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SLE的湖北省土壤侵蚀时空变化特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6卷第4期2022年8月
水土保持学报
J o u r n a l o f S o i l a n d W a t e rC o n s e r v a t i o n
V o l .36N o .4
A u g
.,2022
收稿日期:2021-11-23
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41601280
) 第一作者:李嘉麟(1997 ),男,河南新乡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水土流失动态监测㊁树种识别研究㊂E -m a i l :1535420728@q q
.c o m 通信作者:华丽(1977 ),女,宁夏吴忠人,博士,副教授,硕导,主要从事水土流失动态监测与驱动机制㊁灾害预警㊁作物监测研究㊂E -m a i l
:h u a l i @m a i l .h z a u .e d u .c n
基于C S L E 的湖北省土壤侵蚀时空变化特征
李嘉麟,陈家慧,华丽,韩兆君,蔡崇法
(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武汉430070
)摘要:以湖北省为研究区,利用C S L E 模型计算1990 2015年的土壤侵蚀模数,借助G I S 空间分析方法揭示多时期土壤侵蚀的时空变化特征㊂结果表明:(1)湖北省主要为微度侵蚀,其次为轻度侵蚀,中度侵蚀及以上等级侵蚀所占面积较小,轻度侵蚀㊁中度侵蚀㊁强烈侵蚀㊁极强烈侵蚀和剧烈侵蚀面积25年间分别减少11267.0,497.6,176.9,307.7,313.7k m 2
,减幅分别为27.39%,13.85%,11.79%,24.88%和56.04%㊂
(2
)总侵蚀面积先减再增后持续减少,其中极剧烈和剧烈侵蚀面积下降明显㊂侵蚀强度在不同时期的变化呈现空间异质性㊂1990 1995年㊁2000 2005年和2010 2015年土壤侵蚀以好转为主,土壤侵蚀强度降低区域1990 1995年集中在恩施㊁咸宁,1995 2000年集中在恩施㊁十堰,2000 2005年集中在神农架林区㊁宜昌市和秭归县周边,2005 2010年集中在黄冈和黄石市,2010 2015年集中在神农架林区和宜昌市;其中旱地与裸地好转情况最为明显㊂在1995 2000年和2005 2010年土壤侵蚀加剧,土壤侵蚀强度加剧区域1990 2000年集中在神农架局部地区,2000 2005年集中在十堰市,2005 2010年集中在竹溪县;2010 2015年集中在恩施市㊁宣恩县和鹤峰县,其中林地与旱地表现最为明显㊂土壤侵蚀主要变化区域表现在25年间,坡度<8ʎ区域轻度以上等级侵蚀面积逐年增加,这与人类活动对地表负面扰动(生产建设项目㊁坡耕地农业生产㊁其他人类活动导致的土地利用类型转换)等主要集中在地形较为平缓的区域有很大关系㊂坡度在8ʎ~35ʎ区域轻度以上等级侵蚀面积明显减少,主要表现在退耕还林和水保工程治理的实施取得成效明显㊂
关键词:土壤侵蚀;C L S E 模型;G I S ;时空变化;湖北省中图分类号:T P 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242(2022)04-0043-10
D O I :10.13870/j
.c n k i .s t b c x b .2022.04.007S p a t i a l a n dT e m p
o r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S o i l E r o s i o n i n H u b e i P r o v i n c eB a s e do nC S L E
L I J i a l i n ,C H E NJ i a h u i ,HU A L i ,H A NZ h a o j u n ,C A IC h o n g
f a (C o l l e
g e o f R e s o u r c e s a n dE n v i r o n m e n t ,H u a z
h o n g A g r
i c u l t u r a lU n i v e r s i t y ,
W u h a n 430070)A b s t r a c t :S o i l e r o s i o n i s o n e o f t h e g l o b a l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p r o b l e m s r e s t r i c t i n g t h e s u r v i v a l a n d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h u m a nb e i n g s .W i t h 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e c o n o m y ,h u m a n a c t i v i t i e s i n d u c e t h e a g g r a v a t i o n o f s o i l e r o s i o n a n d b r i n g a b o u t e c o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p r o b l e m s i n t h e s h o r t t i m e .T h e r e f o r e ,t a k i n g H
u b e i P r o v i n c e a s t h e r e s e a r c h a r e a ,t h eC S L E m o d e l i s u s e d t oc a l c u l a t e t h e s o i l e r o s i o n m o d u l u s f r o m1990t o2015,a n d t h eG I Ss p a t i a l a n a l y s i sm e t h o d i s r e v e a l e d t h e s p a t i o t e m p o r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s o i l e r o s i o n i nm u l t i p
l e p e r i o d s .T h e r e s u l t s s h o wt h a tH u b e i P r o v i n c em a i n l y h a s s l i g h t e r o s i o n ,f o l l o w e db y m i l d e r o s i o n ,a n do t h e r g r a d e e r o s i o n s u c h a sm o d e r a t ee r o s i o no c c u p i e sas m a l la r e a .T h ea r e a so f m i l de r o s i o n ,m o d e r a t ee r o s i o n ,s t r o n g e r o s i o n ,e x t r e m e l y s t r o n g e r o s i o n a n d s e v e r e e r o s i o nd e c r e a s e db y 11267.0,497.6,176.9,307.7,313.7k m 2
r e s p e c t i v e l y
i n 25y e a r s ,w i t hd e c r e a s e s o f 27.39%,13.85%,11.79%,24.88%a n d56.04%r e s p e c t i v e l y .T h e t o t a l e r o s i o n a r e a f i r s td e c r e a s e d ,t h e ni n c r e a s e d ,a n df i n a l l y c o n t i n u e dt od e c r e a s e .A m o n g t
