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中的人物杂谈——独谈嵇康
世说新语嵇康的故事
世说新语嵇康的故事
嵇康是东晋时期的一位著名文学家,他的才华横溢,曾被誉为“声律论绝世,才子如云”。
他的故事流传至今,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嵇康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人,他的音乐才华尤为出众。
据说在他年轻的时候,有一次在洛城天宫里演奏,突然停了下来,嵇康便即兴创作了一首《广陵散》。
这首曲子流传广,被后人称为“绝世之曲”。
嵇康的文学成就也非常高。
他的诗作以自然、豁达、超脱的风格著称,被誉为“竹林七贤”之首。
他的赋作也很有名,如《鹦鹉赋》等,以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思想感召了一代又一代读者。
嵇康的气节也非常高尚。
他曾经反对过司马氏的独尊,因此被贬为临安令。
但他仍然对自己的才华充满信心,对自己的文学创作保持极高的热情。
他在被贬谪期间,仍然写下了《养生论》等许多优秀的作品,表现出了他坚韧不拔的精神和独立自由的意志。
嵇康的故事告诉我们,文学才华和人格魅力是可以相辅相成的。
他既有着卓越的音乐和文学才华,又有着高尚的气节和坚定的追求。
他的一生,都在为自己的梦想和价值观而奋斗,也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文学遗产。
嵇康的故事,对我们今天的文化建设也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我们应该积极发掘自己的才华,追求自己的梦想和价值,同时也要坚守自己的信念和道德准则。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真正的自己,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未来。
读书笔记 读后感 课程论文 浅谈嵇康
浅谈嵇康嵇康(公元224-263)安徽毫县人,后迁居到河南修武县,它位于太行山的南面,故称山阳。
三国曹魏时著名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
正始末年与阮籍等竹林名士共倡玄学新风,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审贵贱而通物情”,为“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
整个三国时期,魏国占据中原,强大,境内平静,文人多,而蜀吴载入文学史的人很少,可能因为国小,全民动员打仗,没工夫写文章。
嵇康是曹氏集团的人,父亲嵇昭,哥哥嵇喜官位显赫,他本人“龙章凤质”,相貌才华均绝佳。
嵇康年幼丧父,由母亲和兄长抚养成人。
幼年聪颖,博览群书,学习各种技艺。
成年后喜读道家著作,虽不注重打扮,却还是容止出众。
后迎娶了沛王曹林之女长乐亭主为妻,育有一儿一女。
他常修炼养性服食内丹之事,弹琴吟诗,自我满足。
嵇康崇尚老庄,曾说:“老庄,吾之师也!”讲求养生服食之道,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的生活方式,著《养生论》来阐明自己的养生之道。
他赞美古代隐者达士的事迹,向往出世的生活,不愿做官。
嵇康视仕途为畏途,司马昭想召他做官,他听到消息就躲起来,令司马昭很不高兴。
当时的另一位名士山涛,是嵇康的好友,他担任尚书吏部郎后逐渐厌倦仕途,想辞官归去,朝廷让他推荐一个合适的继任者,他便诚心诚意推荐了嵇康。
嵇康得知此事后,立即写了一封绝交信给山涛。
山涛名巨源,因此这封信名为《与山巨源绝交书》。
信洋洋洒洒,说了不少客气甚至绝情的话,令山涛非常伤心。
山涛伤心归伤心,他是个敦厚之人,不会因此报复嵇康,非但没有报复,还在嵇康死后,为他抚养遗孤,并推荐他做了官;当权者却不同,他们得知了嵇康的不合作态度后,对他的恨又加深了一层。
嵇康与阮籍不同,在司马昭眼里,这个人“不识抬举”,心中对他早存几分不悦,也早想给他点颜色看看。
现在无疑是个绝好的机会,但到底该如何惩治他呢?就在司马昭犹豫不决之际,给嵇康送追命符的人来了,这个人就是钟会。
他对司马昭说:“嵇康,卧龙也,不可起。
公无忧天下,顾以康为虑耳……康、安等言论放荡,非毁典谟,帝王者所不宜容,宜因衅除之,以淳风俗。
初中议论文作文:《世说新语》中的人物杂谈——独谈嵇康
《世说新语》中的人物杂谈——独谈嵇康话至魏晋,若是单从文献的记载上来还原那个时代怕是太过单调乏味了。
好比对于一个人来说,是不能对其用下定义的方式来评价的,对于一个时代则更是这样。
因为他们都是富有生气、自然而灵动、蕴含着无限情感的,而想要走进他们,就应当真诚地与他们接触,了解他们,感受他们。
我曾到过敦煌的莫高窟。
在那个承载着千年文明的地方,我感觉我被历史的洪流所消融,我看见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前呼后拥地向我走来,每个艺术家都牵连着他们喧闹的背景。
在莫高窟,或许才能从容地走进悠悠千年中的任一个朝代。
开头看到的青褐浑厚的色流便是魏晋的遗存,色泽浓厚沉着得如同立体,笔触奔放豪迈的如同剑戟。
那个时代,故事频繁、社会动荡、政治黑暗,强悍与苦难结合,流泻到了石窟的洞壁。
看魏晋的作品,豪放、粗犷、狂野、冰冷,甚至有点残忍。
生活在魏晋时代的人,不似隋唐之时重视外在的修饰和华美,而以德行高尚、言语文雅为重。
魏晋之士,愿抛去一切浮华矫作,只是人孤独地同天地万物对话,观物之来去变化,潜心研究玄学清谈。
他们简朴、疏放、清绝,活得自在而真实,若把隋唐比为牡丹,魏晋便是梅罢。
在我看来,支撑起整个魏晋士人风貌的是竹林七贤,而嵇康则是竹林七贤中的精神领袖。
嵇康的容貌在当时煞有好评,赞他美貌的人很多。
