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4’,7-四羟基黄酮醇与人血清白蛋白结合的光谱学表征
光谱法研究头孢替唑钠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
光谱法研究头孢替唑钠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刘里;成飞翔【摘要】Under the optimal conditions,the interaction of ceftezole sodium( CS)with bovine serum albumin( BSA) was investigated by fluorescence spectrometry and ultraviolet-visible light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The experiments demonstrated that the CS quenched the intrinsic fluorescence of BSA by forming CS-BSA complex. The mechanism of the fluorescence quench was static quenching. The binding constants and the numbers of binding site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were calculated. The main binding forces were concluded as electrostatic forces from the calculated values of the thermodynamic parameter. The process of binding was spontaneous because that Gibbs free energy change was negative. The primary binding site for CS was located at sub-domain ⅡA of BSA. The values of Hillˊs coefficients were more than 1,which indicated that there was some positive cooperative effect. The effect of CS on the conformation of BSA was also studied by using synchronous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Studies utilizing synchro-nous spectra showed that the conjugation reaction between CS and BSA would not affect the conformation of BSA. Synchronous fluorescence indicated that the binding site of CS and BSA was near by tyrosine residue.%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运用荧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光谱法研究了头孢替唑钠( CS)与牛血清白蛋白( BSA)之间的相互作用。
四种黄酮类化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光谱分析
四种黄酮类化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光谱分析薛春霞;董社英【摘要】在人体生理pH条件下,利用紫外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了槲皮素(QUE)、大豆甙元(DAD、4 ',7-二甲氧基-3’-异黄酮磺酸钠(DISS)和3'-大豆甙元磺酸钠(DSS)四种黄酮类化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合反应机理对其进行了初步探讨;并计算了结合位点数和结合常数.紫外吸收光谱分析结果表明,在pH=7.4条件下,黄酮类化合物中疏水性的苯环与BSA疏水腔中的氨基酸残基发生作用,从而导致药物分子的吸收峰红移,用Scatchard拟合法可求得DAI及DSS与BSA的结合常数.荧光光谱分析结果表明,BSA对DAI、DISS和DSS均有明显的敏化增强效应,计算得到的增强速率常数分别为1.39×1011,7.72×1011和1.93×1012L·s-1 ·mol-1,并可求得结合位点数和结合常数.【期刊名称】《化学研究》【年(卷),期】2014(025)002【总页数】6页(P152-157)【关键词】BSA;QUE;DAI;DISS;DSS;相互作用;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光谱【作者】薛春霞;董社英【作者单位】华中农业大学楚天学院,湖北武汉 430205;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陕西西安71005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57.3黄酮类化合物是广泛分布在植物中的一类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和药用价值[1-3].槲皮素(QUE)是一种天然黄酮类化合物,具有祛痰、平喘、降血压、减小毛细管脆性、降血脂、扩张冠状动脉等重要生理作用,是目前已知的较强抗癌剂之一[4-6].大豆甙元(DAI)及其衍生物属于异黄酮类化合物,具有防治肿瘤发生,提高机体免疫能力,抗炎、降低胆固醇等功能 .对大豆甙元进行结构修饰及改性可以合成出新的强水溶性的4′,7-二甲氧基-3′-异黄酮磺酸钠(DISS)和3′-大豆甙元磺酸钠(DSS)[8].本文研究的四种黄酮类化合物结构式如图1所示,黄酮类化合物能够与蛋白质或其他生物大分子发生特异性结合,进而调节它们的结构和功能并发挥其药理作用.采用紫外光谱(UV)和荧光光谱(FS)考察了QUE、DAI在不同pH下的存在状态;在此基础上,从药物小分子结构的角度探讨了在pH=7.4条件下,QUE、DAI、DISS、DSS四种黄酮类化合物与BSA的相互作用,这对于阐明药物的运输过程及其在体内的作用机制具有一定的意义,为药物合成、临床用药提供了基础数据.960MC型荧光分光光度计(上海精密仪器有限公司);Nicolet Evolution 300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英国Thermo公司);IX-501A型pH计(北京大学化学系);Z-SJ60-4电子分析天平(沈阳龙腾电子秤量仪器有限公司). BSA(上海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相对分子质量以67 000计.1.0×10-4 mol/L标准储备溶液:准确称取0.167 5g BSA,用0.1mol·L-1的NaCl水溶液溶解并定容至25mL,4℃下放入冰箱保存,用时适当稀释;QUE(陕西武功制药厂)、DAI(陕西武功制药厂)、DISS和DSS(均由陕西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合成)的2.0×10-3 mol/L标准储备溶液,用时适当稀释;0.02mol/L,pH=7.4的NaH2PO4-Na2HPO4缓冲溶液;所用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实验用水为二次蒸馏水.1.2.1 紫外光谱测定将一定量的黄酮类化合物与BSA溶液依次加入到10mL比色管中,以0.02mol·L -1,pH=7.4的NaH2PO4-Na2HPO4缓冲溶液稀释至刻度,振荡均匀,放置15min.