使原有债权的价值降低。
协调⽅式:
1.限制性借债:在借款合同中加⼊限制条款,如规定借款的⽤途、规定借款的信⽤条件,要求提供借款担保等。
2.收回借款或停⽌借款;当债权⼈发现公司有侵蚀其债权价值的意图时,采取收回债权和不再给予新的借款的措施,从⽽来保护⾃⾝权益。
【例题•多选题】协调所有者与债权⼈之间利益冲突的⽅式包括( )。
A.市场对公司强⾏接收或吞并
B.债权⼈通过合同实施限制性借款
C.债权⼈停⽌借款
D.债权⼈收回借款
【答案】BCD
【解析】为协调所有者与债权⼈之间利益冲突,通常采⽤的⽅式是:限制性借债;收回借款或停⽌借款。
选项A是协调所有者与经营者利益冲突的⽅法。
知识点三、财务管理环节
环节内容⽅法计划与预算财务预测定性预测和定量预测财务计划平衡法、因素法、⽐例法和定额法等
财务预算固定预算与弹性预算、增量预算与零基预算、定期预算与滚动预算等决策与控制财务决策经验判断法和定量分析法财务控制前馈控制、过程控制、反馈控制分析与考核财务分析⽐较分析、⽐率分析、综合分析等
财务考核绝对指标考核、相对指标考核、完成百分⽐考核、多种财务指标综合考核
【提⽰】
(1)财务预测可以测算各项⽣产经营⽅案的经济效益,为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2)财务预算是财务战略的具体化,是财务计划的分解和落实;
(3)财务决策是财务管理的核⼼,决策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兴衰成败;
(4)财务考核与奖惩紧密联系,是贯彻责任制原则的要求,也是构建激励与约束机制的关键环节。
【提⽰】财务决策是财务管理的核⼼⼯作环节
知识点四、财务管理体制
⼀、企业财务管理体制的含义
企业财务管理体制是明确企业财务层级财务权限、责任和利益的制度,其核⼼问题是如何配置财务管理权限,企业财务管理体制决定着企业财务管理的运⾏机制和实施模式。
【提⽰】核⼼问题是如何配置财务管理权限。
⼀)企业财务管理体制的⼀般模式
模式含义特点集权型主要管理权限集中于企业总部,各所属单位执⾏企业总部的指令【优点】
1.可充分展⽰其⼀体化管理的优势,使决策的统⼀化、制度化得到有⼒的保障
2.有利于在整个企业内部优化资源配置,有利于实⾏内部调拨价格;有利于内部采取避税措施及防范汇率风险等
【缺点】
1.会使各所属单位缺乏主动性、积极性,丧失活⼒
2.因为决策程序相对复杂⽽失去适应市场的弹性,丧失市场机会分权型企业内部的管理权限分散于各所属单位,各所属单位在⼈、财、物、供、产、销等⽅⾯有决定权【优点】
1.有利于各所属单位针对本单位存在的问题及时作出有效决策,因地制宜地搞好各项业务
2.有利于分散经营风险,促使所属单位管理⼈员和财务⼈员的成长
【缺点】
各所属单位⼤都从本位利益出发安排财务活动,缺乏全局观念和整体意识,从⽽可能导致资⾦管理分散、资⾦成本增⼤、费⽤失控、利润分配⽆序集权与分权相结合型以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标为核⼼,将企业内重⼤决策权集中于企业总部,⽽赋予各所属单位⽇常业务⾃主经营权 1.在制度上,企业内应制定统⼀的内部管理制度,明确财务权限及收益分配⽅法,各所属单位应遵照执⾏,并根据⾃⾝的特点加以补充
2.在管理上,利⽤企业的各项优势,对部分权限集中管理
3.在经营上,充分调动各所属单位的⽣产经营积极性
三、集权与分权的选择
企业的财务特征决定了分权的必然性,⽽企业的规模效益、风险防范⼜要求集权。
考虑的因素选择
企业与各所属单位之间的业务关系的具体特征:
各所属单位之间的业务联系越密切,就越有必要采⽤相对集中的财务管理体制。
【提⽰】实施纵向⼀体化战略的企业,宜采⽤相对集中的财务管理体制。
企业与各所属单位之间的资本关系的具体特征:
只有当企业掌握了各所属单位⼀定⽐例有表决权的股份(如50%以上)之后,各所属单位的财务决策才有可能相对“集中”于企业总部。
【提⽰】掌握各所属单位⼀定⽐例有表决权的股份,是实⾏集权的基本条件。
集中与分散的“成本”和“利益”差异:
集中的“成本”:主要是各所属单位积极性的损失和财务决策效率的下降;
分散的“成本”:主要是可能发⽣的各所属单位财务决策⽬标及财务⾏为与企业整体财务⽬标的背离以及财务资源利⽤效率的下降。
集中的“利益”:主要是容易使企业财务⽬标协调和提⾼财务资源的利⽤效率;
分散的“利益”:主要是提⾼财务决策效率和调动各所属单位的积极性。
环境、规模和管理者的管理⽔平:
较⾼的管理⽔平,有助于企业更多地集中财权。
否则,财权过于集中只会导致决策效率的低下。
四、企业财务管理体制的设计原则
(⼀)与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相适应的原则
(⼆)明确企业对各所属单位管理中的决策权、执⾏权与监督权三者分⽴原则
(三)明确财务管理的综合管理和分层管理思想的原则
(四)与企业组织体制相对应的原则
五、集权与分权相结合型财务管理体制的⼀般内容
核⼼内容企业总部应做到制度统⼀,资⾦集中,信息集成和⼈员委派。
具体内容集权:
(1)集中制度制定权;
(2)集中筹资、融资权;
(3)集中投资权;
(4)集中⽤资、担保权;
(5)集中固定资产购置权;
(6)集中财务机构设置权;
(7)集中收益分配权。
分权:
(1)分散经营⾃主权;
(2)分散⼈员管理权;
(3)分散业务定价权;
(4)分散费⽤开⽀审批权。
第四节财务管理环境
【本节考点】
技术环境、经济环境、⾦融环境、法律环境
⼀、技术环境
财务管理的技术环境,是指财务管理得以实现的技术⼿段和技术条件,它决定着财务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经济环境
在影响财务管理的各种外部环境中,经济环境是最为重要的。
1.内容
经济环境内容⼗分⼴泛,包括经济体制、经济周期、经济发展⽔平、宏观经济政策及社会通货膨胀⽔平等。
【例题16•多选题】在下列各项中,属于财务管理经济环境构成要素的有()。
A.经济周期
B.通货膨胀⽔平
C.宏观经济政策
D.公司治理结构
【答案】ABC
【解析】经济环境属于在影响财务管理的各种外部环境中的重要环境。
公司治理结构属于公司内部环境。
2.注意不同经济周期下的财务管理策略
复 苏繁 荣衰 退萧 条
设备投资增加⼚房设备
实⾏长期租赁扩充⼚房设备停⽌扩张
出售多余设备建⽴投资标准
放弃次要利益
存货储备建⽴存货继续建⽴存货削减存货
停⽌长期采购削减存货
⼈⼒资源增加劳动⼒增加劳动⼒停⽌扩招雇员裁减雇员
产品策略开发新产品提⾼产品价格
开展营销规划停产不利产品保持市场份额
压缩管理费⽤
3.注意通货膨胀对财务管理的影响及企业应对措施
(1)通货膨胀对企业财务活动的影响
①引起资⾦占⽤的⼤量增加,从⽽增加企业的资⾦需求。
②引起企业利润虚增,造成企业资⾦由于利润分配⽽流失。
③引起利润上升,加⼤企业的权益资⾦成本。
④引起有价证券价格下降,增加企业的筹资难度。
⑤引起资⾦供应紧张,增加企业的筹资难度。
(2)应对措施
所处阶段措施
通货膨胀初期①进⾏投资可以避免货币贬值风险,实现资本保值;
②签订长期购货合同,以减少物价上涨造成的损失;
③取得长期负债,保持资本成本稳定。
通货膨胀持续期①采⽤⽐较严格的信⽤条件,减少企业债权;
