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文学史》(上)50年代-70年代文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他们认为俞平伯 在《红楼梦》研 究中的错误主要 有:
21
1、以自然主义的唯心观点分析和评价《红 楼梦》,断定《红楼梦》是作者的“自 传”,说《红楼梦》“是一部自然主义的杰 作。俞平伯认为《红楼梦》主要风格是 “怨而不怒”,对人物无所谓肯定和否定。 这个观点主要表现在对黛玉和宝钗的分析 上,提出“钗黛合一”论 。
33
长篇小说《三里湾》
《三里湾》是我国第 一部描写解放后农村 生产合作化潮流的优 秀长篇。它的发表, 显示了赵树理强烈的 社会责任感与忠于现 实生活的创作态度。
34
《三里湾》成功地塑造 了一批栩栩如生的农民 形象。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 《三里湾》在揭示农业 合作化初期农村的生活 矛盾时,没有有意去设 置一条地主、富农破坏 的情节线索,人为地去 制造一种敌我矛盾的气 氛;即使写合作化中两 种思想对立的人“摆开 阵势”,也不故意地将 矛盾推向两个极端。
18
二、对《红楼梦研究》的批判
对《红楼梦》研究 中主观唯心论的批 判,是新中国成立 后第二次大规模的 文艺运动和文艺思 想斗争。
19
俞平伯
俞平伯一生研究古典 小说《红楼梦》,学 术上有许多开创性的 贡献,是继胡适之后 的“新红学派”的代 表人物。
俞平伯 20
首先发起这一论 争的是两个青年 人——李希凡、 蓝翎。
批判者以社论的精神为基调着重从三个方面 对《武训传》进行了批判:一是认为《武训 传》宣扬历史唯心主义和资产阶级改良主义。 批判者承认武训传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封建 地主阶级对劳动人民残酷的经济剥削和政治 压迫,反映了旧社会广大贫苦农民饥寒交迫、 牛马不如的生活。但他们又认为……。二是 认为作品美化阶级投降主义和个人苦行主义。 三是认为作品贬低农民革命的作用,歪曲历 史发展的面貌。这些批判是不符合实际的, 因而也是错误的。
26
胡风的文艺思想极为复杂, 独具特色,其核心在于强 调作家的“主观战斗精 神”,表现描写对象的 “精神奴役的创伤”,主 张创作方法大于世界观, 认为它们是现实主义的关 键所在。 而1955年推向高潮的对胡 风文艺思想及其政治上的 批判,将本来属于文艺思 想范畴的论争等同于政治 斗争。 胡风写了《贯彻双百 方针,初步出现活跃局面的时候,从1957年下 半年起,全党开展整风运动与反右斗争,在政 治和意识形态领域发生了愈来愈严重的“左” 的偏差。政治领域的反右斗争,波及文艺领域。 从而践踏了双百方针,断送了贯彻“双百”方 针的成果,助长了左倾文艺思想的膨胀,又一 次把文艺问题、思想问题等同政治问题。
24
(三)、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
建国以后关于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是 文艺路线上继批判电影《武训传》和 《红楼梦》研究中资产阶级唯心论之后 的又一次重大思想斗争。
25
胡风(1902-1985), 原名张光人,湖北蕲春 县人,我国现代著名文 艺理论家、诗人、翻译 家。1922年考进北京大 学预科,第二年转入清 华大学英文系,不久, 回到本县从事革命活动。 他通过编辑《七月》、 《希望》等刊物和丛书, 团结了一大批向往革命 的文学青年,在抗战文 学运动中产生过重大的 影响。
6
(一) 关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问题: (二) 关于创作上的公式化、概念化和 创造英雄人物的问题。 (三) 关于加强文艺工作的领导问题。
7
第二节
这个时期的几次重要文艺运动
一、一九五六年,毛 泽东同志提出了“百 花齐放,百家争鸣” 的双百方针,这对纠 正文艺界的极“左” 倾向,起着决定性的 作用。推动以反对教 条主义为中心的思想 解放浪潮。
11
五、1966年5月至1976年进行的“文化大 革命”,给我国经济建设造成了巨大损 失,也使文艺事业遭到了空前的劫难。
12
第三节
建国初期的文艺思想斗争和经验教训
