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第6节导体的电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
金戈铁骑整理制作
第6节 导体的电阻
1.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横截面积、长度、材料、温度等有关。
2.电阻率是反映材料导电性能的物理量,电阻反映了导体对 电流的阻碍作用。
3.电阻定律的表达式R =ρl S 是电阻的决定式,公式R =U I 是
电
阻的定义式。
影响导体电阻的因素
1.与导体电阻有关因素的测量方法 (1)电阻丝横截面积的测量:
把电阻丝紧密绕在一个圆柱形物体上(例如铅笔),用刻度尺测出多匝的宽度,然后除以圈数,得到电阻丝的直径,进而计算出电阻丝的横截面积;或用螺旋测微器测出电阻丝的直径,进而得到电阻丝的横截面积。
(2)电阻丝长度的测量:
把电阻丝拉直,用刻度尺量出它的长度。
(3)电阻的测量:
连接适当的电路,测量电阻丝两端的电压U 和通过电阻丝的电流I ,由R =U
I 计算得到
电阻。
2.探究导体电阻与其影响因素的关系
(1)实验探究: 项目 内容
实验目的
探究导体电阻与长度、横截面积、材料的关系
实验电路
实验方法
控制变量法:在长度、横截面积、材料三个因素,b 、c 、d 与a 分别有一个因素不同
实验原理 串联的a 、b 、c 、d 电流相同,电压与导体的电阻成正比,测量出它们的电压就可知道电阻比,从而分析出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有关因素
(2)逻辑推理探究:
①导体电阻与长度的关系:一条导线可看成有相同长度的多段导线串联,由串联电路的性质可分析出导体的电阻R ∝l 。
②导体电阻与横截面积的关系:多条长度、材料、横截面积都相同的导体紧紧束在一起,由并联电路的性质分析出导体的电阻R ∝1
S。
③导体电阻与材料的关系:由实验探究得到长度、横截面积相同而材料不同的导体电阻不同。
1.一段均匀导线对折两次后并联在一起,测得其电阻为0.5 Ω,导线原来的电阻是多大?若把这根导线的一半均匀拉长为原来的三倍,另一半不变,其电阻是原来的多少倍?
解析:一段导线对折两次后,变成四段相同的导线,并联后的总电阻为0.5 Ω,设每段导线的电阻为R ,则R
4
=0.5 Ω,R =2 Ω,所以导线原来的电阻为4R =8 Ω。
若把这根导线的一半均匀拉长为原来的3倍,则电阻变为4 Ω×9=36 Ω,另一半的电阻为4 Ω,所以拉长后的总电阻为40 Ω,是原来的5倍。
答案:8 Ω 5倍
电 阻 定 律
[自学教材]
1.内容
同种材料的导体,其电阻R 与它的长度l 成正比,与它的横截面积S 成反比;导体电阻还与构成它的材料有关。
2.公式
R =ρl S 。
3.符号意义
l 表示导体沿电流方向的长度,S 表示垂直电流方向的横截面积,ρ是电阻率,表征材料的导电性能。
4.材料特性应用
(1)连接电路的导线一般用电阻率小的金属制作。
(2)金属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可用来制作电阻温度计,精密的电阻温度计用铂制作。
(3)有些合金的电阻率较大,且电阻率几乎不受温度的影响,常用来制作标准电阻。
[重点诠释]
1.对电阻定律的理解
(1)公式R =ρl
S 是导体电阻的决定式,图2-6-1中所示为一块长方体
铁块,若通过电流I 1,则R 1=ρa bc ;若通过电流I 2,则R 2=ρc
ab。
导体的电阻反映了导体阻碍电流的性质,是由导体本身性质决定的。
(2)适用条件:温度一定,粗细均匀的金属导体或浓度均匀的电解质溶液。
图 2-6-1 (3)电阻定律是通过大量实验得出的规律。
2.R =ρl S 与R =U
I 的比较
公式
比较内容
R =ρl
S
R
=U I
区别
意义
电阻定律的表达式,也是电阻的决定式
电阻的定义式,R 与U 、I 无关
作用 提供了测定电阻率的一种方法
——ρ=R S l
提供了测定电阻的一种方法——伏安法
适用
范围 适用于粗细均匀的金属导体或
浓度均匀的电解液、等离子体
纯电阻元件
联系 R =ρl S 对R =U
I 补充说明了导体的电阻不取决于U 和I ,而是取决于导
体本身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
[特别提醒]
