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江苏省高考优秀作文《蝴蝶与探险者》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江苏高考优秀作文选登
2013年江苏高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几位朋友说起这样一段探险经历:他们无意中来到一个人迹罕至的山洞.因对洞中环境不清楚,便点燃了几支蜡烛靠在石壁上。

在进入洞穴后不久,他们发现了许多色彩斑斓的大蝴蝶安静的附在洞壁上栖息,他们屏住呼吸,放轻脚步,唯恐惊扰了这群美丽的精灵。

数日后再来,他们发现这群蝴蝶早已不在原处,而是远远的退到了更深的洞穴。

他们恍然大悟,也许那里环境更适合吧,小小的蜡烛竟然会带来这么大的影响。

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③题目自拟④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⑤不少于800字
评阅者按
今年江苏高考作文的体式,被称之为“新材料作文",比较开放、灵活。

十多年未采用这种题型,高中师生多有“陌生"之感。

我省中语界,应重温并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现将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概述如下:
提供给考生作文的“材料",总是多义的。

单义的“材料”,十分罕见.
所谓“材料”中“最主要的含义”,往往见仁见智,难以归一.今年的考题体现了这一点,故考生的视角和立意,只要与“材料”的人、事、情、理相关,在“材料"的固有范围之内,就予以认可。

这则“蝴蝶与探险者”材料的“含义边界”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美;大与小,互动,等等。

在此前提下,重点考查考生的文章究竟写得好不好。

写得好的“给材料议论文”,不满足于“解说”材料,不用大同小异的几个事例来“例证"某一“含义”;而是深入“分析”,对某一含义进行分解和剖析,多问几个“为什么".须知,“材料”只是“起跑器”,凭借“起跑器"发力之后,就得走自己的路,层层深入或变换视角,努力阐明自己认定的“道理”,决不“以例代证".这是目前高中作文教学必须严重关注的课题,要尽快扭转只会举例、不会说理的局面.
写得好的“给材料记叙文”,不要求与“材料”形似,只强调与“材料”神似。

可以不提及材料、不点击材料;只要有“灵犀”与材料的某一含义相通,即可。

考查的重点在于:机智的构思、浓郁的生活气息、生动的细节描写、清新的文采。

最好联系考生自己的喜怒哀乐和酸甜苦辣,给人以亲近之感.一般说来,写记叙文容易避免公理、常识、大道理的生硬表述,容易写出“个性”,容易取得好成绩.这话讲了多年,但应者寥寥,今年再郑重申明一次!同行们皆知,议论文可以“批量生产”、“批量指导”,记叙文则篇篇是“个案”,必须过细地、个别地辅导和点拨。

教记叙文更需要耐心和爱心。

我省语文教师队伍具有这种耐心和爱心,一定能把这方面的工作做得锦上添花!
现公布数篇高考优秀作文,作为今后教与学的参考。

为了启发“教研”,我们不再对每篇作文进行“点评"。

《一叶知秋》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可见无论是一沙一木,还是一叶一花,总在细枝末节处隐现端倪.
小小的蜡烛竟会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它改变了整个山洞的环境,迫使那些斑斓的大蝴蝶只能另寻栖所。

一叶零落,便知秋天将至.的确,注重细节需要有如“尘”的心思。

这是一门洞察世事的
学问,并非机械地观察记录,也不是四处探听偷窥,而是以一种至情至性的眼光来看待万物.这几位朋友,在进洞前只有对大蝴蝶的好奇和探索,全无对生命的尊重,因而他们贸然点燃蜡烛。

如“尘"的心思是一种有血有肉的心灵探索,并不是高等生物对低等生物的征服。

“钩帘归乳燕,穴纸出痴蝇。

为鼠常留饭,怜蛾不点灯。

"这是苏轼对于生命的大度.这位执铁板唱大江东去的真男儿,心中也有这种如“尘”的时刻。

不过,此情并不令人费解,倘若没有这等如“尘"的心思,又怎能留下“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绵绵无绝的佳句?
心思如“尘",不仅需要“怜蛾不点灯”的大度与包容,还需要我们有触动事物核心的敏感.
当我们有了触动事物核心的敏感时,才真正明白细节给我们带来的巨大力量,因为它可以使我们看得更多,看得更远.佛说:“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佛独具慧眼,从一花一叶之中,看到比凡人深得多也远得多的东西.懂得细节的人,往往能占尽先机。

