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统计概论章节练习题.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章节练习题.doc
第一章总论
1 .如何正确理解统计的三种涵义?
答:统计是指对客观现象的数量方面进行核算和分析的活动,使人们对现象的数
量表现、数量关系和数量变化进行描述、分析和推断
的一种计量活动。
〃统计〃一词具有三个方面的涵义:即统计活动、统计资料和统
计科学。
⑴.统计活动:即统计工作,是指从事统计业务活动的单位,对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数字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分析的活动。
(2).统计资料:即统计所提供的数字和分析资料,是指反映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统计数字资料。
⑶.统计科学:即统计学,是指搜集、整理和分析统计数据的方法科学,其目的
是探索统计数据的内在数量规律性,以达到对客观事物
的科学认识。
统计活动、统计资料和统计科学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统计活动与统计资料是过程与成果的关系,艮"统计活动是取得统计资料的工作过程,而统计资料则是统计活动的成果。
统计活动与统计科学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即:统计活动是形成统计科学的实践
过程,统计科学是人们长期统计实践工作的经验总结
和理论概括。
2.为什么要了解统计学的发展过程?
答:统计学产生于17世纪中叶,其发展过程是沿着两条主线展开的:一条是以
政治算术学派为开端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以社会经济问
题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社会经济统计;一条是以概率论的研究为开
端并以概率论为
基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以方法和应用研究为主的数理统
计。
同顾、了解统计科学的渊源及其发展过程,对于我们了解统计学与社会经济
统计学的关系,学习统计学的理论和方法,提高我们的统
计实践和理论水平都是十分必要的。
3.统计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如何?
答:统计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与哲学的关系、与经济学等实质性科学的关系和与数学、数理统计的关系上。
⑴.与哲学的关系: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它所阐述的关于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关于实践是人类认识的基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矛盾的对立统一观点、质和量的辩证
关系、事物普遍联系和相互制约的观点等,对统计发挥认
识工具的作用,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2).与经济学等实质性科学的关系:实质性科学的内容和任务在于揭示客观事物
发展变化的规律,以指导人们按照客观规律的要求去改
造世界,而社会经济统计学的形成和运用不能脱离实质性科学的理论指导。
这是因为:其一,这类科学对社会经济现象发展规律的论述和
剖析,为统计核算和分析如何入手,如何抓住主要方面描述其数量特征,如何就事物
内部及其与其他事物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进行数量关系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启示;其二,实质性科学所阐明的种种社会经济范畴,为社会经济统计界定有关指标的内涵、核算口径、
范围提供了依据。
(3).与数学、数理统计的关系:社会经济统计学是从数量方面入手认识世界的武
器,离开数量就不能成其为统计。
一方面,随着社会经
济统计学的发展和实践要求,统计在搜集、整理和分析数据时,需要运用到包括
初等数学和高等数学在内的数学原理、运算法则和数理统
计方法;另一方面,属于高等数学领域的微积分、线性代数和作为数学一个分支的数理统计的某些方法,也需要引入社会经济统计学。
4.国民经济统计学的研究范围有哪些?
答:国民经济统计学的研究范围是全部国民经济活动,主要包括:生产统计、流
通统计、分配统计、使用(消费)统计、劳动力资源统
计、国民财富统计和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分析。
5.怎样理解总体、总体单位、标志、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
答:由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集合称之为总体;而构成总体的个别事物则称之为总体单位。
总体与总体单位的关系:总体与总体单位的概念和位置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们会随着研究目的的不同而发生转移。
表明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概念和具体数值称之为指标;而表明总体单位特征或属性的名称则称之为标志。
指标只能用数值表示。
而标志有用文字表示的品质标志和用数值表示的数量标志之分。
指标与标志的关系:由于指标是表明总体特征的,标志是表明总体单位特征的,
当总体与总体单位的概念和位置随研究目的的不同而
发生转移时,指标与标志也就自然随之发生概念和位置上的转移。
6.什么是流量、存量?两者之间有何关系?