(1)导体的电阻由ρ、l 、S 共同决定,在同一段导体的拉伸或压缩形变中,导体的横截面积、长度都变,但总体积不变,电阻率不变。
(2)公式R =ρl
S 适用于温度一定、粗细均匀的金属导体或截面积相同且浓度均匀的电解
液。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据R =U /I 可知,当通过导体的电流不变,加在电阻两端的电压变为原来的2倍时,导体的电阻也变为原来的2倍
B .据R =U
I 可知,通过导体的电流改变时,加在电阻两端的电压也改变,但导体的电
阻不变
C .据ρ=R S
l 可知,导体的电阻率与导体的电阻和横截面积的乘积RS 成正比,与导体
的长度l 成反比
D .导体的电阻率与导体的长度l 、横截面积S 、导体的电阻R 均无关
解析:导体的电阻是由导体本身的性质决定的。
其决定式为R =ρl /S ,而R =U /I 为电阻的定义式,所以选项A 是不对的,选项B 是正确的;而ρ=RS /l 仅是导体电阻率的定义式,电阻率与式中各物理量无关。
所以选项C 是不对的,选项D 是正确的。
答案:BD
实验:测定金属的电阻率
1.实验目的
(1)掌握电流表、电压表和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及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读数方法。
(2)会用伏安法测电阻,并能测定金属的电阻率。
2.实验原理
把金属丝接入如图2-6-2所示的电路中,用电压表测金属丝两端的
电压,用电流表测金属丝中的电流,根据R x =U
I 计算金属丝的电阻R x ,然
后用毫米刻度尺测量金属丝的有效长度l ,利用缠绕法用毫米刻度尺测出
n 圈金属丝宽度,求出金属丝的直径d ,计算出金属丝的横截面积S ; 图 2-6-2
根据电阻定律R x =ρl S ,得出计算金属丝电阻率的公式ρ=R x S l =πd 2U
4lI 。
3.实验步骤
(1)取一段新的金属丝紧密绕制在铅笔上,用毫米刻度尺测出它的宽度,除以圈数,求出金属丝的直径。
或者用螺旋测微器直接测量。
(2)按如图2-6-2所示的电路图连接实验电路。
(3)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接入电路中的被测金属丝的有效长度。
(4)把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调节到使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值最大的位置,电路经检查确认无误后,闭合开关S 。
改变滑动变阻器滑动触头的位置,读出几组相应的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I 和U 的值。
(5)拆除实验电路,整理好实验器材。
4.数据处理 (1)电阻R 的值:
方法一,平均值法:分别计算电阻值再求平均值; 方法二,图像法:利用U -I 图线的斜率求电阻。
(2)将测得的R x 、l 、d 的值,代入电阻率计算公式ρ=R x S l =πd 2R x
4l 中,计算出金属导线的
电阻率。
5.注意事项
(1)为了方便,测量直径应在导线连入电路前进行,为了准确测量金属丝的长度,应该在连入电路之后在拉直的情况下进行。
(2)本实验中被测金属丝的电阻值较小,故须采用电流表外接法。
(3)开关S 闭合前,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要调至最大。
(4)电流不宜太大(电流表用0~0.6 A 量程),通电时间不宜太长,以免金属丝温度升高,导致电阻率在实验过程中变大。
3.如图2-6-3所示,P 是一个表面镶有很薄电热膜的长陶瓷管,其长度为L ,直径为D ,镀膜的厚度为d ,管两端有导电金属箍M 、N 。
现把它接入电路中,测得它两端电压为U ,通过它的电流为I 。
试求金属膜的电阻及写出镀膜材料电阻率的计算式。
图 2-6-3
解析:由伏安法得R =U
I ,由于膜的厚度很小,试想将膜层展开,如图
所示,则膜层的长度为L 、横截面积S 为管的周长2πr 与膜的厚度d 的乘积,由电阻定律R =ρL S
得U I =ρL 2πD 2d =ρL πDd
所以ρ=U πDd
IL 。
答案:U I ρ=U πDd IL
电阻定律的应用
[例1] 两根完全相同的金属裸导线,如果把其中的一根均匀地拉长到原来的两倍,把另一根导线对折后绞合起来,则它们的电阻之比为多少?
