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党员下沉基层长效机制——湖北恩施州推行“尖刀班+双报到”党员下沉模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曰尾臭笑
构建党员下沉基层长效机制湖北恩施州推行“尖刀班+双报到”党员下沉模式
•刘欣
乍.20年5月,中共湖北省恩施州委印发了《关于ZU组建社区治理“尖刀班”推动城市基层治理体
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施意见》,在州、县(市)主城区全面开启机关企事业单位联系包保社区基层治理新模式。

恩施州在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的过程中探索“尖刀班+双报到”的新模式,推动了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下沉基层常态化、长效化,增强了基层工作力量。

一、“尖刀班+双报到”党员下沉基层
模式的成功做法
截至2020年12月底,全州701个一级单位党组织、4.6万名在职党员全部到社区(村)报到,覆盖210余个社区(村),严格落实“双报到”制度。

选派州、县(市)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组建治理“尖刀班”,将81个城市社区、4个城郊村全部纳入组派范围,实现了主城区治理“尖刀班'全覆盖。

“尖刀班+双报到”党员下沉新模式极大地增加了基层社会治理的共治合力。

(一)上下联动,构建基层治理的组织体系
恩施州将“尖刀班+双报到”的模式作为深化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和培养锻炼党员干部的重要平台,统一谋划下沉工作。

一是发挥头雁效应。

州委印发《州、县(市)领导联系指导社区工作方案》,明确工作职责。

州委常委坚持走在前、做
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以文化为“粘合剂”,正确引导居民群众的价值取向。

要坚持“以文化人”,深化文明创建,建立完善市民行为规范,推进“立家规、正家风”活动,达到“市民素质高一分,城市形象美十分”的效果。

(四)围绕“双强+双化”,加强基层骨干队伍建设
加强和改进城市基层党建工作迫切需要建设一支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服务水平高的工作队伍。

一要坚持“双强”标准,增强队伍活力。

创新选人用人机制,选派一批年纪轻、素质高、潜力大的优秀干部担任街道和社区党组织书记,加快年轻干部成长成才步伐,充实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力量。

二要突出“双化”导向,增强履职能力。

坚持走职业化和专业化的道路,规范社区工作者选聘标准和程序,注重挑选热爱社区、热衷社工、热心公益、热忱为民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

三要实施“双重”激励,增强岗位“磁力”。

从经济和政治两方面加大激励保障力度,明确社区工作者由街道统一管理使用,工资报酬纳入财政保障,探索建立岗位等级序列和薪酬待遇分级增长体系;健全面向社区工作者选拔街道领导干部、招录公务员和事业编制人员的常态化机制,建议中央研究制定社区党支部书记提拔任用具体政策办法,实行高位推动,给基层提供政策路径和操作指导。

(作者系南京晓庄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王聪
2021年第5期•总第669

表率,带动全州159名州、县领导与105个社区建立联系点,推动把联系点打造成为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示范点。

二是健全组织架构。

恩施州构建了社区党组织体系“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新形式。

'横向到边”指的是由社区“大党委”统一管理社区辖区内所有党组织和党员,从社区既有的党组织和党员,到企事业单位的党组织和党员,再到民营企业的党组织和党员,全员覆盖、全员参与。

“纵向到底”即构建“社区’大党委’一社区治理’尖刀班’一片区党支部一小区(楼栋)党小组一楼栋'两长四员的五级社区治理组织架构,推进党组织向基层延伸。

全州新组建城镇社区“大党委”35个,调整优化50个,实现社区“大党委”规范设置、有效运行;优化设置网格党支部319个,组建功能性党小组2219个,推荐430名党员按照法定程序进入业主委员会, 1.5万名报到党员担任“两长四员”,即党小组长、楼栋长和卫生员、文体员、治安员、房管员。