答:流量是指某一?时期内发生的量,是按一定时期核算出来的数量;存量是指某
一时点的量,是按一定时点核算出来的数量。
流量与存量之间存在如卜关系:
⑴.有些经济现象流量与存量是相对应而并存的,有流量必然有存量。
⑵.有些经济现象只有流量而没有相应的存量。
(3).在流量与存量并存的经济现象中,流量与存量是相互影响的。
一?方面,流量来自存量,存量越多,流量也越多;另一方面,流量又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存量的大小。
期初存量与本期流量之和,形成期末存量。
(4).两个流量或两个存量对比,或者一个流量与一个存量的对比,计算得到的相对指标与平均指标,既不是流量,也不是存量。
7.在某统计报告中有如下内容:〃我市有工业企业2000家,2002年工业增加值
300亿元,年末职工总人数50万人。
其中人民机械厂
工业增加值1亿元,职工人数8000人。
〃试指出该报告所反映的统计总体、总体单位。
报告中涉及的统计标志、统计指标分别有哪些?请指出他们各自的性质或类型。
答:在该市统计报告中:
⑴.统计总体今该市全部工业企业(200家)9表明〃该市全部工业企业〃这个总体由200家企业构成。
⑵.统计指标?工业增加值(300亿元)、年末职工总人数(50万人)3表明〃该市全部工业企业〃这个总体2002年〃工业增加值〃和〃年
末职工总人数〃两个数量特征和具体数值。
(3).总体单位3人民机械厂3表明〃人民机械厂〃是构成〃该市全部工业企业〃这个总体的一个总体单位。
⑷.统计标志3工业增加值(1亿元)、年末职工人数(8000人)今表明〃人民机械厂〃
这个总体单位的"工业增加值〃和“年末职工人数〃
两个数量特征和具体数值。
⑸.时期指标-2002年该市200家工业企业的工业增加值300亿元,人民机械
厂的工业增加值1亿元。
⑹.时点指标32002年该市200家企业的年末人数50万人,人民机械厂职工人
数8000人。
第二章统计数据资料的搜集与整理
1.统计数据资料的来源有哪些渠道?如何获取统计数据资料? 答:一是通过直接的调查获得的原始资料,这是统计数据的直接来源渠道,一般称之为第一手或直接的统计数据;二是通过间接的调
查获得的次级资料,即为别人调查的数据并将这些数据进行加工和汇总后公布的数据,这是统计数据的间接来源,通常称之为第二手或间
接的统计数据。
2.统计调查的方式有哪儿类?各自的特点及应用条件是什么?
答:统计调查是指根据调查的目的与要求,运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
织地搜集统计数据资料的过程。
常用的统计调查方式及各自的特点和应用条件可归纳如下表:
调查方式调查范围调查时间搜集资料方式应用条件
普查全面调查一次性调查
询问法、报告法
或空间遥感法
适宜于某些不能或不适宜于采用定期全面统计报表
搜集统计资料的调查
抽样调查非全面调查
经常性调查
或一次性调查
直接观察法或询问法
适宜于某些不可能或不必要采用全面调查
搜集统计资料的调查
重点调查非全面调查
经常性调查
或一次性调查
报告法
适宜于只要求掌握事物的基本状况和发展趋势而不要求
掌握全面的准确资料旦总体中有明确的重点单位的调查
典型调查非全面调查一次性调查
询问法
或座谈会法
适宜于对全面调查资料作补充说明或验证全面调查
数据的真实性所作的〃解剖麻雀〃式的调查
统计报表
全面调查
或非全面调查
经常性调查报告法适宜于定期搜集统计资料或定期报表制度
3.简述统计调查方案设计的主要内容。
答:一个完整的统计调查方案,应包括如下主要内容:
⑴.确定调查的任务与目的即要搜集哪些资料,要解决哪些问题,要达到什么要求。
(2).确定调查对象、调查单位与报告单位
调查对象是指需要进行调查的某个社会经济现象的总体。
调查单位是指组成调查对象总体的各个个体,即调查对象中所要调查的具体单位。
报告单位是指负责报告调查内容的单位。
调查单位和报告单位有时是一致的,有时是不一致的。
(3).确定调查项目与调查表
调查项目是指总体要采用哪些指标反映,以及这些指标怎样落实到总体单位的标志上。
调查表是统计调查搜集原始资料的基本工具,是调查项i的具体表现形式。
调查表一般由表头、表身和表角三部分构成。
⑷.确定调查时间
调查时间是指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
4.为什么要进行统计分组?如何进行统计分组?