h e m ,t h ea r e ao f i n t e n s e e r o s i o na n de x t r e m e l y i n t e n s ee r o s i o nd e c r e a s e d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 .T h ec h a n g e so f e r o s i o n i n t e n s i t y i
nd i f f e r e n t p e r i o d s s h o ws p a t i a l h e t e r o g e n e i t y .S o i l e r o s i o nw a sm a i n l y i m p
r o v e d i n 1990 1995,2000 2005a n d 2010 2015,s u c h a sE n s h i a n dX i a n n i n g i n 1990 1995,E n s h i a n dS h i y a n i n 1995 2000,S h e n n o n g j
i a f o r e s t a r e a ,
Y i c h a n g C i t y a n dt h e p e r i p h e r y o fZ i g u iC o u n t y i n2000 2005,H u a n g g a n g a n d H u a n g s h iC i t y i n2005 2010,S h e n n o n g j i a f o r e s t a r e aa n dY i c h a n g C i t y i n2010 2015;T h e i r s o i l e r o s i o nc o n d i t i o n sa r e g r a d u a l l y i m p r o v i n g,a n d t h e i m p r o v e m e n t o f d r y l a n d a n d b a r e l a n d i s t h em o s t o b v i o u s.S o i l e r o s i o nw a s i n t e n s i f i e d i n 1995 2000a n d2005 2010,a n dt h e i n t e n s i f i c a t i o no fs o i le r o s i o n w a sc o n c e n t r a t e di nS h e n n o n g j i aa r e a (1990 2000),S h i y a n C i t y(2000 2005),Z h u x iC o u n t y(2005 2010)E n s h iC i t y,X u a n e n C o u n t y a n d H e f e n g C o u n t y(2010 2015),a m o n g w h i c hf o r e s t l a n da n dd r y l a n d w e r et h e m o s to b v i o u s.T h e m a i n c h a n g e a r e a s o f s o i l e r o s i o na r e a s f o l l o w s:i n t h e p a s t25y e a r s,t h e a r e a o fm i l d a n d a b o v e g r a d e e r o s i o n i n t h e a r e aw i t hs l o p e l e s s t h a n8ʎh a s i n c r e a s e d y e a rb yy e a r,w h i c h i sc l o s e l y r e l a t e dt o t h e f a c t t h a t t h en e g a t i v e s u r f a c e d i s t u r b a n c e c a u s e d b y h u m a n a c t i v i t i e s(p r o d u c t i o n a n d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p r o j e c t s,a g r i c u l t u r a l p r o d u c t i o n o f s l o p i n g f a r m l a n d,l a n du s e t y p e c o n v e r s i o nc a u s e db y o t h e rh u m a na c t i v i t i e s)i sm a i n l y c o n c e n t r a t e d i nt h e r e g i o nw i t h r e l a t i v e l y f l a t t o p o g r a p h y.T h e a r e aw i t h a s l o p e o f8ʎt o35ʎw i t hm i l d o r a b o v e g r a d e e r o s i o nh a s b e e n 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 r e d u c e d,w h i c h i sm a i n l y m a n i f e s t e d i n t h e r e m a r k a b l e r e s u l t s a c h i e v e d i n t h e i m p l e m e n t a t i o n o f r e t u r n i n g f a r m l a n d t o f o r e s t s a n d 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c o n t r o l o f s o i l e r o s i o na n dw a t e r l o s s.
K e y w o r d s:s o i l e r o s i o n;C S L E;G I S;s p a t i o t e m p o r a l c h a n g e;H u b e i P r o v i n c e
土壤侵蚀(s o i l e r o s i o n)是指在风力㊁水力和重力等外力作用下,土壤及母质被剥蚀㊁搬运和沉积的自然现象㊂人类对自然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导致土壤侵蚀加剧,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给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极大危害,严重影响我国的可持续发展[1]㊂中国是世界上受土壤侵蚀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目前水土流失问题已成为我国急需解决的环境问题㊂