但凡有智慧的作家,在他们的作品中总会表现出一定的先知性。

同为凡人,为何他们会有这种先知性?究其原因,是他们触碰到时代的脉博和神经,从细节出发,观凡人之不能观,悟常人之不能悟.
细节,总是腐朽事物的报丧者、新鲜事物的召唤人。

当宗法制度在第一个诸侯国被破坏时,当文字狱兴起、抓起第一个书生时,当官僚资本主义压迫第一个民众时,当中国国门第一次被外国列强打开缝隙时,这些细小的迹象都预示着某种地覆天翻,而有智慧的中国人会毫不犹豫地见微知著,迎接变化,抓住机遇,从而成为一个时代的先驱者。

常言道:“细节决定成败。

”这话一点也不夸张。

但凡心中怀有大爱又能关注细节的人,必能为时代所成就进而成就一个时代。

《拒绝“平庸之恶”》
大千世界,宇宙万物间都存在着细微却不容忽视的联系,轻牵一角,或许也会导致多米诺骨牌似的连锁效果。

因此,每个看似无心的举动,都有可能对社会造成深远的影响。

西谚有云:没有一滴雨会认为自己造成了洪灾。

当我们纷纷抱怨社会道德的滑坡时,当我们满怀怨气地仇视着各种不良行为时,是否也该反思一下:自己的行为有没有不当之处,抑或我们有没有纵容助长过这类的“恶”呢?
美国作家阿法特曾提出一个概念:群氓。

这个词,是指普通大众集体无意识地作恶却丝毫不觉愧疚。

必然的,这种行为不仅使家国蒙受损失,更会麻痹人们的心灵,须知,此词在中国是颇为适用的.无论是高速公路上货车翻车引来成百农民哄抢柑橘,还是许多居民每人拿走一块砖致使雷峰塔的倒塌,抑或是大家再熟悉不过的“中国式过马路",无一不是“群氓”品行的体现。

似乎自古以来人们就有这样的印象:官是恶的、贪婪的,而民是善的、无辜的。

这种想法,显然有点不全面。

当个人被裹挟在群体之中时,他便会认为跟随众人所做之事无可非议,甚至不会意识到自己正在作恶,这是多么可怕又可悲的事情!而“法不责众”的观念,更成了助长这种“平庸之恶”的借口。

“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如今的中国人民已不再是鲁迅先生笔下的麻木看客。

然而,一些人却日渐堕入一个更加荒诞的怪圈.所以,我们必须自省,分清善恶,坚持自我.光说不做是没有用的,口头上“感动中国”绝对扶不起一个摔倒的老人.
当然,我们更应当看到希望的曙光.如今网络的发展,也使得正能量被广泛地传播;多少温暖感人的故事,为我们带来了黎明的脉息.随着越来越多人的觉悟,中国正向着文明大国之梦迈着坚定的步伐。

仅仅做到“勿以恶小而不为”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做到“勿以善小而为之”,中国社会的面貌才会有真正的改观。

拒绝“平庸之恶”,养一身浩然正气,和整个国家一起走在追梦
之路上,必能见到明日的灿烂朝阳。

《一件小事》
“拍死一只蜘蛛不过是一件小事罢了,别怕,你一定可以做到的!"我紧紧地握着拳头,毫无底气地给自己打气.
近了,更近了。

那只蜘蛛不停地挪动着那几只可怕的腿,慢慢地向我逼近。

我似乎能想象到它的眼睛里闪烁着怎样凌利的光芒,它晃动的触脚上一根根绒毛怎样摩擦,怎样从它的嘴里吐出一根长长的蛛丝然后将我包裹,一点一点地吞噬……
我只要操起手边的任何一样东西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将这只是蜘蛛拍死,可是我四肢僵硬,什么也做不了,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向我逼近,一步又一步地向我逼近。

此时,我只觉得无比悔恨。

我老早就看见这骇人的东西了.它停在我前面男生的肩上,我本想告诉他的,但我又想到这是高考,如果不告诉他,他被蜘蛛吓到,影响了发挥,岂不是给我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吗?
说,还是不说,这是个问题。