答:统计分组是指根据被研究现象总体的内在特征和统计研究的目的,将统计总
体按一定的标志划分为若干性质不同的组成部分的一
种方法。
社会现象是复杂的,现象之间既存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同时乂存在质与量
方面的差异。
统计分组的目的,就是阐明现象内部各部分之间存在的差异,认识它们之间的矛盾,揭示事物的本质与规律。
统计分组的任务,就是将零星的、分散的、杂乱无章的资料整
理得既有条理乂能反映事物的特点与规律。
依据分组标志反映的事物特征不同,可对研究总体按品质标志分组和按数量标志
分组;依据选择分组标志的多少及复杂程度的不同,
可对研究总体进行简单分组和复合分组。
5.编制次数分布数列的方法有哪些?如何应用?
答:次数分布数列是指将总体按某一标志进行分组后,按一定顺序排列并列出每个组的总体单位数所形成的数列资料。
由于次数分布数列是在统计分组基础上形成的,因而,依据统计分组所采用的标
志不同,次数分布数列的编制方法有品质分布数列和
数量分布数列两种。
即:根据品质标志分组所形成的数列即为品质分布数列;根
据数量标志分组所形成的分布数列即为数量分布数列。
对于数量分布数列,又可按照其变量值的取值不同,分为单项式分布数列和组距
式分布数列。
即:当变量值为连续变量时,只能编制
组距式分布数列;当变量值为离散变量时,若变量值数目不多,可编制单项式分布数列,若变量值数目较多,则应编制组距式分布数列。
6.国民经济中常用的几种分类(组)有哪些?
答:国民经济中常用的分类(组)标准有如下儿种:
⑴.经济类型分类:包括公有经济(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非公有经济(私有经济、民营经济、港澳台经济和外商经济)。
(2).三次产业分类:包括第一产业(农林牧渔业)、第二产业(工业利建筑业)、第三产业(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
(3).行业分类:包括第一产业中的四大行业、第二产业中的两大行业、第三产业中的十五大行业。
(4).基本单位分类:包括机构单位(住户和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
(5).机构部门分类:包括非金融企业与非金融企业部门、金融机构与金融机构部门、政府单位与政府部门、住户与住户部门。
7.某商店有职工24人,其月工资额(单位:元)分别如下:
950 990 940 980 1100 1100 1140 970 1500 1800 980 990
950 1200 1300 1430 1280 1120 1320 1200 1240 990 1100 1050
利用分组法将上述24人的工资分成三个组,并说明该店职工工资的特征。
解:可将上述24人的工资资料分成如下三个组
月工资额(元)职工人数(人)比重(%)
1000 以下9 37.5
1000?1500 13 54.2
1500 以上2 8.3
合计24 100
8.某班3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单位:分)分别如下:
89 78 90 67 73 67 82 92 90 65 90 89 78 69 74 87 72 76 62 79 91 91 84 75 83 74 89 63 60 79 根据上述资料编制组距式变量数列。
解:根据上述资料编制如下组距式变量数列(两种分组方法均可)学习成绩(分)学生人数(人)比重(%)学习成绩(分)学生人数(人)比重(%)60?70 7 23.4 60?75 11 36.7
70?80 10 33.3 75?85 9 30.0
80?90 13 43.3 85 以上10 33.3
合计30 100合计30 100
9.某企业工人刀产量统计资料如下表所示:
按月产量分组(件)工人数(f)
组距
(上限一下限)
组中值(x)
(上限+下限)/2
频率
(f / zf)
150—160 60 10 155 5.6
170 ?180 120 10 175 11.2 180 ?190 140 10 185 13.1
190 ?200 150 10 195 14.0
200?210 180 10 205 16.8
210?220 220 10 215 20.6
220 及以上80 10 225 7.5
合计1070 ----------- 100
根据上述资料,要求:
⑴.指出上述变量数列属于哪一种变量数列?该数列说明了什么情况?