一、关于电影《武训传》的讨论。 一九五一年对电影《武训传》的讨论与 批判,是建国以后文艺界反对所谓“资 产阶级唯心主义”的第一次大规模的艺 术运动和文艺思想斗争。
13
电影《武训传》
武训是清末民初 的一个热心于教 育的人。他出身 贫寒,靠忍辱负 重行乞兴学。
14
武训
15
作家孙瑜
孙瑜根据武训生平事 迹,在新中国成立以 前,开始编导历史传 记影片《武训传》。 影片歌颂了武训精神, 肯定了武训所走的道 路。
16
1951年5月20日,《人民日报》发表了由毛泽 东撰写的社论《应当重视电影〈武训传〉的 讨论》。
41
2、创造具有民族特色的结构形式
第一,单纯,明了的结构。赵树理的小 说多是单线结构。即用某一事件作为情 节发展线索,贯穿始终。 第二,完整的故事。 第三,生动的情节。 第四,大故事套小故事。 第五,保留关节,制造悬念。
42
3、运用民族化、大众化的语言
第一,人物语言的群众化、口语化。 第二,叙述描写语言的民族化、大众化。 赵树理运用群众口语不是原原本本引用, 而是经过精心提炼,力求土而不僻,通 而不俗。纯朴中见文采,庄重中见诙谐。
29
第二节 农村小说
在当时的农村小说中,存在着两个有影 响、艺术倾向却有所不同的创作“群 体”:一是赵树理等山西作家,另一是 柳青、王汶石等陕西作家。 较重要的还有周立波、李准、孙犁等。
30
(一)赵树理的小说
赵树理以农民的感情写 农民的小说。他1927年 春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3年发表成名作《小 二黑结婚》。随后他参 加了太行农民的减租减 息和反奸反霸斗争,并 以此为题材先后写中篇 小说《李有才板话》和 长篇小说《李家庄的变 迁》,以及短篇小说 《地板》和特写《孟祥 英翻身》。
4
第一次全国文代会
5
二、第二次文代会于1953年9月23日至10月7
日在北京举行。
周恩来作了《为总路线 而奋斗的文艺工作者的 任务》的报告。周扬、 茅盾、邵荃麟分别作了 报告。他们从创作上, 理论上,组织上充分肯 定了第一次文代会以来 文艺工作取得的重大成 就,比较系统地阐述了 发展社会主义文学艺术 的一些基本问题:
17
对电影《武训传》的讨论乃至批判,涉及 到如何运用正确的观点评价历史和历史人 物的问题。对文艺创作中有争议的作品进 行讨论或论争,是必要的,但由于采取行 政领导的方式,用简单粗暴的态度和大规 模的群众运动,将思想问题、学术问题、 文艺问题、当作对资产阶级唯心主义斗争 的政治问题进行批判,给我国当代文艺运 动和创作带来了深远的消极影响。
39
民族化、大众化的风格特色
民族化。大众化的风格 是赵树理作为一个农民 艺术家的最突出的特点。 反封建的主题决定了赵 树理小说的民族内容, 这民族内容需要具有民 族精神的人去表现,这 具有民族精神的人就是 赵树理笔下的一代新人。
40
1、塑造具有民族特色的人物形象
在塑造这些具有民族特色的人物时,作者首先 把他们放在斗争的风头浪尖上去表现。 其次,赵树理通过侧面描写的方法表现人物, 通过别人的议论来体现人物的精神面貌, 第三,采用有个性的语言表现人物。 第四,通过直接披露人物的心理活动表现人物。 第五,通过环境来表现人物。
31
农民作家赵树理
1949年全国解放后,他到 了北京,参加了戏剧改革 工作,兼任《人民日报》 记者。同年十月,随中国 作家代表团去苏联参观。 这期间,他陆续发表了短 篇小说《小经理》、《福 贵》、《邪不压正》、 《传家宝》、《田寡妇看 瓜》等。 1950年5月,发表 短篇小说《登记》。1955 年发表长篇小说《三里 湾》。
27
第二章 50年代-70年代小说
28
第一节 50年代-60年代小说概述
50年代、60年代的小说,以革命现实主义为主 潮。其曲折发展的过程,显示了50年代、60年 代的文学轨迹,为以后总结小说乃至整个文学 创作的规律,提供了经验教训。50年代、60年 代的小说在历史和现实两类题材方面,有一些 收获。但这个时期的小说创作有着形态的单一 化趋向,写英雄典型、写生活中的矛盾冲突、 设计有波澜起伏的情节线索的小说的主张,取 得绝对统治地位。
35
《三里湾》的人物
在《三里湾》中,我 们看到了一批具有传 统美德的农民形象。 万宝全、王金生和王 玉生父子三人就是最 典型的代表。
36
在“糊涂涂”、“常有理”、“铁算盘”、“惹 不起”这一家富裕中农人物的身上,作者集中刻 画了他们作为小私有者的落后、顽固与自私。 作者笔下的村长范登高,是一个私心严重、有着 资本主义自发倾向的人物。他是抗日时期党开辟 工作时候的老干部,当他在土改时多分了好地而 比别人“翻得高”时,更热衷于个人发家致富, 对社会主义农业生产合作化产生了“离心力”。 这个艺术形象的出现,真实地显示了当时农村斗 争的复杂性。