土壤侵蚀预报模型是分析土壤侵蚀过程的重要依托工具,更是土壤侵蚀研究的热门领域㊂目前计算土壤侵蚀模数的主要模型有U S L E模型[2]㊁W E E P 模型[3]㊁E U R O S E M模型[4]㊁L I S E M模型[5]㊁R U S L E 模型[6]等㊂我国土壤侵蚀定量观测始于20世纪中期,主要工作为在各地建立径流小区从而获取大量观测数据㊂1980年以来,随着U S L E模型的广泛应用,我国学者通过大量系统科学的试验,针对不同侵蚀类型,对U S L E模型进行修正㊂江忠善等[7]修正浅沟侵蚀影响系数,建立计算沟间地次降雨的土壤流失模型;蔡强国等[8]建立次降雨侵蚀产沙模型,模型综合考虑降雨入渗㊁径流分散㊁重力侵蚀及泥沙输移过程,从而对影响侵蚀过程的因子做出定量分析,建立黄土丘陵区侵蚀产沙过程模型;蔡崇法等[9]建立典型小流域地理数据库,运用U S L E模型对小流域土壤侵蚀量进行预测;刘宝元等[10]以U S L E模型为原型根据国内水土流失情况和水保措施情况提出中国土壤侵蚀模型(C h i n e s e S o i l L o s sE q u a t i o n,C S L E),通过分析大量观测小区规格,综合考虑地形㊁植被㊁降雨㊁水土保持措施等因子,提出我国标准小区规格,其中水保措施根据国内具体实施情况进行修改,分为耕作措施因子(T)㊁工程措施因子(E)和生物措施因子(B)㊂国内学者经过大量试验验证,对模型或因子进行修
正,能够使其更好地应用于国内各区域㊂江忠善等[7]基于黄土高原的研究数据对坡长坡度因子进行修改,并引入浅沟侵蚀因子G,建立水蚀坡面土壤侵蚀预报模型;刘宝元等[11]对地形因子计算进行修改,得出符合我
国土壤侵蚀特点的坡长坡度因子计算公式;周伏建等[12]
提出福建省以E I60为降雨侵蚀力指标;郭继成等[13]㊁范建荣等[14]分别利用C S L E方程对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和东北地区的B因子值进行了研究㊂同时,随着G I S与R S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综合利用G I S㊁R S与土壤侵蚀预报模型理论技术对土壤侵蚀进行定量化分析,史彦林[15]利用T M影像和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 S L E)分析了饶河县1995年㊁2005年土壤侵蚀变化情况;齐晓君等[16]利用遥感数据和修正的通用土壤侵蚀方程(R U S L E)动态研究了浑河上游抚顺地区的土壤侵蚀;陆建忠等[17]利用G I S与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 S L E)相结合对鄱阳湖流域1990年㊁2000年土壤侵蚀量进行计算㊂目前大部分研究着眼于特定时期县域㊁市域㊁流域等范围的土壤侵蚀空间分布特征分析,已有的不同时期的土壤侵蚀动态变化研究也多集中于市域[18]㊁流域[19]范围,对省域范围长时间序列多期土壤侵蚀时空变化特征的研究较少㊂本文以湖北省为研究区,综合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学科理论与技术,通过C S L E模型计算全省6期(5年1期)土壤侵蚀量,得出湖北省1990 2015年土壤侵蚀模数㊂根据湖北省25年间土壤侵蚀的变化,分析其变化特征和各等级侵蚀转移特点,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和不同坡度条件下对土壤侵蚀的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进行总结㊂
1研究区概况
湖北省位于我国中部,东接安徽,西邻重庆,南接江西㊁湖南,北与河南毗邻,西北与陕西接壤㊂介于北
44水土保持学报第36卷
纬29ʎ01'53ᵡ 33ʎ6'47ᵡ,东经108ʎ21'42ᵡ 116ʎ07'
50ᵡ㊂总面积185900k m 2,占中国总面积的1.94%㊂
湖北省处于中国地势第二级阶梯至第三级阶梯过渡地带,其北㊁西㊁东三面环山,中间低平,拥有多种地貌类型,山地㊁丘陵和平原兼备㊂地势高低相差悬殊,呈现由西北向东南倾斜的趋势㊂湖北省地处亚热带,位于典型的季风区内㊂全省除高山地区外,大部分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光能充足,热量丰富,无霜期长,降水充沛,雨热同季㊂温度空间分布呈现东高西
低的态势,多年降水量自北向南逐渐增加,鄂西南和鄂东地区为降水量高值区,鄂西北为降水量低值区㊂根据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结果,湖北省共有水土流失面积36900k m 2,占全省总面积的19.85%,是全国水土流失严重的省份之一㊂
2 材料与方法
2.1 数据来源与预处理
本文所用数据来源及预处理方法见表1㊂
表1 数据来源与预处理
数据类型
数据来源
预处理
2000 2015年遥感数据(共4期,5年1期):MO D I S8天合成的地表反射率产品MO D 09Q 1
美国地质勘探局(U S G S ,h t t p s ://w w w.u s g s .g o v /),空间分辨率为250m
投影转换和坐标设置㊁批量拼接㊁批量裁剪1990年与1995年遥感数据:G I MM SN D V I 3g N D V I 半月合成数据
美国国家航天航空局(N A S A ,h t t p s ://e c o c a s t .a r c .n a s a .g o v /d a t a ),空间分辨率为8k m
裁剪与投影转换
地形数据:A S T E RG D EM 数据地理空间数据云(h t t p ://w w w .g s c l o u d .c n ),空间分辨率为30m 数据检查㊁投影转换㊁拼接裁剪1990 2015年土地利用数据(共6期,5年1期):L a n d s a tTM 影像(L a n d s a t 5)美国地质勘探局(U S G S ,h t t p s ://w w w.u s g s .g o v /)人机交互目视解译降雨量数据:中国地面气候资料日值数据集(V 3.0)
国家气象科学数据中心(h t t p ://d a t a .c m a .c n /)普通克里金插值土壤数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以及湖北省第二次土壤普查的土种志和
土壤类型图资料
扫描和数字化统计数据
湖北省水土保持公报数据㊁水土保持调查报告㊁中国耕作制度70年㊁
湖北省统计年鉴等数据统计
2.2 研究方法2.2.1 中国土壤侵蚀预报模型(C S L E ) 选用的中
国土壤侵蚀预报模型(C S L E )
是刘宝元等[10]参考美国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 S L E )和修正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 U S L E )进行本土化修改后提出的㊂该模型在不同地区参数选取不同,其表达式为:
A =R ˑK ˑL ˑS ˑ
B ˑE ˑT (1
)式中:A 为土壤侵蚀模数(t /(h m 2㊃a ));R 为降雨侵
蚀力因子((M J ㊃mm )/(h m 2㊃h ㊃a ));K 为土壤可蚀性因子((t ㊃h m 2㊃h )/(h m 2㊃M J ㊃mm ));L 为坡长因子;S 为坡度因子;B 为生物措施因子;E 为工程
措施因子;T 为耕作措施因子㊂
2.2.2 降雨侵蚀力因子(R ) 降雨量数据统计自
1951年以来全国八百多个气象站点日观测数据,搜集湖北省及周边共41个站点日降雨量数据,并按月统计汇总㊂利用地统计插值方法建立降雨量的空间分布推算模型㊂
本文利用周伏建等[20]
建立的降雨侵蚀力模型,
分别利用1975 1990年㊁1980 1995年㊁1985
2000年㊁1990 2005年㊁1995 2010年和2000 2015年的年平均降雨侵蚀力估算1990 2015共6期的降雨侵蚀力(图1
)㊂R =ð12
i =1
0.179P
1.5527
i
(2
)式中:R 为年降雨侵蚀力((M J ㊃m m )/(h m
2
㊃h ㊃a ));P i 为月降雨量(mm )
㊂2.2.3 土壤可蚀性因子(K ) 土壤可蚀性因子是用
来衡量土壤侵蚀本体敏感性的一个重要因子,是基于土壤类型图计算所得㊂湖北省土壤类型多样,共计39种,
主要有水稻土㊁潮土㊁黄棕壤㊁黄褐土㊁石灰土㊁红壤㊁黄壤和紫色土等㊂本文采用W i l l i a m s [21]
的E P I C 模型中的计算方法,
其具体计算公式为:K =0.2+0.3e x p -0.0256S A N (1-S I L 100)éëêêùû
úú{}
ˑS I L
C L A
+S I L
{}0.