⑵.指出统计表中的变量、变量值、上限、下限、次数、总体单位总数。
(3).计算组距、组中值和频率。
解:⑴.该数列属于组距式变量数列,说明了某企业1070名职工的产量分组情况。
⑵.在该统计表中:变量3产量变量值3组中值上限?各组最大值
下限今各组最小值次数今各组工人数总体单位总数31070
⑶.在该变量数列中:组距=上限一下限组中值=(上线+下限)/2
缺上限开口组的组中值=下限+(邻组组距/ 2)缺上限开口组的假定上限=下限 +邻组组距
频率(比重)=各组次数/总次数计算结果见上表。
10 .某工厂工人月工资(包括奖金)额与完成加工定额情况如下表
所示:
工人
编号
完成加工
定额(%)
月工资
(元)
工人
编号
完成加工
定额(%)
月工资
(元)
工人
编号
完成加工
定额(%)
月工资
(元)
1200 1500 11 133 1200 21 126 1100
2180 1400 12 190 1500 22 190 1450
3140 1100 13 151 1300 23 145 1200
4191 1450 14 147 1300 24 100 1000
5125 1100 15 148 1300 25 102 1000
697 800 16 86 700 26 105 1000
789 700 17 82 700 27 127 1100
8150 1200 18 170 1400 28 130 1200
9128 1100 19 135 1200 29 149 1300
10108 1000 20 137 1200 30 148 1250 根据上述资料,要求:
⑴.分别编制完成加工定额和刀工资额的简单分组表,并计算组中值。
(2).编制完成加工定额和月工资额的复合分组表,并说明完成加工定额和月工资额之间存在的关系。
解:⑴.编制完成加工定额和月工资额的简单分组表,计算组中值并列入表中
完成加工定额(%)工人数(人)比重(%)组中值
100 以下4 13.3 90
100?120 4 13.3 110
120?140 8 26.7 130
140?160 8 26.7 150
180 以上5 16.7 190
合计30 100 一
月工资额(元)工人数(人)比重(%)组中值
1000 以下4 13.3 950
1000?1100 4 13.3 1050
1100?1200 5 16.7 1150
1200?1300 7 23.4 1250
1300?1400 4 13.3 1350
1400 以上6 20.0 1450
合计30 100 -
(2).编制完成加工定额和月工资额的复合分组表,说明完成加工定额和月工资额之间存在的关系
项i工人数(人)比重(%)
100% 以下4 100
1000元以下4 100
100%?120% 4 100
1000 元?1100 元4 100
120%?140% 8 100 1100 元?1200 元4 50
140% ?160% 8 100
1100 元?1200 元112.5
1200 元?1300 元3 37.5
1300 元?1400 元4 50.0
160% ?180% 1 100
1400元以上1100
180%以上5 100
1400元以上5 100
合计30 100
计算结果表明:完成加工定额的比例越高,职工的〃工资额就越高,两者之间存
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
11.某集团总公司某月生产情况如下表所示:
分公司
及企业
工人人数
(人)实际总产
值
(万元)
计划完成
(%)
分公司
及企业
工人人数
(人)
实际总产
值
(万元)
计划完成
(%)
第一分公司第三分公司
一厂400 300 100 一厂200100 95
二厂580 430 102 二厂180 120 100
三厂670 500 90 三厂220 350 110
四厂850 800 103 四厂250 300 103
五厂900 730 89 五厂300 400 106
第二分公司第四分公司
一厂920 1090 110 一厂150****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