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数学试题-奥数练习:等差数列(含答案)全国通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等差数列初步(求公差与某一项、求项数)
1.等差数列中,第9 项和第17 项相隔__________个公差.
2.等差数列中,第6 项和第20 项相隔__________个公差.
3.一个等差数列共有15 项.每一项都比它的前一项大2,并且首项为30,那么末
项是__________.
4.一个等差数列,每一项都比它的前一项大2,第3 项为33,那么第10 项是
__________.
5.一个等差数列第4 项为25,第15 项为113,那么这个等差数列的公差是
__________.
6.一个等差数列第7 项为50,第12 项为75,那么这个等差数列的公差是
__________.
7.一个等差数列首项为5,末项为101,公差为8,那么首项和末项之间相隔了
__________个公差.
8.一个等差数列首项为20,末项为116,公差为6,那么首项和末项之间相隔了
__________个公差.
9.已知等差数列2,9,16,23,30,…,那么86 是这个等差数列的第__________
项.
10.已知等差数列3,9,15,21,27,…,那么93 是这个等差数列的第__________
项.
11.一个等差数列的首项为7,第8 项为91,127 是第__________项.
12.一个等差数列的首项为12,第7 项为90,129 是第__________项.
答案:1.(8) 2.(14) 3.(58)4.(47)5.(8) 6.(5)7.(12)8.
(16)9.(13)10.
(16)11.(11)12.(10)
等差数列求和(配对求和、利用中间数求和)
1.计算:13+17+21+25+29+33+37+41=__________.
2.计算:32+34+36+38+40+42+44+46+48+50= __________.
3.3+7+11+15+……,等差数列共12 项,那么这12 项的和是__________.
4.4+7+10+13+……,等差数列共20 项,那么这20 项的和是__________.
5.计算:5+7+9+……+53+55=__________.
6.计算:13+19+25+……+67+73=_________.
7.文雯为了增肥,计划每天吃包子,第一天她吃了5 个包子,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
吃 3 个包子,最后
一天吃了32 个包子.那么文雯一共吃了________ 天包子,共吃8.一个等差数列共15 项,那么这个等差数列的中间数是第__________项.
9.一个等差数列共9 项,那么这个等差数列的中间数是第__________项.
10.馋嘴猴特别爱吃香蕉,它每周吃的香蕉数量成等差数列,已知它第5 周吃了20 根香蕉.馋嘴猴前9
周一共吃了_________根香蕉.
11.旦旦很喜欢吃包子,她每天吃的包子数成等差数列,已知她第6 天吃了30 个包子,那么旦旦前11
天一共吃了__________个包子.
12.已知一个等差数列的下列条件:① 第1 项是7;② 第7 项是25;③ 第8 项是28;④ 第13 项是43;
⑤ 公差是3;⑥ 共13 项.以下选项中不能求出这个等差数列和的是__________.• A. ①、④和⑥
• B. ③、⑤和⑥
• C. ②和⑥
• D. ③和⑥
答案:1.(216) 2.(410) 3.(300)4.(650)5.(780)6.(473)7.(10,185)8.(8)9.
(5)10.(180)11.(330)12.(D)
等差数列应用(求中间数、中间数的应用)
1. 9 个连续自然数之和为126,其中第5 个数是__________.
2. 7 个连续自然数之和为105,其中第4 个数是__________.
3.9 个连续自然数之和为135,其中最小的数是__________.
4.9 个连续自然数之和为153,其中最大的数是_________.
5.把248 表示成8 个连续偶数的和,其中最大的偶数是__________.
6.等差数列中,第5 项到第13 项共有______ 项,第5 项到第13 项的中
间项是第_______ 项.
7.等差数列中,第3 项到第9 项共有________ 项,第3 项到第9 项的中
间项是第_________ 项.
答案:1.(14) 2.(15) 3.(11)4.(21)5.(38)6.(9,9)7.(7, 6)
割圆术
数学意义:“割圆术”,则是以“圆内接正多边形的面积”,来
无限逼近“圆面积”。

刘徽形容他的“割圆术”说: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合体,而无所失矣。

即通过圆内接正多边形细割圆,并使正多边形的周长无限接近圆的周长,进而来求得较为精确的圆周率。

刘徽发明“割圆术”是为求“圆周率”。

那么圆周率究竟是指什么呢?它其实就是指“圆周长与该圆直径的比率”。

很幸运,这是个不变的“常数”!我们人类借助它可以进行关于圆和球体的各种计算。

如果没有它,那么我们对圆和球体等将束手无策。

同样,圆周率数值的“准确性”,也直接关乎到我们有关计算的准确性和精确度。

这就是人类为什么要求圆周率,而且要求得准的原因。

根据“圆周长/圆直径=圆周率”,那么圆周长=圆直径*圆周率=2*半径*圆周率(这就是我们熟悉的圆周长=2πr的来由)。

因此“圆周长公式”根本就不用背的,只要有小学知识,知道“圆周率的含义”,就可自行推导计算。

也许大家都知道“圆周率和π”,但它的“含义及作用”往往被忽略,这也就是割圆术的意义所在。

由于“圆周率=圆周长/圆直径”,其中“直径”是直的,好测量;难计算精确的是“圆周长”。

而通过刘徽的“割圆术”,这个难题解决了。

只要认真、耐心地精算出圆周长,就可得出较为精确的“圆周率”了。

——众所周知,在中国祖冲之最终完成了这个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