用相应的缓冲溶液体系作参比,在190~450nm波长范围内,分别测定黄酮类化合物及其与BSA混合溶液的紫外吸收光谱图.1.2.2 荧光光谱测定设定激发波长为365nm,扫描范围为400~600nm,激发狭缝宽为10nm,分别测定黄酮类化合物与一系列不同浓度的BSA混合溶液在0.02mol·L-1,pH=7.4的NaH2PO4-Na2HPO4缓冲体系中的荧光发射光谱图.2.1.1 pH对QUE、DAI结构的影响图2为pH对QUE、DAI紫外吸收光谱的影响.黄酮类化合物的紫外光谱通常有两个吸收带,吸收带Ⅰ位于290~380nm,是分子中C环和B环上的羰基共轭体系的紫外吸收,位于240~280nm的吸收带Ⅱ是A环与C环上羰基共轭体系的紫外吸收 .QUE分子A环上7-位的酚羟基与C环上的羰基处于同一个共轭体系的对位,具有较强的酸性,在弱碱性缓冲溶液中易发生解离成为阴离子[10].7-位羟基的解离使其所在共轭体系的紫外吸收光谱谱带发生明显红移.310nm处的吸收峰的强度随pH的增加逐渐增加,而379nm处吸收带的强度则逐渐减弱,说明310nm处吸收带的强度代表着分子的解离程度.在pH=7.4时,310nm处的中等吸收带显示QUE是中性分子和离子型分子共存的混合物.对于DAI,同样由于7-位羟基的解离使吸收带Ⅰ、吸收带Ⅱ的强度都随pH的增加逐渐增强.335nm处的吸收带在pH=7.4时才逐渐增大,代表着7-位的酚羟基分子的解离程度.结果表明,pH=7.4时,335nm处的中等吸收带显示DAI是中性分子和离子型分子共存的混合物.2.1.2 QUE、DAI、DISS、DSS与BSA相互作用的紫外光谱图3为在pH=7.4生理条件下,四种黄酮类化合物与BSA相互作用的紫外吸收光谱图.固定药物的浓度,加入一系列不同浓度的BSA,随着BSA加入量的增大,药物分子的吸收带Ⅰ几乎不随BSA浓度的改变而发生明显变化;而吸收带Ⅱ的吸收峰强度有规律地增强并且峰位略微红移,说明这四种黄酮类化合物与BSA之间发生了相互作用,同时也说明它们的相互作用使该共轭体系的能级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是由于黄酮类化合物中苯环的疏水性使其与BSA疏水腔中的氨基酸残基发生作用[11],从而导致药物分子的吸收峰红移.图4为不同浓度BSA对药物分子QUE、DAI、DISS、DSS中吸收带Ⅰ、吸收带Ⅱ的影响.从图中可以看出BSA对药物分子吸收带Ⅱ呈现明显的增色效应,而对吸收带Ⅰ的影响比较微弱.据此说明四种黄酮类化合物与BSA相互作用时,主要是C环和A环上的羰基共轭体系与BSA的氨基酸残基发生了相互作用.2.1.3 DAI、DSS与BSA相互作用的结合常数根据Scatchard模型方程[12]:式中ΔA表示加入BSA前后黄酮类化合物溶液吸光度的差值,cBSA、cL分别表示BSA和黄酮类化合物的浓度.根据式(1)的ΔA对ΔA/cBSA作图,由拟合直线的斜率可得结合常数K.除DISS明显不能满足Scatchard拟合外,其他拟合的线性程度很高,DAI的ΔA和ΔA/cBSA关系如图5所示.DAI与BSA作用可以用(1)式在较低浓度和较高浓度回归出两条曲线,其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y=0.051 89+0.678 4 x,r=0.999和y=0.176 5+0.017 39 x,r均为0.999.据此求得较低浓度和较高浓度的结合常数分别为1.47×105和5.75×106 L·mol-1.同样方法求得DSS与BSA的结合常数为3.59×105 L·mol-1.图6为在激发波长为365nm下,不同浓度的蛋白质对DAI,DISS和DSS分子的荧光光谱的影响.BSA在400~600nm范围内没有荧光发射信号,对该荧光加强图没有干扰.随着BSA浓度的逐渐增加,DAI、DISS和DSS的荧光发射峰强度有规律的增强,但是荧光发射峰的峰位几乎没有发生明显变化,表明BSA均能够与DAI、DISS、DSS发生相互作用进而敏化增强药物分子的内源荧光[13].2.2.1 荧光敏化加强过程速率常数根据荧光动态猝灭理论的Stern-Volmer方程[14],修改后作为荧光敏化加强理论公式:其中IF0和IF分别表示加和未加增强剂时体系的荧光强度,Kq为双分子增强过程速率常数,Ks为动态速率常数,τ0为增强剂不存在时荧光分子平均寿命,cBSA为BSA的浓度.根据实验数据,对于DAI-BSA,DISS-BSA,DSS-BSA体系,IF0/IF与cBSA均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见图7),由直线斜率可得DAI、DISS、DSS的增强速率常数Kq分别为1.39×1011,7.72×1011和1.93×1012L·s-1·mol-1.2.2.2 结合位点数及结合常数的求解根据静态猝灭过程理论公式[15-16],修改后得:式中IF0和IF分别表示加和未加增强剂时体系的荧光强度.固定药物的总浓度,改变蛋白质的浓度cBSA,以lg[(IF-IF0)/IF]对lgcBSA作图可得一条直线.实验发现DAI-BSA,DISS-BSA,DSS-BSA体系中,lg[(IFIF0)/IF]对lgcBSA作图均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见图8),由各直线的斜率和截距可以分别计算得到DAI、DISS、DSS与BSA相互作用的结合位点数n和结合常数K(见表1).从表1中可以看出K值呈现增加趋势,结合位点数也呈现递增趋势,表明三种药物分子与BSA之间存在相互作用,能被BSA所贮运.以黄酮类化合物为基体,利用紫外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比较详尽地研究了BSA对QUE、DAI、DISS和DSS四种体系的影响,从药物小分子结构的角度探讨了药物-蛋白质作用.紫外吸收光谱测试结果表明,BSA对QUE、DAI、DISS和DSS均有明显的增色效应,且药物分子进入蛋白质分子中的疏水性氨基酸残基之间通过疏水作用聚集在一起构成疏水腔,药物小分子中苯环的疏水性使其与疏水腔中的氨基酸残基发生作用;荧光光谱测试结果表明,BSA对DAI、DISS和DSS均有明显的敏化增强效应,计算得到增强速率常数Kq分别为1.39×1011,7.72×1011和1.93×1012 L·s-1·mol-1.【相关文献】[1]孙庆雷,王晓,刘建华,等.黄酮类化合物抗氧化反应性的构效关系[J].食品科学,2005,26(4):69-73.[2]范攀越,王江,黄远,等.一种黄酮类衍生物的合成及其体外抗癌活性[J].化学研究,2013,24(1):68-70.[3]王秋亚,王烨娟,高锦红.白杨素衍生物的合成及生理活性研究进展[J].化学研究,2011,22(1):96-110.[4]康敬万,卓琳,卢小泉,等.槲皮素与DNA的电化学作用研究[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39(4):57-61.[5]程玲玲,孙希孟,郭九吉,等.多元分辨-交替最小二乘法研究Cu2+与槲皮素的相互作用[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41(6):588-591.[6]渠文涛,朱玮,翟广玉,等.