3ˑ1-0.25C
C +e x p
(3.718-2.947C )[]{}ˑ1-0.7S N 1S N 1+e x p (-5.
509+22.899S N 1)éëêêùûúú(3)S N 1=1-S A N 100
(4
)式中:S A N ㊁S I L ㊁C L A ㊁C 分别是指砂砾㊁粉粒㊁黏粒和有机碳含量(%)㊂运用E P I C 模型进行计算结果可得到湖北省土壤可蚀性因子(图2
)㊂2.2.4 坡度坡长因子(L S ) 地形对土壤侵蚀有着重
要的影响作用㊂坡长坡度是根据D E M 衍生出来的2
个因子,其中坡度因子采用F o s t e r 等[2
2]的分段坡长因子公式:
L i =
λm +1o u t -λm +1
i n
λo u t -λi n
(5
)5
4第4期 李嘉麟等:基于C S L E 的湖北省土壤侵蚀时空变化特征
式中:L i 为第i 个栅格坡长因子;λo u t ㊁λi n 为栅格出口
及入口坡长;m 为坡长指数,
其中的m 值根据刘宝元等[10]
的修改取值为m =0.2,θ<0.5ʎ;m =0.3,0.5ʎɤ
θ<1.5ʎ;m =0.4,1.5ʎɤθ<3ʎ;m =0.5,θȡ3ʎ
㊂ 注:降雨侵蚀力单位为(M J ㊃mm )/(h m 2㊃h ㊃a )㊂
图1 各年份降雨侵蚀力因子值
图2 土壤可蚀性因子值
坡度因子的提取分为10ʎ以上和10ʎ
以下,分别参考M c C o o l 等[23]与L i u 等[2
4]
的公式:S =10.80ˑs i n θ+0.03 θ<5ʎS =16.80ˑs i n θ-0.50 5ʎɤθ<10ʎS =21.91ˑs i n θ-0.96 θȡ10ʎìî
íïï
ïï
(6
)式中:S 为坡长因子;θ为坡度(ʎ
)㊂2.2.5 水土保持措施因子(B E T ) 水土保持因子可以衡量水土保持措施对土壤侵蚀的抑制程度㊂C S L E 模型将R U S L E 模型中的水土保持因子分为3个因子:植被覆盖与生物措施B 因子㊁工程措施E 因子和耕作措施T 因子㊂
土地利用数据来源于美国地质勘探局(U S G S )
L a n d s a t 5卫星上T M 传感器的影像㊂经过人机交
互目视解译获得1990 2015年(共6期,5年1期)研究30m 分辨率土地利用图,将土地利用类型分为耕地㊁林地㊁草地㊁水域㊁建设用地(含城乡用地及工矿用地)和未利用地(含裸土地和其他未利用地)
㊂利用MO D I S 影像的8天合成的地表反射率
M O D 09Q 1产品,选取1990 2015年(共6期,5年1期)
每年5 9月的数据计算归一化植被指数(N D V I ),其公式为:
N D V I =
N I R-R
N I R+R
(7
)式中:N I R 为近红外波段;R 为红外波段㊂
取每月4期N D V I 的最大值作为月N D V I 值,
取5个月的均值计算年N D V I 值㊂采取融合修订的方式,利用年N D V I 值计算植被覆盖度,
计算公式为:
F V C =1 N D V I >N D V I s o i l (N D V I -N D V I s o i l )
(N D V I v e g -N D V I s o i l ) N D V I s o i l ɤN D V I ɤN D V I v e g
0 N D V I <N D V I v e g
ìîíïïïïï
(8
)式中:N D V I s o i l 为裸土或无植被覆盖区域的N D V I 值;而N D V I v e g 则表示完全被植被覆盖区域的N
D V I 值㊂关于N D V I s o i l 和N D V I v e g 值的选取,
根据张亮等[25
]的选取方法进行调整,统计图像中不同N D V I 值对应的栅格数,根据N D V I 的概率分布表,寻找其累计概率在1%和99%附近的值,即作为N D V I v e g 和N
D V I s o i l 的值,以此得到各年份植被覆盖度均值㊂
结合湖北省土地利用数据,根据R U S L E 手册和刘宝元等[11]㊁王万忠等[26]
的研究,由表2对不同土地
利用类型赋值,最终得到B 因子㊂
工程措施因子采用水保工程数据结合水保投入数据进行估算㊂其中水保工程数据以湖北省的水土保持公告数据作为计算基础㊂其中1990年和1995年的梯田面积因数据缺失,通过时间序列分析推算,
64水土保持学报 第36卷
并结合‘水土保持公报“[27
]中的水保投入数据进行合
理地修改外推㊂根据上述数据,采用加权平均算法,通过公式得出工程因子值:
表2 B 因子赋值依据
土地利用类型植被覆盖度/%B 值土地利用类型植被覆盖度/%B 值耕地旱地1林地
0~20
0.100水田020~400.080水域-0
40~600.060建设用地
城镇建设用地0.01060~800.020农村建设用地0.02580~1000.004采矿用地
1草地
0~200.450未利用地
裸土地120~400.240其他未利用地
040~600.15060~800.09080~1000.043
E S L =
S T L ˑE T L +(S S L -S T L )
[]S S L
(9
)式中:E S L 是指将梯田面积按照权重平均至坡耕地上后坡耕地处的工程措施因子;E T L 为梯田的工程措施因子值,这里的E T L 采用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因子赋值表中的石坎水平梯田的工程因子值0.121;
S T L 与S S L 分别为梯田和坡耕地的面积㊂
根据‘区域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技术规定(试行)“[28]