[思路点拨] 导线的长度和横截面积变化后,总体积并没有变化。
[解析] 金属裸导线原来的电阻为R =ρl
S ,
拉长后l ′=2l ,又因为体积V =lS 不变, 所以S ′=S 2,所以R ′=ρl ′S ′=4ρl
S =4R ,
对折后l ″=l
2
,S ″=2S ,
所以R ″=ρl ″
S ″=ρl 22S =R 4,所以R ′∶R ″=16∶1。
[答案] 16∶1 借题发挥
应用电阻定律解题,一般电阻率ρ不变,理解l 、S 的意义是关键。
若导体的长度拉伸为原来的n 倍,因导体的体积不变,横截面积必减为原来的1n ;若导体长度压缩为原来的1
n (相
当对折为等长的n 根),横截面积变为原来的n 倍,长度变为原来的1
n 。
然后由电阻定律知道
电阻变为原来的n 2倍或1
n
2倍。
电阻定律与欧姆定律的综合应用
[例2] 如图2-6-4所示,厚薄均匀的矩形金属薄片边长l ab =2l bc 。
当将A
与B 接入电压为U (V)的电路中时,电流为I ;若将C 与D 接入电压为U (V)的电路中,电流为( )
图 2-6-4
A .4I
B .2I C.1
2
I
D.14
I [思路点拨] 利用电阻定律求出两种连接情况下的电阻关系,再利用欧姆定律判断电流关系。
[解析] 设沿AB 方向的横截面积为S 1,沿CD 方向的横截面积为S 2,则有S 1S 2=1
2。
AB
接入电路时电阻为R 1,CD 接入电路时电阻为R 2,则有R 1R 2=ρ
l ab S 1ρl bc S 2=41,电流之比I 1I 2=R 2R 1=1
4
,I 2
=4I 1=4I 。
[答案] A
有一电缆长L =50 km 。
某处因电缆外表绝缘皮损坏而漏电,此处相当于接一个漏电电阻R 0,如图2-6-5所示。
现用下述方法测出漏电位置:在电缆的A 端两输电线间接电压U 1=200 V ,在另一端B 处用一理想电压表测得两端电压为U BB ′=40 V 。
在电缆的B 端两输电线间接电压U 2=380 V ,
在A 端用理想电压表测得两端电压也为40 V ,即U AA ′=40 V ,求漏电处距 图 2-6-5
A 端多远?