槲皮素衍生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J].化学研究,2012,23(4):101-110.[7]董社英,郑建斌,高鸿.3′-大豆甙元磺酸钠的电化学行为及应用研究[J].化学学报,2003,61(4):487-494.[8]郑建斌,董社英,延绥宏,等.4′,7-二甲氧基-3′-异黄酮磺酸钠的电化学行为研究[J].化学学报,2004,62(11):1071-1074.[9]黄量,于德泉.紫外光谱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下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281. [10]张红雨.黄酮类抗氧化剂结构-活性关系的理论解释[J].中国科学(B辑),1999,29(1):91-96.[11]谢孟峡,徐晓云,王英典,等.4′,5,7-三羟基二氢黄酮与人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光谱学研究[J].化学学报,2005,63(22):2055-2062.[12]何梅,夏之宁,阴永光,等.紫外光谱研究中药大黄有效成分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2004,21(6):429-432.[13]杨曼曼,席小莉,杨频.用荧光猝灭和荧光加强两种理论研究喹诺酮新药与白蛋白的作用[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6,27(4):687-691.[14]SILVA D,CORTEZ C M,LOURO S R.Chlorpromazine interactions to sera albumins.A study by the quenching of fluorescence[J].Spectrochim Acta A:Mol Biomol Spectrosc,2004,60(5):1215-1223.[15]BI Shuyun,SONG Daqian,TIAN Yuan,et al.Molecular spectroscopic study on the interaction of tetracyclines with serum albumins[J].Spectrochim Acta A:Mol Biomol Spectrosc,2005,61(4):629-636.[16]李桂芝,刘永明,虢新运,等.荧光法研究盐酸拓扑替康、盐酸依利替康喜树碱类药物和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J].化学学报,2006,64(7):679-685.。
白藜芦醇与人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光谱研究_吴秋华
第29卷,第1期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Vol 129,No 11,pp226-2302009年1月 Spectro sco py and Spectr al AnalysisJanuary ,2009白藜芦醇与人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光谱研究吴秋华,周 欣,臧晓欢,王 春,张志恒,王 志*河北农业大学理学院,河北省生物无机化学重点实验室,河北保定 071001摘 要 在不同温度下,用荧光猝灭光谱、同步荧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了白藜芦醇与人血清白蛋白(H SA)相互作用的光谱学行为。
根据不同温度下白藜芦醇对H SA 的荧光猝灭作用,利用Stern -Vo lmer 方程处理实验数据,结果表明白藜芦醇与H SA 的结合常数K A 为2139@105(25e ),1125@105(35e )和1110@105(45e )。
根据F Êrster 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求出了白藜芦醇与HSA 之间的结合距离为3102nm(25e ),3146nm(35e )和3179nm(45e )。
实验表明静态猝灭和非辐射能量转移是导致白藜芦醇对HSA 荧光猝灭的两大原因,通过计算热力学参数,可知该药物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是一个吉布斯自由能降低的自发过程,且二者之间的主要作用力类型为疏水作用力。
并采用同步荧光光谱探讨了白藜芦醇对H SA 构象的影响。
关键词 白藜芦醇;H SA ;相互作用;荧光光谱中图分类号:O 43311 文献标识码:A DOI :1013964/j 1issn 11000-0593(2009)01-0226-05收稿日期:2007-10-06,修订日期:2008-01-08基金项目:人事部留学人员科技择优项目,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B2006000413)和河北农业大学科研发展基金项目资助 作者简介:吴秋华,1969年生,河北农业大学理学院讲师 *通讯联系人 e -mail:wangzh i@heb 引 言白藜芦醇(r esv eratr ol,简称R es),化学名称为3,4,5-三羟基二苯乙烯,是含有芪类结构的酚化合物,主要存在于葡萄、虎杖、花生、桑椹等植物中,尤其在种皮中含量较高。
执业中药师考试资料之黄酮类化合物
执业中药师考试资料之黄酮类化合物如何用UV法鉴别黄酮、黄酮醇、二氢黄酮、异黄酮、查耳酮?答:带Ⅰ是桂皮酰基产生的,在300~400nm270nm处;带Ⅱ是苯甲酰基产生上的,在220~2800nm处。
带Ⅰ、带Ⅱ两峰皆强的有:黄酮:带Ⅱ峰位高,带Ⅰ峰位低,且在<350nm处。
黄酮醇:带Ⅱ峰位高,带Ⅰ峰位低,且在>350nm处。
查耳酮:带Ⅰ峰位高;带Ⅱ峰位低。
带Ⅰ为主峰、带Ⅱ较弱有:二氢黄酮:带Ⅱ峰位>270nm。
二氢黄酮醇:带Ⅱ峰位>270nm。
异黄酮:带Ⅱ峰位<270nm。
黄酮类的酸碱性黄酮的酚羟基酸性由强到弱顺序是:7,4′-二羟基>7-或4′—OH>一般酚羟基>5-OH黄酮类的显色反应:还原反应:1.盐酸-镁粉反应:一般黄酮、黄酮醇、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类成分在乙醇或甲醇溶液中可被还原成红色至紫红色,个别的显蓝或绿色(如7、3′、4′-三羟基二氢黄酮)。
而异黄酮不显色。
此反应可用于鉴识黄酮类化合物,也可鉴识某提取物或提取液中是否含有上述黄酮类成分。
2.四氢硼钠(钾)反应:二氢黄酮的专属性反应,生成红-紫红色,而其它类不显色,故可用于鉴别。
金属盐类试剂的络合反应:铝盐和乙酸铅(有5羟基4酮、3羟基4酮和邻二酚羟基的黄酮类显阳性);碱式乙酸铅一般的酚类均可生成沉淀。
锆-枸橼酸反应:3羟基4酮的比5羟基4酮的稳定。
区别黄酮与黄酮醇。
乙酸镁甲醇溶液: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类可显天蓝色荧光。
氨性氯化锶:有邻二酚羟基的黄酮类显阳性。
三氯化铁:有酚羟基的显阳性。
硼酸显色:有5羟基4酮、2′-羟基查耳酮类的呈亮黄色。
碱性试剂显色:二氢黄酮在碱性中可变成查耳酮而显色;有邻二酚羟基的、3、4′-二羟基的黄酮在碱性中不稳定;黄酮醇类在碱性中呈黄色,在空气中再变棕色。
如何用色谱法鉴别黄酮类化合物?1.纸色谱(pc):适用于分离各种天然黄酮类化合物及其苷类混合物。
混合物的鉴定常采用双向色谱法。