中全国轮作区T 因子赋值表,结合郭乾坤

[29
]的研究将对应耕作措施因子值赋值到湖北省不
同耕作制度区域旱地的栅格上,得到不同年份的湖北省耕作措施因子㊂
3 结果与分析
3.1 土壤侵蚀空间分布
运用C S L E 模型对1990 2015年各个因子进行
计算,得到湖北省近25年间共6期的土壤侵蚀模数
(图3)㊂其中根据‘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 L
190 2007
)[30
],将湖北省土壤侵蚀划分为6个等级,0~500t /(k m 2㊃a )为微度,500~2500t /(k m 2㊃a )为轻度,2500~5000t /(k m 2
㊃a )为中度,5000~8000
t /(k m 2㊃a )为强烈,8000~15000t /(k m 2㊃a )为极强烈,>15000t /(k m 2㊃a )为剧烈侵蚀㊂从空间上可知,土壤侵蚀较为严重区域分布在鄂西南㊁鄂西北㊁
鄂东区域,其中位于鄂西南区域的鄂渝山地侵蚀面积最大,且侵蚀更严重㊂由图3可以看出,1990 1995年土壤侵蚀等级降低集中在恩施㊁咸宁,1995 2000年土壤侵蚀等级降低集中在恩施㊁十堰,2000 2005年土壤侵蚀等级降低集中在神农架林区和宜昌市秭归县周边,2005 2010年土壤侵蚀等级降低集中在黄冈和黄石市,2010 2015年土壤侵蚀等级降低集
中在神农架林区和宜昌市㊂3.2 土壤侵蚀动态变化
3.2.1 土壤侵蚀总体变化分析 微度侵蚀被定义为土壤侵蚀小于土壤容许流失量,在统计土壤总侵蚀面积时应统计轻度及以上侵蚀等级的侵蚀面积㊂利用A r c G I S 对湖北省25年间各等级土壤侵蚀面积进行汇
总㊂由表3可知,总侵蚀面积由1990年的48023.0k m
2
减至1995年约41977.9k m 2
,后增至2000年44398.8
k m 2
,2000年后持续减少,1995 2000年总侵蚀面积
增加是受 九五 规划影响,湖北省林地被破坏,部分林地植被覆盖度下降,轻度侵蚀面积在林地区域增加
11.13%㊂25年侵蚀面积共减少12562.9k m 2,相对1990年侵蚀面积下降26.16%㊂而轻度侵蚀㊁中度侵蚀㊁强烈侵蚀㊁极强烈侵蚀和剧烈侵蚀面积25年间
分别减少11267.0,497.6,176.9,307.7,313.7k m
2
,减幅分别为27.39%,13.85%,11.79%,24.88%和56.04%,说明经过多年的水土保持治理,湖北省土壤侵蚀状况得到较好的改善㊂
轻度侵蚀及以上等级侵蚀需着重关注,由表3可知,
轻度侵蚀约占总侵蚀面积的85%,且25年间减少1.67%,中度侵蚀和强烈侵蚀占比分别增加16.67%和19.46%,剧烈侵蚀占比变化最为明显,占比减少40.47%㊂
中度侵蚀以上侵蚀等级1990 2015年变化见图4
㊂1990 1995年各侵蚀等级的面积均有下降,1995 2000年间维持稳定,后至2015年持续缓慢减少,其中极剧烈和剧烈侵蚀面积减少相对明显,强烈侵蚀则变化较少,这表明强烈侵蚀区域的治理需得到更多关注㊂3.2.2 侵蚀强度变化分析 利用A r c G I S 的T a b u -
l a t eA r e a 工具对25年的土壤侵蚀各强度面积转移矩阵㊁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侵蚀强度㊁不同坡度等级的土壤侵蚀强度进行统计分析㊂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侵蚀强度面积见表4㊂
从图5可以看出,1990 2015年土壤侵蚀强度
中微度侵蚀最为稳定,其次为轻度侵蚀;强烈侵蚀和剧烈侵蚀相对而言更易转移为别的侵蚀强度;大部分侵蚀等级主要向更低侵蚀等级转移㊂流向剧烈侵蚀的主要为轻度侵蚀,其次为微度侵蚀与极强烈侵蚀,1990 2015年湖北省林地面积减少628.81k m 2,草地面积减少46.81k m 2,这些主要是因基础设施建设㊁房地产开发㊁农林生产开发等人为扰动造成的土地利用发生变化,进而导致短期局部区域侵蚀强度发生的变化㊂从长时间序列来看,湖北省土壤侵蚀总体呈现好转趋势㊂
从表4和图6可以看出,在土地利用类型方面,
7
4第4期 李嘉麟等:基于C S L E 的湖北省土壤侵蚀时空变化特征
旱地中微度侵蚀面积由1990年14255.6k m 2下降至
2015年14132.3k m 2,主要是旱地转换为其他地类,面积有所减少导致㊂旱地侵蚀等级分布均匀,面积占
比随侵蚀等级增加而减少,旱地中强烈侵蚀及以上等级的占比由10.33%逐年减少至7.22%,剧烈侵蚀面积25年间减少377.4k m 2,减少68.72%㊂
图3 不同时期土壤侵蚀等级表3 湖北省25年间土壤侵蚀各等级情况
土壤侵蚀等级土壤侵蚀面积及变化/k m 2
1990年1995年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
25年变化变化率/%微度侵蚀137798
143831
141466
145563
146144
150405
12606
9.1
轻度侵蚀41134.435679.138172.134357.833734.029867.4-11267.0-27.4中度侵蚀3592.343340.033397.483264.643296.053094.73-497.62-13.9强度侵蚀1500.111386.891404.691360.071373.091323.19-176.92-11.8极强度侵蚀1236.391116.051048.45996.131001.65928.74-307.65-24.9剧烈侵蚀559.74
