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射偏移成像的基本原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法原理
地震勘探中的反射共偏移方法,利用该方法进行有效的相位对比与追踪可获得反射界面的位置及厚度关系。

现对其方法原理作以简单介绍。

反射共偏移法又称陆地声纳法,依据反射波勘探原理,在单边排列的基础上选定最佳偏移距,即最佳反射窗口,采用单道或多道叠加小步长顺移前进观测系统(图1)。

“偏移成像”功能指在给定速度等参数后将地震时间剖面转换成空间剖面一种数据处理技术。

它最大限度地将反射同相轴归位到空间反射点上,同时消除了由于倾斜界面、尖灭点等引起的反射相位“偏移”现象,因而有利于地震剖面的解释和应用。

它所应用的原理就是多次覆盖原理。

所谓多次覆盖就是共反射点水平叠加,简称水平叠加,它是20世纪60年代初期发展起来的地震勘探方法。

它的实质是对反射界面上同一反射点进行重复观测,而激发点和接收点是在不断改变。

从而达到增强有效波、压制干扰波。

单边排列观测系统(如图1所示)指仅在接收点排列一侧激发的观测形式。

设某一单边排列接收道数为R 、道间距为I 、偏移距为O 、移动步距为P ,由几何地震学知当界面水平时其反射段长度为:
2)1(-*=R I L 当整个排列移动步距P 小于反射段L 时出现反射段重复即多次覆盖。

图1 单边排列多次覆盖示意图
资料的处理与解释
反射共偏移探测数据在自行研制开发的KDZ2.8软件平台上进行,其中时间域里主要处理过程包括:信号录入、格式转换、预处理、数字滤波、修饰处理和偏移剖面形成与显示等内容,其中预处理包括道集重排、振幅平衡、静校正、二次采样等,修饰处理包括空间混波等。

处理的结果是由获得偏移时间剖面,根据剖面中反射相位同相轴的连续追踪与对比,结合已知地质资料及地质体的各种特征进行解释,最终形成地质剖面。

不同地质体在时间剖面中具有不同的反射波同相轴特征,即反射时间不同。

其界面的具体位置要根据每一组反射波旅行时间进行深度计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