最终我为自己描绘的美好明天战胜了我的理智。

我,选择了沉默。

甚至带有几分幸灾乐祸。

蜘蛛还在逼近.
这一刻,我感觉不到考场,也感觉不到周围的老师和考生,仿佛天地间只剩下我与这只蜘蛛.
我感觉到由衷的恐惧,我想尖叫,嗓子却睹得我发慌,干得我发疼;我想狂跳,四脚却不接受大脑的指示;我想大声哭泣,可泪腺似乎停止了运作……
刚刚下过雨,外面一阵阵土腥味恶心得让我想吐,这一切的一切简直像是恶梦.
忽然,它一个翻身,竟然,掉下了桌子,监考老师从我身旁经过,一脚踩了过去。

我瞪大眼睛望着地上泥糊糊一般的尸体,深深地呼了一口气。

抬头,看见黑板上方挂着的时钟,还有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我还什么都没有写。

看着干净的考卷,我欲哭无泪。

如果我告诉了那个男生?
这,不过是一件小事!
可我什么也没说,它毁了我的人生!我的脑海一片空白,死死地盯着那只蜘蛛的尸体……《不深不浅种荷花》
犹记以前读川端康成的《雪国》,梦中都回荡着那和服女子的温润笑靥,便痴痴地到花市上买了株樱花来,也盼着一日如霞烟云可映着我家屋檐。

谁想不几日,那花竟死了。

老农听着我的叙述,微微地笑:“樱花怎么能那么养呢?它有自己的种法。


那一刻,我猛然间开悟,原来世间万事万物莫不如此,惟有适合自己才可开出一片繁华,否则生且不易,又何来的花团锦簇、万紫千红?
想来又有多少人沉迷于仿效他人的热潮,丢了自我?塞辛格《麦田上的守望者》风靡一时,大街上戴鸭舌帽穿风衣的年轻人也多了起来;歌德为慰藉自己的书出版,一时自杀又成为一种时尚.当时尚的潮流席卷于世,当喧哗与骚动潮水般涌来,你是否有足够的勇气与自信,坚持自己,寻找一条适合自己的路?
蝶翼翩翩,这群精灵懂得避开烛光,不做那扑火的飞蛾,而去尽情享受自己的幽暗.我们为人处世亦该如此。

古人诗云:“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

”这便深谙为人之道。

何处种菱何处种稻与如何摆放我们的心灵原本是一个道理。

大时代的喧哗与骚动原本与你无干,你只养一池心莲,自守一树清凉,便自得其所,岂不快哉?
人生如雪中观鹤,有清净,亦有混杂.前者心思明亮,不掺一丝杂质,如弘一大师一句“华枝春满,天心月圆”,天地间便盈满了纯净.后者则有污浊有沼气。

人活于世,不求随波逐流,便如一朵墨梅,可静静绽放于生命的绢帛.
再想古代士子熬得十年寒窗,只求一举成名天下知,竟是痴了。

生不用封万户侯,只求如徐霞客,遍览名山大川,一仆一驴,一笔一绢,任他世事烦扰,我自有天枕地床;更无需黄袍加身,便如蒲松龄“老于世情乃得巧,昧于世情则得拙",他秉持一拙所自安的生命准则,在野狐鬼妖间荷有一颗天籁自鸣、童真满掬的心灵,给无数士子以“书中自有颜如玉”的想象。

天籁自鸣,不择好音。

为人处世,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路,即使荆棘满生,亦可步步生莲,脚下生风。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这也痴了,且让那花睡去,明朝醒来,又可开得一片春天。

《寻》
有这样一段故事,说几个人在一个山洞中发现了许多大蝴蝶,即使他们小心翼翼,生怕惊扰了它们,却还是因为几支蜡烛坏了事。

这事,肯定没有发生在某些智慧的中国人眼前。

要是碰上他们,简单了去了:叫上一票人,把那些大扑腾蛾子全泡进福尔马林,一百年这颜色都不会掉;再给它粘回墙上,嗬,那叫一个壮观.啥?不像活的?简单,装俩风机,吹扑腾起来不就完事了么!
洞外边搞上个售票点,再打上几个广告:“××山蝴蝶洞”。

这一年,光卖盒饭就得有好几百万的赚头了吧?
遇上个有心的老板,直接造成个“蝶界”或者“蝴蝶主题公园",也不是什么难事。

我当然没有在说笑,这码事在咱们周围并非少见。

“××故居”,已然遍布全国。

某市更以保护文化遗产为由,将杜甫的故居拆掉,又在郊外重建了.这杜甫的故居是真是假暂且不论,但怎么总让人觉得跟做标本似的,还能叫“故居"吗?
不知哪位仁兄说过,“美丽的东西总是脆弱的”,再怎么保护总会有消失的一天。