455.72
376.09322.85315.16
246.03
-313.70-56.0总面积
48023.041977.844398.840301.4
39720.035460.1
-12562.9-26.2 林地微度侵蚀面积由1990年的66778.7k m
2
增至2015年的78586.2k m 2
,占比由1990年的71.95%增至
2015年的85.21%,
林地中轻度侵蚀及以上等级的侵蚀面积占比由26035.0k m 2减少至13637.2k m 2,
减少84水土保持学报 第36卷
47.62%㊂林地能使土壤理化性质有所变化,有效减少水土流失并提高植被覆盖度,对土壤侵蚀的控制起到积极作用,所以林地的土壤侵蚀集中在轻度侵蚀,土壤侵蚀强度低㊂但在1995 2000年和2005
2010年湖北省林地土壤加剧较为严重,主要与林地植被覆盖度降低有关,1995 2000年林地植被覆盖度下降区域占林地加剧和明显加剧面积的78.6%,
2005 2010年林地植被覆盖度下降区域占林地加剧
和明显加剧面积的65.7%㊂
图4 中度侵蚀以上侵蚀等级面积变化
表4 湖北省25年间不同土地利用土壤侵蚀各等级情况
年份
土地利用类型土壤侵蚀面积/k m 2
微度轻度中度强烈
极强烈剧烈总侵蚀
面积/k m 2旱地14255.610445.82750.51400.71212.6
549.116358.6
林地
66778.725982.550.2
2.3
0026035.01990
草地1814.74337.7763.681.99.10.15192.4居民点用地4367.4363.524.512.811.87.5420.2裸土地7.5
4.9
3.62.42.93.1
16.8旱地14305.510519.52664.71327.61094.1
443.516049.2
林地
72477.220321.034.6
0.80
020356.41995
草地1882.34474.3601.837.12.105115.3居民点用地4597.4359.535.719.217.49.9441.7裸土地7.04.8
3.42.22.42.4
15.2
旱地14333.110641.32757.81335.41020.2
360.816115.5
林地
70097.522584.531.8
1.60
022618.02000
草地1875.14555.1561.941.63.80.15162.5居民点用地4662.5386.542.723.921.812.8487.8裸土地6.94.7
3.22.22.52.415.1
旱地14202.810728.42696.71289.7962.2303.715980.7
林地
73981.418627.632.8
1.80
018662.22005
草地1903.84593.4476.135.94.60.15110.2居民点用地4887.9404.155.930.527.016.8534.3裸土地7.04.3
3.12.12.32.31
4.0
旱地14094.810729.02669.71281.9954.8
287.015922.4
林地
74542.017992.350.3
3.40.10
18046.12010
草地1899.34568.9490.943.06.00.25108.9居民点用地5148.3439.381.942.738.525.8628.2裸土地7.14.5
3.32.02.32.21
4.3
旱地14132.310800.42483.91165.9795.7171.715417.7
林地
78586.213615.920.5
0.90
13637.22015
草地1950.94682.3321.212.01.20.15016.8居民点用地5929.6
764.3265.9142.4129.772.2
1374.5
裸土地
7.04.5
3.32.02.1
2.0
13.9 草地土壤侵蚀等级主要为轻度侵蚀,其次为微度侵蚀,轻度侵蚀占比由1990年的61.90%上升至
2015年的67.20%,强烈及以上等级侵蚀面积由1990
年的91.1k m 2减少至2015年的13.3k m 2,下降85.38%,说明在草地侵蚀强度高的区域得到有效治理,这与种草及退耕还草等水保措施有着密切关系㊂
居民点用地土壤侵蚀等级主要为微度侵蚀,其次为轻度侵蚀,轻度及以上等级侵蚀面积由1990年的420.0
k m 2增至2015年的1374.5k m
2
㊂居民点用地土壤侵蚀面积逐年增加,在25年间增加2516.53k m
2,这是由于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以及人口增加㊁迁移和城镇化建设引起的城市扩张所导致的㊂裸地轻度及以上等级侵蚀面积由1990年的16.8k m 2减少至2015年的13.9k m
2
,减少17.10%,强烈及以上侵蚀等级约占30%,侵蚀强度较高㊂裸地各侵蚀等级在各年间变化差异不大,25年间侵蚀变化区域主要以好转为主㊂
9
4第4期 李嘉麟等:基于C S L E 的湖北省土壤侵蚀时空变化特征
图51990-2015年湖北省各时期土壤侵蚀强度等级变化转移情况图6不同变化等级下土地利用分布情况
由图7可知,在不同坡度等级方面,1990 1995年和2000 2005年间,极陡坡侵蚀情况好转与加剧无太大差距,但在1995 2000年和2005 2015年间,侵蚀好转面积明显多于加剧面积,可知这些区域水土流失治理效果明显㊂斜坡㊁陡坡和急坡区域中轻度以上等级侵蚀面积25年分别减少2212.9,4599.8, 3298.9k m2,侵蚀占比分别减少24.8%,38.2%和33.2%,