光谱法研究山柰酚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光谱法研究山柰酚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裘兰兰;李悦;林锐;何华;朱鸣阳【摘要】目的利用荧光光谱研究了山柰酚与BSA之间的相互作用.方法利用Stern-Volmer方程,计算山柰酚分子与牛血清白蛋白的出双分子碰撞猝灭常数Kq 和静态猝灭结合常数Ka.结果双分子碰撞猝灭常数Kq分别为15.20×1012L/(mol·s)(298K),13.41×1012L/(mol·s)(310K),10.70×1012L/(mol·s)(318 K),静态猝灭结合常数Ka分别为3.491×105L/mol(298 K),8.183×105 L/mol(310 K),11.35×105 L/mol(318 K),并能形成一个结合位点.结论中药小分子山柰酚分子确实与牛血清白蛋白结合,且通过静态猝灭的方式对BSA的内源荧光进行猝灭.【期刊名称】《中国生化药物杂志》【年(卷),期】2014(000)006【总页数】3页(P175-177)【关键词】光谱法;山柰酚;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作者】裘兰兰;李悦;林锐;何华;朱鸣阳【作者单位】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盐城,224005;中国药科大学分析化学教研室,南京210009;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盐城,224005;中国药科大学分析化学教研室,南京210009;中国药科大学天然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09;中国药科大学分析化学教研室,南京21000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31山柰酚(kaempferol),化学名为3,4',5,7-四羟基黄酮,来源于姜科植物山柰、小檗科植物窝儿七等多种植物的根茎、全草及干燥成熟果实中(见图1)[1-2]。
近年来,山柰酚因其显著的药理作用及良好的生物利用度了广大医药工作者的关注,在临床上表现为具有抗菌、止咳、支气管炎、糖尿病、白内障、抗癌、抗癫痫、抗氧化剂、解痉、抗溃疡、利胆利尿等[3-5]。
光谱法结合分子模拟表征脱氧土大黄苷与血清白蛋白的分子作用机制
光谱法结合分子模拟表征脱氧土大黄苷与血清白蛋白的分子作用机制目的:研究中药活性成分脱氧土大黄苷(desoxyrhaponticin,DES)与人血清白蛋白(human serum albumin,HSA)的分子作用机制。
方法:模拟生理条件下,计算机模拟技术结合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光谱研究药物与蛋白质的结合机制。
结果:分子模拟建立DES与HSA的结合模型,表明维持药物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力主要是疏水作用力,兼有氢键作用。
光谱实验表明DES与HSA的相互作用表现为动态结合过程,结合强度较强,DES与HSA分子的结合距离r值较小,说明发生了能量转移现象。
DES对HSA的结构域微区构象产生影响,使结合位域的疏水性发生改变。
荧光相图技术解析出DES与HSA反应构象型态的变迁为“二态”模型。
HSA与DES互作的热力学参数表明DES与HSA之间是以疏水作用为主的分子间作用。
荧光偏振定量证明了HSA与DES相互作用过程中生成了非共价复合物。
结论:光谱实验与计算机模拟结果一致,可为研究DES与HSA 相互作用本质提供一定参考。
标签:脱氧土大黄苷;人血清白蛋白;光谱实验;分子模拟血清白蛋白具有贮运内源代谢产物和外源药物分子等重要生理功能[1]。
血清白蛋白相对分子质量较小,溶解性较大、稳定性较好、与配体具有较好的亲和性,易于分离、提纯且其三级结构已知,是理想的模型蛋白质分子。
人血清白蛋白(human serum albumin,HSA)[2]为585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单肽链蛋白质,其氨基酸全序列含有35个半胱氨酸残基,形成17对二硫键和一个自由的半胱氨酸残基,二硫键中有8对组成交叉二硫键,只有接近N端的是单个二硫键。
HSA 含有18个酪氨酸残基,在214位上含有一个色氨酸残基,N端为天冬氨酸残基,C端为亮氨酸残基。
分析生理条件下药物与HSA的相互作用可以获得药物的药效学信息,深入阐明药物输送机制,也有助于为药物分析提供理论参考,此是具有意义的工作。
荧光光谱法研究昂丹司琼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荧光光谱法研究昂丹司琼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王琛【摘要】目的利用荧光光谱法研究昂丹司琼(OND)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相互作用。
方法采用荧光光谱法。
结果在296K和310K时OND与HSA的结合常数分别为3.24×104L/mol,4.68×104L/mol,热力学参数ΔH为20.08kJ/mol。
结论 OND对HSA的荧光猝灭机制主要为静态猝灭,二者有一个结合位点,其作用力类型以疏水作用力为主。
% Objective Study on the interaetion for human serum albumin with ondansetron by Fluorescence Spectrometry. Methods Fluorescence spectrometry was used. Results The binding constants were 3.24×104 L/mol, 4.68×104 L/mol. The thermodynamic parametersΔH was 20.08kJ/mol. Conclusion The fluorescence quenchin g of HSA by OND indicated that the quenching mechanism was a static quenching, and the thermodynamic parameters showed that the interaction of OND and HSA was mainly driven by hydrophobic force.【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年(卷),期】2013(000)015【总页数】3页(P10-11,12)【关键词】昂丹司琼;人血清白蛋白;荧光光谱【作者】王琛【作者单位】山西医科大学,山西太原 030001; 山西省眼科医院,山西太原030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14昂丹司琼(Ondansetron,OND)为一种新型强效、高度选择性的5-HT3受体拮抗剂,已广泛地应用于治疗各种原因所致的恶心、呕吐[1-2]。
三种异黄酮类药物与不同异构体人血清白蛋白的作用机制研究
2
光谱学 与光谱分析
12 实验 方 法 .
第 3 2卷
化合物 ( 图 1 , 见 ) 利用荧 光光谱研究 r在不 同 p 值条 件下 H
白蛋 白的结合机理 。
关键词
异黄酮 ; 人血清 白蛋 白; 光光谱 ; 荧 荧光增强
文献标识码 : A D :1 . 94 ji n 1 0—5 3 2 1 ) 10 0—6 OI 0 3 6 /.s .0 00 9 (0 2 O —0 10 s
中 图分 类 号 : 4 O 7 TQ 6 .