《容止》一章中曾描绘到:“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
见者叹曰:“萧萧肃肃,爽朗清举。
;或云:;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
;山公曰:;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
;”在我看来,用如此美好的句子来刻画嵇康并不为过,人的外表是心灵的映衬,心灵纯粹通透之人自有明朗之容,由内而外淳朴自然之美比雕着修饰之美更令人心醉神怡。
《晋书》中说嵇康“美词气,有风仪,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饰,人以为龙章凤姿,天质自然。
”便是这个意思。
我认为嵇康能够独立于众多文人雅士之上是因为他并不是一个穷经皓首、白面儒冠、长于舞文弄墨的文弱书生,亦不是一个粗野鄙陋之士。
《世说新语》中的嵇康
《世说新语》中的嵇康——通过《世说新语》浅谈嵇康的人格魅力内容摘要:在魏晋士子中,嵇康绝对是一个值得大书特书的人物。
这并非因为他在文学艺术上的造诣,而是因为他的死,他以生命的代价使其人格和精神升华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他丰神俊朗的外表,卓尔不群的气质固然让人为之感叹;他“博综技艺,丝竹特妙”的高超才华也让人欣羡;他“目送飞鸿,手挥五弦”的绝世风姿也令人神往,但真正能打动人的是他的人格;他“抗心希古,任其所尚”,将封建礼教踩在脚下,敢于“非汤王而薄周孔,越名教而任自然”大胆追求人性的自由,从而不惜献出年轻的生命。
当然,嵇康之死,尚不仅仅因为其性格,与他的身份也不无关系。
他与曹氏家族的姻亲关系使之在司马集团眼中成了一个猎杀的对象,身份地位既在风口浪尖之上,内在性格又使其不愿委曲求全,不死奈何?一曲《广陵散》便是他在人间的最后遗响了。
关键词:嵇康人格魅力气度非凡魏晋时期在中国历史的进程中绝对算不上辉煌灿烂,但却是一个让人怀念和向往的历史瞬间。
因为,在那个短暂而苦难的时期,催生了一批美丽高贵、才华横溢的生命个体。
正像刘诗林在《中国诗学精神》一书中所说:“这个时代是一种典型的二律背反:人对生活的要求愈是简约和无,生命本身就愈显得灿烂和美丽;个体愈有才华、美、风度,就愈要被残酷的消灭,而愈是在残酷的毁灭中,这生命的才华、美、风度就愈能达成不朽。
在这里,生命和现实缔构成一种痛苦的平衡,鲜艳的生命和黑暗的现实同时展示了最强的阵容。
……在这里,我们看到:现实的苦难,恰好促成人对外物的罢黜和对内在本体的发现和皈依,如同中世纪欧洲基督教所显示的,这是一份在受难过程中所生成的鲜艳圣洁的精神之花。
而嵇康和阮籍,则恰好构成其中两片最珍贵的花萼。
……那么表现魏晋人的觉醒主题,表现在苦难现实中生展出来的任性的艺术情怀、自由精神、宇宙意识,集中体现在嵇康身上。
在整个中国古代历史上,这种真诚、纯洁和高度都是罕见的,它直承庄学的纯净气质、澡雪精神,又不放弃人的感性生存与现实需要。
中学生优秀作文范文:《世说新语》中的人物杂谈--独谈嵇康
《世说新语》中的人物杂谈--独谈嵇康话至魏晋,若是单从文献的记载上来还原那个时代怕是太过单调乏味了。
好比对于一个人来说,是不能对其用下定义的方式来评价的,对于一个时代则更是这样。
因为他们都是富有生气、自然而灵动、蕴含着无限情感的,而想要走进他们,就应当真诚地与他们接触,了解他们,感受他们。
我曾到过敦煌的莫高窟。
在那个承载着千年文明的地方,我感觉我被历史的洪流所消融,我看见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前呼后拥地向我走来,每个艺术家都牵连着他们喧闹的背景。
在莫高窟,或许才能从容地走进悠悠千年中的任一个朝代。
开头看到的青褐浑厚的色流便是魏晋的遗存,色泽浓厚沉着得如同立体,笔触奔放豪迈的如同剑戟。
那个时代,故事频繁、社会动荡、政治黑暗,强悍与苦难结合,流泻到了石窟的洞壁。
看魏晋的作品,豪放、粗犷、狂野、冰冷,甚至有点残忍。
生活在魏晋时代的人,不似隋唐之时重视外在的修饰和华美,而以德行高尚、言语文雅为重。
魏晋之士,愿抛去一切浮华矫作,只是人孤独地同天地万物对话,观物之来去变化,潜心研究玄学清谈。
他们简朴、疏放、清绝,活得自在而真实,若把隋唐比为牡丹,魏晋便是梅罢。
在我看来,支撑起整个魏晋士人风貌的是竹林七贤,而嵇康则是竹林七贤中的精神领袖。
嵇康的容貌在当时煞有好评,赞他美貌的人很多。
《容止》一章中曾描绘到:“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
见者叹曰:“萧萧肃肃,爽朗清举。
"或云:"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
"山公曰:"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
"”在我看来,用如此美好的句子来刻画嵇康并不为过,人的外表是心灵的映衬,心灵纯粹通透之人自有明朗之容,由内而外淳朴自然之美比雕着修饰之美更令人心醉神怡。
《晋书》中说嵇康“美词气,有风仪,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饰,人以为龙章凤姿,天质自然。
”便是这个意思。
我认为嵇康能够独立于众多文人雅士之上是因为他并不是一个穷经皓首、白面儒冠、长于舞文弄墨的文弱书生,亦不是一个粗野鄙陋之士。
从《世说新语》看名士嵇康风采
从《世说新语》看名士嵇康风采东汉末年,天下纷争,群雄逐鹿,魏国曹操和孙刘联军在赤壁一战,竟成三足鼎立之势。
魏出北方,占据中原腹地,天下英俊,咸归附之,先有建安七子,后有竹林七贤紧承之,魏晋风流始由定之,向来是人们欣赏和敬仰的偶像。
建安七子放下不表,单表竹林七贤,与君共睹古人风采!竹林七贤,对于学习古代文学和历史的人来讲,一定不陌生。
陈留阮籍、谯国嵇康、河内山涛、沛国刘伶、陈留阮咸、河内向秀、琅琊王戎。