表明该区域治理效果较为明显㊂
05水土保持学报第36卷
图7不同坡度等级下侵蚀面积变化情况
4讨论
4.1不同区域土壤侵蚀强度的变化
由6期土壤侵蚀模数可知,侵蚀分布及不同侵蚀强度的面积与‘湖北省水土保持公报“[31]数据较为一致㊂湖北省主要为轻度侵蚀,中度侵蚀及以上等级侵蚀所占面积较小㊂总侵蚀面积先减再增后持续减少,其中极剧烈和剧烈侵蚀面积下降明显㊂1990 1995年土壤侵蚀等级降低集中在恩施㊁咸宁:咸宁开展农业生产结构优化,结合1990年和1995年土地利用数据得出,咸宁耕地面积减少19.8k m2,林地面积增加10.2k m2,恩施实施长江防护林工程,共16.6k m2坡耕地㊁裸地转换成林地,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土壤侵蚀;但同期神农架地区由于局部地区砍伐严重,林地面积减少7.9k m2,存在局部水土流失加剧的隐患㊂1995 2000年土壤侵蚀等级降低集中在恩施㊁十堰:根据恩施水土流失公报,恩施在水土流失方面资金投入不断加大,实施坡改梯㊁经果林㊁水保林㊁保土耕作等措施,治理力度不断加强,5年共完成68.3k m2的水土保持综合防治;十堰 九五 期间加大土地改良投入,增强土壤蓄水能力,使得土壤侵蚀状况有所缓减;但同期神农架地区仍处于木头经济转为生态经济的阶段,且主要能源为木材,土壤侵蚀加剧㊂2000 2005年土壤侵蚀等级降低集中在神农架林区周边:神农架地区加大天然林保护力度,转变能源使用方式,推动生态保护;但十堰市工业迅速发展,结合2000年和2005年土地利用数据得出,十堰市建设用地面积5年增加3.8k m2,林地和草地向建设用地转换导致短期土壤侵蚀加剧㊂2005 2010年土壤侵蚀等级降低集中在黄冈: 十一五 期间黄冈地区通过退耕还林㊁退田还湖㊁荒山造林等措施,给土壤侵蚀治理带来积极影响;但 十一五 期间竹溪县借助退耕还林政策,大面积对耕地㊁草地进行农业生产改造,在土地改造过程中因挖损㊁塌陷㊁压占等造成土地破坏,结合土地利用数据,竹溪县共2.4k m2的草地和耕地转化成建设用地,加剧了土壤侵蚀㊂2010 2015年土壤侵蚀等级降低集中在神农架林区和宜昌市,神农架林区因为多年的林区保护,木材采伐量骤减,生态恢复良好,宜昌市优化种植模式,积极植树造林,林地面积增加9.4k m2,土壤侵蚀状况持续好转㊂
4.2不同土地利用下土壤侵蚀强度的变化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植被覆盖㊁微地貌特征㊁水土保持效应存在差异性,从而影响地表径流和土壤侵蚀过程[32]㊂从本文研究结果来看,湖北省旱地的土壤侵蚀等级在长时间周期内逐年减弱,侵蚀等级改善区域得益于坡改梯㊁退耕还林等水保工程措施的实施,治理成效显著㊂但在1995 2000年和2005 2010年旱地土壤侵蚀加剧较为明显,主要与降雨有关, 1995 2000年降雨侵蚀力增加区域占旱地总面积的39.55%,2005 2010年降雨侵蚀力增加区域占旱地
15
第4期李嘉麟等:基于C S L E的湖北省土壤侵蚀时空变化特征
总面积的49.23%㊂1990 2015年林地侵蚀加剧和明显加剧区域共772.0k m2,其中植被覆盖度下降面积达638.3k m2,占林地加剧和明显加剧面积的82.67%;降雨侵蚀力增加面积达278.1k m2,占林地加剧和明显加剧面积的36.02%,植被覆盖度对林地侵蚀变化产生较大影响㊂1990 2015年草地侵蚀加剧和明显加剧区域共672.9k m2,其中植被覆盖度下降面积达118.9k m2,占草地加剧和明显加剧面积的17.76%,降雨侵蚀力增加面积达402.3k m2,占草地加剧和明显加剧面积的59.79%,降雨对草地侵蚀变化产生较大影响;草地土壤侵蚀总体情况在25年间未有明显改善,该类型土壤侵蚀治理需得到重视㊂4.3不同坡度下土壤侵蚀强度的变化
1990 2015年侵蚀加剧和明显加剧区域面积为1815.55k m2,平缓坡和中等坡区适合人类生活,开发利用较多,其中平缓坡和中等坡25年间耕地有238.89k m2转成居民点用地,林地有72.88k m2转化成居民点用地,分别占侵蚀加剧和剧烈加剧区域的13.1%和6.6%,这导致该区域轻度以上等级侵蚀面积在1990 2015年间逐年增加㊂
5结论
(1)湖北省1990年㊁1995年㊁2000年㊁2005年㊁2010年㊁2015年侵蚀面积分别为48023.0,41977.8, 4498.8,40301.4,39720.0,35460.1k m2,分别占湖北省总面积的25.8%,22.6%,23.9%,21.7%,21.4%和19.1%㊂湖北省主要为微度侵蚀,其次为轻度侵蚀,中度侵蚀及以上强度的侵蚀所占面积较小㊂
(2)从土壤侵蚀等级转移矩阵分析可知,微度侵蚀最为稳定,其次为轻度侵蚀,强烈侵蚀和剧烈侵蚀容易发生转移㊂大部分变化区域的侵蚀等级降低,微度侵蚀和轻度侵蚀中极少部分转移为剧烈侵蚀,湖北省土壤侵蚀总体呈现好转趋势㊂
(3)在不同环境背景下对土壤侵蚀变化进行研究,使用叠置分析功能统计分析土壤侵蚀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和不同坡度等级下空间分布特征,可得1990 1995年㊁2000 2005年和2010 2015年间土壤侵蚀以好转为主,其中旱地与裸地好转情况最为明显;在1995 2000年和2005 2010年土壤侵蚀变化区域中,侵蚀加剧情况不容小觑,其中林地与旱地表现最为明显,林地土壤侵蚀加剧主要和林地植被覆盖度降低有关,土壤侵蚀变化区域中平缓坡和中等坡区域25年间轻度以上等级侵蚀面积逐年增加,斜坡㊁陡坡和急坡区域轻度以上等级侵蚀面积明显减少㊂本文土壤侵蚀计算时因遥感影像数据源无法统一,2000年前计算生物措施使用的G I MM SN D V I3g数据受混合像元影响计算出的植被覆盖度精度低,经过简单校正后仍然存在一定误差,在以后的植被覆盖度计算中使用更高分辨率影像进行统一计算来提高精度㊂