收稿 日期 :2 1—51 。 0 10 —8 修订 日期 :2 1—82 0 10 —9
基金项 目: 国家 自 然科学基金项 目( 9 7 4 5资助 3903) 作者简 介: 马 纪,18 年生 , 91 北京师范大学分析测试中心博士研究生 e a : i a . n .d .D - i ma @m i b u eu C m l i l
疗激素依赖型的癌症_ 。 4 体外 和体 内的研 究表 明染料木 素 ]
HO Ho
深人 了解其发挥药理活性 的途径 。 本工作针对三种异黄酮类
HO
H
0H
4 5 - r y rx i f v n ( es c ) , 7 i do y o ao eG n i i ,T h sl tn
和 3 5的磷 酸 缓 冲溶 液 中,c /“A ,0 1 . ,0 5 . cs :0 . ,0 3 . ,
对乳 腺癌 、前列腺 癌 、 肤 、结肠 、泌尿和膀胱 癌的细胞 活 皮
光谱法研究三种黄酮类药物小分子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的开题报告
光谱法研究三种黄酮类药物小分子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
作用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具有重要生物活性的药物,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多种生物活性。
与此同时,白蛋白作为人体中最主要的蛋白质之一,其能够与大部分药物结合,影响药物的代谢、吸收、分布和排泄等。
因此,研究黄酮类药物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究三种黄酮类药物分子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分析其相互作用模式、结合特点和影响因素,为寻找并优化新型的黄酮类药物提供理论依据。
三、研究方法
采用多种光谱法技术,包括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和圆二色光谱等,对三种黄酮类药物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进行研究。
同时,利用计算机模拟技术对相互作用模式进行探究,并研究不同条件下的相互作用差异。
四、研究意义
本研究将对新型黄酮类药物的合成和优化提供理论依据,并为其药理学和临床应用提供指导。
同时,对于深入理解药物与蛋白质相互作用机制也将有所帮助,对药物设计和研发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药物小分子与蛋白质大分子相互作用的研究[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药物小分子与蛋白质大分子相互作用的研究摘要:药物小分子与蛋白质大分子的相互作用对阐明药物的运输和代谢以及了解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关系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讨论了药物分子与蛋白质大分子相互作用的模式,解释了该模型形成的原因及影响因素;总结了近几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方法的研究进展,通过荧光光谱法、紫外光谱法,红外光谱法,圆二色谱法,揭示药物分子与蛋白质大分子相互作用的荧光猝灭机制、结合常数、结合数、作用力类型以及药物分子对蛋白质构象的影响等,从而能够为生命科学、医药学的提供药物与蛋白质相互作用时药物在生物体内的吸收、分布、排泄、代谢、转化的各种信息。
关键词:药物分子;蛋白质大分子;相互作用1 引言各种药物与人类的生活和健康密切相关。
研究药物分子与蛋白质相互作用对阐明药物的运输和代谢以及了解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关系有着重要的意义。
药物分子进人血液后随着血液循环分布于全身,必然不同程度地与血浆蛋白(主要是血清白蛋白)结合。
血清白蛋白是血浆中最为丰富的蛋白质,它能与许多内源及外源化合物结合,并能结合生物体内存在的多种微量元素。
所以,药物与血清白蛋白的结合直接影响药物在生物体内的分布、贮存、转运、药效、药物代谢以及毒副作用等方面的性质。
研究药物分子与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建立药物与蛋白质结合的体外模型,不仅对于揭示体内药物动力学问题、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具有一定意义,而且对于进行药物分子设计、开发新药等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1]。
2 药物与蛋白质相互作用模式药物小分子与血清白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有氢键、范德华力、静电引力、疏水作用力等。
氢键为和负电性原子或原子团共价结合的氢原子与邻近的负电性原子(往往为氧或氮原子)之间形成的一种非共价键。
在保持DNA、蛋白质分子结构和磷脂双层的稳定性方面起重要作用。
分子间作用力被称为范德华力,按其实质来说是一种电性的吸引力。
疏水力在蛋白质多肽链的空间折叠、生物膜的形成、生物大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酶对底物分子的催化过程中常常起着关键的作用。
kaempferol结构式
kaempferol结构式
Kaempferol是一种天然的植物化合物,属于黄酮类化合物,具
有多种生物活性。
它的化学结构式如下所示:
Kaempferol的化学名是3,4',5,7-四羟基黄酮,其化学式为
C15H10O6。
从结构式可以看出,它包含一个苯环和一个吲哚环,苯
环上有四个羟基基团。
这种结构使得kaempferol具有抗氧化、抗炎、抗癌等多种药理活性,因此在药物和保健品领域具有重要的研究和
应用价值。
除了化学结构,kaempferol的生物活性和药理作用也是研究的
重点之一。
它被发现具有抗氧化、抗炎、抗癌、抗菌、抗病毒等多
种生物活性,对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等有一定的
保护作用。
此外,kaempferol还被发现对肿瘤细胞具有抑制作用,
因而被认为具有抗肿瘤的潜力。
总的来说,kaempferol是一种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天然化合物,其化学结构和药理作用对于药物研发和保健品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这个回答能够满足你的需求,如果还有其他问题,欢迎继续提问。
