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肥复混肥料项目环评报告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
1. 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30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
2. 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的名称,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
3. 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
4. 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
5.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
6. 结论与建议——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
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
7. 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
8. 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
评价单位:
评价项目:年产3万吨有机肥、复混肥料项目项目负责人:
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47省道(浦兰线)改建工程兰溪段
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写本)
目录
1 项目概况 (26)
1.1项目名称和性质 (26)
1.2立项情况 (26)
1.3项目规模 (26)
1.4建设地点及路线走向 (26)
2工程内容及污染因素分析 (27)
2.1工程内容 (27)
2.1.1建设内容与规模 (27)
2.1.2工程技术标准 (27)
2.1.3工程征地拆迁 (28)
2.1.4交通量预测 (28)
2.2污染因素分析 (28)
2.2.1施工期 (28)
2.2.2运营期 (29)
3选址周边环境及保护目标 (31)
3.1区域环境质量现状 (31)
3.2环境保护目标 (32)
4环境影响评价主要结论 (34)
4.1社会经济环境影响分析 (34)
4.2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34)
4.3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35)
4.4声环境影响分析 (35)
4.5水环境影响分析 (36)
4.6固体废弃物影响分析 (36)
5污染防治措施 (36)
6 公众参与 (38)
7 环境影响评价总结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项目概况
1.1项目名称和性质
项目名称:47省道(浦兰线)改建工程兰溪段
项目性质:改建
1.2立项情况
浙江省人民政府浙政函[2002]25号,浙江省发展计划委员会浙计基础[2002]215号、浙计基础[2002]273号。
1.3项目规模
项目建设总里程45.102 km (包括桐坞岭隧道503 m),配套建设中桥208 m / 5座、小桥240.5 m / 13座。
共征用土地140.962公顷,拆迁建筑物17865.55 m2。
具体见表1-1。
表1-1 工程建设规模
项目总概算为28429.75万元(含老路改善费用300万元,未含建设期贷款利息、收费设施及水保补偿费)。
1.4建设地点及路线走向
项目建设地点为兰溪市东北部黄湓大桥至横溪浦阳界。
路线走向如下:从兰溪市与浦江县交界处开始,起点桩号K10+117。
路线经桐坞岭隧道另辟新线至兰溪市横溪镇,从横溪镇北侧经宋宅、溪口周、墩头镇至墩头镇东南侧溪滩村与老公路相衔接,至石埠头,经村庄东南侧另辟新路经横木村南,至下盘山村老路,在大塘南设新线经汤宅畈、马涧北侧后与老路相接,然后沿老路至石渠,在石渠南面设新线经过,再
接老公路至金塘边,避开缪源前进至董宅与老公路相衔接,然后基本上沿老路前进至终点,终点桩号K55+219,兰溪段路线全长45.102 km。
工程地理位置及道路走向详见附图。
2工程内容及污染因素分析
2.1工程内容
2.1.1建设内容与规模
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路基工程、路面工程、桥涵工程、交叉和改移工程,此外还有绿化工程、沿线交通安全和管理设施安装等。
主要工程量情况见表2-1。
表2-1 主要工程量
2.1.2工程技术标准