参考文献:
[1]刘江.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J].中国水利,1999,2:14-18.
[2]W i s c h m e i e r W H,S m i t h D D.P r e d i c t i n g r a i n f a l l-e r o-
s i o n l o s s e s f r o mc r o p l a n dE a s t o f t h eR o c k y M o u n t u a i n s
[R].U S D A A g r i c u l t u r a lH a n d b o o k,N o.282,1965.
[3] N e a r i n g M A,F o s t e rG R,L a n eLJ,e t a l.A p r o c e s s-
b a s e ds o i l e r o s i o n m o d e l f o rU S D A-W a t e rE r o s i o nP r e-
d i c t i o n P r o j
e c t t e c h n o l o g y[J].T r a n s a c t i o n s o
f t h e
A S A S,1989,32(5):1587-1593.
[4] M o r g a n R P C,Q u i n t o nJN,S m i t h R E,e ta l.T h e
E u r o p e a nS o i l E r o s i o nM o d e l(E U R O S E M):Ad y n a m i c
a p p r o a c hf o r p r e d i c t i n g s e d i m e n tt r a n s p o r tf r o m f i e l d s
a n d s m a l lc a t c h m e n t s[J].E a r t hS u r f a c eP r o c e s s e sa n d
L a n d f o r m s,1998,23(6):527-544.
[5] D eR o oAP J.T h eL I S E M P r o j e c t:A n i n t r o d u c t i o n[J].
H y d r o l o g i c a l P r o c e s s e s,1996,10(8):1021-1025.
[6] K e n n e t hG R,G e o r g eRF,G l e n n W,e t a l.P r e d i c t i n g
s o i l e r o s i o nb y w a t e r:A g u i d e t oc o n s e r v a t i o n p l a n n i n g
w i t h t h eR e v i s e dU n i v e r s a l S o i lL o s sE q u a t i o n[M].U S-
D A H a n d b o o k,1997.
[7]江忠善,王志强,刘志.黄土丘陵区小流域土壤侵蚀空间
变化定量研究[J].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1996,2
(1):1-9.
[8]蔡强国,陆兆熊,王贵平.黄土丘陵沟壑区典型小流域侵
蚀产沙过程模型[J].地理学报,1996,63(2):108-117.
[9]蔡崇法,丁树文,史志华,等.应用U S L E模型与地理信
息系统I D R I S I预测小流域土壤侵蚀量的研究[J].水土
保持学报,2000,14(2):19-24.
[10]刘宝元,谢云,张科利.土壤侵蚀预报模型[M].北京:中
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11]刘宝元,毕小刚,符素华.北京土壤流失方程[M].北京:
科学出版社,2010.
[12]周伏建,陈明华,林福兴,等.福建省降雨侵蚀力指标的
初步探讨[J].福建水土保持,1989(2):58-60. [13]郭继成,顾再柯,苑爽,等.西南喀斯特地区水土保持措
施因子值计算与评价[J].中国水土保持,2014(10):50-
53,71.
[14]范建荣,王念忠,陈光,等.东北地区水土保持措施因子
研究[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1,9(3):75-78,92.
[15]史彦林.基于G I S的饶河县土壤侵蚀动态变化研究[J].
中国水土保持,2014,10:47-49,71.
[16]齐晓君,王恩德,贾三石.基于G I S和R S的抚顺市土壤
侵蚀动态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
9:1342-1345.
(下转第62页)
25水土保持学报第36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