5,7,4'-三羟基取代黄酮化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5,7,4'-三羟基取代黄酮化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王琳琳;朱靖博;寇自农;丁燕;杨荣荣【期刊名称】《大连工业大学学报》【年(卷),期】2015(034)005【摘要】利用荧光光谱法与紫外光谱法研究5,7,4'-三羟基取代类黄酮化合物芹菜素、柚皮素和染料木素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结合,探讨了C环氢化及取代位置对其与BSA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化合物对BSA内源性荧光均有猝灭作用,且猝灭类型为静态猝灭;3种化合物与BSA的结合位点约为1,在295 K条件下,与BSA结合由强到弱顺序为芹菜素、染料木素、柚皮素,结合常数分别为1.269×107、3.011×105和1.342×105 L/mol;芹菜素主要通过氢键与范德华力与BSA结合,柚皮素和染料木素主要通过静电作用与BSA结合;说明具有相同A环与B环结构的黄酮化合物,C环氢化后削弱其与BSA的作用,B环连接在C2位置上与BSA的结合作用更强.3种化合物的加入均改变了BSA酪氨酸残基与色氨酸残基的微环境;同时也改变了蛋白质的二级结构与氨基酸残基,与BSA均形成了复合物.【总页数】6页(P320-325)【作者】王琳琳;朱靖博;寇自农;丁燕;杨荣荣【作者单位】大连工业大学食品学院,辽宁大连 116034;大连工业大学食品学院,辽宁大连 116034;大连工业大学植物资源化学与应用研究所,辽宁大连 116034;大连工业大学实验仪器中心,辽宁大连 116034;大连工业大学食品学院,辽宁大连116034;大连工业大学植物资源化学与应用研究所,辽宁大连 116034;大连工业大学食品学院,辽宁大连 11603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57.3【相关文献】1.2-(8-羟基喹啉-5-磺酸-7-偶氮)-1,8-二羟基-3,6-萘二磺酸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J], 周秋云;俞英2.羟丙基-β-环糊精对1-羟基芘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影响 [J], 张静;陈霖锋;朱亚先;张勇3.全硫取代三苯甲基自由基酯基衍生物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J], 安鹏姣;于楠楠;孙睿声;隋小芳;宋玉光4.5,7,4′-三羟基-4-苯乙烯基香豆素的合成 [J], 刘冬;金小玲;王小龙;曹小平5.5,7,4’-三羟基异黄酮的全合成 [J], 王亚平;赵霞;李裕林;邢雅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人血清白蛋白_丙酮_乙醇_体系的荧光光谱及共振散射光谱特性_潘宏程
第20卷第7期应用化学Vol.20No.72003年7月 CHIN ESE JOU RNA L O F APP LI ED CHEM IST RY July2003人血清白蛋白-丙酮(乙醇)体系的荧光光谱及共振散射光谱特性潘宏程 蒋治良* 袁伟恩 唐国顺 罗杨合(广西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学系 桂林541004)摘 要 采用双池法研究了pH=7.4Tris-HCl-丙酮(或乙醇)-HSA体系的荧光光谱及共振散射光谱。
实验表明,丙酮对HSA在325nm处的荧光产生猝灭效应,其根本原因是丙酮的分子吸收。
乙醇使HSA在325nm处的荧光增强,系由于乙醇破坏了HSA的高级结构,T rp残基暴露于HSA的表面并形成氢键所致。
在pH=4.8NaAC-HAC缓冲溶液中,丙酮体积分数大于30%或乙醇体积分数大于40%时,HSA分子因高级结构被破坏而互相聚集,导致470nm处的共振散射急剧增强。
关键词 丙酮,乙醇,人血清白蛋白,荧光光谱,共振散射光谱中图分类号:O657.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0518(2003)07-0660-04荧光光谱法是研究蛋白质在水溶液中分子构象的一种有效方法,在蛋白质分子构象变化及药物作用机理等领域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1]。
共振散射光谱已用于生物大分子的聚集、组装和识别研究[2]。
近年来,我们利用共振散射光谱(RSS)技术研究液相纳米微粒和超分子体系的结果表明,共振散射技术是检验液相体系中是否存在超微粒和界面的重要手段[3~5]。
丙酮和乙醇是广泛使用的有机溶剂,它们可使蛋白质变性,对蛋白质功能具有重要的影响。
研究丙酮和乙醇对人血清白蛋白(HSA)的影响,有利于了解蛋白质的结构和变性机理,对生命科学和临床医学都有重要意义,但对该体系的共振散射光谱研究报道较少。
本文研究了丙酮对HSA的荧光猝灭效应,乙醇对HSA的荧光增强效应。
采用双液池研究了丙酮和乙醇的分子吸收对HSA荧光及pH值和缓冲剂对HSA光谱的影响。
中药化学:黄酮类化合物的UV光谱特征
几种黄酮类化合物在甲醇溶液中的UV光谱特征结构类型峰带II(nm)峰带I(nm)峰型特征黄酮240~280 304~350黄酮醇(3-OH游离)240~280 352~385 黄酮醇(3-OH取代)240~280 328~357 峰型相似,强度相等,但带I波长不同。
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270~295 300~330 肩峰异黄酮类245~270 310~330 肩峰带II相似,为主峰;带I很弱,为肩峰。
查耳酮类 220~270 次强峰I a 340~390,I b 300~320 橙酮类 220~270 次强峰I a 370~430,I b 280~310带I很强,为主峰;带II较弱,为次强峰。