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
在竹林七贤里面,最出名的两个人,一个是嵇康,一个是阮籍,他们不仅在文学创作上有很高的造诣,而且在品行上也让后世文人佩服的五体投地。
我们一起来先看看嵇康,给大家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嵇康(223—262),字叔夜,三国时曹魏文学家、思想家与音乐家,魏晋玄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世称嵇中散。
早年丧父,家境贫困,但仍励志勤学,文学、玄学、音乐等无不博通。
他娶曹操曾孙女长乐公主为妻。
司马昭曾想拉拢嵇康,但嵇康在当时的政争中倾向皇室一边,对于司马氏采取不合作态度,因此颇招忌恨。
崇尚自然、养生之道,著有《养生论》,倡“越名教而任自然”。
后因与山涛志趣不同,山涛将去官,举以自代,遂作书与涛绝交;又因与钟会有隙,被谮于大将军司马昭,年四十遭杀害,以一曲《广陵散》结束了生命。
今天,我们不提文学,我们只谈名士风采。
那么要了解嵇康的风采,我们就不得不提南北朝刘宋时期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是刘义庆纠集他的门客编撰的一本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言谈逸事的志人小说,它是我们了解魏晋时期历史和社会风尚的重要著作。
虽然称其为小说,但是其中的文人言行逸事大都都是有历史根据的。
下面,我们就选几则与嵇康有关的言行片段,来了解一下他的风貌和秉性。
第一则:嵇康风采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
见者叹曰:“萧萧肃肃,爽朗清举。
”或曰:“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
”山公曰:“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
通过《世说新语》浅谈嵇康的人格魅力
一
闻而来 , 见所见 而去” 嵇康和钟会二人委婉的措辞下暗藏着唇枪舌剑 , , 针 锋相对。而嵇 康的刚烈不屈也为 日后钟会 的谗杀埋下了伏笔。 孙 登 曾批 评他 “ 身 之 道 不 足 ”, 概 就 是 指 他 那 愤 世 嫉 俗 的 刚 烈 之 保 大 性 而 言 吧 。 正 如嵇 康 对 自己 的 描 述 , 刚 肠 疾 恶 , 肆 直 言 , 事 便 发 ” “ 轻 遇 。
恶 、 容 淡然 , 现 了嵇 康 令 人折 服 的人 格 魅 力 。 从 展 关 键 词 :《 说 新 语 》; 康 ; 格 魅 力 世 嵇 人 中图 分 类 号 : 0 . I 62 2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6 3— 9 2 2 1 ) 7— 2 9— 1 1 7 0 9 ( 0 0 0 0 6 0
可见一斑。
载:
嵇康身长七尺八 寸, 风姿 特秀。见者 叹 日: 萧萧肃肃 , 朗清举 。 “ 爽 ” 或云 : 肃肃 如松下风 , “ 高而徐 引。 山公 日: 嵇 叔夜之 为人也 , ” “ 岩岩若 孤 松之独立 ; 其醉也, 傀俄若玉 山之将崩。 ” 所谓容止 , 的是一个人的仪容举 止。嵇康身高七尺八寸 , 指 大概有 今 天 的 一 米 九一 左 右 , 采 卓 异 。 有 人 赞 叹 他 : 潇 洒 端 正 , 朗 清 高 。 , 风 “ 爽 ” 也 有 人 称 赞说 :如 同树 下 清 风 , 远 绵 长 。 山 公 即 山 涛 , 评 价 他 就 如 崖 “ 高 ” 也 上 的 孤 松 , 然 独 立 ; 酒 时 , 如 玉 山 似要 崩 倒 。 由此 可 见 , 康 的外 貌 傲 醉 也 嵇 确然丰神俊朗。在《 晋书》 中也提 到, 身长七尺八 寸 , “ 美词气 , 有风仪 , 而 土 木 形 骸 , 自藻 饰 , 以 为 龙 章 风 姿 , 不 人 天质 自然 。 ”余 嘉 锡 释 :土 木 形 骸 “ 者 , 乱 头 粗服 , 加 修 饰 , 其 形 骸 , 土 木 然 。 但 即使 嵇 康 如 此 蓬 头 垢 谓 不 视 如 ” 面 、 修 边 幅 , 依 然 让 人 评 价 他 “ 章 风 姿 , 质 自然 ” 不 却 龙 天 。此 缘 于 何 故 呢?曾有人说 , 一个人的外在表象, 有时 可以折射着他 的内在品质 。我则 认为 , 反过来说亦可 , 一个人的内在 气质也会影响他的外在表象 。也许 正 是嵇 康 的那 种 傲 然 独 立 的 气 质 由 内 而外 的散 发 , 令 他 人 深 深 折 服 , 才 即使 不修边 幅、 土木形骸 , 也遮挡不住 他的 光芒。这一 点在《 容止》 十一则 第
世说新语中描写嵇康的篇章
世说新语中描写嵇康的篇章嵇康,字叔夜,江陵人。
他出生于东汉末年,是当时一位著名的文学家、音乐家和政治家。
他在《世说新语》中被描写得栩栩如生,展现出他卓越的才华和独特的个性。
首先,嵇康被称为"文学宗匠"。
他的诗文在当时享有很高的声誉,被誉为宗匠。
嵇康擅长各种文体,不论是诗、赋、文还是曲,他都能够游刃有余地创作。
他的作品以其精湛的艺术技巧和丰富的情感,深受人们的喜爱和赞赏。
其次,嵇康是一位天生的音乐家。
他对音乐有着极深的研究和热爱。
他擅长演奏古琴,并在音乐创作上有独到的见解和才华。
他曾与著名音乐家钟子期交流音乐心得,共同推动了古代音乐的发展。
他的音乐作品留传至今,成为中国音乐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嵇康是一位具有政治抱负的人。
他不满于东汉末年政治的黑暗和腐败,积极参与了丹蒂典的仙人之圈,希望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来拯救国家于水火之中。
他的政治抱负和独立思考的精神,使他在当时的社会中显得与众不同。