下沉党员服从社区党组织统一领导、统一调度、统一管理,与社区力量形成强大共治合力。

三是明确人员职责。

明确下沉的在职党员和“尖刀班”职责范围。

州、县(市)直机关选派422名优秀干部下沉社区,“尖刀班”中的机关党员干部要坚持“身心到社区、岗位到网格、工作到一线”的工作原则,服从所属街道(乡镇)党委管理,并在社区党组织领导下开展工作。

“尖刀班”的中心工作是指导社区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以提高社区矛盾风险排查化解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为重要职责,排查化解矛盾风险点,帮助社区建立应急队伍,开展应急演练,提升应急能力。

探索“两定三联四参与”机制。

“两定”即以社区定岗和自主领岗相结合的方式确定岗位及职责。

社区定岗要抓住小区这个社区治理的小单元,依托小区楼栋设置“两长四员”,明确相应职责。

自主领岗要充分调动每一名下沉党员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引导下沉党员到社区报到时,结合自己的职业特点、兴趣爱好主动向社区党组织申领岗位。

(二)精准发力,发挥“尖刀班”的治理效能
社区治理“尖刀班”组建以来,解决了一批社区治理的“疑难杂症”,办成了一批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实事,社区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显著提升。

_是增添了基层治理的新动力。

通过组建社区治理“尖刀班”,在不增加街乡、社区财力负担的情况下,增强了社区力量,优化了社区治理结构。

下沉干部与社区干部一道推进各项工作,既锤炼了机关干部,又为社区工作者提供了绍虽有力的后盾”。

二是补齐了社区应急的短板。

社区应急能力不足是社区存在的突出短板。

社区治理“尖刀班”以问题为导向,以提升社区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为重点,帮助社区建立健全应急体系。

全州共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566支、党员应急突击队319支,组织开展各类应急演练培训1000多场次。

依托下沉党员建立到楼到户的应急响应机制,实现指令第一时间传达、信息第一时间收集、力量第一时间组织、资源第一时间统筹。

三是激发了基层治理新活力。

一方面,选派干部到社区工作,打破了社区原有缺少活力的固化模式,激发了“鲍鱼效应”,促使一些社区干部由“被动工作”转向“主动工作”,一些工作标准由“过得去”转向“过得硬”。

另一方面,激发了社区创新推动基层治理的活力,“尖刀班”利用离基层最近、对基层情况最了解的优势,发挥主观能动性,创新探索了一批社区治理的好经验好做法。

鹤峰县探索“五小工作法”化解小矛盾、“五级递单”联动为居民办实事,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矛盾不上交,服务不缺位。

截至2020年11月,85个“尖刀班”已累计排査化解邻里、物业、拆迁等矛盾纠纷1600余起。

四是搭建了党群关系的连心桥。

社区治理“尖刀班”用心用情用力为社区和群众解难纾困,帮助社区优化设置网格党支部346个、楼栋党小组2400余个,提供办公场所105处,争取民生项目410余个,协调资金3000余万元,排查化解物业、拆迁等矛盾2400余个,解决了一批诸如消防通道被占用、小区业委会难组建、居民活动缺场所等社区长期想解决没能解决的难题,为居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民生实惠,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提升了满意度。

(三)规范管理,推动下沉党员有效履职
为充分发挥下沉党员的先锋作用、激发党员下沉社区的积极性,恩施州建立了“三个机制”推动有效履职。

一是建立工作机制。

在开展机关党员干部
H2021年第5期•总第669期
曰尾臭笑
下沉社区工作中,恩施州落实,强化下沉意识、做实下沉内容、优化下沉机制”的要求,探索了下沉党员“两定三联四参与”工作机制。

“两定”即社区定岗和自主领岗相结合;“三联”即联系特殊群体有温度,联系社区居民有力度,联系市场主体有精度;“四参与”即参与民主议事、参与志愿服务、参与调解矛盾纠纷、参与处理突发事件。