黄酮和黄酮醇类化合物加入诊断试剂前后的UV 光谱及结构特征试剂带Ⅱ(nm )带Ⅰ(nm ) 结构特征 甲醇240-280nm304-385 nm304-350 nm ,黄酮 328-357 nm ,3-OR 352-385 nm ,3-OH两峰强度基本相同; 具体位置与母核上-OH, -OCH 3等电负性取代基有关; 电负性取代基越多,越红移红移40~60 nm 强度不降示有4′-OH 红移50~60 nm 强度下降示有3-OH ,无4′-OH A 环有取代, 红移小,无意义320-330 nm 有吸收示有7-OH ,成苷后消失 甲醇钠吸收谱图随时间延长而衰退示有对碱敏感的取代结构,易氧化破坏,如3,4′-,3,3′,4′-,5,6,7-,5,7,8-,5,3′,4′-羟基,等红移5~20 nm示有7-OH未熔融醋酸钠 在长波一侧有明显肩峰 示有4′-OH ,但无3-及/或7-OH熔融醋酸钠红移40~65 nm 强度下降示有4′-OH吸收谱图随时间延长而衰退 有对碱敏感的取代结构(同上)红移12~30 nm示B 环有邻二酚羟基 醋酸钠/硼酸红移5~10 nm示A 环有邻二酚羟基 (不包括5,6-位) AlCl 3/HCl 图谱与AlCl 3图谱相同 示结构中无邻二酚羟基 AlCl 3/HCl 图谱与AlCl 3图谱不同示结构中可能有邻二酚羟基 紫移20 nm示B 环有邻三酚羟基 紫移30~40 nm 示B 环有邻二酚羟基紫移50~65 nm示A 、B 环均可能有邻二酚羟基AlCl 3/HCl 图谱与MeOH 图谱相同 示无3-OH 及/或5-OH AlCl 3/HCl 图谱与MeOH 图谱不同示可能有3-OH 及/或5-OH 红移17~20 nm示有5-OH ,且有6-含氧取代示红移35~55 nm 示只有5-OH ,无3-OH 红移50~60 nm 示有3-OH ,或3,5-二OH三氯化铝及 三氯化铝/盐酸红移60 nm示只有3-OH。
单宁酸与人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光谱学研究
单宁酸与人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光谱学研究
单宁酸是一类存在于葡萄酒、茶叶等食品中的天然多酚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物学和药理学活性。
在人体内,单宁酸通过与血浆蛋白相互作用,影响其生物利用度和药物动力学。
因此,深入研究单宁酸与人体内蛋白的相互作用机制,对于揭示其生物效应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使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等技术,研究了单宁酸和人血清白蛋白(HSA)相互作用的光谱学特征。
结果显示,单宁酸的存在可以显著影响HSA 的紫外吸收光谱,且在短波长范围内有显著吸收。
此外,单宁酸的存在还导致HSA的荧光光谱发生了变化,表现出蓝移和减弱的趋势。
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单宁酸和HSA的相互作用为静态猝灭过程,且为一种非共价相互作用。
同时,基于荧光光谱的研究结果,推测单宁酸可能与HSA的Trp214存在作用位点。
综上所述,本研究揭示了单宁酸与HSA相互作用的光谱学特征及机制,为深入研究单宁酸在人体内的生物学效应提供了理论依据。
人血清白蛋白-丙酮(乙醇)体系的荧光光谱及共振散射光谱特性
人血清白蛋白-丙酮(乙醇)体系的荧光光谱及共振散射光谱特性潘宏程;蒋治良;袁伟恩;唐国顺;罗杨合【期刊名称】《应用化学》【年(卷),期】2003(020)007【摘要】采用双池法研究了pH=7.4 Tris-HCl-丙酮(或乙醇)-HSA体系的荧光光谱及共振散射光谱. 实验表明,丙酮对HSA在325 nm处的荧光产生猝灭效应,其根本原因是丙酮的分子吸收. 乙醇使HSA在325 nm处的荧光增强,系由于乙醇破坏了HSA的高级结构,Trp残基暴露于HSA的表面并形成氢键所致. 在pH=4.8 NaAC-HAC缓冲溶液中,丙酮体积分数大于30%或乙醇体积分数大于40%时, HSA分子因高级结构被破坏而互相聚集,导致470 nm处的共振散射急剧增强.【总页数】4页(P660-663)【作者】潘宏程;蒋治良;袁伟恩;唐国顺;罗杨合【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学系,桂林,541004;广西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学系,桂林,541004;广西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学系,桂林,541004;广西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学系,桂林,541004;广西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学系,桂林,541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57.61【相关文献】1.稀土配合物的时间分辨荧光光谱法研究(Ⅱ)——Eu,Sm-DBM-TOPO体系的荧光衰减动力学特性和激光诱导时间分辨荧光光谱 [J], 胡继明;陈观铨;曾云鹗2.甲醇-水、乙醇-水体系聚集态的共振散射光谱 [J], 陈勇;刘胜利;戴静芳3.AuCl_4^--I^-纳米微粒体系的共振散射和荧光光谱 [J], 蒋治良;翟好英4.激光诱导荧光光谱分析法研究Ⅳ.钐-三氟乙酰丙酮-三正辛基膦化氧-浓乳-100的荧光特性研究及应用 [J], 胡继明;陈观铨;曾云鹗5.丙酮-水溶液的荧光光谱发射特性研究 [J], 韩彩芹;段培同;刘莹;骆晓森;倪晓武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利用紫外光谱测定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
一、利用紫外光谱测定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大多数黄酮类化合物在甲醇中的紫外吸收光谱由两个主要吸收带组成。
出现在300~400nm 之间的吸收带称为带Ⅰ,出现在240~280nm之间的吸收带称为带Ⅱ。
不同类型的黄酮化合物的带Ⅰ或带Ⅱ的峰位、峰形和吸收强度不同,因此从紫外光谱可以推测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类型.3.乙酸钠/硼酸主要判断A环或B环是否有邻二酚羟基(5,6—二OH除外)。
〔举例说明〕4.三氯化铝及三氯化铝/盐酸,为判断有无邻二酚羟基,3—OH、5—OH提供信息。
(三)异黄酮、二氢黄酮和二氢黄酮醇类在甲醇中的UV光谱特征这三类化合物都有苯甲酰系统,而无桂皮酰结构,所以它们的紫外光谱都有强的带Ⅱ吸收,异黄酮带Ⅱ吸收在245~270nm,而二氢黄酮和二氢黄酮醇的带Ⅱ在270~295nm,一般只受A环的含氧取代基的影响,A环含氧取代基数增加,吸收峰向红位移.(四)利用诊断试剂对异黄酮、二氢黄酮和二氢黄酮醇类化合物的UV光谱的影响判断羟基位置1.甲醇钠①带Ⅱ向红位移,示A环上有羟基。
②如有5,6,7—或5,7,8—三羟基或3',4'—二羟基,则吸收带将随放置的延长而逐渐衰退。
③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带Ⅱ向红位移的大小取决于是否有游离的5—OH。
2.乙醇钠①乙醇钠使7—羟基异黄酮的带Ⅱ向红位移6~20nm,但6—位有含氧取代基时,乙醇钠几乎不能使带Ⅱ产生移动。
4',5,6,7—四羟基异黄酮的紫外光谱随时间延长而衰退。