嵇康的志向和才华使他赢得了许多朋友和弟子的欢迎和尊敬。
其中,著名文学家和政治家陶渊明就是嵇康的朋友和学生。
陶渊明在《世说新语》中也描写了嵇康的形象,赞美他的学问和品德。
然而,嵇康的一生辗转颠沛,最终在政治斗争中受到了悲惨的命运。
由于他的政治观点与当时的统治者不合,嵇康被提调到京城,受到传讯和审判。
最终,他被定为"异端",被处以极刑。
嵇康的悲剧性命运给了人们很大的震撼和思考。
总之,嵇康作为一位文学家、音乐家和政治家,他的才华和个性在《世说新语》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他的诗文和音乐作品至今仍然被人们传颂,他的政治抱负和独立精神也为后人所景仰。
嵇康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有才华和追求的人常常会为自己的信仰和理想而奋斗,即使面临着困境和挫折,也要坚持自己的选择。
世说新语 嵇康
世说新语嵇康嵇康简介嵇康(223年-263年),字叔夜,是三国时期的文学家、音乐家。
其家世显赫,他自幼聪慧过人,尤其是在音乐方面有着卓越的才华。
他为人豁达开朗,性情慷慨,性格独立,反对朝廷的弊政,主张以道德来治理国家。
在文学方面,他的诗歌清新脱俗,被誉为“纯雍之音”,留下了许多流传至今的佳作。
在南京的太学学习期间,嵇康结交了一批文学青年,包括刘伶、阮籍、傅玄等人。
后来,他们共同创立了一种新的风格文学,即“琅琊派”,这种文学风格影响了当时的文坛,也对后世的文学研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嵇康的生平故事贵族出身嵇康出身名门望族,其祖父嵇融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高官。
在当时,嵇康的家族声望很高,不仅在文化上有着卓越的成就,而且在政治上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力。
嵇康自幼聪慧过人,尤其是对音乐有着卓越的才华,在其家族中也是颇有名气的。
结交文学青年在南京城的太学学习期间,嵇康结交了一批文学青年,包括当时的名士刘伶、阮籍、傅玄等人。
他们在一起讨论文学、思想、哲学等问题,不断地开拓着文学的新境界。
特别是嵇康与刘伶之间的交往,更是相得益彰,互相启迪,从而成就了史书中著名的“琅琊派”。
反对朝廷弊政嵇康向来豁达开朗,性格独立,他反对朝廷的弊政,主张以道德来治理国家。
尽管他的意见一再被忽视,但他仍坚持不懈地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且与同道中的文学大家一起发扬光大道德、艺术和思想。
临危不惧在司马昭当权时期,嵇康曾多次被嫌疑,但始终坚守自己的信仰,维护自己的原则。
最终,由于曾祖父嵇康居士曾为魏文帝所景仰,司马昭也无法用切实的罪名来定罪嵇康。
但是,司马昭极其嫉恶如仇,并没有放过嵇康,将其软禁在家中,进行长时间的监视。
嵇康在监禁期间,虽然身心遭受磨难,但仍发扬其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在密友们的帮助下,继续写作,团结同道,在危难之际展现了真正的人格魅力。
嵇康的文学成就嵇康在文学创作上秉持“纯雍之音”的创作风格,善于用音乐中的旋律节奏和韵律来表达深刻的思想、情感和个人主张。
世说新语中魏晋名士的故事
世说新语中魏晋名士的故事
魏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文化繁荣、思想活跃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出现了许
多备受推崇的名士。
他们以才华横溢、思想开阔和为政清廉著称,对中国文化与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世说新语中关于魏晋名士的一些故事:
一、嵇康与阮籍的交往:
嵇康和阮籍是魏晋时期最具才华的两位名士。
他们以自由不羁的个性和才华横
溢而闻名。
两人结交甚密,互相切磋琴棋书画,并共同研究诗歌与音乐。
嵇康和阮籍不仅在文学艺术上互相启发,还共同关注社会政治问题,对时事发表自己的见解。
二、王羲之的书法艺术:
王羲之是魏晋时期最著名的书法家之一。
他精通隶书、篆书、草书等各种书体,尤以行草书而称。
王羲之崇尚自然,他认为书法应该追求自然流畅的笔画与简洁的结构,注重笔墨的运用和情感的表达。
他的书法作品传世至今,被后世称为“王羲
之法帖”,对中国书法艺术有着深远的影响。
三、陶渊明与归田之志:
陶渊明是文人雅士中的代表人物,他对于归田田园的向往与追求成为魏晋时期
知识分子的共同情感。
陶渊明远离尘世,隐居于田园之中,以山水田园为题材创作了一大批优美的诗歌作品。
他的作品表达了对自然、淡泊、宁静的追求,成为了唐宋以后田园诗的重要源头。
这些故事展现了魏晋时期名士们的文化修养、思想追求和为人处世的方向。
他
们以独特的才情和与世无争的态度,对当时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们的精神风貌和思想成就,不仅成为了后世文人的榜样,更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世说新语中嵇康的人物形象
世说新语中嵇康的人物形象1. 引言在《世说新语》中,嵇康可算是一颗闪亮的星星。
他的形象,不仅有点儿“古怪”,而且十分吸引人,仿佛那种独特的个性总能让人忍不住想多了解他几分。
要说这位才子,简直是个“才子加怪才”的组合。
他一方面是个文人,诗词歌赋样样精通;另一方面又是个顽皮的思想者,总是跟世俗的规范对着干,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2. 嵇康的个性2.1. “我行我素”的叛逆精神说到嵇康,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那种“我行我素”的叛逆精神。