②调整财务政策,防⽌和减少企业资本流失等等。
四、法律环境
法律环境对企业的影响是多⽅⾯的,影响范围包括企业组织形式、公司治理结构、投融资活动、⽇常经营、收益分配等。
第⼆章预算管理
概念:预算是企业在预测、决策的基础上,以数量和⾦额的形式反映的企业未来⼀定时期内经营、投资、财务等活动的具体计划,是为实现企业⽬标⽽对各种资源和企业活动的详细安排。
⼀、预算特征:
预算最主要的特征是数量化和可执⾏性,包括:
1. 预算必须与企业的战略或⽬标保持⼀致
2. 预算是⼀种可以据以执⾏和控制经济活动的最为具体的计划,是对⽬标的具体化,是将企业活动导向预定⽬标的有⼒⼯具。
⼆预算的作⽤
1. 通过引导和控制经济活动,使企业经营达到预期⽬标
2. 可以作为各⽬标业绩考核的标准
3. 可以实现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
三、预算的体系:
1.分预算:
①业务预算:销售预算;⽣产预算;材料采购预算
②专门决策预算:⼀般不纳⼊业务预算,但应计⼊与此有关的现⾦预算和预计资产负债表
3. 总预算即财务预算:
①现⾦预算
②预计财务报表:预计利润表;预计资产负债表
四、预算⼯作组织:
包括决策层、管理层、执⾏层和考核层
1. 董事会或类似机构对企业预算管理⼯作负总责=决策层
2. 董事会或经理办公会:对企业预算管理负总责。
根据情况设⽴预算委员会或指定财务管理部门负责预算管理事宜,并对企业法定代表⼈负责。
(决策层)
3. 预算管理委会或财务管理部门:拟订预算的⽬标、政策,制定预算管理的具体措施和办法,审议、平衡预算⽅案,组织下达预算,协调解决预算编制和执⾏中的问题,组织审计、考核预算的执⾏情况,督促企业完成预算⽬标。
主要拟定预算的⽬标、政策、制定预算管理的具体措施和办法(管理层)
4.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具体负责本部门业务涉及的预算编制、执⾏、分析等⼯作,并配合预算委员会或财务管理部门做好企业总预算的综合平衡、协调、分析、控制与考核等⼯作。
其主要负责⼈参与企业预算委员会的⼯作,并对本部门预算执⾏结果承担责任。
(执⾏层)
5. 企业所属基层单位是企业预算的基本单位,负责本单位现⾦流量、经营成果和各项成本费⽤预算的编制、控制、分析⼯作,接受企业的检查、考核。
其主要负责⼈对本单位财务预算的执⾏结果承担责任。
(执⾏层)
6. 企业管理部门或财务部门:具体负责企业预算的跟踪管理,监督预算的执⾏情况,分析预算与实际执⾏的差异及原因,提出改进管理的意见与建议。
(考核层)
五、预算的编制程序:上下结合、分级编制、逐级汇总
⼆、预算编制程序
企业编制预算,⼀般应按照“上下结合、分级编制、逐级汇总”的程序进⾏。
1.下达⽬标:
由董事会、经理办公会或类似机构:(1)企业发展战略和预算期经济形势的初步预测,在决策的基础上,提出下⼀年度企业预算⽬标。
预算委员会或财务管理部门:(2)将预算⽬标下达各预算执⾏单位。
2.编制上报:预算执⾏单位(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企业所属基层单位)
(3)提出详细的本单位预算⽅案,上报财务管理部门。
3.审查平衡:
财务管理部门:(4)审查、汇总各单位预算⽅案,提出综合平衡的建议。
预算委员会:(5)充分协调“审查平衡”,并反馈给有关预算执⾏单位予以修正。
4.审议批准
财务管理部门:(6)在预算执⾏单位修正调整的基础上,编制出企业预算⽅案,报财务预算委员会讨论。
预算委员会:(7)责成有关预算执⾏单位进⼀步修订、调整不合理之处。