②乙醇钠使5,7—二羟基二氢黄酮和5,7—二羟基二氢黄酮醇带Ⅱ向红位移34~37nm,而其相应的5—去氧化合物则移动51~58nm。
5,6,7-三羟基二氢黄酮的紫外光谱随时间延长而衰退。
3.乙醇钠/硼酸不能用NaOAc/H3BO3对异黄酮、二氢黄酮和二氢黄酮醇类的紫外光谱的影响来检查B 环邻位二羟基,因为它们的B环与主要发色团缺少有效的共轭.但它们中的A环有6,7—二羟基时,加入NaOAc/H3BO3后使带Ⅱ向红位移10~15nm.4.三氯化铝和三氯化铝/盐酸①异黄酮、二氢黄酮(可能也包括二氢黄酮醇)的A环如有邻二羟基(6,7-或7,8—,不包括5,6-),则带Ⅱ在AlCl3中比在AlCl3/HCl中向红位移11~30n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卷 , 1 8 第 期
200 8年 1月
光
谱
学
与
光
谱
分
析
Vo . 8 No 1 p 1 5 1 9 12 , . ,p 2 ~2
S e t o c p n p c r lAn l ss p c r s o y a d S e ta a y i
关键词
3 ’4 ,- ,3 ,’ 7四羟基黄酮醇 ;紫外光谱 ; 荧光光谱 ;二阶导数谱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 0 00 9 (0 8 0 — 150 1 0 —5 3 2 0 } 1 2 —5 0
中 图 分 类 号 : 5 . 06 73
分子 中的色氨酸 、酪氨酸为荧光探针 ,研究 了药物对 蛋 白质
维普资讯
16 2
光谱 学与光谱分析
第 2 卷 8
1eUv Vi型紫外一 0 _ s 可见分光光度 计 ( 大利亚 G C公司 ) 澳 B , 人血清 白蛋 白( A,9 ) 3 3 ,’ 7四羟基黄酮醇 ( I , HS 9 , , ’4 ,一 FS 9 ) 自美国 s ma公司 , 9 购 i g 其他化学试剂均为分析纯 ,实验 用水 为 Mii l- lQ超纯水 。
摘
要
应用荧光光谱 和紫外光谱对 3 3 ,’ 7四羟基黄酮 醇 ( I ) , ’4 ,- FS 与人 血清 白蛋 白( A) HS 的结合机 理进
行 了表征 。 在生理 p 74下 ,FS对 HS H . I A的 内源荧光有显著 的猝灭现象 ,在实验浓度 范围内 ( 药物 与蛋 白 质浓度 比 0 1 1 . 至 0之间 ) 其荧光猝灭机理主要是静态猝灭 。 研究结果 表明 , I HS F S和 A之间形成 了 1:1 的 复合物 , 结合常数 为(. 5 -. 8 ×1 to~ 。 1 0 - 0 1 ) 0 L・ l 利用紫外光谱研究 了 FS在不 同 p 4 _ o I H值 条件下 的解 离行 为, 发现 FS在 生理条件下以离子和 中性分子 的混合形式存在 。 I 与蛋 白质 的结合使 F S的紫外吸收光谱 I带 I
H O
O H
结合 , 节它 们 的结构 和功 能而 达到 治疗 目的[ ] 调 3 。因此 , “ 研究其与蛋 白质 的相互作用机理对在分子水平上深入 了解 它
们 的药用机理具有非常重要 的。人血清 白蛋 白是 血液 中的主
O
要蛋 白之一 , 起着储存 和运输药物及 其他 内源性 和外源性物
质 的作用 ,同时它也是一种重要 的用 于研 究药物分 子与蛋 白 质作用机理 的模型蛋 白[ 。 5 。 3 3 ,’ 7四羟基 黄酮 醇( I ) 黄酮 醇类 药物 中的一 , ’4 ,一 FS 是
№
I C e  ̄ s utr f ,’4 ,- t doyl oe b mi t c e 33 , ’7t r rxf vn r u o ea a
Jn ay 0 8 a u r ,2 0
3 3 , ’7 四羟基 黄 酮醇 与人血 清 白蛋 白结合 的 光谱 学 表征 , ’4 ,一
苏 忠 , 。 谢孟峡孙 , 李建东h , 王英典。
1 .东北师范大学植被 生态种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吉林 长春 1 0 2 304 2 .北 京师范 大学分析测试 中心 , 京 北 1 07 08 5
发生 了明显的红移 ( 中性分 子相 比红移幅度超过 4 m) 与 0r ,证 明了药物分 子离子 状态 以静 电力 与蛋 白质 发 i
生结合 。 其紫外光谱 的二 阶导数 谱显示 , 药物分子与蛋 白质 的结合可分 为特征 和非特征形 式。由于激发态质
子转移 , 与蛋 白质 的相互作用 引起 了 FS内源 荧光 发射峰强 度 的明显增加 ,进一 步证实 了它们 与蛋 白质 的 I 结合 。
深入的讨论 。
水果、蔬菜和 日常饮料 ( 红酒 、 ) 茶 中也有有 较高 的含量 ,具 有广泛 的生理和药理活性[ 。研究表明人体对 黄酮类药物 活 1 ] 性成分 的摄入量与其老年痴呆发病概率 成反 比,它通过对 神
经 细胞 的保护达到预防 和治疗 老年痴 呆性疾病[ ; 。 黄酮 醇能 够 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 的发生 ,在癌症 的预防和治疗 方 面也有 明显作用 ,另外它还在抗病毒 、抗 菌等诸 多方面也 表 现 出良好 的药理活性[ 。 3 ] 黄酮醇类药物通常与蛋 白质等生物大分 子发生特 异性 的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收稿日期 :2 0—01 . 0 61- 9 修订 日期 :2 0 -11 - 0 70 —9
基金项目: 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项 目(0 7 10 , 34 0 8 ) 新医药学科群项 目( K 0 2 0 6 ) X 1 0 7 5 9 和放射性药物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 目资助 作者简介 : 苏 忠,91 16 年生 , 北京师范大学 分析测试 中心高级工程师 * 通讯联 系人 e i l @n n . d .n - l  ̄ ma : d eu e u a
1 实验部分
1 1 仪 器 及试 剂 .
种重要活性成 分 , 其结构式见 图 1 示 。 文对 FS与人血 所 本 I 清 白蛋 白之问的相互作用机理进行 了光谱学 表征 ,以蛋 白质
F u rlgTAU- looo- 3荧光 光 谱 仪 ( 国 J 法 Y公 司 ) it - ,Cnr a
引 言
黄 酮醇是存在 于罗布麻等植 物药中 的一类 活性成分 ,在
的荧光猝灭机制 ,计算 了它们 的结合常数 、结合 位点数 、 结 合距离 。对药物分 子与蛋 白质结 合后的特异荧光性 能进行 了 理论探讨 。 应用 紫外吸收光谱研究 了药 物分子在 不同 p 值 H 下 的存在状态 , 通过药物分子与蛋 白质结合后 的紫外吸收 并 谱带的红移现象和它们的二阶导数谱 ,对其结合模式进行 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