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写作之真实与虚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作品写作之真实与虚构
作者:陈清朗
来源:《作文周刊·高二读写版》2022年第48期
话题讨论
陈老师:文学所反映的生活都来自于现实生活,但是文学不是现实生活的照搬,而是对现实生活进行艺术的概括和再创造,是化分散为集中,化平淡为激烈,从而使文学形象、文学画面比现实生活更典型,更集中,更感人,更具有普遍性和时代精神,这就是文学作品的虚构性。

我们写作想要塑造的典型的人或事,虽然我们自己的生活中“不一定有”,但其他人的生活中却“可能有”,我们可以拿来为自己塑造人物、表达观点服务。

这样就解决了文学的真实与虚构的关系。

张洋:虚构技巧运用娴熟与否有时直接关系到文章主旨的揭示。

比如小说《哦,香雪》一文,借台儿沟这一站,写出了改革开放之初火车的开通给偏远山村带来的新变化。

其中的人物形象虽是虚构,但描写很到位。

文中语言、心理等细节描写非常符合香雪的身份和见识。

赵明慧:《祝福》中的虚构手法运用得也很巧妙。

作者以“我”的所见所闻所感来构思全文,以第一人称叙事,增添了小说的真实性。

作文欣赏
他与卖早餐的老奶奶
◎李薇
“你父母养育了你十几年,辛辛苦苦送你来读书,而你呢?你却……”
他垂着头,任凭班主任的话语从耳边拂过,心里想着今天一定要再去无尽之城好好打一场游戏。

这就是他高二生活的现状:白天上课睡觉,晚上熬夜打游戏,整天浑浑噩噩的。

那天上课他又睡着了,老师烦躁地敲了敲他的头。

他睡眼蒙眬中对上老师的目光,再看看身旁同情的、嘲笑的、漠不关心的同学的脸。

家长照例被请到老师办公室。

他早已做好了回家被大骂的准备,但他的父母只是断了家里的网和他的零花钱,只留给他早餐的钱。

游戏不能不升级,又没有多余的钱,怎么办呢?他看着手里可怜的三元钱……
小区门口有一个卖早餐的小摊,他每天都去那里吃早饭,摊主是一个逢人就笑的老奶奶。

好几年了,面对他雷打不动的黑脸,老奶奶总是露出慈祥的笑。

老奶奶这天依旧笑眯眯地将早
饭递给他,他快速向铁盒里投了一元钱,含糊地说了声“谢谢”,然后慌忙离开。

那份热乎乎的早餐应该是三元,他只投了一元……
有了第一次,第二次就有些习惯了。

奇怪的是,那种让他极其难受的负罪感在他踏进网吧的一瞬间,消失无踪,被随之而来的疯狂代替。

更奇怪的是,自从那次以后,虽然他变得更消沉了,但是老师、家长反而没有先前那么频繁地给他做思想工作。

渐渐的,很少有人找他一起去网吧,他也无所谓,自己一个人照样会去,走进厚厚的帘子后,沉浸在游戲中。

有一天,他终于闯过了无尽之城,打败了那个最高的对手,他高兴得想要振臂欢呼,却在抬头的一瞬间,将欢呼声卡在喉咙里。

他发现周围的人都戴着耳麦,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没有人有时间分享他的喜悦。

他呆了三四秒,好像两年来所有的孤独在那一刹那全部向他涌来。

他拖着疲倦的身体回到家,父母在厨房准备晚饭,昏黄的灯光给人一种不真实感。

那天早上在摊点吃早饭,他觉得老奶奶的话格外多:“奶奶要回老家了。

早饭一定要吃啊,吃得好才能好好上课。

读书好啊,读好书将来有出息,一定要好好读书!”他把三元钱都投了进去,听到三声清脆的声响,埋在内心深处的罪恶感又一次浮了上来,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第二天,他早早爬起来,走到小区门口的早餐摊位,老奶奶已经不在那里了。