你瞧,他对那些所谓的权威根本不在乎,简直是“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典范。
他不屑于迎合世俗,不论是交朋友还是写诗,都是凭自己的兴趣来。
他写的那些诗词,不是为了取悦别人,而是发自内心的真实表达,真是“有心则灵”。
所以,他在那群士人中显得格外扎眼,让人一见倾心。
2.2. 对音乐的执着除了性格,嵇康对音乐的执着也是让人钦佩的。
他弹琴的样子,仿佛在跟天地对话,心灵的旋律让人沉醉。
就像古代的“琴瑟和鸣”,他用音乐表达情感,打破世俗的束缚。
他的音乐不仅是音符的堆砌,更是一种灵魂的宣泄。
每当他拉起琴来,周围的朋友们都是目不转睛,仿佛连空气都在为他驻足。
可以说,嵇康的音乐才华,简直让人赞不绝口,真是“乐不思蜀”。
3. 嵇康的友情3.1. 交朋友如饮水在朋友的选择上,嵇康同样有着自己的标准。
他可不是随便找个人就聊聊天,而是非常讲究。
他交朋友就像喝水,得找合适的水源。
他和阮籍的关系就很好,彼此都是“心有灵犀”。
他们一起谈论人生,讨论诗歌,简直像两位“知己”,在一起的日子总是充满了欢声笑语。
这样的友情,真是难能可贵,像是“千金难买”的缘分。
3.2. 对朋友的忠诚而且,嵇康对朋友的忠诚简直让人动容。
他不怕得罪权贵,宁愿为朋友两肋插刀。
他曾经为了朋友的冤屈,勇敢地站出来,真是“肝胆相照”。
这种情义,在当时的社会中,显得尤其珍贵。
他的这一举动,不仅让朋友感激涕零,更在整个文人圈子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人们都知道,有嵇康这样的朋友,真是“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世说新语》嵇康
嵇康
嵇康与吕安善,每一相思千里命驾。安后来 ,值康不在,喜出户延之,不入,题门上作「凤 」字而去。喜不觉,犹以为欣,故作。「凤」字 ,凡鸟也。
简傲第四
嵇康
嵇康和吕安很友好,每一想念对方,即使相 隔千里,也立刻动身前去相会。后来有一次,吕 安到来,正碰上嵇康不在家,嵇喜出门来邀请他 进去,吕安不肯,只在门上题了个“凤”字就走 了。嵇喜没有醒悟过来,还因此感到高兴。所以 写个凤(鳯)字,是因为它分开来就成了凡鸟。
品藻六十七
嵇康
郗超问太傅谢安:“林公的清谈比嵇公怎么 样?”谢安说:“嵇公要马不停蹄地走,才能前 进呀。”嘉宾又问:“殷浩比支道林怎么样?” 谢安说:“只是能超脱尘俗,支道林才超过殷浩 ,可是在娓娓不倦的辩论方面,恐怕殷浩的口才 会制服支道林的。”
谢 谢 您 欣 赏
雅量第二
嵇康
嵇康在东市被处死时,神态不变,他要来琴 弹奏,弹了一曲《广陵散》。弹完后说:“袁孝 尼(袁准)曾经请求学这支曲子,我吝惜固执, 不肯传给他,《广陵散》从今以后要失传了!” 当时,三千名太学生曾上书朝廷,请求拜嵇康为 师,朝廷不准许。嵇康被杀后,文王司马昭随即 也后悔了。
嵇康
简文云:“何平叔巧累于理,嵇叔夜俊伤其 道。”
容止第五
嵇康
嵇康身高七尺八寸,风度姿态秀美出众。见 到他的人都赞叹说:“他举止萧洒安详,气质豪 爽清逸。”有人说:“他像松树间沙沙作响的风 声,高远而舒缓悠长。”山涛评论他说:“嵇叔 夜的为人,像挺拔的孤松傲然独立;他的醉态, 像高大的玉山快要倾倒。”
嵇康
王濬(浚)冲为尚书令,着公服,乘轺 (yáo)车,经黄公酒垆下过。顾谓后车客:“ 吾昔与嵇叔夜、阮嗣宗共酣饮于此垆。竹林之游 ,亦预其末。自嵇生夭、阮公亡以来,便为时所 羁绁(xiè)。今日视此虽近,邈若山河。”
形容嵇康帅 世说新语
形容嵇康帅世说新语
嵇康,字叔夜,晋代著名文学家、音乐家、政治家,被誉为“琴中之仙”。
他的外貌也极为出众,被形容为:
1. 面若晨星,目若流电,眉宇间透出一股英气。
2. 相貌非常俊秀,长得像一位神仙,令人不由自主地想要靠近。
3. 带着一股清新脱俗的气息,让人感受到一种超然的美感。
4. 眉清目秀,脸带微笑,让人觉得他是一个和蔼可亲的人。
5. 儒雅风流,仪表堂堂,让人不由得心生敬意。
以上是一些形容嵇康帅的话语,这些话语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他的美誉和赞赏。
嵇康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和音乐家,还是一位外貌出众、气质高雅的绝世美男子。
- 1 -。
谈嵇康
谈嵇康嵇康,作为魏晋玄学的代表人物,有其独特的思想见的。
我认为他的思想中更多的是受道家思想的影响。
嵇康说过“老子、庄周,吾之师也”,这表明他对老、庄的服膺。
而他身上所体现出来的性情,志趣,更多的是倾向于“无为”。
首先,从他的文学创作来说:他的文字风格大多受老庄影响,表现的是超脱,追求自然的心境。
从其嗜酒如命就能看出他性格中得不羁和洒脱。
从他的诗词中,我们能感受到嵇康那种对于权贵的鄙弃,他所追求的是,是个人由里到外的自然表露,一种真性情的抒发。
然后,从他的思想来说:嵇康是一个醉心玄学的人,可以说是到了痴狂的地步。
嗜酒,抚琴,吟诗,作文。
个性洒脱,即使衣衫凌乱,散发宽袍,却依然显现出他的高洁。
他爱好打铁,放逐自我。
打铁累了时,就宽带在池塘里洗澡。
那是一种潇洒生活的体现。
“萧萧肃肃,爽朗清举”嵇康就这样着一袭青袍,独立于物外。
“越名教而任自然”是他思想的精华,一个“任”字便道出崇尚自然,寻找自由的志趣。
最后,从他的为人处事来说:嵇康将自己的真性情发挥到极致。
他可以一次次拒绝钟会的邀请,将权贵视为无物:他也可以为了朋友赴汤蹈火,以“绝交不出丑言”的君子风范表达自己的失望。
他更关注的是自身情感的释放,不会为了权位而阿谀奉承,不会为了富贵而放弃本真。
从一言一行中,嵇康体现出的超然物外的自在,正是老庄所想要表达的。
嵇康的言行都和儒家所讲的入世相差很大,儒家推崇入世,实现个人的政治理想,“平天下”是终极目标,而嵇康更喜欢那种自由,摒弃官场的生活。
但又不得不说嵇康的骨子里还是有着儒家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