采用交通部部颁JTJ001-97《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及JTJ001-94《公路路线设计规范》中规定的二级公路标准,分段设计。
横溪到兰溪段(K16+800~K55+219)计算行车速度为80 km/h,路基宽度18.5 m,路面宽
度15 m;浦江交界处到横溪段(K10+117~K16+800)计算行车速度为40 km/h,路基宽度18.5 m,路面宽度9.0 m。
全线桥梁与路基同宽。
桥涵设计荷载标准:汽—20级,挂—100;路面设计标准轴载BZZ -100;大、中桥设计洪水频率1/100,小桥、涵洞与路基设计洪水频率1/50。
2.1.3工程征地拆迁
该项目共需征用土地140.962公顷,其中耕地81.242公顷、非耕地43.867公顷、拆迁用地3.245公顷、老路12.608公顷。
该项目共需拆除建筑物17865.55平方米,其中砖砼房8230.72平方米,砖木房9634.63平方米,同时涉及186根高压电杆、154根电力杆以26处通讯光缆的迁移,拆迁涉及沿线4个镇(街道)。
2.1.4交通量预测
详见表2-2。
表2-2 改建公路预测交通量单位:辆/日
2.2污染因素分析
2.2.1施工期
(1)征地拆迁
工程建设将占用大量土地,包括农田、园地、水面等类型,将改变现有土地利用形式,对生态环境有一定影响;同时征地造成耕地的减少,拆迁房屋造成一定范围内人口迁移,给当地社会经济环境带来一定的影响。
此外,房屋及厂房等建筑物拆迁过程中还将产生一定噪声和扬尘,对周围声环境及大气环境也可能会有一定影响。
(2)场地平整
场地平整过程中主要产生噪声和扬尘,对周围声环境及大气环境也可能会有一定影响。
(3)路基工程
路基工程主要对区域生态环境产生一定影响,主要体现在:路基的填挖使沿线的植被遭破坏,农田被侵占,地表裸露;施工场地、临时便道的占用等同样将损坏和改变原有的地貌特征,从而使沿线地区的局部生态结构发生一定的变化;裸露的地面被雨水冲刷后将造成水土流失,而降低土壤肥力,影响局部范围内的水文条件和陆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工程路基填筑材料取料场等处若处理不当会引起水土流失。
此外,路基填筑时使用的推土机、压路机、装载机、平地机等设备还将产生一定噪声,影响周围声环境。
(4)路面工程
拟建工程采用水泥路面。
路面施工过程主要为铲运机、平地机、压路机、摊铺机等设备运行时产生的突发性非稳定噪声,将对周围声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5)桥梁、涵洞工程
桥梁、涵洞工程的施工,极易引起水土流失,影响周围水体环境,对水利泄洪等都带来影响。
桥梁工程的施工对敏感点还有噪声影响。
此外,桥梁所在地的清淤作业及底泥处置也会对水环境及当地土壤、生态产生一定影响,主要影响因素为SS。
(6)施工机械及运输车辆
施工机械,如推土机、装载机、挖掘机、混凝土搅拌机、振捣机等在作业中产生的噪声,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其环境影响因素是L Aeq;运输车辆在运输过程中,主要是扬尘和汽车尾气对环境空气的影响,其主要影响因素是:CO、NO2和TSP,此外也产生少量噪声。
(7)施工场地
施工场地可能占用农田耕地或原有通道,破坏农田资源,造成交通不便。
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可能影响附近河道水环境,其影响因素是:pH、SS、COD、BOD5等。
2.2.2运营期
(1)竣工运营
拟建工程竣工运营后,对沿线区域的社会经济、环境空气、声环境、生态环境、地表水环境及洪涝、水利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①社会环境
道路、桥梁的建成对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城镇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旅游事业发展均有促进作用,但对沿线居民生活质量和人行交往等方面可能会都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②环境空气
道路建成后,车辆通行产生的汽车尾气、路面扬尘等均会对区域大气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尤以汽车尾气的危害较大,主要污染因子为NO2、CO和TSP。
③声环境
高速行驶的汽车由于高速行驶、轮胎与地面摩擦和发动机工作一起产生的噪声对区域声环境及沿线敏感点均可能造成影响,其影响因子为Leq。
④生态环境
该项目建成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高速行驶的汽车产生的交通噪声对沿线生物的影响,以及桥梁建设对水生生态尤其是洄游性或半洄游性水生生物的影响。
此外,若通行车辆使用含铅汽油,则排放尾气中的铅还可能对道路两侧的土壤与作物造成一定影响。
⑤地表水环境及洪涝、水利