解析:将电阻定律与欧姆定律结合在一起可以解决许多实际问题,且解决问题时还常借助电压表,理想电压表电阻无限大,不影响电路连接。
对同一根输电线,电阻率和横截面积处处相同,由电阻定律R =ρl
S 可知,R 与l 成正比。
设电缆线单位长度的电阻为r 0,漏电处C 距A 为x ,则AC 段电阻R AC =xr 0,BC 段电阻为R BC =(L -x )r 0。
(1)AA ′端接电压U 1时,在BB ′端所接的电压表实际上测量的是R 0上的电压,由欧姆定律则有
U BB ′R 0=U 1-U BB ′
2R AC
① (2)在BB ′接电压U 2时,在AA ′端所接的电压表实际上测量的也是R 0上的电压,由欧姆定律有U AA ′R 0=U 2-U AA ′2R BC
②
又知U BB ′=40 V ,U AA ′=40 V ,解①②得x =16 km 。
答案:16 km
实验:测定金属的电阻率
[例3] 在做“测定金属的电阻率”的实验时,需要对金属丝的电阻进行测量,已知金属丝的电阻值R x ,约为20 Ω。
一位同学用伏安法对这个电阻的阻值进行了比较精确的测量,这位同学想使被测电阻R x 两端的电压变化范围尽可能的大。
他可选用的器材有:
电源E :电动势为8 V
,内阻为1.0 Ω; 电流表A :量程0.6 A ,内阻约为0.50 Ω; 电压表V :最程10 V ,内阻约为10 kΩ;
滑动变阻器R :最大电阻值为5.0 Ω; 开关一个,导线若干。
(1)根据上述条件,测量时电流表应采用________(选填“外接法”或“内接法”)。
(2)在方框内画出实验电路图。
(3)若在上述实验中,电流表的示数为I ,电压表的示数为U ,且电流表内阻R A 电压表内阻R V 均为已知量,用测量物理量和电表内阻计算金属丝电阻的表达式。
R x =________。
[审题指导] 解答本题时注意把握以下两点:
(1)要使被测电阻R x 两端的电压变化范围尽量大,就要采用滑动变阻器的分压式接法。
(2)电流表、电压表的内阻为已知量时相当于一个特殊电阻。
[解析] (1)待测电阻约为20 Ω,是电流表内阻的40 倍,但电压表内阻是待测电阻的500倍,故采用外接法。
(2)因为要使R x 两端的电压变化范围尽可能的大,所以滑动变阻器要采用分压式,电路图如图所示。
(3)电压表分得的电流为I V =
U
R V
,所以R x 中的电流为 I x =I -I V =I -U R V ,则R x =U I x =U I -U R V =UR V
IR V -U
[答案] (1)外接法 (2)见解析图 (3)UR
V
IR V -U
借题发挥
当电压表、电流表的内阻已知时,
它们就相当于一个电阻,其两端的电压和流过的电流和它本身的电阻三者满足欧姆定律。
[随堂基础巩固]
1.关于电阻和电阻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做导体的电阻,因此只有导体有电流通过时才有电阻
B .由R =U
I 可知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中的电流成反比
C .某些金属、合金和化合物的电阻率随温度的降低会突然减小为零,这种现象叫做超导现象,发生超导现象时,温度不为绝对零度
D .将一根导线等分为二,则半根导线的电阻和电阻率都是原来的二分之一
解析:导体的电阻由导体本身的性质决定,与电压、电流无关,A 、B 均错;根据超导现象发生的条件可知C 正确;导体的电阻率与材料、温度有关,与导体的长度无关,可判断D 错。
答案:C
2.对于一根阻值为R 的均匀金属丝,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电阻率是表征材料导电性能好坏的物理量,电阻率越大,其导电性能越好
B .某些合金的电阻率几乎不受温度变化的影响,通常用它制作标准电阻
C .给金属丝加上的电压逐渐从零增大到U 0,则任一状态下的U
I 比值不变
D .把金属丝温度降低到绝对零度附近,电阻率会突然变为零
解析:金属丝的电阻率越小,其导电性能越好,A 错误;某些合金的电阻率几乎不受温度的影响,可制作标准电阻,B 正确;金属丝的电阻率ρ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当金属丝两端的电压逐渐增大时,由于电流的热效应会使电阻率ρ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因而R =ρl S =U
I 将
逐渐增加,C 错误;D 中这种现象叫超导现象,D 正确。
答案:BD
3.“测定金属的电阻率”实验中,关于误差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电流表采用外接法,将会使ρ测<ρ真
B .电流表采用外接法,由于电压表的并联引起了电阻丝分压的减小而引起测量误差
C .由ρ=πd 2U
4Il 可知,I 、d 、U 、l 中每一个物理量的测量都会引起ρ的测量误差
D .由ρ=πd 2U
4Il
可知对实验结果准确性影响最大的是直径d 的测量