其一是他对于曹魏集团的“忠”,在与曹魏集团联姻后,他的观念中已将自己与曹魏当做是一体。
所以即使在于大趋势相悖的情况下,他依然选择与司马氏对立。
其二是“孝”,嵇康本人是很重视家庭和父母的。
在被母亲和兄长的抚养中,他希望的是家庭的和睦。
其三是“义”,他对于朋友是真正做到了讲义气,在生和义中,他选择义,也就意味这选择了对于朋友的维护。
世说新语关于嵇康的文章
世说新语关于嵇康的文章
《世说新语》中有多篇关于嵇康的文章,以下是其中三篇:
1.《世说新语·德行》中提到,嵇康与吕安是好友,每当想
念对方时,即使相隔千里,也会立即驾车前往相见。
2.《世说新语·雅量》中提到,嵇康在洛阳郊外打铁,钟会
前来拜访。
嵇康没有停下手中的活,继续打铁。
钟会等了很久,觉得很没面子,正准备离开时,嵇康问他:“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会回答:“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
”后来,钟会找机会向司马昭进谗言,导致嵇康被杀。
3.《世说新语·容止》中提到,嵇康身高七尺八寸,容貌出
众。
他不注重打扮,但却风度翩翩。
人们见到他,都赞叹不已。
这些文章展现了嵇康的德行、友情、外貌等方面的特点,反映了他在当时社会的影响力和受欢迎程度。
世说新语中关于嵇康的故事
世说新语中关于嵇康的故事嵇康,字文矩,琅琊人。
他是东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散文家、音乐家和政治家。
世说新语是一部记载了许多古代名人的言行的书,其中关于嵇康的故事让我们了解到他的人物魅力和为人处世的智慧,这对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的行为规范和处世方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嵇康年轻时候酷爱音乐,他擅长琴,尤其是弹奏瑶琴。
有一次,他委托人帮他买一把名贵的瑶琴,但是这个人却偷偷换了一把假琴给嵇康。
当嵇康发现这个真相后,并没有发火或者责备对方,而是悄悄对这个人说:“我知道你的用心,但是愚蠢的人用的假琴还是真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否给你带来内心的安宁和快乐。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对于一些小事情,嵇康选择了宽容与淡然。
他并没有为了琴的真伪而生气,而是从内心上保持平静和善良,这种宽容和包容的心态,让他得到了他人的尊重和欣赏。
在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各种不如意的事情,如果我们能够像嵇康一样,从容面对,宽容待人,我们就能够化解矛盾,维护人际关系,使自己心境平静。
除了宽容包容的品质之外,嵇康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他的坚持和真诚。
据记载,嵇康曾是东晋时期著名的“七子”,他们相互交往、互相切磋,一同追求理想与理论,其中最为著名的是“琅琊派”,由嵇康领导,并以“无为而治”为核心理念。
世说新语中记载了嵇康与王羲之、谢安、王导等人的交往,他们相互支持,互相扶持,但也会发生争执。
一次,嵇康与谢安产生了意见分歧,但是他们并没有背离友情,而是坦诚地交流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嵇康坚持自己的理念,但并不强迫他人接受自己的观点。
他用自己的真诚和坚持赢得了他人的尊重,最终使他们达成共识,保持了友谊。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与他人交往中,我们要坚持自己的观点,但也要尊重他人的意见。
如果我们能够用真诚和坚持的态度去交流和沟通,我们就能够找到相互理解的平衡点,从而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嵇康的故事中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智慧和品质。
嵇康宽容包容的态度教示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善良;他真诚与坚持的精神激励我们在与他人交往中要保持真诚和自由的表达。
《世说新语》之嵇康
《世说新语》之嵇康推荐语人亡曲终,如今只能深情缅怀。
----小米木心《文学回忆录》中,解释嵇康何以是艺术家,“人格的自觉。
风度神采,第一流。
”再读《世说新语》,将其中与嵇康有关的文字摘出,随记如下。
'王戎云:“与嵇康居二十年,未尝见其喜愠之色。
”——《世说新语·德行第一·十六》'王戎也是竹林七贤之一,官至尚书令、司徒,封安丰侯,感觉王戎做人比较真实,此人好清谈,且为人吝啬,关于王戎小气做派的故事,书中有记述。
王戎这样评价嵇康,嵇康这个人啊,我与他相处二十年了,从未见过他有喜怒之色。
喜怒不形于色,在魏晋时期,是为人处世的高格调,被认为是士人良好的风姿仪态及具有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
放在现代,约等于这人城府深,心机婊,深藏不露,要么过于压抑,不敢,要么太过谨慎,会装,总之都不是好词。
不过,换个角度说,一个有缺点的人,反而给人真实的感觉,不是端坐在上,或者贴在高墙上的平面存在。
嵇康那年代,白色恐怖,人人如履薄冰,自然不敢张扬个性,喜怒不形于色,是一种安全的保护色。
说会装,就明显带着现代人的主观臆断,就如夏虫不可语冰。
嵇康不是粗莽大汉,所谓“容止出众”,放现在就是美男子。
不知嵇康在树下锻铁,一个人时可是如此?见四下无人,挥动铁锤时有否神采飞扬?塘里泡澡时,有否眉开眼笑,舒颜安泰?作为嵇康朋友圈里的人,王戎竟然二十年未曾见嵇康有喜愠之色,王戎一直信以为真的竟然是个假朋友圈。