罗马人明显比咱们看得开,那些古时的遗迹,就在城内:柱子倒了,没有人去扶;杂草丛生,也没有人清理.
国内去的游客,纷纷觉得罗马政府不重视全人类的遗产。

而在罗马人看来,这些遗迹本身就不应该过多干预,它所见证的是时代也是岁月,过多的干预只会加速它的死亡。

对比罗马政府的举措,再想想我们的“维修性拆除”,是不是过于做作了?
无论精神文化还是物质文化,都如同一只只美丽的蝴蝶,我们越是想要“保护”她们,她们就越会远离.
如今她们已经被驱赶到了山洞的深处,难道我们还应当燃起一大把蜡烛,再去寻找?
啊啊,还是让她们融化在历史里,静静地美下去吧……
《想让你陪我到地老天荒》
念你,亿万年的时光,沧海桑田仍不改的胸膛;恋你,孕育万物,春生夏长的生命华章;爱你,春日之雨,夏日之阳,秋日之辉煌,冬日之白雪纷扬。

可为何你眼角的泪光,煞灭了我的歌唱?
梦中的你挥舞着美丽的翅膀,飞向你所认为的天堂,然而小小的蜡烛却扑灭了你所有的
希望。

你一改沉静从容的作风,撕破了你所认为的我的伪装。

一切都是那么刻骨铭心:林立的大厦高楼直指蓝天白云,热浪滚滚的黑烟让人窒息,小河深处竟也藏着污浊的排放管道,每天都有一种动物作告别世界的哀唱,它们的血肉被频频地摆在餐桌之上……
你说停留在表面的歌唱就是伪装,你要撕破它,以便让后人知道,我们的祖先对待你是多么善良;你说许诺友爱却有利益当前的行为不可原谅,你说我欠你的保护,你要一笔一笔要求补偿。

于是,我看到了你的愤怒和泪光。

当漫天的黄沙肆虐在最繁华的都市;当海上狂飙移驾最有发展潜力的汪洋;当暴风骤雨淹没了最美丽的故乡……我被你的“反击"搞得头晕脑涨。

于是,我开始回想,回想曾弄舟于附近的河上,回想曾听着蝉鸣数着萤光,回想我曾许下过的地老天荒。

我知道,不是每一句“对不起”都能换回一句“没关系”。

况且我知道我们的行为已不能用忏悔来丈量.我会努力地让你看到我内心的恻隐在发光,我会努力地让你明白我的每句赞美都不是伪装,正在努力地进行补偿。

你看!明丽的山间有了轻快的小溪流淌,空气中弥漫着各种花儿的芬芳,鸟儿们在枝头悠然地歌唱,濒危的小动物的幼崽也有了对生的期望,城市中多了几纷绿意,河流下的排污管道正逐渐消亡。

我依旧可以看见你的怀疑与不安,你的愤怒与彷徨。

但,请你相信,我不会再让你逃避--我亲爱的大自然,我赖以生存的家乡。

依旧是在梦中,依旧是美丽的翅膀,你朝我飞来,不再躲避,不再退到深处,我坐在你的背上,一起飞向天堂。

宇宙洪荒,生命的画卷无限延长,我想我会携起你的手,一直走到时间的尽头,在这画卷上留下令人钦羡的痕记-—人与自然相伴到地老天荒![阅卷附注]此文全篇押韵。

《静静呵护一朵花开》
安东尼在他的绘本中说:“我们讨厌一朵花时,把她摘下来,喜欢一朵花时,也把她摘下来。

”这寥寥数语,竟引人在宁静遐思中悄然顿悟.
我们是否在不经意间惊扰了那份我们眼中最为珍视的美?
不去打扰的欣赏才是真正出于心底的珍视,不为了嗅一朵花的香而去采撷整朵蓓蕾的芬芳,不为了欣赏蝴蝶美的姿态而去喧扰那一份静谧与安然,这才是真正欣赏者的姿态:安静,不出声,不触碰,伫足于局外,只愿用远远的目光爱抚,甚至只是在心底悄然遐想.
张晓风曾在散文中记载过:路过一位友人家,拜访闲聊之余却瞥见一株静默于房屋一隅的昙花,她默然倔强地抖开一身铁树般浓郁厚重的绿色。

