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15第十五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基本经济制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五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基本经济制度
正确地认识国情,客观地判断社会主义发展所处的阶段,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出发点和制定正确路线与方针政策的基础。

我国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内社会主义处于什么阶段,这一阶段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具有什么样的规定性,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是什么,这些都是本章所要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规定性及其主要矛盾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规定性及其依据
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规定性
(1)从社会性质来说,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这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

(2)从发育程度和发展水平来看,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完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还存在诸多不相适应的部分,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不发达阶段。

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客观的依据
(1)是由我国生产力发展状况所决定的
(2)是由我国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性质决定的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科学论断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指导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所决定,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贯穿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2.矛盾的主要方面
矛盾的主要方面是落后的社会生产。

所谓落后的社会生产,一是特指我国社会生产力还不很发达,还没有实现现代化,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还没有充分建立起来,人民还没有完全摆脱贫穷的状况;二是相对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发展状况而言,我国的生产力水平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把经济建设作为全党全国工作的中心。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
由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所决定,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1.发展生产力的原因
(1)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不断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最终实现共产主义制度。

(2)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

(3)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4)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维护国家主权和独立。

2.发展生产力的方式
(1)加快生产力发展,必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要加快生产力发展,必须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

(3)改革开放是发展生产力、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强大动力,要加快生产力发展,必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第二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和依据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
经过反复的探索,我国确认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2.依据
(1)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2)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与这种状况相适应,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3)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已是我国现实经济中客观存在的事实。

二、公有制经济的本质、实现形式及主体地位
1.公有制经济的本质
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指生产资料归社会主义国家的全体或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和支配的一种新型的所有制。

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本质是由劳动者在全社会或社会的部分范围内运用生产资料进行生产,并凭借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获得经济利益。

2.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
社会主义公有制有多种实现形式,不仅包括全民所有制经济和集体所有制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经济成分和集体经济成分。

改革开放以来,出现了一些新的公有制形式。

(1)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
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是生产资料归社会全体劳动人民共同占有的一种公有制形式。

(2)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
其与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的区别表现在:与属于全民所有制的生产资料为全社会劳动者所占有相比,属于集体所有制的生产资料只为集体范围内劳动者所共有;在一个集体经济内部,人们在生产资料占有关系上是平等的,但在不同的集体单位之间则是不平等的;每一个集体经济单位作为生产资料的所有者,具有独立的经济利益,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

不同集体单位耗费等量劳动,却获得不同数量和质量的产品,即表现为劳动收入和报酬上的差别。

(3)股份制
股份制不是只有在资本主义条件下才可以实行的反映私有制关系的企业组织形式。

三、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个体经济
个体经济是指劳动者个人占有生产资料并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和支配劳动产品的一种经济形式。

2.私营经济
私营经济是指企业资产属于私人所有,存在着雇佣关系的经济成分。

3.外资经济
外资经济是指在我国开办的中外合资、合作经营所形成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和外商独资的企业,简称“三资企业”。

第三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一、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1.按劳分配
(1)按劳分配的基本要求
①有劳动能力的社会成员,都必须参加社会劳动,在全社会范围内,社会在对社会总产品做了各项必要的扣除之后,以劳动者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唯一的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实行按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和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

②按劳分配所依据的劳动排除任何客观因素如土地、机器等生产资料的影响,只包括劳动者自身脑力与体力的支出。

③作为分配尺度的劳动,不是劳动者实际支出的个别劳动,而是劳动者在平均熟练程度和平均劳动强度下生产单位使用价值所耗费的社会平均劳动。

(2)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
①在全社会范围内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
②经济社会条件要能够保证劳动者各尽所能
③商品经济已经消亡
④社会可以统一对社会总产品做各项扣除
(3)按劳分配的意义
①能够把每个劳动者的劳动和报酬直接联系起来,从而使每个劳动者从物质利益上关心自己的劳动成果,这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②实现了劳动平等和报酬平等,有利于实现社会分配的公平与公正,从而可以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

2.按生产要素分配
(1)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基本要求
按照投入的生产要素的多少而分配社会财富。

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1.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必须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归根到底是由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决定的。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公平与效率
1.效率
效率是指资源最合理的配置,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

效率表现在三方面:生产之前要素的配置、生产之中要素的使用以及生产之后要素报酬的分配及由此决定的消费。

个人收入分配中的效率,是指通过个人收入分配关系的处理,一方面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以提高劳动效率,另一方面调动各种生产要素所有者的积极性,以增加各种生产要素的投入并提高生产要素的配置和使用效率。

2.公平
社会主义社会的公平观:
(1)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要实现全体成员的共同富裕,在共同富裕的基础上和过程中实现公平。

(2)按劳分配和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是社会成员的一种平等权利。

(3)社会主义承认平等权利基础上的收入差别,既反对平均主义,又反对收入差距过大,避免社会财富过分集中到少数人手里,出现两极分化。

(4)社会主义的公平观还表现在它强调机会均等。

这包括社会为每个成员都提供同等的可获得的机会、可参与的程度、可进入的领域。

3.个人收入分配中公平与效率既矛盾又统一的关系
(1)矛盾表现在:要保证最大限度的公平,有可能对效率的最大提高造成影响;要保证效率的最大发挥则又可能会影响公平的实现。

(2)统一表现为:公平能促进效率,效率又能保证公平,二者相互促进。

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收入差距及其调节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要素禀赋、个人能力的差异和体制转型等原因,收入差距是客观存在的。

1.合理、合法又适度的收入差距
指在法律允许社会又能够承受的范围内,按照投入生产要素的多少及其作用大小而分配社会财富,使各种生产要素的报酬与各自在社会财富的创造中所发挥的作用相对应而形成的收入差距。

2.合理、不合法、不适度的收入差距
一种是平均主义,另一种是收入差距过大
3.调节收入差距的主要措施
(1)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妥善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2)要健全市场分配机制,发挥市场机制对分配的基础性调节作用。

(3)加强政府调控,特别要发挥税收政策对分配的调节作用,实施必要的福利政策。

(4)制定并实施科学的价格政策。

(5)加强法制建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