实现了党员“下得去”、社区“接得住”,推动下沉党员做到意识沉下去、服务居民融进去、参与治理走进去。

二是建立常态化的督导机制。

对领导指导联系点的工作落实情况一季度一考核;街道办党政主职干部每10天研究一次“尖刀班”工作;社区要围绕中心开展“比抓强促”先进社区、信访“三无街道”和信访“三无社区”等创建工作;州纪委通过组织工作暗访、电话抽查、建立下沉工作观测点等方式,经常性对下沉党员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监督考察,督促各单位履行主体责任,督促相关单位对不能胜任工作任务的下沉干部重新选派,对出工不出力、身人L、不入的党员严肃问责。

三是建立激励考核机制。

明确下沉“尖刀班”的党员干部工作周期为3年,将社区工作经历视为基层工作经历,表现突出的党员优先提拔重用,不称职的及时召回并视情况问责。

对报到的在职党员实施“微积分”管理,并对报到党员明确15种扣分行为,扣满12分则直接定为不合格党员,表现突出的党员酌情加分。

从优秀到不合格,所有成绩均反馈给下沉党员所在单位作为年底评优的重要依据,推动下沉党员干部担当作为。

二、“尖刀班+双报到”党员下沉基层
模式的不足
(一)社区单位联动机制还有待完善
一是社区缺乏对下沉党员的有效管理。

因为社区对下沉党员的情况掌握不充分,管理难度大,下沉党员与社区之间的关联性不强,社区无法进行有效的管理,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人力资源的浪费。

二是单位缺乏对下沉党员的有效管理。

对于党员下沉工作任务,单位只是从文件规定出发并按照上级部门要求执行,并没有对党员下沉社区开展活动的工作量、工作内容、工作效果等问题进行认真研究,也没有制定明确的考核考察机制。

三是下沉党员干部活力不够。

社区发布活动供下沉党员选择一般采取自愿原则,使得少数党员干部参与社区活动的主观能动性不足;部分下沉党员干部虽然参与的热情较高,但因社区宣传力度不足,相应的宣传和制度成效不明显,导致党员干部获得感不强。

(二)党员下沉社区的工作内容和形式有待完善按照文件要求,在职党员干部下沉社区的工作内容包含宣传党的政策、联系服务群众、参与民主议事、参加志愿服务、维护和谐稳定、处理突发事件等方面。

调查发现,多数党员参与社区工作的内容、形式单调,参与度不高。

一是活动内容单一。

据调查,多数党员下沉社区主要以开展志愿服务为主,工作集中于环境整治和誉抄人口普査数据等,没有真正解决社区治理中的关键问题。

二是活动时间灵活度不够。

按照文件要求,党员需要在一年内利用节假日休息时间在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不少于2次。

党员干部下沉时间过于集中,社区能够提供的志愿服务任务有限,造成了服务聚集和拥堵的现象。

此外,有些工作任务重、节假日加班多的党员干部,无法完成社区交给的任务。

三是党员参与度不高。

一些党员干部下沉社区的目的是完成单位的考核评价,即“各级党委应当将在职党员干部下沉社区工作作为干部评先、晋级晋职的重要依据,必要时可以延伸到社区考察”,并不重视下沉社区过程中能够提供什么服务、如何更好充实社区治理能力等问题;有些党员在下沉过程中只是被动参与、完成社区安排的志愿工作,工作效果大打折扣;有些党员干部对社区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对牺牲休息时间参与下沉社区服务存在抵触情绪。

(三)社区下沉党员力量有待统筹
从全州来看,不同区域下沉党员力量分布不均衡。

一是中心城区下沉党员人数远高于其他区域。

比如州直部门大多集中于舞阳坝社区,舞阳坝社区下沉党员数量远高于其他区域,而城区中的偏远社区如金子坝社区等的下沉党员力量明显不足,这些小区往往又是矛盾多发地,基层治理的效能不强。