问起友人才知道这是一株漂洋过海而来的品种,倔强地遵守着出生地的时差,只肯在白天绽放,无论友人用尽何种方法,她始终不肯再绽开那璞玉般洁白通透的花蕾.张晓风在敬重这株倔强花朵的同时却又深深惋惜她的命运。

无论是多少呵护与栽培,多少盛赞她绽放容颜端庄清丽的溢美之词,都无法滋润她那离开初生土壤的倔强根系,都无法使她再绽放最原始最本初的美丽。

让美丽回到她最初的环境中去,去肆意盛开属于她的光彩,别让你的欣赏,影响了她的绽放。

闲暇时读书,最爱川端康成那一句:“凌晨四点,看海棠花未眠.”那是怎样一种温柔而虔诚的心态啊。

一位老人,借着微熹晨光,披衣而坐,默默于窗扉间凝神细窥睡眠中的花朵,毫不打扰,没有上前采撷,也未用一卷胶片记录花朵浅眠的模样.他愿牺牲自己的睡眠时间,来呵护那一方自然的美的盛开,这更是一种尊重,无言,却浸透在凌晨清浅的天光里,提醒我们,自然界中一花一草,一虫一鸟,皆是倔强而美好的生灵,怀着尊重与珍视,去欣赏,去
“迁就"她们,才能领略到最自然,最美的感动。

蝴蝶在黑暗中的栖息是静谧的,莫用蜡烛的光去打扰她们。

花朵的绽放是自然的、宁静的,莫用照相机的闪光惊扰她们。

我多想告诉每一个脚步匆匆的看花人,轻一点,慢一点,远远看着就好,别让你的影子,挡住了哪一片花瓣的阳光。

《行礼,为了远方的美》
不要走得太近,惊走了沉眠的美。

美丽的生物是自然的精灵,它们有灵慧,会选择自己的栖居之所。

幽兰必绽于空谷,其香才悠远幽邃;最美的蝶必栖于幽暗的洞穴,其美才神秘而惊艳。

生长于僻远之处,才有出尘的气质,也许深山千万年的岑寂让时空保持了一份古朴,给予它们明净与灵动。

然而很多人是不懂得美的,甚至出于爱美之心摧残了它。

不必说蝴蝶被制成标本而枯萎,鸟鸣在笼中喑哑,就是一些心怀善念的人,也会在无意中酿成悲剧.林清玄的《放生鸟》里,鸟与龟被一捕再捕,一只龟的甲壳上刻满了放生者的名字。

仿佛一个悖论,爱造成的伤害触目惊心。

为什么我们会陷入这反复伤害的轮回?只因走得太近,抓得太紧,不懂得保持一段距离。

纯净的美总在远离尘世的僻远之地,譬如青藏高原上起伏的雪峰,与高远的天宇相厮磨。

“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其实自然已在沉默中说得清清楚楚:有人之处就有喧嚣,有污浊,有说不清的变数,所以,好山好水都躲得远了,就像高傲的隐居者,不欢迎人们打扰。

可人们终究没有读懂。

即使读懂了,恐怕我们也不会停下脚步。

我们抑不下对世界的好奇,也压不下征服荒野的欲望。

即使如此,我们仍应懂得适度地保持距离,保持对美的尊重。

川端康成说:“凌晨四点,我发现海棠花未眠。

”那黎明的薄雾里摇曳的花枝,脉脉地昭示着,告诉我们,不要走近,否则梦就破了。

朱成玉说“见到美,请行个礼”,行礼即是尊重,留有尊重,或许我们还不至惊走全部的美。

在洞中探险的几人,看见山壁上的蝴蝶,于是放轻了脚步。

当我们看见蝴蝶远去,定不能再追,应当熄灭蜡烛,默默退出,那退出的脚步和熄灭的蜡烛,是对美的行礼。

作为无数爱美之人的一员,我曾深深惊诧于美的脆弱,也曾因无心之失,怅恨于美的远去。

我渐渐明白,追寻美的最佳姿势,不是窥视和攫取,而是敬礼。

古人言“亲而不狎”,诚不欺我。

所以我小心翼翼,唯恐惊走潜藏的美。

我希望,遥隔黎明的薄雾微微鞠躬,只为一处令人感动的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