财务管理部门:(8)企业财务管理部门正式编制企业年度预算草案。
董事会或经理办公会:(9)审议批准年度预算。
5.下达执⾏:
财务管理部门:(10)将审议批准的年度总预算,⼀般在次年3⽉底以前,分解成⼀系列的指标体系。
预算委员会:(11)逐级下达各预算执⾏单位执⾏。
六、预算编制⽅法:
1.固定预算与弹性预算(与业务量有关)
①固定预算:也叫静态预算,根据正常的可实现的某⼀业务量为惟⼀基础,缺点是过于呆板,可⽐性差
③弹性预算:能够适应多种业务量⽔平,是在成本习性分类的基础上。
分为
公式法:优点:可⽐性适应性强;缺点:成本分解⿇烦
列表法:优点:直接简便缺点:⼯作量⼤弹性不⾜
2.增量预算与零基预算(与成本费⽤有关)
①在基期成本费⽤⽔平基础上,缺点:导致⽆效开⽀⽆法控制,不必要开⽀合理化。
②零基预算:以零为出发点。
优点:不受现有费⽤项⽬的控制;不受现⾏预算约束;调动节约费⽤积极性。
3.定期预算与滚动预算(与预算期间有关)
①定期预算:以不变的会计期间作为预算期。
优点:与会计期间相适应,便于实际数与预算期相对⽐。
缺点:缺乏长期打算,导致短期⾏为
②滚动预算:逐期向后滚动,预算期与会计期间脱离,可以保持预算的连续性和完整性,也叫连续预算或永续预算。
七、预算编制中的年度预算⽬标要解决两个问题:
①建⽴预算⽬标的指标体系:包括盈利指标、规模增长指标、投资与研发指标、风险控制(资本结构)指标、融资安排。
核⼼指标是预计⽬标利润
②测算并确定预算⽬标的各指标值
⼋、⽬标利润的核算⽅法:
①量本利分析法:⽬标利润=预计产品产销数量*(单位售价-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费⽤
②⽐例测算法:销售收⼊利润率法、成本利润率法、投资资本回报率法、利润增长百分⽐法
③上加法:倒算法
九、上加法的应⽤举例:
例:某企业盈余分积⾦的提取⽐率是净利润的10%,预算年度计划以股本的15%向投资者分配利润,并新增未分配利润300万元,企业股本10000万元,所得税税率25%,则应该完成的⽬标利润是
:
解:设净利润是X
X-10000*15%-X*10%=300
解得:X=2000
⽬标利润=2000/(1-25%)=2666.67万元
⼗、主要预算的编制:通过⽬标利润预算确定利润⽬标后,以此为基础编制全⾯预算
销售预算(以此为起点)→⽣产预算(预计⽣产量=预计销售量+预计期末结存量,是以数量形式反映的⽣产量,不涉及现⾦)→材料采购预算→直接⼈⼯预算→制造费⽤预算(按
成本习性划分为固定费⽤和变动费⽤)→单位⽣产成本预算(单位产品直接材料成本+单位产品直接⼈⼯成本+单位产品制造费⽤)→销售与管理费⽤预算(也需划分固定费⽤变动费⽤)→
专门决策预算(除个别项⽬外,⼀般不纳⼊⽇常业务预算,但应计⼊现⾦收⽀预算和预计资产负债表)→现⾦预算[(现⾦收⼊-现⾦⽀出=现⾦余缺)即:期初现⾦余额+经营现⾦收⼊减经
营现⾦⽀出减资本性现⾦⽀出=现⾦余缺+短期借款-⽀付利息=期末现⾦余额] →预计利润表(编制依据是各业务预算、专门决策预算和现⾦预算)→预计资产负债表(以计划开始⽇的资产
负债表为基础,然后根据计划期间的各项预算资料调整。
预算执⾏:企业预算⼀经批复下达,各预算执⾏单位就必须认真组织实施,将预算指标层层分解,从横向到纵向落实到内部各部门、各单位、各环节和各岗位,形成全⽅位的预算执⾏责任体系。
⼗⼀、预算的调整:
企业正式下达执⾏的财务预算,⼀般不予调整,预算执⾏单位在执⾏中由于市场环境、经营条件、政策法规等进⾏重⼤变化,
导致重⼤偏差,可以调整预算。
调整遵循的要求:1.预算调整事项不能偏离企业发展战略