解析:由于外接法,将导致R 测<R 真,由ρ=RS
l 可知ρ测<ρ真,A 对;虽然电压表的并联
引起电阻丝分得电压减小,但是计算电阻丝的电阻用的是电压和电流的瞬时对应关系,只是由于电压表的分流会使电流I 的测量值偏大,电阻测量值偏小,引起误差,B 错;由ρ=
πd 2U 4Il 可知每一个物理量测量都会引起ρ的误差,但由于直径的指数为2,所以对结果影响最大的是d 的测量,C 、D 对。
答案:B
4.如图2-6-6所示,分别把一个长方体铜块的a 和b 端、c 和
d端、e和f端接入电路,计算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各是多少。
(设电阻率为ρ铜)
解析:根据电阻定律R=ρl
S可以算出接入电路中的电阻。
由图可看出,当接入点不同时,导体的长度和横截面积不同。
图2-6-6
当a、b端接入时,电阻R ab=ρ铜l
mn
当c、d端接入时,电阻R cd=ρ铜m
ln
当e、f端接入时,电阻R ef=ρ铜n
lm
答案:R ab=ρ铜l
mn R cd=ρ铜m
ln R ef=ρ铜n
lm
[课时跟踪训练]
(满分50分时间3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32分。
每小题至少有一个选项正确,把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关于材料的电阻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阻率是反映材料导电性能好坏的物理量,电阻率越大的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
B.金属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银材料的电阻率较锰铜合金的电阻率小
D.金属丝拉长为原来的两倍,电阻率变为原来的2倍
解析:电阻率是材料本身的一种电学特性,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无关,D错误;金属材料的电阻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B对;合金的电阻率比纯金属的电阻率大,电阻率大表明材料的导电性能差,不能表明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一定大,因为电阻才是反映对电流阻碍作用大小的物理量,而电阻除跟电阻率有关外还跟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有关。
所以A错误,C对。
答案:BC
2.白炽灯的灯丝是由钨制成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由于白炽灯正常工作时的灯丝和未接入电路时的灯丝是同一个导体,故两种情况下电阻相同
B.白炽灯正常工作时灯丝电阻大于未接入电路时灯丝电阻
C.白炽灯正常工作时灯丝电阻小于未接入电路时灯丝电阻
D.条件不足,不能确定
解析:白炽灯的灯丝为金属,所以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正常工作时温度高于不工作时的温度,所以工作时的电阻也大于不工作时的电阻,B对。
答案:B
3.温度能明显地影响金属导体和半导体材料的导电性能,如图1所示
图线分别为某金属导体和某半导体的电阻随温度变化的关系曲线,则
(
) 图 1
A .图线1反映半导体材料的电阻随温度的变化关系
B .图线2反映金属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变化关系
C .图线1反映金属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变化关系
D .图线2反映半导体材料的电阻随温度的变化关系
解析:金属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半导体材料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选项C 、D 正确。
答案:CD
4.现有半球形导体材料,接成如图2所示甲、乙两种形式,则两种接法的电阻之比R 甲∶R 乙为( )
图 2
A .1∶1
B .1∶2
C .2∶1
D .1∶4
解析:将甲图半球形导体材料看成等大的两半部分的并联,则乙图中可以看成两半部分
的串联,设每一半部分的电阻为R ,则甲图中电阻R 甲=R 2
,乙图中电阻R 乙=2R ,故R 甲∶R 乙=1∶4。
答案:D
5.在电源电压不变的情况下,为使电阻率不变的电阻丝在单位时间内产生的总热量减少一半,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A .剪去一半的电阻丝
B .并联一根相同的电阻丝
C .将电阻丝长度拉伸一倍