他蹲着那儿就哭,没错他哭了……
31天,62元,他整整少给了老奶奶62元。

他是一个小偷,偷了一次又一次,老奶奶为什么不好好数一数,为什么那么相信他。

他想起了老奶奶那句“读书好啊,读书将来有出息啊,一定要好好读书!”再想想最近老师和父母失望的目光,这样的目光刺得他眼睛生疼。

原来他是这么的害怕,怕他们真的就此放弃他。

此时突然有个声音对他说:没关系,你还有时间,一切还来得及。

老奶奶已离开这座城市,他没有机会当面向她认错,只能在内心说声“对不起”,也想谢谢老奶奶,是您让我不再迷茫,不再浮躁。

我将用努力奋斗给父母和老奶奶一个交代。

【安徽滁州中学高二(7)班,指导老师:程义梅】
亮点赏析
王增珍:读完这篇作文,感觉生活环境很真实,仿佛就是我们自己家小区门口卖早点的小摊,很有代入感。

课堂上、网吧里……这些场景的描写也很真实,写出了一名“学困生”真实的生活状态。

徐浩东:人物形象塑造得很成功。

运用语言和心理描写,塑造了不同的人物形象,慈爱的老奶奶,失望的父母,对学习失去信心的“他”。

这篇作文的心理描写很真实。

作者真实地再现了“他”的焦虑、后悔、反省……内心的复杂真实地展现了出来。

郑可馨:此文的人称转换得很巧妙。

小说以老师的训斥开头,运用了第二人称“你”,将老师的失望真实地展现了出来。

中间全部运用第三人称“他”。

他是泛指,他是一类人,一类对学习失去信心,但又心存悔意的人,这类人就是你我,就生活在我们身边。

结尾一段又转换为“我”,让人思考,这可能是作者的亲身经历。

人称的变化不仅体现了作者的匠心独运,也能让读者能够立体真实地深入文本。

方法梳理
陈老师:这篇作文之所以能给人真实的感觉,是因为作者进行了艺术的加工,就是进行了虚构。

要想达到艺术的真实,需要掌握一些虚构的技巧。

陈志鹏:可以用移花接木法。

即经过改造、拼接、更换,将几个人的特点融在一个人身上,或将几件事的情节剪辑组合为一件事,或将发生在不同时段、性质相同甚至相反的事剪辑到一个相对集中的时间内,这对叙述事件、表现人物性格、突出中心主题是有帮助的。

《他与卖早餐的老奶奶》一文的故事很有可能是将不同时段、不同事件、不同特征的人物融为一体,写出了老奶奶的善意与关爱,主人公“他”最终的醒悟与成长。

同样,鲁迅的《祝福》中,作者将中国封建社会底层妇女所遭遇的政权、夫权、族权、神权的压迫都集中体现在祥林嫂这样一个人物身上,抨击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移花接木法能让作文中的人物变得血肉丰满、栩栩如生。

康佳宇:可以用添枝加叶法。

即对生活中不完整的或过于简单的事例,进行必要的补充,使不完整的内容变得完整,使不具体的事例变得具体,使不丰满的人物形象血肉丰满。

《他与卖早餐的老奶奶》中,作者详细铺陈主人公的心路历程,人物形象逐渐鲜明。

再如《百合花》中,作者增添了一系列的动作、肖像、对话、环境等描写,洋洋洒洒,细致入微,使得故事情节吸引人,人物跃然纸上。

运用添枝加叶法,可以使作文内容丰富饱满。

夏悦:可以用联想创造法。

即对事件加以联想和作者的匠心独运,很有可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比如《他与卖早餐的老奶奶》一文,作者对人物的心理进行联想并进行细致的描写。

再如莫言的《生死疲劳》就是通过联想,创造出了西门闹这个被冤杀的地主形象,讲述他经历了六道轮回,变成驴、牛、猪、狗、猴和一个带着先天性不可治愈疾病的大头婴儿的故事。

他滔滔不绝地讲述着身为牲畜时的种种奇特感受,以及地主西门闹一家和农民蓝解放一家半个多世纪的生死悲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