115主人公林震主人公林震快乐单纯富于青春的朝气和理想的激情他是怀着一种成长的渴望和焦虑来到组织部的二十二岁的生命史上好象还是白纸没有功勋没有创造没有冒险也没有爱情组织部是他走向成熟实现人生理想的新的环境而小说也正是以林震的心理体验为视角在事业功勋和爱情体验这两条线索上通过麻袋厂事件的始末展开对理想与现实之冲突的叙述
32
他下决心成为一个农民作 家。他认为要真正实现为 广大农民写作的目的,就 必须走通俗化、大众化、 民族化的道路,使用老百 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他感到当时的“文坛太高 了,群众攀不上去,最好 拆下来铺成小摊子。”于 是他决定不上文坛,只上 “文摊”,写农村中农民 看的,不识字的人可以让 识字的讲给他们听的故事。
9
三、文艺政策的 调整。 进入六十 年代,为了纠正 “左”的文艺倾 向,周恩来等领 导人对文艺工作 和知识分子问题 发表了多次讲话, 极大的鼓舞了文 艺工作者。
10
四、左倾思潮的升 级给文学事业造成 的新损失。六十年 代初,毛泽东提出 抓意识形态领域的 阶级斗争,“左” 的思潮进一步发展, 反对“修正主义” 成为文艺批判的主 题。
43
(二) 马烽的小说
马烽原名马书铭,一九 二二年出生于山西省孝 义县一个贫农的家庭, 一九三八年春参加革命 队伍。一九四○年,到 延安的部队艺术学校学 习,读了大量“五四” 以来的新文学作品以及 十月革命后的苏联文学 作品,并开始业余写作。
44
马烽是一位擅长于描写农 村生活的著名作家、他的 长、短篇小说、电影文学 剧本,都有一定影响。而 其中以短篇小说的成就最 高。主要短篇小说集子有 《一架弹花机》、《三年 早知道》、《我的第一个 上级》、《太阳刚刚出山》 等。
1976)
第二阶段:1976年——1989年
1966-
第三阶段:90年代
2
上编 50年代-70年代文学
3
第一章 50年代-70年代文学思潮
第一节 第一、第二次文代会的召开 一、第一次全国文代会的召开和文艺界的大会 师 1949年7月2日在北平召开的中华全国文学艺术 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会,揭开了新中国文学发 展史的第一页。我国文艺队伍的新的团结和统 一,我国文艺运动的方针和任务的进一步明确, 是这次大会的主要收获。
37
短篇小说创作的新成就
建国后第一篇小说 《登记》与《小二黑 结婚》一样,都是以 农村青年争取婚姻自 由为题材的作品,但 《登记》反映的是解 放后新的历史条件下 的新矛盾。
38
《锻炼锻炼》是赵树理当代的代表作, 批判农村中落后社员的资本主义思想与 行为,批判农村基层干部的小农思想与 不良作风,在他后期作品中占有显著地 位。老主任王聚海 、“小腿疼”、“吃 不饱” 都是写得很生动的人物。
“这是三十多年以来向所谓红楼梦研究权威作家 的错误观点的第一次认真的开火。……看样子, 这个反对在古典文学领域毒害青年三十余年的胡 适派资产阶级唯心论的斗争,也许可以开展起来 了。……俞平伯这一类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当然 是应当对他们采取团结态度的,但应当批判他的 毒害青年的错误思想,不应当对他们投降。” 于是,在党中央号召之下,文艺界便把这一批判 当作一场重大的运动开展起来。远远超出捍卫文 学的现实主义原则的问题了。
22
2、形式主义地理解 《红楼梦》对古典传 统的继承,以模仿性 代替了作品的独创性。 俞平伯说《红楼梦》 “源本西厢,脱胎于 金瓶,以水浒传为蓝 本,得力于《庄子》 《离骚》。”
3、以考证代替科学 的分析,而且有时流 于烦琐。
23
毛泽东于1954年10月16日给中央政治局同志撰写 了《关于红楼梦研究问题的信》,指出:
中国当代文学
主讲人:杨迎平
1
绪论
一、中国当代文学的源流与文学的转折
我国当代文学开始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
成立,是现代文学的继续和发展。它同时也属 于广义的“现代文学”,或者说是“20世纪文 学”的一部分。
二、中国当代文学的分期及其发展概况
第一阶段:1949——1976年 (1949-196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