D .串联一根相同的电阻丝
解析:由焦耳定律公式Q =U 2R
t ,要使单位时间内的热量减少一半,则电阻丝阻值R 增大一倍。
又由电阻定律公式R =ρl S
可知,若剪去一半电阻丝,阻值将减小到原来的一半,A 项错;并联一根相同的电阻丝,电阻变为原来的一半,热量增加为原来的两倍,B 项错;若
将电阻丝拉长一倍,面积将减小到原来一半,阻值将增大到原来的四倍,C 项错;串联一根相同的电阻丝后,总电阻增加到原来的两倍,总热量减少一半,D 项正确。
答案:D
6.一盏白炽灯的额定功率与额定电压分别为36 W 与36 V 。
若把此灯泡接到输出电压为18 V 的电源两端,则灯泡消耗的电功率( )
A .等于 36 W
B .小于 36 W ,大于 9 W
C .等于 9 W
D .小于9 W
解析:白炽灯在正常工作时的电阻为R ,由P =U 2R
得R =36 Ω,当接入18 V 电压时,假设灯泡的电阻也为36 Ω,则它消耗的功率为P =U 2R =18236
W =9 W ,但是当灯泡两端接入18 V 电压时,它的发热功率小,灯丝的温度较正常工作时温度低,其电阻率减小,所以其电阻要小于36 Ω,其实际功率大于9 W ,故B 项正确。
答案:B
7.当电路中的电流超过熔丝的熔断电流时,熔丝就要熔断。
由于种种原因,熔丝的横截面积略有差别。
那么熔丝熔断的可能性较大的是( )
A .横截面积大的地方
B .横截面积小的地方
C .同时熔断
D .可能是横截面积大的地方,也可能是横截面积小的地方
解析:根据电阻定律,横截面积小的地方电阻较大,当电流通过时电阻大的位置发热量大易熔断。
选项B 正确。
答案:B
8.“测定金属的电阻率”的实验中,以下操作中错误的是( )
A .用米尺测量金属丝的全长,且测量三次,算出其平均值,然后再将金属丝接入电路中
B .用螺旋测微器在金属丝三个不同部位各测量一次直径,算出其平均值
C .用伏安法测电阻时采用电流表内接法,多次测量后算出平均值
D .实验中应保持金属丝的温度不变
解析:实验中应测量出金属丝接入电路中的有效长度,而不是全长;金属丝的电阻很小,与电压表内阻相差很大,使金属丝与电压表并联,电压表对它分流作用很小,应采用电流表外接法。
故A 、C 操作错误。
答案:AC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共18分,解答量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演算步骤,有数值计算的要注明单位)
9.(8分)如图3所示,相距40 km 的A 、B 两地架两条输电线,电
阻共为800 Ω,如果在A 、B 间的某处发生短路,这时接在A 处的电压
表示数为10 V ,电流表示数为40 mA ,求发生短路处距A 有多远?
解析:A 、B 间的距离l =40 km ,导线总长度为2l ,总电阻R = 图 3 800 Ω,设A 与短路处C 的距离为x ,导线总长度为2x ,总电阻为R x 。
由欧姆定律有R x =U I =1040×10-3
Ω=250 Ω 由电阻定律有R =ρ2l S ,R x =ρ2x S
, 得x =R x R l =250800
×40 km =12.5 km 。
即短路处距A 端12.5 km 。
答案:12.5 km
10.(10分)在“测定金属丝的电阻率”的实验中,某同学进行了如下测量:
(1)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接入电路中的被测金属丝的有效长度。
测量3次,求出其平均值l 。
其中一次测量结果如图4甲所示,金属丝的另一端与刻度尺的零刻线对齐,图中读数为__________cm 。
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的直径,选不同的位置测量3次,求出其平均值d 。
其中一次测量结果如图乙所示,图中读数为__________mm 。
图 4
图 5
(2)采用如图5所示的电路测量金属丝的电阻。
电阻的测量值比真实值____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
最后由公式ρ=__________计算出金属丝的电阻率(用直接测量的物理量表示)。
(3)请你根据图5所示电路图在图6中进行实物连线。
(电流表选0.6 A 量程,电压表选3 V 量程)
图 6
解析:(1)金属丝的长度为24.12 cm ~24.14 cm
直径读数为0.515 mm ~0.518 mm 。
(2)采用安培表外接法,由于电压表的内阻不是无穷大,电压表有分流,从而电流表的测量值大于真实值,
由R =U I
可知,电阻的测量值小于真实值。
由R =ρl S ,R =U I ,S =14πd 2,可得ρ=πd 2U 4Il。
(3)实物连接如下图所示。
答案:(1)24.12 ~24.14 0.515~0.518
(2)偏小 πd 2U 4Il
(3)见解析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