二是配套完善的社区下沉党员数量远高于老旧社
2021年第5期•总第669期
区。

党员分布的不均衡导致不同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存在“苦乐不均”的问题。

三是辖区内有公务员小区的社区和没有公务员小区的社区下沉党员的力量明显不均衡。

土桥社区、旗峰社区因为辖区内有公务员小区,党员下沉力量充足。

社区每次发布的志愿活动几秒钟内就被认领完毕,下沉党员要持续关注群信息才能领到任务。

相反,六角亭社区因为是老城区,下沉党员的人数明显不足,平均每栋楼不足1名下沉党员,机关党员数量少,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开展较为困难。

三'构建党员下沉基层长效机制的对策建议
党员下沉,既要沉得下身,更要沉得下心。

针对党员下沉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关键要建立三大常态化机制,确保下沉工作顺利开展、持续推进。

结合“尖刀班+双报到”党员下沉基层新模式的成功做法和现实问题,特提出构建党员下沉基层长效机制的初步设想。

(一)建立高效的组织管理机制
一是找准社区服务与基层治理的契合点。

社区要根据实际情况提供治理需求清单,瞄准各社区治理的阶段性重点难点来制定清单。

下沉单位应该充分挖掘本单位的治理资源,立足于党员联系群众的要求,依据单位的资源和党员的自身特长,制定服务供给清单。

社区与单位通过研究两份清单,找出治理需求与服务供给的契合点,针对性地设置党员干部下沉社区活动。

二是建立下沉党员弹性服务机制。

实行“尖刀班'常驻机制与在职党员弹性服务机制相结合的方式:注重时间弹性,允许在职党员在工作日利用工作之外的富余时间下沉社区;注重任务弹性,针对目前下沉党员数量和社区治理需求存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匹配的现象,应该进一步灵活安排下沉任务,根据社区实际需要设定治理任务;注重人员弹性,根据实际情况,以科室为单位,轮流选派积极分子下沉社区,并且随着任务增减而调整下沉社区的党员干部人数。

(二)建立科学的考评考核机制
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有助于增强考核的可操作性、针对性,也是机关党员下沉社区常态化的重要保障。

一是评价标准的制定。

组织部门牵头制定全市统一的党员下沉社区服务考评体系,综合志愿服务时长、服务成效、居民满意度等因素,按照_次一评、一事一评的方式,科学设置考评指标,合理确定优秀比例。

可以将党员下沉社区开展服务情况纳入各单位党建年度考核项目清单,使各单位鼓励支持在职党员下沉社区开展志愿服务,并将党员下沉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情况纳入民主评议和年终考核内容。

二是考核主体多元化。

不仅要重视社区对下沉党员的鉴定意见,也要积极引导、组织群众参与考核,把群众意见作为考核下沉党员的重要依据。

三是对党员和下沉社区进行“双向评定”。

除了社区要对下沉党员的表现进行评定外,下沉党员也要对社区安排的活动进行回评、提出建议,促进社区治理水平提升。

四是注重考核结果的应用。

把党员下沉期间考核结果录入干部管理“数据库”,作为今后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

(三)建立长效的激励保障机制
一是建立街道组织部门、宣传部门与媒体定期沟通机制。

围绕在职党员参与社区治理工作以及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案例做法,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在职党员参与社区治理舆论氛围。

社区党组织应结合实际,定期选树一批组织高度认可、社区居民群众一致公认、有较强影响力的在职党员先进事迹进行宣传,突出在职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推荐参与社区治理的优秀党员参评“荆楚楷模”,持续以榜样人物的先进事迹感召、引领群众,推动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区治理共同体理念形成。

二是建立共同管理下沉社区党员干部的合作机制。

在对下沉社区党员干部的管理中,为避免社区与单位交叉管理,应该建立合作机制。

首先,要组建党员干部下沉社区工作对接小组,在每次服务活动前都应充分沟通,并取得一致意见。

其次,分派下沉任务要规范合理,社区提供服务清单并记时长,单位负责组织党员干部参与服务、分派任务。

(作者单位:中共湖北省恩施州委党校)
责任编辑/王聪
H2021年第5期•总■第669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