该项目建成后,对地表水环境的影响主要是大雨时雨水冲刷路面、桥面形成径流,将一些泥沙、油污等进入雨水管网,最终进入附近水体中,从而影响水质,其主要影响因子为:pH、SS、石油类、COD。
工程建设对洪涝、水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道路建设将填实大量水塘,同时还要改移河道、沟渠,可能影响泄洪和排涝;二是桥梁建设过程中桥墩等水工建筑的建设必将减少了河流的过水面积,给泄洪带来不利影响。
(2)交通量增加
随着交通量的增加,不仅是环境空气污染加重、交通噪声对环境的影响增大,而且可能带来更大的事故风险,包括危险品运输、行人车辆安全事故等。
事故一旦发生,很可能影响正常的交通秩序,造成国家、人民财产的损失。
在运输危险品车辆发生事故时还有可能影响水环境。
(3)道路养护
道路养护包括机械作业、绿化维护、路面清扫等。
养路护路时施工机械作业虽不如建设期时密集和频繁,但对公路附近敏感点仍有一定的影响;绿化工程作为公路工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不仅起着美化景观,提高行车安全的作用,而且对及时恢复区域原有植被、防止水土流失有积极有效的作用,并对减少汽车扬尘、吸收汽车噪声等有一定的效果;路面清扫时将产生道路垃圾,若不妥当处置将影响景观。
3选址周边环境及保护目标
3.1 区域环境质量现状
(1)环境空气
环评收集了2003年6月工程沿线大气环境质量的监测数据,同时本次环评重新委托兰溪市环境监测站对工程沿线大气环境质量进行了布点实测。
监测结果表明,沿线各测点大气环境中TSP日均值、NO2、CO小时监测值均能达到二级标准。
对比2003年监测数据可知,由于受汽车尾气影响,沿线区域大气环境中CO浓度略有上,不过总体而言,沿线区域大气环境质量变化不大。
(2)地表水环境
环评收集了2003年6月工程沿线水体监测数据,同时本次环评重新委托兰溪市环境监测站对工程沿线水体水质进行了布点实测。
监测结果表明,1#水体中COD Mn、DO、石油类、NH3-N、总磷指标均超过III类标准,其余指标达标;2#水体中仅有石油类指标均超过III类标准,其余指标达标;3#水体中石油类、总磷超标,其余指标达标;4#水体水质最好,各项指标均能达到III类标准。
对照本次环评及2003年监测数据可知,1#水体水质有所恶化,增加了DO、NH3-N、总磷等污染因子;2#水体水质基本保持原有水平,略微受到石油类污染;3#水体水质有所恶化,受到了石油类、总磷的污染;4#水体水质基本保持原有水平,未受到污染。
总体而言,沿线水域水质有所恶化,应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
经分析,沿线水域水质变差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沿线农业施肥、农村生活污水等面源污染以及工业污染的增加;另一方面跟各水体流量变小、流速减慢也有一定的关系。
(3)声环境
环评收集了2003年6月工程沿线代表性点位的监测数据,同时本次环评重新委托兰溪市环境监测站对工程沿线近距离敏感点的噪声进行了实测。
监测结果表明,沿线村庄中昼间噪声仅有5#石埠村略有超标,夜间噪声3#、6#、8#和11#测点均超标;沿线学校中昼间噪声仅有4#墩头镇初中能达标,其余均超过60 dB要求,夜间噪声则均超标,总体声环境质量有所下降。
而且对比2003年监测数据可知,几个相同测点昼夜噪声增加明显,可见改建公路交通噪声对沿线敏感点有一定影响,需进一步采取相应隔声降噪措施。
3.2 环境保护目标
(1)水环境保护目标
工程沿线河流水网主要为梅溪江及其支流,环评以此为主要保护对象。
(2)噪声及大气环境保护目标
公路建设及营运过程中噪声及废气可能影响的区域及设施见表3-1。
表3-1 公路沿线噪声及废气可能影响的区域及设施
续上表
4环境影响评价主要结论
4.1社会经济环境影响分析
该项目建设对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公路网建设,改变现有道路不适应交通发展的局面均具有重要意义,此外该项目建设还有助于促进地方旅游业的发展。
该项目建设及营运过程中对社会经济环境的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①土地征用对失地农民及局部农业生产、水产养殖等有一定影响;②工程建设需拆迁一定量的房屋,对拆迁户的生活有一定影响;③工程建设会涉及现有的公用基础设施迁移,可能对当地的生产、生活造成不良影响;④施工期间由于运输材料等问题,加重现有交通网的交通压力。
上述几个方面中,征地拆迁对社会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最需要加强关注,应严格按照国家、浙江省及兰溪市的有关政策、规定来落实,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未造成大的社会问题。
4.2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环评从水土流失、土地和植被、沿线动植物、生态景观等方面就该项目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得到以下结论:
该项目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施工期及营运初期,若不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进行防护,将
对河道行洪、土壤肥力、区域景观、河道水质等方面带来影响。
不过只要落实各项水土保持措施,水土流失治理度可达95%以上,影响较为有限。
工程建设由于使征用土地的用地性质发生了永久性改变,对区域土地资源利用情况有一定影响;同时工程建设将扰动原地貌、损坏土地和植被,使沿线区域的局部生态结构发生一定的变化,对环境稳定性下降。
工程建设过程中对沿线动植物均有一定影响,公路建成营运后则主要对部分野生动物影响较大,减少了其活动范围,不过不会对野生动植物的生态环境带来明显的影响。
工程建设对生态景观的影响主要是由开山取石及临时占地造成的,只要建设过程加强管理,同时做好生态恢复,其影响也较为有限。
4.3 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对大气环境的影响主要为施工扬尘,包括施工车辆行驶扬尘、堆场扬尘和搅拌扬尘。
施工扬尘主要影响范围在扬尘点下风向近距离范围内,施工扬尘的影响可以通过加强洒水次数、保持路面清洁、减少裸露地面和保证一定的含水率来减少其影响。
类比预测结果表明,该项目建成后,由于汽车尾气的排放,沿线大气环境中NO2和CO 浓度将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而且随着车流量的增加,各种污染物的浓度贡献也在增加;空气中各种污染物的浓度贡献还与到路线的距离有关,到路线的距离越远,污染物浓度贡献越小。
同时类比预测结果显示,改建公路排放汽车尾气对公路两侧大气环境及沿线敏感点NO2、CO 地面小时浓度影响均较为有限,叠加背景浓度后均能达到相应标准。
4.4 声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噪声来自各种筑路机械的作业噪声,以及运输、现场处理等工作的作业噪声。
在通常情况下,施工噪声昼间50 m内基本能达到《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夜间则需在120 m外才能达标,在使用高噪声源设备(如打桩机)情况下,其噪声超标范围要更大。
由预测结果可知,改建公路交界处到横溪段临路第一排建筑昼间噪声均能达到70 dB要求,夜间噪声2010年50米以外、2015年55 米以外、2019年75 米以外才能达到55 dB要求;横溪到兰溪段临路第一排建筑昼间噪声2010年15 米以外、2015年20 米以外、2019年35 米以外均能达到70 dB要求,不过夜间噪声2010年90 米以外、2015年100 米以外、2019年125 米以外才能达到55 dB要求。
近距离敏感点昼、夜声环境均可能受到一定影响,
本次环评监测结果也基本上反映了类似情况。
不过采取设置隔声窗、隔声屏障、加强绿化等措施后,各敏感点昼夜基本上能够达到相应标准要求。
4.5 水环境影响分析
该项目施工过程中对地表水环境的影响主要来自桥梁施工、施工作业中的生产废水以及施工人员生活污水。
只要通过采用围堰钻孔灌注桩工艺,将钻孔作业产生的钻渣和泥浆均收集到岸上处理后排放,桥梁施工对附近河道水质的影响范围可以缩小到200 米以内;施工作业过程中产生的施工船只、机械含油污水,施工物料流失、石料冲洗废水以及施工人员生活污水经收集处理后排放,如此则对附近河道水质影响较为有限,而且随着施工结束这种影响也将随之消失。
该项目营运过程中对水环境的影响主要来自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暴雨冲刷路面与桥面,形成地面径流污染水体;二是通行车辆发生突发性事故有毒有害化学物品进入水体污染水环境。
公路路面径流基本不会对沿途线水体造成影响,即使有也只是短时间影响,随着降雨时段增加,这种影响会逐渐减弱;只要有关部门加强管理,同时采取相应防范措施,车辆发生突发性事故使得有毒有害化学物品进入水体污染水环境的机率是非常小的。
4.6 固体废弃物影响分析
该项目施工期固废主要为施工人员日常生活产生的生活垃圾和少量弃渣。
此外,沿线建筑物拆除过程中也会产生少量建筑垃圾。
施工人员生活垃圾产生量很少,只要做好收集处置,其影响较为有限;该项目共产生弃渣约12.41万m3,堆弃在沿线4个弃渣场中,弃渣堆置过程中,若处理不当,遇到降水可能会造成水土流失,不过只要按照《水土保持方案》要求做好防护,其影响也是较为有限的;建筑垃圾尽可能回收利用,其它不能再利用的废土及废砖瓦等,运至指定地点倾倒,只要处理措施具体落实,其影响也较为有限。
5污染防治措施
该项目目前已经落实了部分污染防治及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不过环评要求营运过程中还必须落实以下措施,具体见表5-1。
表5-1 该项目营运期还需落实的污染防治措施一览表
续上表
6 公众参与。