当真碰到善又该何如?嵇康的喜怒不形于色,我们可以简单称之为真性情,人畜无害,自然可以这样真二十年。
倘若碰到必须当即做出判断取舍,而这些又与旁人的利益相关,嵇康会何去何从呢?二十年未见喜愠之色,有可能是王戎的夸张,但从某个角度说,则是嵇康在外的本色,善何如不得而知,美是一定的,那个时代以此为美。
这个养生达人。
想到这里,这个二十年不曾见其喜愠之色的嵇康,我是不是该为他庆幸,生逢其时,若活在今日,早被舆论这把刀杀死无数回了,活不到四十岁。
世说新语中的嵇康
嵇康嵇康(224-263,一说223-262),字叔夜,汉族,三国时期魏国谯郡铚县(今安徽省濉溪县临涣镇)人。
著名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玄学家[1]。
正始末年与阮籍等竹林名士共倡玄学新风,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审贵贱而通物情”,为“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
他是曹魏宗室的女婿,曾娶曹操曾孙女,官曹魏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
后因得罪钟会,为其构陷,而被司马昭处死,年仅40岁。
德行(16)王戎云:“与稽康居二十年,未尝见其喜愠之色①。
”【注释】①嵇(jī)康:字叔夜,任魏朝中散大夫,世称稽中散,与阮籍等称竹林七贤,为人内心谨慎,而行为狂放,崇尚老庄哲学,借以反对司马氏的黑暗统治,后遭诬害,被司马昭处死。
【译文】王戎说:“和嵇康相处二十年,未曾看见过他有喜怒的表情。
”政事第三8嵇康被诛后,山公举康子绍为秘书丞。
绍咨公出处,公曰:「为君思之久矣。
天地四时,犹有消息,而况人乎?」98或问顾长康:「君筝赋何如嵇康琴赋?」顾曰:「不赏者,作后出相遗。
深识者,亦以高奇见贵。
」容止第十四5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
见者叹曰:「萧萧肃肃,爽朗清举。
」或云:「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
」山公曰:「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
」栖逸嵇康游于汲郡山中,遇道土孙登,遂与之游①。
康临去,登曰:“君才则高矣,保身之道不足。
”【注释】①“嵇康”句:孙登隐居汲郡北山上,嵇康入山采药时遇见他,和他交往了三年。
问他的意图,始终不肯回答。
山公将去选曹,欲举嵇康,康与书告绝①。
【注释】①“山公”句:“山涛,字巨源,曾任吏部郎(也就是选曹郎),主管官吏的选授等。
后来升任散骑常侍,就推荐同是竹林七贤的槛康代其原职,嵇康原与山涛是好友,但不愿做官,认为山涛并不了解自己,就写信与山涛告绝,这就是有名的《与山巨源绝交书》。
简傲钟士季精有才理,先不识穗康①;钟要于时贤俊之士,俱往寻康。
康方大树下锻,向子期为佐鼓排②。
康扬槌不辍,傍若无人,移时不交一言。
《世说新语》中的嵇康形象研究
说:“你知道吗?传说死亡有它的使者,徘徊在大街小巷,寻找那些从沒思考过它的无知者……”科学怪人米哈伊尔像下水道生存的黑蝴蝶一般为了摆脱死亡束缚奋力展翅,他为了求生,选择了极端的生活方式,终年过着见不得光的野兽般的日子,最终还是未能永生,而是死在了爱人的枪下。
反观,小女孩玛丽娜即使罹患绝症,依旧积极阳光地对待生活。
她和小伙伴奥斯卡一起在城市中探索冒险,一起分享内心的秘密,还妥善地安排好身后一切:把自己的猫托付给奥斯卡,并让奥斯卡陪自己唯一的亲人海尔曼先生下棋。
虽然不久于世,但比起在仪器设备的折磨中痛苦地求生,她还是选择平静地过完余生。
她有奥斯卡为她建造的专属小教堂,有医生夫妇的祝福,当然也少不了从小相依为命的父亲的陪伴,那么她最后的青春人生是幸福的,因为她有爱情有友情有亲情,是有灵魂的真实人生,而不只是空有躯壳的行尸走肉。
英国三大报之一的《卫报》曾这样评价《风中的玛丽娜》:注定要像杰罗姆·大卫·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一样成为现代经典之作。
如果你喜欢遗忘书三部曲里的推理悬疑,你应该要看这本书;如果你向往谜一样的巴塞罗那,想去古城的历史宝库里一探究竟,你也应该要读一读这本书;如果你钟情小清新的青涩感觉,那你更应该要细细品味一下这本书,去看看那个年代的纯情故事。
关于青春、关于友谊、关于人生,或许你都可以在夹杂着现实和想象的魔幻情节中,在迷雾环绕的神秘古城中,拨得云开见月明,找准自己的抉择和青春不悔之路。
风中的玛丽娜,和风一起逝去的玛丽娜,正如我们的青春,我们的人生一样,逝去不复返,因此要学会珍惜,活在当下,将那份悸动和思念永远地留在内心深处。
(南京大学金陵学院)嵇康,字叔夜,是魏晋曹马时期著名的文学家、音乐家、玄学家,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开创了玄学一代新风,嵇康是竹林七贤中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其代表作品有《声无哀乐论》、《养生论》等。
一、《世说新语》中嵇康的“狷介烈傲”嵇康是曹氏一族的女婿,他生于曹氏衰落时期,再加上嵇康本性耿直、刚烈,对于司马氏篡位者不道德行为的憎恨和不耻,也是他狷介、烈傲性格形象形成的重要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说新语》中的人物杂谈——独谈嵇康
生活在魏晋时代的人,不似隋唐之时重视外在的修饰和
华美,而以德行高尚、言语文雅为重。
魏晋之士,愿抛去一
切浮华矫作,只是人孤独地同天地万物对话,观物之来去变化,潜心研究玄学清谈。
他们简朴、疏放、清绝,活得自在
而真实,若把隋唐比为牡丹,魏晋便是梅罢。
