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_鲁教版初三第二单元自然界中的水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然水的人工净化》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自然界中的水》学情分析

一、学情分析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作为农村的学生近几年对水资源的匮乏也有了深刻的认识:1、生活用水严重污染、匮乏。导致很多家庭舍弃自来水而开始打深井。2、果树等农作物需要买水来灌溉。大家已经有意识的节约用水。本课涉及水资源的分布和天然水的人工净化以及自来水厂的流程等知识。通过活动让学生知道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很少,知道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节水意识,增进学生对家乡的了解。黄金有价水无价。大部分学生能认识到为了我们自身的健康,为了子孙后代的幸福安宁,为了人类今后的生存和发展,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节约用水。

二、学法导航

为了顺利让学生达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依据学生的学情和教学内容,我主要采取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式,努力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主要采取以下方法突破难点,理解、掌握重点知识。

1.运用观察、比较对比等科学方法,掌握本节课的基本内容。

2.借助与人类生命活动密切相关的天然水为学习载体,掌握本节课的核心内容。

3.采取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探究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的思维,实现突破难点,掌握重要的知识和科学的思维方法,形成化学观念,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利用实验探究掌握过滤的一般操作,锻炼学生动手能力。

5. 在探究分离混合物的方法时,采取“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学习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感恩自然,保护自然,节约用水的环保意识。

《自然界中的水》效果分析

一、基础知识方面: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混合物分离提纯方法----沉降、过滤、吸附、和蒸馏等,形成分离混合物的一般思路。

2、学生能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

3、知道硬水和软水的区别。

二、能力方面:

1、学会分离液体中的固体杂质的方法——过滤法,锻炼动手能力。

2、通过对天然水成分的分析和净化水的实验探究,掌握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直到软水和硬水的区别,体会分类思想。

三、情感方面:

通过水资源的分布以及天然水的净化步骤的学习,培养学生节水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初步形成化学的社会观和价值观。

四、练习题:

1、选择题: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正确率为100%,同学们掌握的不错。

2、填空题:考察学生对混合物分离方法的运用情况和过滤操作中应该注意的问题。78%的学生能够正确填写,剩余同学记忆不够准确。

3、实践操作:学生自制的过滤器五花八门,出现较多的问题是大石子、小石子、棉花的顺序不正确,课堂上加以纠正。

《自然界中的水》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探秘水世界”,以学生熟知的物质水入手认识水的三态变化只是水分子的运动速度和间隔发生变化,分子本身没有变化。从而引出所有物质分子的共同特点。帮助学生建立微观想象。宏观方面介绍了水资源的保护和水的净化,逐步培养学生保护水资源和节水的意识,同时通过水的净化等实验体验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认识硬水和软水。然后再通过“水分子的变化”从微观、宏观两个方面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物质的变化和分类,理解化学变化的微观本质,培养学生对自然、社会的责任感和正确的价值观。

《自然界中的水》评测练习

一、选择题

1.城市自来水的净化过程可表示为取水→沉降→过滤→吸附→消毒→配水。下列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取水

B.过滤

C.吸附

D.消毒

2.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空气

B.矿泉水

C.蔗糖水

D.蒸馏水

3.在过滤操作中,不必使用的仪器是()

A.漏斗

B.烧杯

C.量筒

D.玻璃棒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含有钙、镁化合物的水是硬水

B.软水中一定不含有钙镁化合物

C.矿泉水是软水

D.软水可作为锅炉用水

5. 下列混合物能用过滤法分离的是()

A.食盐和水

B.蔗糖和水

C.泥沙和水

D.植物油和水

二、填空题

1、如图是某同学的过滤操作,请指出其中的错误

(1)

(2)

(3)

(4)改正错误后,经过滤的液体,仍然浑浊的原因可能是____ 进一步处理的方法是_ 过滤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

2、选择合理的方法分离下列混合物

沉降、过滤、吸附、蒸发、蒸馏吸附

(1)有颜色的水______ (2)从海水中获得食盐______

(3)用海水制蒸馏水______ (4)将茶水中的茶叶分离出来_____

三、实践操作

1、了解自己的生活用水,分析水质,向周围的人宣传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2、自制简易的家庭用过滤器。

《自然界中的水》课后反思

通过《自然界中的水》的课堂教学,发现在学案设计和教学设计时有许多没

有考虑到的问题,充分体现了自己对本节课的内容掌握的还不够全面,挖掘的不

够彻底,现就这一堂课的实际情况进行反思如下:

本节课的亮点分析:

1、突显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整堂课的教学,都在多媒体和学案相结合的条件下进行,生动形象的展示,不仅体现了教师对多媒体使用的流畅,特别是视频的导入,更抓住了学生的眼睛,轻松地掌握了所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提升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2、课堂情境的设计是出于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对这一节课的内容充满了好奇感,从而能积极参与课堂学习。从课前空气污染的调查视频,调动学生对本节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进入本节课的学习中。

3、充分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通过问题的投放,小组长带领小组的的合作学习,真正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进课堂,从实践中获得真知。课堂小组成员之间的活动,提供了学生自主学习、互助学习的机会,挖掘了学生的化学学习潜力。

4、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概括、分类、演绎等科学思维方式,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5、课堂评价的设计具体、细致,体现了课堂评价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分别让学生从个人、小组内、小组间进行综合评价,发现每一位同学在课堂中的闪光点。

不足与建议:

1、课堂的容量有点大,涉及到的知识虽然说比较全面,但是挖掘的不够深入,没有让学优生发挥自己的长处;没有做好化学教学中“宏观、符号及微观之间相互联系”的教学。

2、视频虽然让学生得到了感官上的震撼,但是设计和时间安排不太合理,耗时太长。

4、由于老师在鼓励学生自主回答问题的时候,虽然提问面向了全体,但是出现了回答局限在了个人的情况。这说明老师对学生的情况掌握还不够,课前的了解工作做得不到位。

总之,经过本次的教学活动,我感觉自己的教学水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一定会努力的提高自己,将从各个方面、角度获得的知识应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工作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