2.预算调整⽅案应当在经济上实现化
3.预算调整重点应当放在预算执⾏中出现的重要的、⾮正常的,不符合常规的关健性差异⽅⾯。
预算的分析和考核:企业应当建⽴预算分析制度,由预算委员会定期召开财务预算执⾏分析会议,全⾯掌握预算的执⾏情况,研究、落实解决预算执⾏中存在问题的政策措施,纠正预算的执⾏偏差。
第三章筹资管理
第⼀节筹资管理概述
【本节主要考点】
【考点1】筹资的分类
【考点2】筹资管理的原则
【考点3】企业资本⾦制度
⼀、筹资的分类
企业筹资是指企业为了满⾜其经营活动、投资活动、资本结构调整等需要,运⽤⼀定的筹资⽅式,筹措和获取所需资⾦的⼀种⾏为。
分类标志类型举例
1.按企业所取得资⾦的权益特性不同:
股权筹资:包括吸收直接投资、发⾏股票、利⽤留存收益
债务筹资:包括发⾏债券、借款、融资租赁、赊购商品或服务等⽅式取得的资⾦(商业信⽤)
衍⽣⼯具筹资:包括可转换债券、认股权证
2.按是否以⾦融机构为媒介
直接筹资包括发⾏股票、发⾏债券、吸收直接投资
间接筹资包括银⾏借款、融资租赁等
3.按资⾦的来源范围不同
内部筹资包括利⽤留存收益
外部筹资包括吸收直接投资、发⾏股票、发⾏债券、向银⾏借款、融资租赁、利⽤商业信⽤
4.按所筹集资⾦的使⽤期限不同
长期筹资包括吸收直接投资、发⾏股票、发⾏债券、取得长期借款、融资租赁
短期筹资包括商业信⽤、短期借款、保理业务
⼆、筹资管理的原则:
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合法筹措资⾦。
合法性原则
分析⽣产经营情况,正确预测资⾦需要量。
规模适当性原则
合理安排筹资时间,适时取得资⾦。
及时性原则
了解各种筹资渠道,选择资⾦来源。
来源经济性原则
研究各种筹资⽅式,优化资本结构。
结构合理性原则
三、企业资本⾦制度(2010年教材新增)
(⼀)资本⾦的本质特征
资本⾦:是指企业在⼯商⾏政管理部门登记的注册资⾦,是投资者⽤以进⾏企业⽣产经营、承担民事责任⽽投⼊的资⾦。
⼆)资本⾦的筹集
1.资本⾦的出资⽅式
投资者可以采取货币资产和⾮货币资产两种形式出资。
【提⽰】全体投资者的货币出资⾦额不得低于公司注册资本的30%。
(三)资本⾦的管理原则
企业资本⾦的管理,应当遵循资本保全这⼀基本原则。
具体包括资本确定原则、资本充实原则以及资本维持原则。
资本确定原则:指企业成⽴时资本⾦数额的确定。
企业设⽴时,必须明确企业的资本总额以及各投资者认缴的数额。
资本充实原则:指资本⾦的筹集应当及时、⾜额。
企业筹集资本⾦的数额、⽅式、期限均要在投资合同或协议中约定,并在企业章程中加以规定,以确保企业能够及时、⾜额筹得资本⾦。
资本维持原则:指企业在持续经营期间有义务保持资本⾦的完整性。
企业除由股东⼤会或投资者会议做出增减资本决议并按法定程序办理者外,不得任意增减资本总额。
【提⽰】在下列四种情况下,股份公司可以回购本公司股份:①减少注册资本;②与持有本公司股份的其他公司合并;③将股份奖励给本公司职⼯;④股东因对股东⼤会做出的公司合并、分⽴决议持有异议⽽要求公司收购其股份。
第⼆节股权筹资
⼀、吸收直接投资
吸收直接投资的基本情况吸收直接投资是指企业按照“共同投资、共同经营、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的原则,直接吸收国家、法⼈、个⼈和外商投⼊资⾦的⼀种筹资⽅式。
吸收直接投资是⾮股份制企业筹集权益资本的基本⽅式。
吸收直接投资实际出资额,注册资本部分形成实收资本;超过注册资本部分属于资本溢价,形成资本公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