话至魏晋,若是单从文献的记载上来还原那个时代怕是太过
单调乏味了。
好比对于一个人来说,是不能对其用下定义的
方式来评价的,对于一个时代则更是这样。
因为他们都是富
有生气、自然而灵动、蕴含着无限情感的,而想要走进他们,就应当真诚地与他们接触,了解他们,感受他们。
我曾到过敦煌的莫高窟。
在那个承载着千年文明的地方,我感觉我被历史的洪流所消融,我看见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
前呼后拥地向我走来,每个艺术家都牵连着他们喧闹的背景。
在莫高窟,或许才能从容地走进悠悠千年中的任一个朝代。
开头看到的青褐浑厚的色流便是魏晋的遗存,色泽浓厚沉着
得如同立体,笔触奔放豪迈的如同剑戟。
那个时代,故事频繁、社会动荡、政治黑暗,强悍与苦难结合,流泻到了石窟
的洞壁。
看魏晋的作品,豪放、粗犷、狂野、冰冷,甚至有
点残忍。
生活在魏晋时代的人,不似隋唐之时重视外在的修饰和
华美,而以德行高尚、言语文雅为重。
魏晋之士,愿抛去一切浮华矫作,只是人孤独地同天地万物对话,观物之来去变化,潜心研究玄学清谈。
他们简朴、疏放、清绝,活得自在而真实,若把隋唐比为牡丹,魏晋便是梅罢。
在我看来,支撑起整个魏晋士人风貌的是竹林七贤,而嵇康则是竹林七贤中的精神领袖。
嵇康的容貌在当时煞有好评,赞他美貌的人很多。
《容止》一章中曾描绘到:“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
见者叹曰:“萧萧肃肃,爽朗清举。
或云: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
山公曰: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
”在我看来,用如此美好的句子来刻画嵇康并不为过,人的外表是心灵的映衬,心灵纯粹通透之人自有明朗之容,由内而外淳朴自然之美比雕着修饰之美更令人心醉神怡。
《晋书》中说嵇康“美词气,有风仪,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饰,人以为龙章凤姿,天质自然。
”便是这个意思。
我认为嵇康能够独立于众多文人雅士之上是因为他并不是一个穷经皓首、白面儒冠、长于舞文弄墨的文弱书生,亦不是一个粗野鄙陋之士。
他性情豪放、崇尚自然之趣,才会于村野之中悠然打起了铁。
这绝不是为了营生,必是爱好这番,觉得意趣非凡。
打铁粗俗一事,于嵇康手下,自成一番情趣。
这是多么自在地追寻内心的声音啊,他嵇康从未把自己定居为雅士,做事言论只为真诚地表露内心,无谓前途何
处,无谓旁人眼光。
他对自己的追求比阮籍更明确、更透彻,所以他活得更坦荡、更响亮。
钟会早先听闻嵇康品行高尚而心中感佩之极,甚至到了
敬畏的地步,撰《四本论》始毕,甚欲使嵇康一见,可又不敢,徘徊往复数时,掷于嵇康窗下,转身便跑。
钟会后来又
曾邀名流寻访嵇康,然当时嵇康正忙于铸铁,向秀于旁拉风箱。
嵇康不屑的是钟会的世俗轻薄,更恼于那华贵的排场、
突如其来的喧闹扰了他的安适恬淡。
他扫了一眼钟会,没发
一言,自顾自地与向秀打铁,旁若无人。
而钟会身为朝廷宠臣,又是大书法家钟繇的儿子,邀了这么多的名士,只为拜
见你嵇康。
嵇康却丝毫不给钟会颜面,钟会尴尬半晌起去,
康曰:“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曰:闻所闻而来,见
所见而去。
”二人言辞巧妙,却使钟会自此怀恨在心。
单单
一件事,钟会对嵇康便由敬佩之情变成了憎恶之心。
致使钟
会后来以言诬陷嵇康,使嵇康以悲剧作结。
书中曾说:“嵇
康游于汲郡山中,遇道士孙登,遂与之游。
康临去,登曰:
君才则高矣,保身之道不足。
”孙登确实有先见,然而他
一句“保身之道不足”更令人哀婉悲叹嵇康的命运。
嵇康誓
死不与司马政权合作,至死都顺应自己的本心,他为义而舍
生的决绝,正是他最令世人感叹敬佩之处。
嵇康对于朋友的
态度更是真挚,他一生没有多少知己,仅有的几人他更是珍重,却一连写了两封绝交书,有名的是那封《与山巨源绝交
书》,虽为绝交书,言语却钪锵有力、真切感人。
那不仅是
一封绝交书,更是他嵇康布告天下、表明态度的告示,宣告
他厌弃官场污浊,此生绝不与朝廷合作。
相比嵇康的誓死不渝,与权贵抗争到底的无畏与傲骨,
不少文人雅士选择的则是明哲保身的明智,若说是“明智”,便更有了几分酸楚。
是啊,大多数人都以保全自身为重,哪
怕是违背心意。
江山代起,又有多少如嵇康般坦荡有气节的呢?那个一直陪在嵇康身边的向秀,为保身出仕为吏,对司
马昭道出了:巢、许狷介之士,不足多慕。
一论,令人心寒。
然而嵇康在狱中写了一篇《家诫》,给他的儿子嵇绍。
洋洋
千言,其语谆谆。
主旨是教导儿子不要像自己一样,要与权
贵保持一致。
言语之中,不见桀骜不驯,不见放荡不羁,不
再是那个视生死如草芥,能潇洒说出“生亦何欢,死亦何苦”的英雄,而仅是一个卑微庸常的父亲。
公元262年,嵇康被押上刑场,一曲空前绝后的《广陵散》之后,曲终,人散。
魏晋众多名士,为何我独谈嵇康?他留给后世的轶事并
不算太多,《世说新语》整部书一千多则的故事中只言片语
提到嵇康的总共就十几则。
但千年来,嵇康从未淡出过世人
的视线,人们听嵇康之言、看嵇康之行、悟嵇康之道,以嵇
康为代表的一大批名士的风骨是我们中华儿女千年都不愿遗落、不愿割舍、视若珍宝的民族文化精髓。
曹植七步成诗、
管宁割席分坐、王戎哀毁骨立……他们是中华民族气节风骨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淡泊、无争、清净、自在又自为的精神境界,这是历代中国知识分子从他们身上感悟到、传承到并不断发扬的,文化的成果正是从此而蓬勃生长。
他们创设出一种气节,标志出一种人格,穿越千年,不断熏染着、带领着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庄重而又气势宏大地书写中华民族的文化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